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住宅楼各技术经济指标

住宅楼各技术经济指标一、协议方信息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技术经济指标定义与范围1、技术经济指标是指反映住宅楼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量化数据和经济参数。
11 包括但不限于建筑规模、建筑面积、建筑高度、户型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材料、设备设施等技术指标。
12 以及建设成本、销售价格、租金收益、运营成本、投资回报率等经济指标。
三、建筑规模指标1、总建筑面积:指住宅楼地上和地下建筑面积之和。
11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包括住宅建筑面积、配套公建建筑面积等。
12 地下建筑面积包括地下车库、设备用房等。
2、总户数:指住宅楼内规划的居住户数。
21 应明确不同户型的户数分布。
3、建筑层数:指住宅楼地上和地下的楼层数。
31 包括标准层数量和特殊楼层(如顶层、底层)的设计。
四、建筑面积指标1、套内建筑面积:指住宅户内可供使用的空间面积。
11 包括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功能空间的面积。
12 应明确各功能空间的最小面积要求。
2、公摊建筑面积:指住宅楼内公共部分的建筑面积分摊到每户的面积。
21 包括楼梯间、电梯间、走廊、公共门厅等。
3、阳台建筑面积:指阳台的投影面积。
31 封闭阳台按全面积计算,未封闭阳台按半面积计算。
五、建筑高度指标1、建筑总高度:从室外地坪到建筑物屋顶的高度。
11 应符合当地的规划和建筑规范要求。
2、层高:指住宅楼层内的净高。
21 标准层层高应满足居住舒适度的要求。
六、户型设计指标1、户型种类:包括一居室、二居室、三居室等不同户型。
11 每种户型的比例应根据市场需求和项目定位确定。
2、户型面积段:明确不同户型的面积范围。
21 例如一居室面积在 50 70 平方米,二居室面积在 70 100 平方米等。
3、户型朝向:考虑采光和通风,明确各户型的主要朝向。
31 尽量保证多数户型有良好的朝向。
七、建筑结构指标1、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住宅小区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住宅小区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引言住宅小区规划是城市社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乎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社区的宜居程度。
在规划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为规划者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本文将介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小区面积小区面积是规划中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它决定了小区内可容纳的住宅数量以及公共设施的布局。
小区的面积应根据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绿化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以实现小区的高效利用和宜居性。
二、绿地率绿地率是指小区中绿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绿地在小区规划中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
合理设置绿地可以提高小区的居住质量和舒适度。
绿地率的具体数值应根据城市的绿化要求、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来确定。
三、容积率容积率是指小区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小区的用地效率和密度。
较高的容积率可实现更高的建筑面积,但也可能带来交通拥堵、阳光遮挡等问题;较低的容积率则能获得更好的绿化和景观效果,但可能会牺牲用地效率。
容积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小区的功能定位、土地利用政策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四、建筑高度限制建筑高度限制是指小区内建筑物的最高高度。
它关系到小区内部的采光、通风等条件,同时也与城市整体的建筑景观相关联。
建筑高度的限制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周边环境和交通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保小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居住舒适度。
五、停车位规划停车位是住宅小区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
合理规划停车位可以提供足够的停车空间,解决居民停车难题。
停车位的规划应综合考虑小区的居住人口、居民的车辆数量以及周边交通状况等因素确定,以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和交通管理要求。
六、社区配套设施社区配套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店、公园等公共设施,是小区居民生活的重要支持。
社区配套设施的规划应考虑到小区的人口规模、年龄结构、服务范围等因素,以满足居民的基本日常需求和提高社区的居住品质。
控制性详细规划_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定义、内容、成果、审批一.定义,内容:控制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和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的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详细确定规划地区各类用地的界限和使用范围,提出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的控制指标:规定各类用地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可建的建筑类型,规划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后退红线等;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的用地界限;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细则。
这一阶段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主要依照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景观设计要求,提出各项景观建设标准和用于景观设计的各项控制指标,指导下一阶段景观设计。
二.成果:(一)位置图。
图纸比例不限;(二)用地现状图。
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分至小类),标绘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必要时分别绘制;(三)土地使用规划图。
图纸比例同现状图,画出规划各类使用性质用地的范围;(四)地块划分编号图。
图纸比例1/5000,标明地块划分界线及编号(和本文中控制指标相对应);(五)各地块控制性性详细规划图。
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图纸标绘以下内容:1.规划各地块的界线,标注主要指标;2.规划保留建筑;3.公共设施位置; 4.道路(包括主、次干道、支路)走向、线型、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5.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必要时4、5 两项可单独绘制)。
(六)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
标绘各类工程管网平面位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三.审批:应该由市人民政府审批。
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的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6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确定的意义、如何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规定性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泊车位及配套服务设施,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
住宅经济指标大全

建筑经济指标大全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常见词汇整理与计算方法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常见词汇整理与计算方法(1)容积率:即规划地块内各类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计算公式为: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土地面积容积率可根据需要制定上限与下限.容积率的下限是保证地块开发的效益,防止无效益或低效益开发造成土地的浪费。
容积率上限防止过渡开发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
容积率还可以根据建筑用途的不同,分为全部建筑容积率,公共建筑容积率,住宅建筑容积率等。
建筑总楼板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与建蔽率为不同概念。
例如:在1万平方米的建筑基地上,建有单楼层5千平方米,共两层楼的建筑,则容积率为100%,建蔽率为50%。
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与占地面积不同)(2)建筑密度:即规划地块内各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计算公式:建筑密度=建筑基底占地面积/地块面积(3)绿化率,亦称绿地率:指的是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绿地率=绿地面积/土地面积绿地率通常以下限控制。
这里的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公共绿地内占地面积不大于百分之一的雕塑、水池、亭榭等绿化小品建筑可视为绿地。
(4)建筑物占地面积:以外墙(底层勒脚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构筑物占地面积以占地轮廓计算,但不包括铁路、道路,围墙及管线。
(5)总建筑面积:指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以上所提到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设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构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
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多层一般不小于退让5m,高层退让不小于10M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建筑密度是指在具体“宗地”内建筑物基底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
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
居住小区【15公顷左右】规划技术经济指标相关数据

居住小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相关数据1.规划总用地(以道路中心线计算):15.13公顷【151300平方米】2.用地平衡:a.城市道路:11%【16643平方米】,其中含约18%的绿地【约3026平方米】b.住宅用地:60%【90780平方米】,其中含约33%的绿地【约30260平方米】c.公共建筑:20%【30260平方米】,其中含约25%的绿地【约7565平方米】d.公共绿地:9%【13617平方米】。
3.规划总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
4.居住建筑(约130000平方米,其中90平方米以下户型不少于70%,总户数定为1264户,则90平方米以下户型不少于885户。
):a.多层住宅:面积约90000平方米【定为874户】一室户【约53㎡/户】,约占10%,定为86户,面积约4558平方米。
两室户【约88㎡/户】,约占60%,定为528户,面积约46464平方米。
三室户【约132㎡/户】,约占20%,定为173户,面积约22836平方米。
四室户【184㎡/户】约占10%,定为87户,面积约16008平方米。
b.高层住宅:面积约40000平方米【定为390户】两室户【约88㎡/户】,约占70%,定为273户,面积约24024㎡。
三室户【约135㎡/户】,约占30%,定为117户,面积约15795㎡。
5.公共建筑面积a.小学【最高层数定为3层】,约占15%,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b.幼儿园【最高层数定为2层】,约占5%,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c.垃圾站:约占0.6%,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
d.换热站:约占0.75%,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
e.会所及物业管理(属于社区服务):约占5%,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f.商业服务:约占4%,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
g.医疗中心:约占1.5%,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
h.金融邮电(储蓄所):约占0.5%,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
I.居委会(居住组团):300-800户设一处,建筑面积30-50㎡。
关于快题中技术经济指标写法的窍门

关于快题中技术经济指标写法的窍门1、综述技术经济指标是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性、环境适宜性和使用舒适性的一个综合的评价,每一项指标都有相应的值域范围,切不可乱写。
2、一般思路首先,应保证指标体系的内容完整;其次,指标赋值要与设计方案相互对应的同时,还应符合相关法律规范要求。
若时间紧迫,来不及计算,可结合任务书具体要求,并参考以下各项数据常用经验值,在做出安排,以免出现大的失误。
具体例表如下: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规划总用地面积、规划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停车位(地面、地下)等内容。
具体例表如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名称数值单位规划总用地面积Ha规划总建筑面积平方米(m2)容积率—建筑密度百分比(%)住宅平均层数层绿地率百分比(%)平均层数层停车位地面(≤10%)个地下4、技术经济指标的具体写法及相关指标经验值(1)总用地面积的写法任务书上有,做快题时直接抄就行了。
(2)容积率的写法一般任务书有要求,即是已知的,写的时候,可在此基础上上下浮动1~2个点。
比如任务书要求1.8,你可写1.7或1.9都行。
同时须符合容积率的相关经验值。
(a)住区容积率:别墅区0.3;纯板式多层在0.8~1.4;有高层的在1.6~2.0。
(b)中心区容积率在2.0以上,中央商务区甚至打造3.0~5.0。
(c)大学容积率在:0.6~0.8。
(3)总建筑的写法根据公式:建筑面积=容积率*总用地面积,计算即可。
(总用地面积已知)(4)绿地率的写法这个无法精确计算,一般通过经验值题写。
(a)住区绿地率在25%~35%;(b)中心区绿地率在20%~30%;(c)大学绿地率一般在40%左右。
(5)建筑密度的写法根据公式:“建筑密度=容积率/平均层数”求的。
(a)住区建筑密度在20%~25%;(b)中心区建筑密度在30%~40%;(c)大学建筑密度在:20%~30%。
(6)停车位的写法(a)住区总停车位数=住区总户数,即户均一个停车位;另外地面停车位一般占到总停车位的10%以下。
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学研究的是从劳动消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观点来评价技术活动。
建筑技术经济就是对建筑产品的技术方案(包括投资方案、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技术政策)进行技术与经济的分析、计算、比较和评价。
从中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指标是对设计质量优劣和设计方案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的评价的项目指标。
由于影响设计方案和设计质量的因素繁多,而且不少因素对方案优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多以一组指标来评价,这成组的指标也叫指标体系。
建设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按要求可分为几大类。
1.按指标的范围,可分为综合指标和局部指标。
2按指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实物(使用价值)指标和货币指标(价值)。
3.按指标的应用,可分为建设指标和使用指标。
4.按指标的性质,可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是针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评估项目。
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中每一项都有针对性地评价和反映着某些方面的控制作用和使用意义,每一项都是居住区整体居住水平的反映,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评价、使用评估都要通过这每一项指标来表达。
另外,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起制约作用。
评价或优化规划方案时,应综合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整体地、综合性地评价和优化。
还有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价和优化结果,不仅仅取决于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还要看规划方案的功能合理性,布局创新的科学性,环境质量的保证度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水平。
也就是说同样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几个方案。
要善于运用这些指标系列,评价出优秀方案。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居住区规划总用地范围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来确定: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
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住宅经济指标大全

建筑经济指标大全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常见词汇整理与计算方法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常见词汇整理与计算方法(1)容积率:即规划地块内各类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计算公式为: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土地面积容积率可根据需要制定上限与下限.容积率的下限是保证地块开发的效益,防止无效益或低效益开发造成土地的浪费。
容积率上限防止过渡开发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
容积率还可以根据建筑用途的不同,分为全部建筑容积率,公共建筑容积率,住宅建筑容积率等。
建筑总楼板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与建蔽率为不同概念。
例如:在1万平方米的建筑基地上,建有单楼层5千平方米,共两层楼的建筑,则容积率为100%,建蔽率为50%。
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与占地面积不同)(2)建筑密度:即规划地块内各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计算公式:建筑密度=建筑基底占地面积/地块面积(3)绿化率,亦称绿地率:指的是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绿地率=绿地面积/土地面积绿地率通常以下限控制。
这里的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公共绿地内占地面积不大于百分之一的雕塑、水池、亭榭等绿化小品建筑可视为绿地。
(4)建筑物占地面积:以外墙(底层勒脚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构筑物占地面积以占地轮廓计算,但不包括铁路、道路,围墙及管线。
(5)总建筑面积:指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以上所提到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设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构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
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多层一般不小于退让5m,高层退让不小于10M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建筑密度是指在具体“宗地”内建筑物基底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
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