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综合大实验

合集下载

遗传实验03:果蝇综合大实验-

遗传实验03:果蝇综合大实验-
果蝇作为模式生物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果蝇在药物 筛选、疾病模型建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拓展果蝇在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的研究
通过研究果蝇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进化机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的 基本规律和原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果蝇培养环境
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成分
制备果蝇培养基时,需要包含水、 琼脂、酵母粉、糖和其他营养成
分,以保证果蝇正常生长和繁殖。
制备流程
按照规定的比例混合各种成分,加 热溶解琼脂,再加入酵母粉和其他 营养物质,搅拌均匀后倒入培养瓶 中,等待凝固。
注意事项
培养基的pH值和温度需控制在一定 范围内,以保证果蝇的正常生长和 繁殖。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温度控制
果蝇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果蝇 的生长和繁殖。因此,需要使用恒温设备来维持培养环境的温 度。
湿度控制
果蝇需要一定的湿度环境,湿度过低会导致果蝇脱水死亡, 湿度过高则会导致果蝇滋生细菌。因此,需要保持适当的湿 度环境,通常湿度应控制在60%-70%。
结论与讨论
结论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出果蝇遗传特性的规律和特点。
讨论与展望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讨论,探讨果蝇遗传特性的机制和未来研究方向。
05 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收获与体会
实验收获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果蝇的遗传特性和繁殖机制,掌握了果蝇杂交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和 技术,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04 结果分析与解读
数据记录与整理
实验数据
详细记录了果蝇在实验过程中的生长 情况、繁殖情况以及表型特征等数据 。

动物遗传试验果蝇诱变实验报告

动物遗传试验果蝇诱变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果蝇的诱变目的意义:1.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等多种实验手段,使果蝇发生诱发突变,通过其遗传现象找出突变的规律和特点。

2.学会自主设计实验,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材料(主要):果蝇物理诱变剂(紫外线灯)化学诱变剂(方便面防腐剂)实验原理:1.实验证明,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DNA 变化而造成的. DNA 结构形式的变化很多,如DNA 链的断裂、DNA 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交联、DNA 与蛋白质的交联、胞嘧啶的水合以及嘧啶二聚体的形成等,都是引起突变的原因,而主要原因是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

DNA双链之间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会阻碍双链的分开和下一步复制,而同一链上相邻胸腺嘧啶间二聚体的形成则会阻碍碱基的正常配对,破坏腺嘌呤的正常掺入作用,因此复制将在这一点上停止或错误地进行,使新形成的链上有1个改变的碱基顺序,在随后的复制过程中便产生1个在两条链上碱基顺序都改变了的分子,于是引起了突变。

2.在制作培养基时各培养基添加不同剂量的防腐剂,可以观察不同剂量防腐剂对果蝇生活状况的影响甚至会观察到果蝇的变异。

实验操作:(一)果蝇的饲养【3月26日】Ⅰ.制作培养基果蝇以酵母菌为食常采用发酵的培养基繁殖酵母菌饲养果蝇1.培养基配方:水100ml 琼脂1.2g 葡萄糖10g 玉米粉12g 酵母膏1.4g2.培养瓶的灭菌:将饲养瓶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

(当高压锅达到100℃时进行第一次放气;温度达到121℃时,保持15min,拔掉电源,自然冷却后取出饲养瓶)3.配制培养基:量取75ml水倒入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另取25ml水倒入下烧杯中,加入玉米粉12g,拌匀。

将琼脂倒入大烧杯中,充分煮溶后,加入葡萄糖10g和搅拌均匀的玉米粉煮沸。

稍冷后加入酵母膏,再滴加2滴丙酸。

4.培养基的分装:充分调匀后将其分入到两个已经灭菌的饲养瓶中,勿使饲料粘附瓶壁。

待冷却后,用酒精棉球将瓶壁上的水汽擦净,赛上棉塞。

果蝇综合大实验实验设计

果蝇综合大实验实验设计

附一、数据记录表反交灰体黑体合计♀♂♀♂红、长、直╋╋╋白、短、卷━━━白、长、直━╋╋红、短、卷╋━━红、长、卷╋╋━白、短、直━━╋红、短、直╋━╋白、长、卷━╋━体色合计性别合计性别合计♀♂答:(1)对于正交组,三隐性突变体雌蝇(X w sn m X w sn m)与红眼(+)、直刚毛(+)、长翅(+)野生型雄蝇(X+++Y)杂交,则F1可产生三杂合体雌蝇(Xw sn m X+++)和三隐性雄蝇(X w sn m Y)。

由于Y染色体上不携带相应的等位基因,因而表现出X染色体上三个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相当于一个三隐性纯合体。

用F1代杂交(相当于测交),F2代表现出的8种表型及数目与F1雌蝇产生的8种配子及数目一致。

而反交组由于F1中的雄果蝇是野生型的,其显性基因掩盖了F1雌蝇产生的8种配子中的部分隐性性状,导致F2不出现8种表型,因此不能直接进行三点测交。

(2)反交组若要进行三点测交,可以用F1中的处女蝇与6号亲本雄蝇回交,观察F2的表型即可进行三点测交。

反交组三点测交示意图:P ♀+ + +/+ + + ×w m sn/Y♂↓F1 ♀w m sn ⁄+ + + ×w m sn/Y♂(处女蝇)↓(P)F2 w m sn + m sn w + sn w m ++ + + w + + + m + + + sn附二、实验结果分析1..分离定律:χ2检验表反交基因体色基因(B/b)F2表型灰体黑体合计实得数预期数χ2P(n=1)2.自由组合定律:χ2检验表表型合计反交灰体红眼灰体白眼黑檀体红眼黑檀体白眼实得数预期数χ2P(n=3)3.伴性遗传:χ2检验表红眼白眼合计反交F1表型雌雄雌雄实得数预期数χ2P(n=1)F2表型雌雄雌雄合计实得数预期数χ2P(n=2)。

果蝇大实验综合版

果蝇大实验综合版

果蝇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果蝇的生活史,识别雌雄,观察常见的几种突变型;2、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验证独立分配,伴性遗传,连锁遗传规律。

二、实验材料果蝇(2n=8)三、实验用具及药品1、仪器用具解剖镜、恒温箱、培养瓶、麻醉瓶、白瓷盘、标签2、药品试剂乙醚、玉米粉、蔗糖、琼脂、丙酸、酵母粉、酒精3、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琼脂糖和玉米粉,加上酵母使其发酵,加入丙酸,目的是一来防止霉菌生长,二来果蝇偏好丙酸的味道四、实验原理(一)果蝇的生活史及形态观察1、生活史观察(1)卵成熟的雌蝇交尾后(2–3d)将卵产在培养基的表层。

用解剖针的针尖在果蝇培养瓶内沿着培养基表面挑取一点培养基将其置于载玻片上,然后滴上1滴清水,用解剖针将培养基展开后放在显微镜低倍镜下仔细进行观察。

果蝇的卵为椭圆形,长约0.5mm ,腹面稍扁平,前端伸出的触丝可使卵附着在培养基表层而不陷入深层。

(2)幼虫果蝇的受精卵经过一天的发育即可孵化为幼儿虫。

幼虫在培养基内及瓶壁上都有,培养基内的幼虫一般要小一些。

这是因为果蝇的幼虫从一龄幼虫开始经两次蜕皮,形成二龄和三龄幼虫,随着发育而不断长大,三龄幼虫往往爬到瓶壁上来化蛹,其长度可达4–5mm 。

幼虫一端稍尖为头部,黑点处为口器。

幼虫在培养基内和瓶壁上蠕动爬行。

(3)蛹幼虫经过4–5d的发育开始化蛹。

一般附着在瓶壁上,颜色淡黄。

随着发育的继续,蛹的颜色逐渐加深,最后为深褐色。

在瓶壁上看到的几乎透明的蛹是已经羽化完而遗留的蛹的空壳。

(4)成虫刚羽化出的果蝇虫体较长,翅膀也没有完全展开,体表未完全几丁质化所以成半透明透乳白色。

随着发育,身体颜色加深,体表完全几丁质化。

羽化出的果蝇在8–12h后开始交配,成体果蝇在25℃条件下的寿命为37d 。

2、雌雄鉴别为了准确地配制果蝇的杂交组合和果蝇遗传性状分析,必须首先能够正确辨别果蝇的性别。

(1)麻醉对果蝇实施麻醉是为了便于性状观察和转移果蝇,因此麻醉时一定要根据实验目的的而确定麻醉的深度。

果蝇综合大实验

果蝇综合大实验

(五)果蝇的培养A、培养基的制备果蝇在水果摊或果园里常可见到,但它并不是以水果为生,而是食生长在水果上的酵母菌,因此实验室内凡能发酵的基质,均可作为果蝇饲料。

目前本实验室所用的果蝇培养基配方如下:A:蔗糖13克,琼脂1.3克,加水100毫升,煮沸溶解。

B:玉米粉17克,加水80毫升,混合均匀。

将B 慢慢倒入A中,并不停搅动混合,加热成糊状后,再加1.4克酵母粉,混合均匀,稍冷却后加入1毫升丙酸,调匀后即可分装到培养瓶中。

除了以上的饲料外,常用的还有米粉饲料和香蕉饲料:1.米粉饲料的配制:琼脂0.9—2.5克加入100毫升水中,加热煮沸溶解;再加10克红糖,待溶解后将8克米粉(或麸皮)倒入正在煮沸的琼脂—红糖溶液中去,不断搅拌煮沸数分钟,待成稀粥状后即可分装使用。

2.香蕉饲料配制:将熟透的香蕉捣碎,制成香蕉浆(约50克)。

将1.5克琼脂加到48毫升的水中煮沸,溶解后拌入香蕉浆,再煮沸后即可分装。

以上两种饲料容易生霉菌,必要时需加少量防霉剂。

B、培养容器培养果蝇的饲养瓶,常用的有牛奶瓶,大中型指管,用纱布包裹的棉花球作瓶塞(有条件的地方可改用泡沫塑料作瓶塞)。

饲养瓶先消毒,然后倒入饲料(2厘米厚),待冷却后,用酒精棉擦瓶壁,然后滴入酵母菌液数滴,再插入消毒过的吸水纸,作为幼虫化蛹时的干燥场所。

C、原种培养在作为新的留种培养时,事先检查一下果蝇有没有混杂,以防原种丢失。

亲本的数目一般每瓶5—10对,移入新培养瓶时,须将瓶横卧,然后将果蝇挑入,待果蝇清醒过来后,再把培养瓶竖起,以防果蝇粘在培养基上。

原种每2-4周换一次培养基(按温度而定),每一原种培养至少保留两套。

培养瓶上标签要写明名称,培养日期等,作为原种培养,可控制到10—15℃,培养时避免日光直射。

(六)实验室果蝇品系性状观察认真观察实验室果蝇品系的性状,完成下表品系体色眼色翅型刚毛3 黄红长直4 灰红残直6 灰白短卷18 灰红长直22 灰白长直26 黑檀红长直第二部分果蝇设计实验(反交组)1)理解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

果蝇杂交综合实验方案

果蝇杂交综合实验方案

果蝇杂交实验——验证遗传学三大定律1 实验目的:1.1 通过对果蝇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观察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在后代中的分离现象,验证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分离定律。

1.2 通过对果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验证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1.3 通过位于果蝇性染色体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杂交试验,验证遗传学第三个规律:连锁遗传。

并了解伴性遗传与非伴性遗传的区别以及掌握伴性基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

2 实验原理2.1 果蝇的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

果蝇的生活史如下:雌蝇→减数分裂→卵受精雄蝇→减数分裂→精子羽化(第八天)(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蛹(第四天)第二次蜕皮第一批卵孵化(第二天)(第零天)第一次蜕皮幼虫(第一天)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经过时间2.2 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

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

雄性个体一般较雌性个体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称性梳(Sex combs)。

雌性环纹7条,腹尖色浅,无性梳。

实验中选用的果蝇突变性状一般都可用肉眼鉴定,例如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残翅等。

而另一些性状可在解剖镜下鉴定,如焦刚毛与直刚毛等。

现列表如下:实验中使用的果蝇突变品系2.3 黑体果蝇的体色为黑色(b),与之相对应的野生型果蝇的体色为灰色(+),灰色对黑色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

用具有这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分离定律。

果蝇大实验设计(初稿加草稿)

果蝇大实验设计(初稿加草稿)

果蝇大实验设计初稿PS: 求吐槽、拍砖~1、PPS:和新蕾讨论出来后, 感觉现在有的材料果蝇有:2、转基因果蝇A(Tau)3、转基因果蝇B(绿色荧光)4、残刻翅果蝇(有balancer)5、短刚毛果蝇(有balancer)6、GMR-Gal4果蝇(与A杂交后会有发育不良的表征)实验需要的是转基因果蝇A和转基因果蝇B的三号染色体上基因重组, 追求的稳定遗传则可以是“balancer+重组基因”(因为两条的纯合重组感觉很困难的样子), 其余三只是供我们选择, 作为工具的。

而balancer的效果是:1)与残刻翅/短刚毛决定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让其不发生重组2)如果出现残刻翅/短刚毛纯合, 也即是balancer纯合, 那么果蝇死亡(这样使活着的都满足残刻翅/短刚毛杂合)另外, 感觉还有一点(通过题目前提介绍和后来强调的白眼): A的纯合度(也就是插入进的基因数)越大, 那么眼睛越红(也就是与白眼纯合杂交后会生出橙色眼的子代)实验大致设计:[1]选取A果蝇的处女蝇和B果蝇的雄蝇杂交(数量, 防止回交)[2]选取[1]中子代(应该是相同的基因型)中的处女蝇与残刻翅(感觉残刻翅更好观察区分)雄果蝇杂交(数量, 防止回交)[3]选取[2]中子代有绿色荧光且残刻翅的, 并将其中的处女蝇与GMR-Gal4雄果蝇杂交,出现眼睛发育不良即证明亲代处女蝇为目标蝇(这里就发现亲代处理方面会存在问题, 所以不知道能不能通过眼睛颜色来进行判断;或许可以采用先用眼睛颜色判断,然后再用GMR-Gal4果蝇进行检验;也可以在眼睛发育不良的子代中挑选绿色荧光的子代, 但这会导致以后的子代出现眼睛发育不良, 应该不是上上选)(数量、防止回交)求大大们拍砖呐~。

果蝇的相关实验报告(3篇)

果蝇的相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果蝇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2. 学习和掌握果蝇的饲养、观察和杂交技术。

3. 提高对遗传学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果蝇具有以下优点:1. 饲养简单,繁殖速度快,便于实验操作。

2. 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和分析。

3. 遗传变异丰富,便于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主要研究果蝇的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突变型果蝇(如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培养皿、培养箱、显微镜、解剖针、酒精灯、镊子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酒精棉球、乙醚、酒精、清水等。

四、实验方法1. 果蝇饲养: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果蝇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3. 果蝇观察:观察F1代和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1. 饲养果蝇: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

3. 观察F1代:观察F1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杂交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5. 观察F2代:观察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6.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F1代观察结果:F1代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和长翅,说明红眼和长翅为显性性状。

2. F2代观察结果:F2代果蝇中,红眼:白眼=3:1,长翅:残翅=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蝇综合大实验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




组员:
杨朝雄 () 张晓旭 ()
赵慧佳()杨明月()
徐聪()吴燕 ()
张玮()
单因子、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正确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并验证与加深理解三个的遗传规律。

2、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差别,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重组值、遗传学图、双交换、并发率和干涉等概念的理解。

4、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材料: 6号果蝇(灰体白眼短翅卷刚毛)和26号果蝇(黑檀体红眼长翅直刚毛)
2、试剂:乙醇、乙醚、果蝇培养基等
3、器具:麻醉瓶、酒精灯、白瓷板、毛笔、镊子、培养管、棉球等 三、实验原理:
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染色体数目少(2n=8)和突变性状多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

本次设计实验就是利用果蝇进行一系列的遗传学验证实验和染色体基因相对顺序和距离的测定。

1、双因子杂交:
果蝇的灰体基因(E )与黑檀体基因(e )为一对相对性状,而长翅与短翅为另一对相对性状。

这两对基因是没有连锁关系的,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因此非同源染色体的这两对非等位基因可以很好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规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其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非等位基因可自由组合进入同一配子,结果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若显性完全, F1自交产生F2代表现出4种表型,比例为3:3:1:1。

双因子杂交的遗传规律:
双因子杂交正交
6♀×26♂
2、伴性遗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作伴性基因,其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伴性基因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单基因控制,位于X 染色体上,基因之间的关系为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

当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杂交,F1代中的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却为白眼。

F2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在雌果蝇或雄果蝇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均为1∶1。

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
灰长
黑短
F1 灰长
F2: 灰长:灰短:黑长:黑短=3:3:1:1
X w X w
X +Y ♂白眼 ♀红眼
3、三点测交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的,而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会发生一定频率的交换,使子代中出现一定数量的重组型。

重组型出现的多少反映出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的高低。

而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的原理,基因交换频率的高低与基因间的距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基因图距就是通过基因间重组值的测定而得到的。

如果基因座位相距很近,重组率与交换率的值相等,直接将重组值作为基因图距;如果基因间相距较远,两个基因间往往发生两次以上的交换,必须进行校正,来求出基因图距。

通过一次三点测验可以同时确定三个连锁基因的位置,即相当于进行三次两点测验,而且能在试验中检测到所发生的双交换。

如果两个基因间的单交换并不影响邻近两个基因的单交换,那么预期的双交换频率应当等于两个单交换频率的乘积,但实际上观察到的双交换值往往低于预期值,因为每一次发生单交换,它邻近也发生一次交换的机会就减少,这叫干涉。

三点测交
6号♀(wsnm/wsnm ) ⨯ 26号♂(+++/Y)
白卷短 红直长
统计F2代各类型及数目填入表格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将麻醉瓶和器具(白瓷板、毛笔等)
领取培养管6支,填写标签并贴在培养管上。

标签写法举例如右:
F1: ♀(+++/wsnm) ♂(wsnm/Y) 红直长 白卷短

F1: X +X w X w Y ♀红眼 ♂白眼

F2: X +X w X w X w X + Y X w Y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选取6号处女蝇和26号雄蝇:实验前2-3天陆续按组合收集8小时内羽化的果蝇,分离♀♂2果蝇杂交:转移5-6对亲本,记录杂交日期和亲本组合名称。

4、去亲本:杂交后7-8天。

5、F1代性状观察及自交:去亲本后4-5天进行,连续检查2-3天;移5-6对进行自交(无需处女蝇)。

6、再去亲本:自交后7-8天
7、记录结果:去亲本后4-5天进行,连续统计7-8天
五、实验记录:记录了11月12日到11月20日的数据。

(数据总数)
表一
表二
表三
六、实验数据分析:
1、单因子杂交的实验数据分析
(1)预期F2的表型与比例灰体:黑檀体=3:1
单因子杂交的χ2测验
df=2-1=1;α=;χα2=
结论:χ2<χα2;观察值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符合3:1的分离比。

2、双因子杂交的实验数据分析
(1)预期F2的表型与比例:灰长:灰短:黑长:黑短=3:3:1:1 双因子杂交的χ2测验
df=4-1=3;α=;χα2=
结论:χ2<χα2;观察值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符合3:3:1:1的分离比。

3、伴性遗传的实验数据分析
(1)预期F2的表型与比例: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白眼雄=1:1:1:1
伴性遗传的χ2测验
df=4-1=3;α=;χα2=
结论:χ2<χα2;观察值和预期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符合1:1:1:1的分离比4、三点测交的实验数据分析:
两端的基因间距离进行校正:%+2×%=%
据本次实验结果算出的三个基因的相对顺序和距离
w-sn-m三个基因的遗传学图
单交换率分别为%和%;双交换率为%
并发率=%/%×%)=,干扰==;意味着13%的双交换被干涉掉了,说明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的交换抑制了邻近区段的另一次交换。

七、结果讨论:
本次遗传学综合大实验历时一个多月,并分为单因子、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四个部分。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并且分配好每个人的任务,在观察和统计的过程中要认真、细心。

就实验结果来看,一个小组的实验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实验数据
少导致了在验证伴性遗传、自由结合定律的时候与预期比例有偏差。

但是总体来说,本次的实验还是成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