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文言文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共8题;共36分)1.(2分)下列字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汤汤(tāng)乎锺zhōng子期少(shǎo)选B.戴嵩(gāo)画牛搐.(chù)入奴婢...(núbì)C.谬矣(miào)处(chǔ)士曝.(bào)书画D.拊.掌(fǔ)谬.矣(miùyǐ)好(hào)书画2.(16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1)(2分)善.哉乎鼓琴()A.擅长。

B.好。

C.容易。

(2)(2分)巍巍乎若.太山()A.倘若,假如。

B.你。

C.好像。

(3)(2分)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A.心志,情志。

B.记,记在心里。

C.记号。

(4)(2分)伯牙破琴绝.弦()A.断B.尽,穷尽C.极,极端的D.一定的,肯定的(5)(2分)所宝.以百数()A.宝贝。

B.珍藏。

C.帝王的印信。

(6)(2分)尾搐.入两股间()A.束缚,绑。

B.退缩.C.抽缩,抽搐。

(7)(2分)今乃掉.尾而斗()A.摆动,摇。

B.丢掉.C.调转。

(8)(2分)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A.能达到一定的重量或长度标准B.脚C.值得3.(2分)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怡当的一项是()A.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C.今/乃掉尾而斗D.耕当/问奴,织当/问婢4.(2分)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能够指出大画家画上的错误,说明()。

A.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

B.牧童比画家聪明。

C.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

D.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5.(2分)伯牙“终身不复鼓琴'”()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_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六年级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六年级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1) 答案:C 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根据句子意思选择答案即可。 本句的意思: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 答案:A 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根据句子意思选择答案即可。 本句的意思:把琴摔坏,把弦拉断。
(3) 答案:B 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根据句子意思选择答案即可。 本句的意思: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掉,摆动,摇动。
空类2
(3) 简答: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1) 答案:曾经 做
解析:(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析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 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①句意为:经外去游览。尝:曾经。 (2)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析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 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②句意为:拿这些东西干什么。为:做。
(2) 答案:鸿门宴 纪传 司马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积累。难度较低。(每空1分,共3分)(有错别字或拼音,该空不得分) (3) 答案:项伯也拔出剑跳舞,常常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用身体遮挡沛公,项庄不能够攻击到沛公。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语句翻译。“以”,用,1分;“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分;“蔽”,遮蔽, 保护,遮挡,1分;“击”,击中,打到,攻击到,1分。(4分)
A.
B.
C.
D. (2) 看来宴无好宴,此宴为历史上著名的“ 空类2 ”,该事件出自《史记》。《史记》为我国第 一部 空类2 通史(体例),作者是 空类2 (人物姓名)。 (3) 沛公之所以能够逃脱,是因为“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这句话翻译 成现代汉语为 空类2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 21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 21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第21课《伯牙鼓琴》同步练习基础百花园一、语音标注(给下列汉字注音)。

弦( ) 兮( ) 哉( ) 巍(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峨()弦()巍()娥()眩()魏()蛾()舷()愧()三、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

A.打击乐器B.膨胀C.发动D.弹1.锣鼓.队的队员们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2.好政策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3.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4.老师鼓.励我们坚持练字。

()提升训练营四、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巍巍乎若太山。

2.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俞伯牙把锺子期看作知音,仅仅是因为锺子期能听出他弹奏高山和流水的曲子吗?2.锺子期死后,俞伯牙为什么把琴摔坏,终身不想再弹琴呢?思维大练兵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友谊泥泞中一只扶持的手岔道口一个引导的箭头挫折时一句温暖的话迷惑时一个肯定的回答干渴时一杯清凉的水倦怠时一声惊蛰的春雷纯洁的友谊高山上的白雪生命的蜜和盐森林中的松柏1.这首诗采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友谊。

在第一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成 ______、_____ ,这是写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困难时,友谊会给我们______ 、______。

在第二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____ 、 ______ ,这是写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友谊能______。

在第三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____、 ______ 这是写当我们处于烦躁消沉时,友谊能______。

在第四节中,“高山上的白雪”,是写友谊的______ ,“生命的蜜和盐”,写的是友谊的______ ,“森林中的松柏”,写的是友谊的____。

2.你认为真正的友谊是什么?仿照第一节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1课《伯牙绝弦》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标注(给下列汉字注音)。

xián xīzāi wēi二、辨字组词。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推敲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推”字。

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己。

左右拥至尹前。

岛俱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1]对划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2]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__)②炼之未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观者讶之(____________)④岛具对所得诗句(___________)[3]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退之立马良久之B.何陋之有C.久之,目似瞑D.怅恨久之[4]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推敲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小题。

童趣(节选)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折竹父欲令诸子合群。

乃捡取小竹多枝,如其子指数,坚束而令折之。

诸子悉力莫折。

父乃去束,人授其一,试之皆折。

父:“尔能同心合群,如竹之就束,又焉能折?若各自离心,则人人孤立,人之折尔易耳。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乃拣取小竹多枝(_____________)诸子悉力莫折(____________)试之皆折(___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你在这件事上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古文《书戴嵩画牛》,完成题目。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囊玉(),常以自随。

一日()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

[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

戴嵩:___________ 拊掌:___________股:___________ 谬:_____________[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这则文言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伯牙鼓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伯牙鼓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伯牙鼓琴体裁:文言文题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作者:名字:佚名年代:先秦描述:翻译: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原文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译文: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原文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译文: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原文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鼓琴的民间故事。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赏析二:思想内容“伯牙绝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友谊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也是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赏析三:艺术特色《伯牙绝弦》的全部精神都在文中一“志”上。

志者,志向也。

“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

志者,藏之于心的怀抱也。

伯牙以琴声写志,子期呢,则以诗言度志。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善:__________(2)善哉善哉乎鼓琴善哉:_________________(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_____________ 志: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汤乎若流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巍巍乎若太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出这个句子的朗读节奏。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

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下列划线字注音及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B.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汝见我不(fǒu,同“否”)?C.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D.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小学六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___)⑶汤汤乎若流水(_________)⑵巍巍乎若太山(________)⑷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________)[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朋友之间的故事或者名言吗?可以简要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熟读精思(节选)》,完成习题。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仔细。

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④漫浪:随随便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绝弦》文言文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伯牙善鼓琴鼓:_____________
②洋洋兮若江河洋洋:___________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知音:___________
④乃破琴绝弦乃:_____________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小题3: 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小题4:“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参考答案:
小题1: ①弹②广大③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④于是
小题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小题3:①太好了,高大巍峨,像泰山!②不管伯牙的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小题4: 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小题1:试题分析:“鼓”是古今异义的字,应作动词,根据语境可译为“弹”。

“洋洋”是形容的江河的词语,根据这个推断即可译出。

“乃”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译为“于是,就”。

“知音”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样。

小题2:试题分析:要断句,首先要把句子的意思大致翻译一下,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根据句意,应画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如果多停顿一下,可以把“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中的“谓”后面再加一道斜线。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善、峨峨”等。

“善”表示称赞的词,译为“好,太好了”。

“ 峨峨”是用来形容山脉的,可译为“巍峨,高大”。

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试题分析:“伯牙绝弦”的故事妇孺皆知,故事写的是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心心相通,能互相理解并欣赏对方,彼此视为知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