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本科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新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新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Emergency nursing 课程编码:Z203208总学时/总学分:32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24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8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综合特色课程。

2、课程目的: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建立整体护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强化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1)基本理论知识①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基本知识和主要特点。

②掌握各种常见急、危、重症识别和救护原则。

2)基本技能①掌握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技术。

②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护技术和操作技能。

③熟悉危重病监护技术。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急内部分第一章绪论理论 0.6学时教学要求:1)课内教学要求(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2)了解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要性。

(3)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2)课外教学要求课外作业:结合我国社会实际,谈谈急危重症护理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学导式/提问式/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及板书结合教学教学形式:课堂讲授、课外作业第二章院外急救理论1 学时教学要求:1)课内教学要求(1)了解院外急救的重要性,掌握院外急救的特点、任务、原则。

(2)了解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

(3)理解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

(4)理解急救技术的应用和急救用品的配备。

(5)掌握院外急救现场评估、现场急救及转运途中监护。

2)课外教学要求课外作业:(1)准确说出院外急救、急救半径和反应时间的概念。

(2)院外急救护理包括哪些内容,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危重病情的现场评估?课程论文:结合我市情况,查阅资料,探讨适合我市的院前急救模式。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36学时 新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36学时 新

急救护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前言编制本大纲的主要目的是为本科护理学专业方向急救护理学的教学提供指导性纲要。

根据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护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与科学研究的高级护理人才的目标要求和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共授课36学时。

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第一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是教师理论课讲授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第二级是熟悉的内容,教师应选择性的讲授,未讲授的部分由学生自学;第三级为了解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教师也可选择性的讲授。

由于学时有限,部分与其它学科重叠的内容列为自学内容,只提出了教学目的要求,而没有提出教学内容。

为适应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及时补充本学科的新进展,甚至修正教学内容。

大纲后附学时分配可酌情变更。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定义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理解: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趋势2.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的趋势教学时数 1学时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 相关概念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2. 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的任务理解: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与重症监护病房的运转模式。

教学时数 2学时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相关概念急救绿色通道、急诊护理应急预案。

2.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及管理。

3.常见急诊护理应急预案的类型。

4. 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目标及措施。

理解:1.急诊科的布局与设置,急诊科人员资质要求、抢救室的设置原则。

2.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

3. 急诊护理应急预案基本原则、常见类型、应急准备。

4.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基本原则。

运用: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

教学时数 2学时第四章 ICU的设置与管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 ICU区域布局。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护理系《急危重症护理学》教研组(2019年02月)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2.课程代码:3.课程类别:(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教学实践环节)4.适用学生层次:本科(类)专业护理专业5.学时: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8学时)6.学分:2分二、师资介绍副高以上比例(理论)比例各为75%,实践课程中级以上比例为75%三、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田永明,,教研室负责人:田永明课程秘书:徐禹,,四、教学目标(一)认知教学目标(二)技能教学目标(三)职业素养教学目标五、教学安排课堂授课24学时,见习8学时。

六、教学内容(附后)七、见习1.时间:3月18日14:00-15:40,4月15日14:00-15:40,5月13日14:00-15:40,6月10日14:00-15:40,2.地点:华西医院急诊科和ICU病房3.要求:着装整齐,不得旷课或迟到早退;同时注意保持病房环境及案件。

八、成绩评定标准采取综合评价方法:1.学习状态(含出勤率)占10%2.临床见习占20%3.平时成绩占20%4.非标准答案测试占10%4.期末理论考试(闭卷)占40%(1)期末考试时间:2小时。

(2)期末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3)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综合案例分析应用六种类型。

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4)成绩计算: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

九、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张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十、主要参考资料1.田永明主编.《ICU护理手册》(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5.2.康焰主编. 《临床重症医学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李庆印主编. 《重症专科护理》(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金静芬主编. 《急诊专科护理》(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桂莉主编. 《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十一、本课程教学要求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了解: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危急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危急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危急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建立整体护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强化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学习目的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是章节中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并采用演示、讨论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4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4 学时,实验0 学时。

四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周秀华, 2 版,2008年4月第2版。

II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通过同学们的学习使之初步形成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框架,领会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内涵,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熟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构成,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二)熟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三)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重症护士教学大纲模板

重症护士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名称:重症护士教学大纲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重症患者的病情特点、诊断与治疗原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重症患者病情观察、评估、护理及应急处理的能力,提高临床实践操作技能。

3. 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事业,树立敬业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内容:第一部分:重症护理基础理论1. 重症患者的病情特点与诊断2. 重症患者治疗原则与护理措施3. 重症患者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4.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与排泄护理5. 重症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第二部分:重症护理临床技能1. 重症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与护理2. 重症患者气道管理3. 重症患者静脉通路建立与护理4. 重症患者药物应用与护理5. 重症患者抢救技能与操作第三部分:重症护理管理与法规1. 重症病房的设置与管理2. 重症患者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3. 重症患者护理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4. 重症患者护理法律法规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重症护理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技能操作演示:指导学生掌握重症护理操作技能。

4.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5.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临床实习,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六、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重症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临床技能考核:考察学生重症护理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3. 实习报告:考察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表现。

七、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进度安排)八、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 参考书目:- 《重症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人民卫生出版社)- 《护理伦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大纲应根据学校、专业及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大纲(供护理、助产专业参考使用)一、课程任务《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它重点介绍了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ICU监护和灾难救护的相关理论和急救、监护技能。

其任务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危重症病人快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急救能力,能肩负起运用多学科知识、多团队协作挽救生命、减轻痛苦的神圣使命。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能阐述急救生命链的概念和环节、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多发伤的病理生理改变、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ICU的感染控制、灾难救护的组织和特点等。

2.能理解并遵守院前急救的原则和工作内容、急诊室的护理工作质量要求、ICU的监护内容和监护分级、灾难救护中护士的角色和任务等。

3.能说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和三个环节、院前急救的特点、急诊科的设置和布局、ICU的设置要求、灾难救护系统等。

技能目标:1.能独立操作现场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2.能独立完成气道异物梗阻的判断、有效的拍背、海氏手法;3.能配合团队完成创伤病人的检伤分类、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4.能独立完成淹溺、电击伤、中暑、毒蛇咬伤病人的急救;5.能在5分钟内运用各种方法快速准确评估病人病情,熟练使用多功能监护仪;6.能配合完成各种维持气道通畅的方法;7.能理解并配合完成各种呼吸支持的方法;8.能理解并配合完成各种循环支持的实施;9.能配合完成常见中毒患者病人的急救;10.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护理;11.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呼吸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护理;12.能独立完成危重症病人“三管”的护理;13.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护理;14.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消化系统功能的监测和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15.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肾功能和体液平衡的监测和护理。

职业道德和素质1.在言行举止上能体现“生命至上”、“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理念,对生命心存敬畏;2.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能理解并展示“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3.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初步具备能沉着应对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有良好的心理素质;4.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理解并表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急危重症护理学要求护士能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监护,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本课程就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的临床护理学课程。

本课程教材从教学和临床实际出发,遵循疾病演变和救护规律进行编写。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使以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重点介绍院前救护,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

一.总述(一)教学目的1、通过急救护理学教学,使学生了解急救护理学的范畴,急诊科的设施与管理;2、获得常见急危重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救治原则的基本知识;3、具有判断病情、重症监护、救护配合和实施基础生支持的基本技能和工作能力。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三)总学时:理论讲授,36小时(四)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见习及学生自习、CAI课件等(五)教学效果评价:l、理论考试。

2、学生反馈及学生作业评判、同行评判。

3、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有关考核,对病人护理效果评价。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1.了解现场救护的原则。

2.了解我国急诊医疗体系。

二、教学内容:现场救护的原则,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三、教学方式:讨论式教学法第二章院外急救一、教学目的1.了解院外急救技术应用原则。

院外急救的重要性、院外急救的特点、院外急救的任务、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急救用品的配备。

2、熟悉:院外急救的原则,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

3、掌握:院外急救护理。

二、教学内容:院外急救的原则、院外急救伤员的分拣、院外急救护理(护理体检、救护要点、不同转运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三、教学方式:理论授课与参观见习相结合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一、教学目的1、了解:急诊科的主要制度。

2、熟悉:急诊科的设置。

急诊科的任务、组织结构、工作质量要求、人员编制与管理。

二、教学内容:急诊科的设置、急诊科的主要制度。

三、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参观见习相结合第四章重症监护一、教学目的1、了解:ICU设置与管理2、熟悉:脑功能监测、肾脏功能监测、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

急危重症护理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大纲急危重症护理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熟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教学内容: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1、院前急救2、急诊科抢救3、危重病抢救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5、急危重症护理学的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教学目标:了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任务、管理。

教学内容:一、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管理第二章院外急救第一节概述教学目标:了解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院外急式;救服务体系设置与管理。

教学内容: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二、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三、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四、院外急救服务体系设置与管理第二节院外急救护理教学目标:掌握院外急救中的评估和救护要点。

教学内容:一、现场评估与呼救1、现场评估:意识、气道、呼吸、循环。

2、紧急呼救二、现场救护1、体位2、检伤:头部体征、颈部体征、脊柱体征、胸部体征、腹部体征、骨盆体征、四肢体征3、分类4、现场救护要点5、分流三、转运与途中监护1、常用的转运工具与特点2、转运中的监测与护理第三章急诊科管理教学目标:了解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人员组成与工作制度;急诊护理工作特点和工作流程;仪器设备维护。

第一节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一、急诊科的任务二、急诊科设置第二节急诊科人员与工作制度一、人员组成二、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三、急诊科的工作制度第三节急诊护理工作一、护理工作特点二、护理工作流程三、护理程序四、护患沟通第四节仪器设备维护一、仪器设备的基本配置二、维护与管理第四章重症监护第一节ICU 的设置与管理教学目标:熟悉ICU 的设置与管理。

教学内容:一、ICU 设置1、ICU 模式2、ICU 规模二、ICU 管理1、ICU 的基本功能2、ICU 服务对象3、组织领导4、规章制度三、ICU 感染控制第二节危重病人监护教学目标:熟悉ICU 的收治程序和治疗原则;监护内容和监护分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院《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英文名称:The critical nursing课程编号:学时:36学时学分:2.0适用对象:护理本科四年制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课程,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和教学内容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是章节中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在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心肺复苏、严重创伤救护及各系统急救等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这些基本技能实施救护,通过学习,最终树立良好的急救意识,培养系统的急救思维。

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要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并采用演示、讨论等方式,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2.了解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的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难点: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的趋势。

【教学内容】第一节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第二节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其资质认证一、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二、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院前急救的定义及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救治、重症监护的主要任务。

2.掌握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监测要点。

3.熟悉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救治、重症监护各种运转模式的特点。

4.熟悉危重症护理多学科团队的能力要点及核心技能。

5.了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及管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及其组成部分的定义。

2.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治、重症监护的主要任务。

3.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监测要点。

难点:其各种运转模式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一、院前急救二、医院急诊科三、重症监护第三节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一、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前阶段二、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阶段三、转运目的地患者的交接阶段第四节团队合作一、团队的构成与特征二、团队合作成员的基本能力要点及核心技能三、护士在急危重症团队合作中的作用第五节医学伦理与器官捐献一、危急重症患者的医学伦理问题二、器官捐献第三章灾难护理【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灾难的定义及灾难救援中伤病员的检伤分类、伤病员的安置与救护、伤病员的转送护理。

2.熟悉灾难后心理应激性损伤及心理干预。

3.了解灾难的原因与分类、灾难医疗救援准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灾难救援中伤病员的检伤分类、伤病员的安置与救护、伤病员的转送护理。

难点:各种检伤分类的方法及流程。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灾难的定义二、灾难的原因与分类第二节灾难医疗救援准备一、灾难医学救援组织管理二、灾难医学救援队伍建设三、灾难医学救援中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第三节灾难现场的医学救援一、灾难现场的检伤分类二、灾难现场的救护三、交通事故的救护四、地震灾难的救护五、火灾的救护六、水灾的救护七、矿难的救护第四节灾难心理危机干预一、灾难心理危机的表现二、灾难伤员的心理危机护理干预三、灾难救援人员心理危机护理干预第四章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护理【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家属的含义、关系类型、急危重症患者家属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

2.熟悉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需求。

3.掌握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需求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家属的含义、关系类型;急诊患者家属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

2.护理干预中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个体化因素、急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需求及常见心理变化。

难点:1.急诊患者家属的需求;针对急诊患者家属的需求提供恰当的护理措施。

2.判断急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常见心理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二、影响患者家属心理变化的因素第二节急诊患者家属的护理一、急诊患者家属的需求二、急诊患者家属常见的心理问题三、护理措施第三节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护理一、危重症患者家属的需求二、危重症患者家属常见的心理问题三、护理措施第五章急诊分诊【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急诊分诊的概念、急诊分诊的作用、病情严重程度分类系统。

2.熟悉分诊处的设置、分诊程序。

3.了解急诊常用分诊方法、分诊护士的资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病情严重程度分类系统和分诊程序。

难点:病情严重程度分类系统。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急诊分诊概念二、急诊分诊作用三、分诊处的设置第二节急诊分诊程序一、常用急诊分诊系统二、急诊分诊流程三、急诊分诊护士的资质要求第六章急诊护理评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急诊护理评估中初级评估的内容及初始处置方法。

2.熟悉次级评估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初级评估及次级评估的内容。

难点:初级评估中对患者的初始处置方法和重点评估中的分析判断。

【教学内容】第一节初级评估一、气道及颈椎二、呼吸功能三、循环功能四、神志状况五、暴露患者/环境控制第二节次级评估一、问诊二、生命体征三、重点评估第三节急诊护理评估思维特点一、急诊护理评估思维具体特点二、急诊护理评估实践要求第七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心搏骤停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判断,心肺复苏术的生存链,基本生命支持方法及注意事项2.熟悉心脏骤停的类型,心肺脑中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和心搏骤停后治疗与护理。

3.了解心脏骤停的病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心肺脑复苏中的基础生命支持。

难点:心肺脑复苏中的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和心搏骤停后治疗。

【教学内容】第一节心搏骤停一、概述二、心搏骤停常见原因三、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第二节心肺脑复苏一、基础生命支持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三、心搏骤停后治疗第八章严重创伤【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多发伤、复合伤、联合伤的概念,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多发伤的救治与护理。

2.熟悉创伤评分系统、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创伤气道的评估与建立、多发伤的评估与判断。

3.了解创伤的分类、创伤心理反应和干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多发伤的救治与护理。

难点: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多发伤的评估与判断。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创伤分类二、创伤机制三、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四、创伤评分系统第二节多发性创伤第九章常见急症【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呼吸系统常见急诊的症状特征,病情评估,急救和护理要点。

2.掌握循环系统常见急诊的症状特征,病情评估,急救和护理要点。

3.掌握急性腹痛的急救和护理要点。

4.掌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状态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要点。

5.熟悉常见严重心率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6.了解对常见急症患者进行识别;常见急症的发病机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1.呼吸系统常见急症的病情评估。

2.循环系统常见急症的病情评估。

3.急性胸痛及内分泌常见急症的病情评估。

难点:1.常见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的特点。

2.各常见急症的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呼吸困难第二节窒息第三节急性胸痛第四节严重心律失常第五节急性腹痛第六节高血糖症与低血糖症一、高血糖症二、低血糖症第七节脑卒中第十章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中暑、淹溺、电击伤、高原病的救治与护理。

2.熟悉中暑、淹溺、电击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情评估与判断。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暑、淹溺、电击伤、高原病的救治与护理措施。

难点:中暑、淹溺、电击伤、高原病的发病机制、重度中暑三种类型的区别。

【教学内容】第一节中暑第二节淹溺第三节电击伤第四节高原病第十一章急性中毒【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急性中毒及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百草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急性酒精中毒、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的中毒机制、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2.熟悉其病情评估与判断。

3.了解引起急性中毒的病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急性中毒及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百草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急性酒精中毒、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的中毒机制、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难点:各类中毒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第三节百草枯中毒第四节一氧化碳中毒第五节急性乙醇中毒第六节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第十二章常见危急值【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危急值的概念及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2.掌握常见检验危急值的报告界限。

3.熟悉检验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4.熟悉常见检验和影像学危急值的临床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1.常见检验危急值的报告界限及即刻护理原则。

2.影像学危急值及护理。

难点:1.常见检验危急值的报告界限。

2.常见检验危急值的报告界限的即刻护理原则。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检验危急值一、白细胞二、血红蛋白三、血小板四、凝血酶原时间五、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六、血清钾七、血清钠八、血清钙九、血糖十、血肌酐十一、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十二、N末端前脑钠肽十三、血气PH十四、血气PaO2十五、血气PaCO2第三节影像学危急值一、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脏压塞二、外伤性膈疝三、纵膈摆动四、宫外孕或黄体破裂出血第十三章危重症患者评估与系统功能监测【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危重症患者入科后需要评估的内容。

2.掌握危重症患者常用系统功能监测的主要内容。

3.掌握危重症患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功能监测的方法。

4.掌握应用危重症患者的各类评估工具对患者的病情、潜在并发症、治疗护理效果、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及制定危重症患者的系统功能监测计划5.了解各类危重症患者评估工具运用的临床意义及常用系统功能监测指标的临床意义;能比较无创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优势与不足【教学重难点】重点:1.危重症患者入科后需要评估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