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轴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说明
哈工大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轴系部件设计说明书

取L=48 mm。
2.轴的结构设计
本设计方案是有8个轴段的阶梯轴,轴的径向尺寸(直径)确定,以外伸轴径 为
基础,考虑轴上零件的受力情况、轴上零件的装拆与定位固定、与标准件孔的配合、轴的表面结构及加工精度等要求,逐一确定其余各轴段的直径;而轴的轴向尺寸(长度)确定,则考虑轴上零件的位置、配合长度、支承结构情况、动静件间的距离要求等因素,通常从与传动件的轴段开始,向两边展开。
轴段②和轴段⑦直径最终由密封圈确定。由参考文献[2]表14.4,选用毡圈油封
FZ/T 92010-1991中的轴径为48mm的,则轴段②和轴段⑦直径 。
(3)轴承及轴段③和轴段⑥
考虑轴系部件几乎呈对称布置,且没有轴向力,轴承类型选择深沟球轴承。轴段③
和轴段⑥上安装轴承,其直径应既便于轴承安装,又应符合轴承内径系列。
初选轴承型号6211,由参考文献[2]表12.1,内径d=55mm,外径D=100mm,宽度B=19mm,定位轴肩直径 。
通常同一轴上两轴承取相同型号,故轴段③和轴段⑥直径为 。
(4)齿轮及轴段④
轴段④安装齿轮,为便于齿轮的拆装,且与齿轮轮毂配合,取 。齿轮左端用套筒固定,为使套筒端面顶在齿轮左端面上,即仅靠,轴段④的长度 应比齿轮轮毂长略短,由于齿宽 ,取 。
为补偿机体的铸造误差,轴承应深入轴承座孔内适当距离,以保证轴承在任何时候都能坐落在轴承座孔上。由参考文献[1]表10.3,取轴承上靠近机体内壁的端面与机体内壁间的距离Δ=10mm。
采用凸缘式轴承盖,由6211轴承参数及参考文献[2]表12.6,取凸缘厚度e=12mm。
阶梯轴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名称:__阶梯轴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__班级:_________15级机械一班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刘庆民_______________目录一、阶梯轴机械加工工艺 (3)(一)、轴的工艺分析 (3)(二)、毛坯的选择 (5)(三)、选择定位基准和装夹 (5)(四)、工序集中和分散考虑 (6)(五)、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6)(六)、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的选用 (9)(七)、确定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时 (9)二、夹具设计 (18)(一)、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案,选择定位元件 (18)(二)、六点定位原理 (18)(三)、确定要限制的自由度 (19)(四)、计算定位误差 (19)三、设计小结 (21)四、参考资料 (21)一、阶梯轴机械加工工艺(一)、轴的工艺分析1.1 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应用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
它在机器中主要用于支承齿轮,带轮,凸轮以及连杆等传动件,以及传递扭矩。
按结构形式不同,轴可以分阶梯轴,锥度分轴,空心轴,曲轴,凸轮轴,偏心轴,各种丝杆等。
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
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
轴的长径比小于 5 的称为短轴,大于 20 的称为细长轴,大多数轴介于两者之间。
图示传动轴零件属于台阶轴零件,由圆柱面,轴肩,砂轮越程槽和键槽等组成。
轴肩一般用来确定安装在轴上的零件的轴向位置,各环槽的作用是使零件装配时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使加工中磨削外圆或车螺纹时退刀方便;键槽用于安装键,以传递转矩。
轴的主要作用是支承回转零件及传递运动和动力。
按照轴的承受载荷不同,轴可分为转轴、心轴和传动轴三类。
设计图号JS015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机床夹具说明书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图号JS015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机床夹具No. JS015 design of mechanical parts order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machine tool fixture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2009 年6目录一、摘要 (2)第一章、序言 (3)1.1 零件的分析 (3)1.2 零件的作用 (3)第二章、工艺规程设计 (4)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2.2 定位基准的选择 (4)2.3 制定工艺路线 (5)2.4 毛坯尺寸的确定与机械加工余量 (6)2.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9)第三章、夹具设计 (11)3.1 问题的提出 (11)3.2 夹具设计 (11)3.3 夹具结构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13)四、结论 (14)五、致谢 (15)六、参考文献 (16)附件1 (17)附件2 (18)附件3 (19)附件4 (20)设计图号JS015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机床夹具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摘要本文是通过对链环的工艺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过比较,从而选定出优良的链环工艺设计方案。
工艺设计是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生产批量和生产条件等,确定设计方案和工艺参数,绘制工艺图,编制工艺卡片等技术文件的过程。
本文是关于链环零件的设计说明,链环是传输中的重要零件,它被广泛应用在电子、电力、化工、冶金、医药、食品、电镀、环保、消防、市政、净水、国防军工、纺织印染、采掘选矿、民用建筑等行业中。
根据实际要求,如高压,腐蚀环境下对其材料的选择,密封形式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对链环的设计,夹具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并加以校核和分析,并预测在加工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进行生产前的全方面预防。
通过工艺设计的学习,为今后开发新的材料,研究新的工艺方法和拟定合理的设计工艺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编程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题目: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编程目录摘要 (3)前言 (5)第一章概述 (6)1.1 典型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6)1.2 数控车床概述 (8)1.3 镗孔工艺 (9)1.4 螺纹加工工艺 (9)1.5 分析加工对象 (11)第二章工艺过程卡/加工工序卡 (12)2.1 数控加工工艺内容的选择 (12)2.2 工艺过程 (12)2.3 加工工序的划分 (14)2.4 编制工艺过程卡 (15)2.5 切削用量的确定 (15)第三章加工路线图 (21)3.1 刀具加工进给路线的确定 (21)第四章数控刀具表/数控编程基础 (23)4.1 本零件加工所用刀具 (23)4.2 编程基础 (23)附录一 (28)总结 (30)结束语 (32)参考文献 (3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机械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数控加工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机械及相关行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械制造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
本次设计就是进行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侧重于该零件的工艺分析、加工路线的确定及加工程序的编制。
并绘制零件图、加工路线图。
用G代码编制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并附以编程尺寸的计算方法,其中零件工艺规程的分析是此次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加工工序;加工路线前言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它为各个经济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为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的机械商品,为国防事业提供了现代化的武器,也为各个部门提供了各种机械设备,其中机械设备都是由不同的零件而组成的,这些零件是由不同的工种分别加工出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有一些零件已经用精密的铸造或冷压等方法来制造,但是,绝大多数零件的制造还离不开普通机床的加工。
轴是组成机器的重要零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支持作回转运动的传动零件(如齿轮、蜗轮等),以实现回转运动并传递转距和动力,如齿轮,车轮,电动机,转子,铣刀等各种作回转运动的零件,都必须安装在轴上,才能实现它们的功用。
(完整版)减速器的轴及轴上零件的结构设计

减速器的轴及轴上零件的结构设计一、轴的结构设计轴结构设计包括确定钢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轴的结构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考虑轴的强度、刚度、轴上零件的安装、定位、轴的支承结构以及轴的工艺性等,其设计方法和结构要素的确定,可参照教科书有关章节进行。
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轴一般均为阶梯轴,确定阶梯轴各段的直径和长度是阶梯轴设计的主要内容。
下面通过图1-2-17和表1-2-2、表1-2-3来说明。
1、阶梯轴各段直径的确定图1-2-17中阶梯轴各段的直径可由表1-2-2确定。
符号确定方法及说明d1按许用扭转应力进行估算。
尽可能圆整为标准直径,如果选用标准联轴器,d1应符合联轴器标准的孔径。
d2d2= d1+2a,a为定位轴肩高度。
通常取a=3-10mmd2尽可能符合密封件标准孔径的要求,以便采用标准密封圈。
d3此段安装轴承,故d3必须符合滚动轴承的内径系列。
为便于轴承安装,此段轴径与d2段形成自由轴肩,因此,d3= d2+1~5mm,然后圆整到轴承的内径系列。
当此轴段较长时,可改设计为两个阶梯段,一段与轴承配合,精度较高,一段与套筒配d4d4= d3+1~5mm(自由轴肩),d4与齿轮孔相配,应圆整为标准直径。
d5d5= d4+2a,a为定位轴环高度,通常可取a=3~10mmd6d6= d3,因为同一轴上的滚动轴承最好选取同一型号。
图1-2-17中各阶梯长度可由表1-2-3确定。
符号确定方法及说明L1按轴上零件的轮毂宽度决定,一般比毂宽短2~3mm。
也可按(1.2~1.5)d1取定。
L2L2=l3+l4(l3为轴承端盖及联接螺栓头的高度)L3L3=B+l2+⊿2+(2~3) B轴承宽度L4L4按齿轮宽度b决定,L4=b-(2~3)mmL5 无挡油环时,L5=B 有挡油环时,L5=B+挡油环的毂宽注:表中l2、l3、l4、⊿2参见表1-2-4。
由表中计算式可知,各段长度的确定与箱外的旋转零件至固定零件的距离l4;轴承端盖及联接螺栓头高度的总尺寸l3;轴承端面至箱体内壁的距离l2;转动零件端面至箱体内壁的距离⊿2以及档油环的结构尺寸有关,这些尺寸又取决于轴承盖的类型、密封型式以及各零件在装配图中的相关位置。
DF4芯轴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

DF4芯轴设计说明书一、零件图1 零件的功用本零件为DF4机车轴箱拉杆的芯轴,其功用是用来支承转动零件只承受弯矩而不传递扭矩。
2 零件工艺分析本零件为回转体零件,本零件共有两组加工表面,现分析如下: A. 以Φ22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两个Φ22孔,两个粗糙度为Ra1.6μm 的1:10斜面,两个粗糙度为Ra6.3μm 的平面及相关圆角、倒角。
B. Φ60的圆柱面的加工该圆柱面直径为Φ60−0.2−0mm,长度为115−0.70−0.23b12mm ,要求粗糙度为Ra0.8μm 。
这两组加工面中,加工1:10斜面是整个零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需重点考虑。
两组加工面无特殊的位置要求。
对于这两组加工表面而言,可以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
二、工艺规程的设计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45钢。
考虑到列车在运行中要经常加速及正、反向行驶,零件在工作过程中则经常承受交变载荷及冲击性载荷,因此应该选用锻件,以使金属尽量不被切断,保证零件工作可靠。
由于零件年产量5000件,已达大批生产水平,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故可以采用锻模成型。
这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也是应该的。
2 基面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以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就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A.粗基准的选择由于零件毛坯为阶梯轴。
毛坯制造时,大小外圆有制造工艺导致的不同轴度误差。
此时,选择小端外圆为粗基准面,先加工大端外圆,然后以车过的外圆为精基准面,加工小端外圆。
这样可以保证小端外圆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B.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
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对尺寸进行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再重复。
3 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134机械制造工艺小轴课程设计说明书

小轴工艺规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制定小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年产量2000件)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习完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的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的锻炼,从锻炼中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教。
零件加工工艺设计第一节零件分析利用CAD软件绘制零件图图1 小轴零件图三维造型图如下图2 小轴三维造型图1.1 轴的作用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
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
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
根据结构形状的不同,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曲轴等。
1.2 零件工艺性分析零件组成表面:外圆表面(Ф36,Ф26),端面及台阶面,通槽、键槽、退刀槽等,小孔(轴向、径向)、顶尖孔、定位坑等,倒角。
主要表面分析:Ф26 外圆表面既为基准面又为工作面1.3 确定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和关键技术要求Ф26 外圆表面本身的圆度公差为 0.01mm ;轴台阶面与 Ф26外圆中心线的垂直度保证0.015mm ;10×47 通槽中心面对Ф26外圆轴线的对称度保证 0.04mm ;6mm 键槽的中心平面对Ф26外圆的对称度保证 0.04mm ;Ф6 小孔的轴线对10mm 通槽对称平面的垂直度保证0.1mm 。
零件需经调质处理,保证硬度 HRC28~32。
第二节 确定生产类型2.1计算生产纲领计算公式:)1(0000βα++=Qn N 。
式中 N ——零件的生产纲领Q ——机器的年产量(2000)N——每台机器中该零件的数量(2)α%——备品百分率(2)β%——废品百分率(2)轴承座的生产纲领:N=2000×2×(1+2%+2%)=4160(件)2.2确定生产类型小轴属于轻型零件;小轴的生产纲领4160件,查阅表生产类型与生产纲领的关系。
挂轮架轴工艺设计说明书样本

工艺设计说明书一、分析零件图(图)1、零件名称:挂轮架轴2、材料:45#钢;3、质量: 0.3Kg4、产量:100件;5、技术要求:05.035 和方头处淬火HRC40~45。
二、铸造工艺性分析1、加工目标、环境及锻后现象分析零件为轴类零件,所以铸造目标不是侧重于成形、降低加工余量,而是侧重于提升锻件力学性能,选择自由手工铸造。
锻后零件性能可能改变趋势有坯料端部弯曲并带毛刺和脱碳等。
2、零件结构形状对铸造适应性分析即锻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该零件为阶梯轴类零件,可经过手工自由铸造来完成初步成型。
因铸造而产生缺点能够经过铸造后热处理和切削加工来改善。
三、绘制锻件图锻件图是依据零件图绘制。
自由锻件图是在零件图基础上考虑了加工余量、铸造公差、工艺余块等参数后绘制而成。
依据以下步骤绘制锻件图(以下页图):(1)确定锻件形状。
(2)用红线绘出锻件图。
(3)计算尺寸,查公差并注于图上。
查《锻压手册》知,轴向机械加工余量和公差为8±3,径向机械加工余量和公差为4±1.5。
最终锻件图以下所表示:四、参数选择1、工艺参数首先选择工艺余块以简化锻件外形,然后确定加工余量和公差。
2、选择依据选择参数应考虑锻件材料、形状尺寸、现有设备、生产批量等原因。
3、确定方法查相关标准进行分析,并和同类件比较,选择公差余量可依下列条件确定:(1)锻件数量。
数量多,其值取小些,不然取大些。
(2)锻件材料。
通常材料其值取小些,特殊钢取大些。
(3)表面质量。
原材料表面质量好,其值取小些,不然取大些。
(4)锻件形状尺寸。
锻件形状简单,长度短,其值取小些,不然取大些。
(5)锻工技术水平。
锻工技术水平高,其值取小些,不然取大些。
(6)工具和设备情况、企业工艺习惯等其它原因。
因为公差余量均由经验而定,在此以《锻压手册》查得数据为最终参数。
4、数据处理对于大型锻件尾数圆整为5或0;中小型锻件按四舍五入标准处理成整数。
最终确定工艺参数如锻件图所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综合实训专业机电一体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6.06.26《机械制造工艺学》综合实训任务书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设计题目:轴的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一、设计的主要任务如图所示为减速器输出轴,批量500件,材料45钢。
试编制其加工工艺规程。
二、完成期限:自 2016年 5 月 26 日至 2016 年 6 月26 日共 2 周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摘要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
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本文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
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工艺方案分析 (2)2.1 零件图 (2)2.2 零件图分析 (2)2.3 确定加工方法 (2)2.4 确定加工方案 (2)第3章工件的装夹 (4)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4)3.2 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 (4)3.3 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 (4)3.4 装夹方式的选择 (4)3.5 机械制造工艺常用的装夹方式 (4)3.6 确定合理的装夹方式 (5)第4章刀具及切削用量 (5)4.1 选择刀具的原则 (5)4.2 选择车削用刀具 (6)4.3 设置刀点和换刀点 (7)4.4 确定切削用量 (7)第5章典型轴类零件的加工 (8)5.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8)5.2 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10)5.3 加工坐标系设置 (12)5.4 手工编程 (14)第6章结束语 (17)第7章致词 (18)参考文献 (19)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0)第1章前言在机械加工工艺教学中,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及数控技术专业学生都要学习数控车床操作技术。
让学生了解相关工种的先进技术,同时培养工作岗位的前瞻性;在讲授数控知识的同时,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加工工艺,增强系统意识,理解手动操作与自动操作之间的联系,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和岗位的多面手。
数控车工基础工艺理论及技能有机融合,包括夹具的使用、量具的识读和使用、刃具的刃磨及使用、基准定位等,分类叙述了车床操作、数控车床自动编程仿真操作、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的初、中级容。
以机械加工中车工工艺学与数控车床技能训练密切结合为主线,常用量具识读及工件测量、刀具及安装、工件定位与安装、金属切削过程及精加工,较清晰地展示了数控车工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途径。
对涉及与数控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计算,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论述,目的在于塑造理论充实、技能扎实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本文以与切削用量的选择,工件的定位装夹,加工顺序和典型零件为例,结合数控加工的特点,分别进行工艺方案分析,机床的选择,刀具加工路线的确定,数控程序的编制,最终形成可以指导生产的工艺文件。
在整个工艺过程的设计过程中,要通过分析,确定最佳的工艺方案,使得零件的加工成本最低,合理的选用定位夹紧方式,使得零件加工方便、定位精准、刚性好,合理选用刀具和切削参数,使得零件的加工在保证零件精度的情况下,加工效率最高、刀具消耗最低。
最终形成的工艺文件要完整,并能指导实际生产。
第2章工艺方案分析2.1 零件图图1-2 典型轴类零件图2.2 零件图分析该零件表面由圆柱、顺圆弧、逆圆弧、圆锥、槽、螺纹等表面组成。
尺寸标注完整,选用毛坯为45#钢,Φ55mm×150mm,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
2.3 确定加工方法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是保证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由于获得同一级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一般有许多,因而在实际选择时,要结合零件的形状、尺寸大小和形位公差要求等全面考虑。
图上几个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因其公差值较小,所以编程时没有取平均值,而取其基本尺寸。
在轮廓线上,有个锥度10度坐标P1、和一处圆弧切点P2,在编程时要求出其坐标,P1(45.29 ,75) P2(35,56.46)。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考虑加工的效率和加工的经济性,最理想的加工方式为车削,考虑该零件为大批量加工,故加工设备采用数控车床。
根据加工零件的外形和材料等条件,选用CJK6032数控机床。
2.4 确定加工方案零件上比较精密表面的加工,常常是通过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逐步达到的。
对这些表面仅仅根据质量要求选择相应的最终加工方法是不够的,还应正确地确定从毛坯到最终成形的加工方案。
毛坯先夹持左端,车右端轮廓113mm处,右端加工Φ39mm、SΦ42mm、 R9mm、Φ35mm、锥度为10度的外圆,Φ52mm.调头装夹已加工Φ52mm外圆,左端加工Φ25mm×33mm、切退刀槽、加工螺纹M25mm×1.5mm.该典型轴加工顺序为:预备加工---车端面---粗车右端轮廓---精车右端轮廓---切槽---工件调头---车端面---粗车左端轮廓---精车左端轮廓---切退刀槽---粗车螺纹---精车螺纹。
第3章工件的装夹3.1 定位基准的选择在制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时,正确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定位基准选择的好坏,不仅影响零件加工的位置精度,而且对零件各表面的加工顺序也有很大的影响。
合理选择定位基准是保证零件加工精度的前提,还能简化加工工序,提高加工效率。
3.2 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1)基准重合原则。
为了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方便编程,应选用工序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尽量使工序基准、定位基准、编程原点三者统一。
2)便于装夹的原则。
所选择的定位基准应能保证定位准确、可靠,定位、夹紧机构简单、易操作,敞开性好,能够加工尽可能多的表面。
3)便于对刀的原则。
批量加工时在工件坐标系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保证对刀的可能性和方便性。
3.3 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以左右端大端面为定位基准。
3.4 装夹方式的选择为了工件不致于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使其在加工过程始终保持正确的位置,需将工件压紧夹牢。
合理的选择夹紧方式十分重要,工件的装夹不仅影响加工质量,而且对生产率,加工成本及操作安全都有直接影响。
3.5 车床常用的装夹方式1)在三爪自定心卡盘上装夹。
三爪自定心卡盘的三个卡爪是同步运动的,能自动定心,一般不需要找正。
该卡盘装夹工件方便、省时,但夹紧力小,适用于装夹外形规则的中、小型工件。
2)在两顶尖之间装夹。
对于尺寸较大或加工工序较多的轴类工件,为了保证每次装夹时的装夹精度,可用两顶尖装夹。
该装夹方式适用于多序加工或精加工。
3)用卡盘和顶尖装夹。
当车削质量较大的工件时要一段用卡盘夹住,另一段用后顶尖支撑。
这种方式比较安全,能承受较大的切削力,安装刚性好,轴向定位准确,应用较广泛。
4)用心轴装夹。
当装夹面为螺纹时再做个与之配合的螺纹进行装夹,叫心轴装夹。
这种方式比较安全,能承受较大的切削力,安装刚性好,轴向定位准确。
3.6 确定合理的装夹方式装夹方法:先用三爪自定心卡盘毛坯左端,加工右端达到工件精度要求;再工件调头,用三爪自定心卡盘毛坯右端Φ52,再加工左端达到工件精度要求。
第4章刀具及切削用量4.1 选择刀具的原则刀具寿命与切削用量有密切关系。
在制定切削用量时,应首先选择合理的刀具寿命,而合理的刀具寿命则应根据优化的目标而定。
一般分最高生产率刀具寿命和最低成本刀具寿命两种,前者根据单件工时最少的目标确定,后者根据工序成本最低的目标确定。
选择刀具寿命时可考虑如下几点根据刀具复杂程度、制造和磨刀成本来选择。
复杂和精度高的刀具寿命应选得比单刃刀具高些。
对于机夹可转位刀具,由于换刀时间短,为了充分发挥其切削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刀具寿命可选得低些,一般取15-30min。
对于装刀、换刀和调刀比较复杂的多刀机床、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刀具,刀具寿命应选得高些,尤应保证刀具可靠性。
车间某一工序的生产率限制了整个车间的生产率的提高时,该工序的刀具寿命要选得低些当某工序单位时间所分担到的全厂开支M较大时,刀具寿命也应选得低些。
大件精加工时,为保证至少完成一次走刀,避免切削时中途换刀,刀具寿命应按零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来确定。
与普通机床加工方法相比,数控加工对刀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冈牲好、精度高,而且要求尺寸稳定,耐用度高,断和排性能坛同时要求安装调整方便,这样来满足数控机床高效率的要求。
数控机床上所选用的刀具常采用适应高速切削的刀具材料(如高速钢、超细粒度硬质合金)并使用可转位刀片。
4.2 选择车削用刀具数控车削车刀常用的一般分成型车刀、尖形车刀、圆弧形车刀以及三类。
成型车刀也称样板车刀,其加工零件的轮廓形状完全由车刀刀刃的形伏和尺寸决定。
数控车削加工中,常见的成型车刀有小半径圆弧车刀、非矩形车槽刀和螺纹刀等。
在数控加工中,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成型车刀。
尖形车刀是以直线形切削刃为特征的车刀。
这类车刀的刀尖由直线形的主副切削刃构成,如90°外圆车刀、左右端面车刀、切槽(切断)车刀及刀尖倒棱很小的各种外圆和孔车刀。
尖形车刀几何参数(主要是几何角度)的选择方法与普通车削时基本相同,但应结合数控加工的特点(如加工路线、加工干涉等)进行全面的考虑,并应兼顾刀尖本身的强度。
二是圆弧形车刀。
圆弧形车刀是以一圆度或线轮廓度误差很小的圆弧形切削刃为特征的车刀。
该车刀圆弧刃每一点都是圆弧形车刀的刀尖,应此,刀位点不在圆弧上,而在该圆弧的圆心上。
圆弧形车刀可以用于车削外表面,特别适合于车削各种光滑连接(凹形)的成型面。
选择车刀圆弧半径时应考虑两点车刀切削刃的圆弧半径应小于或等于零件凹形轮廓上的最小曲率半径,以免发生加工干浅该半径不宜选择太小,否则不但制造困难,还会因刀尖强度太弱或刀体散热能力差而导致车刀损坏。
4.3 设置刀点和换刀点刀具究竟从什么位置开始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呢?所以在程序执行的一开始,必须确定刀具在工件坐标系下开始运动的位置,这一位置即为程序执行时刀具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起点,所以称程序起始点或起刀点。
此起始点一般通过对刀来确定,所以,该点又称对刀点。
在编制程序时,要正确选择对刀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