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4节燃烧与灭火能源精讲PPT
合集下载
新课标中考化学总复习-燃烧和灭火燃料能源和环境课件

图13-2
知
识
体
系 梳
4.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告可
理
燃冰试采成功,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
已探明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2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传统的化
命
石燃料要多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
题 热
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点 透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
析
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O CO+H2 。
图13-2
知
识
体
系 梳
4.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告可
理
燃冰试采成功,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
热
最清洁的能源;因其制取成本高,存在贮存、运输、 安全等问题,目前还不能广泛被应用
点 透
(3)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有__太__阳__能___、_地__热__能____、潮__汐__能__(或__其__他__合__理__答__案__)_
析
等,这些能源也被称为“绿色能源”。
知
识
体
系 梳
2.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着火点
比硬纸片
燃烧
铁片中间加热
的低
知
识
体
系
梳
理
步骤
实验操作
命
在图中打开分
题
(3)
热
液漏斗的活塞
点
透
析
用大烧杯罩 (4) 住高低两支
2018人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8.1《燃烧和灭火》课件4 (共22张PPT)

灭
空气,火焰熄灭。
原理:破坏燃烧条件可以使燃烧反应停止。
触类 旁通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同时具备)
灭火的原理
1.隔离可燃物
可燃物
灭火就是—— 破坏燃烧的条件
(其中之一)
触类 旁通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同时具备)
具有流动性好、 喷射率高、不腐蚀容 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 性能,除可用来扑灭 一般失火外,还可以 用来扑灭油、气等燃 烧引起的失火。
灭火时不会因留 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 损坏,因此可用来扑 灭图书、档案、贵重 设备、精密仪器等处 的失火。
课外拓展与实践
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不要惊慌,要沉着应对
火 灾 逃 生
灭火原理
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 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黏附在 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 绝,达到灭火目的。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 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来 灭火。
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 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 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 作用。
适用范围
可用来扑灭木 材、棉布等燃烧引 起的失火。
(3)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堂反馈练习
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
中所起的作用是( B )
A. 提供可燃物 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提供氧气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 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是
(B)
A、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初三化学《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ppt课件

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1 可燃物质
可燃物质是指能够与氧气 反应产生燃烧的物质,如 木材、石油等。
2 氧气
氧气在燃烧中起着促进、 维持和燃料与氧气反应的 作用。
3 足够的温度
足够的温度是指能够使燃 烧反应发生的最低温度, 也称为着火温度。
热传导的作用
1 传导热量
2 扩大燃烧范围
燃烧物质释放的热量通过 传导方式传递给周围物质, 引起燃烧物质周围的物体 升温。
初三化学《燃烧条件与灭 火原理》ppt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燃烧的定义和条件,包括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以及热传导和氧 气在燃烧中的作用。还将探讨灭火的基本原理,不同灭火器材的种类和使用 方法,以及常见灭火器材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燃烧的定义和条件
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一种现象。燃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质、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传导热量可以使燃烧物质 的温度升高,进而扩大燃 烧范围。
3 促进燃烧反应
传导热量可以增加燃烧反 应的速率,使燃烧更加剧 烈。
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
氧气是燃烧反应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它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分子参与反应,促进燃烧的进行。
灭火的基本原理
灭火的基本原理包括截断火源、隔离氧气、降低温度和抑制链式反应。
• 适用范围:办公室、车 辆、家庭等。
二氧化碳灭火器
• 优点:不留残留物,对 电子设备无损害。
• 缺点:只能用于电气设 备火灾。
• 适用范围:计算机房、 电气设备室等。
泡沫灭火器
• 优点:喷射Biblioteka 泡沫可以 隔绝空气,有效扑灭可 燃液体火灾。
• 缺点:只适用于可燃液 体火灾。
• 适用范围:厨房、化工 厂等。
灭火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讲课PPT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实验探究
实验1、分别用镊子夹着蘸有酒精、蘸有水的棉 花团伸向酒精灯点燃,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酒精被点燃了,水没有被点燃
现象分析:酒精具有可燃性,水不具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可燃物
实验2、点燃两支小蜡烛,其中一Fra bibliotek用烧杯罩住, 过一会儿,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烧杯罩住的蜡烛逐渐熄灭;另一 支蜡烛正常燃烧
现象分析:用烧杯罩住使得氧气越来越 不充足
实验结论:与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接触
实验2、用酒精灯点木条和一张纸条哪个比较容 易燃烧
实验现象:纸条很容易被点燃; 木条不容易点燃
现象分析:纸条燃烧需要的温度 低; 木条燃烧需要的温度高
实验结论: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燃烧的条件 实验7-1 :白磷与红磷的燃烧
2、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 )
A.较高的温度 B.充足的氧气 C.较高的温度,充足的氧气 D.温度达到可让物的着火点和充足的氧 气
3、下列情况下,白磷(着火点是40℃)能 够燃烧的是( )
A.白磷放在39℃的温水里 B.白磷放在冷水里 C.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 D.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并向白磷 附近通氧气
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 空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 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
三者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练一练:
1、某物质在空气中当温度低于150℃时不能 燃烧,则它的着火点( )
A.高于150℃ B.高于或等于150℃ C.为150℃ D.不低于150℃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发出白色的光,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一种气体
《燃烧和灭火》燃料及其利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

一层
, 使可木燃材物、与棉空布气, 达到灭火Fra bibliotek干粉灭火器
常见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水基型灭火器
用来扑灭油、 气体引起的失 火
用来扑灭图书、 贵重设备、精密 仪器引起的失火
用来扑灭木 材、棉布引 起的失火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泡沫灭火器原理:水基型灭火器又称为机械泡沫灭火器
Na2CO3+ 2HCl = 2NaCl+ H2O+CO2↑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复习:
1.燃烧是可燃物 与氧气 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2.燃烧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 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三 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3.灭火的方法有(P126)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 (3)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三个条件只需 具备一个。 火是一把双刃剑
1、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氧气浓度越大, 燃烧越剧烈;
2、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接触面积 越大, 燃烧越剧烈。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2:
我们知道可燃性气体能导致 爆炸, 那么面粉、煤粉等粉尘能 导致爆炸吗?
这就是油库、 面粉加工厂、 纺织厂和煤矿 的矿井内, 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 标的原因, 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 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 它们接触到明火, 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3:
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吗?
这些爆炸 都是化学 变化吗?
1.爆炸原因
1.鞭炮爆炸 化学变化 2.轮胎爆炸 物理变化 3.气球爆炸 物理变化 4.炸弹爆炸 化学变化 5.煤气罐爆炸 化学变化
【化学课件】2018年人教版九上化学7.1燃烧和灭火ppt课件

化学
九年级上册 人教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
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
用于生活。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
活问题。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 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 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今天我
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
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 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 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 件呢?
一、燃烧的条件 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 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 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九年级上册 人教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
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
用于生活。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
活问题。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 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 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今天我
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
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 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 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 件呢?
一、燃烧的条件 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 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 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湖南省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主题四化学与社会发展第14课时燃烧与灭火课件

考点聚焦
考向探究
第14课时┃ 燃烧和灭火 考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有限的空间 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 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_ 迅速膨胀 而引起爆炸。 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__ 2.燃烧和爆炸的比较 氧气 接触;都需要 (1)相同点:爆炸和燃烧都需要与________ 着火点 ;都会有明显的放热现象等。 达到可燃物的________ (2)不同点:二者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爆炸是在有限的 空间内急剧燃烧。
考点聚焦 考向探究
第14课时┃ 燃烧和灭火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乒乓球碎片 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 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低 __________ 。 (4)
图14-4 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 D 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14-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考点聚焦
考向探究
第14课时┃ 燃烧和灭火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纯度 , (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 ________ 防止发生爆炸。 明火 有可能 (2)可燃性气体和粉尘等与空气混合,遇到________ 发生爆炸。 【注意】 可燃性气体和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并不是在任何比 例下都会发生爆炸,只有当它们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且遇到明 火才会发生爆炸。 (3)当室内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泄漏后,室内充满可 燃性气体。在此环境下,不能打电话或打开换气扇,应首先 关闭燃气阀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开窗通风, 并在杜绝一切明火的同时, 查找泄漏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
例题: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 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温___度__达__到__着__火___点_____。铜片 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_导__热_____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 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氧___化__铜___(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
温馨提示►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 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_可__燃__物___的性质、__氧__气____的浓度、与氧气的_接___触__面_ 积_。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3燃.料爆与炸空:气可有燃足物够在大有的限接的触空面间积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1)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如锅炉的爆炸;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油库着火爆炸。 (2)一切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煤气等)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 遇到明火均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气体的________。
5.几种常用灭火器及适用范围:
考点二:重点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
的温度没有 达到着火点
氧气
燃烧
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
低
着火点
温度达到着火点
氧气(或空气)
着火点
考点三:燃料与能源 1.三大化石燃料:___煤_____、___石__油___、____天__然__气 (都是混合物,均为不可 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__粮__食____”(主要含____碳____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___血___液__”(主要含____碳__和_ 氢 _元素); 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产生的尾气污染物有:CO、未燃烧 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损害 人体健康。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是___甲__烷___),是较清洁的能源。
考点梳理
考点一: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1.燃烧和灭火: (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____氧__气__发生的一种___发__光__发热 _的剧烈的 _____氧__化_反应。 (2)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①______可__燃__物______;②___与___氧__气__(_或__空__气)接触 _; ③____温__度__达___到__着火点 ___。 (3)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①清除_可__燃___物__;②把可 燃物与__氧__气__(_或空气) _隔绝;③把可燃物的温度降到________以着下火。点
纯度
4.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1)家用煤气发生泄漏时,应该及时开窗,千万不能开动电器开关(如开排气扇、 打电话、开关灯等)以免发生爆炸。 (2)燃气灶失火,先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3)电器或电线路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4)如果被困着火区,可以打119火警电话;自行逃生,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匍匐或靠墙壁逃离着火区。
温馨提示►(1)①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饮用后会使人的眼睛失明甚 至死亡。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出售!②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不是新 型的化合物。 (2)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①节约石油资源;②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③促进农 业发展;④乙醇可以再生。
3.新能源:__太__阳__能__、_风__能_____、_地__热__能___、潮汐能、核能、氢能等;其中 __氢__气____是最理想的燃料。 (1)氢气是可以再生的能源,其优点:①燃烧_放___热__多__;②燃烧产物是水,_无__污___染__; ③___可___循_ 环利用 _;④来源广。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地生产;②如何安全地运输、储存和使用。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 量的变化。 (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H2O2与MnO2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2)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如:C与CO2的反应。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A
【易错点剖析】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传递热量, 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烧杯中的热水既为白磷的 燃烧提供热量,也可以使白磷与氧气隔绝。
同类变式: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中,分别用玻璃棒蘸取酒精和水,再在酒精灯火焰上 加热,片刻后移开,实验现象如下:
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可__燃__物____,写出此实验中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如图2所示的实验中,a、b两处放有少量白磷,c处放有少量红磷,当看到 a处白磷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时,估计温度计示数一定在 ____4_0_____℃以上, 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温度达到_着___火__点___。 (3)除上述两个条件外,燃烧还应具备的条件是_可__燃__物__与氧气接触___;在图2所示 的实验中,能说明该条件的实验现象是__a_处__白__燃__燃烧,b处白磷不燃烧 _。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___C_H__4__(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 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蓝色 火焰)。 (2)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___C_2_H__5_O_H__。 化学性质:可燃性,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 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温___度__达__到__着__火___点_____。铜片 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_导__热_____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 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氧___化__铜___(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
温馨提示►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 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_可__燃__物___的性质、__氧__气____的浓度、与氧气的_接___触__面_ 积_。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3燃.料爆与炸空:气可有燃足物够在大有的限接的触空面间积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1)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如锅炉的爆炸;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油库着火爆炸。 (2)一切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煤气等)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 遇到明火均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气体的________。
5.几种常用灭火器及适用范围:
考点二:重点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
的温度没有 达到着火点
氧气
燃烧
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
低
着火点
温度达到着火点
氧气(或空气)
着火点
考点三:燃料与能源 1.三大化石燃料:___煤_____、___石__油___、____天__然__气 (都是混合物,均为不可 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__粮__食____”(主要含____碳____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___血___液__”(主要含____碳__和_ 氢 _元素); 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产生的尾气污染物有:CO、未燃烧 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损害 人体健康。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是___甲__烷___),是较清洁的能源。
考点梳理
考点一: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1.燃烧和灭火: (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____氧__气__发生的一种___发__光__发热 _的剧烈的 _____氧__化_反应。 (2)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①______可__燃__物______;②___与___氧__气__(_或__空__气)接触 _; ③____温__度__达___到__着火点 ___。 (3)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①清除_可__燃___物__;②把可 燃物与__氧__气__(_或空气) _隔绝;③把可燃物的温度降到________以着下火。点
纯度
4.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1)家用煤气发生泄漏时,应该及时开窗,千万不能开动电器开关(如开排气扇、 打电话、开关灯等)以免发生爆炸。 (2)燃气灶失火,先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3)电器或电线路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4)如果被困着火区,可以打119火警电话;自行逃生,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匍匐或靠墙壁逃离着火区。
温馨提示►(1)①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饮用后会使人的眼睛失明甚 至死亡。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出售!②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不是新 型的化合物。 (2)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①节约石油资源;②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③促进农 业发展;④乙醇可以再生。
3.新能源:__太__阳__能__、_风__能_____、_地__热__能___、潮汐能、核能、氢能等;其中 __氢__气____是最理想的燃料。 (1)氢气是可以再生的能源,其优点:①燃烧_放___热__多__;②燃烧产物是水,_无__污___染__; ③___可___循_ 环利用 _;④来源广。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地生产;②如何安全地运输、储存和使用。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 量的变化。 (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H2O2与MnO2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2)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如:C与CO2的反应。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A
【易错点剖析】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传递热量, 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烧杯中的热水既为白磷的 燃烧提供热量,也可以使白磷与氧气隔绝。
同类变式: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中,分别用玻璃棒蘸取酒精和水,再在酒精灯火焰上 加热,片刻后移开,实验现象如下:
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可__燃__物____,写出此实验中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如图2所示的实验中,a、b两处放有少量白磷,c处放有少量红磷,当看到 a处白磷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时,估计温度计示数一定在 ____4_0_____℃以上, 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温度达到_着___火__点___。 (3)除上述两个条件外,燃烧还应具备的条件是_可__燃__物__与氧气接触___;在图2所示 的实验中,能说明该条件的实验现象是__a_处__白__燃__燃烧,b处白磷不燃烧 _。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___C_H__4__(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 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蓝色 火焰)。 (2)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___C_2_H__5_O_H__。 化学性质:可燃性,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