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优选.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一、评价目的反映学生在品德与生活学习中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评价原则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品德与生活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
2、评价的全程化:生活与品德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3、评价尺度的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要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使评价主体间可以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
重视学生、教师、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改变以往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方式,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评、互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使学生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交互活动。
三、评价内容1.健康、安全地生活。
2.愉快、积极地生活。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评价方式1.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可采用作品展示、技能考核、专题活动、相互交流、自我评价、操行评定、日常观察等。
2.课堂评价、阶段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
五、评价操作1.课堂评价操作(详见下表)表一:《品德与生活》一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说明:1.表中1、2、3、4分别表示教材中每个单元的4个不同主题活动。
2.评价结果为:你真棒! 加油啊!2.阶段性学习评价操作(详见下表)表二:《品德与生活》一年级学生阶段性学习评价表说明: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合格★3.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操作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是期末对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学习进行总体评价,即把课堂学习、日常作业、成长记录袋、期末考试(包括纸笔测试、口试、实践操作测试)等综合起来,通过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品德与生活素养,不能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品德与生活学习的唯一标准。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一、评价目的反映学生在品德与生活学习中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评价原则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品德与生活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
2、评价的全程化:生活与品德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3、评价尺度的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要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使评价主体间可以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
重视学生、教师、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改变以往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方式,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评、互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使学生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交互活动。
三、评价内容1.健康、安全地生活。
2.愉快、积极地生活。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评价方式1.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可采用作品展示、技能考核、专题活动、相互交流、自我评价、操行评定、日常观察等。
2.课堂评价、阶段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
五、评价操作1.课堂评价操作(详见下表)表一:《品德与生活》一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4说明:1.表中1、2、3、4分别表示教材中每个单元的4个不同主题活动。
2.评价结果为:你真棒!2.阶段性学习评价操作(详见下表)表二:《品德与生活》一年级学生阶段性学习评价表说明: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合格★3.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操作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是期末对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学习进行总体评价,即把课堂学习、日常作业、成长记录袋、期末考试(包括纸笔测试、口试、实践操作测试)等综合起来,通过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品德与生活素养,不能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品德与生活学习的唯一标准。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一、评价目的反映学生在品德与生活学习中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评价原则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品德与生活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
2、评价的全程化:生活与品德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3、评价尺度的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要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使评价主体间可以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
重视学生、教师、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改变以往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方式,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评、互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使学生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交互活动。
三、评价内容1.健康、安全地生活。
2.愉快、积极地生活。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评价方式1.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可采用作品展示、技能考核、专题活动、相互交流、自我评价、操行评定、日常观察等。
2.课堂评价、阶段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
五、评价操作1.课堂评价操作(详见下表)表一:《品德与生活》一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说明:1.表中1、2、3、4分别表示教材中每个单元的4个不同主题活动。
2.评价结果为:你真棒! 加油啊!2.阶段性学习评价操作(详见下表)表二:《品德与生活》一年级学生阶段性学习评价表说明: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合格★3.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操作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是期末对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学习进行总体评价,即把课堂学习、日常作业、成长记录袋、期末考试(包括纸笔测试、口试、实践操作测试)等综合起来,通过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品德与生活素养,不能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品德与生活学习的唯一标准。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一、评价目的反映学生在品德与生活学习中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评价原则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品德与生活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2、评价的全程化:生活与品德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3、评价尺度的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要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使评价主体间可以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
重视学生、教师、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改变以往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方式,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评、互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使学生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交互活动。
三、评价内容1.健康、安全地生活。
2.愉快、积极地生活。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评价方式1.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可采用作品展示、技能考核、专题活动、相互交流、自我评价、操行评定、日常观察等。
2.课堂评价、阶段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
五、评价操作1.课堂评价操作(详见下表)表一:《品德与生活》一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说明:1.表中1、2、3、4分别表示教材中每个单元的4个不同主题活动。
2.评价结果为:你真棒! 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2操作(详见下表)表二:《品德与生活》一年级学生阶段性学习评价表说明: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合格★3.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操作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是期末对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学习进行总体评价,即把课堂学习、日常作业、成长记录袋、期末考试(包括纸笔测试、口试、实践操作测试)等综合起来,通过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品德与生活素养,不能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品德与生活学习的唯一标准。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一、评价目的反映学生在品德与生活学习中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评价原则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品德与生活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
2、评价的全程化:生活与品德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3、评价尺度的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要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使评价主体间可以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
重视学生、教师、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改变以往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方式,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评、互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使学生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交互活动。
三、评价内容1.健康、安全地生活。
2.愉快、积极地生活。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评价方式1.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可采用作品展示、技能考核、专题活动、相互交流、自我评价、操行评定、日常观察等。
2.课堂评价、阶段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
五、评价操作1.课堂评价操作(详见下表)表一:《品德与生活》一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4说明:1.表中1、2、3、4分别表示教材中每个单元的4个不同主题活动。
2.评价结果为:你真棒!2.阶段性学习评价操作(详见下表)表二:《品德与生活》一年级学生阶段性学习评价表说明: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合格★3.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操作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是期末对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学习进行总体评价,即把课堂学习、日常作业、成长记录袋、期末考试(包括纸笔测试、口试、实践操作测试)等综合起来,通过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品德与生活素养,不能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品德与生活学习的唯一标准。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一、评价目的反映学生在品德与生活学习中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评价原则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品德与生活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
2、评价的全程化:生活与品德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3、评价尺度的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要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使评价主体间可以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
重视学生、教师、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改变以往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方式,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评、互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使学生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交互活动。
三、评价内容1.健康、安全地生活。
2.愉快、积极地生活。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评价方式1.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可采用作品展示、技能考核、专题活动、相互交流、自我评价、操行评定、日常观察等。
2.课堂评价、阶段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
五、评价操作1.课堂评价操作(详见下表)表一:《品德与生活》一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说明:1.表中1、2、3、4分别表示教材中每个单元的4个不同主题活动。
2.评价结果为:你真棒! 加油啊!2.阶段性学习评价操作(详见下表)表二:《品德与生活》一年级学生阶段性学习评价表说明: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合格★3.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操作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是期末对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学习进行总体评价,即把课堂学习、日常作业、成长记录袋、期末考试(包括纸笔测试、口试、实践操作测试)等综合起来,通过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品德与生活素养,不能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品德与生活学习的唯一标准。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一、评价目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评价方案旨在科学、客观地评估一年级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方面的学业表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评价内容及标准:1. 道德情感与行为:评价内容:(1)言行举止:评估学生的言辞是否礼貌、尊重他人,以及行为是否规范、合理;(2)情感体验:评估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体验,包括对家庭、师长、同学和社会的感恩、关爱等;(3)团队合作:评估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评价标准:言行举止:优秀(言辞礼貌、行为规范,尊重他人)、良好(言辞基本礼貌、行为基本规范)、一般(言辞不够礼貌、行为不够规范);情感体验:善于表达和体验(对家庭、师长、同学和社会的感恩、关爱等)、一般表达和体验、缺乏表达和体验;团队合作:善于与他人合作、能够积极参与、较少积极参与。
2. 个人责任与公民意识:评价内容:(1)家庭责任:评估学生对家庭责任的认识和承担程度;(2)学校责任:评估学生对学校规则和纪律的遵守情况;(3)社区责任:评估学生对社区环境的爱护和积极参与情况。
评价标准:家庭责任:认识到家庭责任、积极承担家庭责任、缺乏对家庭责任的认识和承担;学校责任:遵守学校规则和纪律、积极参与学校活动、违反学校规则和纪律;社区责任:爱护社区环境、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缺乏对社区环境的爱护和积极参与。
3. 法治观念与法律意识:评价内容:(1)法律知识:评估学生对基本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2)法治观念:评估学生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3)法律意识:评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守法律法规。
评价标准:法律知识:掌握基本法律知识、了解部分法律知识、缺乏法律知识;法治观念:对法治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法治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对法治缺乏认识和理解;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对法律法规有一定的遵守意识、缺乏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意识。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一、评价目的反映学生在品德与生活学习中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评价原则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品德与生活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
2、评价的全程化:生活与品德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3、评价尺度的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要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使评价主体间可以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
重视学生、教师、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改变以往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方式,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评、互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使学生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交互活动。
三、评价内容1.健康、安全地生活。
2.愉快、积极地生活。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评价方式1.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可采用作品展示、技能考核、专题活动、相互交流、自我评价、操行评定、日常观察等。
2.课堂评价、阶段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
五、评价操作1.课堂评价操作(详见下表)表一:《品德与生活》一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4说明:1.表中1、2、3、4分别表示教材中每个单元的4个不同主题活动。
2.评价结果为:你真棒!2.阶段性学习评价操作(详见下表)表二:《品德与生活》一年级学生阶段性学习评价表说明: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合格★3.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操作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是期末对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学习进行总体评价,即把课堂学习、日常作业、成长记录袋、期末考试(包括纸笔测试、口试、实践操作测试)等综合起来,通过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品德与生活素养,不能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品德与生活学习的唯一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
反映学生在品德与生活学习中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评价原则
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品德与生活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
2、评价的全程化:生活与品德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3、评价尺度的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要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使评价主体间可以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
重视学生、教师、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改变以往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方式,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评、互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使学生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交互活动。
三、评价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2.愉快、积极地生活。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评价方式
1.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可采用作品展示、技能考核、专题活动、相互交流、自我评价、操行评定、日常观察等。
2.课堂评价、阶段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
五、评价操作
1.课堂评价操作(详见下表)
表一:《品德与生活》一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
说明:1.表中1、2、3、4分别表示教材中每个单元的4个不同主题活动。
2.评价结果为:你真棒! 加油啊!
2.阶段性学习评价操作(详见下表)
表二:《品德与生活》一年级学生阶段性学习评价表
说明: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合格★
3.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操作
期末学业水平评价是期末对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学习进行总体评价,即把课堂学习、日常作业、成长记录袋、期末考试(包括纸笔测试、口试、实践操作测试)等综合起来,通过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品德与生活素养,不能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品德与生活学习的唯一标准。
小学生品德与生活学业水平评定应参考成长记录、阶段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家长评价的结果,以及学生的日常表现,最后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生品德与生活学业水平评价的结果包括两部分:①等级;②综合性评语。
(1)综合评价等级形式。
分为三等:A(优秀);B(良好);C(合格)。
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定为待合格时应非常慎重。
学校、教师不能以任何形式根据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公布名次。
附注:
小学生品德与生活学业水平综合评价报告单
六、评价结果。
小学生品德与生活学业综合评价,建议日常评价占综合评价的60%,期末测试占综合评价的40%。
备注:表中评价分别用“A、B、C”表示。
A(优秀);B(良好);C(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