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及测评试卷【精编】

合集下载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作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旨在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了解抗战的背景、起因,探讨胜利的重要因素,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国家意识。

本文将对该教案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教学价值与效果。

在教学的引入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抗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到抗战历史的话题中。

同时,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中国面临的困境,为后续内容做好铺垫。

在教学内容的呈现部分,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分组演练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抗战的具体起因和经过。

通过对南京大屠杀、淞沪会战等重要战役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人民的困境。

在讲解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小故事,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可感性,使学生更加印象深刻。

在教学的拓展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并结合课堂讨论,提出一些问题,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贡献?如何评价国共合作对抗战胜利的作用?如何通过宣传和动员,凝聚全国人民战胜外敌的意志?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的巩固和拓展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如分角色讨论、小剧场表演等,让学生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去。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独立思考的作业,如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抗战胜利的理解和评价等,用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上述的教学设计,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通过引入、呈现、拓展和巩固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情感、认知和思维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中的互动和讨论,学生的历史理解和思考能力将得到有效的培养。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优质课教学设计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优质课教学设计_1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专题解读】2017年新形势下,我们把“8年抗战”之提法一律更改为“14年抗战”,确立这一概念,能让我们更全面、更准确地看待历史、铭记历史,大力弘扬全民族抗战精神。

中国人民十四年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背景2、时间:3、主要事件:4、抗日战争的胜利二、湖南人民的抗日1、日军对湖南的侵略与湖南抗战的重要战役(1)“文夕大火”:1938年11月12日,国民党湖南省政府执行“焦土抗战”的方针,放火焚烧长沙城,造成了空前浩劫。

(2)厂窖惨案:日军以益阳南县厂窖为中心,方圆约百公里的地区,疯狂屠杀3万多中国人。

至今在永固垸留有“千人坑”,酉港留下“千人坟”。

(3)常德细菌战:日军在常德地区撒下大量的鼠疫杆菌,发动了惨无人道的细菌战。

(4)三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941年9月、1941年12月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均取得胜利。

(5)常德会战:1943年11月,日军进攻“川黔咽喉”常德,中国官兵浴血保卫。

2、芷江洽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电令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派代表到芷江商谈投降事宜。

芷江洽降为中国战区的对日受降和在南京举行受降仪式做了必要的准备。

【妙题体验】一、选择题二、判断题【乐学探究】探究一:哪些史实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探究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分)【活学活用】一、选择题1、(2016中考)抓住关键词是把握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与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扣押蒋介石”几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第一次国共合作2、(2015中考)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抗战的历史事件和胜利的时间和意义,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___的主要内容,讨论分析其历史意义。

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

重点难点】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___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抗战。

2015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活动通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今天我们就研究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一、全民坚持抗战1.教师提问: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日军对___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教师讲述: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___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___的破坏行动。

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学生回答:___中,___总司令___上将壮烈殉国;___在反“扫荡”中,___副参谋长___将军牺牲;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妇女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二、中共“七大”的召开和历史意义1.教师讲述:中共七大于1945年6月23日至7月1日在延安召开,确立了___思想的领导地位,制定了党的纲领和策略,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和任务,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质检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质检及答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选择题1.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

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C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④得到了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与中国以往反侵略战争相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C)A.国际社会给与了极大援助B.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C.实现全民族抗战D.日本侵略者战线拉得太长3. 2006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C )A.58周年B.59周年C.61周年D.60周年4. 中国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曾经屡遭失败,这一局面彻底扭转的标志是( B )A.北伐战争胜利 B.抗日战争胜利 C.长征胜利D.武昌起义胜利5.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D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6. 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八年间的死亡惨烈,苦难艰辛。

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你们无条件投降。

”材料中的“这一天”是( D )A.8月5日B.8月10日 C.8月12日 D.8月15日7. 下列对中共七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A.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C.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D.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8. 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D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9. 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局部反攻的起点是( A )A.湘西会战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10.1940年3月,在日本的扶持下,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的是( A )A.汪精卫B.蒋介石C.李宗仁D.孙中山11.“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它们的反侵略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第22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近代史,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是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认识之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抗日战争的细节和深层次原因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战争的历史事件比较感兴趣,需要引导他们关注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历史意义,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具体事件,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六.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包括主要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具体事件,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拓展(5分钟)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找资料和思考,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如抗日战争的背景、初期战局等。

但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呈现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强调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对 contemporary China 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学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曲——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刻)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

经过十四年的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

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思考: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提示: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3.教师讲述:面对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

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5.教师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目标导学二:中共七大1.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去了解中共七大。

2.教师讲解:补充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

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的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

国际: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

3.教师提问:根据背景可以知道,中共七大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提示: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

【新部编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及测评试卷

【新部编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及测评试卷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全民坚持抗战的基本史实;识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旧课思考、讨论、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持、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七《保卫黄河》二段抗战歌曲: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经过八年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

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全民坚持抗战1.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反共“摩擦”,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全民坚持抗战的基本史实;识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旧课思考、讨论、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

【教学重点】
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七《保卫黄河》二段抗战歌曲: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经过八年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

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全民坚持抗战
1.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反共“摩擦”,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二、中共七大
1.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八年抗战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

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2.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展开了多次会战,消灭了大量日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3)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一整套正确的作战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抗击和牵制着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4)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苏联红军、美英盟军在欧洲、太平洋地区各个战场痛击德、意、日法西斯,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总结归纳提升能力
抗日战争的胜利全民坚持抗战
中共七大时间
内容
意义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达标测评巩固新知
1.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C ) A.佟麟阁 B.赵登禹 C.李宗仁 D.彭德怀
2.如表汇总了我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行的纪念邮票。

该组邮票意在强调( A )
A.
C.国家统一,民族独立 D.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3.“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

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 )
A.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C.进行了正面战场抵抗 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4.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D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5.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

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

该会议应是 ( D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6.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八年间的死亡留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

”材料中的“这一天”是 ( D )
A.8月5日 B.8月10日 C.8月12日 D.8月15日
台湾光复
7.出现如图的场面是因为( D )
A.百团大战振奋了人心
B.台儿庄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
C.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D.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8.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 3 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 000亿美元。

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C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④得到了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下图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增长最快的历史时期是( D )
A.新文化运动时期
B.国同革命运动时期
C.红军长征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0.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之一。

以下是红色旅游重要景点的图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嘉兴游船,图二遵义会址,图三
延安圣地
(1)根据图文信息,分别写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名称及历史意义。

(2)与图三相关的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感受红色旅游,你有什么体会?
(1)图一:中共一大。

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图二: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图三:中共七大;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①主要议题: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中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学习先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