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语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语【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评价语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可以让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
评价内容的具体化能够使评价更加客观和准确,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评价结果的应用则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评价语言的亲和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评价语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重要性,多样性,具体化,应用,亲和力。
1. 引言1.1 概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有效的评价语,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提高。
评价语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更是一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和鼓励。
在语文教学中,评价语言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改进。
我们需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评价语言,探索出更加有效的评价方式和内容,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语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师的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评价语的重要性评价语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评价语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评价语的使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语还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及时、准确、积极的评价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了认可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评价语的有效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评价语的有效运用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其评价语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进师生间的有效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的作用。
,因而,本文拟从课堂教学评价出发,揭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改善教学评价语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评价;小学语文;评价语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成为了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语运用存在的问题(一)评价语缺乏合理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评价语时,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常表现为:选用枯涩难懂或重复率极高的词汇充当评价语,其不仅超越了小学生的理解范围,还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泛味,导致学生无法建立对教师评价语的认知和判断。
与此同时,教师评价语的准确度也关系到小学生对自身回答及其行为表现的判断。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因此需借助教师的评价语来对自我进行评判。
但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评价语不够准确,或含糊不清,或判断指向不明确,往往不能为学生的学习做出指导性建议。
(二)评价流于形式化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评价语的关键性不言而喻,但是部分教师使用教学评价语时往往过于随意,仅仅将评价语作为应对学生回答和表现的一点反应,丝毫不关注评价语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忽视了评价语的重要性。
如:仅仅以复述学生的话语充当评价语,或者对学生的评价语给予:好、很好,完全没有对学生的思考或行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长此以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被抹杀。
(三)过度使用批评性评价语心理学家将人的性格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学生的性格类型不尽相同,表现出的性格倾向也必然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外向调皮,有的学生内向安静,但小学生中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占主要部分。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评价语言除了应讲究及时性、准确性、针对性、全面性外,还应讲究“趣味性”。
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修辞语评价学生时,通过形象的比喻、拟人等把评价内容直观化,变为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使学生易于、乐于接受。
(2)幽默语教师用富有幽默感的语言进行评价,往往能化平淡为神奇,产生无穷魅力,让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觉得是一种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
(3)情景语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语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反馈,这一方法可多用于朗读评价中。
平常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听得最多的便是“读得快一点就好了”“这里该读得响一点”“老师建议你读得轻一点”等倾向于朗读技巧方面的评价语,但学生却总是启而不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只是在机械地练读,没有和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这时,如果能用情景语言加以引导,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观潮》一文时,让学生朗读写潮来时的话。
第一个学生读后,教师这样询问:“钱江潮大吗?”学生都说:“不大。
”那学生再读,果然读出了“浪潮滚滚而来”的感觉。
这样的评价语生动形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
总之,本人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针对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兴趣、情绪、意见、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乃至错误的回答等,巧妙、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或激励赏识,或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会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评价实践与课程目标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对生命的关注,焕发鲜活的生命的气息,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最终目的。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教师不经易的一句鼓励、一声叮嘱、甚至一个眼神,都可以说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着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使用评价语言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如果只有“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就显得贫乏,久而久之,学生听了就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
然而目前的现状是课堂评价语言的单一性、单向性、模糊性等充斥于我们的语文课堂。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课堂评价理念,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使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变单一性为多样性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固然认识到评价语言的重要性,但如果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评价语言进行反思,就不难发现我们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
当前的语文课堂中,“你真行”“好”“不错”等激励性语言随处可听,“表扬他”“你真棒”再加上有节奏的拍手声比比皆是。
公开课前,教师手臂上贴满闪闪的金星,课堂上不时来一句“表扬他”。
表面看来,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懂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似乎学生真的成了课堂的小主人,但仔细一想,这样的评价语言和评价手段,真的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吗?总是以鼓励拍手高呼口号或用口头禅进行评价,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重复评价越多,学生的单调乏味就越强。
久而久之,学生的反应冷淡,感觉无趣是很自然的事。
事实上,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对于儿童而言,更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
我们为何不尝试多种多样的评价,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创新求变呢?其一,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最好能广泛搜集,加强积累,使评价语言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最好能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
比如,在一堂作文点评课上,有位教师走下讲台,用赏识的眼光,用热切的期望来鼓励学生,感染学生。
为此,这位教师用了一些这样的评语:“这是我看到的很不寻常的见解,可以展开写。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也变得更为全面、科学。
一个好的评价语言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四个语文能力,谈一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听:听力素质是语言交流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语言能力的基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听力能力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用以下表述来评价学生的听力:1. 能听懂老师的授课内容并会根据要求作出回答。
2. 学生听到生词、生句能够主动询问意思。
3. 在听取齐读等活动时,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协作配合。
4. 学生听取故事、课文时角色配音准确,表现自然自信。
1. 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调正确。
2. 学生在模仿阅读和朗读时,除了发音准确外,还能恰当地表达文意。
3. 在词语、句型运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不同语境中的表述方式,表达流畅自然。
4. 学生在小组讨论、分组汇报等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沟通交流互动。
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准确理解文本。
2. 在阅读难度加大的文本时,学生能够进行适当的抽象思维和推理判断。
3.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可以灵活运用阅读策略,快速找到关键信息。
4. 学生除了能够背诵诗歌、文言文之外,还能理解其中的意蕴,感悟文化内涵。
写:写作是语文能力的高级阶段,也是对学生语言素养进行综合性评估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使用以下表述来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作文,不仅错别字少并且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2.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合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让作文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3. 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美感和思想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
4. 学生在交流或社会实践中,能够用语言表达清晰、准确、恰当,让人感受到他们的自信和魅力。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语言需要具备准确性、客观性、多样性,但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于评估语言的合理性。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方面,谈一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教师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判和反馈,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新课标下,教师评价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鼓励和肯定。
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评价语言要积极鼓励学生的努力和成果,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二,注重具体细致的评价。
教师评价要具体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不能一概而论。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评价语言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一,注重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生评价要客观公正,不能有任何的偏见或主观感情色彩。
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和课堂氛围,进行客观的评价,提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建议。
第二,注重提出建设性意见。
学生评价要提出建设性意见,不能简单地陈述问题,而是要明确问题所在,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注重参与和反馈。
新课标要求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因此学生评价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让教师知道学生对教学的认可和意见,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参考依据。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注重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具体细致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和课堂氛围的客观公正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参与评价的反馈。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语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语应该从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内容方面主要
评价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覆盖、深度和广度,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材使用的合理性
以及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等;方法方面评价教学的布置和组织是否合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是
否多样化和灵活,教学手段是否丰富和具有互动性,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语。
1. 内容方面的评价:
-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知识点覆盖全面。
-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
- 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使学生易于理解。
- 课堂内容丰富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课程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方法方面的评价:
-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 教学过程注重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 教师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在逐渐改变。
教学评价语言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重要性、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评价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和评价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价语言,可以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评价语言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进步和发展。
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评价语言的运用,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
另一方面是促进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
在评价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情感发展,使评价语言能够全面且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注意评价语言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教师在评价语言中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他们的进步。
其次是要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语言,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小组讨论、互评等形式,使评价更加全面和科学。
最后是要注意评价语言的鼓励性和引导性。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因素进行鼓励和肯定,同时在批评和指导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重视评价语言的运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能够对语文教学评价语言的实施有所帮助,使学生在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多的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使用评价语言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如果只有“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就显得贫乏,久而久之,学生听了就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
然而目前的现状是课堂评价语言的单一性、单向性、模糊性等充斥于我们的语文课堂。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课堂评价理念,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使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变单一性为多样性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固然认识到评价语言的重要性,但如果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评价语言进行反思,就不难发现我们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
当前的语文课堂中,“你真行”“好”“不错”等激励性语言随处可听,“表扬他”“你真棒”再加上有节奏的拍手声比比皆是。
公开课前,教师手臂上贴满闪闪的金星,课堂上不时来一句“表扬他”。
表面看来,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懂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似乎学生真的成了课堂的小主人,但仔细一想,这样的评价语言和评价手段,真的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吗?总是以鼓励拍手高呼口号或用口头禅进行评价,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重复评价越多,学生的单调乏味就越强。
久而久之,学生的反应冷淡,感觉无趣是很自然的事。
事实上,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对于儿童而言,更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
我们为何不尝试多种多样的评价,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创新求变呢?其一,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最好能广泛搜集,加强积累,使评价语言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最好能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
比如,在一堂作文点评课上,有位教师走下讲台,用赏识的眼光,用热切的期望来鼓励学生,感染学生。
为此,这位教师用了一些这样的评语:“这是我看到的很不寻常的见解,可以展开写。
”“能恰到好处的模仿课文句式,学以致用,这也是创新的开端。
”“全文新颖的选材,巧妙的结构,看的出你真费了一番心思。
”“观察细致,勤于动脑,你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联系上下文,想想怎样过渡才行?”“你的进步我们有目共睹,别自卑,昂起头,继续前进吧!”“再想想文中的两个例子有详略的考虑吗?”“这么优美的语句配上工整的书写该多好啊!”诸如此类的评语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传递着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引导和期待,是教师一腔关爱的真挚流露。
这样的评语必定会深深打动孩子,并能使孩子不断进步其二,我们可以将口头语言的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的拥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一种感情。
每个学生回答完问题或提出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肯定。
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特级教师于永正、贾志敏等老师就精于此道。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
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
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
”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及态度上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使课堂充满人文魅力。
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情感。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教师适时的评价语言下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在关注着其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着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极力争取学生更大的进步。
其三,我们可以尝试实物评价,可以赠送除红星、彩旗之外,有象征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小物品,一只书签、一片枫叶、一棵种子、一幅书法作品、一样教具,都会燃起学生的希望和期待。
特级教师孙建锋就善于用此方法。
他执教《最大的麦穗》时,用家乡百年的银杏叶、清华圆的竹叶和热情的鼓励,深情的拥抱,令学生信心百倍,激动不已,终身难忘。
其四,我们还可以结合课文或学生的特点,予以创新百变的评价。
一位教师在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时,一位学生将几十个生字都会认了,教师灵机一动,夸她象聪明的小蝴蝶一样,并奖励她象蝴蝶一样在全班“飞行”。
学生兴奋不已,其他同学羡慕不已。
当学生在期待奖赏、向往成功、接受评价、主动学习,直到产生对求知内容本身的兴趣时,不就完成了教育的重要过程吗?二、变单向性为多向性当前,我们在课堂评价上一般所采用的形式是学生提出疑问或回答问题,教师再对其进行点评,即评价的方式经常只存在教师单向评价这种方式。
新课程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教师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
1、学生自评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
自我评价是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开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监控、自我提高的过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自我评价时,将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完〈〈草船借箭〉〉第二自然段时,(即周瑜用造箭来陷害诸葛亮的一句话)。
在组织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性格特点之后就组织开展了学生自读自评的练习,当一名学生在读完课文中这句话时,教师要求学生对其朗读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说出了自身在朗读这句话时所存在的不足:我读诸葛亮很容易读出他的胸有成竹、镇静自若,但读周瑜却读不出他的阴险、狡诈。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而这样的效果自然比通过他人指点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不难看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也有好处。
2、生生互评在教学中,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一般是相互结合的。
生生互评的意义是在于促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开展主动、有效的互动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目前,教师对学生互评、特别是学生自评放得不开,我们要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敢于负责、善于欣赏、乐于分享的态度,并教给学生互评的方法,经常性开展互评活动。
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在起步阶段费事费力,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如果长期训练,由扶到放,学生会逐步变得愿评、能评、善评。
比如,同样是上面的例子,在进行完学生自评这一环节后,教师又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因此有学生便说:“我也这样看,你读周瑜的口气太平淡,没有读出他一步一步引诱诸葛亮当时的紧张、喜悦。
可以读快一点……. ”这样,不仅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逐步提升自我。
这样的自评、互评坚持进行,何愁学生的自主意识、朗读水平和自学能力的提高?3、师生互评师生互评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就某个问题进行互相评价,以期达到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
使用这种评价方法,学生评老师这方面则比较巧妙,这种形式往往是教师为了达到促使学生读书深思的目的,提出相对应的观点组织辨析或以示范朗读为目的,引导学生领悟朗读的艺术和技巧。
实习过程中,我在教授《颐和园》一课时,运用表演让学生加深课文理解,清楚作者的游览顺序,毫无疑问,一开始肯定会出现一些小错误,这时我先让学生进行评价,然后我加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我说“老师也来试试看,同学们看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
”师生共同进行评价、点评,真正做到了课堂上的师生平等。
这一环节学生听的很仔细,参与也很积极,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再例如,支玉恒老师认为“中朝人民不是亲人,感情不深”,请学生通过读课文谈体会或用朗读的方法来感动他。
于是学生为了驳倒老师纷纷读书思考,十分投入,正中支老师的下怀。
又如一位老师在教读〈〈圆明园的毁灭〉〉的最后自然段时,见学生朗读不到位,于是他说:“大家读得很不错,我也想读一读,看大家能给我打多少分。
”于是学生认真听,积极评,不知不觉中进一步研读了课文,领悟了朗读的方法。
接下来的读书,则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三、变模糊性为导向性所谓模糊性评价就是指对学生的回答即思考成果不置可否,不论高下,不予导向,让学生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信息中澄清是非,分出高下,明确方向,领悟方法。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些课堂评价多以鼓励为主,只要课堂回答,概以“很好”、“正确”、“不错的”笼统模糊评价。
的确,课堂上坚持正面引导,注重鼓励学生,这本没有错,但如果课堂无论学生回答的如何,只有“好”、“你真棒”,甚至对学生的错误结论都不加以纠正,只能导致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但学生思维的深度不够,学生脑海中的概念还是模糊不清的。
久而久之,必定会造成探究上的肤浅。
这种情况在我们师范生刚刚参加实习时表现得更加明显,由于自身评价语言的匮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某一个问题有多种想法,这其中水平自然有高有低,但我们实习时往往并不会就其进行必要的评价,只是会说“恩,回答的不错。
”“还有吗?”“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还有其他意见吗?”等等类似的话语,这样表面看似整个教学活动生机勃勃,学生也参与的齐乐融融,但深入的想一想,如果教师能够就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评价,效果则要好的多,但我们往往缺乏这样的评价思维。
如实习过程中,一位实习老师在讲授《穷人》一课时,大家围绕着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文中写到这一天到十二点左右了,桑娜仍然没睡觉,为什么说睡觉还早?”生1:她身体有病,不能早睡或习惯很晚睡,所以……师:好……..(学生继续发言)师:好,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们就讨论到这里。
这里,教师的两次评论都做的不是很妥。
她的两次评价都偏于笼统且模糊,教师没有给学生一个较明确的想法,只是让学生一味的谈论自己的想法,即使其中有错误也放任自由,不予纠正。
如果我们这样处理那么效果就会好的多,学生的想法也不会只仅仅停留在表面了:启发思考,以评促读-----为什么身体有病?为什么习惯很晚睡呢?接着再比较学生的答案,深化认识。
这样的评价语言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启迪学生深入思考。
总结学法、深化认识的作用评价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导向。
但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其导向功能的发挥。
好的导向评语要起到画龙点睛、。
对于不同的情形,教师应做出灵活有效的评价。
对于非此即彼,有唯一答案的这类问题,教师一定要加强评价的针对性、诊断性,以总结性评价澄清正误,明确是非。
比如实习时指导老师在一堂作文指导课上(看图作文:农贸市场),看到一位同学写他用五元钱买了两只大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