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高考理综试卷及详细答案解释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理科综合安徽卷(含详细答案)

2014年高考理科综合安徽卷(含详细答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38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38页)绝密★启用前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第1页至第7页,第Ⅱ卷第8至第16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帖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Ⅱ卷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时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Li —7 O —16 F —19 P —31 S —32 Fe —56第Ⅰ卷(选择题 共120分)1. 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B.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 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D. 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2. 下图为氨基酸和+Na 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 )3. 分别用-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基因的片段为探针,与鸡的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中提取的总RNA 进行分子杂)A. 在成红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B. 输卵管细胞的基因组DNA 中存在卵清蛋白基因,缺少-β珠蛋白基因C. 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D. 上述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功能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4. 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安徽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pdf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安徽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pdf

选项规律结论A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次氯酸溶液无法制取盐酸B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常温下,相同的铝
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稀硝酸,浓硝酸中铝片先溶解完C结构和组成相似的物质,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NH3沸点低于PH3D溶解度小的沉淀易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ZnS沉淀中滴加CuSO4溶液可以得到CuS沉淀【答案】D
图3
(3)该小组对图2中的0 ~
【答案】=4OH—(或4H++ O2+4=2H2O)
(3)放热反应,温度升高
(4)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能改变一个变量,所以实验②中铁的量不能发生变化,即质量为2.0g;~发生了吸氧腐蚀;原电池装置中
,活泼金属(Fe)做负极,=4OH—或4H++ O2+4=2H2O;
二者沸点的差异(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进行分离,所以采用冷凝法;
(4)根据守恒可以得到;设LiPF6为xmol,LiF为ymol;根据Li守恒,有x+y=n,根据质量守恒有152x+26y=w,解得
x=mol。
28.(14分)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的影响因素,将混合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置于锥形瓶底部
子反应不满足电荷守恒,B错误;C、Fe2(SO4)3溶液中,Fe3+和SO42-的个数比为2:3,所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不满足配
比关系,C错误;D、发生的离子反应2Fe3++3Zn=2Fe+3Zn2+,参加反应的,故生成产的Fe的物质的量也是0.2mol,质量
为11.2g,D正确。
9.ol·L-1盐酸【答案】B
成CuCl2(s)和一种黑色固体。在25℃、101KPa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1 mol CuCl(s),放出44.4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

2014年高考安徽省理综化学真题(带解析)

2014年高考安徽省理综化学真题(带解析)

CO2的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重要化工产品三聚氰胺的反应:下列有关三聚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3H6N3O3B.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C.属于共价化合物D.生成该物质的上述反应为中和反应答案:C解析过程:三聚氰酸分子式为C3H3N3O3,该分子中只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而中和反应生成盐,A、B、D错,C合题意。

——————————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K+、Fe2+、C6H5OH、Br-可以大量共存B.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2I-Fe2++I2C.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SO42—+Ba2++3OH-Fe(OH)3+BaSO4 D.1 L0.1 mol·L-1该溶液和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11.2 g Fe答案:D解析过程:A.Fe3+与C6H5OH发生显色反应;B项中电荷不守恒;C中反应物的计量数不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3SO42—+3Ba2+ +6OH—=2Fe(OH)3↓+3BaSO4↓;D中据反应物的性质,知经过系列转化,有Fe2(SO4)3--2Fe3+--2Fe,n(Fe)=0.2mol,m(Fe)=11.2g。

A、B、C错,D符合题意。

——————————题目: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选项以表格内容为准)()A.实验目的:分离Br2和CCl4混合物;主要仪器:分液漏斗、烧杯;试剂:Br2和CCl4混合物、蒸馏水B.实验目的:鉴别葡萄糖和蔗糖;主要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试剂: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银氨溶液C.实验目的:实验室制取H2;主要仪器: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试剂:锌粒、稀HNO3D .实验目的:测定NaOH 溶液浓度;主要仪器:滴定管、锥形瓶、烧杯;试剂:NaOH 溶液,0.1000mol/L 盐酸 答案: B解析过程:Br 2在CCl 4中溶解度较大,Br 2与CCl 4形成溶液,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2014安徽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安徽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 安徽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7.C O2 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 NH3 捕获 CO2生成重要化工产品三聚氰胺的反应:NH 3+CO 2+ H 2O下列有关三聚氰胺单位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 C 3H 6N 3O3B .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也含有非极性键C .属于共价化合物D .生成该物质的上述反应为中和反应【答案】C【解析】根据三聚氰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 C 3H 3N 3O 3,A 错误;B 、根据原子间的 连接方式可知,三聚氰酸中只有极性键,B 错误;C 、根据三聚氰酸的组成可知其属于共价化 合物,C 正确;D 、NH3 不属于碱,CO2 不属于酸,所以该反应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

8.下列有关 Fe 2(S O4)3 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中,K+、Fe 、C 6H 5OH 、Br 可以大量共存B .和 KI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 3+ +2I - = Fe 2+ +I 2C .和 Ba(OH)2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 +SO 4 +Ba 3OH =Fe(OH)3↓+BaSO 4↓D .1L 0.1mo l ·L 该溶液和足量的 Zn 充分反应,生成 11.2g Fe【答案】D 【解析】A 、C 6H 5OH 是苯酚(),具有还原性,Fe 具有氧化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能大量共存;B 、Fe +2I = Fe +I 2 该离子反应不满足电荷守恒, B 错误;C 、Fe 2(SO 4)3 溶液中,Fe3+和 SO2-4的个数比为 2:3,所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不满足配比 关系,C 错误;D 、发生的离子反应 2Fe +3Zn=2Fe+3Zn ,参加反应的2+ - 3+ 2- 2++ --13+ 3+ - 2+ 3+2+3n(Fe )1L0.1mol/L20.2mol,故生成产的Fe 的物质的量也是0.2mol,质量为11.2g,D 正确。

2014年高考安徽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2014年高考安徽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2014年高考安徽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试卷总评】本试卷考查了细胞的结构、代谢和生命历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命活动调节、生态系统、基因工程、胚胎工程、微生物培养等相关知识。

知识点考查全面,重点(光合作用、遗传和变异、生命活动调节)突出,试题具有创新性,综合程度较高,试题难度中等。

第一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线粒体的有关内容。

试题难度偏易。

【解析】线粒体的内膜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功能比外膜强,所含蛋白质的数量比外膜高,A错;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B错;成人心肌细胞在生命活动中需要消耗的能量多于人的腹肌细胞在生命活动中需要消耗的能量,因此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多于腹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C正确;精子在变形的过程中线粒体聚集在精子的尾部,形成线粒体鞘,D错。

【失分警示】学生没掌握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不能判断出线粒体内外膜上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对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场所识记不清;对精子的变形情况识记不清,导致误选。

2.【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有关内容。

试题难度中等。

【解析】由图可知,肾小管管腔中的氨基酸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逆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肾小管管腔中的Na+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属于被动运输;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被动运输。

故本题D正确。

【失分警示】本题学生失分,主要为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不能正确识图,导致错判;二是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特征识记不清,也会导致误判。

3.【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有关内容。

试题难度中等。

【解析】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知,利用DNA探针来检测细胞中是否存在有关的RNA分子,从而判断相应的基因是否表达,若存在相应的RNA,则表明该基因得到了表达。

2014安徽省高考理综生物试卷(附答案)

2014安徽省高考理综生物试卷(附答案)

2014安徽省高考理综生物试卷(附答案)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word精校高清重绘版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答案】C2.右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 →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答案】D3.分别用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基因的片段为探针,与鸡的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中提取的总R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见下表(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探针细胞总RNA 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丙酮酸激酶基因成红细胞 + - + 输卵管细胞 - + + 胰岛细胞 - - + A.在成红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B.输卵管细胞的基因组DNA中存在卵清蛋白基因,缺少β-珠蛋白基因 C.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 D.上述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功能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答案】B4.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 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答案】A5.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安徽卷带解析)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安徽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安徽卷带解析)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力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

已知单摆摆长为l ,引力常量为G ,地球质量为M ,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 ,则单摆振动周期T 与距离r 的关系式为( ) A. l GM r T π2= B. GM l r T π2= C. l GM r T π2= D. GM r l T π2= 2.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 是通过椭圆中心O 点的水平线。

已知一小球从M 点出发,初速率为v 0,沿管道MP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1,所需时间为t 1;若该小球仍由M 点以出速率v 0出发,而沿管道MQ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2,所需时间为t 2。

则( ) A.v 1=v 2 ,t 1>t 2 B. v 1<v 2,t 1>t 2 C. v 1=v 2,t 1<t 2 D. v 1<v 2,t 1<t 2 3.A. 0.5mB. 1.5mC. 2.5mD. 3.5m 4.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取该直线为x 轴,起始点O 为坐标原点,其电势能E p 与位移x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图象中合理的是 5.“人造小太阳”托卡马克装置使用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使其中的带电粒子被尽可能限制在装置内部,而不与装置器壁碰撞,已知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平均动能与等离子体的温度T 成正比,为约束更高温度的等离子体,则需要更强的磁场,以使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不变,由此可判断所需的磁感应强度B 正比于 T D.2T 6.如图所示,一倾斜的匀质圆盘垂直于盘面的固定对称轴以恒定的角速度ω转动,盘面上离转轴距离2.5m 处有一小物体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

2014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与点评

2014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与点评

2014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与点评皖智教育胡征善2014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命题保持往年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体现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想。

五年来的粒子共存问题转化为既有粒子共存(仍是“离子分子融合,无机有机兼顾”)又有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和涉及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第25题的模块综合题直接给出了具体元素,转变了五年来给信息推元素的命题“惯性”;突出的变化是将选择题中的电化学试题转化为涉及电化学知识的实验探究试题。

第Ⅰ卷7.CO2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重要化工产品三聚氰酸的反应:NH3+CO2 +H2O下列有关三聚氰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3H6N3O3 B.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C.属于共价化合物D.生成该物质的上述反应为中和反应【解析】三聚氰酸分子式为C3H3N3O3,分子中只含极性键(碳氮极性键、碳氧极性键和氧氢极性键)。

【说明】氰酸的结构为HO—C≡N,3个氰酸分子发生加成生成三聚氰酸。

本题是用NH3捕获CO2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三聚氰酸,其过程是:NH3先与CO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氨基甲酸H2N—COOH,3个H2N—COOH失去3个水分子生成三聚氰酸。

8.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K+、Fe2+、C6H5OH、Br—可以大量共存B.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 +2I—== Fe2+ +I2C.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 +SO42—+Ba2+ +3OH—== Fe(OH)3↓+BaSO4↓D.1 L0.1 mol/L该溶液和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11.2 gFe【解析】A选项:Fe3+与C6H5OH反应:Fe3++6C6H5OH==[Fe(OC6H5)6]3—+6H+B选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2I—== 2Fe2+ +I2C选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3SO42—+3Ba2+ +6OH—== 2Fe(OH)3↓+3BaSO4↓【解析】A选项:Br2和CCl4是两种互溶的液体,Br2和CCl4混合物是溶液,不能通过分液的方法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及详细答案解释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33-40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Fe 56 Cu 64 Ca 40 Al 27 Cl 35.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跨膜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和非跨膜运输(胞吞和胞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胞吞和胞吐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特点B.只有协助扩散需要载体C.只有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只有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2.下列实验中,既需要使用显微镜,也需要染色剂染色的是()A.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B.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3. 在二倍体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双亲通过生殖细胞分别向子代传递了()A.双亲的遗传性状B.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中全部的染色体C.细胞中的全部DNA D.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蛋白质的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DNA→mRNA→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B.转录和翻译过程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相同C.一种密码子可以与多种反密码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转录时D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5.假设你流落荒岛,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下列哪种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时间来等待救援?()A.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肉B.先吃鸡,然后吃玉米,减少鸡的能量消耗C.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蛋D.玉米只用来喂鸡,每天吃鸡蛋6.右图表示两种不同抗原刺激机体所引起的免疫强度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免疫强度增强主要是由于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引起的B.参与图中免疫反应的细胞都起源于胸腺,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C.记忆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作用具有特异性,所以首次注射B抗原免疫强度弱于二次注射A抗原D.不同记忆细胞记忆的时间不同,所以有些疫苗要多次注射才能产生较长时间的免疫能力7.具有一定化学素养的公民,在工作和生活中就比较容易识破某些据有“噱头”性质的广告宣传或不合实际甚至具有欺诈性的宣传,下列有关媒体的报道无错误的是()A.“白雪牌”漂粉精可令所有有色物质黯然失“色”,没有最白,只有更白B.这种物质具有神奇的功能,将少量的该物质加入水中可以使水大量地转化为汽油C.灾后防疫部门利用明矾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杀菌,从而解决了灾民饮水安全问题D. 该科研机构改进了一种用植物秸秆生产乙醇的新工艺8. 下列各组有机化合物中,肯定属于同系物的一组是()A.C3H6与C5H10 B.C3H8与C5H12C.C4H6与C5H8D.C2H2与C6H69.对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B.能发生碱性水解,1mol该有机物完全反应消耗8molNaOHC.与稀H2SO4共热,生成两种有机物D.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4H10O910.已知:25°C时,K sp[Mg(OH)2]=5.61×10-12,K sp[MgF2]=7.42×10-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5°C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B.25°C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C.25°C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氨水中的K sp比在20mL 0.01mol/L NH4Cl溶液中的K sp小D.25°C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为MgF211.a mol Cu与含b mol 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一定是()A.(b-2a) mol B.4 b mol C.3 a mol D.2 a mol12.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A.量取15.00 mL NaOH溶液B.定容C.电解制Cl2和H2D.高温加热石灰石1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氢氟酸与石灰水反应:O H OH H 2=+-+B .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O H BaSO OH Ba SO H 24224+↓=+++-+-+C .硫酸氢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CO 32-+2H +=CO 2↑+H 2OD .少量NaHCO 3溶液和足量Ba (OH )2溶液混合:OH CO BaCO HCO OH Ba 223332222++↓=++---+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将四块相同的坚固石块垒成圆弧形的石拱,其中第3、4块固定在地基上,第l 、2块间的接触面是竖直的,每块石块的两个侧面间所夹的圆心角均为30︒。

假定石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则第1、2块石块间的作用力F 1和第1、3块石块间的作用力F 2的大小之比为 ( )A .1∶2B .3∶2C .3∶3D .3∶115.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速度为v 、位移为x 、所受合外力为F 。

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过程中某物理量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t =0时刻物体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A BC D16.如图所示,光滑固定斜面C 倾角为θ ,质量均为m 的两物块A 、B 一起以某一初速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已知物块A 上表面是水平的,则在该减速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A 受到B 的摩擦力水平向右B .物块B 受到A 的支持力不做功C .物块B 的机械能不变D .两物块A 、B 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mg sin θcos θ17.某载人宇宙飞船在距地面高度约为4200km 的赤道上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与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同向运动,每当二者相距最近时,宇宙飞船就向同步卫星发射信号,然后再由同步卫星将信号发送到地面接收站。

若某时刻二者相距最远,从该时刻开始,在一昼夜1 32 4 6 x /m O t /s1 -12 4 v /(m·s -1)O t /s 1 -12 4 6 a /(m·s -2) O t /s 1 -1 2 4 6 F /N O t /s 1 -12 4 6 13 5的时间内,接收站共接收到信号的次数为(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00km ,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约为36000km ) ( )A .4次B .6次C .7次D .8次18.两个点电荷Q 1、Q 2固定于x 轴上,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足够远处沿x 轴负方向移近Q 2(位于坐标原点O )过程中,试探电荷的电势能E p 随位置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M 点电势为零,N 点场强为零B .M 点场强为零,N 点电势为零C .Q 1带负电,Q 2带正电,且Q 2电荷量较小D .Q 1带正电,Q 2带负电,且Q 2电荷量较小19.如图所示,50匝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 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B =2/10T 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线框面积S =0.5m 2,线框电阻不计。

线框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 ′以角速度ω=200 rad/s 匀速转动, 并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相连,副线圈接入一只“220V ,60W”灯泡,且灯泡正常发光,熔断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性面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零B .线框中产生交变电压的有效值为5002VC .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5∶11D .允许变压器输出的最大功率为5 000W20.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通过轻质弹簧连接的物块A 和B ,C 为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开始用变力F 沿斜面向上拉动物块A 使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 物块B 刚要离开挡板,已知物块的质量均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

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F 的最小值为22sin 4kt g m θ B .力F 的最大值为241sin ktm mg +θ C .物块A 的位移为kmg θsin D .力F 做的功为k g m θ222sin 2 21.如图所示,宽度为l 的有界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

闭合等腰直角三角形导线框abc 位于纸面内,直角边ab 水平且长为2l ,线框总电阻为R 。

规定沿abca 方向为感应电流的正方向。

导线框以速度v 匀速向右穿过磁场的过程中,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是( )A B C D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22.(6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低压的交流电源上(频率为f ),从实验打出的几条纸带中选出一条理想纸带,如图所示。

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5个点A、B、C、D、E,测出A点与起始点O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

已知重锤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1)从起始点O开始到打下C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 p=____________,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E k=____________。

(2)根据题设条件,还可利用重锤下落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

经过计算可知,测量值比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要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