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鉴定
明清家具的年代鉴定研究

1. All Rights Reserved.Ming qing Jia ju de Nian dai Jian ding Yan jiu 明清家具的年代鉴定研究董良毅只记录干支纪年。
如图3所示,为明代周公瑕在坐具上的铭文,有“戊辰冬日”的铭文字样,根据作者所生活的年代,亦可大致推定其具体的年代。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前人记载可知,明时海外流入的硬木家具也在明代家具中,黄花梨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木材,当代传世的黄花梨木家具中,明代家具占据了多数。
紫檀则被认为是最为名贵的木材,明代到清代前期,被大量砍伐,到了清代中期,紫檀木存量已很少,1.明代红填漆戗金龙纹罗汉床刻2.明代红填漆戗金龙纹罗汉床刻款识细节3.明代“周氏公瑕”坐具款识4.明代黄花梨如意头圈椅45 . All Rights Reserved.8条腿也向外略侧。
柱腿之间用圆形的撑子做连络材,如房屋梁枋一样,并且使用替木一样的牙子,辅助支托的力量。
把十分具体的大木构架,在家具上合盘托出,显得格外稳定。
家具足部的变化,是腿部用材的技巧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式样,明式家具腿部的形式,由于要在腿部的上端,需要露出榫头,与攒边的格角部位交接,同时也要考虑到它上中下三部之间的玲珑比例,故使顶部收进而腿部突出,于是足部的形状,自然地因削割腿部曲线而产生了“向里勾”或向外翻的两种样式,深刻地代表了我国家具的雄伟气派,可以说,腿足的变化足以说明明清两代家具的不同风格。
明式家具的腿足除直足外,还有鼓腿彭牙、三弯腿等向内或向外兜转的腿足,线条无不自然流畅,寓遒劲于柔婉之中,至清中期(图5)而矫揉造作,做无意义的弯曲,至足端蜕变成长方或正方,往往加上回文雕饰,晚清苏式,每况愈下,其常用的造法是先用大料做成直足,至中部以下削去一段,向内骤然弯曲,至马蹄之上又向外弯出,大至宝座似的大椅,小至案头几座,几无不如此生硬庸俗。
明式朴质的风格,丧失无遗。
扶手椅是明清两代家具中重要的品种。
明清家具瓷器的主要特点及真伪鉴别

明清家具瓷器的主要特点及真伪鉴别椅、玫瑰椅等。
四出面式和官帽式椅子在明代墓葬中曾有发现。
因而,在判定中能够判别,凡与这类出土椅凳个性类似的传世扶手椅种类,应思考为明式制品。
有些较早出现的家具种类,往往到了清代后就不再盛行。
也有一些家具种类,呈现的时刻较晚,早期不能够制造。
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的区分,不以年代为界限,清代早期的许多家具也属于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的特点是简约、明快、淳朴、线条流畅。
而清式家具则具有威严、华丽、多用方料、装饰繁琐等特点。
雕饰在明式家具中使用得比较广泛,或简或繁,都有很高的水平。
明式家具注重雕饰与结构的一致性,不搞虚假的雕饰,更不以雕饰损害或削弱构件的强度。
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
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
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券口、圈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
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
“在家具拍卖中,像这类纯装饰性的东西或者文房小器即便再珍贵也超不过大件实用器物的价格,很难有所突破。
当然不排除一些个别器物。
”明式家具学会会员蔺明林先生分析认为,“这些流拍的东西也并非绝无仅有。
比如乾隆御题的插屏和百宝嵌的挂屏市场并不十分罕见,漆嵌螺钿的屏风应归结为漆器,没有了黄花梨紫檀名贵材质的衬托加之尺寸略小并不占优,这类漆屏风如果估价过高,就很容易造成流拍。
”由于硬木家具的稀少,加之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限制,目前海内外收藏家和老家具爱好者多把目光对准了非五木老家具。
这些老家具过去相对于硬木家具而言,被称之为软木家具或柴木家具,在南方还被称为白木家具。
中国传统家具在装饰上强调装饰内容的文化内涵。
传统家具装饰内容大致有四类: 民间传说与历史故事、动植物图案、结构性纹饰、寓意象征性和抽象性符号。
这些装饰内容往往通过漆绘、雕刻等手法表现,从而形成了中国家具特有的民族个性。
特别是家具中的纹饰图案,是中华民族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形象符号和文化象征,成为中国文化最为典型的文化代表。
明清家具鉴别小常识

明清家具鉴别小常识古典家具明清家具鉴别小常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留存的古旧明清家具将会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资源匮乏的现实也就越来越难满足收藏者们的强烈愿望。
在这种大趋势下,人们就会退而求其次,自然而然地将眼光转向可遇可求的仿古家具,尤其钟情于那些选料精良、做工精细、形神兼备的仿古家具精品,因为无论就其珍稀名贵木材的价值,还是其艺术价值都具有增值的潜力。
那么,如何鉴定明清家具呢?一看作工。
明式家具的作工,其总体特征是以流畅的线条为主,不像清式家具崇尚繁复的雕镂;以圆润为主,不像清式家具讲究用料的方正;以强调结构的整体性为主,往往一木连作,上下贯通,不像清式家具多显支离零乱。
一般来说,直脚早,弯脚晚;朝里弯早,向外撇晚。
明式多鼓腿膨牙、三弯腿等向内或向外兜转;清式则多回纹足、兽面足等。
二看用料。
明式家具多用黄花梨、紫檀木、鸡翅木、铁梨木、乌木等硬木,也用榉木、楠木、核桃木、樟木、榆木及其他硬杂木。
我们见到“原来头”黄花梨明式家具,基本可断定其为清乾隆之前的家具。
乾隆以后,紫檀开始取代黄花梨。
红木、花梨木用于制作家具,约在清中期。
三看造型。
清中期之前的明式家具的造型及各部比例尺寸基本与人体各部的结构特征相适应。
如椅凳椅背大多与人的脊背高度相符,侧脚收分明显。
明代坐墩多胖而矮,清代的则多瘦而高。
桌椅的腿足,也经历了一个由细瘦到粗壮的演变过程。
具有前者特征的桌椅,其年代一般要早于后者。
四看纹饰。
明式家具多以螭龙、凤纹、折枝、卷草以及灵芝等纹饰为主,且往往只在椅背板,牙条等局部作点缀。
清式家具除传统的龙凤、折枝、卷草、牡丹、灵芝等外,还有鱼虫、飞鸟、松鼠以及梅、兰、竹、菊、荷花等。
西洋纹饰即“西蕃莲”装饰是清代家具的特征之一。
另外,雕竹节纹清初以后多,明代少;明式家具的龙纹饰比较抽象,清式家具的则较具象。
古典家具。
揭开鉴定明清家具密码!

揭开鉴定明清家具密码!中国传统硬木家具用材主要有:黄花梨木、紫檀木、酸枝木、铁力木、乌木、鸂鶒木,这也是传统家具中最为常见的六类家具用材。
而这其中最为著名的还有三种木头,是黄花梨、紫檀和酸枝木。
最初发展起来的是明代万历年间至清代康熙年间的黄花梨家具,接着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紫檀家具,最后是清末民国时期的红木家具。
其他种类的硬木家具散见于各个时代,但是构不成主流。
一件家具的制造,首先要满足人们生活中某种使用要求,适应使用要求确定结构,在此基础上考虑尽量完美的造型式样。
通体素雅并非是价值高低的绝对衡量准则,而是一种审美特征的呈现。
一对黄花梨雕龙纹四出头官帽椅在2011年的嘉德春拍上以2300万元的天价成交。
这便是上文提及的目前成交价排名第一的那对官帽椅。
此对座椅产于明末,似乎颠覆了以往人们对明末家具大多极简的一贯印象,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经过人为精心雕饰的工艺之美。
座椅比例之优美、雕工之精细,实属罕见,联帮棍底端逼真的圆雕张口龙头纹饰更是别无其它公开发表范例。
座面下安沿边起线的壸门券口牙子,并雕饰有灵芝和卷草纹。
左右两面为起边线的漥堂肚券口牙子。
前腿间施一踏脚枨,左右两侧与后方则安方材起混面步步高赶枨。
迄今为止,所有官帽椅成交价格尚无出其右者。
明清两代的家具制作都对硬木情有独钟,硬木包括花梨木、紫檀木、鸡翅木、铁力木、红木、乌木等。
一个朝代的家具盛行使用一种木材。
明代家具对木材的使用十分讲究。
优秀的家具一般都采用黄花梨木或紫檀木,尤其黄花梨木为首选之木。
明代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明式家具多采用硬木,以黄花梨, 紫檀木最为常见.结构采用小结构拼接,使用榫卯,造型上注重功能的合理性与多样性,既要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富贵典雅,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明式家具极少漆,也没有过多的装饰,突出木色纹理,体现材质美,形成清新雅致,明快简约的风格。
明式家具质朴简洁、豪放规整,清代家具工艺精湛、雍容典雅。
明式家具以黄花梨木为主,极少使用其他木材。
【京博古文物鉴定】明清紫檀家具鉴定要点

【京博古文物鉴定】明清紫檀家具鉴定要点明清家具同中国古代其它艺术品一样,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而且具有典雅、实用的功能,令人回味无穷。
明清家具的收藏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外国人开始大量地搜集、收购中国明清家具,并运往海外。
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西方人将中国明清家具提升到了与中国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
明清家具由于年代久远,表面受自然风化,在缝隙间、花纹间、雕刻工艺的弯接处等,一定有自然的污垢,污垢色泽由浅入深。
这些家具皮壳易起裂缝,手抚之有凹凸之感。
用酒精棉球在上面轻擦,若呈紫红色,则是紫檀;从紫檀木上用刀刮下一片小木条,浸在酒精里,若出现一道道红色的丝条,则是紫檀。
看表面颜色。
若是紫檀则新剖面为桔红色,久则为深紫或紫红,常带黑筋。
紫檀色深如漆,纹理细密,有的局部卷曲(牛毛纹)像牛毛,故俗称“牛毛纹”。
紫檀分量重,重于不同材料的同类家具。
走性极小,木质细,适宜微雕,若是精雕细线的黑红色家具,可以初步定为紫檀家具,因红木过细雕刻易断裂。
闻香气,若是檀香紫檀在与物体磨擦时则有很微弱的清香气(似檀香味,但不与我们平时生活闻到的燃香一样),用锉刀锉、台锯刨的时候气味很大。
用泡的方法来鉴别紫檀木的是否掉色,紫檀木泡水后能浸出紫红色的颜色出来,上面还有荧光。
而紫檀木屑用酒精泡过之后可以染布,永不掉色。
古董家具作假其实早就屡见不鲜。
像在街头吆喝售卖的小型紫檀家具,一般是都是用较低廉的非洲紫檀冒充的,其成本也就几百。
如果是较高级的仿古家具,其用料雕工更为专业,如用卢氏黑黄檀、科檀等制作后再做旧而成,那就真是高级货。
然而造假也不易,若要做到逼真的程度,也需要20多个步骤。
首先是仿造古董家具的样子制作,自然雕工的精细程度自然比不上古物。
其次,再通过拆卸、砸打、高温烘烤的手段将其做旧,重新进行组装打磨,形成破损、污渍的痕迹,以此来体现“岁月感”。
为了达到人们所迷醉的“包浆”效果,作假者首先要先用挫草打磨,再进行不断地打蜡擦油。
七招辨识古董家具价值

明清家具鉴定七招辨识古董家具价值明清时期的家具珍品都以包涵各个时期的历史、人文和民族的信息而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同时由于它属于实用美术的范畴,因此在艺术水平上又有不同等次之分。
辨别不同时期的家具的价值,往往从家具的造型、材质、年代、工艺、完整性、稀有性几个方面入手。
明清时期的家具珍品都以包涵各个时期的历史、人文和民族的信息而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同时由于它属于实用美术的范畴,因此在艺术水平上又有不同等次之分。
辨别不同时期的家具的价值,往往从家具的造型、材质、年代、工艺、完整性、稀有性几个方面入手。
一、辨造型一件家具的优劣与否,造型最为重要。
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的“品”与“病”》一文可以说已建立了评价明式家具造型的标准。
但认为家具的造型越简洁、装饰越简单,制作年代就越早、价值就越大,这是对王世襄先生的十六品的断章取义,是不准确的。
二、辨材质现在流行的排列方法是一黄(黄花梨)二黑(紫檀)三红(老红木、鸡翅木、铁梨木、花梨木)四白(楠木、榉木、樟木、松木等),若一件家具通体均用一种材质制作,辨别它的价值可根据上述排列。
在大量传世家具中,有些家具在表面施以美材,而在非表面处如抽屉板、背板、穿带等使用一些较次材质,有的家具干脆以不同材质拼凑而成。
若整件家具都是同一种木料,甚至同一根木料,而且选材讲究,无疤无裂,价值就高些。
若一件家具的良材材积在50%以上,并且良材用在主要部分,一般则可以用此种良材的名称命名该家具,价值略有逊色。
良材材积达不到50%,并且主要部分用次材,或是诸如清代“苏作”(苏州制造)的有些包镶家具,价值就较低。
三、辨年代作为文物,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当然是年代越早越有价值。
一般的排列次序是明、明清之交、清中期、清晚期。
四、辨工艺制作工艺水平,是衡量明清家具价值的又一把尺子。
主要可从结构的合理性,卯榫的精密程度、雕刻的功夫等方面去考察,有时需要拆开见到榫卯之后,才能下结论。
五、辨完整性家具保存之好坏也是影响其价值的一项重要因素。
鉴别明清古典家具的四大原则

鉴别明清古典家具的四大原则作为一名建筑学专家,对于明清古典家具的鉴别和研究一直是我的一个热点话题。
在深入研究和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四大鉴别原则,分别是材料、结构、雕刻和饰面。
一、材料材料是判定明清古典家具的重要依据。
明清家具的材料以南方硬木为主,例如紫檀、花梨、鸡翅木等,这些木材质地紧密,耐压耐磨。
同时,家具的辅助材料也是鉴别的重要因素,比如铜、铁、宝石等,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鉴别。
二、结构结构是明清古典家具的另一重要鉴别因素,这意味着要对家具的构造和组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例如,明式家具主要以榫卯连接为主,而清式家具则多采用玻璃胶粘接。
此外,不同地区、不同段位的家具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具体实例加以分析。
三、雕刻作为明清古典家具的重要装饰元素,雕刻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鉴别。
明式家具雕刻注重简洁大方,清式家具则强调精工细作。
在鉴别雕刻时,需要注意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还要关注雕刻的主体内容,以确定家具的制作时间和地域。
四、饰面饰面是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时期,饰面的内容包括盘、篆、镂、刻等,需要对这些元素进行详细的研究。
同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家具饰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别,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和鉴别。
上述四大原则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影响、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统一的鉴别流程。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需要先进行材料鉴别,确定家具的木材种类、产地、年份等,然后进一步分析结构和雕刻,确定家具制作的风格和技法,最后进行饰面鉴别,分析家具的画面内容和色彩特点。
总之,明清古典家具的鉴别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的艺术和历史知识,需要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家具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只有掌握了这些鉴别原则,才能正确地鉴别出明清古典家具的制作时间、地域、工艺等重要信息,真正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化宝藏。
明清家具如何鉴别

明清家具如何鉴别明清家具的雕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如东阳木雕就有很多经典故事雕刻。
我们传统的二十四孝、水浒传、红楼梦等都在明清家具中出现。
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需要我们继续传承下去。
精致有余却缺少内涵,初看似“奇”却不耐看,工匠们主要是按照预定的基本模式来进行“创作”。
这种“模式”和这一时期家具制作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固然有其社会原因,但不可否认,乾隆皇帝本人的好恶起了不小的导向作用。
近年来,兼具艺术和实用价值的老家具成为继字画、玉器之后的第三大收藏热点,随着原材、工艺的逐渐流失,老传统家具越发显得金贵。
用老家具布置家装,现在成为了一种潮流。
那些古意盎然的老家具,那刻满“福”“禄”“寿”的椅背,承载着我们好几代人的的记忆和时光,这些都是不可复制的美,是自然雕刻腐蚀创造出来的“ 古” 。
对明清老家具的鉴别,必须了解作伪的方法并掌握对应辩伪的手段。
作伪的手段五花八门,大致可以从年代作伪、材质作伪等几个方面来讨论。
在家具作伪还有些利用古旧家具的散件来拼凑一件完整的家具,从材质表面看都是真正陈旧的痕迹,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家具通体榫卯的成色了。
对于明清家具的鉴别,还要平时多研究明清家具在不同时期的工艺手法和造型规律,用以判断一件家具的制作时期。
近年来随着木工和雕花工这些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为了节省制作成本,有些作伪的古旧家具就采用机械设备来加工制作,特别是雕花繁密的家具,在鉴别上注意看纹饰边缘是否有刀法的变化,相同的纹饰形体上是否有变化。
机械加工的往往比较生硬呆板,各个纹饰也是完全一致,缺乏变化,而人工雕刻的花纹就会生动很多,这一点也可以作为鉴别的依据。
“中国明清家具设计理念有一个原则,尽量舒服,但是当‘礼’和‘舒服’发生矛盾的情况下,‘礼’排在第一,中国人还是要讲点礼,不能太随便了,随便了人就失了礼了。
这就叫礼,这就叫文化。
”明清家具积蓄和传递、丰富了历史文化信息,能让你触摸到历史沉甸甸的质感。
明清家具的收藏不在于材质,材质并不代表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家具鉴定近年来,随着家具收藏热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古典家具的收藏中。
在现今存世的古典家具中,明清家具可以说占了绝对的主流,许多人为了拥有一件心仪的明清家具而一掷千金。
曾有不少收藏界的朋友来信询问笔者,他们很喜欢收购古旧家具,但对于家具的年代鉴定总是拿不准,不知道家具鉴定有什么窍门没有?确实,家具的鉴定不像其他古董,如陶瓷书画,因为有成批的带有年款的作品存世。
所以可以很方便地找出参照物。
而从现在流传下来的家具看,带有年款的家具实在是凤毛麟角,这样就使得家具鉴定与其他古器物的鉴定方式及标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明清家具的鉴定有其特殊性。
一般说来,我们在鉴定一件家具时,往往说某某家具是明式家具,某某家具是清式家具。
在传统家具研究界里,明式家具往往是指明及清前期(清康熙、雍正时期)制作的家具。
这是因为清代初年生产的家具在形式上仍然继承了明制,还依明式的规格制作,这一时期的家具在结构上和明代家具没有多大差别,因此统称为"明式家具",而清式家具则是指清乾隆以后制作的家具。
明式家具大体上保留了我国家具传统的装饰风格及作法,而进入清代乾隆年以后,由于统治阶层好大喜功的心理及西方文化对我国的浸透影响,在家具制作上逐渐刻意崇尚精雕细作及装饰手法的多样性,清式家具开始形成。
当我们具体涉及到家具鉴定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不同时期的家具,因受当时的工艺水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在家具制作风格、造型结构、装饰手法、所用材质上都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是判定家具时代的重要标准。
明清家具的造型。
结构各具特色以造型做工为例,明式家具大体上造型简洁,刀法疏朗明快。
不事雕琢。
从历史记载来看,明代帝王多崇尚道教,好老庄之学。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无欲则刚",故明式家具给人一种"素面朝天"的自然美感,装饰无多却恰到好处,可谓"多一分则繁缛,少一份则寡味",这种风格一直持续至清代初年。
清代初期的顺治、康熙统治时期,由于政局未稳,统治者一直忙于政事,无暇他顾,对于玩好享乐之事并不刻意追求,家具作为起居之物,自然得不到重视,还在沿袭明代的风格。
而到了乾隆皇帝之时,国力强盛,版图辽阔。
乾隆皇帝以盛世天子自居,好大喜功,留心翰墨,醉意诗情,有足够的心情来享乐。
家具虽然只是必备的起居之物,但为了体现盛世景象,其在造型做工上已慢慢脱离了明代家具的模式,表现为稳重、庄严和豪华、富丽相结合的造型风格,清式家具的风格形成了。
鼓腿彭牙腿足鼓腿彭牙腿足鼓腿彭牙腿足在形态结构上,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形成了各自明显不同的特点。
就拿腿足来说,明式家具的腿部多使用圆形构件,像房屋的"立柱",同立柱一样的将上端渐渐地收细,四条腿子也向外略侧。
柱腿之间用圆形的撑子做连络材。
并且使用替木一样的牙子,辅助支托的力量。
把十分具体的大木构架,再现于家具之上,显得格外稳定。
家具足部的变化,是腿部用材的技巧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式样。
明式家具腿部的形式,由于要在腿部的上端露出榫头,与攒边的格角部位交接,同时也要考虑到它上中下三部分之间的比例,故使顶部收进而腿部突出。
于是足部的形状,自然地因削割腿部曲线而产生了"向里勾"或向外翻的两种样式,显示了我国家具的雄伟气派。
可以说,腿足的变化足以说明明清两代家具的不同风格。
明式家具的腿足除直足外,还有鼓腿彭牙、三弯腿等向内或向外兜转的腿足,线条无不自然流畅,寓遒劲于柔婉之中(图1)。
至清中期而矫揉造作,做无意义的弯曲,至足端蜕变成长方或正方,往往加上回文雕饰(图2)。
晚清苏式家具,每况愈下。
其常用的造法是先用大料做成直足,至中部以下削去一段,向内骤然弯曲,至马蹄之上又向外弯出,大至宝座似的大椅,小至案头几座,几无不如此生硬庸俗。
明式朴质的风格,丧失殆尽。
图2清式家具腿足多饰回纹图3明清家具牙子比较很多家具在立木与横木的支架空角处,多运用形式不同的牙子装饰。
如椅子的后腿与搭脑的交角处、圈椅的扶手与后腿、桌案的台面与四腿的交角处等,都施以各种纹样的牙子。
这种牙子,横向较长的称为牙条,施在角上的短小花牙叫做牙头。
除此之外,还有用在衣架,镜架上部搭脑的两侧,名叫挂牙。
而施在屏风、衣架等底座两边的牙子叫做站牙,也叫坐角牙子。
牙子是家具上的重要结构部件,在结构上主要起承托强固的作用。
明清家具在牙子上的变化有着显著的差异。
明代家具的牙子形式,虽然丰富多彩,但在造型上却比较简练,通常只有壸门牙子、云纹牙子、替木牙子和弓背牙子,不事雕饰。
清代的牙子造型则比较繁复,通常在牙子上加上各种装饰,主要有洼膛牙子、五宝珠纹花牙、回纹牙子。
夔纹花牙、透雕云纹花牙等,与明代牙子风格迥异(图3)。
图4明式家具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图5明代罗汉床造型见解,由正面及两个侧面床围子组成图6清代紫漆描金七屏式罗汉床图7清紫檀镶竹丝梅花凳扶手椅是明清两代家具中重要的品种。
明代家具与清代家具在扶手椅子上的变化,也有很大的不同。
明式家具扶手椅的靠背略显弯曲,靠背与椅座的面成100至105度角,座面与地平面之间一般有3度左右的仰角,这是为了就座时方便,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图4)。
再如明清椅子的搭脑也存在着不尽相同的地方,靠背椅和木梳椅的搭脑中部向上高起的造型要比同类椅子用直搭脑的时代晚。
靠背椅的搭脑与后腿上端格角相交,是广式家具的常用做法。
如果系广做,其时代多较晚,这是鉴定明清家具的一项重要的方法。
又如,明清两代的床榻之间,也因床围子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风格,明式罗汉床的床围子常以单一的形式出现(图5),而清式往往变为五屏风、七屏风围子(图6)。
明式罗汉床的腿足常制成直腿马蹄足,而清式则变为内翻马蹄足。
又如凳子,明式凳子仅为方和圆两种,而清式则出现了六角凳、八角凳,还有桃花式、海棠式、梅花式等多种形式(图7),外形也由明时的矮胖变为瘦高。
凳面下部清式往往还有束腰。
为追求家具轮廓线条的变化,清式坐椅在结构上很少采用明式坐椅的后腿和立柱相连的形式,而更多地采用呈曲线有束腰的结构。
明清家具用材有章可循在用材方面,明清两代家具采用的木材可谓多矣,如紫檀、黄花梨、铁力、乌木、鸡翅、榉木、黄杨木、楠木、红木、花梨、榆木等。
但因受社会环境、生活习惯及材料来源等影响,明清两代家具所用木材还是有所侧重,如明式家具曾普遍应用了鸡翅木、乌木、铁力(义名铁梨)、黄花梨木等优质木材。
这其中,黄花梨木的使用又是最为普遍的。
黄花梨作为一种优质的硬木,在我国的使用相当久远,黄花梨原名"花榈"、"花狸",在唐代就已有用花梨木制作器物的记载。
唐代陈藏器《本草抬遗》云"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擅而色赤,性坚好。
"在今天所看到的传世黄花梨家具中,明式家具占据了绝大多数,这已成为了家具鉴定界的一种共识。
又如紫檀这种名贵的木材,是我国古代做工考究的家具经常使用的木材,从明代一直使用到清代中前期。
清中期以后,由于紫檀木已不易得到,故很少再采用紫擅大料制作家具了。
可以说,紫檀木家具主要流行于明及清中期。
清代中期以后,流行一种在家具上采用硬木包镶的方法制作的家具,即家具内芯以杂木做骨架,外层表皮则贴上一层硬木薄板。
这类家具中,用紫擅包镶的家具又占有着一定比例。
但这种家具淙缓懦剖?紫擅家具",但已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纯紫檀木家具了。
凡是遇到这类家具,即可明确无误地判定它的年代当在清中后期。
清代中叶以后,由于优质木材的来源日益匮乏,一种从南洋地区进口的新的木材品种--红木开始出现了。
红木家具在中国古家具中出现的最晚,从传世的家具及档案记载看,乾隆以前绝对不可能有红木家具,红木是在紫檀、花梨木基本告罄后,作为替代品由南洋进口的。
红木是统称,植物学上属豆科,木料剖开后有酸味,较刺鼻,所以红木在南方又称为酸枝木,这与北方的称谓大相径庭。
红木家具的大量生产,大约是在清道光朝以后。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方文化开始进入中国,红木家具作为流行时尚,受到了王公贵族、达官显贵的青睐,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红木家具的制作,从清末民国一直持续到今日。
至今有人把红木家具作为清代家具的典范,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综上所述,明清家具在选材上,大体上存在着如下的规律,即黄花梨木、铁力木(铁梨木)为明式家具的常用木材,紫檀木则是明及清前期制作考究的家具常常选用的木材。
而楠木、榆木、榉木、樟木、乌木等是明清两朝家具均采用的木材,至于红木家具,则纯粹是清代中后期的产物了。
明清家具的装饰、纹样区别明显在古器物鉴定学上,以装饰风格和纹饰来断代是一条重要的标准,家具亦不例外。
明清家具在装饰手法及纹饰上存在着时代的差别。
一般说来,明式家具以精致但不淫巧,质朴而不粗俗,厚实却不沉滞见长,它特有的美学个性和艺术范式也鲜明地体现在纹饰图案上。
中国纹饰图案具有继承性和趋同性特点,每个时代的作品或多或少地含有前代的因素,某个品类的装饰风格也可能在其他品类中出现。
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许多都是承传的,如祥云龙凤、缠枝花草、人物传说等,这些题材在织绣、陶瓷、漆器等品类中常能看到。
不过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仍有自己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如松、竹、梅,兰、石榴、灵芝、莲花等植物题材,山石、流水、村居、楼阁等风景题材,鱼藻、祥麟、瑞狮、喜鹊等动物题材较多见。
明式家具纹饰题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母题,如方胜、盘长、万字、如意、云头、龟背、曲尺、连环等纹。
与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纹饰题材的寓意大都比较雅逸,颇有"明月清泉"、"阳春白雪"之类的文儒高士意趣,显示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
图8西番莲纹紫檀雕花柜门图9明代龙纹图10清代龙纹清式家具以雕绘满眼、绚烂华丽见长,其纹饰图案也相应地体现着这种美学风格。
清代家具纹饰图案的题材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拓宽,植物、动物,风景、人物等几乎无所不有,十分丰富。
吉样图案在这一时期亦非常流行,但这一时期所流行的图案大部以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为目的,与明式家具的阳春白雪相比,显得有些俚俗。
晚清的家具装饰花纹多以各类物品的名称拼凑成吉祥语,如"鹿鹤同春"、"年年有余","凤穿牡丹"、"花开富贵"、"旭日高升","早生贵子"等,宫廷贵族的家具则多用"祥云捧日"、"双龙戏珠"、"洪福齐大"、"五福捧寿"等等。
总之,题材丰富多彩是清式家具纹饰图案的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