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合集下载

南美、中东、非洲、俄罗斯外贸市场分析

南美、中东、非洲、俄罗斯外贸市场分析

几个外贸区域市场分析-南美、中东、非洲、俄罗斯几个外贸区域市场分析一、南美市场特征1、南美洲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人口约7.8亿。

2、南美大陆语言主要为西班牙语、葡萄牙语3、南美洲目前区域性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发挥作用,成员国之间互免关税。

4、南美洲整体经济水平相当于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

5、南美洲主要经济大国为巴西、阿根廷。

6、南美和中国之间经贸关系远远落后于亚洲北美欧洲和澳洲7、南美标准采用欧美标准8、南美贫富悬殊,近一半的财富集中于10%人的手中。

9、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阿根廷10000美元巴西4630美元巴拉圭3650美元智利2077美元10、中国南美尚无直航客机,海运需45天。

二、双边贸易现状和原因目前,中国和南美的经贸往来很不如人意,中国和整个拉丁美洲的贸易额也不过和中国与非洲好于非洲,巴西和中国并列为世界最佳投资国,但中国海外企业超过5000家中只有1%即50边贸易仍处于不成熟阶段,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一)历史因素建国后,中国和南美洲的交往并不频繁,在巴西军政府时期和稍后,中国在南美洲的影响无法关系。

目前状况只是历史的一种延续。

(二)地缘因素由于中国和南美洲远隔重洋,在地缘上造成了双边经贸往来的实际障碍和隔膜。

这种障碍目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三)资源因素南美洲总体上属于地大物博的区域,在国际政治上的影响力较弱,但在人均资源占有方面具有优势。

缺少和中国(四)战略因素中国的经贸发展一直是根据政治而不是市场需要调整的。

这决定了中国在国际经贸中的被动地位。

中国对外贸易发达国家的特征体现了中国对外战略的特征。

被动的请进来吸引外资是八九十年代的外贸主旋律。

南美洲对于中被投资国(非洲)更无地缘关系(周边国家),所以南美洲自然一直属于目标外对象,只有在竞争剧烈、市场意南美洲市场的开发拓展才成为目标并成为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点。

如何拓展南美洲市场?鉴于上述因素,中国企业对南美洲的拓展是缺乏经验的。

吉林省与俄罗斯国际合作通道建设问题研究

吉林省与俄罗斯国际合作通道建设问题研究

吉林省与俄罗斯国际合作通道建设问题研究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毗邻俄罗斯,是中国与俄罗斯的重要合作通道之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吉林省与俄罗斯的国际合作通道建设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吉林省与俄罗斯国际合作通道建设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地缘优势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地缘优势明显。

吉林省与俄罗斯接壤长达3000多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吉林省与俄罗斯的国际合作通道不仅可以促进两国经贸合作,还可以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发展。

吉林省与俄罗斯的国际合作通道也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通道之一,对推动中国东北地区的开放发展和俄罗斯的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经贸合作机遇吉林省与俄罗斯地理相邻,是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重要枢纽。

吉林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俄罗斯的重要贸易通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近年来,吉林省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不断加强,双方在能源、农业、科技、文化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加强吉林省与俄罗斯的国际合作通道建设,可以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更多的机遇和便利,推动双边经济的共同发展。

1.基础设施建设吉林省与俄罗斯的国际合作通道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目前,吉林省与俄罗斯的道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存在瓶颈和障碍。

相关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也亟待加强和完善。

这些问题制约了吉林省与俄罗斯的国际合作通道的发展,影响了双方经贸合作的顺畅进行。

2.贸易体制吉林省与俄罗斯的国际合作通道在贸易体制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双方的法律法规、货币等方面的差异,跨境贸易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吉林省与俄罗斯的国际合作通道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的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简化和规范相关手续和程序,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3.合作机制吉林省与俄罗斯的国际合作通道建设在合作机制方面存在问题。

双方在合作机制、政策协调、信息共享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缺乏高效的合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导致双方合作的效果不够明显。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

一、俄罗斯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及经济特征从自然环境分析:1.地理位置:俄罗斯位于东经34—180度,北纬50—70度,地跨亚欧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地势:俄罗斯地形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

2.资源状况:俄罗斯许多资源的产量和储量都居世界前列。

石油、天然气、煤、铁、森林、水能及有色金属等丰富,是世界上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国家之一。

从人文环境分析:1.民族:俄罗斯民族共有130多个。

其中俄罗斯人占79.8 % 。

2.语言:俄语是俄罗斯联邦全境内的官方语言。

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共有30多种语言。

并在该共和国境内与俄语一起使用。

3.宗教:俄罗斯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2001年俄权威社会调查机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 91 %信奉东正教,5%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天主教和犹太教的各为1 %,0.8 %信奉佛教,其余信奉其它宗教。

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

从经济特征分析: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主要的工业为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核工业和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

苏联时期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苏联解体后其经济一度严重衰退。

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2012年俄罗斯GDP超过2万亿美元,人均1.4万美元,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8位。

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俄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部门发达。

近年来俄罗斯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宇航航空工业、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

特别提出的是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独特的地位,实力雄厚,其武器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

俄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

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产品、化工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等。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当今时代,世界上的两大经济强国当中的中国与俄罗斯这两国在经济、政治这些领域上一直都有着相互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随着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建设之后,中俄双方无论是在贸易总额、进出口结构还是互补性上均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使得双方经济得以不断发展。

两国合作的领域在不断地扩大。

但是,在两国的贸易当中,仍然存在诸如双边进行贸易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双方进行贸易时没有完善的服务进行支撑、双方在贸易上的制度不够规范等这一类的问题。

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应该及时抓住该经济带的建设带来的良好机遇,改善双方的贸易产业结构、服务体系以及贸易总量。

为了更好地促进双方产业的发展,两国应当加强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双方应当积极地推进汇率风险降低相关工作的推进以便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促进双方经济发展互利共赢,为维护世界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力量支持。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中俄贸易;经济全球化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Countermeasures of Sino-Russian Trade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Belt and RoadAbstract:China and Russia, as the world's two major economic powers, have maintained relatively friendly cooperative relations in economic, political and other fields. At present, with the good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ino-Russian trade is showing a good development trend, the total amount of trade is growing steadily, the structure of import and export is constantly optimized, trade complementarity is increasing, and the field of cooperation is gradually expanding. Therefore, both China and Russia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brought by "Belt and Road" in time,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expand the scale of trade, and improve at the same time China and Russia trade service system, improve service efficiency. In term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in high-tech industri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promote trade swap agreements as soon as possible, reduce exchange rate risks, promote common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maintenance of regional peace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Belt and Road; Sino-Russian Trade; Economic Globalization目录1 绪论 (5)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5)1.2 文献综述 (5)1.2.1 国外研究现状 (5)1.2.2 国内研究现状 (6)1.3 研究框架 (7)2 理论概述 (8)2.1 要素禀赋理论 (8)2.2 比较优势理论 (8)2.3 产业内贸易理论 (9)3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 (11)3.1 中俄贸易发展历程 (11)3.2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 (12)3.2.1 双边贸易规模 (12)3.2.2 双边贸易结构 (14)4 中俄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9)4.1 中俄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9)4.1.1 双边贸易结构不合理 (19)4.1.2 中俄贸易服务体系不完善 (20)4.1.3 双边贸易制度不规范 (20)4.2 中俄贸易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22)4.2.1 中俄两国政策制度差异较大 (22)4.2.2 中俄两国社会文化差异较大 (23)4.2.3 不对称经济结构形态长期存在 (24)5 “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中俄贸易发展的对策 (25)5.1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俄贸易发展前景 (25)5.1.1能源合作的新发展 (25)5.1.2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开展更深层次合作 (25)5.1.3积极发展物流合作 (26)5.2 推动中俄贸易的对策建议 (27)5.2.1 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扩大贸易规模 (27)5.2.2 完善中俄贸易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 (27)5.2.3 推动贸易互换协议,降低汇率风险 (29)5.2.4 加强高科技产业的合作 (29)结论 (31)参考文献 (32)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即“一带一路”倡议)开始投入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世界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新变化。

黑龙江省对俄农业贸易分析及对策建议

黑龙江省对俄农业贸易分析及对策建议

黑龙江省对俄农业贸易分析及对策建议黑龙江省是中国对俄贸易的重要门户和合作基地,农业贸易在中俄双方的经贸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黑龙江省对俄农业贸易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特点1. 丰富的农业资源:黑龙江省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大豆、玉米、小麦、大米、水稻等。

这为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地理优势: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边境线长达3443公里,是中国最长的陆地边境线。

这种地理优势为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3. 多样化的贸易产品: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产品涵盖了农产品、食品、木材、皮毛等多个领域。

黑龙江省的大豆出口占中国大豆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是黑龙江对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俄农业贸易的问题分析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重要问题。

由于俄罗斯对农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黑龙江省的农产品需要符合俄罗斯的标准和规定。

由于生产环境和管理水平的差异,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在质量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2. 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倾向:在对俄贸易中,俄罗斯存在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倾向,通过限制进口、提高关税等方式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

这给黑龙江省的对俄农产品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3. 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是农产品贸易面临的常见问题。

由于对俄农产品贸易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和供应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给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出口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对策建议2. 推动贸易便利化:黑龙江省应加强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进程。

加强与俄罗斯的贸易促进机制建设,简化贸易手续,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

黑龙江省应与俄罗斯开展农产品的技术合作和交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贸易利润。

3. 拓展多元化的市场渠道:黑龙江省应拓展农产品的市场渠道,开发新兴市场,减少对俄贸易的依赖程度。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合作,降低单一市场风险,提高市场适应能力。

俄罗斯的地理优势与挑战

俄罗斯的地理优势与挑战

俄罗斯的地理优势与挑战俄罗斯位于亚洲和欧洲两个大陆之间,拥有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这为其带来了独特的地理优势。

但同时,俄罗斯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地理挑战。

本文将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优势和挑战,并探讨这些因素对俄罗斯的影响。

一、地理优势1. 铺天盖地的领土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

这使得俄罗斯在农业、能源和自然资源方面具备巨大的潜力。

【段落扩展】俄罗斯的领土面积约为17,098,242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面积的1/8左右。

这使得俄罗斯成为一个拥有广袤土地的国家。

广阔的区域为俄罗斯提供了丰富的农业和自然资源。

例如,大片的农田可用于粮食种植,而丰富的矿藏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金、钻石等,为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2.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之间,连接了东西方的经济体系。

这让俄罗斯具备了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交通运输优势。

【段落扩展】俄罗斯横跨欧亚两个大陆,其地理位置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俄罗斯与欧洲国家接壤,适宜的地理位置为两大洲之间的贸易和合作提供了便利。

其次,俄罗斯与中国、韩国等东亚经济体也存在边界,这有助于俄罗斯参与东亚地区的合作和交流。

此外,俄罗斯通过波罗的海和北冰洋连接北欧、中亚和东北亚,为国际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海上通道。

这种地理位置的优势帮助俄罗斯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和运输枢纽。

二、地理挑战1. 气候极端俄罗斯的气候十分严酷,同时也存在丰富的自然灾害。

这给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

【段落扩展】俄罗斯的气候条件极其恶劣,从北部的寒带到南部的温带,范围之广大和变化之大为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极短的夏季和严寒的冬季严重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农业收益的不稳定。

此外,由于丰富的地下资源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俄罗斯也频繁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洪水、干旱、森林火灾等。

这些自然灾害给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破坏和威胁。

2. 区域差异与人口分布问题俄罗斯的地理优势也带来了区域差异和人口分布不均等的问题。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有密切的关系。

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因素,它们直接影响到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分布、交通运输能力以及农业、工业发展水平等,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的规模和方式。

首先,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的接触度和交流便利程度。

地理位置靠近海洋或重要的国际水道的国家通常具有更便利的海上贸易通道和港口资源,能够更容易地参与国际贸易活动。

其次,地形和气候条件影响着国家的农业和资源产出。

一些地理环境较为恶劣的国家或地区可能无法自给自足,需依靠进口商品满足国内需求,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此外,地理环境也会影响到国际贸易的运输成本和效率。

地理环境不同,交通运输条件也会有所差异。

一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国家可以通过更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货物运输速度,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开展。

最后,地理环境还可以影响到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组合和竞争力。

不同地理环境下,资源的禀赋和适应性差异较大,一些国家或地区更适合某些特定领域的产业发展,从而形成了比较优势,增加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多样性和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地理环境的差异会
影响到国际贸易的规模、方式、产品结构以及运输成本等方面。

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对外贸易结构及地理分布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对外贸易结构及地理分布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对外贸易结构及地理分布赵小姝近年来,俄罗斯对外贸易增长强劲,2004年外贸总额达2 780.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1.1%。

据俄国家海关总局统计,2004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对外贸易额为76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46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04年俄远东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都有增长,由于进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顺差由21亿美元减少到16亿美元。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进出口商品结构2004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商品与2003年基本相同,主要是能源产品(石油及石油制品、煤炭)、木材(成品材、板材)、海产品、金属(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和工业机械产品(见表1)。

表1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资料来源:[俄]叶·德瓦耶娃:《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对外贸易》,《远东问题》2005年第4期。

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增长主要依赖石油、石油制品、煤炭、木材和黑色金属。

由于出口商品种类相对集中(金属和林业产品的出口占70.2%),并对2004年的国际市场行情变化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远东地区在2004年的国际贸易中扬长避短,很好地发挥了出口优势。

2004年俄远东地区军工企业减少了出口,导致工业机械产品出口额滑坡,占出口总量的比重也相应减少。

此外,有色金属的出口也明显减少。

其他产品的出口基本保持往年水平。

传统进口商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有力地拉动了贸易增长。

2004年投资性产品的进口大幅度增加,占进口总额的53.3%。

消费商品的进口量增加,贸易额也有所提高,但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30%降至19.9%(见表2)。

表2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进口商品结构资料来源:同表1。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构成俄远东地区主要行政区在远东地区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为:滨海边疆区占35.6%,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占29.1%,萨哈林州占21.5%(见表3)。

表3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对外贸易额(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同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

境内地势东高西低,70%的土地是平坦辽阔的平原。

西部多为辽阔的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

东部多高原和山地,主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和远东山地。

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著名平原。

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50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

乌拉尔山南北蜿蜒2000多千米,是欧亚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

力,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俄罗斯的原料和燃料价格比较便宜,这无疑是其出口贸易的一大优势。

,2004年俄对外贸易总额2780亿美元,同比增长31.1%。

其中出口1832亿美元,进口948亿美元,顺差884亿美元。

2004年俄主要贸易对象为:欧盟(45.1%),其中德国(9.3%),意大利(5.9%),荷兰(6.5%),芬兰(3.2%),法国(2.9%),瑞典(1.2%);独联体国家(18.3%),其中白俄罗斯(6.8%),乌克兰(6.6%),哈萨克斯坦(3.2%);中国(5.8%),美国(3.8%)。

2004年在与非独联体国家的贸易中,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56.8%),金属及其制品(16.9%),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7.5%),化工产品(6.6%);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40.9%),食品和农产品(18.1%),化工产品(15.9%),金属及其制品(7.9%),纺织服装类商品(4.5%)。

据俄罗斯海关委员会统计,2009年俄罗斯货物贸易进出口3891.4亿美元,较上年(下同)减少37.6%。

其中,出口2339.4亿美元,减少36.4%;进口1552.1亿美元,减少39.3%;顺差787.3亿美元,减少29.7%。

2009年俄罗斯对荷兰、意大利、中国、德国和土耳其的出口额分别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15.1%、8.5%、6.9%、4.9%和4.6%,为353.2亿美元、198.0亿美元、161.8亿美元、114.9亿美元和107.8亿美元;自中国、德国、美国、乌克兰和法国的进口额分别占俄罗斯进口总额的14.2%、12.3%、5.7%、5.5%和5.1%,为219.6亿美元、190.5亿美元、89.0亿美元、85.9亿美元和79.4亿美元。

俄罗斯前五大顺差来源地依次是荷兰、意大利、土耳其、波兰和哈萨克斯坦,顺差分别为323.3亿美元、127.2亿美元、77.0亿美元、60.3亿美元和53.0亿美元,减少36.1%、41.1%、30.5%、41.8%和21.5%;逆差主要来自德国、中国和法国等,其中对德国和中国逆差减少40.7%和59.5%,但对法国逆差增长12.9%。

一地理位置邦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是原苏.3%。

它位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北纬41到北纬8149之间,横跨11个时区。

领土略呈长方形,包括和亚洲的北部,从最东端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到最西端加里宁格勒州的波罗的海海岸,长约1万北部领土36%在北极圈内。

有漫长的疆界线, 边界的东、北部是海疆,西、南部主要是陆界。

总长度超过6万公里,其中海疆占长4.3万公里,共与12个海相邻:北临北冰洋的巴伦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东濒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西滨大西洋的波罗的海、黑海和亚速海。

俄罗斯的陆界的1/3,共与14个国家接壤: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乌克、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和朝鲜。

此外,在东部还同日本和美国的阿拉斯加隔海相望。

邦边界线总长度为60932.8公里,其中海界38807.5公里, 陆界14509.3公里,江河界7141公里,里。

中俄边界线长达4300多公里,其中东部边界4280公里,西部边界54公里。

二地形特点土面积广阔, 各种地形地貌均有。

地形复杂多样,以平原为主,其中平原、低地和丘陵占国土总面积和山脉各占20%。

俄罗斯境内地势东高西低,西部多为辽阔的平原。

叶尼塞河以东大多是高原、山以西主要是平原。

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

东部多高原和山地,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和远东山地。

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大部分在俄罗斯境内。

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

俄罗斯欧洲领土大部分为东欧平原,乌拉尔以东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脉。

俄罗斯山脉大部分布在边缘地区,可分为高加索山带、东部山带和斜交山带。

高加索山脉的最高山峰高达5642米,是欧亚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

西伯利亚南部和东部及远东山地海拔1000~2000米。

拿河之间有俄罗斯著名的中西伯利亚高原,北部为北西伯利亚低地。

东部山带海拔4750米的克留赤大陆最高的火山。

山体不高的斜交山脉斜着纵贯俄罗斯东半部。

邦境内自北向南为北极荒漠、冷土地带、草原地带、森林冻土地带、森林地带、森林草原地带、草原地带,而整个地势如梯形排列,从西往东逐渐升高。

俄罗斯联邦的地形平展辽阔,多平原和低地(占漠和高原,可耕地面积广大。

平原大部分被森林覆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林业资源和陆地野生原和山脉的面积虽不大,但其间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藏资源,也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是经济发展质基础。

三河流与湖泊许多著名河流和湖泊,沼泽广布,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00多万条,总长度900多万公里,但其中绝大的99.9%,长度的90%以上)是长度不到100公里的河流。

、勒拿河、鄂毕河(包括额尔齐斯河)和阿穆尔河是俄罗斯最大的河流。

其中最长的河流是鄂毕河(包),全长5410公里,流域面积242万平方公里。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全长3690公里,流域方公里。

叶尼塞河的泄水量最大,年平均流量为1.94万立方米/秒, 位列世界第五(前四位分别是亚河、恒河和长江)。

河流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类。

绝大多数河流属外流河,分别注入黑海、波罗的海、北冰洋各海和太流为内流河,注入里海。

东欧平原中部的斯摩棱斯克-莫斯科丘陵、瓦尔代丘陵、北乌瓦累丘陵为俄河流的分水岭:以北的河流分别注入北冰洋和波罗的海,以南的河流分别注入黑海和里海。

西伯利亚分别注入北冰洋和太平洋各海。

,俄罗斯的河流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汛期在春季、汛期在暖季、洪水出现于全年。

大部分河流属于第是每年由于平原的积雪融化重复出现春汛,夏季和冬季都是枯水期。

属于第二类的是高加索的山区河期出现于夏季。

在夏季,高山积雪和冰川融解得最为强烈,还有远东的河流,这些河流的夏汛是由充成的,春汛因冬季雪少而不明显。

这一类的河流冬季水少,有时一直冻透到河底,尤其是在远东。

高的河流属于第三类,这里的河流有雨水补给,其特点是全年都会出现洪水状态。

冬季气候非常寒冷, 大部分河流在冬季都会封冻, 时间为2~7个月不等。

向北注入北冰洋和波罗的期通常要长达5~7个月,而向南注入里海和黑海的河流结冰期则要短很多, 约为2~5个月。

内湖泊众多, 共有湖泊270多万个,总面积将近4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被视为内陆海的里海)。

其是水面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的小水体,多半是沼泽内的水体。

湖泊中共蓄积2.7万立方千米的水。

贝加湖和奥涅加湖是俄罗斯的三大湖, 它们蕴藏了俄罗斯89%的湖水。

其中贝加尔湖是世界淡水容量最, 它位于西伯利亚地区靠近蒙古边境,容量达2.3万立方千米,占俄罗斯湖水总量的85%。

四气候土面积广阔,气候复杂多样,处于多种气候带。

由北往南从北寒带到亚热带,从西北端的海洋气候到陆性气候再到远东的信风气候。

但大多数地区属温带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节甚短。

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两地的极端最低气温曾分别达-70°C和-71°C,成为北半球的“寒均气温从北向南逐渐升高,里海沿岸低地可超过25°C。

1月份莫斯科的气温低于零下20°C是很平常利亚的冬天却比想象的要冷得多。

全年气温温差较大:1月份平均气温为-1~-50°C,7月份平均°C。

本上属于北半球寒带、亚寒带、温带的大陆性气候。

根据大陆性程度的不同,以叶尼塞河为界分为东部分属于温和的大陆性气侯,西伯利亚属强烈的大陆性气侯,西北部沿海地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岸则属季风性气候。

不同的气候带在夏季温差尤其悬殊。

年平均降水量为530毫米,山区的降水量相对较多,平原降水较少。

北高加索地区的降水量居全国毫米。

从俄罗斯平原到东西伯利亚,年降水量从500~700毫米降到200~300毫米。

平原的中部地°附近降水量为最大,往南降水量逐渐递减。

冬季,俄罗斯全境普遍降雪,积雪期和积雪的厚度随纬化。

在西伯利亚苔原北部,全年有260天积雪。

候的多样性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东西及南北间的气候条件的差异十分明显。

除了东欧平原的中温的差异比较适中外,其他地区大多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温暖而少雨,缺乏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必要尤其是处于苔原与森林苔原中的多年冻土面积很大。

多年冻土能使土壤温度降低,因而限制了一系列在冻土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到冻土有可能冻胀和出现沉陷。

冻土解冻后,会沿山坡倾塌,在上面形成冰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