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侧向免疫层析参数

侧向免疫层析参数
侧向免疫层析(Lateral Flow Immunoassay,LFIA)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
反应的快速检测技术,常用于生物样本中目标分析物的检测。
以下是一些侧向免疫层析的常见参数:
1.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指能够可靠地检测到目标分析物的
最低浓度或量。
检测限通常以一定置信度下的浓度表示。
2.灵敏度:指检测方法对目标分析物的敏感程度,通常以检测限或最低可检
测浓度来表示。
3.特异性:指检测方法对目标分析物的选择性,即能够区分目标分析物与其
他类似物或干扰物的能力。
4.线性范围:指检测方法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保持线性响应的区间,通常
以相关系数(R^2)来评估线性程度。
5.准确度:指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可以通过与标准方法或参
考物质进行比较来评估。
6.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可以通过重复
性和中间精密度等指标来评估。
7.稳定性:指检测试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包括长期稳定性和开
封后稳定性等。
8.反应时间:指从样本加入到检测结果出现所需的时间,通常以秒或分钟为
单位。
这些参数是评估侧向免疫层析方法性能的重要指标,可以用于优化检测条件、选择合适的试剂和设备,以及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的参数要求可能因不同的检测项目和应用而有所差异。
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线性与范围(li nearity and ran ge)分析方法的线性是在给定范围内获取与样品中供试物浓度成正比的试验结果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供试物浓度的变化与试验结果(或测得的响应信号)成线性关系。
所谓线性范围是指利用一种方法取得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的试验结果,而且成线性的供试物浓度的变化范围,其最大量与最小量之间的间隔,可用mg/L ~ mg /L、ug/ml ~ ug/ml等表示。
线性与范围的确定可用作图法(响应值Y/浓度X)或计算回归方程(Y = a+bX)来研究建立。
测定样品时所有生物药物分析方法都必须同时作标准曲线。
每次作标准曲线时,方法应与分析方法考核时完全一致。
标准浓度应包括一定梯度的5-8个浓度(非线性者如免疫分析可适当增加),每个浓度只需测定一次(免疫分析可测定两次并取均值);标准曲线应覆盖样品可能的浓度范围,对于含量测定要求一般浓度上限为样品最高浓度的120%,下限为样品最低浓度的80% (但应高于LOQ);目前仍广泛采用相关系数(r)表示标准曲线的线性度、并控制r > 0.990。
对照品的LOQ必须包括在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是指与检测器响应信号成线性关系的样品的含量范围一般情况下,标准曲线的最低和最高值是包含在线性范围内的,而且不同人做的标准曲线,他所取的最低和最高值也不会都相同,打个比方来说,A做5个点的标准曲线,所选择的标准样品的浓度分别为:1,5,10,15,20,那么最低最高值分别为1和20,而对于这种要检测的物质来说它的线性范围可能是10E5,要远大于制作标准曲线所选择的浓度范围•通常在建立一个新方法的时候可以通过文献查到一些物质的线性范围,而实际工作中,要确切知道某种物质的线性范围必要性可能也不大。
S/N=3时的浓度是检测限,也就是峰高约在基线噪音高的3倍,注入液相色谱仪的对照品百分浓度%。
S/N=10是定量限,也就是峰高约在基线噪音高的10倍时,注入液相色谱仪的对照品量。
水质 环己酮测定 标准

在水质环己酮的测定中,可以参考以下标准和方法:方法类型: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水质环己酮的测定。
检测限:该方法对环己酮的检测限为0.03mg/L。
线性范围:在0.03mg/L至2.00mg/L的范围内,该方法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值可达到0.9996。
精密度与准确度:加标回收率在90%以上,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7.0%。
其他指标:该方法预处理简单,检测灵敏度高,可用于水体中环己酮含量的测定。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水质环己酮的测定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标准和方法,并严格遵守相关实验室规范和操作规程,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是指检测方法测量待检测物质时,能够提供一段具有线性关系的测量范围。而 灵敏度则是指检测方法的最小检测物质的能力。
线性范围的重要性
质量控制
其它指标如准确性、精密度等都建立在线性关系的基础上,因此线性范围的确定对质量控制 至关重要。
可靠性
如果测试物质的浓度高于线性范围,分析结果可能会低于实际值;如果浓度低于线性范围, 则可能会高于实际值,影响结果可信度。
发展前景
未来,该技术将继续发展, 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生活质 量和健康的需求。
Im proving the m etho d
改进分析方法,增加线性 范围的可靠性和精度。
M etho d com parison
比较分析方法的不同,选 择最适合的实验方法,以 确定线性范围。
总结
方法的优点
确定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 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可 比性。
应用价值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环 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
确定线性范围,分析误差和 数据可靠性。
实验条件设置
1
参比物质的选择
根据待测分析物质,选择与目标物
样品组成的影响
2
分析范围相近的参比物质,评估分 析方法的线性范围。
研究待测样品中其他成分对分析结
果的影响,以找到影响线性范围的
因素。
3
实验条件的确定
根据分析物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 实验条件,如适当的反应时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温 度。
数据分析及结果解读
标准曲线的绘制
绘制样品浓度与测量结果的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方程。
测定未知样品浓度
使用标准曲线计算出未知样品的浓度。
结果的解读
电位分析法

a pot K a i, j
i
ni n j
j
00:05:32
三、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是指参比电极与离子选择性电极一起从接 触到试液开始到电极电位值达到稳定值的95%(波动在1mV 以内)所需的时间。
响应时间与溶液的搅拌速度、参比电极的稳定性和被 测离子的浓度等因素有关。
被测离子的浓度高,达到平衡快,响应时间短;静态测 定响应时间长,动态测定响应时间短,因此,在实际工作 中,通常采用搅拌试液的方法来加快响应速度。
ISE
nF
E 合并上述两式得
池
K
2.303RT nF
lg
a-
+
SCE
j
令k- φSCE+φj=K,则
E池
E
2.303RT nF
lg
a
(10-29)
式中,K的数值取决于内参比电极电位、膜内界面电 位和不对称电位、外参比电极电位和液接电位φj等。
00:05:32
二、标准曲线法——测定游离离子的活(浓)度
00:05:32
四、内阻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内阻主要是膜内阻,也 包括内充液和内参比电极的内阻。玻璃电极的 电阻高达107~109 Ω,PVC膜为106~107 Ω,晶 体膜为104~106 Ω.电极的电阻越高,要求测量 仪器的输入阻抗越高,而且越容易受外界噪声 的干扰,造成测量上的困难和误差
00:05:32
pHx
pHs
E E
s
x
2.303RT /
F
00:05:32
式中pHs已知,实验测出Es和Ex后,即可计算出试液的pHx 。IUPAC推
气相色谱外标法计算公式

气相色谱外标法计算公式气相色谱外标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样品中待测组分气相色谱外标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样品中待测组分与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的响应值,然后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灵敏度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石油化工等领域。
气相色谱外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1. 标准曲线的斜率(S):S = (C_s2 - C_s1) / (A_s2 - A_s1)其中,C_s1和C_s2分别为标准物质在两个不同浓度下的浓度;A_s1和A_s2分别为标准物质在两个不同浓度下的响应值。
2. 待测样品中待测组分的浓度(C_x):C_x = (A_x * S) / A_s其中,A_x为待测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值;A_s为标准物质的响应值。
3. 待测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含量(W_x):W_x = C_x * V_sample / V_standard其中,V_sample为待测样品的体积;V_standard为标准物质的体积。
4. 重复性和精密度:重复性(RSD)和精密度(%RSD)是评价气相色谱外标法准确性的重要指标。
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之间的离散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RSD = (Σ(C_i - C_mean) / n) / C_mean * 100%其中,C_i为每次测量得到的浓度;n为测量次数;C_mean 为所有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5.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线性范围是指标准曲线呈线性关系的浓度范围。
检测限是指能够准确测量的最低浓度。
计算公式如下:线性范围= (C_s1 * A_s1) / A_s2 - (C_s2 * A_s1) / A_s2检测限= 3 * S / m + C_s1其中,m为空白样品的平均响应值。
低检测限与线性范围试验

影响因素
仪器噪音
仪器本身的噪音水平会影响检测限, 因此需要选择低噪音仪器。
样品基质
样品基质中的其他组分可能会干扰待 测物的测量,需进行基质匹配或消除 干扰。
测量方法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光谱法、色 谱法等,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环境因素
环境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可能影响 仪器的性能和稳定性,需进行控制。
联用技术
尝试与其他分离、富集技术联用,进一步提 高目标组分的检出限和准确性。
标准化与规范化
制定该方法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推动其在行 业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生态毒理学研究
低检测限与线性范围试验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这些研究有助于了解有毒 物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放射性核素测量
低检测限与线性范围试验在放射性核素测量中用于精确测量放射性物质的活度和浓度。这些测量有助于 核能安全、核废料处理和核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和管理。
药物分析
01
药物质量控制
低检测限与线性范围试验在药物分析中用于药物质量控制,确保药物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些试验用于检测药物中的杂质、降解产物和溶剂残
留等,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02
药代动力学研究
低检测限与线性范围试验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用于测量药物在体内的浓
度。这些研究有助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验证仪器性能
在确定的线性范围内,对仪器进行验 证,确保其性能理
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剔除等。
线性关系评估
根据标准曲线的斜率和截距,评估仪器与标准品之间的线性关系。
IVD试剂性能评估指标

IVD试剂性能评估指标体外诊断试剂是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一个新开发的试剂能否真正面市,除了进行反应模式和体系等优化外,合理的性能分析与评估,是必经的程序,也是质量保障的基础。
通常,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性能评估包括检测限、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干扰实验,稳定性,参考区间。
1.检测限检测限是指检测方法可检测出的最低被检测量浓度,也称为分析灵敏度。
分析灵敏度:一般用95%可信限计算:重复测定空白样本20次,计算20次反应测得的均值(X)和标准差(SD),以X+2SD(夹心法)或X-2SD(竞争法)计算出相应的浓度,即为体外诊断试剂的分析灵敏度,也是注册资料所需提供的内容。
功能灵敏度:将低值样本倍比稀释后重复测定10次以上,计算每个低值样本检测信号的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选择CV大于20%时所对应的低值样本平均浓度,这就是体外诊断试剂的功能灵敏度。
2.线性范围线性范围是指检测系统最终输出值(浓度或活性)与被分析物的浓度成正比的范围。
建立一种定量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需在预期测定范围内选择7-11个浓度水平。
准备足量的高值(H)样本和低值(L)样本,经不同比例混合配制成中间浓度样本,比例关系可按等间距或其他确定的比例。
其中,有几个重要的浓度水平需要考虑:1)最低分析浓度或线性范围下限;2)不同的医学决定水平值;3)最高分析浓度或线性范围上限。
3.可报告范围可报告范围是指对检测有意义的待测物浓度范围。
可报告范围低限:以方法性能指示的CV值为可接受界值,由数据中选取CV值等于或小于可接受界值的最低浓度水平作为可报告范围低限。
可报告范围高限:当测定值超出线性范围上限时,此测定值应视为不准确值,需要对标本进行稀释。
由于基质效应的影响,任何标本并非可以做无止境的稀释。
也就是说,每一个实验项目有其最大稀释倍数。
这个最大稀释倍数与线性范围上限的乘积即为可报告范围高限。
4.准确度准确度是指检测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性与范围(linearity and range)
分析方法的线性是在给定范围内获取与样品中供试物浓度成正比的试验结果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供试物浓度的变化与试验结果(或测得的响应信号)成线性关系。
所谓线性范围是指利用一种方法取得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的试验结果,而且成线性的供试物浓度的变化范围,其最大量与最小量之间的间隔,可用mg/L ~ mg/L、ug/ml ~ ug /ml等表示。
线性与范围的确定可用作图法(响应值Y/浓度X)或计算回归方程(Y=a+bX)来研究建立。
测定样品时所有生物药物分析方法都必须同时作标准曲线。
每次作标准曲线时,方法应与分析方法考核时完全一致。
标准浓度应包括一定梯度的5-8个浓度(非线性者如免疫分析可适当增加),每个浓度只需测定一次(免疫分析可测定两次并取均值);标准曲线应覆盖样品可能的浓度范围,对于含量测定要求一般浓度上限为样品最高浓度的120%,下限为样品最低浓度的80%(但应高于LOQ);目前仍广泛采用相关系数(r)表示标准曲线的线性度、并控制r≥0.9900。
对照品的LOQ必须包括在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是指与检测器响应信号成线性关系的样品的含量范围.
一般情况下,标准曲线的最低和最高值是包含在线性范围内的,而且不同人做的标准曲线,他所取的最低和最高值也不会都相同,打个比方来说,A做5个点的标准曲线,所选择的标准样品的浓度分别为:1,5,10,15,20,那么最低最高值分别为1和20,而对于这种要检测的物质来说,它的线性范围可能是10E5,要远大于制作标准曲线所选择的浓度范围.通常在建立一个新方法的时候可以通过文献查到一些物质的线性范围,而实际工作中,要确切知道某种物质的线性范围必要性可能也不大。
S/N=3时的浓度是检测限,也就是峰高约在基线噪音高的3倍,注入液相色谱仪的对照品百分浓度%。
S/N=10是定量限,也就是峰高约在基线噪音高的10倍时,注入液相色谱仪的对照品量。
首先,配制一个较低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观察其峰高比基线噪音高多少倍(假设X倍),将该溶液稀释到X/3倍,基本即为该物质的检测限,将该溶液稀释到X/10倍,基本即为该物质的定量限。
具体操作时,就是把一定浓度的溶液不断稀释,直到S/N=3。
一般就是用眼来估计了,不过也可以计算出来,好像是用标准曲线计算的,具体公式你可以查一下书。
Detection Limit\Limit of Detection\DL\LOD
检出限DL是一种比值,用%或ppm表示,等于最低检出浓度与样品溶液浓度(通常是一个固定的限度值)的比值,因此只有在满足最低检出浓度和最低检出量的同时才能够做出检
出限。
它主要适用于杂质测定中的杂质限度检查项目的方法验证,即你通过这个验证证明你的方法能够检出足够低的杂质,就是说,如果你作出的检测限(最低检测浓度)比限度好高,那是万万不行的。
检测限不但要低于限度,最好远远小于杂质限度。
根据分析方法是采用非仪器分析还是仪器分析可用几种方法来确定检测限度,除了下面所列的方法外其他的方法也可能被接受。
6.1 根据直观评价直观评价可以用于非仪器分析方法,也可用于仪器分析方法。
检测限度的测定是通过对一系列已知浓度分析物的样品进行分析,并以能准确测得被分析物的最小量来建立。
【通过进样大量不同浓度的溶液,证明你所说的检测限是最低的,通常费力不讨好,但是却是无奈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
6.2根据信噪比该方法仪适用于出现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
信噪比的测定是通过比较含已知低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与空白样品的测试信号,确定被分析物可被确切地检测的最小浓度,当信噪比在3:1或2:1时的检测限度通常被接受。
【此法常用:即观察图谱,保证图谱中信号峰强度同一段平缓的噪音峰强度的平均值约为3:1即可。
】
6.3 根据响应值的标准差和斜率【这种方法好啊,省时省力,就是费脑筋,我目前还没搞懂,如果由高手事件过请指教,废话少说】检测限度(DL)表示为:DL=3.3δ/S δ:响应值的标准差S:校正曲线的斜率斜率S可从被分析物的校正曲线来估算,δ的值可由多种
途径估算。
如:
6.3.1 根据空白的标准差通过几份空白样品的分析,然后计算其响应值的标准差,测出分析背景响应值的大小。
6.3.2 根据校正曲线通过对含有DL范围内被分析物样品的分析来研究其标准曲线,回归线的剩余标难差或回归线的y轴截距标准差都可作为标准差。
6.4 申报数据必须同时提供检测限度和测定检测限度的方法。
如果见是根据直观评估或信噪比得来的,应提供相关的一些色谱图。
如通过计算或外推法得到检测限度的估算值,可对一系列接近或等于检测限度样品的逐个分析来论证这一估算值。
【上述资料引致ICHQ2B,建议诸位阅读英文原文,恐翻译不到位引起歧义】
检测限是一种限度检验效能指标,它既反映方法与仪器的灵敏度和噪音的大小,也表明样品经处理后空白(本底)值的高低。
要根据采用的方法来确定检测限。
当用仪器分析方法时,可用已知浓度的样品与空白试验对照,记录测得的被测药物信号强度S与噪音(或背景信号)强度N,以能达到S/N=2或S/N=3时的样品最低药浓为LOD;也可通过多次空白试验,求得其背景响应的标准差,将三倍空白标准差(即3δ空或3S空)作为检测限的估计值。
为使计算得到的LOD值与实际测得的LOD值一致,可应用校正系数来校正,然后依之制备相应检测限浓度的样品,反复测试来确定LOD。
如用非仪器分析方法时,即通过已知浓度的样品分析来确定可检出的最低水平作为检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