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名词解释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名词解释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是指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应用于康复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各种技术方法。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名词解释: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核心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流通,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疗法在康复中常用于疼痛管理、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运用手法和按摩技术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促进身体的平衡和康复。

它在康复中常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的康复、神经系统的调理等方面。

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运用中草药和中药配方进行治疗和调理。

中药以其药物成分和药理作用对疾病进行干预,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平衡。

中药疗法在康复中常用于疾病康复、调理体质等方面。

武术功法:中国武术中的各种功法和锻炼方法,如太极拳、气功等,被应用于康复治疗。

这些练习方法可以促进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力量的平衡,对康复和健康都有益处。

养生保健方法:中国传统养生保健方法包括饮食调理、气功、传统健身活动等,旨在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预防疾病、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名词解释。

这些技术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被广泛应用于康复治疗和康复保健领域,对促进身体康复、提升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缺乏标准化和规范 化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缺乏统一的标 准化和规范化,不同的治疗方法 和技术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 范,影响了治疗效果和质量。
难以量化评估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注重整体效果 和患者的主观感受,难以进行量 化和客观评估,也难以进行科学 比较和分析。
传承和发展问题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面临着传承和 发展的问题,由于历史、文化和 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一些优秀 的康复疗法和技术难以得到传承 和发扬。
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 ,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如针灸、推拿、气功 、中药等,能够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个性化的治 疗。
广泛的适应症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病症,如神 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内科杂症等,具有广 泛的应用范围。
局限
经验为主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主要以经验为 主,缺乏科学研究和循证医学证 据的支持,有时难以被现代医学 所认可。
统疾病等。
推拿按摩
起源与传承
推拿按摩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 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治疗方法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摩、推拿、揉捏、叩击等动作,放 松肌肉、舒缓疼痛、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适应症
推拿按摩适用于多种疾病,如肌肉疼痛、颈肩腰腿痛、 软组织损伤等。
拔罐疗法
起源与传承
治疗方法
气功疗法通过调息、冥想、意守等方法,调节人体的呼吸、心理 和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
气功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心理障碍、慢性疲劳 综合征等。
04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的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 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 复。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的特点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的特点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的种类与特点
推拿疗法
总结词
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是一种古老的康复疗法,通过手法按摩和推拿,促 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舒缓神经系统、减轻疼痛等。
详细描述
推拿疗法主要通过刺激皮肤、肌肉和穴位,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病 、防病、保健和康复的目的。推拿疗法具有简单易学、操作方便、适用范围 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虽然有一些关于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的研究,但这些研究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其推广和应 用。
缺乏系统性的科学研究
对于一些疗效显著的传统康复疗法,缺乏系统性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
难以与传统医学结合
由于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之间的差异,传统康复疗法难以与现代医学体系相结合,限制了 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发展前景展望
01
民众健康需求增加
随着民众对健康和养生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将有更大
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02
与现代医学结合
随着现代医学对传统医学的了解程度不断提高,传统康复疗法将有更
多机会与现代医学结合,共同为民众的健康服务。
03
扩大国际影响力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可以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
01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在国内外缺乏系统的宣传和推广,许多人对
这些疗法的了解程度不高。
认知度低
02
由于缺乏广泛认知,许多患者和民众难以充分了解和信任这些
疗法,从而限制了其普及程度。
传承方式不当
03
部分传统康复疗法的传承方式过于保守,缺乏开放和创新的传
承方式,难以吸引更多人学习和使用。
相关研究的不足
研究质量参差不齐
03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学习课件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学习课件
好疗效。
外科疾病康复治疗
01
02
03
骨折及关节脱位
中医正骨手法结合小夹板 固定、中药外敷等技术, 在骨折及关节脱位的康复 治疗中效果显著。
软组织损伤
推拿、拔罐、放血等技术 在治疗肌肉拉伤、韧带扭 伤等软组织损伤方面,具 有独特的优势。
手术后康复
针灸、按摩、气功等手段 可以促进手术后伤口愈合 ,减轻疼痛,加速患者康 复进程。
观摩学习
观看资深康复治疗师的实践操作,学习其操作技 巧、手法运用和患者沟通技巧。
实操练习
在模拟人或患者身上进行实操练习,逐步熟练掌 握各手法的操作要领和力度控制。
技能提升途径探讨
参加培训课程
定期参加康复治疗技术相关的培训课程,学习新的治疗方法和技 能。
阅读专业书籍
广泛阅读康复治疗领域的专业书籍,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 。
实验室指标评估法
通过检测患者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中的相关指 标,评估康复治疗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及治疗 效果。
科学研究现状及成果展示
01
针灸治疗研究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代表,在神经系统疾病、疼痛管理等
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流通,
达到治疗目的。
02
推拿按摩研究
03
CATALOGUE
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内科疾病康复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
针灸、推拿、拔罐等技术对于感 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消化系统疾病
中药汤剂、艾灸、刮痧等技术在 治疗胃炎、胃溃疡、腹泻等消化
系统疾病方面效果显著。
神经系统疾病
通过针灸、按摩、气功等手段, 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对于头 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有良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中国传统康复疗法是指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疾病、伤害或残疾进行康复治疗的一种综合性疗法。

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在保健和康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包括了中医药、针灸、推拿、气功、太极等多种疗法。

它们秉承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注重平衡和谐,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这些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人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功能的重建,从而达到治疗、预防疾病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的特点在于综合治疗和个性化治疗。

它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包括运动疗法、膳食疗法、中药疗法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另外,它还注重与患者的互动和沟通,通过心理疏导和康复教育,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

当前,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不仅在传统医学领域,也在现代医疗体系中,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尤其在慢性疾病、运动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中国传统康复疗法显示出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然而,中国传统康复疗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专业人才缺乏、标准规范不完善等。

因此,今后需要进一步推动传统康复疗法的发展和研究,加强相关的教育培训,完善相关政策和标准,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康复领域的作用,造福更多的患者。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介绍和解释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的相关名词: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2.2 名词解释3. 结论3.1 总结3.2 展望接下来,我们会先概述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的背景和意义,然后详细介绍各种相关的名词解释。

这样的结构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并能更好地理解接下来的内容。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范文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范文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演讲人
目录
01.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概述
02.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的特点
03.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的应用
04.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的传承与创新
1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概 述
起源与发展
起源:中医传 统康复疗法起 源于中国古代, 已有数千年的 历史
发展:中医传 统康复疗法在 历代医家的不 断探索和实践 中得到发展, 形成了一套完 整的理论体系 和治疗方法
治未病:强调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病后防复
因人而异
针对个人体质:中医传统康复疗法会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 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
整体观念: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 个有机的整体,治疗时要考虑全身各系统的相互关系
辩证施治:中医传统康复疗法强调辩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 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康复护理的效果:提高患者的康复 效果,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复发率
预防保健
1
养生保健:通过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2
饮食调理:通过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调整饮食结构,预防疾病
3
运动锻炼:通过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进行运动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4
心理调适:通过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调整心理状态,预防心理疾病
现代科技的融合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与现 代科技的结合,提高了 疗效和效率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与现 代科技的融合,提高了 患者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现代科技为中医传统康 复疗法提供了新的治疗 手段和方法
现代科技为中医传统康 复疗法提供了新的研究 和发展思路
创新发展与未来趋势
创新疗法的研究和 开发,如针灸、推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ppt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ppt
现代应用
现代针灸疗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不断 创新发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 康复。
作用机制
疏通经络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和气血 、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调整脏腑功能
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脏 腑功能,使机体处于最佳状态。
调整气血
针灸可以调整气血,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04
拔罐疗法
起源与发展
起源
拔罐疗法起源于中国,最早可 追溯到秦汉时期。
发展历程
在古代医书中,已有关于拔罐 疗法的记载,如《肘后备急方
》、《外台秘要》等。
现代应用
拔罐疗法在现代得到了广泛应 用和发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治疗和康复领域。
作用机制
负压作用
拔罐时,罐内的负压能够吸附 于身体表面,使皮肤和肌肉得 到牵拉,从而产生一系列神经
06
其他疗法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简介
艾灸疗法是一种利用艾绒或艾条在人体体表的一定穴位进行热刺激,以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的治疗方法。
艾灸疗法的功效
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调节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机体恢复等。
艾灸疗法的操作方法
将艾绒或艾条放置在体表的特定穴位上,用火点燃后,通过热刺激和艾叶的药效作用,达到治疗的效果。
通过燃烧艾叶,熏灼皮 肤和穴位,达到温通经 络、散寒止痛等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运用中 药方剂调节人体脏腑功 能,改善病情。
02
针灸疗法
起源与发展
起源
针灸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国,其 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甲骨
文时期。
发展历程
从周朝的《周礼》到唐朝的《针 灸甲乙经》,针灸疗法在各个历 史时期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设备成本高
康复疗法需要一定的设备支持,如 针灸针、推拿按摩器等,这些设备 的成本相对较高。
治疗周期长
康复疗法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需 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同时 也需要医生有足够的耐心和经验。
如何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康复疗法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人才培养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康复疗法的优势和特点, 提高公众对康复疗法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的体系。
中药调理疗法的理论基础
01 02
阴阳五行学说
中药调理疗法的基础理论认为,人体内部五脏六腑和外部环境之间存 在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通过调节阴阳平衡和五行关系, 可以恢复人体的健康。
气血理论
中医认为,气和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药调理疗法注 重调节气血的运行,以保持身体各部位的正常功能。
康复疗法的重要性
康复疗法对于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疼 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慢性病患者和身体损伤患者更为 重要。
康复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康复疗法的历史
康复疗法源于古代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的医家通过实践和经验总 结,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疗法体系。
康复疗法的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康复疗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医学的理 论和技术,形成了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穴位理论
穴位是针灸治疗的关键,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 主治疾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 治疗效果。
五行理论
五行理论认为万物皆由五行构成,人体也不例外。通过 调节人体的五行平衡,可以治疗疾病。针灸治疗中,五 行理论常用于指导选择穴位和确定刺激方法。
针灸疗法的实践应用
适应症
针灸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包 括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 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要选择有专业资质的医疗机构去针灸, 掌握好针灸治疗原则, 避免引起肌张力增高 血压不稳定、肢体拘挛、 交叉感染等现象。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中医学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针灸 治病
药物 治病
手法 治病
推拿疗法的手段主要是手法治疗和功法训 练
经脉


经筋


络脉
皮部
结构



功能



指导手法操作
防治疾病原理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2种不同的治疗方 法。针法是利用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 体腧穴。运用各种操作方法以激发经气,来调 整机体机能治疗疾病。
灸法主要是用艾叶点燃后在人体皮肤上进行 烧灼或焦烤体表一定的部位,通过经络传导 功能的作用而取及治疗效果。
两者虽然所用器材和操作方法不同,但同属 于外治法,都是通过腧穴,作用于经络、脏 腑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 活血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宋代时期
➢ 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
六字诀理论与方法的论述是历史上最详细的,对呼吸和 读音方法作了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毕低头闭 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另外, 还增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
明代时期
➢ 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 胡文焕的《类修要诀》和高濂的《遵生八笺》等著述中都 有记载。
中药外治法:把一定剂量的中药外用于患者全 身、局部或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有膏 药疗法、熏蒸疗法、熨敷疗法、烫洗疗法
拔罐疗法
主要作用:祛风、活血 常用方法:
火罐、排罐、走罐、刺络拔罐 应用: 注意事项:出血倾向、防烫伤
饮食疗法
指将中药与食物和调料配制成药膳,用以防治 疾病和强身健体,具有食服方便、防治兼顾、 效果显著等特点。形式有鲜汁、药茶、药酒、 蜜膏、药饼等。
唐代时期
➢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对陶氏六字诀的吐纳法进行了发挥,采用“大呼结合细呼”
的呼吸锻炼方法。
➢ 道教学者胡愔《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 改变了六字与五脏的配合方式,改肺“嘘”为肺“呬”,
改心“呼”为心“呵”,改肝“呵”为肝“嘘”,改脾“唏” 为脾“呼”,改肾“呬”为肾“吹”,另增胆“嘻”之法 。
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经活血、祛湿逐寒、消 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
临床应用范围较广泛,尤其对一些慢性虚弱 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更为适宜。
每个病人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病是一类, 但具体情况不能千篇一律,因而在辨证、立法、 处方、手法方面,都要因病制宜,针灸治疗期 间应加强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全身经络气血运 行,增强神经的营养机能,防止肌肉,骨骼, 关节废用性变化,治疗中还应注意指导病人调 畅情志,保持心情愉快,从实践中摸索规律, 找出经验,不断整理提高。
直接灸,直接将艾柱放 在皮肤穴位上点燃,感觉 热时拿开。
间接灸,(多用)将艾 柱不直接放在皮肤上, 而用其他药物隔开。如 生姜片间隔 者称隔姜灸, 以食盐间隔称隔盐灸。
每点燃一个艾柱称为一 壮,临床上常用“壮” 的数目来确定其治疗量 的大小。
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经活血、祛湿逐寒、消 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
治疗时宜选择舒适的体位,令患者尽量全 身放松,尽可能采取卧位,防止晕针、滞 针、弯针、断针,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2)、指切进针法
(3)、夹持进针法
(4)、提捏进针法
行针与得气:行针亦称运针,是指进针后为了使患 者产生针刺感应而行使的各种针刺手法。
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针刺 部位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得气时会出现酸、 麻、胀、重等感觉,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 沿着经脉循行方向或谋一特定部位的感应扩 散及传导的感觉。同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沉、 紧、涩的感觉。
临床应用范围较广泛,尤其对一些慢性虚弱 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更为适宜。
(2)、艾条灸:用成 品的艾条灸。
温和灸
雀啄灸
(3)、温针灸——是针刺和艾条结合使用的一种 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必须施灸的疾病。操 作方法是针刺得气手将毫针留在适用的深度,将 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到燃完为止。
针灸已经研究证实的主要是它有止痛的作用, 如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手术后疼痛、肋间神经痛、胆绞痛、肾绞痛、 产后宫缩痛、外伤疼痛等。
只要用针灸进行辨证治疗都有立竿见影的效 果,它的止痛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 系统而实现的。
针灸又有防御作用,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调动机体的防卫抗病能力,增强人的机体健 康,试验证明针刺可以消除各种炎症,改善 症状,并使人的体温恢复正常。
对软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各种慢性疼痛等,针灸有缓解 疼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明显作用。
针灸对许多内脏器官组织的功能具有明显的调 整作用,如常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腹泻、便秘、 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遗尿、尿失禁、 尿潴留、哮喘、心率不齐、肝胆疾病及机体免 疫力低下等,应用针灸治疗均可获得满意效果。
针和灸在临床上常互相配合应用 。
《灵枢—官针》篇中所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说明针与灸在治疗上互相补充。
治疗原则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精神指 导下制定的针灸临床处方选 穴,操作方法。刺法和灸法 都是通过对穴位的的刺激、 激发经络的功能而起治疗作 用,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针灸治疗原则,也即遵循中医的辨证施治原 则。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 、 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 之”也就是说针灸治疗凡邪气盛满,体质强 壮则当用泻法,以泄其实。正气不足身体虚 弱者应用补法,以补其不足使正气充实。若 属邪热应用疾刺或刺络出血,以疏泻其邪热。 若寒邪过剩,脏腑经络之气凝滞时,则当用 留针法。阳气不足而脉陷时则宜用灸法,以 升阳举陷。若非他经所犯而本经有病者,则 取本经腧穴,以调其气血。
针灸处方原则
针灸处方是根据病情进行辨证后选择适当的 腧穴和针灸方法加以配伍而成,是否得当直 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选穴原则:“循经取穴”最能说明这个原则的 是著名的《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 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后人更增“心 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 刺水沟”
近部取穴:选取疾病部位或附近的穴位进行治疗, 应用广泛。
远部取穴:选取通过病变部位的经络或与之相关的 经络远程穴位治疗,如选取肘膝以下的特定穴、胃 痛取足三里(足阳明胃经)、腰痛取委中,昆仑、 头痛取太冲。
随症取穴:有些疾病可表现全身的症状,此时就必 须针对症状选取特定作用的穴位进行治疗,发热用 大椎、曲池、合谷、呃逆用膈俞,内关,失眠取神 门,三阴交,安眠等。
推拿手法
(1)常用推拿手法 ①滚法 ②一指禅推法 ③擦法④摩法⑤推法 ⑥按法⑦按揉法⑧拿揉法 ⑨扳法(颈腰部) ⑩拔伸法 (2)小儿推拿手法和临床应用
摩法
捋法
一指禅法
擦法
揉法
点穴
点穴
捻法Biblioteka 滚法传统运动疗法我国传统运动疗法古时称为“导引”, 强调意念锻炼和意念引导呼吸,引导肢 体活动相结合。常用方法有气功、五禽 戏、八段锦、太极拳、太极剑等。实践 证明这些疾病在防治疾病方面有重大价值,已被国内 外广泛采用,是康复的重 要措施之一。
行针的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灸法
灸法:
灸法是以艾为主要施灸材料, 点燃后在体表穴位或病变部烧 灼,温熨,借其温热,药物的 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 方法。
材料:艾柱或艾条。
常用灸法:临床常用的灸法有 艾柱灸、艾条灸和温针灸。
(1)、艾柱灸:艾柱是将 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 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 者如麦粒。大者如半截橄 榄菜大小不一。
调摄情志疗法
情志是指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心理反应,包 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变化、中 医理论认为不同的情志变化对机体产生不同的 影响,人体功能状态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 化。
传统运动疗法
六字诀起源与发展
最早见于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 篇》
记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 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吹以去热, 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呬以解极。”
针灸还有全面调整机体功能的作用,有人用 针刺治疗,由于接受X射线而引起的白细胞减 少症,有效率几乎达100%,针刺还能使红细 胞增多,血红蛋白上升,对各类贫血的治疗 都有效果,其它像对血小板、血糖、血钙、 血钾、血钠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使高者下 降,低者增加。
针灸疗法对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都 有调节作用,使表现为兴奋、亢进、痉挛的 达到一致;表现为虚弱、抑制迟缓的达到兴 奋,从而起到治疗各种疾病的作用。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康复医学科 宋圆圆
学习目标
掌握: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的适应症
熟悉: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的基本操作方法
了解:中药、气功、食疗、调摄情志等中国传 统康复疗法的适应症
难点:能够运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临床疾病
针灸总的原则有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三 种,采取近道取穴,远道取穴,对症取穴的 方法,运用进、退、捻、捣、留、弹、摇、 刮、飞、震颤等手法,通过对应的穴位治疗 有关疾病。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针灸疗法是综合康复疗法的措施之一,对于高血压 病、脑卒中及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小儿麻痹 症的恢复期、截瘫、脑瘫、各种神经损伤,神经炎 和精神障碍,针灸均可有其调整功能促进恢复的良 好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