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广播媒体:突发自然灾害中的生命线
512全国科普防灾减灾宣传日常见自然灾害及自救常识PPT

1.什么是洪水
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 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 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
2.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1 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 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 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4.地震后应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1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 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2 要尽量节省气力,计划着节约使用食物,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 救。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向外界传递消 息。
3 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 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 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 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 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 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 上却是危险的。户外场所,要保护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在公共场所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
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国际减灾日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讲稿

国际减灾日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国际减灾日以及防灾减灾知识。
国际减灾日是每年的10月13日,旨在增强全社会对于减灾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提高人们在面对灾害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也正因为这一天的存在,才让我们有机会在此时此地宣传防灾减灾知识,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灾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灾难时刻,平凡的小事也许就会成为挽救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各类灾害的特点、应对方法以及平时的预防措施。
首先,火灾是我们最常见的灾害之一,发生时烟雾升腾,并伴有明火,非常危险。
在遇到火灾时,我们要尽快疏散,不要乘坐电梯,要沿着楼梯或者紧贴楼梯护栏下楼,避免拥堵。
同时,我们要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减少烟雾对我们的侵害。
其次,地震是另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往往突发无声,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伤害。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找到掩护物躲避,比如桌子、床下等结实的家具;其次,在地震结束后,要立即迅速撤离室内,尽量远离建筑物、河道以及高大的建筑物;最后,如果你被困在残骸中,要保持镇定,不要乱动,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此外,洪水、台风、暴雨等气候灾害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
发生这些灾害时,我们要做好防范工作。
比如,住在山区的同学要加固房屋,挖排水沟,确保下大雨时水能往下流走;大风、暴雨等天气恶劣时,我们要避免出门,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
朋友们,防灾减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除了日常的预防措施,我们还应该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积极参与社区的应急演练和培训,学习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是减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希望大家将这次宣传活动当作一个机会,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幸福。
谢谢大家!参考词汇:减灾(Disaster reduction)疏散(Evacuate)侵害(Infringe)结实(Sturdy)恶劣(Harsh)培训(Training)演练(Drill)。
开展应急广播工作的重要意义简报

【开展应急广播工作的重要意义简报】应急广播是一种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故等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向大众传递信息、指导行动的紧急广播通信手段。
它具有及时性、广覆盖性和公共性的特点,对于防范和减轻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损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在一系列灾害和事件中,应急广播的作用凸显,这无疑表明了开展应急广播工作的重要性。
1. 应急广播的时效性应急广播的时效性是其工作的重要意义之一。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通常需要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传达给受影响的公众。
而应急广播正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信息传递,确保公众获取必要信息,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应急广播的广覆盖性应急广播具有广覆盖性。
相比于其他传播渠道,如电视、网络等,应急广播无需受网络信号、地理位置等限制,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地域和人群。
这使得在灾害发生时,即使部分地区的通讯设施受到破坏,应急广播仍能传递信息,实现对公众的覆盖。
3. 应急广播的公共性应急广播具有公共性。
在灾害和紧急事件中,公共利益通常处于优先地位,应急广播能够不偏不倚地向整个社会传达信息,而不受个人、企业或政府的影响。
这使得应急广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客观、公正,公众容易接受并信任。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应急广播不仅在自然灾害中发挥关键作用,而且在疫情爆发和其他紧急事件中同样至关重要。
应急广播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开展应急广播工作的重要意义不可低估。
时效性、广覆盖性和公共性使得应急广播成为灾害和紧急事件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递渠道。
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在平时更加重视应急广播工作的建设和完善,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保障社会大众的安全和利益。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您能更深入地了解开展应急广播工作的重要意义。
如有任何疑问或补充,欢迎和我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应急广播的时效性是其工作的重要意义之一。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通常需要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传达给受影响的公众。
国际减灾日宣传新闻稿

国际减灾日宣传新闻稿国际减灾日宣传新闻稿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的自然灾害使得减灾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提高公众对于减灾的认识和意识,每年的10月13日被确定为国际减灾日。
今年,我们将一同致力于宣传减灾的重要性,呼吁所有人共同行动起来,为构建更加安全的世界而努力。
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伤害不仅仅是生命的损失,还包括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心理创伤。
然而,我们常常忽视了减轻灾害风险的重要性。
减灾不仅仅是对抗灾难的手段,更是预防措施的重要环节。
通过提高灾害风险认知、加强灾害预警和采取相应的减灾行动,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灾害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今年的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建设更加安全的未来”。
我们呼吁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到减灾工作中,积极推动减灾意识的普及和减灾技术的创新。
我们需要共同行动起来,加强国际合作,分享最佳实践,提高减灾能力。
在国际减灾日期间,将举办一系列宣传活动。
我们将组织减灾知识讲座、展览和互动体验活动,向公众传递减灾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也将举办减灾项目和创新技术的展示,为减灾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此外,我们还将借助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宣传减灾的重要性。
我们将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相关信息和视频,分享减灾成功的故事和案例。
我们还将邀请专家和倡导者参与电视和广播节目,讨论减灾的策略和方法。
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国际减灾日这一特殊的日子里,共同宣传减灾的重要性,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未来。
让每个人都能够适应和抵御灾害,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强大和韧性。
让我们联合起来,为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伤害而努力奋斗!。
防灾专栏广播稿(精选4篇)

防灾专栏广播稿(精选4篇)1. 主题:地震防灾知识与救援技巧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防灾专栏广播。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提高大家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我们今天将重点介绍地震防灾知识和救援技巧。
首先,地震前的预防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及时了解附近地震常发生的区域,并了解该地的地质情况。
此外,我们还要重视地震预警系统,及时接收预警信息并积极准备应对。
地震发生时,我们要保持冷静,迅速找到安全地方躲避,如墙角、床下等坚固的结构物内,避免站在玻璃、电线、大型物品旁边。
如果无法找到避难场所,我们要迅速找到稳固且没有砸落物的地方,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在地震结束后,我们要迅速评估自身安全状况。
如果身体有伤,要尽快求援。
我们还要注意停水停电停气等情况,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向亲友报平安,并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取灾区最新的救援信息。
防灾工作关乎着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地震防灾知识,提高自救能力,做好灾害预防工作,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安全。
2. 主题:火灾防范与应急处理亲爱的听众朋友们,欢迎收听本期防灾专栏广播。
火灾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提高大家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我们今天将重点介绍火灾防范与应急处理。
首先,火灾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家庭和单位一定要配备火灾报警器,并定期检测和更换电池。
我们还要注意用电安全,避免电线老化和电路过载。
燃气使用时,一定要确保管道安全无泄漏,并定期清洗检查燃气设备。
如果火灾发生,我们要迅速评估自身安全状况,并通过最近的安全出口逃生。
在逃生过程中,我们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布塞住门缝,减少烟雾的侵害。
如果楼道已经失去通行能力,我们可以选择室内带有保护作用的阳台等地方等待救援。
火灾结束后,我们要汇报自身状况,并迅速报警求援。
我们还要注意防止二次灾害,如烟气中毒等。
同时,记住不要随意打开门窗,以免增加火势蔓延速度。
应急广播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应急广播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1. 应急广播的定义和意义应急广播是指在突发事件、紧急情况或重大灾害发生时,通过广播媒体向公众发布相关的信息和指示,以及组织和协调救援和应急措施的一种传播方式。
它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信息,提升城市安全防范能力。
2. 应急广播在灾害预警和救援中的作用在城市建设中,灾害预警和救援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应急广播可以在灾害发生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包括台风、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
通过广播可以有效组织和引导民众进行紧急疏散和避难,提高灾害发生时的救援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应急广播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在城市建设中,公共安全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应急广播可以用于传达公共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措施,如交通管制、治安提示、疫情防控等。
它能够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提供紧急救援的信息和指导,帮助城市管理部门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4. 应急广播在信息传递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在城市建设中,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至关重要。
应急广播在信息灵通的也要有权威性和可靠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凝聚民心,传递正能量。
应急广播在城市建设中不仅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5. 作者观点和总结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应急广播的作用不容忽视。
它在灾害预警和救援、公共安全管理、信息传递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提升其覆盖范围和传播效果,使其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应急广播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在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时起效,也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促进城市治理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应急广播在城市建设中有助于加强城市管理和监管。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安全等问题。
国开作业灾难事故避险自救-终结性考试13参考(含答案)

题目:强烈的阳光通过凸透镜聚焦,可汇聚足够的能量来点燃火种。
在户外,可用()代替凸透镜引火。
选项A:光亮的锡罐盖选项B:相机透镜选项C:防冻剂选项D:望远镜答案:望远镜, 相机透镜, 光亮的锡罐盖题目:森林火灾扑救人员在扑火时若发现有被火包围的危险时,切忌惊慌,不要()大火延伸的方向跑,应当根据火场的变化情况,迅速进行避险自救。
选项A:顺着选项B:逆着答案:顺着题目:骨折部位,固定后再送往医院处理。
如有伤口则不宜冷敷。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地震时,一些生命线工程中的在岗人员,应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和规范,立即采取措施避震:()选项A:迅速躲在坚固设备旁选项B: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设备阀门和电源选项C:首先要逃离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设备选项D:关闭运转设备答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设备阀门和电源, 关闭运转设备题目:建筑事故主要分为高处坠落、坍塌、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其中()事故居多。
选项A:高处坠落选项B:触电选项C:物体打伤答案:高处坠落题目:全面观察分析滑坡前兆, 是监测和预报滑坡活动, 防治滑坡灾害的重要内容。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对题目:道路的线形设计和线形组合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非常大,常见的设计缺陷有:( )选项A:道路路面的附着系数过低等选项B:直线路段过长,驾驶员因沿途景观单调,产生驾驶疲劳选项C:弯道和凸形竖曲线半径过小,驾驶员的行车视距变小,视盲区增大选项D:道路坡度(纵坡)过大答案:直线路段过长,驾驶员因沿途景观单调,产生驾驶疲劳, 弯道和凸形竖曲线半径过小,驾驶员的行车视距变小,视盲区增大, 道路坡度(纵坡)过大, 道路路面的附着系数过低等题目:登高时手用工具必须放在(),不得一手拿工具材料,一手扶梯,不准背对梯子上下。
选项A:工具袋内选项B:口袋内答案:工具袋内题目:药品批准文号一定带有“药准字”字样,如“京卫药准字(1996)第105091号”为头。
国际防灾减灾日宣传知识

国际防灾减灾日宣传知识
国际防灾减灾日是每年的10月13日,旨在提高人们对灾害预防和减灾工作的意识和行动。
为了宣传这一重要的日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制作海报和宣传材料:设计海报、横幅和宣传册,宣传国际防灾减灾日的目标和意义,提醒人们关注灾害预防和减灾工作。
2. 社交媒体宣传: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相关内容,例如推特、脸书和微博等,向公众普及防灾和减灾知识,分享故事和经验,引发讨论。
3. 组织宣传活动:与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合作,举办宣传活动,例如座谈会、研讨会和发布会等,邀请灾害管理专家和组织代表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最佳做法。
4. 学校教育活动:在学校开展针对学生的防灾和减灾教育活动,如组织讲座、比赛和演习等,培养学生的灾害应对能力和意识。
5. 媒体合作:与新闻媒体合作,发布相关报道、新闻和采访,增加公众对防灾和减灾的关注度。
6. 发布公益广告: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和户外广告等媒体渠道,制作并发布有关防灾和减灾的公益广告,提醒公众关注灾害风险和预防措施。
通过这些宣传措施,可以提高公众对灾害预防和减灾工作的认识,并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保护自身和社区免受灾害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广播媒体:突发自然灾害中的生命线
【摘要】本文在回顾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中国之声和国家应急电台等媒体的快速反应、报道特色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家级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担当问题,认为作为突发自然灾害中的生命线,国家级广播媒体应沉着应对,以人性化理念为报道之本,坚持办实事践行社会责任。
【关键词】国家广播媒体;应急广播;雅安地震;突发自然灾害;生命线;角色担当
一、国家级广播媒体快速反应概述
1、第一时间发布地震相关信息
灾情就是命令。
“4.20”雅安地震发生后,中国之声新浪实名微博于8:24发布第一条雅安地震相关信息,公布了震源、震级等相关信息,随后随时更新地震相关的最新情况;4月20日8:28中国之声紧急插播地震消息。
随时汇总扫描微信、微博、网络的震区最新信息,在报道内容上横纵辐射。
此外,中国之声不断在微博平台实时发布地震相关信息,并开通寻亲热线。
另外,也可通过微信版“中国之声雅安紧急救援”发送语音消息来进行求助。
同时救援、求助等信息也会在直播节目中增设的“微博热议”板块播出。
2、快速启动应急广播报道程序
中国之声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报道程序,发挥了广播主力军的作用。
中国之声4月20日10:00开启《雅安紧急救援》特别直播节
目;在特别直播中及微博平台以每30分钟两次的频率不断重复中国之声在四川雅安各地接收频率;每隔15分钟就有请此刻主播进行雅安地震此刻最新消息汇总。
每个节目板块基本都会邀请嘉宾做客直播间,传授专业的相关知识,引导灾区听众在黄金救援期内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
中国之声长时间地爱心接力,在余震不断的夜晚为雅安彻夜守候。
即便特别直播节目结束后的《千里共良宵》,也是围绕地震而做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抚慰。
3、开拓性的国家应急广播
汶川地震后,建立“紧急广播”国家系统的建议就已被提出,在此次雅安地震中被付诸实践,成为应急报道中的革命性举措。
4月22日,国家应急广播在四川雅安地震震中芦山县的帐篷内开播,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这是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首次实践尝试,同时也标志着国家级广播电台在国家应急广播功能方面的全新拓展。
中国广播网主页上也有由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和中国广播网共同主办的国家应急广播专题主页。
二、本次突发事件中国家级广播媒体的报道特色
1、广播在突发事件中的给力覆盖
中国之声在此次雅安地震中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国家级广播媒体
在覆盖率、伴随性、辐射面、权威性、调动能力等方面的媒介优势,在电力、通讯信号中断的情况下能够超越其他媒体,成为连接震区和外界的生命线。
另外,广播媒介给灾区群众及关注灾区的人们快速知晓和真诚抚慰,通过电波实时传达一切有用的信息。
中国之声赶赴灾区的第二批特派记者随身带出200台收音机,也为灾区人民带去了直达心灵的电波陪伴。
2、多媒体平台助力传统广播
中国之声无论在信息集纳、建议传达还是寻人祈福等方面,都充分地实践了全媒体融合,以传统广播为中心,联合微博、微信、互联网等多种媒介方式来为救灾服务,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报道中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地方广播电视台,协调联动,共享信息。
在时效性、播出时长和空间容量上也是对传统广播的有效弥补,同时还增强了广播新闻的贴近性和互动性。
国家应急电台则实现“四级合办”,作为信息盲区的生命线,在各方面发挥自身媒体优势和高水平的调度能力。
3、“领衔”震区报道的消息源
快速的应急反应能力、采制便捷的媒介优势等因素,使中国广播网与中国之声成为地震消息的主要来源,且用稿比例较高。
4月20日8:13新浪网“雅安地震”专题第一条滚动新闻就来自中国广播网,标题为“快讯: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成都震感强烈”,比其第二条转发自新华网的同类新闻整整早了4分钟。
同时,中国广播网上报道的新闻除来源于本台记者首发新闻外,还有从中国地震局、成都军区、各媒介驻地记者等处获悉的新闻,还有来自微博平台及网友提供的消息,从侧面也反映出中广网与传统广
播交相呼应,快速反应的同时又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
4、国家级广播在突发事件中的报道理念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真正践行了媒体尤其是国家级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以人为根本的各个板块设置具有十足的人情味,令人动容。
另外,中国之声精心制作的含有普通话和雅安方言两个版本的不重复节目片花50余条;同时,随着地震遇难人数的上升,中国之声实名微博把头像暂改为黑白,停播一切商业广告和娱乐节目,都是具有开拓性的举措,充满了人性关怀的细节,再次灌注了国家台的形象建构。
(2)责任至上。
中国之声秉持着“对大世界渴望,对身边人关怀,中国之声,责任至上”的理念,通过电波陪伴在灾区及关注灾区的人民的耳畔,能够作为国家级媒体在大灾大难面前与震区守望相助。
而国家应急广播的开办,在此次突发事件中则完全演绎了责任至上的报道理念,充分展现了我国广播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灵活机动和举措力度,体现了广播人的社会责任感,彰显了国家广播媒体在大灾大难中的独到作用。
(3)为灾区办实事。
经过多次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经逐步形成一定的应急播报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报道理念也日趋成熟,已经有单纯的报道像办实事转变,通过一个个细节来传递大爱。
通过对灾情信息的发布、救援物资的征集、地震错误信息的辟谣等等都是中国之声做实事的表现,一个个做实事的细节汇聚了国家级广播媒体在大灾大难到来后强大的生机。
三、国家级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担当
1、沉着应对,全局视角
作为国家级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该以冷静的态度进行全局的扫描,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对事件本身进行报道,满足人们知晓权的同时,通过电波在大范围内号召并集纳全社会力量伸出援手。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国家级媒体还是地方媒体,在突发事件中首先要保证的是设备和人进得去灾区的同时也出得来,这是掌控全局,实时发布信息,进行协调各方的必要条件。
2、人性化理念为报道之本
人性化的报道理念是媒体生存之本。
必须围绕着人这一核心要素,在报道突发事件时,首先必须肯定的就是人的价值。
灾情就是命令,国家及媒体更应该并且能够在大灾难来临时彰显人文关怀,为遭遇突发事件的群体提供实实在在的慰藉,既在物质上伸出援手,调动各方力量集结,又在更重要的灾区群众精神重建上下功夫,通过类似《千里共良宵》这类心理辅导类节目全方位为人服务。
3、办实事践行社会责任
媒体践行社会责任的方法就是办实事。
此次地震中围绕着救人、抗灾、预警为主的全方位抗震救灾中,通过各平台联动合作发布灾情、集纳救援物资、寻亲报平安等都实实在在的为震区群众提供了帮助,国家级广播媒体更要有高度意识,同时要贴近群众,立足震区,能够在物资救援的同时还能给予精神重建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栾轶政.建立应急广播国家系统兼议国家电台在汶川大地震中的表现[j].视听界,2008.11.
[2] 王宇,武新星.从汶川大地震报道看广播灾难报道的理念和视角 [m].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2.
[3] 国家应急广播首个定向应急频率开通.[eb/ol].中国广播网,2013.4.
【作者简介】
白京京(1988-),满族,吉林人,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