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石油地质学试卷[精华版]

合集下载

石油地质学试卷,习题集精华

石油地质学试卷,习题集精华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石油的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石油时,能使偏光面旋转一定角度的特性。

2.含油气盆地:地壳中具有统一地质发展史,发生过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过程,并发现工业性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3.门限温度:有机质随埋深加大成熟度增大,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大量向油气转化,此时的温度称生油门限温度。

4.生物化学气:在低温(小于75℃)还原条件下,厌氧细菌对沉积有机质进行生物化学降解所形成的富含甲烷气体。

5.石油储量:油气资源中已被证实的、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开采的石油资源量。

6.有效渗透率:岩石孔隙为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某相流体的渗透率。

7.油型气:系指与成油有关的干酪根进入成熟阶段以后所形成的天然气,它包括伴随生油过程形成的湿气,以及高成熟和过成熟阶段由干酪根和液态烃裂解形成的凝析油伴生气和裂解干气。

8.油气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后的所有运移(或加:包括油气沿储集层中的运移、沿断层和不整合的运移,也包括油气藏破坏后油气再分布的运移)。

9.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0.油气田:由单一地质因素控制的同一产油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二、填空(每题1.5分,共15分)1.石油的颜色取决于胶质、沥青质的含量;相对密度受石油化学组成、石油组分的分子量、溶解气量影响;影响粘度的因素有石油化学组成、温度、压力。

2.油田水中的主要无机离子有K+、(Na+)、Mg2+、Ca2+、Cl-、HCO3-、SO42-;按苏林分类油田水可分为CaCI2、 NaHCO3、 MgCl2、 Na2SO4四种水型;常见的油田水类型是CaCI2、 NaHCO3。

3.烃源岩的特点是暗色、细粒、富含有机质、分散状黄铁矿、有时含油苗;储集岩的特性是孔隙性和渗透性;盖层的特征是致密、无裂缝,物性差,具有高的排替压力,厚度大,分布稳定。

4.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物性封闭、超压封闭、高烃浓度封闭。

长江大学石油地质学试卷

长江大学石油地质学试卷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005 —2006 学年第 2 学期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1.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

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3.有效孔隙度:岩样中彼此互相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的百分比,称为有效孔隙度。

4.地层油气藏: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中聚集了油气,称为地层油气藏。

5.油气初次运移:是指生油层中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从生油层向储集层(或输导层)中的运移,又称排烃。

6.油气聚集带:在沉积盆地中受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所控制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7.含油气盆地: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并且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发现工业性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称含油气盆地。

8.CPI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高低低;2.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香烃;3.温度时间热冷;4.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5.石膏、盐岩泥岩、页岩致密灰岩;6.张性盆地、压性盆地、拉分盆地。

三、问答题(共40分)1.试述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阶段性及主要特征。

(10分)答题要点: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该阶段以低温、低压和微生物生物化学为主要特点,主要形成的烃是生物甲烷气,生成的正烷烃多具明显的奇偶优势。

成岩作用阶段后期也可形成一些非生物成因的降解天然气以及未熟油。

该阶段Ro小于0.5%。

(2.5分)②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划分为两个带。

生油主带:Ro为0.5~1.3%,又叫低—中成熟阶段,干酪根通过热降解作用主要产生成熟的液态石油。

石油地质学考试试卷第一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2010-6)

石油地质学考试试卷第一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2010-6)
三、回答题(每题 8 分,40 分)
1、什么叫孔隙结构?用压汞法的原理如何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以及
相互关系。(2 分) 评价参数:
①排驱压力(Pd):是指压汞实验中汞开始大量注入岩样的压力,表
姓名
考试日期
学号
西 南 石 油 大 学 试 卷 第3页共6页
线 变为纯油藏→油气藏→纯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2 分)
3、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因素。 ①压实作用:是沉积物在上覆沉积负荷作用下,沉积物致密程度增
大的地质现象,在压实作用过程中,沉积物通过不断排出孔隙流体,孔 隙度不断减少。在正常压实过程中,当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溶解在孔隙 水中,就能够随着孔隙水一起被压实排出,实现油气的初次运移。如果 排水不畅,造成欠压实,可以延缓孔隙流体的排出,如果流体的排出正 好被推迟到主要生油时期,则将对油气初次运移起到积极作用。还有利 于有机质的热成熟,也是驱使油气进行初次运移的潜在动力。(2 分)
提高,使异常高压进一步增强,这种压力的增加将导致微裂缝的产生
(Hedberg,1980),使石油进入渗透性的载岩和储集层。(2 分)
④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泥岩在埋藏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粘
土矿物要发生成岩作用,放出大量的层间水,在没有增大的孔隙体积中
造成异常高压,也是油气运移的一个动力。(2 分)
(3 分)
hd=-1000-(-1300)=300 米 (4 分)
第6页共6页
(3 分)
在图中标出每个圈闭溢出点的位置(用 Ca、Cb、Cd 表示),圈出闭合面 积(用斜线表示),计算每个圈闭的闭合高度(用 ha、hb、hd 表示)。
A:构造—岩性圈闭

石油地质学试题库

石油地质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绪论1石油地质学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课。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1石油沥青类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

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2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

因为这些矿产多由古代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所以常被人们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

3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4 气藏气系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纯气藏的天然气。

5 气顶气系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6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称为凝析气.一旦采出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降低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7固态气体水合物在洋底特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形成固态气体水合物,或冰冻甲烷或水化甲烷。

8油田水所谓油田水,从广义上理解,是指油田区域(含油构造)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9底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直接与油(气)相接触,并从底下托着油气的油层水。

10边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外延。

11重质油是指用常规原油开采技术难于开采的具有较大的粘度和密度的原油.与常规油相比,包含了数量较多的高分子烃和杂原子化合物,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密度大、粘度大、含胶量高、含蜡量低、凝固点低的特点。

第二章油气显1油气显示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衍生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2油苗液态原油由地下渗出到地面叫油苗。

长江大学油藏描述复习题

长江大学油藏描述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6=30)1 油藏描述(A):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用地质、地震、测井及计算机手段,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油藏在三度空间特征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体系2 储层地质模型(A):储集体的几何形态.连续性、连通性、内部结构、孔隙结构、储层参数的变化和分布、隔层的分布以及裂缝特征分布3 储层非均质性(A):是指由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改造等作用形成的4 胶结率(A)从上式可以看出,胶结率反映了胶结作用降5 确定性建模(A):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即试图从已知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如井点出发,推测出点间确定的、唯一的、真实的储层参数6 储层静态模型(A):针对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的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二简单题(10*3=30)1 勘探阶段油藏描述的内容是什么?(A)此阶段油藏描述是指第一口发现井到开发方案制定前的研究工作。

目的:多探明储量和进行开发可行性评价。

资料:少数井及地震信息。

方法:石油地质、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岩性学以及测井地质学等。

研究内容:(1)地层特征:建立地层层序及综合剖面,划分生储盖组合,确定含油层。

(2)构造特征:确定圈闭(类型、高点、面积、闭合高度)及断裂系统、主断层的分布及性质。

(3)储层特征:储集类型及分布、储层岩性及厚度、物性参数及变化规律。

(4)油气与地化特征:源岩性质及分布、油藏类型、流体性质及分布以及含油面积。

(5)建立油藏的概念模型,计算探明储量:选择先导开发实验区为开发方案准备必要的基础。

2 简述储层非均质性划分方案以及内容?(A)1)、层内非均质性:是指一个单砂层规模内部垂向上储层性质的变化①粒度韵律性②最高渗透率段所处位置③沉积构造的垂向演变④层内不连续赶夹(隔)层⑤压实、滑动引起的微裂缝⑥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2)、砂体连续性与平面非均质性:砂体连续性与平面非均质性是指一个储层砂岩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尺寸、连续性和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空间分布,以及孔隙度、渗透率的空间分布所引起的非均质性①砂体的几何形态和各向连续性②砂体连通性③砂体内渗透率,孔隙度平面上的非均质性3)、层间非均质性:是对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气层系的总体描述,重点突出层间非均质性。

长江大学-资工15级《石油地质学》思考题及答案

长江大学-资工15级《石油地质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油田水一、名词解释1.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石油的灰分:石油的元素组成除了碳、氢、氧、氮、硫以外,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就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3.组分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4.石油的比重:是指一大气压下,20℃石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用d420表示。

5.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延缓时间不足10-7秒的发光现象,称为荧光性。

6.天然气:广义上指岩石圈中存在的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石油地质学中研究的主要是沉积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

7.气顶气: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产出的天然气。

8.气藏气:单独聚集的天然气。

可分为干气气藏和湿气气藏。

9.凝析气(凝析油):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开采出来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较低,按照逆凝结规律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10.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

11.煤型气: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12.煤成气: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13.煤层气: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14.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15.油田水矿化度: 即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单位ml/l、g/l或ppm。

二、问答题1.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硫。

碳含量为:84-87%,平均84.5%;氢含量为:11~14%,平均13%;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平均为97.5%。

长江大学生产测井考试练习题

长江大学生产测井考试练习题

四、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天然气的比重是指标准状况下,天然气的密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 (1)二氧化碳密度之比; (3)水的密度之比; (2)氮气密度之比; (4)空气密度之比。
2、根据径向流动方程,其它条件不变时,产油量与___________________。 (1)原始地层压力成正比; (3)原始压力、流动压力无关; (2)流动压力成正比; (4)原始压力和流动之差成正比。
1

)采用涡轮流量计测量流量,一般应作测井速度和涡轮转子转速的交会图并对资料点 进行回归确定视流体速度, 若两个解释层得到的回归线的斜率差异很大, 则一般说明这 两个解释层对应井筒中流体性质有较大不同。

)中子寿命测井只适应于高矿化度地层水油井,而碳氧比测井只适应于低矿化度地层 水油井。
( ( ( ( (
3、油水两相流动中,如果井下流型为泡状,那么持水率 Yw___________________。 (1)﹥1; (3)=0.15; (2)﹤0.1; (4)﹥0.4。
4、一般情况下,油、气、水的体积系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1)油、水的体积系数均小于 1; (3)油、水的体积系数相等; (2)气体的体积系数大于 1; (4)油的体积系数大于 1。
二、 判断题
( ( ( )密度计适应于油气井、气水井计算流体各相持率。 )流体的饱和压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油藏的温度,与流体的性质无关。 )一般情况下,原油的体积系数大于 1,水的体积系数大于 1,天然气的体积系数小于 1。 ( ( ( ( ( ( ( ( )气水两相流动中,如果井下为雾状流动,那么水的表观速度小于流体平均速度。 )电容持水率计的测量原理是利用了油水的相对介电常数不同而区分油和水的。 )气水两相流动中,如果井下流型为泡状流动,则持水率小于水的体积含量。 )压差式密度计既适应于垂直井,也适应于斜井、水平井。 )一般情况下,油水两相流动中,如果井下为泡状流动,那么持水率大于 0.3。 )对应产层段,若温度测井曲线没有异常则表明该层不产流体。 )持水计适应于油水井、油气井计算流体各相持率。 )如果井筒中原油溶解气越多,则井下原油密度越小,原油体积系数越大。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答案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答案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4、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5、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6、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7、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8、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9.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11.相渗透率:又称有效渗透率,指储集层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分别用K0,Kg,K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12.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3.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4.盖层闭合度:15.油气藏:地壳上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16.油田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诶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17.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

18.力场强度:把单位质量流体在力场中受到的力E为力场强度。

19·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储集层或其他渗透性介质中的运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