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国际贸易地理之俄罗斯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 天然气、煤炭、铁矿等。地形复 杂,气候多样,从北到南依次为 寒带、温带和亚热带。
历史沿革与文化背景
历史沿革
起源于东斯拉夫人,经历了基辅罗斯 、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苏联和俄 罗斯联邦等阶段。
文化背景
拥有独特的俄罗斯文化,包括文学、 艺术、音乐、舞蹈等。同时,俄罗斯 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交 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
03
俄罗斯对外贸易政策与法规
贸易政策演变及特点
苏联时期贸易政策
现代贸易政策特点
苏联时期的贸易政策以计划经济为主 导,实行进出口管制和配额制度。
现代俄罗斯的贸易政策以自由化、便 利化为主导,注重促进外贸发展,同 时加强对外资的吸引和保护。
俄罗斯独立后贸易政策
俄罗斯独立后,开始逐步向市场经济 转型,贸易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包括 减少进出口管制、降低关税等。
进出口总额及主要贸易伙伴
进出口总额
近年来,俄罗斯的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显示出其在国际贸 易中的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受到国际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 响,其进出口总额在某些年份可能会出现波动。
主要贸易伙伴
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中国、欧盟、美国等。其中,中 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 频繁。
市场格局
俄罗斯的国际物流市场正在逐渐开放,市场 竞争日益激烈。大型的物流公司和货运代理 公司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一些国际知 名的快递公司也在积极拓展市场。此外,一 些新兴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在提供物流服务, 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运输成本与效率评估
运输成本
俄罗斯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 其地理位置优越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 此外,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也进一步 降低了运输成本。
南美、中东、非洲、俄罗斯外贸市场分析

几个外贸区域市场分析-南美、中东、非洲、俄罗斯几个外贸区域市场分析一、南美市场特征1、南美洲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人口约7.8亿。
2、南美大陆语言主要为西班牙语、葡萄牙语3、南美洲目前区域性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发挥作用,成员国之间互免关税。
4、南美洲整体经济水平相当于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
5、南美洲主要经济大国为巴西、阿根廷。
6、南美和中国之间经贸关系远远落后于亚洲北美欧洲和澳洲7、南美标准采用欧美标准8、南美贫富悬殊,近一半的财富集中于10%人的手中。
9、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阿根廷10000美元巴西4630美元巴拉圭3650美元智利2077美元10、中国南美尚无直航客机,海运需45天。
二、双边贸易现状和原因目前,中国和南美的经贸往来很不如人意,中国和整个拉丁美洲的贸易额也不过和中国与非洲好于非洲,巴西和中国并列为世界最佳投资国,但中国海外企业超过5000家中只有1%即50边贸易仍处于不成熟阶段,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一)历史因素建国后,中国和南美洲的交往并不频繁,在巴西军政府时期和稍后,中国在南美洲的影响无法关系。
目前状况只是历史的一种延续。
(二)地缘因素由于中国和南美洲远隔重洋,在地缘上造成了双边经贸往来的实际障碍和隔膜。
这种障碍目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三)资源因素南美洲总体上属于地大物博的区域,在国际政治上的影响力较弱,但在人均资源占有方面具有优势。
缺少和中国(四)战略因素中国的经贸发展一直是根据政治而不是市场需要调整的。
这决定了中国在国际经贸中的被动地位。
中国对外贸易发达国家的特征体现了中国对外战略的特征。
被动的请进来吸引外资是八九十年代的外贸主旋律。
南美洲对于中被投资国(非洲)更无地缘关系(周边国家),所以南美洲自然一直属于目标外对象,只有在竞争剧烈、市场意南美洲市场的开发拓展才成为目标并成为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点。
如何拓展南美洲市场?鉴于上述因素,中国企业对南美洲的拓展是缺乏经验的。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

一、俄罗斯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及经济特征从自然环境分析:1.地理位置:俄罗斯位于东经34—180度,北纬50—70度,地跨亚欧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地势:俄罗斯地形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
2.资源状况:俄罗斯许多资源的产量和储量都居世界前列。
石油、天然气、煤、铁、森林、水能及有色金属等丰富,是世界上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国家之一。
从人文环境分析:1.民族:俄罗斯民族共有130多个。
其中俄罗斯人占79.8 % 。
2.语言:俄语是俄罗斯联邦全境内的官方语言。
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共有30多种语言。
并在该共和国境内与俄语一起使用。
3.宗教:俄罗斯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2001年俄权威社会调查机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 91 %信奉东正教,5%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天主教和犹太教的各为1 %,0.8 %信奉佛教,其余信奉其它宗教。
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
从经济特征分析: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主要的工业为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核工业和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
苏联时期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苏联解体后其经济一度严重衰退。
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2012年俄罗斯GDP超过2万亿美元,人均1.4万美元,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8位。
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俄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部门发达。
近年来俄罗斯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宇航航空工业、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
特别提出的是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独特的地位,实力雄厚,其武器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
俄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
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产品、化工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等。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对外贸易结构及地理分布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对外贸易结构及地理分布赵小姝近年来,俄罗斯对外贸易增长强劲,2004年外贸总额达2 780.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1.1%。
据俄国家海关总局统计,2004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对外贸易额为76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46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04年俄远东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都有增长,由于进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顺差由21亿美元减少到16亿美元。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进出口商品结构2004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商品与2003年基本相同,主要是能源产品(石油及石油制品、煤炭)、木材(成品材、板材)、海产品、金属(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和工业机械产品(见表1)。
表1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资料来源:[俄]叶·德瓦耶娃:《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对外贸易》,《远东问题》2005年第4期。
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增长主要依赖石油、石油制品、煤炭、木材和黑色金属。
由于出口商品种类相对集中(金属和林业产品的出口占70.2%),并对2004年的国际市场行情变化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远东地区在2004年的国际贸易中扬长避短,很好地发挥了出口优势。
2004年俄远东地区军工企业减少了出口,导致工业机械产品出口额滑坡,占出口总量的比重也相应减少。
此外,有色金属的出口也明显减少。
其他产品的出口基本保持往年水平。
传统进口商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有力地拉动了贸易增长。
2004年投资性产品的进口大幅度增加,占进口总额的53.3%。
消费商品的进口量增加,贸易额也有所提高,但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30%降至19.9%(见表2)。
表2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进口商品结构资料来源:同表1。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构成俄远东地区主要行政区在远东地区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为:滨海边疆区占35.6%,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占29.1%,萨哈林州占21.5%(见表3)。
表3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对外贸易额(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同表1。
俄罗斯经济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俄罗斯经济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摘要】俄罗斯经济在经历了一系列挑战后,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情况。
本文首先从俄罗斯经济现状入手,分析了其面临的问题,包括制度不完善、资源过度依赖以及外部制裁等。
随后探讨了俄罗斯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展望。
文章还深入研究了俄罗斯与国际经济的关系,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结论部分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俄罗斯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俄罗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俄罗斯经济现状、俄罗斯经济发展、经济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关系、挑战、机遇、可持续发展、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经济潜力巨大。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济一直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1990年代初期的经济危机使得俄罗斯经济遭受严重打击,通货膨胀率高达2000%以上,同时经济产出急剧下降。
随后,俄罗斯政府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逐渐走出困境。
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再度面临挑战。
受到国际油价波动、国际制裁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增加等问题频现。
俄罗斯经济结构仍然较为单一,对能源出口依赖度较高,缺乏多元化发展战略。
研究俄罗斯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俄罗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俄罗斯经济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俄罗斯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俄罗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和指导。
通过对俄罗斯经济政策的展望和俄罗斯与国际经济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俄罗斯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路径,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观点。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增长,提升俄罗斯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地位,为俄罗斯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1.3 研究意义研究俄罗斯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研究结课论文

俄罗斯的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分析【摘要】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服务,而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分布与发展方向及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特点、商品结构和交通运输、港口以及国际贸易中所产生的大量商品流、物流、信息流等。
本文就俄罗斯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地理分布与地离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以及影响俄罗斯国际经济贸易的诸因素,主要是自然条件状况、地理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人口及劳动力条件、社会经济基础进行了分析,从而多方位了解俄罗斯的国际贸易地理环境。
【关键词】资源丰富经济结构人口及劳动力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目录1. 丰富的自然资源 (3)2. 经济结构及产业特点 (4)2.1. 能源工业 (4)2.2. 钢铁工业 (4)3. 俄罗斯的人口及劳动力条件 (5)4. 社会经济基础………………………………………………………………(6)、(7)5. 参考文献 (7)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型经济国家,其巨大的潜在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各国、跨国企业关注和争夺的对象。
俄罗斯国土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雄厚,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较高,与我国的资源秉赋和产业结构形成互补性的格局。
因此,发展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农用耕地。
前苏联森林资源和水利资源的绝大部分分布在俄罗斯联邦境内。
这里拥有着巨大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铁、锰、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钾盐、食盐、磷灰石、金刚石等藏量丰富。
东部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是前苏联乃至全世界自然资源最丰富地区。
西伯利亚拥有前苏联所有资源的1/3以上。
能量储量占全世界总储量的1/3,其中煤占前苏联地质储量的90%,约占全世界的1/2,石油占1/4—1/5,天然气占1/3以上。
新世纪中俄经贸关系分析:环境、现状与战略思考

论文分类号:F752.7 单位代码:10183密级:内部研究生学号:2002212088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世纪中俄经贸关系分析——环境、现状与战略思考The Economic and Trading Rel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n the New Century ——Environment, Reality and Strategic Thought作者姓名:刘佳专业:国际贸易导师姓名:赵放教授及职称论文起止年月: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研究生院:本人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院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和CNKI 系列数据库中使用,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级别:□硕士□博士学科专业:国际贸易学论文题目:新世纪中俄经贸关系分析—环境、现状与战略思考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作者联系地址(邮编):吉林大学前卫校区南苑五舍C区419室 130012 作者联系电话:0431—5197437作者姓名刘佳论文分类号 F752.7 保密级别内部研究生学号 2002212088 学位类别经济学硕士授予学位单位吉林大学专业名称国际贸易学培养单位(院、所、中心)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学习时间2002年 09月至2005年07月论文中文题目新世纪中俄经贸关系分析——环境、现状与战略思考论文英文题目The Ecnomic and Trading Rel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n the New Century ——Environment, Reality andStrategic Thought关键词(3-8个)中俄经贸合作环境分析现状问题战略思考姓名赵放职称教授导师情况学历学位博士工作单位吉林大学经济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05年4月30日答辩日期2005年6月是否基金资助项目否基金类别及编号内容提要中国和俄罗斯在国际经济和政治舞台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蒙俄国际贸易与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研究》范文

《中蒙俄国际贸易与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蒙俄三国的国际贸易合作日益紧密,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中蒙俄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对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效果,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和研究提供参考。
二、中蒙俄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1. 贸易规模与结构中蒙俄三国地理相邻,经贸合作历史悠久。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三国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日趋优化。
在商品贸易方面,能源、矿产、农产品等传统商品仍占主导地位,同时,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含量产品贸易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 贸易便利化进程为了促进中蒙俄三国间的贸易便利化,三国政府在贸易政策、海关通关、交通物流等方面加强了合作。
例如,通过签署一系列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降低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了贸易效率。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蒙俄国际铁路运输网络不断完善,为三国间的贸易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
三、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现状及挑战1. 建设成果与特点内蒙古沿边经济带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特别是在交通物流、能源资源开发、跨境旅游等领域,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此外,内蒙古还积极推动与蒙古国、俄罗斯的跨境合作,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2.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尽管内蒙古沿边经济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压力较大等。
此外,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中蒙俄国际贸易也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四、政策与措施为了推动中蒙俄国际贸易和内蒙古沿边经济带的进一步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物流效率;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加强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强与蒙古国、俄罗斯的跨境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得研究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与亚洲北部,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世界国家与地区第1名;占苏联领土面积得76%),水域面积占13%,就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得国家.其欧洲领土得大部分就是东欧平原。
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得海芬兰湾。
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得国家: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得76%),居世界第一位,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就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与朝鲜.东面与日本与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64公里。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
境内地势东高西低,70%得土地就是平坦辽阔得平原。
西部多为辽阔得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
东部多高原与山地,主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与远东山地.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著名平原。
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50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
乌拉尔山南北蜿蜒2000多千米,就是欧亚两洲分界线得一部分,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
西伯利亚南部与东部及远东山地主要为海拔1000-2000米得中山。
以平原与高原为主得地形:①主要山脉:乌拉尔山脉、与大高加索山脉。
②两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与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
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5℃,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
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
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与湿度适宜,利于针叶林生长。
近五分之四得人口(包括乌拉尔区)、大部分城市与首都莫斯科均在欧洲部分.西部几乎全属东欧平原,向东为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北西伯利亚平原与东西伯利亚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
西南耸立着大高加索山脉,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从西到东大陆性气候逐渐加强,冬季严寒漫长;北冰洋沿岸属苔原气候(寒带气候),太平洋沿岸属温带季风气候.从北到南依次为极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带与半荒漠带.大河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与勒拿河等.河流与湖泊俄罗斯有许多著名河流与湖泊,沼泽广布.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全长3690千米,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千米,顿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阿穆尔河(黑龙江)等亦为重要河流。
贝加尔湖为世界淡水容量最大与最深得湖泊.较大得湖泊有里海、拉多加湖、奥涅加湖、泰梅尔湖等。
①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全长3685千米。
(俄罗斯得母亲河,五海通航)②西伯利亚地区得鄂毕河、叶尼塞河(水流最湍急)、勒拿河(全国最长)。
③贝加尔湖与里海。
自然资源俄罗斯资源总储量得80%分布在亚洲部分。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①森林与水力资源。
森林覆盖面积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50、7%,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
②矿产资源:煤(库兹巴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库油田)、天然气、铁(库尔斯克)、锰、铜、铅、锌等。
木材蓄积量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得1/3,居世界第一位。
石油探明储量6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得12-13%。
煤蕴藏量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
铁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
铝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
水力资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
铀蕴藏量居世界第七位。
黄金储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
最大得煤矿:库兹巴斯。
最大得铁矿:库尔斯克。
最大得油田:第二巴库、秋明出口俄主要出口商品就是石油与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与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等;主要进口商品就是机械设备与交通工具、食品与农业原料产品、化工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等。
俄罗斯就是一个潜力巨大得发展中市场,在俄前景对外国投资者有着相当大得吸引力,这主要就是因为:ﻫ第一,就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得国家,拥有极其丰富得自然资源。
俄罗斯得原料与燃料价格比较便宜,这无疑就是其出口贸易得一大优势。
,2004年俄对外贸易总额2780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其中出口1832亿美元,进口948亿美元,顺差884亿美元.2004年俄主要贸易对象为:欧盟(45、1%),其中德国(9、3%),意大利(5、9%),荷兰(6、5%),芬兰(3、2%),法国(2、9%),瑞典(1、2%);独联体国家(18、3%),其中白俄罗斯(6、8%),乌克兰(6、6%),哈萨克斯坦(3、2%);中国(5、8%),美国(3、8%)。
2004年在与非独联体国家得贸易中,俄主要出口商品就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56、8%),金属及其制品(16、9%),机械设备与交通工具(7、5%),化工产品(6、6%);主要进口商品就是机械设备与交通工具(40、9%),食品与农产品(18、1%),化工产品(15、9%),金属及其制品(7、9%),纺织服装类商品(4、5%)。
据俄罗斯海关委员会统计,2009年俄罗斯货物贸易进出口3891、4亿美元,较上年(下同)减少37、6%。
其中,出口2339、4亿美元,减少36、4%;进口1552、1亿美元,减少39、3%;顺差787、3亿美元,减少29、7%。
2009年俄罗斯对荷兰、意大利、中国、德国与土耳其得出口额分别占俄罗斯出口总额得15、1%、8、5%、6、9%、4、9%与4、6%,为353、2亿美元、198、0亿美元、161、8亿美元、114、9亿美元与107、8亿美元;自中国、德国、美国、乌克兰与法国得进口额分别占俄罗斯进口总额得14、2%、12、3%、5、7%、5、5%与5、1%,为219、6亿美元、190、5亿美元、89、0亿美元、85、9亿美元与79、4亿美元.俄罗斯前五大顺差来源地依次就是荷兰、意大利、土耳其、波兰与哈萨克斯坦,顺差分别为323、3亿美元、127、2亿美元、77、0亿美元、60、3亿美元与53、0亿美元,减少36、1%、41、1%、30、5%、41、8%与21、5%;逆差主要来自德国、中国与法国等,其中对德国与中国逆差减少40、7%与59、5%,但对法国逆差增长12、9%。
一地理位置俄罗斯联邦就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得国家,领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得11、4%,就是原苏联总面积得76、3%.它位于欧亚大陆得北部,北纬41到北纬8149之间,横跨11个时区。
领土略呈长方形,包括欧洲得东半部与亚洲得北部,从最东端白令海峡得杰日尼奥夫角到最西端加里宁格勒州得波罗得海海岸,长约1万公里。
俄罗斯北部领土36%在北极圈内。
俄罗斯拥有漫长得疆界线,边界得东、北部就是海疆,西、南部主要就是陆界。
总长度超过6万公里,其中海疆占2/3,海岸线长4、3万公里,共与12个海相邻:北临北冰洋得巴伦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与楚科奇海,东濒太平洋得白令海、鄂霍茨克海与日本海,西滨大西洋得波罗得海、黑海与亚速海。
俄罗斯得陆路边界占其疆界得1/3,共与14个国家接壤: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与朝鲜.此外,在东部还同日本与美国得阿拉斯加隔海相望。
俄罗斯联邦边界线总长度为60932、8公里,其中海界38807、5公里, 陆界14509、3公里,江河界7141公里,湖泊界475公里。
中俄边界线长达4300多公里,其中东部边界4280公里,西部边界54公里.二地形特点俄罗斯国土面积广阔,各种地形地貌均有。
地形复杂多样,以平原为主,其中平原、低地与丘陵占国土总面积得60%,高原与山脉各占20%.俄罗斯境内地势东高西低,西部多为辽阔得平原。
叶尼塞河以东大多就是高原、山脉,叶尼塞河以西主要就是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
东部多高原与山地,主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与远东山地。
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著名平原,绝大部分在俄罗斯境内.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海拔500~150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
俄罗斯欧洲领土大部分为东欧平原,乌拉尔以东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南就是阿尔泰山脉。
俄罗斯山脉大部分布在边缘地区,可分为高加索山带、东部山带与斜交山带.高加索山脉得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峰高达5642米,就是欧亚两洲分界线得一部分。
西伯利亚南部与东部及远东山地海拔1000~2000米。
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有俄罗斯著名得中西伯利亚高原,北部为北西伯利亚低地。
东部山带海拔4750米得克留赤夫火山就是欧亚大陆最高得火山。
山体不高得斜交山脉斜着纵贯俄罗斯东半部.俄罗斯联邦境内自北向南为北极荒漠、冷土地带、草原地带、森林冻土地带、森林地带、森林草原地带、草原地带与半荒漠地带,而整个地势如梯形排列,从西往东逐渐升高。
俄罗斯联邦得地形平展辽阔,多平原与低地(占60%),少荒漠与高原,可耕地面积广大.平原大部分被森林覆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得林业资源与陆地野生动植物资源。
俄罗斯高原与山脉得面积虽不大,但其间却蕴藏着极其丰富得矿藏资源,也就是众多河流得发源地,就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得物质基础。
三河流与湖泊俄罗斯有许多著名河流与湖泊,沼泽广布,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00多万条,总长度900多万公里,但其中绝大多数(占数量得99、9%,长度得90%以上)就是长度不到100公里得河流。
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包括额尔齐斯河)与阿穆尔河就是俄罗斯最大得河流。
其中最长得河流就是鄂毕河(包括额尔齐斯河),全长5410公里,流域面积242万平方公里.伏尔加河就是欧洲最长得河流,全长3690公里,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公里。
叶尼塞河得泄水量最大,年平均流量为1、94万立方米/秒, 位列世界第五(前四位分别就是亚马逊河、刚果河、恒河与长江)。
俄罗斯得河流分为外流河与内流河两类。
绝大多数河流属外流河,分别注入黑海、波罗得海、北冰洋各海与太平洋,少数河流为内流河,注入里海。
东欧平原中部得斯摩棱斯克-莫斯科丘陵、瓦尔代丘陵、北乌瓦累丘陵为俄罗斯欧洲地区河流得分水岭:以北得河流分别注入北冰洋与波罗得海,以南得河流分别注入黑海与里海。
西伯利亚与远东得河流分别注入北冰洋与太平洋各海。
根据水情,俄罗斯得河流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汛期在春季、汛期在暖季、洪水出现于全年.大部分河流属于第一类,其特点就是每年由于平原得积雪融化重复出现春汛,夏季与冬季都就是枯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