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与题型复习

合集下载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3主要涵盖以下知识点:
1. 电路定律:
-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对于一闭合电路,电流的总和等于零。

-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电压的总和等于零。

2. 串联和并联电路:
-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个路径可以通过。

- 并联电路:电流可以选择多个路径通过。

3. 电阻与电阻率:
- 电阻是物质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 电阻率是物质本身对电流的阻碍程度,与物质的导电性质有关。

4. 欧姆定律:
- 欧姆定律表明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成正比关系,表达式为I=V/R,其中I为电流,V为电压,R为电阻。

5. 电功和功率:
- 电功表示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中所做的功。

- 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等于电功除以时间。

6. 电容器:
- 电容器可以将电能以电场的形式储存。

- 电容器的电容量表示电容器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等于电容器
的电荷与电压之比。

7. RC 电路:
- RC 电路包括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连接在一起。

- RC 电路具有延迟响应的特性,可以用来滤除高频信号。

8. LC 电路:
- LC 电路包括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连接在一起。

- LC 电路具有振荡的特性,可以用来产生无线电信号。

这些是物理选修3-3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可以加深对电路和电子设备运作的理解。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物理选修3-3是高中物理的一门选修课程,本文将对该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这些知识点包括电磁感应、电磁波和粒子物理等内容。

一、电磁感应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相对磁场运动或磁场变化时,导体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

2.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的速度、磁感应强度以及导体的长度有关,可以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计算。

3. 感应电动势的方向遵循楞次定律,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以保持磁通量守恒。

4. 电磁感应的应用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和感应炉等。

二、电磁波1. 电磁波的特点: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形成,能够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具有相同的传播速度。

2. 电磁波的分类:根据波长不同,电磁波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3. 光的干涉和衍射:当光通过一些特定的物体时,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这些现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质。

4. 光的粒子性:根据光的光量子说,光可以看作粒子形式的能量传播。

三、粒子物理1. 基本粒子:粒子物理研究了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常见的基本粒子包括夸克、轻子、强子和介子等。

2. 模型: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揭示了基本粒子的组成和相互作用方式,包括强力、弱力、电磁力和引力等。

3. 夸克色荷:夸克有三种“颜色”,即红色、蓝色和绿色。

夸克组合形成介子和强子。

四、其他1. 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电磁场与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电磁场的强度与电荷的数量和距离有关。

2. 恒星能源:恒星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维持了恒星的持续亮度和运行。

3. 核能与核反应:核能是一种巨大的能量,核裂变和核聚变是核能释放的两种方式。

总结:物理选修3-3涵盖了电磁感应、电磁波和粒子物理等知识点。

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感应的基础,应用广泛。

电磁波具有特定的波长和频率,可通过干涉和衍射进行研究。

粒子物理关注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标准模型是粒子物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与题型复习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与题型复习

热学知识点复习制作人:湄江高级中学:吕天鸿一、固、液、气共有性质1、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

温度T越高,运动越激烈,分子平均动能注意:对于理想气体,温度T还决定其内能的变化。

扩散现象:相互渗透的_______ 反应2、分子运动的表现布朗运动:看不见的固体小颗粒被分子不平衡碰撞,颗粒越大,运动越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且都随着分子间距r的增加而_________ 。

(1)分子力的合力F表现:是为F引还是F斥?看间距与分界点r o关系,看下图当r=r o时,F引=F斥,分子力为0;当r>r o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当r<r o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___________ 。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Or o(约为10-9 m)时,分子力很弱,可以忽略。

(2)分子势能E P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

用图像表示如右图补充线注:当r=rO时,分子势能最小。

(3 )分子力做功与E P的关系,类比三大势能一样关系二、晶体与非晶体-单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异性。

原子排列:有规则晶体:有固定熔点■1、多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原子排列:无规则非晶体:无确定的熔点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原子排列:无规则2、、同一种物质可能以晶体与非晶体两种不同形态出现。

如碳形成的金刚石与石墨3、有些晶体与非晶体可以相互转化。

4、常考晶体有:金刚石与石墨、石英、云母、食盐。

常考非晶体有:玻璃、蜂蜡、松香。

三、热力学定律—研究高考对象为—主要还是理想气体1、热力学第一定律:AU=W+Q 表达式中正、负号法则:如下图2、气体实验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结合量是气体的体积和温度,当温度变化时,气体的内能变化,当体积变化时气体将伴随着做功,解题时要掌握气体变化过程的特点(1)等温过程:内能不变,即A U=0。

温度T t则内能增加,△ U >0(2)等容过程:W=0。

若体积V f,则气体对外界做功,W取“一”负号计算。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汇总_一册全_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汇总_一册全_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第一节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二、分子的大小 阿伏加德罗常数1.分子的大小:除了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m 。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_mol -1。

3.两种分子模型 分子 模型意义分子大小或分子间的平 均距离图例球形 模型固体和液体可看成是由一个个紧挨着的球形分子排列而成的,忽略分子间的空隙d =36V 0π(分子大小)立方体 模型 (气体)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很大,把气体分成若干个小立方体,气体分子位于每个小立方体的中心,每个小立方体是每个分子占有的活动空间,这时忽略气体分子的大小d =3V 0 (分子间平 均距离)设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 、摩尔体积为V 、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为m 0、每个分子的体积为V 0,有以下关系式:(1)一个分子的质量:m 0=MN A=ρV 0。

(2)一个分子的体积:V 0=V N A =MρN A (只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对于气体,V 0表示每个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体积)。

(3)一摩尔物质的体积:V =Mρ。

(4)单位质量中所含分子数:n =N A M 。

(5)单位体积中所含分子数:n ′=N AV 。

(6)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 = 3VN A 。

(7)固体、液体分子的球形模型分子直径:d =36V πN A ;气体分子的立方体模型分子间距:d = 3VN A。

第二节 分子的热运动一、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产生原因: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意义:反映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二、布朗运动1.概念:悬浮微粒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无规则运动。

2.产生原因:大量液体(或气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

3.影响因素: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4.意义:间接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一、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础概念1. 电磁场的基本概念- 电荷与电场- 电流与磁场- 电磁场的相互作用2. 电磁波的产生- 电磁振荡- 电磁波的产生条件-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3. 电磁波的性质- 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速度- 电磁波的能量- 电磁波的极化二、电磁感应与电磁波的应用1. 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感应电动势的计算2. 电磁波的应用- 无线电通信- 微波技术- 电磁波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三、电磁波的传播与天线1.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直线传播- 反射与折射- 衍射与干涉2. 天线的基本原理- 天线的种类与功能- 天线的辐射与接收- 天线的指向性与增益四、电磁兼容性与电磁污染1. 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的定义- 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原则- 电磁兼容性测试与评估2. 电磁污染- 电磁污染的来源- 电磁污染的影响- 电磁污染的防护措施五、电磁波的安全与健康1. 电磁波的生物效应- 电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 电磁波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 - 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 电磁波的安全标准- 国际电磁波安全标准- 电磁波的安全防护措施- 电磁波的安全使用指南六、电磁波的测量与分析1. 电磁波的测量技术- 电磁场强度的测量- 电磁波功率的测量- 电磁波频率的测量2. 电磁波的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 电磁波的谱分析- 电磁波的相位分析七、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1. 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 卫星通信- 光纤通信2. 遥感技术- 雷达遥感- 无线电遥感- 红外遥感3. 医疗技术- 磁共振成像(MRI)- 放射治疗- 无线医疗监测八、电磁波的未来发展趋势1. 电磁波技术的创新- 新型天线技术- 高频率电磁波的应用- 量子电磁学2. 电磁波与可持续发展- 电磁波在清洁能源中的应用- 电磁波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电磁波技术的绿色发展结语电磁波作为现代科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理论和应用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选修3—3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 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V=Sd V 是滴入浅水盘中 纯油酸的体积,等于油酸溶液的体积 乘以浓度。

S 是单分子油膜在水面上形成的面积。

(2) 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N A 6.02 1023mol 1(3)对微观量的估算① 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 立方体)② 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1)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 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 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 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但颗粒 很小,是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

① 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 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 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 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 布朗运动间接地 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的产生原因是物体分 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两者都有力地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但是分子间' 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c.分子数量: nN AN AN AN A 【M-任意质量;V--任意体积】M molM molV molV molV£【固体和液体-分子体积,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空间体积】a.分子质M molb.分子体积: 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r o 的数量级为10 10 m 相当于r o 位置叫引力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随距离的增加,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

物理选修3-3知识点 期末考试复习

物理选修3-3知识点  期末考试复习

课堂练习
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等温或等压过程ab、 bc、cd、da回到原状态,其p–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对角线
ABE ac的延长线过原点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 气体在a、c两状态的体积相等 B. 气体在状态a时的内能大于它在 状态c时的内能 C. 在过程cd中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 量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D. 在过程da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 量小于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E. 在过程ab中气体一定向外界释放 热量
三、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1、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 2、饱和汽压: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 3、饱和汽压的变化: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饱和 汽压与蒸汽所占的体积无关,和蒸汽体积中有无其 它气体无关。 4、绝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 5、相对湿度: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 水的饱和汽压之比。
I. 系统向外界吸收热量,Q为正值;系统向外界释放 热量,Q为负值。
II. 外界对系统做功,体积减小(压缩),W为正值; 系统对外界做功,体积增大(膨涨),W为负值。
III.内能增加,△U为正值;内能减小,△U为负值。
3、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成:违反了能量守恒。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1、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 体。阐述的是热传递的方向性。 2、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 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阐述了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 性,即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而内能无法全部用来做 功以转换成机械能。(热机的效率永远不会为100%)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其他描述: ① 一切宏观自然过程的进行都有方向性。 ② 气体向真空的自由膨胀是不可逆的。 4、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成: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违反 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完整版)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3部分介绍了热学的基本概念,由它派生而来的温度、热量和热流对本质
模型有何影响,以及如何用热传导来解释相关现象。

首先,温度是物质间热量的一种测量,它是一种宏观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C)和华氏度(°F)。

热量是温度变化所伴随而存在的能量,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物质中存
在能量不变性。

热流是物质中热量的流动,它决定了热冲击力的大小。

其次,本质模型可以用于解释物质的热量运动以及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以及相应的
热冲击力的变化。

本质模型可以用来评估不同物质间的能量传输,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
热辐射。

它们是物质热量传输的三种主要类型。

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在热量分布上的变化,它取决于热传导性能指标,如导热系数,
模拟物质内部能量流和温度分布变化的情况。

热对流指物质间温度非均匀性下,在物体表
面和空气中之间的交换,它取决于对流传热的系数,模拟物体表面和空气之间热流的传递。

热辐射是指热量在物质内部或者在物体表面和空气之间,以光或电磁波的方式传输,它取
决于辐射系数,可以表示物体表面和空气之间光热传递情况。

最后,热学中的概念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热量传输,并用本质模型来模拟不同体系中
热量传输的特征,说明不同物质之间的能量传输和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热量传输情况。

另外,传热分析也可以用来衡量热量传输的精确度,从而辅助热学的实际应用,如火力发电、冷藏制冷等。

它们对于热学的理解和分析都很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学知识点复习→制作人:湄江高级中学:吕天鸿
一、固、液、气共有性质
1、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

温度T越高,运动越激烈,分子平均动能。

注意:对于理想气体,温度T还决定其内能的变化。

扩散现象:相互渗透的反应
2、分子运动的表现
布朗运动:看不见的固体小颗粒被分子不平衡碰撞,颗粒越大,运动越
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且都随着分子间距r的增加而。

(1)分子力的合力F表现:是为F引还是F斥?看间距与分界点r0关系,看下图
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为0;
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
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约为10-9 m)时,分子力很弱,可以忽略。

(2)分子势能E P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

用图像表示如右图补充线
注:当r=r0时,分子势能最小。

(3)分子力做功与E P的关系,类比三大势能一样关系
二、晶体与非晶体单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异性。

原子排列:有规则
晶体:有固定熔点
1、多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原子排列:无规则
非晶体:无确定的熔点。

→ 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原子排列:无规则
2,、同一种物质可能以晶体与非晶体两种不同形态出现。

如碳形成的金刚石与石墨
3、有些晶体与非晶体可以相互转化。

4、常考晶体有:金刚石与石墨、石英、云母、食盐。

常考非晶体有:玻璃、蜂蜡、松香。

三、热力学定律→研究高考对象为→主要还是理想气体
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Q 表达式中正、负号法则:如下图
2、气体实验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结合量是气体的体积和温度,当温度变化时,气体的内能变化,当体积变化时,气体将伴随着做功,解题时要掌握气体变化过程的特点:
(1)等温过程:内能不变,即ΔU=0。

温度T ↑,则内能增加,ΔU >0
(2)等容过程:W=0。

若体积V ↑,则气体对外界做功,W 取“—”负号计算。

反之亦然
(3)绝热过程:Q=0。

3、再次强调:温度T 决定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

也决定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
四、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P 、V 、T=t 0c+273 三个物理量关系
1、三条特殊线
(等温线:P 1V 1=p 2V 2 ) 2、液体柱模型 (1)明确点:P 液=egh 一般不用。

当液体为汞时,大气压以 为单位时,高为h cm 时,P 液=h .计算气
体体积时,圆柱体体积V= 球体体积:
(2)解题关键:找等压面,目的计算气体压强。

常考等压面找法有以下几种:
3、气缸模型。

(1)解题关键:用“受力平衡”列等式计算气体压强。

注意:气体压力F=PS 。

一般选择活塞为受力对象。

也常用到“整体与隔离”的解题方法进行受力分析→目的也是求气体压强
(2)常考“受力分析”求气体压强有以下模型:
4、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一定质量(封闭气体)的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2211T V P T V P C T PV ==或常量 方程具有普适性: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问题,由初状态(p 1、V 1、T 1)变化到末状态(p 2、V 2、T 2)时,找出初态与末态选择合理公式列等式即可: 5、读题时注意一些关键词:“缓慢”、“恰好”、“导热良好”“温度不变”“轻活塞”等等。

特别有些条件是隐含的,如“气缸模型”中给气体缓慢加热使“活塞”升高到某一位置,实际上压强没改变 知识补充:1、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另一种描述: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2,、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2730C )不可能达到。

3、第一类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第二类永动机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1、如图所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汽缸竖直放置,截面积为5×10-3 m2,一定质量的气体被质量为2.0 kg 的光滑活塞封闭在汽缸内,其压强为 Pa(大气压强取1.01×105 Pa,g 取10 m/s2)。

若从初温27 ℃开始加热气体,使活塞离汽缸底部的高度由0.50 m 缓慢地变为0.51 m 。

则此时气体的温度为 ℃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一质量为M 的汽缸,汽缸内放有一质量为m 的可在汽缸内无摩擦滑动的活塞,活塞面积为S 。

现用水平恒力F 向右推汽缸,最后汽缸和活塞达到相对静止状态,求此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p 。

(已知外界大气压为p0)
3、3-1 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柱形金属容器内有一个质量为m 、面积为S
的活塞。

容器固定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

一定量的气体被密封在容器内,温度为T0,活塞底面与容器底面平行,距离为h 。

已知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 。

求:容器内气体压强为多大?
4、3-2 如图中两个汽缸质量均为M,内部横截面积均为S,两个活塞的质量均为m,
左边的汽缸静止在水平面上,右边的活塞和汽缸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下。

两个汽缸内分别封闭有
一定质量的空气A 、
B,大气压为p0,求封闭气体A 、B 的压强各多大? 温度T 不变时:2211V P V P C PV ==或
压强P 不变时:2
211T V T V C T V ==或 体积V 不变时:2211P P C P ==或
12.(2016甘肃会宁一中三模)用活塞将一定质量的一个大气压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水平固定放置的汽缸内,开始时气体体积为V0,温度为27 ℃。

在活塞上施加压力,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温度升高到47 ℃。

设大气压p0=1.0×105Pa,活塞与汽缸壁摩擦不计。

求:①此时气体的压强;
②保持温度不变,缓慢减小施加在活塞上的压力,使气体体积恢复到V0时气体的压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
15.[2014课标Ⅰ,33(2),9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竖直放置的圆柱形汽缸内,汽缸壁导热良好,活塞可沿汽缸壁无摩擦地滑动。

开始时气体压强为p,活塞下表面相对于汽缸底部的高度为h,外界的温度为T0。

现取质量为m的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沙子倒完时,活塞下降了h/4。

若此后外界的温度变为T,求重新达到平衡后气体的体积。

已知外界大气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0.[2014课标Ⅱ,33(2),10分]如图,两汽缸A、B粗细均匀、等高且内壁光滑,其下部由体积可忽略的细管连通;A的直径是B的2倍,A上端封闭,B上端与大气连通;两汽缸除A顶部导热外,其余部分均绝热。

两汽缸中各有一厚度可忽略的绝热轻活塞a、b,活塞下方充有氮气,活塞a上方充有氧气。

当大气压为p0、外界和汽缸内气体温度均为7 ℃且平衡时,活塞a离汽缸顶的距离是汽缸高度的,活塞b在汽缸正中间。

(ⅰ)现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当活塞b恰好升至顶部时,求氮气的温度;
(ⅱ)继续缓慢加热,使活塞a上升。

当活塞a上升的距离是汽缸高度的时,求氧气的压强。

4-2 [2015海南单科,15(2),8分]如图,一底面积为S、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容器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开口向上,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活塞A和B;在A与B之间、B与容器底面之间分别封有一定量的同样的理想气体,平衡时体积均为V。

已知容器内气体温度始终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外界大气压强为p0。

现假设活塞B发生缓慢漏气,致使B最终与容器底面接触。

求活塞A移动的距离。

【例7】把一根长100cm上端封闭的玻璃管,竖直插入一个水银槽中,使管口到水银面的距离恰好是管长的
一半,如图13-21所示,求水银进入管中的高度是多少?已知大气压强是1.0×105Pa.
14.(2015河南三市联考)如图所示,内径粗细均匀的U形管,右侧B管上端封闭,左侧A管上端开口,管内注入水银,并在A管内装配有光滑的、质量可以不计的活塞,使两管中均封入L=11 cm的空气柱,活塞上方的大气压强为p0=76 cmHg,这时两管内水银面高度差h=6 cm。

今用外力竖直向上缓慢地拉活塞,直至使两管中水银面相平。

设温度保持不变,则:活塞在A管中向上移动距离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