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第四章距离测量】ppt课件

合集下载

距离测量(distance measure)课件

距离测量(distance measure)课件

2,倾斜改正 由测距仪自动改正. 有:D平 = D斜 cos α ,由测距仪自动改正.

注:测距误差及标称精度
测距仪测距误差可表示为: 测距仪测距误差可表示为:
m = A + ( B D) 简写为 : m D = ±( A + B D )
2 D 2 2
式中, ——固定误差 固定误差; ——比例误差系数 比例误差系数. 式中,A——固定误差;B——比例误差系数. 如:某测距仪出厂时的标称精度:±(5+ 某测距仪出厂时的标称精度: 5×10-6D)mm,简称"5+5" mm,简称"5+5"
测钎
l l A l l
l
l
q B
l = nL + q
L为整尺段长 为整尺段长 q为余长 为余长
(4).内业成果整理 (4). 1)丈量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 丈量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
K= D往 D返 1 ( D往 + D返 ) 2 = 1/ XXX
2)要求: 2)要求: 要求 一般量距:K≤1/3000(平坦 平坦) 1/1000(山区). 一般量距:K≤1/3000(平坦),≤1/1000(山区).
距离测量(distance 第四章 距离测量(distance measure) §4.1 概述 §4.2 钢尺量距 §4.3视距测量 4.3视距测量 §4.4 电磁波测距简介
距离测量(distance 第四章 距离测量(distance measure)
§4.1 概述
1,定义:平距 ,定义: 2,方法:一般在精度上分 ,方法: 钢尺量距(steel tape measuring) 钢尺量距 视距法测距(stadia measurement). 视距法测距 . 电磁波测距EDM(electro-magnetic distance measuring) 电磁波测距

测量学课件(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测量学课件(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间各自读出尺上读数,记录员将两个读 数分别记在手薄中。如前尺手读数为 29.430m,后尺手读数为0.058m,这一尺 段的长度为:
29.430m-0.058m=29.372m
为了提高丈量精度,对同一尺段需丈量 三次。三次串尺丈量的差数,一般不超 过5mm,然后取平均值作为该尺段长度 的丈量结果。
§4.1 距离丈量
1 距离丈量的常用工具
测尺 丈量距离的工具由所需距离的精度 决定。丈量距离的主要工具是测尺。 测尺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钢尺 •皮尺 •测绳
•钢尺(steel tape)
钢尺一般适用于要 求精度较高的距离 丈量工具。钢尺为 薄钢带制成的,长 度有20m,30m,50m 数种。钢尺多为刻 划尺。钢尺的基本分划为厘米,在每米和 每分米分划上有数字注记。使用钢尺时应 特别注意钢尺零点的位置。由于钢尺零点 位置不同,可分为端点尺和刻线尺。
直线AB全长DAB=DA1+D12+D2B
•斜量法
当倾斜地面的坡度比较均匀时,如图所示:
可沿斜坡丈量出AB的斜距L,用测坡器测出地 面倾斜角 a,然后计算出AB的水平距离D。
D L cos
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 定线误差 钢尺尺长误差 测定地面倾斜的误差 温度误差 拉力误差 丈量本身的误差
4 距离丈量的精度要求及注意事项
•整尺法
丈量时由两人进行,各持钢尺的一端,前者 称为前尺手,后者称为后尺手。前尺手拿测 钎和标杆,后尺手将钢尺零点对准起点,前 尺手沿丈量方向拉直尺子,并由后尺手定方 向。当前、后尺手同时将钢尺拉紧、拉平、
拉稳时,后尺手准确地对准起点,同时前尺手 将测钎垂直插到终点处,这样就完成了第一尺 段的丈量工作。两人同时抬尺前进,后尺手走 到插测钎处停下,重复上面作业,量出第二尺 段,后尺手拔起测钎套入铁环内,再继续前进。 依同法量至终点。若末一段不足一整尺时,应 利用尺端刻有毫米的分划线量出零数。其两点 间的水平距离为:

测量学课件第四章 距离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PPT精选文档

测量学课件第四章 距离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PPT精选文档
直 平 准 目估定线,保证量距时沿直线方向进行 地面平整,钢尺水平 每尺段端点标志精确
测钎
1.一般方法量距
A


SAB=n+



B
为整尺段长 为余长
2019/2/18
课件
5

直线定向 1、两点间定线
2、过山头定线
2019/2/18
课件
6
3、延长直线
C1
A B C C2
2019/2/18
§4-1
卷尺量距
卷尺量距概 述
一般量距方法 量距相对精度: 1200015000 主要用途:图根导线边长丈量、一般工 程的距离放样。
精密量距方法 量距相对精度:110000140000 主要用途:砼、钢结构等较精密工程的 放样等。
2019/2/18 课件 4
钢尺量距的作业要求
1.一般方法量距:
P dl l E P 张力强度。 E 弹性模量
简单的尺长鉴定

0 k 0 0 0 k 0 0 lt l l ( t t ) ( l l ( t t ) ) t l l l
在平坦的地面(宜在室内,使两尺温度 相同)把待检定的尺子与高精度的标准 尺比较而求得Δ´k
k
S标准S' n
钢尺尺长鉴定
尺号: 015 名义长度 : 30m 测 程序 丈 量 丈 量 温 度 测量值 m 回 时间 温度 差 t t-20 1 往 9 : 5 0 2 9 . 3 + 9 .3 1 1 9 .9 7 3 返 2 9 . 5 + 9 .5 1 1 9 .9 7 3 2 3 0 .4 + 1 0 .4 1 1 9 .9 7 0 往 3 0 .5 + 1 0 .5 1 1 9 .9 7 0 返 3 1 0 :4 0 3 0 .2 + 1 0 .2 1 1 9 .9 7 2 往 3 1 .1 + 1 1 .1 1 1 9 .9 7 3 返

第四章距离测量..

第四章距离测量..

精度
1cm 10cm
1m
10m 100m
控制LO测GO量
可以采用一组测尺共同测距,以短测尺(精 测尺)保证精度,长测尺(粗测尺)保证测 程,从而也解决了“多值性”的问题。 根据仪器的测程与精度要求,即可选定测尺 数目和测尺精度。
控制LO测GO量
❖ 当待测距离较长时,为了既保证必需的测距精度, 又满足测程的要求。在考虑到仪器的测相精度为千 分之一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测距仪中设置几把不同 的测尺频率,即相当于设置了几把长度不同、最小 分划值也不相同的“尺子”,用它们同测某段距离, 然后将各自所测的结果组合起来,就可得到单一的、 精确的距离值。
相位式测距仪:测定仪器发射的测距信号往返于被测距离的 滞后相位来间接推算信号的传播时间,从而求得所测距离的 一类测距仪。
控制LO测GO量
一、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
思考:取v=3*108m/s,f=15MHZ,当要求测距 误差小于1cm时,脉冲法测距的计时精度、相 位法测距时的测定相位角的精度应达到多少?
❖ 中程光电测距仪:测程在3~15km左右的仪器称为中程 光电测距仪,这类仪器适用于二、三、四等控制网的边 长测量。
❖ 远程激光测距仪:测程在15km以上的光电测距仪,精度 一般可达±(5mm+1×10-6),能满足国家一、二等控制 网的边长测量。
控制LO测GO量
一、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
3、按载波源,测距仪分为 光波 微波
各等级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平面 控制 网等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 三级
仪器型号
观测 次数
往返
≤ 5 mm级仪器 11
≤10 mm级仪器 ≤5 mm级仪器

第四章 距离测量

第四章 距离测量
Company Logo
3.成果计算
根据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计算尺段改正后的水平距离。 l ld l 尺长改正: l0 温度改正: 倾斜改正:
lt (t t0 )l
lh h
2
2l
尺段改正后的水平距离:
D l ld lt lh
每一尺段经过尺长、温度和倾斜改正算成水平距离后,求 出总和。若想对误差符合精度要求,取往返结果的平均值作 为最后成果,否则重测。
Company Logo
五、钢尺量距注意事项
采用合适的方法准确定线。 尽量采用检定过的钢尺进行测量,量距时尽可能保持钢尺水平
一般量距时,尽可能在阴天进行,保持拉力均匀;精密量距时, 尽可能用点温计测定尺温进行温度改正,使用弹簧秤控制标准拉
力。
认真操作,以减少钢尺端点对不准、测钎插不准、尺子读数不 准等引起的丈量误差。
Company Logo
第二节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是利用望远镜内的视距装置配合视距尺,根据几 何光学和三角测量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方法。最简单 的视距装置是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的望远镜十字丝分 划板上刻制上、下对称的两条短线,称视距丝。如图。视距测 量中的视距尺可用普通水准尺,也可用专用视距尺。 视距测量精度一般为1/200 ~ 1/300 , 精 密 视 距测 量 可 达 1/2000。由于视距测量用一台 经纬仪即可同时完成两点间平 距和高差的测量,操作简便, 所以当地形起伏较大时,常用 于碎部测量和图根的加密。
' '
1 2
K l sin 2
h
1 2
K l sin 2 i v
Company Logo
三、视距测量的施测

工程测量ppt第四章 距离测量

工程测量ppt第四章 距离测量

测 量 次 数 1
前尺读数
后尺读数 (m) 29.946 0.051 29.952 0.055 29.943
温度
温度改正 (mm)
高差(m)
倾斜改正 (mm)
改正后的尺段长度(m)
备注
29.895
25.8°C
0.272
A-1
2
29.897
29.896 +2.1 -1.2
2.5
29.8994
3 0.047 29.933 0.016 29.96 0.045 29.952 0.036
29.896
1
29.917
27.6°C 29.916 +2.7
+0.174 2.5 -0.5 29.9207
1-2
2
29.915
此记录表是记录A至 B往测数据
3
29.916
…… …… …… …… …… ……… ……… …… …… 1 1.88 0.076 1.87 0.064 1.86 1.804
27.5°C
4 钢尺精密量距的成果整理
⑵温度改正 设钢尺在检定时的温度为t0℃,丈量时 的温度为t℃,钢尺的线膨胀系数α。则某 尺段l的温度改正为: Δlt=α(t-t0)l
4 钢尺精密量距的成果整理
⑶ 倾斜改正 设沿地面量斜距为l,测得高差为h,换成平距d要进行 倾斜改正。
l h
改正公式为:
d
2 2 1/ 2
视距测量精度一般为 1/200 ~ 1/300 ,精密视距测 量可达 1/2000 。由于视距测 量用一台经纬仪即可同时完 成两点间平距和高差的测量 ,操作简便,所以当地形起 伏较大时,常用于碎部测量 和图根的加密。
视线水平时

建筑工程测量(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线

建筑工程测量(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线
(根据精度不同进行划分) 根据精度不同进行划分)
1、电磁波测距 2、钢尺量距 3、视距法测距
图4-1
§4.1 钢尺量距
一、量距工具
《建筑工程测量》CAI课件
钢尺
标杆
测钎(测针) 测钎(测针)
《建筑工程测量》CAI课件
二、直线定线
定义: 定义:确定直线的走向 地面上两点间的距离超过一整尺长 地势起伏较大,一尺段无法完成丈量工作 需要在两点的连线(或延长线)上标定出若干个点 按精度要求的不同,直线定线分为: 按精度要求的不同,直线定线分为:
n = 上 读 -下 读 =1.426−0.995 = 0.431m 丝 数 丝 数 ′ = −2°42′ α = 90 −竖 读 = 90 −92 42 盘 数 D = Lcosα = Kncos2 α =100×0.431×cos2 (−2°42′)
° ° °
=43.00m
h = Dtanα +i −l = 43.00×tan( −2 42′) +1.45−1.211
解: D
A B
= nl + q = 4×30m+ 9.98m= 129.98m
DBA = nl + q = 4×30m+10.02m= 130.02m
1 1 D = (DAB + DBA) = (129.98m+130.02m = 130.00m ) av 2 2
DAB − DBA 129.98m−130.02m 0.04m 1 K= = = = D 130.00m 130.00m 3250 av
《建筑工程测量》CAI课件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4.1 钢尺量距 §4.2 视距测量 §4.3 电磁波测距简介 §4.4 全站仪及其使用 §4.5 直线定向

测量学第四章 距离测量

测量学第四章  距离测量
l d l 0.00 25 l ( 29.89 6) m 0.00 25 m l0 30
2)温度改正
lt (t t0 )l 1.25105 / 0C (25.80 C 200 C ) 29.896m 0.0022 m
3)倾斜改正
h2 (0.272m) 2 l h 0.0012 m 2l 2 29.896m
真北 磁北
磁子午线方向
坐标纵轴方向
坐标北
Amபைடு நூலகம்
α
A
1
2
由于地面各点的真北
(或磁北)方向互不平行,
γ
x
γ
用真(磁)方位角表示直
线方向会给方位角的推算 带来不便,所以在一般测 量工作中,常采用坐标方 位角来表示直线方向。
坐标北与真北的关系
o P2 P1 y
2)几种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磁偏角δ—真北方向与磁北方向之间的夹角;
§4-3 方位角测量
二、间接测定: 利用已知方向测定夹角后进行计算。
l h d l
1 (l 2 h 2 ) 2
l l (1
h l
2
2
1 )2
l
将上式
(1
2 1 h 2 ) 2
l
项展开成级数:

h2 h4 h2 h4 lh l (1 2 4 ) 1 3 2 l 2l 8l 8l
二、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 钢尺量距的基本要求是:平、准、直
1、直线定线
标定各尺段端点在同一直线上的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1、目估定线
2、平坦地面的量距 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
式中:n —尺段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测定线(目估定线、目视定线):先在A、
B两点竖立标杆,由远及近,稍小于一整尺长。
2、经纬仪定线:在一点对中整平,瞄准另一
点,用竖丝平分,由远及有近。
三、钢尺量距
最基本的要求——平、准、直。 按精度分:一般量距和精密量距
(一)一般量距步骤
1、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测钎插于整尺段处。 喊“预备”、“好”前后尺手同时读数,相减。
测钎
A

SAB=n+



B
为整尺段长 为余长
2、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
⑴平量法:地面起伏不大,将钢尺拉平丈量。抬平有困 难,可分几段丈量。
⑵斜量法:坡度均匀,量斜距及倾角或高差。
3.内业成果整理 (1)丈量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
D 返 往D K 1 / XXX 1 D 返 往D 2
斜距 l的各项改正:
(1)尺长改正
l l k l l0
(2)温度改正
l l ( t t ) t 0
2 4 h h lh 3 2 l 8 l
(3)倾斜改正
ˆ l l l l l k t h
2 4 h h 2 2 2 l ( l h ) l ( l h ) l h 3 2 l8 l
1 2 2
(三)量距的注意事项
1、丈量前,要认清尺子的零点和末端位置及分划 注记,不要用错。 2、丈量时,定线要直、尺身要拉直拉平、对点要 准。 3、读数要细心,不要读错。 4、记录要清晰,严禁涂改。 5、尺子不准在地上拖拉,不准被车辆或行人践踏。 6、外业工作结束后,应用软布擦去尺上的泥沙和 水。
1、经纬仪定线。 在桩顶画出十字线。 2、精密丈量。 (1)前尺手零端用标准拉力拉紧钢尺。
(2)前读尺员发“预备”,后读尺员发“好”;
此时前后尺手同时读数。
(3)移动后尺整厘米刻划,按上述方法再测二次,
三次较差不超限时(一般不得超过2-3mm),
取平均值作为尺段结果。每测完一尺段,用温
度计读取一次温度。
要求:
一般量距:K≤1/3000(平坦),≤1/1000(山区)。
例:距离AB,往测为386.537m,返测为 386.458m,则往、返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 0.079m,平均值为386.498m,从而可求得 其量距的相对误差为
k≈1/4892
(二)钢尺精密量距方法
l l l ( t t ) 尺长方程式: l t 0 0 0
hAB
D K l
K 100
AB
hAB i v H B H A h
二、视线倾斜时 的计算公式

l v
S
i
D
hAB
2 D SCos k lCos 1 H H k lSin 2 i v B A 2
三、视距测量的观测和计算
(一)视距测量的观测 1、在测站点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并抄录 测站点的高程。 2、立尺于待测点上,尺子竖直,尺面对准仪器。 3、盘左观测 ,读上中下丝读数,计算视距间隔, 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读竖盘读数。 4、按公式计算水平距离和高差,计算高程。
量距辅助工具:
标杆:用于直线定向; 垂球:倾斜地面量距时的投点位置; 测钎:标定所测尺段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精密测量时还要温度计、弹簧秤
二、直线定线
直线定线:当地面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钢尺整
尺长时,需要在直线方向上若干个点,以便钢 尺分段丈量。(测量中将直线方向上标定若干个 分段点的工作)
(4)要进行往返测量。
记录格式见表。
3.测量各桩顶间高差。 4.内业成果整理
—— 某钢尺的尺长方程式: l l l l ( t t ) t 0 0 0

t0
钢尺 在 t温 t 度时 的实 ——检定时,钢尺实际长与名义长之差; l 际长 度; ——钢尺的膨胀系数

l
——钢尺检定时的温度
§4.3 电磁波测距(EDM)简介
二、光电测距仪基本工作原理
通过测量已知波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一次所 经过的时间t,间接地确定两点间的距离。
测距仪 反光棱镜
B
1 S Ct 2
三、光电测距仪的标称精度
第二节 视距测量
一、视距测量概述 视距测量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可同时测得 两点之间的距离和高差,广泛应用于精度 要求不高的地形测量。目前精密视距测量 已被光电测距所代替,测距精度仅有 1/200—1/300,测定高差的精度低于水准 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一、视线水平时的计算公式

v
i
l
B
A D
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四章 距离测量】
§4.1
一、量距工具
卷尺量距
主要工具:尺子。根据制做材料的不同,分为钢尺、皮尺和玻 璃纤维尺。
(1)钢尺:薄钢制成的带尺,不易被拉伸,膨胀系数也 比较小,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测量工作中。
(2)皮尺:麻线与金属丝织成的带尺(也有用塑料做 成的),容易被拉长,它只用于精度要求较低的测 量工作中。 (3)玻璃纤维尺:按照精度的高低,玻璃纤维尺又分 为精密和普通两种,其精度分别与钢尺和皮尺相当。 尺长:20m 、 30m、 50m等 基本分划:厘米和毫米, 端点尺、刻线尺 (根据零点位置的不同)
(二)视距测量的计算
i=1.35m,HA=100.000
视距测量计算表
点 号 1 尺间隔 (m) 中丝读数 (m) 竖盘读数 竖直角 高差 (m) 测点高程 (m) 水平距离 (m)
0.395
1.50
84 36
+5 24
+3.551
103.551
39.150
2
0.614
2.50
93 15
-3 15
-4.625
95.375
61.203
§4.3 电磁波测距(EDM)简介
一、分类
1.按测程分:短程(3km以内) 、中程(1km) 、远程(大
于15km) 。 2.按传播时间t的测定方法分:脉冲法测距、相位法测距。 3.按测距仪所使用的光源分:普通光源、红外光源、激光光源 4.按测距精度分:Ⅰ级、Ⅱ级、Ⅲ级。 1km测距中误差分别为:5mm、510mm和10 20mm。 在一般的测量工作中,使用最多的是Ⅱ级短程红外测距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