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 精品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共23张PPT)

品读感悟
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 什么特点?
天真、勤劳、好学、可 爱、爱劳动……
品读感悟
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 作者抓住农家生活的片段,运用通俗的语言,如 “耘田、绩麻、村庄、儿女、 童孙、耕织、种瓜” 等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平白、浑厚、自然的语言勾 画出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画面,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力 息。
( 青海 ) ( 雪山 ) ( 玉门关 ) ( 黄沙 ) 2.给下列生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海 忄___( 悔恨 ) _亻__( 侮辱 ) 破 _土__( 土坡 ) _氵__( 波浪 )
做一做
课堂练习
3.解释加点的词语。 (1)孤城遥望玉门关 玉门关:古_关__名__,__故__址__在__今__甘__肃_ 省敦煌西北。 (2)不破楼兰终不还 还:____回__家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词语
参军行
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
王昌龄
海。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产
使雪山晦暗无光。
青海长云暗雪山,
生战争。
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北。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指西域地区的各族政权。
不破楼兰终不还。
理解诗意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 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 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 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9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唐代诗歌的一些代表作品,如李白、杜甫 的诗歌,山水田园诗派的王维的诗。山水田园诗的静美让人向往, 而这种和平XXX生活背后的保证是在边关塞外,无数将士在浴血奋 战。在初、盛唐时期,除了山水田园诗派,还有一个重要的诗派, 那就是表现这种生活的——边塞诗派。

部编新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

部编新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


军 收
喜极而泣
河 南 乐不可支
沉浸其中 引发遐想
情热 感爱 世祖 人国
河 北
归心似箭
展望回程
根据统编教材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




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
中,你积累过哪些有关爱国
的诗句呢?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习 目
会认“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
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战士的金甲都被 磨破了,他们表示不攻下楼兰就不回来。
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
忠心报国的壮志雄心。 从这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
怎样的心? 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
热爱祖国的心。
感悟诗情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 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 们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想回家吗?

王 昌 龄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 和战士的生活。


王昌龄 (约698~约757),
诗 人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中,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 带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齐读这首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思考:诗人 在这里流的是怎样的泪?
悲喜交集
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 他的同学认真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 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深入感受杜甫内心 的喜悦之情。
(1)先在四人小组中汇报交流:从诗 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教学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教学课件

讨论交流:
第一首诗前两句描绘一幅怎 样的意境?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 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 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背一背,填一填
将古诗补充完整。
青海长云( 暗雪山), 孤城遥望( 玉门关)。 黄沙百战( 穿金甲), 不破楼兰( 终不还)。
根据古诗题材体会作者的情感 概念:要鉴赏古诗,把握其情感,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充 分的了解。 方法:同一题材的古诗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若能判定一 首诗所属的题材,便可快速把握古诗的感情基调。如送别 诗,多写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边塞诗多写思乡之情或建 功立业的愿望等;写景诗多描写祖国山河的壮美。
青海湖 长云 雪山 边塞景物

写景 孤城 玉门关
开阔萧索


百战 穿金甲
抒情
不破 终不还
不畏艰险 誓死卫国
《从军行》描述了戍边将士征战于荒漠 孤城,环境恶劣,生活艰苦,表现了戍边将 士不畏艰险、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爱国 爱国之情,古来有之。诗人王昌龄的爱国情, 让人动容。正是因为有了舍命保家卫国的戍边将士,有了 像王昌龄这样的爱国者,我们的生活才能安稳、幸福,我 们要心怀祖国家乡,热爱它,保护它,也要好好珍惜这来 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知识、学本领,积极锻炼身体,为 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4.本诗与陆游的《_示__儿___》一诗主题基本相同,表达了作 者对__百__姓_的同情,对_王__师__的期盼,同时暗含着对__统__治__者_ 的不满。
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欣喜若狂 1.因何喜。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__唐___代诗人__杜__甫____写的。诗
人听说___唐__王__朝__的__军__队__收__复__了__蓟__北___,喜极而泣,作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无限____喜__悦____的心情。这首诗被 称为其“生平第一首快诗”。

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总结学法
学习古诗的方法:
初读古诗 了解大意 体会诗境 感悟诗情
秋叶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诗与尤袤、杨 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
主要作品:《书愤》《示儿》《钗头凤》等。
初读古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读准 字音,读出节奏。
品读古诗
如何理解题目《从军行》?
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 大多属于乐府诗。“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 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从军”就是参军。
西域古国 名,这里 泛指西域 地区的各 部政权。
从军行
[唐]王昌龄
古关名,故
青海长云暗雪山, 址在今甘肃
孤城遥望玉门关。 敦煌西北。
9.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唐代诗人。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 的精神。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 渐》等。
初读古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读准 字音,读出节奏。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 海/长 云/暗 雪 山 , 描写边塞风景。 孤 城/遥 望/玉 门 关 。 黄 沙 百 战/穿 金 甲 , 抒发将士们保家卫 不 破 楼 兰/终 不 还 。 国的豪情壮志。
了解大意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刻启程,放舟从巴峡一直穿过巫峡,顺流 而下,一过襄阳后,便可直奔洛阳。
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感悟诗情
有感情地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说这首 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共29张PPT)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共29张PPT)人教部编版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译文:回 头看妻子和孩 子哪还有一点 的忧伤,胡乱 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作伴:与妻儿一同。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你用一 个字概括。

回家!回 家!终于可以 回家了!
学完这首诗你能感受到诗人欣喜欲狂的心 情吗?请你根据老师所讲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 说这首诗的大意。也可以根据诗意编排一个小 短剧,表现给大家看看。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时我激动地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 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日头照耀我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 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快快动身起程 从巴峡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译文:日头照 耀我放声高歌痛饮 美酒,趁着明媚春 光与妻儿一同返回 家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立即、赶快。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 代城池。
译文:快快动身起程从巴峡 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捷报之突然。 听到消息后的 反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 “涕泪满衣裳”的原因。
朗读指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朗读基调 是喜悦激动,语气欢快,前六句读出 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后两句语速变快 读出诗人心情的急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了作者对_百__姓___的同情,对_王__师____的期盼,同时暗含
着对_统__治__者__的不满。
练一练
课后作业
小练笔: 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
人陆游,你想说些什么呢?(字数 不少于150字)
诗人在秋天黎明 时出门迎凉的感想。
课文品读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 “五千仞”形容很高。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解词语
课文品读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 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碰 到青天。
怎样的情感?
字词梳理
我会读
rèn yuè 仞岳
(1)根据拼音读一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字词梳理
我会写
仞岳摩遗
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Hale Waihona Puke ,识记生字 2、分享你们的识字方法
字词梳理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岳摩 遗
半包围结构
仞 = 亻+ 刃 摩=广+林+手
岳 = 丘+山 遗 = 辶+贵
字词梳理
rèn

组词:万仞 为山九仞 造句:看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
情境导入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 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一生笔耕不辍, 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 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 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 “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自读提示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读通读顺、圈出生字。 2、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3、思考:本首古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5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5张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 收复失地的消息后__欣__喜__若__狂__的心情,表达了 诗人强烈的__爱__国___之情。
忽传收蓟北
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
喜欲狂
狂态 狂想
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青春作伴 即刻还乡
爱国 之情
有关爱国的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万仞
五岳
蓟北
涕泪
衣裳
襄阳






仞岳摩遗涕巫
多音字
原文示例
(还有)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偿还) 终不还( )。
他还 有债务需要偿还 。
注意红色 字的读音
《从军行》
唐·王昌龄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说说诗中最 能表现诗人志向的是哪一句?
朗读指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涕泪满衣裳”的 原因。
剑外忽传收蓟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东 北部一带,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涕(tì):眼泪。
《从军行》要表现出将士们大无 畏的英雄气概,朗读基调应该是豪迈 奔放的,最后两句感情浓烈,朗读时 要用铿锵有力,充满坚定的语气。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 / 长云 / 暗雪山, 孤城 / 遥望 / 玉门关。 黄沙 / 百战 / 穿金甲, 不破 / 楼兰 / 终不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

诗眼,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门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时眼泪沾满衣裳。
背景知识
安史之乱中,蓟北是安史叛军的根据 地,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洛阳。洛阳四 面数百里州县皆成废墟,出现了千里人烟 断绝的惨景。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 乡,杜甫随着逃难的人群离开了故乡,一 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四川。
陆游(1125—1210) 字务 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 诗歌总的主题是抒发政治抱负和 同情人民苦难。其代表作有《书 愤》《示儿》《游山西村》等。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 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 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 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 南宋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 分析原因 收复蓟北
◎人民可以安居乐业

◎自己可以回到故乡
✲ 诗人的反应 涕泪满衣裳
◎以形传神 ◎喜极而悲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头看妻儿哪还有 一点儿的忧伤,胡乱地 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这两句所体现的各人的情感是什么?
喜 妻子
——“愁不在”
诗人
——“喜欲狂”
漫卷诗书(动作)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滔滔万里黄河奔流不息东注入海, 华山与天相接,直插云霄。
✲ 描绘画面
滚滚黄河东流入海
华山巍峨屹立、直耸入云
雄伟壮丽
写景手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夸张
景物雄伟,有生气
化静为动
思考:这两句诗描绘祖国壮丽河山 的用意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意: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 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 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孤”可以体现边塞地区的开阔荒凉,可 以体会到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运用:如《从军行》就是一首边塞诗,这首诗就表达了戍 边将士不畏艰险、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积 累:
古诗中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句很多,你可以写出哪 些呢?
____报___君__黄__金___台__上___意__,__提___携__玉___龙__为君死。 ____男___儿__何__不___带__吴___钩__,___收__取__关___山__五十州。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我会读
rèn
千仞
yuè
五岳




同音易混字
摩 mó

字义:抚摩,摸。如:按摩 组词:( 按摩)(观摩)(摩拳擦掌)
字义:摩擦。如:磨刀 组词:( 磨刀)(折磨)(好习,一直等到年底才实 现,真是好事多磨啊!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
·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译文
身在蜀地,突然听闻,收复蓟北的 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 裳。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白 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 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我仿佛 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 到了襄阳,一到襄阳就直奔洛阳。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háng ( 霓裳 ) 裳 shang( 衣裳)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一读:她跳《霓裳. (cháng)羽衣曲》的时候,像一只披 着彩色绚丽的衣裳. (shang)的蝴蝶,轻盈妩媚。
朗读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整首诗的感情 基调是昂扬向上的,朗读时,语调欢快, 语气激动,要读出诗人内心的狂喜之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指名朗读片段,听评朗读效果。 1.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是否能读准节奏,停顿。
《从军行》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 ( 杀敌立功、保)卫的国豪家情壮志。诗的 ( )前描两绘句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 气氛。( )集后中两概句括了戍边将士征 战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激烈以及决心 破敌的豪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意: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 云霄向上碰到天。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在金政权的压迫下 眼泪已流尽 ,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前来收复失地。
讨论交流:
诗中的景色描写有何作用? 滚滚黄河奔流三万里,东入大海,巍峨华山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
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青海湖上的天空,长 云遮蔽,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翻过雪山,就是河西走 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后两句中我们体会到将士的什么感情?
“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 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但是艰苦卓绝的斗争并 没有消磨将士的报国之志,“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 他们的誓言。从中体会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 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朗读古诗,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文 中的注释,理解每首诗的大意;然后结合朗读想象画面,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如诗人的人生经历,古诗的写作背景 及题材等,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最后背诵这首古诗。
朗读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本诗的标题较长, 正确停顿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朗读本诗 前两句时语气豪迈,语调高昂,读出对祖国山河的热 爱之情;朗读后两句时,语速放缓语调低沉,读出失 望、悲伤之情。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第一首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 (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 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 浑,格调高昂。其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 为世所称道。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 人誉为“七绝圣手”。
主要作品:《从军行》《出塞》《芙蓉楼 送辛渐》等。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朗读古诗,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文 中的注释,理解每首诗的大意;然后结合朗读想象画面,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如诗人的人生经历,古诗的写作背景 及题材等,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最后背诵这首古诗。
朗读《闻官军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河南河北》,读出节
[唐]杜 甫
奏,读准字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指名朗读片段,听评朗读效果。 1.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是否能读准节奏,停顿。
篱门迎凉有

抒情 遗民:泪尽 南望
山河壮美 忧国忧民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写诗人深 秋早起的感想,表现出诗人渴望收复大好河山、 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南 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之情。
爱国 爱国之情,古来有之。陆游的爱国情,让人动 容。正是因为有了舍命保家卫国的戍边将士,有了像陆游 这样忧国忧民的爱国者,我们的生活才更安稳,我们要心 怀祖国家乡,热爱它,保护它,也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 的生活,努力学知识、学本领,积极锻炼身体,为将来建 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讨论交流:
第一首诗前两句描绘一幅怎样 的意境?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 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 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背一背,填一填
将古诗补充完整。
青海长云( 暗雪山), 孤城遥望( 玉门关)。 黄沙百战( 穿金甲), 不破楼兰( 终不还)。
根据古诗题材体会作者的情感 概念:要鉴赏古诗,把握其情感,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充 分的了解。 方法:同一题材的古诗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若能判定一 首诗所属的题材,便可快速把握古诗的感情基调。如送别 诗,多写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边塞诗多写思乡之情或建 功立业的愿望等;写景诗多描写祖国山河的壮美。
朗读《秋夜将晓 出篱门迎凉有感》, 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指名朗读片段,听评朗读效果。 1.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是否能读准节奏,停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 ( 爱国 )诗人陆游写的,写大好河山, 陷于敌手,及沦陷区百姓疾苦,以 “( 望 )”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 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表 现了作者的( 悲愤与感慨 )。
达五千仞,上与天奇。如此大好河山,却沦陷在 “胡尘里”,怎能不令人愤慨?壮观的景色描写渲 染了老百姓的悲愤、失望之情。
“入”表现了黄河东流入海的磅礴气势;“摩”
有触手可及之意,突出山的高峻。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前两句诗中描写了黄河、华山,运用夸张 手法极力表现了黄河一泻千里,华山高耸入云 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青海湖 长云 雪山 边塞景物

写景 孤城 玉门关
开阔萧索


百战 穿金甲
抒情
不破 终不还
不畏艰险 誓死卫国
《从军行》描述了戍边将士征战于荒漠孤 城,环境恶劣,生活艰苦,表现了戍边将士 不畏艰险、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爱国 爱国之情,古来有之。诗人王昌龄的爱国情,让 人动容。正是因为有了舍命保家卫国的戍边将士,有了像 王昌龄这样的爱国者,我们的生活才能安稳、幸福,我们 要心怀祖国家乡,热爱它,保护它,也要好好珍惜这来之 不易的生活,努力学知识、学本领,积极锻炼身体,为将 来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朗读古诗《从军行》 朗读时读准字音,理解词意、句意,反复朗读, 做到正确、流利,注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从 军行》读前两句时,语速缓慢,语气悲壮;读后两 句时,语速加快,语气肯定、激昂,重读“百战”“终 不还”。
朗读《从军行》, 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我会读


cháng xiāng
蓟北 涕泪 霓裳 襄阳
易错音
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 千仞(rèng rèn ) 涕泪(tì dì) √ 襄阳(xiāng náng)
读前四句诗,借助注释,说说诗 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剑外忽传收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 初闻涕泪满衣裳。地区,当时是叛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