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夫碱的研究进展

席夫碱的研究进展
席夫碱的研究进展

席夫碱的研究进展

1席夫碱的简单介绍

1.1席夫碱定义

席夫碱主要是指含有亚胺或甲亚胺特性基团(-RC=N-)的一类有机化合

物,通常席夫碱是由胺和活性羰基缩合而成。席夫碱类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

物主要在药学、催化、分析化学、腐蚀以及光致变色领域的重要应用。在医

学领域,席夫碱具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病毒的生物活性;在催化领域,

席夫碱的钴、镍和钯的配合物已经作为催化剂使用;在分析化学领域,席夫

碱作为良好配体,可以用来鉴别、鉴定金属离子和定量分析金属离子的含量

[ 1];在腐蚀领域,某些芳香族的席夫碱经常作为铜的缓蚀剂[ 2];在光致变

色领域,某些含有特性基团的席夫碱也具有独特的应用[ 3] 。

R2C=O + R'NH2 →R2C=NR' + H2O

席夫碱的制备在催化下反应,但是不能用强酸,因为氢离子和羰基结合

成珜盐而增加羰基的亲电性能,但亲离子和氨基结合后形成铵离子的衍生物,

丧失了胺的亲核能力,所以本类反应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席夫碱类化合物的

C=N基团中杂化轨道的N原子具有易于流动的二维平面孤对电子,能够有效

配位金属离子和中性小分子,使席夫碱成为配位化学研究的重要的配体。

1.2席夫碱的种类

1.2.1按配体结构

按配体结构分:单席夫碱、双席夫碱、大环席夫碱。单希夫碱合成采用单胺类和单羰基化合物的缩合。这类希夫碱化合物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

示[ 4]。双希夫碱多采用二胺和羰基化合物反应制备得到这类配体的结构如

图2所示。大环希夫碱在合成中经常采用碱土金属阳离子或镧系金属作为

模板试剂,形成(1 + 1) 、(2十2) 、(3 + 3)型大环希夫碱,结构如图3所

示:( a) 、( b) 、( c)分别对应所 1 + l,2 + 2和3十3型大环希夫碱。

图1单席夫碱图2双席夫碱图3大环席夫碱

1.2.2按缩合物质不同

按缩合物质不同可分为缩胺类希夫碱、缩酮类希夫碱等。希夫碱的早期研究为缩胺类,后来发展为缩酮类、缩胺类、缩氨基脲类、胍类、氨基酸类及氨基酸酯类[ 4]。

近年来,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原料缩合而成的希夫碱,而转向于一些其它新型材料合成希夫碱配合物,如酚类、噻吩类、呋喃类、非环多醚类,,并对它们的性质,诸如均衡性、稳定性、溶解性等进行了研究。考虑形成配合物后的功能性、广谱性。由于席夫碱配合物的广谱作用,故关于这类化合物的研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生物无机领域的研究热点。

1.3席夫碱的合成方法

1.3.1直接合成法[5]

直接合成法是将醛、胺与稀土盐(过渡金属盐)按一定的物质比,直接混合反应得席夫碱配合物。此法产率较高,并简便快速。但容易发生副反应而使得产品中混有杂质,给产品的纯化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很少用该方法。为了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可采用分步合成法。

1.3.2分步合成法[6]

分步合成法是将直接合成法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先由醛与胺缩合得席夫碱:第二步席夫碱与稀土配合。用这种方法合成的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产率一般都较高,产品也较纯净,所以目前多采用该方法。合成氨基酸席夫碱稀土配合物时,多采用分步合成法,即第一步氨基酸与醛缩合得席夫碱,第二步氨基酸席夫碱与稀土离子配合。

1.3.3模板合成法

60年代初,JAGER等首先用过渡金属离子促进β-酮亚胺与二胺的关环反应,高产率地得到席夫碱大环四胺配合物。经研究发现,金属离子在这里一方面起了引导成环的作用,另一方面起了稳定生成大环的作用。NELSON等对二羰基化合物和二胺模板合成大环席夫碱是合成新型大环配合物的主要手段,反应常在金属离子存在下进行,即是模板反应。通过模板反应合成大环席夫碱稀土配合物的突出优点是产率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

1.3.4返滴反应法

对于在一般有机溶剂中仅微溶的席夫碱也不便采用分步合成法,1993年姚克敏对于这种类型配离子的配体提出了一种新合成方法,即返滴反应法。该方法采用

先将稀土离子与胺溶液混合,并保持稀土离子过量,然后再滴加稀的醛溶液。在剧

烈搅拌下,少量配体一旦生成立即与已存在的稀土离子形成配合物。

1.3.5高浓度稀释法

高浓度稀释法是大环合成中应用得合成技术。运用该法合成席夫碱型大环化合物可尽量减少线性聚合物的生成,而有利于形成更大的环系。尽管如此,该法产

率很低,加之操作上的麻烦,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2席夫碱配合物的表征的常用方法

2.1红外光谱对席夫碱的表征

一般来说席夫碱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后,席夫碱中的CH=N的特征吸收峰主要有三种变化趋势:

(1)CH=N的特征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这主要是配体有大的离域共轭体系,使得CH=N双键性质降低,形成配合物时,由于配位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配体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

离域共轭体系遭到破坏,离域共轭效应大大减弱,CH=N双键性质增加,使得CH=N的特性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

(2)CH=N的特征吸收峰向低波数移动。这主要是配体本身的离域共轭体系较小,当与稀土离子配位后,离域共轭体系得到加强,使得CH=N双键性质进一步降低,使得CH=N的特性吸收峰向低高波数移动。

(3)CH=N的特征吸收峰在配位前后变化不大。由于配体中亚胺上的氮原子参与分子内氢键形成,在配合物中则与稀土离子配位,氢离子和稀土离子都属于硬酸,对亚甲胺键的影响效应近似,因此CH=N的特征吸收峰在配位前后变化不大。

通过IR谱图找C=N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配体中确实存在C=N基团,证实了Schiff碱的生成。下面是具体实例:

南开大学朱志昂教授课题组利用邻苯二胺、哌啶、原甲酸三乙酯、乙醇、甲醇、四氢呋喃、为分析纯试剂在适当的条件下制备了席夫碱(A)[ 7]并用IR对其进行了表征,表1席夫碱红外特征吸收峰

席夫碱(A)的合成

红外光谱采用KBr压片在4000~40cm-10范围内摄谱,其数据见表1,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3252~3440cm-1区域内没有吸收峰存在,说明单元化合物A

上的伯胺与羰基氧缩合失水,形成席夫碱结构,所以不存在伸缩振动峰, 同时从配合物谱图上170 cm-10附近未观测到酮基(C=O)的振动峰,而在

1650~159cm-10范围内有很强的C=N缩振动峰产生;在2920 cm-1和2850cm-1附近分别出现CH2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配合物结构中有亚甲基存在,由此可以说明席夫碱单元A的形成。

表1席夫碱红外特征吸收峰[7]

陕西师范大学王博教授[8]课题组利用D-樟脑-β-磺酸钠、邻甲苯胺和甲醇,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樟脑磺酸缩邻甲苯胺手性Schiff碱配合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该Schiff碱铜配合物用IR对其进行了表征,表2是红外特征吸收峰

红外光谱采用KBr压片在4000~400 cm-1范围内摄谱,其数据见表2,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配位前后配体及其配合物的主要红外吸收峰有明显的变化。配体中C=N 键和苯环相连,形成共轭,它的伸缩振动频率受到苯环的影响。配体中1630 cm-1处是与苯环共轭的亚胺基C=N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配体中确实存在C=N基团,证实了Schiff碱的生成。当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后,该特征吸收峰向高比波数发生了移动,同时在远红外区415-421 cm-1之间出现了新的吸收峰,归属为(M-N),说明C=N中得N原子参与了配位,形成了M-N 键[9]。2956 cm-1附近出现的较强普带可归属为CH2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在配位前后峰形与位置均变化不大[10]。

图谱上1170-1192 cm-1及1081-1056 cm-1的吸收峰分别归属为磺酸根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的吸收[21]。其差值在117-129 cm-1之间,明显小于配体的(),说明磺酸根以多齿配位。同时,配合物在471-476 cm-1之间出现的新吸收峰应归属为M-O(SO3-)的特征吸收,反应了磺酸根中得O原子已经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另外在配体及其配合物中均未见到水的宽吸收峰,说明配体和配合物不含结晶水和配位水。

[8]

表2 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红外分析数据

2.2紫外-可见光谱对席夫碱配合物的表征

当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烯、炔、芳香环相连时,跃迁吸收带向短波长方向移动,并且吸收强度增加。如果与含杂原子的不饱和键相连,

跃迁向短波长方向移动。另外,有机化合物的结果变化,也会引起吸收带的移动。

陕西师范大学王博教授课题组利用邻苯甲胺、无水乙醇、水杨醛在一定

条件下合成水杨醛缩邻甲苯胺席夫碱及配合物,并用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

了表征。水杨醛缩邻甲苯胺席夫碱合成反应式如下:

该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图分别图3,图4。配体及其

金属配合物的主要紫外-可见光谱数据见表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配体在200-500nm范围内有三个主要吸收峰,234nm和268nm处的吸收峰可分别归

属为苯环和C=N的跃迁;330nm处强而宽的吸收峰可归属为C=N

的跃迁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位移,这是配体参与配位的结果。

图水杨醛缩邻甲苯胺席夫碱的紫外-可见光谱图[11]

图水杨醛缩邻甲苯胺席夫碱配体的紫外-可见光谱图

表3 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紫外光谱数据(cm-1)

2.3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席夫碱配合物的表征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是研究配合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配合物及其配体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中,配合物中配体的N1S结合能都大于相应自由配体的结合能,化学位移差值约为1.40eV。配合物中稀土离子的3d能级的结合能比硝酸盐中的小,化学位移为负值,这些化学位移说明席夫碱中亚甲胺(-CH=N-)中的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给中心金属离子形成M-N配位键,导致氮原子的电荷密度减小,中心金属离子M n+的外壳层负电荷增加。

2.4X-射线单晶衍射对席夫碱配合物的表征

由于X射线是波长在100A~0. 01A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常用的X射线波长约在2. 5A~0. 5A之间,与晶体中的原子间距(1A)数量级相同,因此可以用晶体作为X射线的天然衍射光栅,这就使得用X射线衍射进行晶体结构分析成为可能。当X射线沿某方向入射某一晶体的时候,晶体中每个原子的核外电子产生的相干波彼此发生干涉。当每两个相邻波源在某一方向的光程差(Δ)等于波长λ的整数倍时,它们的波峰与波峰将互相叠加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这种波的加强叫做衍射,相应的方向叫做衍射方向,在衍射方向前进的波叫做衍射波.。Δ= nλ的衍射叫n级衍射.。n不同,衍射方向也不同.在晶体的点阵结构中,具有周期性排列的原子或电子散射的次生X射线间相互干涉的结果。决定了X射线在晶体中衍射的方向,所以通过对衍射方向的测定,可以得到晶体的点阵结构、晶胞大小和形状等信息。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席夫碱配合物的结构的理解,更能清楚的看到席夫碱配合物原子之间的成键方式及其相互作用。下面是具体实例:

英国Ralph A. Zingaro [ 12]课题组也合成了三核Zn配合物,他们是利用Schiff碱大环化合物配体与Zn配位:

Schiff碱大环化合物配体。这类配体作为一类有用的手性配体,手性配体可以和金属配位在不对称催化反应被利用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结构如下。

最引人注目的是Schiff碱大环化合物配体的结构特征如图是循环的螺旋结构[ 8],这是不寻常的,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形式,其腔中有氮氧端口。这有利于低聚多核手性配合物的形成。

2.5NMR对席夫碱的表征

1HNMR波普可以提供化学位移、共振峰的面积强度比、共振峰的精细结构和耦合常数等重要波谱参数。通过比较配体与配合物的1HNMR波普,可以看出配体氢化学环境变化情况,从而推断出配合物中的配位情况。如在氨基酸型席夫碱配体的核磁共振谱图中位于8.29ppm的峰为HC=N基团的质子化学位移,位于3.92ppm处的吸收峰为a-CH的质子峰移向低场,这是因为亚甲胺基团上的N原子与金属配位后,降低了亚甲胺基团上的电子云密度,因此HC=N 基团上的氮的化学位移向高场位移。贵州大学朱必学老师课题组用乙二胺、1,2-丙二胺、乙酰丙酮和2,5-二巯基-1,3,4-噻二唑为原料, 经缩合、溴代制得了双(3-溴乙酰丙酮)缩二胺(4a)席夫碱和双(3-溴-乙酰丙酮)缩1,2-丙二胺(4b)席夫碱并用1HNMR波谱进行了表征

化合物4a的H NMR数据δ在11.69出现一个单峰, 4b 的δ在11.68,11.73 两处表现为两个独立的单峰,表明在溶液中化合物是以烯醇形式存在的, 这与化合物固态晶体结构一致. 在化合物4b中因桥连1,2-丙二胺结构不对称而导致两个烯醇质子处于不对称环境,其δ不同。分子中分别与C=N双键和C =C的碳原子相连接的两个甲基上的氢因屏蔽作用不同,δ分别出现在不同的位置.

双(3-溴乙酰丙酮)缩二胺(4a)的晶体结构双(3-溴-乙酰丙酮)缩1,2-丙二胺(4b)的晶体结构

3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应用

3.1催化性能的研究

催化剂在当今工业生产,有机合成和制备新药物方面都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合成具有高催化活性、易于分离、能够重复利用的固相催化剂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烯烃和芳香烃的催化氧化是碳氢化合物转化成含氧衍生物的一类重要反应,生成的含氧衍生物如醇、酮等不仅是多种工业产品的中间体,也是香料、医药等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12]。孙伟[13]等人用壳聚糖与水杨醛及其衍生物合成了一系列希夫碱聚合物,与Cu2+配位以后,用于催化苯乙烯与重氮乙酸乙酯的反应,取得了很高的化学收率,同时显示了一定的对映选择性,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且活性没有明显下降。另外,夏菲[14]等人合成了芳基双希夫碱在稠油水热催化裂解反应中作为一种优良的催化剂,方便了原油的开采。

3.2抗茵抗癌性的研究

希夫碱由于其良好的配位化学性能和独特的抗菌、抗癌等中生理活性,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氨基酸Schiff碱能将抗癌基运载到癌变细胞内,从而增大杀伤癌变细胞的选择性。近年来,Nd)。两组实验一些Schiff碱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对肿瘤和病菌的抑制作用也

已见报道。范玉华[15]等人也研究了稀土希夫碱配合物

[La(HL(NO3)]NO3·2H2·O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杆菌的抑菌活性高于异双希夫碱配体C18H19O4N2Li(HLi)体及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的抑制作用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3.3用作电极的研究

希夫碱金属配合物可以作为载体制作电极,用于特定离子的检测。这种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一种已获得实际应用的电化学传感器,它具有分析快速简便,对分析物无损害和可现场测试等

优点。罗恩平[16]等人通过研究表明,以硫杂大环希夫碱金属双核汞(II)配合物为载体的PVC膜电极对碘离子和水杨酸根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电极对碘离子的响应机理。

4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展望

从以上可以得知,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配合物是目前的研究重点,其在催化、抗菌、抗癌、电极和荧光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但目前碱士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较少。另外,虽然过渡金属离子的对称希夫碱配合物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不对称的异双希夫碱研究较少。L一赖氨酸缩水杨醛和糠醛的不对称异双希夫碱及其稀土配合物未见报道,而此类稀土金属配合物在催化及生命科学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另外,对异烟肼形成希夫碱后的研究较

少,其在治疗铁超载疾病和抗癌方面的潜在应用意义重大。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将是一类很有前途的研究物质,在人们生产与生活中将发挥巨大作用。我们相信并且期望对希夫碱配合物能有进一步的研究,使其在生物及医学等领域能发挥巨大作用。

5参考文献

[1] BASTOS M B R,MOREIRA J C,FARIAS P A M. Adsorptive stripping voltammetric behaviour of UO2(Ⅱ) complexed with the Schiff base

N,N-prime-ehtyenebis(salicylidenimine) in aqueous 4-(2-tydroxyethyl)-1-piperazine ethanesulfonic acid medium[J]. Analytica Chimica Acta,2000,408:83~88.

[2] MA H,CHEN S H,NIU L,etal. Studies on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opper in aerated NaBr solutions with Schiff bases[J].Journal Electrochemical Society,2001,148(5):208~216.

[3] 赵建章,赵冰,徐蔚青,等. Schiff碱N,N'-双水杨醛缩-1,6己二胺的光致变色光谱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22(6):971~975.

[4]焦元红,张前. Schiff bases及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 ]. 黄石理工学院, 2007, 23 (3):38 – 41.

[5]姚克敏,李东成,沈联茅等镧系与邻氨基苯甲酸型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活性[J ].1993,5(7)677-682.

[6]易国斌,陈德余,天冬酰胺席夫配合物的EPR波谱[J ].化学物理学报,1998,11(3)267-682.

[7]张玉玲,阮文娟,朱志昂,新型双核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谱学性质[J ].无机化学学报,2002,9(9)902-906.

[8]闫小宁,陕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9]唐婷,新的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J ].无机化学学报,2001,17(5):745-750.

[10]Nakamoto,K,(中华一雄)著黄德如译,Infrared and Raman spectra of Inorgrnic and coordination compounds(无机和配位化合物的紫外和拉曼光谱)[M].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席夫碱的研究进展

席夫碱的研究进展 1席夫碱的简单介绍 1.1席夫碱定义 席夫碱主要是指含有亚胺或甲亚胺特性基团(-RC=N-)的一类有机化合 物,通常席夫碱是由胺和活性羰基缩合而成。席夫碱类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 物主要在药学、催化、分析化学、腐蚀以及光致变色领域的重要应用。在医 学领域,席夫碱具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病毒的生物活性;在催化领域, 席夫碱的钴、镍和钯的配合物已经作为催化剂使用;在分析化学领域,席夫 碱作为良好配体,可以用来鉴别、鉴定金属离子和定量分析金属离子的含量 [ 1];在腐蚀领域,某些芳香族的席夫碱经常作为铜的缓蚀剂[ 2];在光致变 色领域,某些含有特性基团的席夫碱也具有独特的应用[ 3] 。 R2C=O + R'NH2 →R2C=NR' + H2O 席夫碱的制备在催化下反应,但是不能用强酸,因为氢离子和羰基结合 成珜盐而增加羰基的亲电性能,但亲离子和氨基结合后形成铵离子的衍生物, 丧失了胺的亲核能力,所以本类反应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席夫碱类化合物的 C=N基团中杂化轨道的N原子具有易于流动的二维平面孤对电子,能够有效 配位金属离子和中性小分子,使席夫碱成为配位化学研究的重要的配体。 1.2席夫碱的种类 1.2.1按配体结构 按配体结构分:单席夫碱、双席夫碱、大环席夫碱。单希夫碱合成采用单胺类和单羰基化合物的缩合。这类希夫碱化合物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 示[ 4]。双希夫碱多采用二胺和羰基化合物反应制备得到这类配体的结构如 图2所示。大环希夫碱在合成中经常采用碱土金属阳离子或镧系金属作为 模板试剂,形成(1 + 1) 、(2十2) 、(3 + 3)型大环希夫碱,结构如图3所 示:( a) 、( b) 、( c)分别对应所 1 + l,2 + 2和3十3型大环希夫碱。 图1单席夫碱图2双席夫碱图3大环席夫碱 1.2.2按缩合物质不同 按缩合物质不同可分为缩胺类希夫碱、缩酮类希夫碱等。希夫碱的早期研究为缩胺类,后来发展为缩酮类、缩胺类、缩氨基脲类、胍类、氨基酸类及氨基酸酯类[ 4]。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说课稿(3)三十五中学 刘建峰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碱和碱的化学性质》的第三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1.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一第三课时。本节内容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简单用途及碱酸的化学性质几个部分,是在学习了指示剂、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化学性质等的基础上,完善学生们对酸、碱、盐的看法。本节课十分鲜明的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文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a.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碱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归纳等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b.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的探究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大胆的猜测。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碱的性质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远离的学习态度。根据教学目标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 3. 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碱和碱的化学性质。 难点:如何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非金属化合物和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接下来我说说本节课的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另外结合多媒体辅助法。 二、说教法: 1. 实验探究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只管深刻 的认识,对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学生分组探究及个人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能让人人参与,极大提高每个人的探究积极性和热情,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有助于做到实验、引导和启发思维相统一。 2. 多媒体辅助法:用投影仪展示有关知识点,极大的弥补了在合作探究中的不 足。 好的教法一定要辅以好的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我讲讲学法指导: 三、说学法: 让学生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设计实验:让学生根据疑问设计实验,例如你能通过设计什么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完成探究,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思维方式。 (2)实验验证:通过推测、实验、观察、记录、归纳总结获得知识。例如:碱酸溶液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如何进行反应?反应会有什么现象?据此进行探究,并进一步了解化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 (3)课堂反馈:及时地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到教师,有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提高自己。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厨房管道疏通剂的神奇效果引入新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第二环节:重视实验,体验探究 1.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认识 (1)展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样品,观察颜色、状态,并合作或独立完成学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碱及其性质教案

《第二节几种常见的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3、能由探究实验知道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过程和方法 1、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探究,并比较、归纳和概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能应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的探究,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讨论、实验进一步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以及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魔术表演引入:“清水变牛奶”,让学生通过已知的化学知识解释,并 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再表演“不吹自大的气球”。 提问:气球为什么不吹自大哪?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解释出其中 缘由。今天外面学习的内容是——常见的碱。 首先来认识氢氧化钠,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固体。 提问:如何取用氢氧化钠,能直接用手拿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被氢氧化钠腐蚀的 鸡爪。正是由于氢氧化钠的强的腐蚀性,由此我们俗称氢氧化钠为?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沾 到皮肤上该如何处理呢?引导学生观察,然后互相交流。 观察、思考并对已学知识的回顾Ca(OH)2+CO2=CaCO3↓+H2O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NaOH时必须十分小心。

进行化学药品的安全知识教育。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热情。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到水中溶解,让学生触碰试管外壁,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 热的现象。 氢氧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放热,把它放在空气中又会如何?用两只表面皿把氢氧化钠固体 颠换,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不久就沾在表面皿上,从而得知氢氧化钠会潮解。 提问:潮解是不是化学反应呢?为什么? 氢氧化钠还有哪些用途呢?引导学生阅读氢氧化钠的用途。其实氢氧化钠还可以做叶脉 书签,课本有制作叶脉书签的家庭小实验。 认识完氢氧化钠,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在检验二氧化碳时用到的澄清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提问:同学知道氢氧化钙是如何制取的吗?它俗称什么? 实验展示:氧化钙和水反应,并要求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除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之外,常见的碱还有哪些,并写出他们的化学式?这些 碱都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我们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进行探究。 请一位学生来完成实验,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并进行相应指导。 实验: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的结论。 结论:(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问: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两只试管内的溶液颜色深浅有所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我们留作课后思考。 氢氧化钙可做建材,利用到它什么性质呢?同学们能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氢 氧化钠密封保存仅仅是因为潮解的原因吗?展示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提问: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请同学分析一下白色固体可能是什么?其中又 涉及到什么化学反应呢?注意把碱的一些性质联系起来。 上面两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三氧化硫与碱的反应与上面两个反应相似,试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2)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问题:硫酸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为了周围居民的安全,利用我们已知的化学知识帮居民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揭晓“不吹自大的气球”的秘密?注意联系一些已学的物理知识

红外光谱在席夫碱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在席夫碱中的应用 一:红外光谱的简单介绍 1、红外光谱的原理 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物质分子中某基团个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所以,红外光谱法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 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简单的基本原理如下: 辐射→分子振动能级跃迁→红外光谱→官能团→分子结构 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图 一、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1 . 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跃迁能量 相等 (2)辐射与物质之间有耦合作用;分子振动必须伴随偶极矩的变化。红外跃迁是偶极矩诱导的,即能量转移的机制是通过振动过程所导致的偶极矩的变化和交变的电磁场(红外线)相互作用发生的。 2、红外光谱的三要素 1峰位 2分子内各种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只出现在红外光波谱的一定范围,如:C=O的伸缩振动一般在1700 cm-1左右。

2.峰强 红外吸收峰的强度取决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振动时分子偶极矩的变化越小,谱带强度也就越弱。 一般说来,极性较强的基团(如C=O,C-X)振动,吸收强度较大;极性较弱的基团(如C=C,N-C等)振动,吸收强度较弱;红外吸收强度分别用很强(vs)、强(s)、中(m)、弱(w)表示. 3.峰形 不同基团的某一种振动形式可能会在同一频率范围内都有红外吸收,如-OH、-NH的伸缩振动峰都在3400~3200 cm-1但二者峰形状有显著不同。此时峰形的不同有助于官能团的鉴别。 3、红外光谱的应用 一、定性分析 1 . 已知物的鉴定 将试样的谱图与标准的谱图进行对照,或者与文献上的谱图进行对照。如果两张谱图各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完全相同,峰的相对强度一样,就可以认为样品是该种标准物。如果两张谱图不一样,或峰位不一致,则说明两者不为同一化合物,或样品有杂质。如用计算机谱图检索,则采用相似度来判别。使用文献上的谱图应当注意试样的物态、结晶状态、溶剂、测定条件以及所用仪器类型均应与标准谱图相同。 2 . 未知物结构的测定 测定未知物的结构,是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的一个重要用途。如果未知物不是新化合物,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利用标准谱图进行查对: (1)查阅标准谱图的谱带索引,与寻找试样光谱吸收带相同的标准谱图; (2)进行光谱解析,判断试样的可能结构,然后在由化学分类索引查找标准谱图对照核实。在对光谱图进行解析之前,应收集样品的有关资料和数据。了解试样的来源、以估计其可能是哪类化合物;测定试样的物理常数,如熔点、沸点、溶解度、折光率等,作为定性分析的旁证;根据元素分析及相对摩尔质量的测定,求出化学式并计算化合物的不饱和度 Ω=1+n4+(n3-n1)/2 式中n4、n3、n1、分别为分子中所含的四价、三价和一价元素原子的数目。 当计算得Ω=0时,表示分子是饱和的,应在链状烃及其不含双键的衍生物。 当Ω=1时,可能有一个双键或脂环; 当Ω=2时,可能有两个双键和脂环,也可能有一个叁键; 当Ω=4时,可能有一个苯环等。 但是,二价原子如S、O等不参加计算。 谱图解析一般先从基团频率区的最强谱带开始,推测未知物可能含有的基团,判断不可能含有的基团。再从指纹区的谱带进一步验证,找出可能含有基团的相关峰,用一组相关峰确认一个基团的存在。对于简单化合物, 确认几个基团之后,便可初步确定分子结构,然后查对标准谱图核实。 二、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是通过对特征吸收谱带强度的测量来求出组份含量。其理论依据是朗伯-比耳定律。 由于红外光谱的谱带较多,选择的余地大,所以能方便地对单一组份和多组份进行定量分析。此外,该法不受样品状态的限制,能定量测定气体、液体和固体样品。 因此,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应用广泛。但红外噶定量灵敏度较低,尚不适用于微量组份的

席夫碱应用研究新进展

席夫碱应用研究新进展 作者:陈玉红, 丁克强, 王庆飞, 崔敏, 崔维真, 童汝亭 作者单位:陈玉红,王庆飞,崔敏,崔维真,童汝亭(河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 丁克强(河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030001) 刊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3,27(1) 被引用次数:43次 参考文献(35条) 1.MA H;CHEN S H;Niu L Studies on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opper in aerated NaBr solutions with Schiff bases[外文期刊] 2001(05) 2.Bastos M B R;MOREIRA J C;FARIAS P A M Adsorptive stripping voltammetric behaviour of UO2( Ⅱ ) complexed with the Schiff base N,N-prime-ethylenebis (salicylidenimine) in aqueous 4 - (2 -hydroxyethyl) - 1 - piperazine ethanesulfonic acid medium[外文期刊] 2000(1/2) 3.弓巧娟;晋卫军;董川新荧光试剂4-氨基安替比林芳香席夫碱合成[期刊论文]-应用化学 2000(02) 4.廖见培;刘国东;黄杉生水溶性金属席夫碱与 DNA 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期刊论文]-分析测试学报 2001(03) 5.孔淑青;徐曲;赫莱安用桑色素甲硫氨酸席夫碱荧光法测定锡青铜中痕量铝的研究 1999(06) 6.李锦州;安郁美;于文锦新席夫碱萃取剂(HPMaFP)-2EN的合成及其在反相纸色谱中的研究 1996(06) 7.赵建章;赵冰;徐蔚青Schiff碱N,N-双水杨醛缩-1,6-己二胺的光致变色光谱研究[期刊论文]-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06) 8.仇敏;刘国生;姚小泉手性铜(Ⅱ)-席夫碱配合物催化苯乙烯不对称环丙烷化反应[期刊论文]-催化学报 2001(01) 9.张建民;李瑞芳;刘树祥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其杀菌活性[期刊论文]-无机化学学报 1999(04) 10.鲁桂;姚克敏;张肇英镧系与直链醚-组氨酸Schiff碱新配合物的合成、波谱与生物活性[期刊论文]-应用化学2001(01) 11.叶勇2-氯代苯甲醛丙氨酸席夫碱及其3d-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期刊论文]-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1) 12.陈德余;张义建;张平甲硫氨酸席夫碱铜、锌、钴配合物的合成及抗O-2性能[期刊论文]-应用化学 2000(06) 13.Cai L S;MAHMOUD H;Han Y Binuclear versus mononuclear copper complexes as catalysts for asymmetric cyclopropanation of styrene[外文期刊] 1999(03) 14.Yong L;HUANH J L;LIAN B Synthesis of titanium( Ⅳ ) complexes with Schiff bases ligand and their catalytic activities for polymerizationof ethylene and etyrene[外文期刊] 2001(04) 15.魏丹毅;李冬成;姚克敏稀土元素与β-丙氨酸席夫碱双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及催化活性 1998(02) 16.唐婷席夫碱的研究新进展[期刊论文]-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4) 17.NYARKU S K;MAVUSO E Preparation , characterisation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a chromium( Ⅲ ) Schiff bases complex derived from o - nitrobenzaldehyde and p-aminophenol 1998(04) 18.GRABOWSKA A;KOWNACKI K;KARPIUK J Photochromism and proton transfer reaction cycle of new internally H-bonded Schiff bases[外文期刊] 1997(1-2) 19.李晓常;孙景志;马於光聚合物半导体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期刊论文]-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02)

人教九下化学第十单元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碱溶液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碱的化学性质 (2)会写NaOH、Ca(OH)2分别与CO2、CuSO4、FeCl3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现象来理解碱的化学性质. (2)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碱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碱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由对前面所学的稀酸化学性质的回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1、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演示实验】 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总结得出:碱使紫色石蕊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2、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提问: 怎样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那么CO 2 与NaOH反应吗? 演示实验: CO 2 与NaOH溶液的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 CO 2+2NaOH=Na 2 CO 3 +H 2 O 设置探究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做对比实验归纳总结: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与某些盐的反应 【演示实验】 (1) 在NaOH溶液和Ca(OH) 2溶液中分别加入CuSO 4 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并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 在NaOH溶液和Ca(OH) 2溶液中分别加入FeCl 3 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并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NaOH+CuSO 4=Cu(OH) 2 ↓+Na 2 SO 4 Ca(OH) 2+ CuSO4=Cu(OH) 2 ↓+CaSO 4 3NaOH+FeCl 3=Fe(OH) 3 ↓+3NaCl 3Ca(OH) 2+2FeCl 3 =2Fe(OH) 3 ↓+3CaCl 2 归纳总结:碱与某些盐的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本节小结:让学生相互讨论并说出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碱的哪几点化学性质?作业布置:配套练习33页第9题 板书设计: 二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1、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紫色石蕊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2、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CO 2+Ca(OH) 2 =CaCO 3 ↓+H 2 O CO 2+2NaOH=Na 2 CO 3 +H 2 O 3、碱与某些盐的反应: 生成新盐和新碱 2NaOH+CuSO 4=Cu(OH) 2 ↓+Na 2 SO 4 Ca(OH) 2+ CuSO 4 =Cu(OH) 2 ↓+CaSO 4 3NaOH+FeCl 3=Fe(OH) 3 ↓+3NaCl 3Ca(OH) 2+2FeCl 3 =2Fe(OH) 3 ↓+3CaCl 2 Ca(OH) 2+Na 2 CO 3 =CaCO 3 ↓+2NaOH

新型席夫碱及中间体的光谱性质研究

新型席夫碱及中间体的光谱性质研究 【摘要】:第一章:简述了席夫碱的定义和理化性质,席夫碱的应用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概述了席夫碱的合成方法以及作为席夫碱中间体的酰肼的定义和用途及研究现状。第二章:席夫碱是醛酮与伯胺(RNH2)通过脱水缩合而生成,本文采用直接合成法,以3-氨基-9-乙基咔唑为原料分别与茴香醛和乙二醛,在室温下反应1-2小时,得到产物N,N’-9-乙基-咔唑-3-对甲氧基-苯甲胺及N,N’-9,9’-乙基-咔唑-3,3’-乙二胺,研究了N,N’-9-乙基-咔唑-3-对甲氧基-苯甲胺和N,N’-9,9’-乙基-咔唑-3,3’-乙二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了N,N’-9-乙基-咔唑-3-对甲氧基-苯甲胺及N,N’-9,9’-乙基-咔唑-3,3’-乙二胺的熔程,分别为262~263℃和168-169℃。研究了N,N’-9-乙基-咔唑-3-对甲氧基-苯甲胺和N,N’-9,9’-乙基-咔唑-3,3’-乙二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N,N’-9-乙基-咔唑-3-对甲氧基-苯甲胺的两个主要紫外吸收峰在338nm和432nm处,荧光发射峰位置为452nm。N,N’-9,9’-乙基-咔唑-3,3’-乙二胺的两个主要紫外吸收峰在294nm 和419nm处,荧光发射峰位置在448nm。比较了原料3-氨基-9-乙基咔唑与产物N,N’-9-乙基-咔唑-3-对甲氧基-苯甲胺的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以水为介质、放置时间及pH对N,N’-9-乙基-咔唑-3-对甲氧基-苯甲胺及N,N’-9,9’-乙基-咔唑-3,3’-乙二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第三章:研究了N,N’-9-乙基-咔唑-3-对甲氧基-苯甲胺及N,N’-9,9’-乙基-咔唑-3,3’-乙二胺与金属离子作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县级公开课教案) 学校:五沟中心学校 教师:祝彦君 时间:2013年3月12 日

课题: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濉溪县五沟中心学校祝彦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了解其腐蚀性并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2、掌握有关碱的两个基本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实践与探索的精神,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并进一步培养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2、通过设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方案,体会学习的乐趣, 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碱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准备】 学生实验仪器药品: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吸管药匙烧杯(100ml)(2 瓶)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2瓶)胶头滴管玻璃棒白色点 滴板 演示实验仪器药品:烧瓶锥形瓶导管弹簧夹胶头滴管氢氧化钠溶液【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前几天,小华的妈妈说厨房的下水道有些堵塞了,让小华去超市买一瓶管道疏通剂,小华见说明书上介绍说“能快速分解菜渣、油脂、皂垢、毛发等堵塞污物,以疏通管道”。哇,是什么物质这么厉害呢……(由此引起学生的兴趣,设置悬念) (提问)是什么物质这么厉害呢?大家使用过管道疏通剂吗? (学生回答)有、没有……(投影)投影有关管道疏通剂的主要成分。 (提问)这位同学,请你帮大家看一下,成分里排在第一位的是什么物质?(学生回答)氢氧化钠 (讲解)氢氧化钠是一种很常见的碱,我们已经初步领教了它的“厉害”,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两张图片。(投影) (讲解)说明氢氧化钠有强烈腐蚀性,也正因如此,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大家在使用时一定要小心哦。同样和氢氧化钠类似的还有氢氧化钙 (设问)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还有哪些物理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认识它们吧。 【活动探究1】目标:认识“两碱”的物理性质。任务: A组:观察NaOH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 B组:观察 Ca(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 注:1. 教师要强调实验的安全性,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

席夫碱的反应机理

席夫碱的反应机理 编辑本段 Hugo Schiff 在1864年首次描述通过两个等物质的量的醛和胺的缩合反应形成Schiff base(希夫碱),距今已140年,其反应机理是:由含羰基的醛、酮类化合物与一级胺类化合物进行亲核加成反应,亲核试剂为胺类化合物,其化合物结构中带有孤电子对的氮原子进攻羰基基团上带有正电荷的碳原子,完成亲核加成反应,形成中间物α-羟基胺类化合物,然后进一步脱水形成Schiff base。 席夫碱的用途 编辑本段 由于席夫碱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药理学和生理学活性, 今年来一直是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席夫碱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抗真菌作用。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革兰氏阳性菌、枯草杆菌, 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 其杀菌率达到以上, 对新型隐球菌和白色念珠球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 这些化合物均对超氧阳离子自由基有较好的抑制。席夫碱类化合物及其配合物具有抗结核、抗癌、抗菌等药理作用, 且其生物活性和金属的配合有关, 广泛应用于治疗、合成、生化反应等方向。今年来研究席夫碱配合物, 不仅讲究选择功能性原料, 并对其形成机理、光谱性质等方面有进一步的研究, 而且综合考虑形成配合物后的广谱性、功能性。席夫碱基团通过碳一氮双键一毛一上的氮原子与相邻的具有孤对电子的氧、硫、磷原子作为给体与金属原子配对。由于席夫碱配合物的广谱作用, 故关于这类化合物的研究是半个世纪以来生物无机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金属离子和席夫碱配体之间的合成、结构、相互作用, 对于深入考察其生理、药理活性的作用机理、构造、稳定性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编辑本段 【1】南光明,刘德蓉.浅述希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由来、产生机理、合成方法及展望.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3):58-59 【2】罗斌.席夫碱的合成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10):45-49 Schiff's base 也称西佛碱

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研究新进展

Journal of Advances in Physical Chemistry 物理化学进展, 2017, 6(3), 121-127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7527000.html,/journal/japc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d17527000.html,/10.12677/japc.2017.63015 文章引用: 金灿, 郑璐康, 陈琦, 肖强. 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研究新进展[J]. 物理化学进展, 2017, 6(3): 121-127.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es on the CO 2 Adsorption Materials Can Jin, Lukang Zheng, Qi Chen *, Qiang Xiao Institute of Advanced Fluorine-Containing Material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Received: Jul. 4th , 2017; accepted: Jul. 17th , 2017; published: Jul. 21st , 2017 Abstract CO 2 as the main greenhouse gas, the reduction of its emission is the key to curb global warming. CO 2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 (CCS) is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mitigation of greenhouse effect. The key of CCS is seeking for the adsorbents with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high selectivity, good thermal stability, and good recyclability. In recent years, some porous materials such as activated carbon, zeolite molecular sieves, and metal organic polymer 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to CO 2 adsorption. This paper firstly gives an overview introduction of the methods of CO 2 capture as well as some porous materials as CO 2 adsorbents. Afterwards, melamine based microporous polymers (MBMPs) are highlighted.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the diversity of the synthetic methods, the easy functionalization, etc., MBMPs show a broad prospect of the ap-plication in gas storage and separation.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dsorption, Porous Materials 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研究新进展 金 灿,郑璐康,陈 琦*,肖 强 浙江师范大学含氟新材料研究所,浙江 金华 收稿日期:2017年7月4日;录用日期:2017年7月17日;发布日期:2017年7月21日 摘 要 CO 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减少其排放是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CO 2的捕集与封存对于缓解温*通讯作者。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3)三十五中学 刘建峰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重点】 掌握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是否发生的探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厨房管道疏通剂的神奇效果引入新课 [指导阅读] 快速阅读课本55页到56页,完成表格小组合作探究及独立完成探究,并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活动】 出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固体样品 【学生活动】 仔细观察固体样品并记录现象,填写表格空白。 【投影展示】 1、NaOH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于水放热。具有潮解性和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它的俗名叫做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2、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溶于水放热,具有腐蚀性,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简单用途。 石灰浆可砌砖和粉刷墙壁;农业上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和改良酸性土壤等。[知识回顾] 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过度到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探究

【分组学生活动】 向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观察并验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其特点,教师指导。 化学方程式:CO 2+Ca(OH) 2 = CaCO 3 +H 2 O 【学生探究活动】 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有什么根据上述反应的特点写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几个反应的异同。 化学方程式:CO 2+2NaOH=Na 2 CO 3 +H2O SO 2+2NaOH=Na 2 SO 3 +H 2 O 【分组学生活动】 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学生探究活动】 通过思考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在组内进行验证,老师指导。 【小结】 【学生活动】 1、氢氧化钠固体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于水放热。有潮解性和腐蚀性,俗名叫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2、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有腐蚀性,俗名叫熟石灰或消石灰。 3、碱的化学性质 (1)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三、【课堂反馈】 【应知应会】 1.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A、酚酞溶液 B、稀盐酸 C、CuO D、二氧化碳 2.下列各项对氢氧化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美拉德反应反应机理以及影响因素

美拉德反应反应机理以及影响因素(课本p47-50) 反应机理 起始阶段 1、席夫碱的生成(Shiffbase):氨基酸与还原糖加热,氨基与羰基缩合生成席夫碱。 2、 N-取代糖基胺的生成:席夫碱经环化生成。 3、 Amadori化合物生成:N-取代糖基胺经Amiadori重排形成Amadori化合物(1—氨基—1—脱氧—2—酮糖)。 中间阶段 在中间阶段,Amadori化合物通过三条路线进行反应。 1、酸性条件下:经1,2—烯醇化反应,生成羰基甲呋喃醛。 2、碱性条件下:经2,3—烯醇化反应,产生还原酮类褐脱氢还原酮类。有利于Amadori重排产物形成1deoxysome。它是许多食品香味的前驱体。 3、 Strecker聚解反应:继续进行裂解反应,形成含羰基和双羰基化合物,以进行最后阶段反应或与氨基进行Strecker分解反应,产生Strecker醛类。 最终阶段 此阶段反应复杂,机制尚不清楚,中间阶段的产物与氨基化合物进行醛基—氨基反应,最终生成类黑精。美拉德反应产物出类黑精外,还有一系列中间体还原酮及挥发性杂环化合物,所以并非美拉德反应的产物都是呈香成分。反应经过复杂的历程,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素。目前研究发现其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出美拉德反应作为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焦点在蛋白质交联、类黑素、动力学以及丙烯酰胺,而这些方面在中药炮制、制剂、药理作用中处处可见。因此,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美拉德反应的研究将可能成为中药研究的新视角。 影响因素 1 、糖氨基结构还原糖是美拉德反应的主要物质,五碳糖褐变速度是六碳糖的10倍,还原性单糖中五碳糖褐变速度排序为:核糖>阿拉伯糖>木糖,六碳糖则: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还原性双糖分子量大,反应速度也慢。在羰基化合物中,α-乙烯醛褐变最慢,其次是α-双糖基化合物,酮类最慢。胺类褐变速度快于氨基酸。在氨基酸中,碱性氨基酸速度慢,氨基酸比蛋白质慢。 2 、温度20~25℃氧化即可发生美拉德反应。一般每相差10℃,反应速度相差3~5倍。30℃以上速度加快,高于80℃时,反应速度受温度和氧气影响小。 3、水分水分含量在10%~15%时,反应易发生,完全干燥的食品难以发生。 4、pH 值当pH值在3以上时,反应随pH值增加而加快。 5、化学试剂酸式亚硫酸盐抑制褐变,钙盐与氨基酸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可抑制反应

初三化学碱和碱的化学性质中考题汇总

考点14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 9.(2015?北京)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熟石灰B.烧碱C.食盐D.大理石 15.(2015?云南昆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B.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出现白雾 D.铵态氮肥与烧碱共热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5. (2015·辽宁丹东)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少的是() A. 浓硫酸 B. 氯化钠 C. 浓盐酸 D. 烧碱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B、锌、铁 C、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D、稀盐酸、稀硫酸 2.(2015?广东)下列所贴的警示标识与存放的物质不相符 ...的是() 14.(2015·湖南株洲)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B.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D.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 32.(2015·湖南娄底)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 ...的是() A.银水银Ag B.碳酸钠纯碱Na2CO3 C.氧化钙生石灰CaO D.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14.(2015·湖北宜昌)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5.(2015·四川泸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B.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D.玻璃钢、光导纤维和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二、填空、简答题 25.(2015·浙江湖洲)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

(完整版)初中化学酸和碱知识点总结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一、酸、碱、盐 1、酸:阳离子只含氢离子的化合物。生活中常见的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 酸(H2CO3)、醋酸(CH3COOH)等,一般说酸时写名称不写化学式。 2、碱:阴离子只含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生活中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 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 3、盐:由金属(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食盐)[ NaCl]、硫酸铜(CuSO4)、 碳酸钙(CaCO3)等。 4、能够导电的物质:酸、碱、盐的水溶液,金属,石墨等。(金属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酸、碱、盐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二、酸碱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是指与酸性或碱性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顔色的物质。 2、常见的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酸酞溶液;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无色酚酞遇碱变红,遇 酸不变色。 三、生活中常见的酸 1、盐酸(HCl):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 ⑴、物理性质:纯净的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和酸味的液体,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略带黄色。 ⑵、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瓶盖后瓶口有白雾是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的 盐酸小液滴。盛放浓盐酸的试剂敞口放置会导致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⑶、盐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用途:①、金属表面除锈、②、制造药物、③、胃液中的盐酸可帮助消化。 2、硫酸(H2SO4):汽车的铅蓄电池中含有盐酸。 ⑴、物理性质: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有酸味。 ⑵、浓硫酸:①、有很强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将盛放浓硫酸的容器敞口放置其溶液质量会 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是因为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溶剂质量增加。②、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能夺取纸张、木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使用时要十分小心。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NaHCO3. ⑶、稀释浓硫酸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原 因是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会使水沸腾,硫酸溶液向四周飞溅伤人。⑷、用途: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燃料有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 等。实验室常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做干燥剂(不可干燥氨气)。 3、酸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⑵、与活泼金属反应: 通式: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3H2↑ (3)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通式: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稀盐酸除锈)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常见的碱及碱的化学性质(可编辑修改word版)

常见的碱及碱的化学性质 1、我们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很多物质,并进行了分类。下列各组内物质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钠、烧碱、火碱 B、氢氧化钙、消石灰、生石灰 C、盐酸、氯化氢、食盐 D、冰、干冰、水 2、(中考湘潭)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石灰石 3、固体 NaOH 和 CaO 的混合物叫做碱石灰,常用作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CO B、CO 2C、H 2 D、O 2 4、(2013 南宁)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 的是()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 溶液中通入 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 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5、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A.用干冰人工降雨 B.用熟石灰给鱼塘消毒 C.服用氢氧化钠治胃病 D.用食醋除去水垢 6、(ft西中考)下列实验中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7、O 2、 22 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8、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单质、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H 2SO 4 Na 2 O C CO B.Mg(OH) 2 CuSO 4 C CO 2 C.KOH HNO 3O 2 SO 3 D.HCl NaOH O 2 P 2 O 5 9、下列物质既能与水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A.CO 2B.CaO C.CaCl 2 D.CaCO 3 10、(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 的是() A.都能作建筑材料 B.都能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11、(中考苏州)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熟石灰又称消石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