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植物动态识别要点
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模拟仿真分析

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模拟仿真分析自然界中存在着复杂多变的植物群落,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如何预测和模拟仿真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成为了生态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是指不同种群之间和同一种群在时间和空间方向上的数量和分布发生的变化,通常包括种群密度、结构、生长和繁殖等方面。
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干扰等。
环境因素是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首要影响因素,包括气候、水分、土壤质量、光照强度等。
这些因素对植物群落的数量、分布和结构等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植物的生长速度、竞争关系、繁殖方式和种间关系等。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彼此影响。
有竞争关系的植物之间会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而有着合作关系的植物之间则会相互促进。
人为干扰包括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
当人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的不平衡时,植物群落必然会受到影响,包括数量减少、分布变化、结构调整等。
二、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模拟仿真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模拟仿真是指基于一定的生态理论和计算技术,通过对植物群落数量、分布和生长等方面进行模拟和预测,以期获取客观真实的模拟结果。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模拟仿真提供了技术手段和计算平台。
1. 模型建立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模拟仿真需要建立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参数和变量进行观测和计算,来预测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模型建立需要考虑到植物种类的选择、环境因素的模拟、生物因素的影响等多方面的问题。
常用的植物群落动态变化模型包括基于个体的个体模型、基于种群的种群模型、基于陆面过程的生态系统模型等。
不同的模型建立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2.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植物群落动态变化模拟仿真的基础工作。
通过对生态系统内各种因素的采集和监测,可以获得数据集,通过数据集进行分析和模拟仿真。
数据采集需要对不同维度的数据进行采集,包括空间分布数据、时间序列数据、生长速度数据等。
植物的分类与识别 - 教案

教案植物的分类与识别教案一、引言1.1植物分类的重要性1.1.1帮助理解植物多样性1.1.2促进生物学研究1.1.3支持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1.1.4增强对自然世界的欣赏1.2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1.2.1形态学特征1.2.2遗传学特征1.2.3生态学特征1.2.4生长发育特征1.3教案目标与结构1.3.1建立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1.3.2学习识别常见植物种类1.3.3探索植物分类的应用1.3.4教案分为十个章节,逐步深入二、知识点讲解2.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2.1.1物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2.1.2属:共享一组相似特征的物种集合2.1.3科:具有更多共同特征的属的集合2.1.4目、纲、门:更大范围的分类群2.2植物分类的方法2.2.1形态学分类:基于植物的外观特征2.2.2遗传学分类:基于遗传物质的相似性2.2.3生态学分类:基于植物的生活环境2.2.4综合分类法:结合多种分类方法2.3植物分类系统2.3.1林奈分类法:最早的现代分类法2.3.2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基于种子植物的花部特征2.3.3apg分类法:基于分子遗传学证据2.3.4不断演进的分类系统三、教学内容3.1教学重点3.1.1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单位3.1.2学习使用分类工具和参考资料3.1.3识别常见植物种类及其特征3.1.4理解植物分类的实践应用3.2教学难点3.2.1理解不同分类方法之间的差异3.2.2学习复杂的分类系统3.2.3识别相似植物种类的细微差别3.2.4理解分类学的科学进展3.3教学活动设计3.3.1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植物特征3.3.2分组讨论:分析和比较不同分类方法3.3.3实验操作:使用分类工具进行植物鉴定3.3.4项目研究:探索植物分类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理解4.1.1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1.2理解植物分类的层次结构4.1.3掌握常见植物的特征及其分类4.2技能目标4.2.1能够使用植物分类工具进行物种识别4.2.2能够独立进行植物分类的实地考察4.2.3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分类方法的效果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培养对植物多样性的兴趣和欣赏4.3.2增强对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4.3.3发展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理解植物分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5.1.2学习使用专业的分类工具和数据库5.1.3识别相似植物种类的细微差别5.1.4理解分类学的新进展和争议5.2教学重点5.2.1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2.2学习使用分类工具进行植物鉴定5.2.3识别常见植物种类及其特征5.2.4理解植物分类的实践应用5.3教学策略5.3.1采用直观教学,如实物展示和图片5.3.2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交流与讨论5.3.3运用案例研究,加深对分类方法的理解5.3.4结合实地考察,增强实践经验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师准备6.1.1植物分类的教材和参考书籍6.1.2植物分类的多媒体教学资源6.1.3实验室设备和分类工具6.1.4实地考察所需的记录表格和指南6.2学生准备6.2.1笔记本和书写工具6.2.2植物分类的作业和练习册6.2.3实地考察所需的户外装备6.2.4用于制作植物标本的工具和材料6.3教学环境准备6.3.1配备多媒体设备的教室6.3.2实验室空间,用于植物鉴定6.3.3实地考察的预定地点6.3.4安全和清洁的学习环境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展示植物图片,激发学生兴趣7.1.2提问:植物分类的重要性是什么?7.1.3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主题7.1.4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7.2知识讲解与演示7.2.1讲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7.2.2演示如何使用分类工具进行植物鉴定7.2.3通过实例讲解植物分类的应用7.2.4强调教学难点和重点7.3学生活动与练习7.3.1分组讨论,分析植物分类的案例7.3.2进行植物分类的实地考察或实验7.3.3完成植物分类的作业和练习7.3.4小组展示和讨论活动成果7.4.1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7.4.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7.4.3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提供反馈7.4.4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八、板书设计8.1知识框架8.1.1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8.1.2植物分类的层次结构和分类单位8.1.3常见植物的特征及其分类8.2教学重点与难点8.2.1教学重点: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8.2.2教学难点:植物分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8.2.3教学难点:使用专业的分类工具和数据库8.2.4教学难点:识别相似植物种类的细微差别8.3教学活动与时间安排8.3.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明确教学目标8.3.2知识讲解与演示:讲解植物分类的知识点8.3.3学生活动与练习:分组讨论、实地考察、作业练习九、作业设计9.1课后练习9.1.1完成植物分类的练习册9.1.2制作植物标本,进行分类鉴定9.1.4准备下一节课的小组讨论材料9.2家庭作业9.2.1阅读植物分类的教材和参考书籍9.2.2观察家庭周围的植物,进行分类记录9.2.4准备下一节课的个人展示9.3评价与反馈9.3.1教师批改作业,提供书面反馈9.3.2学生互相评价作业,分享学习经验9.3.3教师组织作业展示,提供口头反馈9.3.4学生根据反馈进行作业修改和完善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1.2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10.1.3思考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10.1.4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设计10.2拓展延伸10.2.1探索植物分类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10.2.2研究植物分类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0.2.3调查植物分类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0.2.4参与植物分类的科学研究和实践项目重点环节补充和说明:1.教学难点与重点:植物分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使用专业的分类工具和数据库、识别相似植物种类的细微差别。
植物群落动态变化分析——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

植物群落动态变化分析——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探讨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原因、表现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原因1. 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是导致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病虫害、自然灾害等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和降水不足会直接影响森林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从而改变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
2.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是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人类的砍伐、烧荒、过度放牧、开垦等活动使得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不同物种的数量和比例发生了改变。
二、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表现1. 物种数量和比例的变化在植物群落动态变化过程中,不同物种数量和比例会发生改变。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数量的减少会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从而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植被结构的变化随着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发生,植被结构也会发生改变。
例如,在人类砍伐森林的过程中,大量的优势种被采伐,与其竞争的其他种类则能够重新竖立自己的地位,进而造成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
三、植物群落动态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影响物种多样性由于植物群落动态变化,一部分物种数量的减少或者数量的增少都会对物种多样性产生影响。
随着群落动态变化的发生,群落内部不同种类的数量和比例的变化也会导致该区域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2. 影响生态平衡受到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生态平衡也会因此发生改变。
例如,如果森林生态系统内部某些物种数量偏少或者偏多,就会导致生态平衡失去平衡,最终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
总之,植物群落动态变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同时也伴随着植被结构和物种数量等变化。
最后,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健康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叶绿体的基本形态及动态特征课件

叶绿体与植物抗逆性的关系
叶绿体中的一些蛋白质和酶可以影响植物的抗逆性,例如 叶绿体中的抗氧化酶可以清除植物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 化损伤,从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叶绿体中的一些代谢产物也可以影响植物的抗逆性,例如 叶绿体中的糖类和氨基酸可以提供能量和合成代谢所需的 物质,从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叶绿体的结构
叶绿体由双层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 分构成。
基质是叶绿体的主体,由水、酶和中 间代谢物等组成,其中进行着光合作 用的暗反应。
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 类囊体薄膜上,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 的酶和色素,如叶绿素a、叶绿素b、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
叶绿体的分布
பைடு நூலகம்
在植物细胞中,叶绿体通常位 于细胞质中,贴近细胞壁,但 也可以在细胞质中自由漂浮。
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结合
叶绿体研究将更加注重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结合,为解决全球环 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叶绿体的基本形态及动 态特征课件
目 录
• 叶绿体的基本形态 • 叶绿体的动态特征 • 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 叶绿体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 叶绿体的研究意义与应用前景
01
叶绿体的基本形态
叶绿体的形状
叶绿体通常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其直径在1-10微米之间。
叶绿体的形状在不同类型的植物细胞 中有所不同,例如,在叶片细胞中, 叶绿体通常呈扁平状,而在根细胞中 则可能呈圆形或椭圆形。
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对叶绿体的形态和数量 具有显著影响。在光照充足的环 境下,叶绿体的数量和体积均会 增加,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一、本文概述植物群落清查是对一定区域内植物群落类型、结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科学调查的过程。
它是生态学、植物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于了解区域生态系统状况、评估生态环境质量、指导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详细阐述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围绕植物群落清查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展开讨论,介绍清查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路线。
本文还将重点阐述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群落类型调查、群落结构分析、物种组成与多样性评估、群落动态监测等方面。
本文还将详细介绍植物群落清查的方法和技术规范,包括样地设置、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与解释等方面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植物群落清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清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规范,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本文也希望能够促进植物群落清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支持。
二、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植物群落清查的核心内容是对目标区域内的植物群落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群落类型的识别与划分:根据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特征,识别并划分出不同的群落类型。
这包括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各类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
群落结构的分析: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分析。
垂直结构主要研究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水平结构则关注植物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格局。
物种组成与多样性评估:统计群落中各种植物的种类、数量、频度等,评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等多样性指标。
群落动态研究:通过时间序列的观测,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演化过程,包括群落的发展阶段、演替速度、演替方向等。
群落与环境关系分析:探究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如气候、土壤、地形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环境对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城市园林绿化区域性动态监测方法与应用

城市园林绿化区域性动态监测方法与应用首先,绿化面积的监测是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基础。
常用的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和地面调查法。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对城市进行空中摄影,然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解译和分类,可以得到城市绿地的面积和类型。
地面调查法则是在城市绿地上进行实地勘察,通过测量和统计的方法来估计绿地的面积。
这两种方法可以相互结合,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其次,绿化植被的健康状况监测是评估城市园林绿化质量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方法包括植物生长指标的测量和植物病害的监测。
植物生长指标的测量包括植物高度、冠幅、树龄等参数的测量,可以反映出植物的生长情况。
植物病害的监测可以通过观察植物叶片的病斑、枯萎等症状,或者通过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测来确定植物是否患病。
这些监测结果可以帮助绿化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首先,可以为城市绿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城市绿地面积和绿化植被健康状况的监测,可以了解城市绿化的现状和问题,为城市绿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如果监测结果发现一些地区的绿地面积较小,或者植物病害较为严重,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提出相应的绿化计划。
其次,可以评估城市园林绿化效果。
通过长期的监测,可以了解城市园林绿化的变化趋势,评估绿化效果的好坏。
例如,可以比较不同地区的绿地面积和植物健康状况,找出绿化效果较好的地区,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最后,可以为城市绿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定期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植物病害和其他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例如,如果监测结果发现一些绿地的植物生长缓慢,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施肥,从而提高植物的健康状况。
总之,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区域性动态监测来管理和改进。
绿化面积的监测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和地面调查法相结合,绿化植被的健康状况监测可以通过生长指标的测量和病害的监测。
这些方法和应用可以为城市绿化规划、效果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依据。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朱红大杜鹃的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doi︰10.16473/ki.xblykx1972.2024.01.003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朱红大杜鹃的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朱培高1,乔琴2,马永鹏3,刘德团3(1.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504;2.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650201)摘要:朱红大杜鹃是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为了厘清朱红大杜鹃的群落特征,评估其种群的生存潜力,通过样地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编制静态生命表,研究朱红大杜鹃的径级结构、种群动态。
结果显示:(1)样方中重要值>1%的木本植物有17种,其中窄叶青冈、白穗石栎、云南越桔和云南松为群落优势种。
(2)朱红大杜鹃种群第Ⅱ龄级个体数量最多,占总体数量的17.06%,各龄级的个体数量随着龄级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种群径级结构呈“纺锤”型,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3)朱红大杜鹃存活曲线趋近Deevey Ⅰ型分布,种群的死亡高峰出现在X 龄级,死亡率为40%,种群动态变化指数(V pi )和受外界干扰种群动态变化指数(V′pi )均大于0,但V′pi 较小,种群在外部环境干扰下承担的风险概率最大值(P max )为0.07%,说明该种群受外界随机干扰时增长趋势不明显。
建议对朱红大杜鹃种群进行就地保护,以提高幼苗和小树的存活率,促进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恢复。
关键词:朱红大杜鹃;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动态分析中图分类号:S 68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46(2024)01-0017-08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hododendrongriersonianum :A 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ZHU Peigao 1,QIAO Qin 2,MA Yongpeng 3,LIU Detuan 3(1.Institute of Resource Plants,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504,P.R.China;2.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01,P.R.China;3.Yunnan Key Laboratory for Integrative Conservation of 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Kunming Yunnan 650201,P.R.China)Abstract :Rhododendron griersonianum is a 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 (PSESP)in China and is listed in the List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Rh .griersonianum and to evaluate the survival potential of its populations,we conducted a plot survey,investigate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compiled a static life table for the Rh .griersonianum populations,and analyzed the diameter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dynamic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A total of 17woody species with important values>1%were recorded in the plots,among which Quercus augustinii ,Lithocarpus craibianus ,Vaccinium duclouxii and Pi⁃nus yunnanensis were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the community.(2)The largest number of Rh .griersonianum individu⁃als was in age class II,which accounted for 17.06%of the total individual number.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in⁃creased as the age class increased.The diameter class structure showed a‘spindle’shape,and the age structure fol⁃ 第53卷 1期 2024年2月西 部 林 业 科 学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Vol.53 No.1 Feb .2024 ∗收稿日期:2023-12-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1676)。
植物地理重点

种群的概念(1)种群(population): 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是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个体与种群动态从进化论观点看,种群是一个演化单位(2)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①数量特征(密度和大小)②空间分布特征:分布格局③遗传特征:选择、基因流、突变和遗传漂变。
(3)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种群(例如捕食者与猎物、寄生物与宿主等)的相互作用。
种群动态种群动态(Population dynamics) 主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动规律,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
(1) 种群密度⏹密度(density):指单位面积(体积)上的生物个体数量。
一般以样方法直接计数统计种群的密度。
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的区别:✓单体生物(unitary organism)的个体由一个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成,各个体保持基本一致的形态结构。
✓构件生物(modular organism)的个体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modules)组成。
(2)种群结构种群密度是描述种群结构的基本参数,种群结构指标包括种群大小(密度和分布)、种群年龄、性别等;影响种群大小的种群基本参数(初级种群参数) :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immigration)、迁出(emigration);影响种群大小的次级种群参数:年龄分布(age distribution)、性别比(sexual ratio)、种群增长率(population growth rate)、分布型(pattern of distribution)。
(a)种群年龄结构(分布):不同年龄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
(b)种群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状态或分布,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internal distribution pattern).(3) 种群增长种群增长类型及其模型:◆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非密度制约型增长density-independent growth)(a)种群离散增长模型Nt+1= λNt 或Nt= N0λt即:lg Nt = lg N0 + t lgλλ:周限增长率(finite rate of increase), λ=N1/N0种群离散增长模型的假设:种群世代不相重叠,增长是不连续的(即离散型增长);种群增长是无界的,即种群增长不受资源、空间等条件限制,无限增长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种群没有年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杏上短枝小枝棕黄色,粗壮,髓心充实,短枝与长枝成90度,短枝上具叶痕;芽卵形,黄褐色。
金钱松树皮粗糙,灰褐色,裂呈鳞片状,枝有长短枝之分,短枝矩形,基部有密集呈环节状的叶枕,冬芽锥状,卵圆形,当年生枝无毛。
长短枝芽小,白色,生于短枝顶;短枝塔形。
落羽杉枝条水平开展,新生幼枝绿色,到冬季变为棕色。
大、小枝灰色,托叶痕螺旋状排列。
墨西哥落羽杉:大树小枝,微下垂,生叶的侧生小枝螺旋状散生,不成两裂,深褐色。
叶螺旋状互生,条形,翠绿色,小枝灰褐色,大枝黑褐色。
池杉不成两裂,大枝向上,一年生小枝绿色,二年生小枝褐红色。
老枝褐色,小枝红褐色;托叶痕成螺旋状互生,芽不明显。
水杉小枝对生或近对生而下垂,光滑无毛,幼时绿色,后渐变为淡褐色,具长枝与脱落性小枝,冬芽椭圆形与枝条呈直角,淡黄褐色,芽磷交互对生。
侧生小枝连叶于冬季脱落,叶交互对生,条形叶,冬芽椭圆形,与枝条成90度。
毛白杨顶芽大,侧芽贴生意杨侧芽贴生维管束痕3点;芽纺锤形,细长褐色,贴紧枝条。
上有白腊层,短枝发达,顶芽发达,两芽并生,叶痕边有须状托叶旱柳节间短无顶芽;小枝纤细,枝条直展或斜展,绿色,光滑;帽状芽黄绿色光滑,纺锤形互生,紧贴枝条。
垂柳无顶芽无顶芽;小枝纤细柔软下垂,黄褐色,光滑;帽状芽黄绿色光滑,纺锤形互生,紧贴枝条。
枫杨小枝髓心,片状分隔;裸芽有柄,密被锈褐色毛,有叠生无柄浅芽。
裸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
核桃顶芽发达,髓片状,侧芽叠生,树皮灰白色小枝绿色无毛,芽近球形。
山核桃:裸芽;枝髓心充实;叶为不对称的卵状披针形。
薄壳山核桃有顶芽,髓充实,枝上有毛,叶痕心形美国山核桃鳞芽;枝髓心充实;叶为不对称的卵状披针形,常镰状弯曲。
槲栎芽先端尖,芽鳞上有白毛白栎毛多白榆两侧状排裂,属皮深纵裂,小枝灰白芽卵形,纤细,与枝条不贴紧,花芽较大;小枝灰色细长,毛不明显。
榉树树皮块状裂,脱落,小枝黑褐色,芽卵形,芽鳞囚形排列,顶芽缺芽小,卵形,不贴紧枝条;小枝红褐色,密披绒毛。
榔榆芽歪,叶痕半圆,芽小,卵形,不贴紧枝条;小枝黄褐色,“之”字形,密披毛,后渐脱落深褐色或红褐色。
朴芽扁,三角形,贴枝长。
髓片隔,芽鳞两裂芽小,卵形,贴紧枝条;小枝褐色,有毛,后脱落,“之”字形。
构树无顶芽枝条灰色,粗壮,密披毛,单叶对生、互生或轮生。
柘树无顶芽,枝刺发达,有乳汁,内皮黄色桑树无顶芽,树皮内黄褐色,浅纵裂,小枝E形走向,皮孔密,小枝光滑芽卵形,大,充实,贴紧枝条;小枝黄褐色,枝内有乳汁。
无花果:芽大,圆锥形,翠绿色;枝条暗褐色,皮孔明显,小枝粗壮直立,无毛,有环状托叶痕;枝内有白色乳汁。
紫叶小檗:芽小,圆形,互生;枝条紫色,四棱形、“之”字形,有一根托叶刺,与枝条成90度。
小檗小枝黄色或带紫红色,有细沟槽,老时紫褐色,只有一根刺,刺细小单一,很少3分叉,短枝状栽枝上,枝有菱白玉兰顶芽发达,有环状托叶痕,长卵形有毛顶芽大,卵形,具白色毛,毛蓬开;枝条红褐色,具白色气孔带,有环状托叶痕。
紫玉兰大枝近直生,芽色深顶芽大,卵形,具白色毛,毛紧密;枝条红褐色,光滑无毛,具白色皮孔;顶生花芽大,外被黄褐色短绒毛,形似笔尖,有环状托叶痕。
厚朴环托四层鹅掌楸芽鸭背状,有环托,两片托叶包着芽,大芽边有小芽芽大,椭圆形,芽鳞光滑;枝条黄褐色,光滑,有环状托叶痕,白色皮孔明显。
腊梅小枝菱形,二顶芽(如丁香)(也如石楠)芽卵形,饱满,与枝条成60度,十字对生;幼枝近方形,老枝近圆柱形,灰褐色有皮孔。
溲疏枝色浅,枝中空,皮膜状脱落芽卵形,具三棱,常不贴紧枝条;小枝紫褐色,细长,常具粉,髓部中空;韧皮翠绿。
山梅花枝充实,柄下芽,枝深,皮膜状脱落八仙花髓大,顶芽发达,大、小枝黄色,粗壮,平滑无毛,常具白色大髓心及剥落状树皮。
侧芽对生,并有连线枫香:芽亮黑,用手摸硬芽长椭圆形,先端尖,不贴紧枝条;小枝褐色,密披棕色绒毛。
杜仲:有丝,片状横格,无顶芽悬铃木:枝条开展,树冠广阔,呈卵形至长椭圆形,柄下芽小枝灰褐色,“之”字形,有环状托叶痕;帽状芽棕褐色光滑,有细纵棱。
绣线菊:枝细长直立红褐色。
麻叶绣球:小枝细,之字型,芽直生,枝细长直立红褐色,枝细长“之”字型,褐色。
月季: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状椭圆形,托叶篦齿状,边缘有尖锯齿;枝绿色,密生皮刺。
野蔷薇: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倒卵状椭圆形,背面有毛,托叶篦齿状,边缘有尖锯齿;枝绿色,密生皮棣棠:小枝绿色,之字型曲折枝条三棱形;单叶互生,椭圆形,边缘有尖锯齿,无叶柄。
芽卵形,饱满,对生或轮生;枝绿色,四棱形。
梨:长短枝,顶芽发达,维管束 3小枝红褐色,幼时有灰色绒毛,后脱净,顶芽大,与枝条不贴紧,锥形;枝上与芽成三条线。
小枝红褐色,幼时有灰色绒毛,后脱净,顶芽大,与枝条不贴紧,锥形;枝上与芽成三条线。
火棘:枝刺发达,半常绿,横向皮孔枝条细长,有圆形枝刺;叶子倒卵状批针形,三分之一以上有锯齿;核果红色,小。
棠梨:小枝枝刺发达,髓灰色,枝上有毛垂丝海棠:树干或大枝上有刺状短枝,枝紫红色,侧芽紧靠枝条而生凹芽长卵形,先端扭曲贴紧枝条,互生;枝红褐色,具矩形短枝。
芽长卵形,先端扭曲贴紧枝条,互生;枝红褐色,具矩形短枝。
长短枝,皮孔明显,向阳而红色,一般黄绿色,树皮白芽卵形,短扁,互生;枝条黄褐色,较粗较软。
木瓜:内皮棕黄,有长短枝,无顶芽芽圆形小,贴紧枝条;小枝棕色,具毛,长有矩形短枝。
贴梗海棠:有枝刺小枝棕红色,密生一根托叶刺;芽卵形,扁,生与刺腋。
木瓜海棠:芽卵形,小,不贴紧枝条;枝灰褐色,直立,具短枝刺。
李:芽卵形,较小;小枝褐色,通常褐色,无毛,常粗糙。
红叶李:枝条紫红色,光滑;芽卵形小而贴紧枝条,两芽并生。
郁李:三芽并生,中间大两头小,互生;小枝细长,红褐色。
梅:小枝向阳面红、背青,老枝红、嫩枝青小枝绿色,顶端刺状;芽互生。
寿星桃:矮,节间短花桃:枝青榆叶梅:枝条紫褐色,小枝小枝黄绿色,四棱形,长椭圆形白色皮孔明显;托叶痕倒戟形,桃树:无顶芽,芽上有毛,小枝有光泽三芽并生,两头大中间小;枝有红绿面,光滑。
樱花:芽长卵形,饱满,不贴紧枝条;小枝淡绿色,老枝粉褐色,有鹃丝光泽。
合欢:树皮不裂,灰色,荚果,唇形凸起(老枝)紫藤:芽羊角状,贴紧枝条;枝条棕黄色,扭曲。
龙爪槐:芽小,黑色,藏于托叶痕内,互生;小枝深绿色,白色皮孔明显。
锦鸡儿:小枝节部除刺一对外,尚有叶轴刺一根,位于侧芽的下面刺上有小叶痕,对生紫荆:芽灰色间有白色,长椭圆形,不贴紧枝条;枝灰色,长“之”字形。
山皂荚:枝刺发达,柄下芽,叠生芽刺槐:冬芽藏在离层下面,不外露,刺茎部肥大,先端尖(属皮菱形交叉裂)枝条具浅纵裂,密生皮孔,有两个托叶刺,刺方向弯,与枝夹角60度国槐:珠子状果实,深纵裂,枝青绿色,柄下芽,皮孔突起云实:小枝棕色,密被弯钩皮刺;大枝灰褐色,有圆皮刺。
山麻杆:枝干红棕色,有毛、具白色皮孔;裸芽灰色,有毛密,维管束(9~11)皮孔明显乌桕:枝细,集生枝顶呈三叉状。
卫矛:小枝硬直,有4条木栓翅。
丝绵木:枝绿色,细长光滑四棱形。
木芙蓉:常有星毛、具粘液细胞;枝条绿褐色,有星状毛及短柔毛;冬芽小,为叶基所包围皮。
木槿:小枝黄褐色,幼时密被毛,后渐脱落。
刺楸:叶痕弓背形,顶芽发达泡桐:小枝粗壮,髓腔大,灰褐色,幼枝、嫩叶被枝状毛和腺毛,以后渐脱落。
苦楝:小枝红色,枝上有密生皮孔,维管束(猴脸)枝条绿褐色;托叶痕品字形,枝上密生白色皮孔;芽小,圆形互生。
青枫:芽三角形对生,红色,芽间有连接线,顶端长成三芽;小枝绿色,光滑,圆形。
青桐:叶痕O枸橘:小枝绿色,扁,三棱形;枝刺密生。
柿:树皮方块线裂,芽宽大于高,但扁芽卵圆形,芽鳞成阶梯状排列,先端钝;小枝褐色,扁圆形,皮孔明显;托叶痕半圆形,维管结香:枝三叉分枝,棕红色,皮孔白色重阳木:小枝赤褐色,冬芽小,平贴枝上,顶端隆起。
叶痕圆形。
香椿:维管束5,枝条粗壮,红褐色或灰绿色,叶痕大,维管束痕小5。
栾树:蒴果三角状圆锥形,果皮黄褐色,芽三角贴枝,维管束痕 3,小枝浅褐色,有柔毛;托叶痕倒卵状椭圆形;维管束痕3—4点。
枝条粗壮,深褐色,托叶痕三角形,维管束痕不明显;芽纵扁,嵌于枝条内,芽鳞中间有缝隙,具毛。
臭椿:小枝粗壮,鳞芽2~4,无顶芽。
黄连木:冬芽褐红色,鳞芽突出;枝叶揉搓有特殊气味。
塔枫:平顶形,小枝自然曲鸡爪槭:枝条细长,光滑红褐色或绿褐色;芽鳞先端为尖三角形,芽及小枝紫红色复叶槭:小枝光滑,青绿色向阳有点红晕,顶芽发达,芽上有毛三角枫:顶芽长圆锥形,侧芽与枝条成锐角开展平基槭:叶痕v形,顶芽发达,两叶有连线元宝槭:芽三角形对生,黄褐色,芽间有连接线,顶端长成三芽;小枝黄褐色,光滑,圆形。
七叶树:顶芽发达,卵形而大,具四棱,芽磷交互对生淡褐色无毛有粘质。
无患子:小枝粉绿色,叶痕倒品字形, 2芽叠生枣:小枝之字形,褐红色或紫红色,有一长一短刺,长刺直伸,短刺钩曲。
枳俱:小枝紫褐色,芽扁卵形,叠生,芽磷3片。
紫薇:冬芽先端渐尖,具2芽磷;枝干屈曲,树皮光滑,淡褐色;小枝略呈四棱形,常有窄翅。
金钟花:枝拱形,小枝黄绿色,节间内髓呈薄片状;冬芽常2~个并生。
白腊:节扁,顶芽大,书、树皮深纵裂,芽上有毛,分枝角大,维管束痕丁香:小枝对生,茎上有四条菱,芽先端尖芽四棱状,对生,翠绿色,顶芽大;枝条粉紫色。
迎春:三小复叶,对生,叶小,较硬;枝硬,四棱形。
黄馨:三小复叶,对生,叶大,纸质;枝软,四棱形。
石榴:小枝先端常刺尖,有短枝,具四棱,无毛,端常成刺。
喜树:枝绿褐色,皮孔白,叶痕明显。
四照花:树皮剥落,枝灰褐色,V字型连线,芽在黑面芽卵形,饱满,对生或轮生;枝绿色,四棱形。
红瑞木:芽细长,灰色对生,芽间有连接线;枝条红色,皮孔小白,菱形。
梓树:纵裂,枝粗,髓大软,维管束多,缺顶芽,有夹子状果实金银花:半常绿缠绕灌木,小枝细长中空,幼枝密生柔毛和腺毛,锦带花:枝具坚固髓心,枝条开花,幼枝具2行柔毛。
冬芽有尖形鳞片数对。
海仙花:树皮交叉裂,枝弓形,小枝粗壮,顶芽纺锤状,侧芽紧贴枝,对生,皮孔明显枸桔:具有刺状绿色扁形小枝,枝条髓部为横片状。
小枝绿色,稍扁而有角棱,枝刺粗长而基部略扁。
楝树:幼枝绿色,粗壮,有星状毛,老枝紫褐色。
芽磷少数,有时芽叠生。
葡萄:具卷须,髓部褐色;树皮红褐色,条状剥落;幼枝有毛或无毛;芽有黄褐色毛。
南京椴:常具星状毛;髓心、皮层具粘液细胞;小枝及芽密被心状毛。
爬山虎:有皮孔,髓白色;卷须短小,多分枝,枝端具吸盘。
猕猴桃:幼枝及叶柄密生棕黄色毛,老枝无毛,髓大白色,片状分隔;冬芽小,包于膨大的叶柄基部内。
梧桐:小枝粗壮,翠绿色,无毛;顶芽球形,密被绣褐色绒毛,叶痕圆形,维管束痕多数散生。
柽柳:小枝密生,细弱,下垂。
柿树:无顶芽,芽磷2~3;冬芽扁先端钝,幼枝嫩叶密被褐黄色毛,后渐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