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 第2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地理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案例讨论要点解答】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运往西非,租用了外国商船,沥青包装则采用5层牛皮纸袋。
当商船沿印度洋穿过亚丁湾、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后,沥青逐渐融化。
红海位于干燥炎热的亚热带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周围是干旱的荒漠,没有大河流入,主要靠从曼德海峡流经印度洋的海水补给,因此,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很高,表层海水的最高温度可达32℃ ,含盐度一般都在4%以上,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内海之一。
由于红海气温高,沥青开始融化,并透过纸袋粘在货仓地板上。
该商船顺序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大西洋后,沿途气温有所下降,使粘在货仓地板上的沥青又凝固起来。
结果到目的港后,卸货十分困难,清理打扫船舱更困难,最后结算,卖沥青赚来的外汇用于洗舱费还不够。
问题:为什么我国公司会得不偿失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如果由你来运输沥青到西非,你将如何安排要点解答:显然,我国公司在安排此单运输时,忽略了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以及对贸易运输和商品质量的影响。
所以损失是必然的。
气候变化会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
例如,商品输往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或地区,储存、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冻;而易腐烂、霉变的商品在输往气温高、降水多的国家时,则要注意防腐、防霉和防雨。
其实,此单运输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要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商品质量特性及包装、运输工具。
考虑的沥青的质量特性,如果是在冬季运输,自然不会有问题;如果是在夏季运输,从我国通过传统海运运往西非,那么就要首先设计好包装,最好使用桶装,而不应是纸袋包装;如果包装无法改变,就要选择好路线与运输工具,最好通过陆运运往西欧或南欧,再转海运运往西非。
第六章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案例讨论要点解答】我国加入WTO后,粮食生产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在立足粮食自给的基础上,也多了一种通过贸易方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备选政策方案。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理解)
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
(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第一章 绪论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
第二章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消费习惯,品种)生活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居民,多需要富含脂肪和热量的食品和羽绒、裘皮等服装;而生活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居民,则多需要清淡食品、防暑药品和降温空调等设备。
(灾害性气候)1972年,由于气候异常,南美秘鲁沙丁鱼的捕获量减少2/3,致使当作饲料的鱼粉锐减。与此同时,印度和西非的花生,前苏联的向日葵等,也因天旱而大量减产,致使能当饲料的大豆价格成倍上涨,由此引起了世界饲料与谷物市场的供求矛盾和国际贸易活动范围的扩大。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2、人口
世界人口的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 人口增长过快,区域之间人口增长不平衡; 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城市化率不断增
长); 人口老龄化加快。
3、宗教与风俗
世界上信仰人数多、影响广泛的是基督教、 伊斯兰教和佛教。
宗教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风俗习惯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生活实 践和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礼仪形式、爱好与 禁忌、节假日等约定的风气和习惯。
等文字的翻译,要注意不同国家(地区)语言 文字的差异,否则引起误解,影响市场的开拓。
6、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极大促进作用
(1)使国际市场日益统一,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贸易竞争加剧; (2)促进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3)科学技术是一种“创造性毁灭力量”; (4)使国际分工由二战前的“垂直型”向二战后的“水平型”
(2)气候的差异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从而影响农产品 的价格;
(3)气候的差异影响居民的消费习惯,从而影响消费 品的种类和数量;
(4)气候影响国际贸易中工农业产品的履约时间、产 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
(5)适宜的气候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3、河流与湖泊
航行功能 灌溉功能 发电功能
转变,从而使国际贸易中原材料等初级产品需求量下降,制成品 尤其是机电产品比重不断上升; (5)促进了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国际间的时空距离,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分类:
海陆兼备的国家,如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 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等。
岛国,如日本、英国、新西兰、冰岛等。 内陆国,如蒙古、哈萨克斯坦、中非、赞比亚等。
二、地形与气候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
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形条件的影响: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
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须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价要高3倍。
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费用都成倍增加。
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
(理解)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第二章 地理环境与国际经济贸易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经济贸易☐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影响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主要地理因素☐地理位置☐地域范围和面积☐原有经济基础☐自然资源☐气象与气候☐人口与民族☐交通运输与邮电通讯☐其它第一节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等多种要素,是一国经济贸易活动的基础。
它包括一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自然环境对各国:产业结构、进出口结构、进出口商品流向一、地理位置条件☐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其对国际经贸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其中,经济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与其相邻的具有经济意义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1、优越的海陆位置是贸易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交流的难易。
1.1 沿海、海滨、背山面向平原、扼重要海峡、临世界海上航道等,皆为形成贸易中心的优良位置。
1.2 国土面积大、海陆兼备且海岸线长的国家具有优越的海运条件,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1.3 内陆国家则需要借助于别国的港口进行海上贸易运输。
☐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和贸易交往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内陆国家只有取得通畅的出海口才有发展经济、繁荣贸易的现实可能。
例如: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非洲的赞比亚。
2、纬度位置的差异,体现了由于太阳辐射绝对量的不同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分异,从而直接影响了世界许多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生产以及贸易的构成和流向。
☐各地纬度位置不同,导致水热资源不同,会影响到农牧业产品种类的差别。
☐中纬度地区¡ª世界四大文明古国¡ª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北美洲五大湖地区与大西洋沿岸地区、西欧地区和亚洲日本的¡°三湾一海¡±地区以及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三)科学技术
战后随着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对国际贸易发展产 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使国际市场日益统一,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贸易竞争 加剧。 2、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 和传递必然促进商品、资金往来的增加, 对各国经济的发展有利。 3、科学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 4、科学技术革命使国际分工由原来的“垂直型”为 主向“水平型”转化。 5、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交通和通讯的现代化。
二、 世界的居民
1、世界人口状况 (1)世界人口分配不均
三大人口分布稠密区:印度-斯里兰卡- 三大人口分布稠密区:
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利物浦-汉堡-巴塞 尔-巴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地区
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为中国、印度、
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 巴基斯坦、 日本、孟加拉、尼日利亚。
第五节 社会人文因素与国际贸易 •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
身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它虽然 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确认影响人们的 观念和行为准则。人类活动受人文环境的影响越来越 大。
一、世界国家与地区
1、国家的分布与类型 (1)按政治经济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可国家(一般发展中国家和最不 发达国家)
1、宗教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比较大。 2、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大宗教中,基督教人数最多, 势力范围最广,宗教势力最强。佛教形成的时间最 早。伊斯兰教的教派最复杂,而且自成体系并有很 强的势力。
六、经济和科学技术 (一)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比例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其表现: 1、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决 定了他的进出口结构。 2、产业结构的差异造成了国际贸易中利益分布不均的现 象。 3、战后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迅速,整个世界都面临 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国际贸易地理(第六版)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国际贸易地理》是地理学与自然、社会、经济等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商品市场之间的地理分布情况及其之间的联系。
它应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而产生,也是应它的蓬勃发展而发展的一门崭新的学科。
它是世界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属于部门地理学。
《国际贸易地理》是外经贸类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等有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丰富的世界经济和外贸实务知识更是培养外经贸专业人材的必修课。
本学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世界自然地理学》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世界经济地理学》为基本内容,且具有本学科的显著特点。
1.教学目的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世界经贸地理格局、世界主要经济贸易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爱国主义热忱和国际主义精神,为今后所从事的涉外商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为我国的对外经贸事业服务。
2.教学要求(1) 遵循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及生产力分布的客观规律,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既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也改变了全球利益格局。
掌握世界主要市场的发展水平、主要特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发展趋势等;(2)掌握当前国际经贸格局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和探讨当前世界经贸三大重心区东亚、欧盟和北美。
主要国际经贸组织的经济一体化水平,国际贸易中的交通运输概况及发展趋势;(3)掌握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概况,我国对外贸易港口和主要海运路线;(4)掌握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参与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吸收世界各经济体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为发展我国对外经贸事业、为实现国家宏伟的战略目标服务。
(二)学习方法《世界自然地理学》、《世界经济地理学》、《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物贸易实务》等是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科学;马列主义关于物质、空间、时间统一的观点,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是学习本学科的根本观点,只有运用马列主义方法论,对客观事物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揭示世界各个经济贸易区生产力分布和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内在规律,所以,在学习中必须用综合分析、区域对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方法;必须重视地图和各种图表的运用;必须重视对地理信息资料和全球各类经贸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二章 地理环境与国际经济贸易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经济贸易☐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影响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主要地理因素☐地理位置☐地域范围和面积☐原有经济基础☐自然资源☐气象与气候☐人口与民族☐交通运输与邮电通讯☐其它第一节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等多种要素,是一国经济贸易活动的基础。
它包括一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自然环境对各国:产业结构、进出口结构、进出口商品流向一、地理位置条件☐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其对国际经贸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其中,经济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与其相邻的具有经济意义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1、优越的海陆位置是贸易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交流的难易。
1.1 沿海、海滨、背山面向平原、扼重要海峡、临世界海上航道等,皆为形成贸易中心的优良位置。
1.2 国土面积大、海陆兼备且海岸线长的国家具有优越的海运条件,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1.3 内陆国家则需要借助于别国的港口进行海上贸易运输。
☐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和贸易交往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内陆国家只有取得通畅的出海口才有发展经济、繁荣贸易的现实可能。
例如: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非洲的赞比亚。
2、纬度位置的差异,体现了由于太阳辐射绝对量的不同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分异,从而直接影响了世界许多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生产以及贸易的构成和流向。
☐各地纬度位置不同,导致水热资源不同,会影响到农牧业产品种类的差别。
☐中纬度地区¡ª世界四大文明古国¡ª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北美洲五大湖地区与大西洋沿岸地区、西欧地区和亚洲日本的¡°三湾一海¡±地区以及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河流与湖泊(水环境)
(一)世界水资源的特点
亚洲:(1)山高水长、河流众多,水资源极
其丰富;(2)内流区域面积广大。 欧洲:(1)河网密布、水量较大;(2)通 航里程最长。 非洲:多峡谷、急流、瀑布水利资源丰富, 但由于高原地形不利于航行。 美洲:流程长;流域面积广;水时高达12%。社会主 义阵线当时也宣布进行民主抗争,抵制议会,动乱随时会 发生 。
6
• 4、政治地理位置(邻国国力的强弱,两国间的 政治外交关系、对外开放政策及经济制度,会影 响区域或者双边贸易关系)
• 但值得注意
1. 动态性; 2. 综合性; 3. 特殊性。
7
(二)疆域与国际贸易
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 度尼西亚相望,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
5
新加坡历史
• • • • • • 1 开埠 2 英属时期(1819-1942) 3 日治时期(1942-1945) 4 迈向自治与合并(1945-1963) 5 马来西亚时期(1963-1965) 6 独立后(1965至今)。刚开始,新加坡住宅短缺,
这种抱怨想说的是中国做与不做都要挨骂。 近期对
欧洲最大5国的民调显示,欧洲人首次把中国列为全 球稳定的头号威胁。
18
世界银行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将发展中国 家分为了四种类型: (1)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包括亚洲的新加坡、韩 国、中国的台湾和香港以及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墨 西哥等。(有一批迅速地、成功地进行工业化,并在 制成品输出中所占比例迅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 (2)高收入的石油出口国,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 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利比亚等。 (3)中下等收入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多数属于 这一类。(人均GNP在756-2995美元之间) (4)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指经济上最贫困落后 的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在非洲,人均GNP为755美元或
20
(二)各种类型国家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1、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由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占绝对 优势,他们仍然利用自己垄断地位力图维持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谋取单方面利益。
①
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制定和推行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条约和协议, 如有反对轻者制裁,重者军事干涉。 通过贷款附加种种政治和经济条件以达到干涉其内政和控制发展 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 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某些条款,对内加强立法,加强管理贸易。 对外推行贸易自由化,使其产品顺利打入发展国家市场。
11
(二)气候(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1、世界气候的三大特点 ① 类型的多样性 热带(全年高温):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
带沙漠、热带季风
亚热带:亚热带地中海,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温带海洋,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 ② 空间分布的地域性(纬度地域性,经度地域 性和垂直地带性) ③ 时间变化的季节性(气温、降水和风向)
8
由于历史的原因,南美洲的玻利维亚100多年来一
直是借道智利(Chile)的港口进行外贸活动。 又如非洲的赞比亚,其传统的出海口在南非,由于 南非推行种族主义政策,赞比亚被迫又重开坦桑尼 亚和莫桑比克道路,这才保证了其最重要的外贸物 资——铜矿的正常外运出口,使开展经贸活动的愿 望变成现实 。
3、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会使一个地区或国家
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国际贸易。
新加坡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
置发展经济,成为东南亚的经济中心。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
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被称“东方十字路
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
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
发展和贸易交往等会产生重要影响。 如: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差异; 地球上有20多个内陆国家,除欧洲的8个属于发达国家外,
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
内陆国家只有取得通畅的出海口才有发展经济、繁荣贸易的
现实可能,因此首先必须与邻近的海运便利、经济又较发达 的国家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
②
③
④
⑤
积极组建地区性组织,对内实行一体化,对外实行贸易保护。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实行单边主义,对自己有利的就实行,不利 的就拒绝。
21
2、发展中国家在新形势下,加强合作,对加速发展和 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应变能力以迎接全球化和自由化的 挑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发展中国家在平等、团结、 互补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合作,使其经济融于世 界经济。
24
世界人口的主要特点
(一)世界人口分布不均 洲际分布不均:亚洲最多,大洋洲最少。 各洲内部人口分布不均 (二)人口增长不平衡(数量与增长率)
25
世界人口的洲际分布情况表(2001)
人口数量 /104人 世界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亚洲 613414 81260 72631 49287 35072 372071 占世界总人口的比 重(%) 100 13.25 11.84 8.03 5.72 60.66 陆地面积 (104km2) 14952 3020 1010 2423 1797 4400 人口密度 (人/km2) 41 27 72 20 20 84.6
大洋洲
3092
0.50
897
3.4
26
(三)世界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世界:2000年 46.8%; 2005年 49.2% 中国:2000年 35.8%;2005年 41.3%;
2011年已过半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2%,发达 国家已占73% 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有20座(东京第 一,上海和北京)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伴随着:耕地面积大幅 减少;住房紧张(贫民区);空气污染;水 资源短缺。 27
9
二、地形与气候
(一)地形
1、地形的种类与分布
山脉:集中在两大高山带(以安第斯山、台湾山脉为主的环太平洋高
山带和以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为主体的欧亚高山带) 高原: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非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亚洲(青藏高原、 阿拉伯高原)和南美洲(巴西高原) 平原:美洲、亚洲和欧洲,如亚马逊平原、密西西比平原,中国的东 北、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东欧和中欧平原等。 盆地:非洲的刚果盆地,中国的塔里木、准格尔盆地和四川盆地。
2、地形的种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多样的地形发展多种经营 (2)独特的地形发展旅游业 (3)盆地、洼地对环境的影响 (4)海底大陆架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5)高山地带火山地震频繁地热资源丰富
10
举例:日本-温泉王国
频繁的地壳运动造就
了日本星罗棋布的温 泉,从海上小岛到山 中秘境,处处都有可 养颜、健身的泡汤或 各式观赏性温泉。 据有关资料报道,日 本从北到南约有2600 多座温泉,有7.5万家 温泉旅馆。据悉,每 年日本约有1.1亿人次 使用温泉。
③
目前的主要组织: 万隆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非洲经 济发展共同体、马格里布联盟、非洲经济共同体(正 在逐渐形成)、中美洲经济共同体、南锥经济共同 体、石油输出国组织等。
23
二、人口
1999年10月12日凌晨0 时2分,联合国秘书长 安南(右)专程来到 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 看望成为地球村第60 亿位居民的男婴。 2011年10月31日凌晨, 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 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丹 妮卡· 卡马乔在菲律宾 降生。
(二)河流与湖泊的三大功能(航行、灌
溉和发电)
从整个世界的水电资源的分布和开发来看不均匀;
中国、俄罗斯、美国、巴西、刚果五国水能蕴藏 量就占世界一半。我国仅开发5.5%,潜力还很大。 西比河、亚马逊河、伏尔加河、多瑙河、莱因河、 圣劳伦斯河,其中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主要是多 瑙河和莱茵河。 欧洲河流总体运用较到位,尤其是莱
biosphere
lithosphere,
3
一、地理位置与疆域
(一)地理位置(四种类型) 1. 纬度(Latitude)的高低,直接影响温度和降水 量,进而影响农产品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理流向; 2. 经度(Longitude)会产生时差。
中纬度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如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国土辽阔的独联体(前苏联),虽然是世界上土 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其国土的大部分 处在高纬度 ,自然条件严酷,冬季漫长,寒冷干 燥,不仅严重影响种植业的发展,而且对工业生 产和城市建设以及交通运输与经贸活动等都带来 不少困难。 4
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准则。随着科技的发
展,人类活动受人文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16
一、国家
(一)国家的类型
1、按资源配置方式可分成:
计划经济国家;市场经济国家;混合经济
2、按综合国力划分可分成: 1)超级大国:美国 2)发达国家(OECD成员国,特别是G7)
G7(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和意 大利)人口仅占世界11%,但GDP占世界的65%,
以下 )
19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1998年占世界人口57%的
贫穷国家已达63个。他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6%,生活在绝对贫困 线以下的人口高达12亿。 全球最穷的十国为:
1、卢旺达;2、埃塞俄比亚;3、刚果;4、塞拉利
昂; 5、布隆迪; 6、几内亚比绍; 7、尼日尔; 8、 厄立特里亚; 9、尼泊尔;10、莫桑比克
12
2、气候对人类经济贸易活动的六大影响
世界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导致农产品生产多样
性,进而影响农产品贸易的结构与流向。 气候的差异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气候的差异影响着居民的消费习惯。 灾害性气候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正常运行。 气候影响外贸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 适宜性气候可成为一种旅游资源,为人类的 经贸活动获得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