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行业发展情况全解析 附不良资产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合集下载

2024年不良资产管理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不良资产管理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不良资产管理市场分析现状简介不良资产是指银行和金融机构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资产。

不良资产对于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分析对于了解金融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至关重要。

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规模不良资产管理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其规模在不断增长。

据数据显示,全球不良资产规模在过去几年里呈现上升趋势。

截至2020年底,全球不良资产规模超过1.5万亿美元。

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主要参与方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主要参与方包括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者。

金融机构是最主要的不良资产来源,他们需要通过将不良资产转让给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来降低风险和恢复信用。

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是专门从金融机构处购买和管理不良资产的机构。

投资者则通过购买不良资产来获取回报。

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挑战不良资产管理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不良资产的评估和定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不良资产的处置和清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法律环境复杂的地区。

此外,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个参与方需要在效率和风险控制之间找到平衡。

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趋势未来不良资产管理市场有几个明显的趋势。

第一,随着金融机构面临更多的风险和不良资产问题,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规模将继续增长。

第二,不良资产管理市场将更加国际化,不良资产将跨越国界进行买卖和管理。

第三,技术的应用将推动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创新和效率提升。

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影响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及时清理不良资产,金融机构能够降低风险,增强资本实力,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同时,不良资产管理市场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机会,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

结论不良资产管理市场是一个重要的金融市场,其规模在不断增长。

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对于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金融机构面临更多的风险和不良资产问题,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

2024年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一、2024-2024年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回顾
2024-2024年,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国家
积极开展不良资产处置,全国重点领域和行业都增加了不良资产处置投资,推动了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各类金融机构也都大力投资不良资产处置。

2024-2024年,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产值总值逐步增加,比上年同期增
长了17.8%;同时,不良资产处置的行业投资也有明显增加,投资结构分
布得更加均衡。

二、2024-2024年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不断优化金融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更加严格,2024-2024年
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预计今后几年不良资产管理行业
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潜力。

1、激烈的竞争会促进行业发展,投资者会投向更低风险的投资。

2024-2024年,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实际投资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7%,
投资机构会收紧不良资产处理的标准,充分利用资产清洗、重组、拆分等
手段,把风险更加分散,减少不良资产的投资风险。

2、新技术的应用在不断推进行业发展。

2024年不良资产管理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不良资产管理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不良资产管理市场前景分析1. 前言不良资产管理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不良贷款所产生的问题,以达到有效防范风险、保护银行资产、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变化,不良资产管理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2. 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现状目前,我国不良资产管理市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不良资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同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运营模式也日趋多样化。

3. 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机遇3.1 政策支持政府对于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不良资产管理的政策措施。

政策的支持将进一步推动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

3.2 市场需求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变化,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需要通过不良资产管理来化解风险、清理资产负债表,以提高其自身的经营效益。

3.3 专业化水平提升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运营效率逐渐提升。

专业化团队的建设和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推动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

4. 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挑战4.1 风险管理不良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不良资产管理公司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4.2 监管风险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监管政策不断加强,不良资产管理公司需要适应监管要求,提升合规能力。

4.3 市场竞争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竞争激烈,不良资产管理公司需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拓宽经营领域,提升市场竞争力。

5. 总结不良资产管理市场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增加和专业化水平提升的推动下,前景广阔。

然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不容忽视。

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应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能力,提高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

不良资产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不良资产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不良资产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不良资产成为了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不良资产行业主要包括不良贷款交易、资产证券化等业务。

这些业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良性循环来改善信贷环境,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领域扩大。

不良资产行业的发展已经不仅局限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些机构纷纷成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公司等,以便更好地处理不良资产。

2.创新发展。

在不良资产处理方案中,传统的不良贷款销售模式已经逐渐被改变,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新模式正在逐步被接受。

此外,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种类也逐步增多,比如,在不良贷款证券化中,分为证券化和池化两种模式。

3.投资活跃。

不良资产行业吸引了众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热情,尤其是在2015年以来,不良贷款证券化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吸引了大量资金加入。

不过,市场目前还不够成熟,不良资产交易平台、资产评估等业务仍需完善,难以引起较大的投资热情。

未来展望:1.行业转型。

未来,不良资产行业将朝着更加规范、透明的方向转型。

政府对不良资产行业的规范逐步加强,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整合、重组等方式,加速不良资产的处置。

2.新业务模式的出现。

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和金融创新的加快,不良资产新业务模式将不断涌现。

目前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贷款证券化等模式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未来无论是在分类、处置、融资等方面都将出现新的业务模式。

3.资本市场支持。

随着不良资产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良资产交易平台将会涌现。

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将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力度。

在未来,不良资产行业将更多地依托于资本市场,从而实现更好、更稳定的发展。

总体来说,未来不良资产行业将面临机遇和挑战。

只有在规范、创新、资本市场等多方面持续加强和进步,才能助其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2024年不良资产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24年不良资产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一、不良资产行业市场概述不良资产指的是各类金融机构因贷款、信托、融资租赁等业务产生的违约、逾期、坏账等风险资产,包括不良贷款、不良信托资产、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等。

不良资产行业是指专门处理不良资产的机构和市场,如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资产交易市场等。

二、不良资产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分析1.宏观经济环境利好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GDP增速稳定在6%以上,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逐渐增加,这对于不良资产的清收和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撑。

2.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为了推动不良资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创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等。

政策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有利的,将为不良资产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会。

3.市场需求巨大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机构业务规模的扩大,不良资产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各类金融机构需要通过转让不良资产来减少风险,这为不良资产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4.投资机会丰富随着不良资产市场的发展,投资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不良资产的买卖、清收和处置,涉及的领域包括不良债权投资、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托管等。

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获得丰厚的回报。

5.行业规范逐渐完善不良资产行业在经历了初期混乱发展后,逐渐开始建立规范的市场体系。

随着监管政策的出台和行业协会的发展,市场秩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有利于投资者的长期投资和持续收益。

三、不良资产行业市场投资的风险与挑战1.投资风险较高不良资产行业的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投资者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专业的投资能力,才能够在不良资产行业中获得稳定的回报。

2.行业发展不稳定不良资产行业虽然发展迅猛,但仍面临一些不稳定因素,如政策调整、经济波动等。

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化和市场的动态,及时调整投资战略。

3.信息不对称问题不良资产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即买方和卖方之间信息不对等。

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

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

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Titl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Non-performing Asset Management Industry Market and Future Trends in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Abstract:The non-performing asset management industr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maintaining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market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1. Introduction:The non-performing asset management industry refers to the sector that deals with the acquisition, management, and resolution of non-performing loans (NPLs) and distressed assets. It has witnessed significant growth in recent years due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economic downturns, financial crises, and regulatory reforms. This article will delve into the current market situation and explore the potential futuretrends of this industry.2. Current Market Situation:2.1 Market Size:The non-performing asset management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substantial growth in terms of market size. According to recent reports, the global NPL market was valued at USD XX billion in 2020 and is expected to reach USD XX billion by 2025, growing at a CAGR of XX during the forecast period.2.2 Key Players:The industry is highly competitive and fragmented, with several key players dominating the market. These players include banks,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distressed debt investors, and specialized non-performing asset management firms. The market is also witnessing the entry of new players, including fintech companies, which are leveraging technology to streamline the asset management process.2.3 Market Dynamics:The market dynamics of the non-performing asset management industry are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Economicconditions, regulatory changes, and government initiativ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the market. For instance,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led to an increase in NPLs, creating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industry.3.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3.1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In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re expected to revolutionize the non-performing asset management industr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 learning, and big data analytics will enable more efficient and accurate assessment of distressed assets, enhancing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improving recovery rates.3.2 Regulatory Reforms:Regulatory reforms will continue to shape the industry's landscape. Governments and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re likely to introduce measures to facilitate the resolution of NPLs,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bt restructuring frameworks. These reforms will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market growth and attract more investors.3.3 Market Consolidation:The non-performing asset management industry is expected to witness increased consolidation in the coming years. Larger players will acquire smaller firms to expand their market presence and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consolidation will lead to the creation of stronger and more diversified asset management entities.3.4 International Expansion: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non-performing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are likely to explore international opportunities. They will expand their operations to emerging markets with high NPL ratios, such as India,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This expansion will provide them with access to a broader range of distressed assets and diversify their revenue streams.4. 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e non-performing asset management industry is poised for significant growth in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regulatory reforms,market consolidation, and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are expected to shape the industry's future. It is crucial for industry players to adapt to these trends and capitalize on the opportunities presented to ensure sustainable growth and success.中文回答:标题: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摘要: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在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银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2024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不良资产处置的背景与意义不良资产是指商业银行在贷款、信用卡等业务中发生的违约或违约风险较高的资产。

这些不良资产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置,将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经营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不良资产处置,能够降低风险暴露、维护良好的资产质量,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现状处置方式多样化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的处置方式。

除了传统的内部处置和委外处置之外,还出现了资产证券化、股权转让、债权转让等多种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这些方式的出现,拓宽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渠道,提高了处置效率和市场流动性。

处置市场逐渐规范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市场逐渐规范化的现象也日益明显。

政府和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明确不良资产处置的监管标准和要求。

同时,处置市场也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交易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处置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尽管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处置市场尚未形成完善的定价机制,导致价格不透明和价格波动较大;其次,部分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需要加强风险管控和监督机制;此外,处置市场的参与主体相对集中,市场竞争程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拓宽市场的参与主体和加强市场竞争。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展望未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将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处置效率和精准度。

其次,中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2023年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环境分析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是指由相关机构或公司,通过购买或接收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采取适当的处置方式进行管理和收益的行业。

目前,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在中国的市场环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政策环境随着国家金融改革和经济转型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对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支持逐渐加强。

2016年,中央政府正式颁布《关于促进不良资产处置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鼓励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强不良资产处置,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和市场化等政策方向。

二、市场需求随着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大客户资产质量下降程度的日益加剧,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三去一降一补”和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不良资产处置市场需求更是前所未有的强劲。

同时,因为流动性和风险问题,不良资产也成为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

三、市场机会与市场需求相对应的是,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由于市场发展在整个金融投资业中处于初级阶段,形成了一种供应和需求失衡的状态。

因此,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可以通过提高机构能力、提高投资分析能力以及建立并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政策等措施来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业务发展。

四、行业政策目前,国家对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监管和管理政策已经逐步完善。

尤其是在监管政策、税收政策和财务政策等方面,具有明确的规范作用。

同时,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也愿意与不良资产管理机构合作,转移本身的风险和压力。

综上所述,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环境对于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行业内机构需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加强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通过与银行、证券公司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积极适应市场发展变化,拓展市场份额,在更加严格的政策和监管加强下赢得市场的信任和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方资产管理行业白皮书(2019)》是由普益标准、全国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学术机构联合编写的第四份针对地方AMC行业的年度发展白皮书,是国内针对地方资产管理行业第一部较为完整和成体系的研究成果,也是国内外了解地方AMC的一个窗口。

1不良资产行业宏观行业分析2019年,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去杠杆、调结构的背景下,国内经济仍处于深度转型中。

在经济增长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影响下,此前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积聚的信用风险、现金流压力加速显现。

即使监管层持续高压约束行业规范,不良资产管理规模依然保持增长。

1、银行机构:贷款增速持续增长,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提速商业银行贷款增速持续高增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

2019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万亿元,同比增长8.14%,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万亿元, 同比增长11.9%,比年初增加万亿元,同比多增亿元。

2019年,央行的宏观调控措施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二是三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沛,引导货币供给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三是调节境内外资金供需,促发汇率的自动稳定能力,保持内外部货币量的均衡;四是积极推进建设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五是完善系统性重要银行评估办法及监管规定;六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2019年,为了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监管层鼓励银行对普惠金融单列信贷规模、实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

截至2019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万亿元。

其中,单户授信总额I(X)O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24.6%。

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万亿元,同比增长为8.4%。

2、不良贷款:规模持续攀升,不良率仍处高位2019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万亿元,较3季度末增加亿元,处于近年来高位水平。

2015年以来,不良贷款余额复合年化增长率为23%,超过了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复合年化增长率。

图12015-2019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亿元、%)2019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6%,与3季度末持平,接近近五年的最高值。

2019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监管层要求商业银行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理压力增大,致使不良率进一步上升。

截至2020年一季度,我国实体经济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存量明显增加,不良率快速反弹。

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亿元,不良贷款率1.91%,上升0.05个百分点。

分银行类型来看,2019年四类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呈逐季增长趋势,其中国有行和农商行整体高于股份行和城商行。

截止到2019年12月末,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亿元,环比增加亿元;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亿元,环比增加亿元;城商行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亿元,环比增加亿元;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亿元,环比小幅增加亿元。

图2 2016-2019年不同类型银行贷款余额(左-亿元)和贷款比例(右・%)从不良率来看,2019年中小银行不良率显著高于国有行和股份行。

其中农商行年初不良率达到4.05%的高点,之后有所回落,截至2019年12月底,不良率为3.9%,仍处于较高水平;城商行不良率全年波动幅度最大,其中前三季度不良率增长较快,3季度末达到2.48%的峰值,截至2019年12月底,回落至2.32%。

相较而言,国有行和股份行不良率较低,且波动较为平稳。

整体来看,主要是由于中小银行业务范围局限、客户资质相对良莠不齐,导致不良率高企,不良资产处置需求较高。

截至2020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亿元,同比多处置亿元。

其中,核销不良贷款亿元;综合运用以物抵债、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方式合计处置不良贷款亿元。

3、五级贷款分类:不良贷款维持在近期高位2019年末,商业银行贷款余额总计万亿元,5年复合年化增长率为13%。

其中,商业银行五级贷款方面,正常类贷款占比提升,同比增加0.19%;关注类贷款占比则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比减少0.22%;不良类贷款占比提升,同比增加0.03%o 2019年末,商业银行正常类贷款余额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万亿元, 不良贷款余额万亿元。

表1 2015-2019年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分类情况从三类贷款的增速来看,正常类贷款在2015年至2018年同比增速始终稳定在10%-15%区间内,2019年一季度增速上涨至18.64%, 一举突破前值,至年末同比增速为17.55%;关注类贷款从60%的增速逐渐下降,2017年下半年以来增速维持在0附近,2019年伊始同比增速逐步抬升,至年末同比增速为9.09%;不良贷款余额增速从57%高位下落,在2017年1季度稳定在10%左右,2019年1 季度达到近期峰值后大幅下降,2季度的增速为14.21%,但4季度增速呈现抬升态势,为19.16%,环比上涨2.86个百分点。

图3 2015-2019年商业银行三类贷款同比增速情况(%)总体来看,不良贷款余额增长率在2016年之前增速较快,2016年之后随着监管加强,不良贷款余额大幅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控制。

虽然不良贷款增速在2018 年出现了小幅反弹,但是2019年没有延续该趋势,全年不良贷款率维持了较平稳的水平。

然而,由于关注类贷款增速在2019年显现出较大的涨幅,同时考虑 2020年初疫情对企业营商环境的负面影响,预计2020年不良贷款的增速较大概率出现较高涨幅。

4、非银与非金融机构:信托风险项目数量增加,应收账款增长提速在金融去杠杆、强监管的宏观政策背景下,银行表外资金加速回表,同时平台公司举债受限,企业现金流相对紧张,部分信托公司展业较为激进,前期高速发展积聚的风险开始加速释放,导致信托计划逾期甚至违约事件增多。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4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为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亿元,增幅159.71%。

从风险项目数量看,也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2019年4季度末,信托业风险项目个数为个,较3季度增加个,较2018 年末增加个。

2019年,信托业风险项目和风险资产规模显著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监管部门加大了风险排查的力度和频率,之前被隐匿的风险得到了更充分的暴露,但不意味着增量风险在加速上升。

从环比数据看,2019年4个季度风险资产规模的环比增速分别为,27.39%、22.74%、32.72%和25.14%,环比增速在4 季度有放缓趋势。

随着项目风险加速暴露,预计信托风险资产规模变化将趋于平稳。

图4 2015Q1-2019Q4年信托风险项目规模及风险率非金融类企业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3.7天,比上年末增加2.0天。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应收账款变成坏账的风险增加,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存在进一步增长的可能性。

5、潜在不良资产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不论是从银行不良贷款率稳步上行、还是从信托风险项目规模快速增加,抑或是从全国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规模逐渐增大的角度,都可以看出经济、金融环境呈现逐步下行的趋势,可以预见更多企业将面临经营压力,不良资产行业的上游市场潜在规模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2不良资产的形成分析]、三类不良资产来源2019年,在亩内实体经济杠杆受到调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民营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均面临较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

(1)银行业不良信贷资产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贷款及其利息。

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4季度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万亿,对应不良率1.86%,较2018年的1.83%继续攀升,处于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较高水平。

(2)非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等机构,由于部分业务存在不符合流动性、安全性、效应性原则的情况,同样也会滋生不良资产。

以信托行业为例,信托业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不良资产较为集中的行业,原因在于信托计划多为“非标”债权类型,其本质上比银行债权资产承担着更多的信用风险。

近年来,信托资金管理计划频频“暴雷”,一部分原因是企业竞争强度加大,财务运作能力受到考验,管理不善或不合规的资金运作模式促成了一批信托不良资产;另一部分原因是“非标”信托计划属于私募性质,在信息不对称的项目运作过程中,极易滋生道德风险。

不过,非银金融机构类信贷业务的内在较高信用风险,为不良资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3)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主要指企业形成的各类应收账款坏账,常见的形式是企业被拖欠的货款、工程款等。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进入“三期叠加”,去杠杆、调结构持续推进,非金融企业的融资渠道进行了规范化改造,过去大量非合规融资方式导致相关企业出现各类坏账,从而导致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供给量持续增加。

非金融企业应收账款沉淀形成的坏账是不良资产的储备来源。

2、不良贷款分行业、区域情况(1)不良贷款分行业情况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

截至2019年底,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钢铁、煤炭、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存量”消化进展明显,同时,高端制造业、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投资加大,增量明显。

从不良资产的行业分布来看,近年来资产质量风险持续在产能过剩行业积累,制造业、批发零售、建筑和房地产业、采矿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其中,中低端制造业受国内外需求下降、出口风险增加、行业竞争激烈等方面的影响,企业融资能力下降、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以致资金链紧张出现违约,成为新增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

同样的,批发零售业对资金流转要求高,但由于行业进入壁垒低,且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内经营主体资质和管理能力良莠不齐,在宏观经济震荡的背景下,资产流动性降低,风险积聚,易形成大量不良贷款。

在中央持续强调“房住不炒”、“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的要求下,近年来,住房金融宏观政策的持续收紧限制了房企资金的循环速度,加之土地拍卖溢价率降低、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放缓,房企资金来源受限,融资成本上升。

2019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承受较大压力,隐性库存增加,涉房不良贷款规模继续增加,亦成为了不良资产的重要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