《海尔的故事与哲理》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读《海尔的故事与哲理》有感读后感

读《海尔的故事与哲理》有感读后感

读《海尔的故事与哲理》有感读后感《海尔的故事与哲理》讲述的是海尔从一个资本亏损147万的街道小厂,发展成为预计全球营业额将突破1000亿人民币的跨国企业的艰辛历程中的富有哲理的小故事。

从本书中我深深的认识到使海尔迈向成功的三件法宝。

第一件法宝是”品牌”。

企业的无形资产就是”品牌”,这恰恰印正了老子的一句话:”万物生于有,有又生于无”,品牌正是抓住了这个”无”。

海尔是我国最重视品牌的企业,也是实施品牌战略最成功的企业。

从书中记录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海尔就有当众砸毁76台有质量问题冰箱”的故事,最近海尔又提出”世界品牌运营商”的总战略,对企业品牌的重视,使得海尔一步一步发展成为__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的品牌。

海尔人认为,品牌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商标、符号,而是企业的有形要素与无形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的企业综合竞争力。

海尔人深知,目前__在世界上是一个制造大国,但同时又是一个品牌小国。

所以,品牌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件法宝是”人才和班子”。

”做企业就是做文化,做文化就是做人!因为’企’字去掉了人就变成’止’,企业离开高素质的人就不会发展!”记得有人向微软总裁皮尔盖茨问道:”现在的微软已经非常的辉煌,如果现在让您再创造一个微软您能办到吗?”皮尔盖茨想了想回答道:”如果能让我从现在的微软挑选1000名员工的话我想我一定能办到!”可见人才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财富。

()本书中多处提到,海尔的经营班子是海尔成功的关键因素。

他们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品质,品质好保证了队伍团结,团结保证了稳定;二是学习,只有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团队,才能够不断进步,战胜困难。

第三件法宝是”做事情的态度和方法”。

《海尔的故事与哲理》一书虽讲述的是海尔企业的发展故事,可真正贯彻其发展始终的却都是细小的规则,细小的行为。

抓”易”抓”细”就是海尔管理的灵魂。

海尔总裁张瑞敏提出:管理就是要反复抓,抓反复。

”反复”是管理时间效应体现的最佳方法。

海尔企业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海尔企业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海尔企业文化给我们的启示从海尔成功的经验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合:思想能够驾驭财富,观念创新加海尔精神就等于海尔的成功。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的灵魂。

而这个灵魂永不衰竭、永葆青春,企业就永远存在。

到海尔学习考察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观念的变革。

海尔的变化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在于思维观念全新的变革,最本质的、核心的、最能打动人的也就是观念的变革。

张瑞敏有世界的眼光和战略家的思想,有海一样宽广的胸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招贤纳士,广揽有用之才;有海一样的自净能力,每个人的素质能够得到提高和升华;有宏伟的战略目标——成为世界500 强;“海尔中国造”,敢与外国人比高低;自我否定、不断进步,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敢于自我否定可避免将来被社会否定;真诚到永远,对用户真诚,用户就信任你。

在用人的观念上,海尔提出赛马不相马,你有多大的本事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培养有自主能力的人。

在创新观念上,提出末位淘汰,兼并、激活“休克鱼”;在营销观念上,提出“不打价格战,要打价值战”;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

海尔“用户永远是对的”的服务观念,“没有淡季市场、只有淡季思想”,“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思想”的市场观念,“先卖信誉再卖产品”的营销观念以及“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观念,与我们增供扩销、优质服务、开拓市场以及社会承诺制的要求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有人说,海尔经验好,就是学不了。

我想,只要我们企业的每个职工都像海尔的员工一样转变观念,以主人翁的姿态做好各自的工作,开拓创新、不断进取,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得到全面提升,争创一流县级供电企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今天我们看了海尔集团的发展过程,我有很大的感处。

“海尔”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打造出来漫向国外,在欧洲站有一席之地的知名品牌。

看过之后,我对他们的艰苦闯业有两处记忆最深。

一砸冰箱在九十年代海尔集团只是一个生产冰箱并且快要垮掉的破工厂。

学习海尔精神

学习海尔精神

学习海尔精神第一篇:学习海尔精神学习海尔精神——《首席执行官》观后感通过视频学习,使我看到了海尔在张瑞敏的领导下,怎样从一个将要破产的亏损企业转变成世界白色家电领军企业。

当时的青岛电冰箱厂只有600人,连年亏损即将破产。

这时,张瑞敏来到了电冰箱厂,在他的带领下,经过20多年的不断改革,海尔不仅是中国的著名企业,还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成为世界白色家电企业的第一名。

海尔发展过程,就是战略转移的链接,从而达到新的高度,不断的持续发展。

海尔从创业初期的砸冰箱到现在提出从传统的制造商向全局永久性企业转换,无处不看到海尔成功的脚步,留给人印象更多的是海尔一系列的改革步伐:名牌战略阶段、多元化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阶段、服务型战略阶段。

从这四个阶段看海尔的成功靠的就是管理机制与企业文化的紧密结合。

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提出“赛马不是相马”等机制。

在内部日常管理方面提出“管理无小事”推出“管理看板、6S脚印”等制度。

在名牌战略方面实现全员创新、全员增值的“人单合一”等方法。

海尔的成功是品牌开路、文化兴业、抓住管理不放松,不断打造执行力文化的必然结果。

今日的海尔,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家电企业,还是一所传播企业文化的学校,海尔的文化理念对我在企业工作中有深深的影响。

学海尔使我体会到:第一,要有目标。

海尔实行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方式。

目标就是军令状,使每个人、每一天、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而且每天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完不成找原因,每天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挑战目标,挑战目标首先要挑战自我,说明要干成事,做任何事情都要将自己摆进去,认同部门的理由就意味着干部观念和部下是一样的。

正是这种企业文化的推动,使海尔人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没有尽力而为,只有全力以赴。

我们现在施行的行动日志就是一种很好的目标管理方法。

第二,管理就是不断解决问题。

海尔人提出找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重复发生的问题就是作风问题,终端的问题就是领导的问题,解决问题一定要水落石出,不解决问题只能原地踏步或因为别人前进而退后。

海尔给我们启示

海尔给我们启示
海尔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20112011-3-10
1
20112011-3-10
2
•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 • 国防战略专家林东教授美国访问时,发现斯 国防战略专家林东教授美国访问时, 坦福大学的国防研究员看了3遍《 亮剑》, 坦福大学的国防研究员看了 遍 亮剑》 通过《 亮剑》 他们认为, 通过 《 亮剑 》 , 他们认为 , 成功的关键是
14
2. 3. 4. 5. 6. 7. 8.
20112011-3-10
海尔理念3
1.
没有市场定单的管理者就是不要管理的管理者; 没有市场定单的管理者就是不要管理的管理者;没有市场定单的 员工就是不干工作的员工,责任不在员工身上,而在于管理者; 员工就是不干工作的员工,责任不在员工身上,而在于管理者; 没有市场定单的工作就是无效工作。 没有市场定单的工作就是无效工作。 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了斗志, 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了斗志,而是因为我们 失去了斗志,那些事情才难以做到。 失去了斗志,那些事情才难以做到。 我们所有的质量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设备不好是人不好;零部 我们所有的质量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设备不好是人不好; 件不合格是人不合格;我们所有发展不起来的问题都是思路问题, 件不合格是人不合格;我们所有发展不起来的问题都是思路问题, 不是缺人是缺思路;不是缺件是缺思路。 不是缺人是缺思路;不是缺件是缺思路。 员工要三倍的努力,干部要十倍的努力。 员工要三倍的努力,干部要十倍的努力。 企业做到极致,满足用户需求,无有他奇,只是本然。 企业做到极致,满足用户需求,无有他奇,只是本然。
提高。 提高。
20112011-3-10
7
海尔精神就是不断寻找更高的 目标作为自己的对手,并战胜对手, 目标作为自己的对手,并战胜对手, 把别人不可能办到的事一件一件都 办成。 办成。

读海尔的故事与哲理有感

读海尔的故事与哲理有感

读海尔的故事与哲理有感作为一家世界著名的家电公司,海尔公司已经连续多年在全球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

而许多人熟知的是,海尔公司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其产品质量和市场销量方面,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以及创新的管理模式。

海尔的故事与哲理,值得每一个有志于成为企业家的人们去探寻和借鉴。

在海尔公司,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在其中找到哲理的指导。

比如,海尔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如何实现企业的快速转型?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突破重围?这些问题在海尔身上,都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海尔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时的CEO张瑞敏在收购当地一家洗衣机厂后,开始致力于发展家电产业。

但是在成立初期,海尔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出彩,甚至陷入了成谷的困境。

张瑞敏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如何避免商品积压,降低成本,提高品质等等。

此时,张瑞敏意识到,与其在单一的洗衣机领域竞争,不如将企业的重心转移到其它领域,让企业更好地发展。

于是,在张瑞敏的领导下,海尔开始了一系列的转型战略,逐步将企业的业务范围拓展至空调、冰箱、电视、电脑等诸多领域,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此外,海尔公司还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倡自主创新和员工参与,这一理念被称为“员工创新创业”,是海尔公司成功的关键之一。

通过这种方法,海尔公司成功地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意识和热情,激发了员工的骨气和勇气,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和进步。

事实证明,海尔公司的成功不是靠资本、技术或者市场而来的,而是靠企业文化、创新精神和人才培养共同创造的。

正是这些“灵魂”因素,让海尔公司成为了全球家电的领先者,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和信誉。

海尔公司故事背后蕴含的管理哲理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是专注于产品品质,这是海尔公司成功的基础。

海尔公司将产品品质视为企业的灵魂,全部的工作方向都是为了质量服务的。

其次是创新和变革,这是企业发展不停歇的源动力。

海尔公司具有高度的自我批评和革新意识,不断推出各种新产品,发掘新的市场空间。

海尔给我们的启发作文

海尔给我们的启发作文

海尔给我们的启发作文
说起海尔,那可是家喻户晓的大品牌啊!它就像一位厉害的老师,给咱们
带来了不少启发。

海尔告诉我们,质量那可是生命线!你想想,如果海尔的产品质量不过关,三天两头出毛病,谁还会买呀?所以说,咱们做人做事也得像海尔的产品一样,要有过硬的质量,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得认认真真,把事情做得漂漂亮亮的,这样才能让人信得过。

还有啊,海尔特别注重创新。

人家可不是守着老一套不变,总是在琢磨新
点子、新技术。

这就好比我们的生活,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多无聊啊!我们得
有点创新精神,敢于尝试新的方法,新的思路,这样才能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充满惊喜。

再者,海尔的服务也是一流的。

买了海尔的产品,不用担心售后没人管。

这就提醒咱们,在与人相处中,也要多为别人着想,提供贴心的帮助和服务。

这样人家才愿意跟咱打交道,咱们的人际关系才能越来越好。

另外,海尔能有今天的成就,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是经过多年的努
力和坚持。

这就告诉我们,做什么都要有耐心和毅力,别遇到点困难就打退堂鼓。

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坚持到底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海尔这个品牌就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让我们明白了好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咱们得好好学学,争取也能像海尔一样,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海尔启示

海尔启示

海尔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启示海尔是通过品牌、人才和技术对全球有效资源进行整合并为我所用,采取了海外资源本土化、海外经营当地化、品牌优势国际化、营销理念全球化等一系列全球经营理念,造就了一个真正国际化的海尔。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为我国企业加快海外发展战略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海尔跨国经营国际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跨国经营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阻挡的潮流。

一大批著名的国际企业到中国来进行直接投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国际企业直接参加中国的市场竞争,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挑战,同时启迪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国去生产经营。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企业更加面临着国际化的艰巨任务。

海尔,在跨国经营方面走在了中国企业的前列。

它通过制订、实施和不断完善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全球经营理论,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市场不断开拓前行。

它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海尔跨国经营的发展历程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在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是中国首批公布的10大驰名商标中唯一的家电名牌。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1、名牌发展战略阶段这一阶段海尔艰难起步并确立冰箱行业的名牌地位。

当时的外部环境是冰箱厂蜂拥而起,但没有名牌,因此海尔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生产世界一流的冰箱,创出冰箱行业的中国名牌。

1988年海尔获得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1枚国家质量金牌,标志着名牌战略初步成功。

自1990年以来,海尔采取“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即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建立信誉,创出牌子,然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海尔产品的高质量树立了国际市场信誉,并坚持在发展中对国际市场布局进行多元化战略调整,因此创出了在国内市场稳固发展的同时,有力地开拓了国际市场的大好局面。

中考作文素材大全海尔的启发

中考作文素材大全海尔的启发

中考作文素材大全海尔的启发1、海尔的启发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

然而,一位跟踪报道海尔多年的记者却说,在他接触到的诸多企业中,海尔的“忧患意识”是最强的。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一个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81。

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

按照张瑞敏的说法,他们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赢家通吃。

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

毋庸讳言,我们的许多企业,不要说弱势企业,就是像海尔这样的佼佼者,与世界500强相比也还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丝毫放松和懈怠。

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这样较为有益,而较少有害。

2、了不起的中国小朋友某国一位女士来到中国一所小学,找了五位小朋友,要求他们配合做一件事情。

这位女士拿出一只瓶子,里面有五个小球,每个小球有一根线牵着。

女士对五位小朋友说:“你们每人拽住一只小球,在7秒钟内必须全部从瓶中拽出,否则就会被瓶中的水淹死。

记住,颇愫泌只容得下一只小球,谁的小球出得慢,谁就有被淹死的危险。

”五个小朋友中最大的一位想了想,然后和其他四个小朋友耳语了几句,之后示意女誓愫蒙以下令了。

女士说:“开始!”只见年龄最小的小朋友最先将小球拽出,第二、三、四个小球随后出来,最后拽出来的是那位年龄最大的小朋友。

7秒钟内5只小球全部拽出。

这位女士被眼前中国小朋友的举动惊呆了,接着便流出感动的泪水。

她说:“这个试验我在其他国家做过好几次了,那些小朋友都争着往外拽,结果挤在颇愫泌谁也出不来,全淹死在里面了。

中国的小朋友了不起!”3、友谊与合作希尔顿集团在当今世界旅店业中可称是扬名五洲,200多幢巍峨壮观的高楼大厦遍布世界各都市,希尔顿集团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原因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希尔顿集团上下团结一致,唐拉德?希尔顿曾这样说过:“我可能是得克萨斯州最幸运的,是福中之人,这种福来自于友谊,来自于志同道合的伙伴,我希望我的一生能永远与同僚相处愉快,合作无间,因为我的福来自于他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海尔的故事与哲理》有感《海尔的故事与哲理》讲述的是海尔从一个资本亏损147万的街道小厂,发展成为预计全球营业额将突破1000亿人民币的跨国企业的艰辛历程中的富有哲理的小故事。

从本书中我深深的认识到使海尔迈向成功的三件法宝。

第一件法宝是“品牌”。

企业的无形资产就是“品牌”,这恰恰印正了老子的一句话:“万物生于有,有又生于无”,品牌正是抓住了这个“无”。

海尔是我国最重视品牌的企业,也是实施品牌战略最成功的企业。

从书中记录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海尔就有当众砸毁76台有质量问题冰箱”的故事,最近海尔又提出“世界品牌运营商”的总战略,对企业品牌的重视,使得海尔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的品牌。

海尔人认为,品牌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商标、符号,而是企业的有形要素与无形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的企业综合竞争力。

海尔人深知,目前中国在世界上是一个制造大国,但同时又是一个品牌小国。

所以,品牌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件法宝是“人才和班子”。

“做企业就是做文化,做文化就是做人!因为‘企’字去掉了人就变成‘止’,企业离开高素质的人就不会发展!”记得有人向微软总裁皮尔盖茨问道:“现在的微软已经非常的辉煌,如果现在让您再创造一个微软您能办到吗?”皮尔盖茨想了想回答道:“如果能让我从现在的微软挑选1000名员工的话我想我一定能办到!”可见人才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财富。

本书中多处提到,海尔的经营班子是海尔成功的关键因素。

他们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品质,品质好保证了队伍团结,团结保证了稳定;二是学习,只有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团队,才能够不断进步,战胜困难。

第三件法宝是“做事情的态度和方法”。

《海尔的故事与哲理》一书虽讲述的是海尔企业的发展故事,可真正贯彻其发展始终的却都是细小的规则,细小的行为。

抓“易”抓“细”就是海尔管理的灵魂。

海尔总裁张瑞敏提出:管理就是要反复抓,抓反复。

“反复”是管理时间效应体现的最佳方法。

他还提出一个解释:什么叫不简单?把简单的事做好就叫不简单。

什么叫不容易?把容易的事做好就叫不容易。

我觉得这句话非常重要,这为海尔人把小事做好,把事做细奠定了很好的认识标准。

读了《海尔的故事与哲理》一书,我感触良多,我坚信只要我们将海尔的经验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我们的企业将会变的更大更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