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欣赏教案

合集下载

欣赏梁祝教案幼儿园

欣赏梁祝教案幼儿园

欣赏梁祝教案幼儿园引言梁祝是一部中国传统民间情感小说,以爱情为题材,塑造了两位爱情至上、义无反顾的爱情英雄,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为了让幼儿了解梁祝的故事和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采用欣赏梁祝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梁祝教案幼儿园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步骤,希望对幼儿教学有所启发。

教学目标1.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和传统文化2.增强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审美能力3.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教学准备1.打印梁祝的故事情节和相关图片2.准备相关的语言游戏和常规活动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熟悉的歌曲、音乐或唐诗宋词进行引入,为幼儿打开视野,创造轻松自然的氛围。

可以选用《梁祝》的相关曲目,例如《梁祝小调》、《梅花三弄》等等。

引入完毕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梁祝的一些概念和历史背景,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等。

第二步:欣赏故事情节教师可以讲述《梁祝》的故事情节,带领幼儿了解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在讲述的同时,教师可以积极与幼儿互动,给幼儿留出友善、和谐的语言和社交环境,鼓励幼儿表达个人的想法和感受。

第三步:欣赏故事情节图片教师可以给幼儿展示《梁祝》的相关图片,让幼儿了解梁祝人物形象和历史文化。

同时,教师可以与幼儿互动,带领幼儿发现描绘的细节,挖掘背后的深刻寓意。

第四步:语言游戏为了巩固幼儿学习成果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语言游戏,例如单词接龙、猜物品等等。

通过游戏,幼儿能够轻松地练习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能力。

第五步:常规活动在完成以上教学步骤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进行常规活动,例如手工制作和绘画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结论通过欣赏梁祝的故事情节和相关文化,幼儿不仅能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更能够练习个人的沟通交流能力,提高社交技巧,发展潜能。

因此,梁祝教案幼儿园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和学习。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通过欣赏课文,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意义,感悟爱情与命运的冲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梁山伯与祝英台》2. 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梁祝传说、越剧、民间艺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2.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民间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背景知识和相关艺术形式。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越剧、民间艺术等,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讲解梁祝传说、越剧、民间艺术等相关知识。

4. 欣赏与讨论:组织学生欣赏越剧、民间艺术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爱情与命运的冲突,拓展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欣赏能力:通过学生对越剧、民间艺术等的欣赏和分析,评估其审美能力。

4. 思考与感悟: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口头报告,了解学生对爱情与命运冲突的思考和感悟。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原文。

2. 影像资料: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相关民间艺术图片等。

3. 参考书籍: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越剧艺术的研究书籍。

4. 网络资源:相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网络文章、论坛讨论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文讲解与分析:2课时。

2.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1课时。

3. 欣赏与讨论:2课时。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通过欣赏《梁祝》,提高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简介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作曲家、演奏家及音乐特点。

2. 音乐分析分析《梁祝》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韵律等。

3. 欣赏与讨论播放《梁祝》片段,引导学生欣赏并展开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欣赏:播放《梁祝》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 分析:详细解析《梁祝》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韵律等。

4. 讨论:引导学生就音乐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展开讨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梁祝》的音乐特点及欣赏方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学生能分析《梁祝》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韵律等。

3. 学生能通过欣赏《梁祝》,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1. 教学课件:包含《梁祝》简介、音乐分析等内容。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梁祝》片段。

3. 参考资料:关于《梁祝》的书籍、文章等。

4. 网络资源:可用于查找更多关于《梁祝》的信息。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梁祝》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和故事情节。

2. 音乐描绘:让学生尝试用文字描述《梁祝》音乐中的场景和情感。

3.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对《梁祝》音乐的感受。

七、实践环节1. 音乐演奏:邀请学生演奏《梁祝》片段,或者使用音乐软件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乐曲。

2. 音乐欣赏会:组织一个小型音乐欣赏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梁祝》的理解和创作。

3. 反馈与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表演和创作,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八、拓展学习1. 比较学习:让学生欣赏其他小提琴协奏曲,比较《梁祝》的特点和风格。

初中欣赏音乐试讲教案

初中欣赏音乐试讲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音乐欣赏《梁祝》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感受和理解《梁祝》这首作品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通过欣赏《梁祝》,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故事,传承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1. 感受和理解《梁祝》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分析《梁祝》的音乐结构。

2. 理解《梁祝》的民间故事背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梁祝》音乐作品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梁祝》的背景故事。

2. 引导学生关注《梁祝》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二、欣赏《梁祝》(1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音乐作品。

2. 学生边听边用笔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梁祝》的音乐结构,分析乐曲的起承转合。

三、讨论与分享(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梁祝》的感受和理解。

2.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补充。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对《梁祝》的音乐特点和风格进行总结,强调乐曲的表现力和情感。

2.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故事,传承民族文化。

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课后搜索其他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梁祝》的音乐特点和风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讨论与分享环节,学生积极参与,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在课后拓展环节,学生可以进一步搜索其他民族音乐作品,丰富自己的音乐欣赏经验。

初中音乐试讲欣赏教案

初中音乐试讲欣赏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音乐欣赏课——《梁祝》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通过欣赏《梁祝》,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小提琴协奏曲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和评价民族器乐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小提琴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心得,进行互动交流。

三、作品分析(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和音乐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乐曲中的主题、发展和高潮部分,理解作品的表现力。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乐曲中的主要旋律,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模拟演奏《梁祝》中的片段。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奏,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学生互评,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收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器乐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梁祝》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3. 教师推荐相关的民族器乐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了民族乐器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梁祝欣赏教案

初中梁祝欣赏教案

初中梁祝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梁祝》的故事背景、情节以及音乐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学会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梁祝》故事介绍2.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欣赏3. 音乐分析: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4. 实践环节:学唱《梁祝》主题旋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梁祝》故事背景,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分析音乐特点。

2. 难点: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祝》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整播放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3. 音乐分析:(1)旋律:引导学生关注主题旋律,分析其特点。

(2)节奏:讲解乐曲中的节奏变化,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情感表达。

(3)和声:分析乐曲的和声处理,让学生了解和声在音乐中的作用。

4. 实践环节:学唱《梁祝》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回顾所学内容,强调《梁祝》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故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欣赏能力。

3. 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表现,如演唱、讨论等。

4.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六、教学资源1. 音频: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 图片:展示《梁祝》相关插图。

3. 教材:提供相关乐理知识教材,以便学生深入学习。

4. 网络资源:查询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如音频、图片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4. 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

5.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

梁祝欣赏课教案

梁祝欣赏课教案

梁祝欣赏课教案教案标题:梁祝欣赏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梁祝的故事和音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梁祝》主题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对梁祝这个故事有了解吗?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触?”理解(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梁祝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

分析(20分钟):1. 听音乐:再次播放《梁祝》主题曲,让学生仔细聆听音乐。

2. 分析音乐: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中的不同乐器和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 学习音乐术语:向学生介绍一些音乐术语,如主题、变奏、合奏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

实践(20分钟):1.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梁祝故事的角色扮演。

2. 创作表演: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创作一段与梁祝故事相关的表演。

3. 小组表演: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看和评价。

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你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在音乐和表演方面的收获。

3. 提醒学生继续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鼓励他们参与更多相关活动。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对梁祝故事和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的书面反馈。

3. 评估学生对音乐术语的掌握情况。

拓展活动:1. 邀请音乐专家或表演者来校进行梁祝音乐会或讲座。

2. 组织学生参观梁祝相关的艺术展览或演出。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欣赏其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如《红楼梦》、《白蛇传》等。

教案备注: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时间的安排,适当调整教案步骤和时间分配。

梁祝音乐教案初中

梁祝音乐教案初中

梁祝音乐教案初中课程名称:音乐欣赏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音乐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通过欣赏梁祝音乐,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梁祝音乐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欣赏梁祝音乐,体验音乐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梁祝音乐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梁祝音乐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音乐的主题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谈论对音乐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对梁祝音乐的兴趣。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梁祝音乐的创作背景,包括故事来源、音乐特点等。

2. 学生了解梁祝音乐的背景,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音乐特点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梁祝音乐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学生通过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梁祝音乐的特点。

四、欣赏梁祝音乐(10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音乐的完整版,让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梁祝音乐的情感体验,如快乐、悲伤等。

2. 学生通过分享,加深对音乐中情感的理解。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梁祝音乐进行总结,强调音乐中的情感体验。

2. 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寻找其他民族音乐进行欣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梁祝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欣赏并体验音乐中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祝欣赏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教案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够听辨出大提琴、小提琴音色并理解其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形象内涵。

2.能够听辨出<梁祝>中的爱情主题、封建主题及反抗主题。

并能跟唱爱情主题
3.能够运用音乐的手段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提高学生的感受、分析和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大提琴及小提琴音色在音乐作品中的形象的捕捉。

2.对《梁祝》呈示部及展开部的赏析,《爱情主题》、《封建主题》《反抗主题》的情绪情感领会。

教学难点:
1.展开部分的艺术处理,特别是“抗婚”中作曲家的艺术创作手段的运用在作品中的情
感表达。

2.引导学生学会用音乐的手段理解分析本音乐作品。

教学方法:
欣赏、讲解、对比、讨论与创作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由老师用钢琴演奏一首乐曲,让学生猜想一下乐曲的名称。

2.接着,我们再播放一首同样的乐曲,让学生来感受一下它与前曲有着什么不同之处。

[提出问题]:
(1)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来演的(小提琴)
(2)你觉得它与钢琴相比在音色各有什么特点----根据提问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协奏曲
(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主要演奏乐器介绍:
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长号
(三)作者简介:
何占豪: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着名作曲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
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着名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
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
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中国人民的
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

在不久前香港电台举办的一次民意测验中,
《梁祝》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古典乐坛上家喻户晓的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一
起,被评为“千年最受听众欢迎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

曾经有一位学者感叹
道:“哪里有太阳,哪里就有中国人;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梁祝》!”
何占豪在音乐创作上有一个座右铭,那就是:“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

陈钢:(1935-)
上海市人。

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

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
业后留校任教。

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它器乐作
品。

(四)小提琴协奏《梁祝》曲式结构:——奏鸣曲式结构:
(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引子]:
设问:1.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
2.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作答)
在一阵喧闹的鸟鸣后出现引子主题,轻柔、动人,似草桥畔桃红柳绿,白花盛开的迷人景色。

[呈示部]——相爱
主要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到相送的一个场景描述,整个场景中呈现给我们的主题就是相爱。

这个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三个情节。

[抗
开始用阴森可怖的大锣和定音鼓把人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来。

铜管乐队以
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的凶暴与残酷。

[封建主题]:
[反抗主题]:
[楼台会]----整个部分节奏比较缓慢,大小提琴在乐曲中的一应一答、时合时分,缠绵悱恻,如泣如诉。

[哭灵投坟]----变化的运用了京剧与越剧的手法,深刻的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锣钹齐鸣,英台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教学活动设计:谱例分析、讲解讨论、音色对比、情境表演、聆听体验感
[再现部]——化蝶(自学、探索)
这部分主要描写了“化蝶”。

整个音乐把人带到了神话般的仙境。

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的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为蝴蝶自由飞翔的情景。

(六):完整聆听——配合多媒体图画及文字引导
三、课堂小结: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了交响乐和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集中体现了人们对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四、课后作业——对在再现部的分析
1.再现部再现的是哪一部,是完整的再现吗
2.如果不是完整再现,作曲家做了哪些变化处理这样处理传达给了听众哪些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