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GBT6692008《同步器齿环用挤制铜合金管》行业标准修订编制说明讨论稿
国家标准《端子连接器用铜及铜合金带》(送审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端子连接器用铜及铜合金带》送审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随着汽车产业、电脑通讯产业等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连接器的市场容量逐步扩大,年均增长率在两位数以上,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连接器增长最快和容量最大的市场。
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
连接器产品的“微型化”、“高速移动化”和“智慧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连接器主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连接器占比较低,但需求增速较快,因此发展适应高端连接器的铜合金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要求铜合金材料在强度上有出色表现,还需要有高耐热性、高导电率,以及出色的表面光泽性和平滑性。
目前,我国铜加工业进入新常态,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端子连连接器用铜及铜合金材料对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改变传统模式、摆脱过剩产能、扩大有色金属应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端子连接器的基础原材料铜板带产品标准的制定,可以更加规范产品质量,扩大供给量,替代进口,同时推进中国连接器市场逐步规范和高端连接器市场的发展。
本标准为首次制订。
2、主要工作过程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首先整理收集本企业曾经生产的产品的技术要求及产品使用现状,为本标准全面、系统、有效的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编制小组会同市场开发和营销人员对端子连接器用铜合金带材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全面准确地了解了市场上不同客户的需求以及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目前生产厂商的生产水平和现状。
通过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技术资料,结合主要用户的技术要求,经过多次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进行了计划和分工,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
具体分工为: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总负责市场和同行业信息收集及执笔;宁波兴业鑫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补充市场信息和标准数据的验证。
行业标准《铜及铜合金管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管材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一、编制过程1、项目立项GB 21350—2008《铜及铜合金管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股份2008年6月开始实施,经过近三年的实施,相关人员发现该标准存在以下问题:(1)根据现今企业的实际能耗情况和国家对铜管材加工企业的能耗要求,该标准的能耗限额指标过高,已不符合现今国家职能部门对铜管材加工企业的要求;(2)在实施过程中发现,该标准中对能耗限额的计算方法过于繁琐,不简便。
为了该标准可以方便实施,发挥应用的作用,所以,2011年12月,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有色表委[2011]41号《关于转发2011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通知中决定对该标准进行修订,该标准的修订编号是20111441-Q-610,并确定了负责起草单位为: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轮实业有限公司、佛山市华鸿铜管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是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标委会的修订计划要求,2012年3月26日至29日,参加起草单位齐聚绍兴,在绍兴乔波国际会议中心对该标准进行了首次讨论会,会上确定了该标准的编制思路和原则,各单位统一了思想,接下来,开始了对该标准的数据调查和编制。
2012年7月25日,该标准在新疆进行了预审会,根据预审会的讨论意见,标准进行了修改,形成了该送审稿。
二、标准制定的原则及依据1、实事求是,符合国情当前国内铜加工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且形式呈多样化,有完整型企业、非完整型企业等不同的形式,同时大部分铜加工企业均为生产品种多、批量小国内铜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该标准的编制形成了很大难度:不同类型的企业对能源消耗的计算要求有不同的方式,同时要求计算结果要有可比性;企业生产品种多而数量少势必造成能耗较大,在能耗限额的编制中要有所考虑。
行业标准《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有色标委[2010] 21号《关于转发工信部《关于印发2010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的函》,《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试验试样加工方法》标准列入附件1“2010年第一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计划项目表”第99号(计划编号为2010-0475T-YS)。
该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主要起草单位为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
在标准起草过程中,原标准名称中的“加工方法”的提法不科学,建议将本项目名称由“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试验试样加工方法”改为“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二起草过程标准起草单位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铜及铜合金产品力学性能试验试样加工方法的有关资料和标准。
目前,我国铜及铜合金产品的拉伸试样加工尺寸大多按照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标准进行,由于GB/T228标准主要侧重的是钢产品的试验方法,对试样的规定较为原则,而铜及铜合金相对于钢产品来说,普遍存在强度低、规格较小,部分产品在拉伸过程中容易打滑,不利于夹持等,同时硬度试验、反复弯曲等试验用试样尺寸在相关标准中都未明确。
2008年,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668-2008《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实施,对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取样位置和样坯尺寸作出了规定,但对试样的加工尺寸仍未作详细描述,这就使得铜及铜合金生产企业和使用方在试样尺寸的选择上有较大的随意性,尤其在异议处理时,可能带来试验结果上的差异。
该标准的制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统一和规范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试验用试样,并初步建立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试样的加工体系,在起草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目前行业在试样加工方面的习惯,力求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制定原则1 标准依据:JIS Z 2201:1998 《Test pieces for tensile test for metallic materials》.ASTM标准:ASTM E8/E8M-09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tension testing of metallic materials》.ISO标准:ISO6892.1-2009《metallic materials –tensile testing-part 1: method of test at room temperature》;ISO 4739-1985《Wrought copper and copper alloy products. Selection and preparation of specimens》;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YS/T668-2008《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2 编制要求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要求,在编写方式上执行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20001.4《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并按《有色金属冶炼产品、加工产品、化学分析方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编写示例》的要求进行编制。
行业标准《辊压机用硬质合金齿》-编制说明(送审稿)

行业标准《辊压机用硬质合金齿》编制说明(送审稿)一、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8]31号)的要求,由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制定行业标准《辊压机用硬质合金齿》,该项目计划编号为2018-0563T-YS,计划完成年限:2020年。
1.2 产品简介辊压机用硬质合金齿具有高硬度、高强度及良好的抗冲击性能,辊压机用硬质合金齿,亦称辊压机用硬质合金柱钉,用于辊压机对辊上,相对传统堆焊辊面,能显著提高辊面的耐磨性,能大幅提高辊压机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辊压机用硬质合金齿的主要产品图如下:辊压机用硬质合金齿主要的生产厂家以及产量情况见表1.表1 辊压机用硬质合金齿生产厂家以及产量情况公司名称产量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180吨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150吨株洲明日硬质合金有限公司30吨随着世界金属矿山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对高效能设备的不断重视,同时伴随着资源的贫化或难碎难磨等问题的出现,辊压机越来越受到金属矿山企业的青睐。
辊压机是应用高压力粉碎不均匀的块状物料进行工作,为保证粉碎效果,挤压压力必须高于某一特定值(50-300MPa),因此,硬质合金齿作为系统中核心部件长期处于高负荷和高冲击的恶劣工作状态下,其使用可靠性是我们合金生产厂家一直不懈努力提高的方向。
目前辊压机用硬质合金齿在国内辊压机上应用已成为趋势,为了更好指导硬质合金厂家生产及辊压机厂家使用,需制定相关标准。
1.3 起草单位情况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自硬公司”)始建于1965年的三线建设时期,是中国自主创建的第一家大型硬质合金和钨钼制品生产企业,是五矿集团旗下硬质合金及钨钼产业的核心成员之一。
公司在职员工约3500人,现有总资产22亿元,建有硬质合金、硬面材料、钨钼制品三大产品科研、生产、经营和出口基地。
产品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石油、矿山、建筑、电子、航天航空等领域。
行业标准《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

《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2019年6月14日《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送审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工信厅科[2017]40号所下达的标准制修定计划,《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计划编号2017-0186T-YS)标准列入2017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项目计划表第58号,由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聊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佛山市华鸿铜管有限公司、凯美龙精密铜带(河南)有限公司、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国家再生有色金属橡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北京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修订,项目2019年完成。
二、编制原则1、本标准依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进行编写。
2、结合国内铸造及加工铜及铜合金的生产和使用状况,做到检测取样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3、查阅相关标准和国内外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三、工作简况《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YS/T668-2008制定于2008年,随年限变迁,技术进步,标准的部分条款内容、引用的标准,以及标准的适用范围不适用现产品检测的需要,尤其伴随着《铜及铜合金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34505-2017的发布实施,拉伸试样的取样要求有了较大变化,试样类型也更加丰富,新的拉伸试验方法针对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原有的取样方法已不满足当前市场及客户越来越多的需求,建议该方法进行修订。
标准修订任务落实后,我们立即成立了《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起草小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
具体分工为: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总负责、市场和同行业信息收集、资料汇总及执笔;聊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佛山市华鸿铜管有限公司、凯美龙精密铜带(河南)有限公司、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国家再生有色金属橡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北京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补充市场信息和标准数据的验证。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散热管》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散热管》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一、编制过程1、项目立项《铜及铜合金散热扁管》国家标准于2000年6月9日发布,2000年11月1日实施至今已十年有余。
在此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和铜加工技术的发展,铜及铜合金散热扁管产品在产品形状、牌号、规格、尺寸精度等要求方面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客户对散热器铜管的尺寸精度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则,原有的散热器管材局限于扁管,而汽车行业散热器用管中实际有圆形管、矩形管材等,所用黄铜管材牌号也逐渐扩大到H80、HAL77-2、H65、H68A,规格尺寸也有相应的要求。
同时因铜加工技术的发展,铜产品的尺寸精度有了进一步提高,《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新标准的发布,对原有标准中产品供应状态也需作相应的修改。
为适应这种需求与变化,有必要对该标准进行修订,以满足不断提高的产品技术质量要求,也使该标准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011年10月,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发了有色标委【2011】28号《关于转发2011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将GB/T8891-2000《铜及铜合金散热扁管》列入修订计划,计划编号:20110668-T-610,负责起草单位为浙江省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仓环铜业有限公司。
2、项目编制根据修订计划要求,负责起草单位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通过讨论和多次交流,确定了本标准的编制思路和原则,并着手整理收集铜及铜合金散热管产品的牌号、状态、规格范围、技术要求、检验方法以及不同客户产品的使用现状等相关信息,为本标准全面、系统、有效的修订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1年11月24日有色标委会在杭州主持召开了标准项目任务落实会议,标准编制小组充分吸收与会专家的合理建议,开始对本标准的起草工作。
通过调研,对当前铜及铜合金散热管的现状进行了充分了解,收集并查阅了有关铜及铜合金散热管的技术资料信息,结合我国的实际生产现状和用户的需要,于2012年7月形成了该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发往相关企业、业内专家和用户广泛征求意见,也在有色标委会的网站上挂网征求意见。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铜及铜合金挤制管》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铜及铜合金挤制管》(送审稿)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现行的YS/T 662-2007《铜及铜合金挤制管》有色金属行业标准,自2007年11月开始实施以来,历经近十年的运行,随着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的变化,所涵盖的产品牌号、规格及其技术要求均发生了变化,该标准已不能满足各方面的使用需求。
同时GB/T 5231-2012《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GB/T 29094-2012《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标准已发布实施,合金牌号和状态表示方法有何大的变化。
为适应市场的竞争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须及时修订现行标准。
根据工信厅科[2016]110号和有色标委[2016]31号《关于转发2016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序号113(项目编号“2016-0314T-YS”)《铜及铜合金挤制管》行业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完成年限为2018年。
2016年底,因中铝洛阳铜业企业改制,新成立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铜及铜合金、铝镁合金的生产、技术工艺、检测等主体全部由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负责,因此该标准的编制工作由新公司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负责。
二、工作简况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
具体分工为: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总负责、市场和同行业信息收集、资料汇总及执笔;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补充市场信息和标准数据的验证。
编制组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
铜及铜合金挤制管作为一种常规产品,国内外均有订货。
据分析,该类管材既有作为成品管直接使用的,也有作为坯料进行再加工的管材;据查,国外也只有德国制定有铜及铜合金挤制管尺寸国家标准,无性能标准规定(欧共体标准中的制造状态M产品,大概即相当于挤制管材,也没有性能规定)。
而铜及铜合金挤制管材的尺寸允许偏差另外制定有标准,不属于本标准的重点,因此,本标准制定时无国外标准可参照。
行业标准《挤制易切削铜合金空心型材》编制说明

《挤制易切削铜合金空心型材》标准编制说明(讨论稿)编制说明中到处都说的是棒材,应说明与本标准的关系。
最后应该有“结语”1、工作简况根据中色标委[2013] 19号《关于转发2013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行业标准《挤制易切削铜合金空心型材》(项目序号2013-0311T-YS)。
本标准为首次制订。
在铜及铜合金棒材中,切削黄铜棒约占棒材总量的90%,分类包括易切削、耐腐蚀、热锻、异型棒等,主要供货形式有圆棒和型棒,型棒包括方形棒、矩形棒、六角棒、异型棒等。
按加工方式分挤压与连铸两大类。
挤压工艺因其具有产品多样性、调整简单快捷、外形尺寸精度高、结晶密实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要求高的零部件。
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兵器、仪器仪表、通讯、制冷、船舶工业、电力电气、民用建筑、机械零件、水暖管件、汽车附件、日用五金、卫生洁具等行业。
这些加工行业通过高速自动车床对挤制精密实心黄铜棒的外形、中心部位加工成各种形状复杂的零部件,用户这种加工方式无形间就增加了切削工时、原材料损耗、刀具损耗,高精度挤制易切削空心铜棒投入应用就大大降低下游用户生产成本。
国内对挤制精密易切削空心铜棒已有进入批量生产,但产品控制水平参差不一。
国外已有企业对挤制精密易切削空心铜棒生产,但还是停留在含铅黄铜的基础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接触重金属影响尤其受关注。
我公司在成功研发HB-20易切削无铅环保型黄铜棒以铋替代铅的基础上,还通过对锑、镁、硅等元素研究来替代铅元素,实现环保挤制精密易切削空心铜棒生产,以适应国际市场挤制易切削空心铜棒需求。
目前国内市场上易切削空心铜棒主要以连铸生产方式为主,特点相比挤压铜棒金相粗大、机械性能差、精度低等缺陷,不适宜汽车、通讯、水暖、制冷等行业直接加工成高精密零部件使用,优点是流程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GB/T 669-2008《同步器齿环用挤制铜合金管》
行业标准修订编制说明(讨论稿)
1、工作简况
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通知,关于《同步器齿环用挤制铜合金管》YS/T669-2008行业标准修订的任务由苏州撼力、中铝上铜、泛洲中越组成联合项目组负责修订起草,并于2012年12月底完成。
本标准为修订。
同步器齿环材料属于特种铜合金类别,行业范围较窄。
但是从高强耐磨铜合金领域视角看应用,其实是非常广泛的。
现标准针对目前汽车行业的材料应用归纳详尽,贴近现实。
项目组在接受此修订项目前已进行了三年多的市场调研、跟踪及产品开发,从目前国内外汽车行业使用状况看,作为标准的修订,不仅囊括现标准内容,还要增添3个新牌号,而且在生产操作细节及简便科学的出厂检验和与耐磨度关联度极大的α相范围判定、产品探伤等均重新进行了认定和规定。
同时参照GB/T 340 《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GB/T 1528《铜及铜合金挤制管》、GB 523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着手编制了本标准。
在修订该项标准过程中,从现场试验跟踪到实验数据收集,我们深入生产第一线,广泛收集资料,掌握第一手资料。
作为生产企业,我们同客户保持广泛的合作,客户对我们的材料使用情况及市场最新的动态及时反馈给我们,从而使标准的修订更趋合理,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
也使我们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编制进度:
2011年3月,苏州撼力接到关于《同步器齿环用挤制铜合金管》行业标准修订的任务后,马上与中铝上铜、泛洲中越成立了标准修订联合工作组,短时间内制订了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并开始收集相关资料。
2011年4月,苏州撼力铜合金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签订了研制齿环材料耐磨度和微观结构特性分析的为期一年的研发合同。
2012年7月初,起草了“修订《同步器齿环用挤制铜合金管》行业标准”标准的讨论稿,同时向中铝上铜,中铝洛铜,上海汽车变速器技术有限公司,无锡代傲,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泛洲中越等国内主要的齿环材料加工和使用单位进行发函评估。
2012年7月下旬在乌鲁木齐进行讨论稿行业讨论。
三、修订背景
由于我国在汽车同步器齿环用铜合金管中,一直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代而
行之的是行业标准。
各大汽车配件厂商也一直使用汽车行业制订的标准对供应商进行要求,由于汽车同步器齿环用铜合金管牌号众多,且各企业对加工精度、性能、组织均有不同的要求,给供需双方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汽车同步器齿环用铜合金管能向一个正确、全面、合理、规范的方向发展,特修订《同步器齿环用挤制铜合金管》行业标准。
项目组殷切期望本次修订后的标准升级为国标,同时也期望全标委能向工信部推荐给各个汽车整车厂及设计单位,强制执行本标准。
四、修订原则:
1.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和保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促进同步器齿环零部件全面国产化,提升整个行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3.坚持在生产实际上具有较强可操作性。
五、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
1、产品化学成分的确定
由于国内绝大多数汽车制造企业主流车型均是从国外引进的,其零配件也是直接采用了国外汽车企业标准。
因此,在确定产品化学成分时,我们主要参考了国外几家著名的汽车制造企业的企业标准,如德国大众、日本三菱、美国通用等。
产品化学成分的检测主要依据炉前分析及炉后分析确定。
炉前分析一般采用直读光谱仪进行快速成分检测,达到成分控制要求再进行铜锭的浇铸生产,炉后分析
*:代表国内牌号;#:代表新增牌号
2、产品组织状态的确定
材料组织相成分及比例的要求:
根据国外主要几家汽车企业的标准,无一例外都对材料的金相组织做了细致的要求,如材料的晶粒度大小,各相组成及所占比例。
以HAl61-4-3-1为例,要求材料中α相不得超过30%,且强化相要求必须球化。
众所周知,α、β相比例的调整可直接影响到材料的强硬度,而强化相的形状几何分布对材料的耐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结合汽车厂家的意见,我们此次将材料组织的详细相组成加入到标准修订中。
材料各相组成检验方法按YS/T 449规定进行,晶粒度大小检验按YS/T 347规定进行。
3、产品机械性能的确定
在确定材料性能指标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延伸率时,由于国内齿环零件制造企业标准均参考采用国外汽车零件企业标准,其对齿环材料机械性能要求也基本与国外标准一致,因此我们更多参考使用了日本三菱、美国通用、德国大众等国外企业的企业标准。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参考GB/T 228;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参考GB/T 230.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参考GB/T 231.1。
4、产品规格及表面质量的确定
由于汽车行业的特殊性,基本上每个汽车厂家不同型号的汽车使用的齿环规格形状都不同。
往往同一牌号,就有许多规格。
因此,对齿环材料生产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我们根据国内齿环市场需求,制订了一套推荐规格尺寸,想通过标准化使品种规格系列化、通用化,以最少的品种规格满足市场的最大需求,通过标准来引导市场,这样可以减少工模具等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便于管理。
产品表面质量的确定参考了GB/T 1528。
六、技术经济论证
苏州撼力齿环材料项目总投资1900万元,其中基建投资700万元,流动资金1200万元。
年产复杂黄铜管材3500吨,平均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
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为7500万元,年平均税后利润300万元。
全投资内部收益率为42.8%,投资回收期为2.29年。
本项目已建成国家科技部高科技创业投资项目高强耐磨复杂黄铜管系生产线。
已经完成的一种牌号HAL61-4-3-1Re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其专利申请号为:0313786.3,属于我公司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现已经批量供货,并同上海汽车确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现公司总生产9个牌号齿环材料,申请专利3项。
从经济分析来看,本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好的。
但后续可
能会出现如市场、价格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企业必须加强管理,熟练掌握生产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使产品更具有竞争能力。
由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同步器齿环用铜合金管和高性能、高精度同步器齿环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整车汽车同步器齿环用铜管年需求量已达15000吨。
但由于我国以前汽车齿环材料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生产中存在效率低下、产品成品率低、成本高、产品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不能满足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的需求,尤其对性能要求较高的轿车用同步器齿环材料,高档车型仍旧大量依赖进口。
苏州撼力通过对该项目的研究、小批量供货到项目产业化装备线的建成,规模化生产,已获得了汽车同步器齿环方面的许多经验,同时也得到了行业的认同。
而项目负责人赵祥伟团队以前制定的同步器齿环挤制铜合金管行业标准,已经运行了近五年时间,市场的规范正进行有序化运作,而且成为一种必然。
七、本标准是首次修订,建议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同步器齿环用挤制铜合金管》标准修订项目组 201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