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中国移动社交用户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我国互联网行业用户规模及流量增速情况分析

我国互联网行业用户规模及流量增速情况分析

我国互联网行业用户规模及流量增速情况分析提示:中国互联网从1996年起步,经历近10年的发展后在2006年互联网渗透率首次突破10%。

此后迎来了中国互联网的黄金发展期,互中国互联网从1996年起步,经历近10年的发展后在2006年互联网渗透率首次突破10%。

此后迎来了中国互联网的黄金发展期,互联网渗透率快速提升,在2009年超越并持续领先于全球渗透率,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已突破50%,2007-2016年互联网用户规模的10年CAGR达到15%(全球为10.7%)。

基于人口规模优势,中国已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

201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为7.31亿,占全球总用户规模的21.5%,与全球第二大市场印度保持较大差距。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减少,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速逐年放缓,2012年同比增速首次低于全球,2014年起持续低于全球,用户高速增长期已过。

2017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到7.51亿,互联网渗透率为54.3%(全球为45.9%)。

图: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与增速及互联网普及率(2007A-2016A,1H17A)资料来源:整理图: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与增速及互联网普及率(2007A-2016A)资料来源:整理图:2016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排名前十国家资料来源:整理在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的同时,用户的使用习惯开始发生改变,移动互联网快速渗透。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从2007年的0.5亿迅速增长至2016年的6.95亿,10年间增长12.8倍,手机自2012年起超过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2017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7.24亿,占整体互联网用户的96.3%。

图: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与增速及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资料来源:整理参考发布《2018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伴随移动互联网的高度渗透,PC互联网渗透率持续下降,且用户规模已开始出现萎缩。

2018-2019年上半年网民行为分析

2018-2019年上半年网民行为分析

分领域看,头部领域趋于饱和,细分领域加速渗透
2018 年上半年,社交、视频等头部领域用户规模已趋于饱和;而处在第二梯队的,音频娱乐、移动购物、资讯等领域用户规模仍保持快速增长;同时我们发现,随着传统 领域移动互联网化进程加速,其用户规模增长速度远高于传统移动互联领域。
头部领域滞涨
9.71
2018年6月各领域用户规模 细分领域保持增长
2018年上半年网民行为分析
2018/ 10/10
数据驱动精益成长
3
用户洞察篇
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2017年12月-2018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
用户规模(亿人)
0.2% 0.5% 0.2%
增长率
0.1% 0.4% 0.1%
97061.1
97260.4
97718.0
97921.2
98057.3
交 行 通 出
浏 览 器
商 公 务 办
社 交
329.91
视 播 频 直
生 活
汽 车
美 食
母 子 婴 亲
地 航 图 导
以社交为代表的基 础沟通链接需求
104.87 53.23 6.29 0.79 55.63 26.51 23.39 5.83 3.08 7.34 4.69 2.65 0.26 0.84 7.68
2.17 2.46 2.46 2.43 2.36 2.16 1.99 2.02 2.05 1.92 1.62 1.32 1.22 1.27 0.69 0.92 0.56 0.66 1.41 0.98 0.39 0.38 0.29 0.35 0.32 0.20
全 网
社 交
视 频
音 频 娱 乐
移 动 购 物

中 国互联网络研究报告

中 国互联网络研究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研究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工作模式和娱乐习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及未来趋势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一、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现状1、网民规模持续增长截至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数字。

这一庞大的用户群体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地域和社会阶层,反映出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2、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宽带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移动网络速度不断提升。

5G 技术的商用更是为互联网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了物联网、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3、互联网应用多元化从社交娱乐到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领域,互联网应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社交平台让人们的交流更加便捷,在线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电子商务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

二、中国互联网络的特点1、移动互联网主导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接入网络的主要方式。

移动支付、移动购物、移动社交等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2、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迅速崛起,成为内容传播的重要渠道。

它们以其生动、直观、即时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也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新的展示和营销平台。

3、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互联网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的融合不断加深,催生了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数字金融等新业态,提升了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三、中国互联网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数字鸿沟问题尽管网民规模庞大,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一些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在网络接入和使用方面仍面临困难。

2、网络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包括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等,给用户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威胁。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精华版)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精华版)

目录201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与市场重要数据1 2018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情况 2 2018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 2018年中国云计算发展状况 5 2018年中国大数据发展状况 6 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状况7 2018年中国物联网发展状况8 2018年中国虚拟现实发展状况9 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10 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11 2018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13 2018年中国网络资本发展状况14 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状况16 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状况19 2018年中国网络游戏发展状况20 2018年中国搜索引擎发展状况21 2018年中国网络音视频发展状况22 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状况23 2018年中国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发展状况24 2018年中国网络出行服务发展状况25 2018年中国网络广告发展状况27201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与市场重要数据用户市场网民第三方支付8.29亿208.07万亿即时通讯电子商务7.92亿31.63万亿搜索引擎网络零售6.81亿9.01万亿网络新闻网络广告6.75亿4914亿网络视频网络教育6.12亿3734.1亿网络购物网络游戏6.10亿2871亿网民使用率网民规模保持平稳增长 手机网民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18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较2017年底增加手机网民6433万,其中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

2018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和网民占比 数据来源:CNNIC 域名略有减少,“.CN ”域名略有增加 截至2018年底,我国域名总数为3792.8万个,较2017年底减少1.4%,其中,“.CN ”域名总数为2124.3万个,较2017年底增长1.9%,占我国域名总数的56.0%。

数据来源:CNNIC 网页数量达2816亿 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页数量为2816亿个,较2017年底增长8.2%。

社交媒体行业调研报告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增长和变化趋势

社交媒体行业调研报告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增长和变化趋势

社交媒体行业调研报告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增长和变化趋势社交媒体行业调研报告一、引言社交媒体平台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行业,它们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对商业模式和传媒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报告旨在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增长和变化趋势进行调研和分析,为相关企业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增长情况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数量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截至目前,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的用户数已超过20亿,而Twitter、Instagram、Snapchat等平台的用户数也在不断攀升。

此外,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也在迅猛发展,如微信、微博等平台的用户数量也已达到惊人的规模。

三、社交媒体平台用户结构的变化以往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年轻群体,但近年来,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调研显示,随着年龄层次的扩大,中老年人群体也开始加入到社交媒体的大军中。

这一趋势的出现,使得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结构更加多元化,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潜力。

四、社交媒体平台用户行为特点的变化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数量的增加,用户行为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首先,用户对于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时间日益增加,不仅在个人时间中使用,也在工作和学习中广泛应用。

其次,用户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内容,社交媒体平台需要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推荐和服务。

第三,用户对于社交媒体平台的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等问题越来越关注,平台需要更加重视用户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

五、社交媒体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社交媒体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首先,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交媒体平台将能够更好地预测用户需求,提供更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5G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社交媒体行业的发展,用户将能够更便捷地使用社交媒体平台,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社交APP行业分析报告

社交APP行业分析报告

社交APP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内容简述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5)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6)二、社交APP行业概述 (8)2.1 社交APP定义及发展历程 (9)2.2 行业规模与增长趋势 (10)2.3 主要社交APP分类 (11)三、市场格局分析 (13)3.1 市场集中度与主要参与者 (14)3.2 各社交平台市场份额及竞争态势 (15)3.3 新兴社交平台的崛起与挑战 (17)四、用户行为分析 (19)4.1 用户画像与偏好 (21)4.2 使用频率与时长 (22)4.3 用户需求与痛点分析 (23)4.4 用户转化与留存策略 (25)五、产品功能与服务创新 (26)5.1 核心功能介绍 (28)5.2 用户体验优化措施 (29)5.3 新兴功能与服务探索 (30)5.4 用户参与度提升策略 (32)六、营销策略与推广方式 (33)6.1 产品定位与目标市场选择 (35)6.2 营销渠道与合作伙伴拓展 (36)6.3 广告投放与品牌合作 (37)6.4 用户口碑传播与裂变式增长 (39)七、监管政策与合规性分析 (40)7.1 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41)7.2 社交APP行业监管现状 (43)7.3 遵守法规与政策建议 (44)7.4 应对潜在法律风险 (45)八、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46)8.1 技术革新与AI应用 (48)8.2 用户体验升级与个性化服务 (49)8.3 跨界融合与多元化发展 (51)8.4 社交APP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52)九、结论与建议 (54)9.1 行业总结与洞察 (55)9.2 发展建议与策略调整 (56)9.3 挑战与机遇共存 (58)9.4 对监管机构的建议 (59)一、内容简述本报告旨在对社交APP行业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格局、用户行为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报告首先概述社交APP行业的发展历程,并对全球和中国市场规模、增长率等指标进行概括性分析。

社交软件市场分析调研报告

社交软件市场分析调研报告

社交软件市场分析调研报告社交软件市场调研风险怎么样?随着大众移动社交意识进一步提升,社交软件行业中女性用户占比以及活跃度逐渐提升,在移动社交生活中的主动性也渐趋提升。

我国移动社交平台用户数已经达到23.4亿,移动社交平台市场规模达到1162亿元。

从移动社交用户年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移动社交用户年轻人口占比较高。

其中95后、00后合计占比达到31.5%。

社交软件市场调研报告 2022社交软件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在如今的市场发展当中,兴趣将成为未来网络社交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突破点。

兴趣上,其实对于互联网络社交市场的发展来说比较好理解。

互联网络社交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也是个人社交需求的一种表现。

未来的互联网络社交市场逐步成熟的过程当中,移动终端或者各种技术的进入还会为这一类型的市场发展经济进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为最终的是社交市场成熟注入更多力量。

社交软件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大城市高房价、生活压力大,职场人的孤独频率不断上升。

根据调查发现51.77%的职场人会偶尔孤独,27. 22%的职场人经常孤独,21.01%的职场人每天都会孤独。

在最常使用的社交软件中,微信以82%的比例占据第一排名,其后依次是QQ、新浪微博,腾讯系社交软件依然稳居国内社交应用软件前列。

微博、陌陌、贴吧及豆瓣等社交平台出现在调查结果中与调查人群年龄分布有密切关系,交流方式的分布情况中,纯文字、语音、视频、图文并茂占据前三名。

社交软件行业用户数量及市场分析全球社交软件和协作市场达到45亿美元,折合约295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17.1%。

从长期来看,全球社交软件和协作市场在20 22年还有望较2021年再增加14%。

移动社交用户男性占比达54.2%。

在年龄分布上,95后、00后占比持续提升,社交软件用户年龄结构趋于年轻。

分析师认为,95后、00后实力崛起,用户群体年轻化趋势明显。

社交软件行业方式将会有所创新,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算法的发展,社交类App开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能够将用户的年龄、性格、星座、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智能化测试,通过大数据的算法进行精准匹配,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粘性。

微信公众号在医院政工宣传工作中的作用

微信公众号在医院政工宣传工作中的作用

微信公众号在医院政工宣传工作中的作用发布时间:2021-05-05T13:12:49.28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4期作者:饶燕红[导读] 随着新型媒介微信的出现,微信用户群体日益壮大,迅速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等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成为医院在新闻宣传时不可忽视的重要战场。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市 100089摘要: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新媒介对医院的宣传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医院有重要的通知、新闻、健康知识宣讲等都是通过公众号发布的。

医院公众号弘扬正能量,引导舆论,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医院微信公众号还增加了免费义诊功能,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在线咨询病情,其快捷方便的特点沟通了医院和患者,让患者获得了更多的就医体验。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医院;对外宣传随着新型媒介微信的出现,微信用户群体日益壮大,迅速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等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成为医院在新闻宣传时不可忽视的重要战场。

微信公众号是医院和患者交流沟通的良好媒介,在宣传、服务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变,起到了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

微信公众号具有挂号、缴费、支付、查询等一系列强大的功能,改变了排队挂号、缴费的拥挤现状的同时,以更便捷、低廉的成本把健康信息、医院新闻传递给患者,使患者得到快捷的医疗服务,有效改善医患矛盾。

但是微信公众号在宣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总结整理,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建议,以使医院通过微信公众号更好地进行服务与宣传、改善医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医院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1?引言如今,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日益凸显。

微信公众号作为医院的一个服务和信息发布平台,可预约挂号、在线义诊,并将医院通知、就诊信息、医院新闻告知患者,减少了不必要的往返和排队程序,有效缓解了就诊难的现状。

微信公众号在方便患者、正面宣传医院的同时,也会出现问题,包括在网络空间医患之间的互动,网络预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医院公众号如何将医院正面事迹和先进人物进行宣传以提升医院知名度,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总览:中国移动社交发展现状 特征:谁在玩?玩什么?和谁玩? 使用:手机在手,天下我有 聚焦:移动社交广告的吸引力 消费:社交驱动购买加速度
1 2 3 4 5
3
中国移动社交应用用户规模
移动社交应用用户规模近5.9亿,仍在稳步增长
根据XX数据监测产品XX数据显示,2017年5月中国移动社交APP的月度独立设备数接近5.9亿,移动端用户 规模持续上升,2016年经历较快增长后增速放缓,2017年用户规模仍然稳步增长。
移动社交生活有情感也有伪装
• 80%以上用户在移动社交应用中交到好友;60%用户会在 线下见面或聚会; • 83.2%的用户会有意识的呈现自己不同特征和性格。 • 超90%用户会进行好友管理与分组设置 • 在家休息时、睡前和乘坐交通工具时,是移动社交用户的的 活跃时段,移动社交的使用场景是休闲、放松和愉悦的。
91.8% 84.4% 63.8% 60.1% 60.0% 54.2% 53.8% 52.7% 52.4% 50.8% 5
2.3
0.5 2007 1.2
3.0
3.6
4.2
5.0
5.6
6.2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手机网民规模(亿人)
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
2012-2019年中国社交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及预测
48.7%
69.4% 84.4% 63.2% 57.0% 50.9% 44.1%
817.8 567.5 376.2 239.6 31.6 2012 47 2013 79.6 2014 146.8
2015
2016
2017e
2018e
2019e
社交网络广告规模(亿元)
增长率(%)
7
2 总览:中国移动社交发展现状 特征:谁在玩?玩什么?和谁玩? 使用:手机在手,天下我有 聚焦:移动社交广告的吸引力 消费:社交驱动购买加速度
1 2 3 4 5
8
移动社交用户性别、年龄、感情状态
中国移动社交网络用户使用时长
日均有效使用时间呈螺旋上升态势,占比较为稳定
根据XX移动端数据产品XX2016年6月-2017年5月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社交APP日均有效使用时间从2016年 6月的40.9万分钟增长到了2017年5月的49.2万分钟,期间时有增减,总体呈现螺旋上升态势,其中以2016年11月与12月 为最高点,达52.6万分钟;另一方面,中国移动社交APP日均有效使用时间占总体有效使用时间比重较为稳定,一般在 3.3%至3.8%之间浮动。
移动社交广告因精准而获得认可
• • 移动社交用户喜爱信息流广告和视频广告; 对广告制作水准和内容精准匹配的要求胜过看见爱豆。
移动社交助推消费行为产生

• 消费方面,44.7%的用户会在移动社交直接购买看中的品; 付费原因主要为交流方便、信赖朋友、对平台有好感。
研究对象:近半年内使用过移动社交应用的中国网民。通过XX自有平台iClick社区收取样本,N=1012
XX整理CNNIC年度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6.95亿,占网民整体规模的95.1%,较2015年提 升5%。入网手机由于随身携带、时刻在线,已经取代PC,成为现代网络生活的新中心。安装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移动 应用也日益成为用户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其中,即时通讯类应用的用户使用率高达91.8%,高居第一。而即时通讯应 用所代表的移动社交类应用由于其满足了用户的生活、社交、情感、资讯等多种需求而培养了大规模忠实用户。
201606
201607
201608
201609
201610
201611
201612
201701
201702
201703
201704
201705
日均有效使用时间(亿分钟)
日均有效使用时间占比(%)
6
中国社交广告市场规模
预计2019年中国社交广告将超800亿,议价能力不断提升
2016年中国社交广告规模为239.6亿元,预计到2019年将超过800亿元。中国及全球的社交网络营销整体均呈现快速增长 的趋势。广告技术不断进步,展示广告与效果广告的结合提升了社交广告的效果,立足于社交网络而不断发展的原生信息 流广告、视频广告等形式的演变更将社交广告推向高速发展期。
2017-2018中国移动社交用户研究报告
报告摘要
移动社交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
• 使用移动社交应用来“认识新朋友”、“学习知识、了解资 讯”、“减少孤独”、“自我表达”的用户人数比例均超过 50%,每天多次使用是常态; • • 53.9%用户会同时在2-3个移动社交应用上发布动态; 移动社交对于广大用户来说,其意义不止于社交工具而已, 承载着更多用户的爱与归属、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2007-2016年中国移动网民规模
69.3% 74.5% 81.0% 85.8% 90.1% 95.1%
2017年5月中国网民移动应用使用率
应用类型 网民使用率 (%)
7.0
24.0%
39.5%
60.8% 66.2%
即时通讯 在线视频 输入法 在线音乐 浏览器 网络购物 厂商商店 安全 新闻资讯 导航地图
XX-2016年6月-2017年5月中国移动社交APP 月度独立设备数走势
8.0% 0.9%
2.7% 55318.2 55842.6 2.2% 0.9% -0.1% 2.1% -1.4% -0.7% 1.8% 3.5%
53667.7 48361.8 49676.4
54127.3
55784.8
55004.0
54640.3
55796.6
56797.7
58792.0
2016.6
2016.7
2016.8
2016.9
2016.1
2016.11
2016.12
2017.17.5
独立设备数(万台)
增长率(%)
4
中国移动社交应用用户使用习惯养成
6.6亿手机网民中,即时通讯应用使用率最高
XX-2016年6月-2017年5月中国移动社交APP
日均有效使用时间走势与占比
3.8% 3.4% 3.7%
3.8% 3.8% 3.7%
3.6%
3.6%
3.6%
3.3%
3.4%
3.3% 52.6 48.6 47.0 48.1 52.6 50.5 51.5 50.4 47.0 49.2
40.9
4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