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2、人口
世界人口的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 人口增长过快,区域之间人口增长不平衡; 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城市化率不断增
长); 人口老龄化加快。
3、宗教与风俗
世界上信仰人数多、影响广泛的是基督教、 伊斯兰教和佛教。
宗教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风俗习惯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生活实 践和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礼仪形式、爱好与 禁忌、节假日等约定的风气和习惯。
等文字的翻译,要注意不同国家(地区)语言 文字的差异,否则引起误解,影响市场的开拓。
6、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极大促进作用
(1)使国际市场日益统一,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贸易竞争加剧; (2)促进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3)科学技术是一种“创造性毁灭力量”; (4)使国际分工由二战前的“垂直型”向二战后的“水平型”
(2)气候的差异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从而影响农产品 的价格;
(3)气候的差异影响居民的消费习惯,从而影响消费 品的种类和数量;
(4)气候影响国际贸易中工农业产品的履约时间、产 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
(5)适宜的气候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3、河流与湖泊
航行功能 灌溉功能 发电功能
转变,从而使国际贸易中原材料等初级产品需求量下降,制成品 尤其是机电产品比重不断上升; (5)促进了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国际间的时空距离,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分类:
海陆兼备的国家,如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 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等。
岛国,如日本、英国、新西兰、冰岛等。 内陆国,如蒙古、哈萨克斯坦、中非、赞比亚等。
二、地形与气候
国际贸易地理第七章课件

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受高纬度的影响,英国昼夜长 短的变化特别明显。冬季日短夜长,夏季则日长夜短。
2024年3月3日星期日
(四)人口和民族
英国人口主要由英格兰人(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苏格兰人、 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四个民族组成。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29人, 但全国人口分布不均,80%的人口住在城市。
2024年3月3日星期日
资料卡
法国的交通运输
法国交通运输发达,陆、水、空运输均极为便利。法国的公路网是世 界最密集、欧盟国家中最长的,全长约104.299 6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 1.084 8万千米,国家级公路1.036 5万千米,省级公路40.617 9万千米, 乡镇公路61.560 4万千米。在法国本土,国家铁路网通往除科西嘉岛以外 的各个地方。截至2006年1月1日,法国铁路网全长3.1万千米,高速铁路网 全长1 876千米。2006年,铁路网运输量为:干线网达3.29亿旅客,货物量 达1.08亿吨,运输量居欧洲第二。法国海洋运输拥有商务船队212艘,总吨 位470万吨,年货运量4.7亿吨。船队总吨位在世界排名第28位。马赛是世 界第一大港,货运吞吐量9 550万吨,居欧洲第四位。法国建有494个机场, 其中153个为民用,通达134个国家和地区的529个城市。法国每年空运旅客 约1.6亿人次,货运量48亿吨千米。主要航空公司是法航,巴黎机场是法国 最大的机场。
英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有矿产品、石油及相关产品、机电产品、 运输设备、化工产品(主要是医药)、食品、烟草、饮料(包括威士 忌)、机械设备等。
英国的主要进口产品有食品、燃料、原材料、机电产品、化工 产品、服装、运输设备、汽车和矿产品等。
2024年3月3日星期日
(三)主要贸易伙伴
2024年3月3日星期日
(四)人口和民族
英国人口主要由英格兰人(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苏格兰人、 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四个民族组成。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29人, 但全国人口分布不均,80%的人口住在城市。
2024年3月3日星期日
资料卡
法国的交通运输
法国交通运输发达,陆、水、空运输均极为便利。法国的公路网是世 界最密集、欧盟国家中最长的,全长约104.299 6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 1.084 8万千米,国家级公路1.036 5万千米,省级公路40.617 9万千米, 乡镇公路61.560 4万千米。在法国本土,国家铁路网通往除科西嘉岛以外 的各个地方。截至2006年1月1日,法国铁路网全长3.1万千米,高速铁路网 全长1 876千米。2006年,铁路网运输量为:干线网达3.29亿旅客,货物量 达1.08亿吨,运输量居欧洲第二。法国海洋运输拥有商务船队212艘,总吨 位470万吨,年货运量4.7亿吨。船队总吨位在世界排名第28位。马赛是世 界第一大港,货运吞吐量9 550万吨,居欧洲第四位。法国建有494个机场, 其中153个为民用,通达134个国家和地区的529个城市。法国每年空运旅客 约1.6亿人次,货运量48亿吨千米。主要航空公司是法航,巴黎机场是法国 最大的机场。
英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有矿产品、石油及相关产品、机电产品、 运输设备、化工产品(主要是医药)、食品、烟草、饮料(包括威士 忌)、机械设备等。
英国的主要进口产品有食品、燃料、原材料、机电产品、化工 产品、服装、运输设备、汽车和矿产品等。
2024年3月3日星期日
(三)主要贸易伙伴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研究
任务:文化教育 、理论研究 、实践应用
研究方法
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对比分析 数理统计 地图法 计算机模拟 实地考察
第二章 世界地理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 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 世界能源贸易地理 第四节 世界农产品贸易地理 第五节 工业制成品贸易地理 第六节 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第四章 世界区域经济集团
第一节 区域经济集团化 第二节 世界主要经济贸易集团
第一节 区域经济集团化
概念: 地理位置相邻或相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 家(地区)之间对内实现自由贸易,对外实现 保护贸易,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经济一体化 组织。
类型: 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 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
自然环境:
又称自然条件,是由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 动物和植物、土壤和矿藏等自然要素组成的一 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一、地理位置与疆域 位置
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分类
经纬位置:以地球以上经线和纬线相交的坐标点表示的位置 经济地理位置:某一个地理事物与其相邻的具有经济意义的地
一、欧洲联盟
1、一体化 建立关税同盟 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建立货币同盟
2、东扩面临的挑战
新老成员国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差距 财政预算中的收入和指出分配难以令全体成员
满意 新老成员国利益差距的拉开,使欧盟一体化的
基础可能发生动摇 新老成员在决策机构表决权的分配上存在矛盾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业和灌溉农业 单一的捕鱼、养鹿、狩猎农业 城郊型农业
二、世界农产品贸易
20世纪40年代末—1970年—1980—1985——至今
任务:文化教育 、理论研究 、实践应用
研究方法
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对比分析 数理统计 地图法 计算机模拟 实地考察
第二章 世界地理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 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 世界能源贸易地理 第四节 世界农产品贸易地理 第五节 工业制成品贸易地理 第六节 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第四章 世界区域经济集团
第一节 区域经济集团化 第二节 世界主要经济贸易集团
第一节 区域经济集团化
概念: 地理位置相邻或相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 家(地区)之间对内实现自由贸易,对外实现 保护贸易,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经济一体化 组织。
类型: 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 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
自然环境:
又称自然条件,是由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 动物和植物、土壤和矿藏等自然要素组成的一 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一、地理位置与疆域 位置
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分类
经纬位置:以地球以上经线和纬线相交的坐标点表示的位置 经济地理位置:某一个地理事物与其相邻的具有经济意义的地
一、欧洲联盟
1、一体化 建立关税同盟 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建立货币同盟
2、东扩面临的挑战
新老成员国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差距 财政预算中的收入和指出分配难以令全体成员
满意 新老成员国利益差距的拉开,使欧盟一体化的
基础可能发生动摇 新老成员在决策机构表决权的分配上存在矛盾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业和灌溉农业 单一的捕鱼、养鹿、狩猎农业 城郊型农业
二、世界农产品贸易
20世纪40年代末—1970年—1980—1985——至今
第一章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2005年 1 卢森堡 2 挪威 3 瑞士 4 爱尔兰 5 丹麦 6 冰岛 7 美国 8 瑞典 9 英国 10 日本 112中国
69,056 53,465 49,246 46,335 45,015 44,133 42,076 38,451 36,977 36,486 1352
2009年
1 卢森堡 104511 16 德 国 40874.64 17 日 本 39731.04 2 挪 威 79085 18 加拿大 39668.62 3 卡塔尔 68871 19 冰 岛 37976.65 4 瑞 士 67559 20 新加坡 37293.42 5 丹 麦 56115 21 意大利 35435.15 6 爱尔兰 51356 22 英 国 35334.32 7 荷 兰 48222 23 西班牙 31946.30 8 阿联酋 46856 24 科威特 31482.03 9 美 国 46380 25 中国香港 29825.55 10 奥地利 45989 11 澳大利亚 45586 26 希 腊 29634.92 27 塞浦路斯 29619.50 12 芬 兰 44491 28 新西兰 27259.12 13 瑞 典 43986 29 以色列 26796.71 14 比利时 43533 30 汶 莱 26325.48 15 法 国 42747
91 伯利兹 4045.26 92 阿尔及利亚 4026 93 安哥拉 3971.59 94 泰 国 3939.63 95 马尔代夫 3932
108 亚美尼亚 2667 109 危地马拉 2661 110 瓦努阿图 2635 96 突尼斯 3851.57 111 圭亚那 2629.28 97 约 旦 3828.61 112 叙利亚 2578.82 98 阿尔巴尼亚 3824 113 乌克兰 2542.11 99 中 国 3677.86 114 刚果(布) 2537 100 萨尔瓦多 3623 115 埃 及 2450.39 101 斐 济 3464.35 116 格鲁吉亚 2448 102 佛得角 3444.70 117 巴拉圭 2336.89 103 土库曼 3242.08 118 印 尼 2329.45 104 萨摩亚 3077.61 119 伊拉克 2107.91 105 汤 加 3032.08 120 斯里兰卡 2041
《国际经贸地理》PPT课件

❖ 自然地理环境对世界经济贸易活动的布局起着重要制约 作用。
❖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为: 北三洲和南三洲: ❖亚洲、欧洲、北美洲; ❖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 三大洋又把陆地分为三对: 美洲对、亚澳对、欧非对。
❖ 陆地偏重在北半球。
PTP课件
❖ 根据是否适于人类大规模定居,自然地理大结构 把地表分为两大类地区: 自然障区和非障区。
PTP课件
❖ 第一级,第一组(有出海口的) ❖ 西方国家的工业区 3个。 ①北美洲东部工业区 ❖ 美国经济地理的横轴和纵轴,加拿大圣劳伦斯河谷。 ②日本工业带 ❖ 九州—鹿岛。 ③西北欧工业区 ❖ 西欧大陆(德、法); ❖ 英国(英格兰地区)。
PTP课件
第二级,第二组: ❖ 前苏联的内陆工业区 3个。 ①中央工业区(俄罗斯) ❖ 莫斯科为中心。库尔斯克铁矿。钢铁工业、机械工业。 ②乌拉尔工业区(俄罗斯) ❖ 二战发展起来的。乌拉尔油田。石油工业、钢铁工业、
PTP课件
❖ 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是国民总收入用世界银行图表集法 换算为美元除以年中人口数。
❖ 国民总收入(GNI)是指所有居民生产者创造的增加值的总 和,加上未统计在估计产值中的任何产品税(减去补贴), 再加上境外原始收入的净收益(雇员薪酬和财产收入)。
❖ 国民总收入(GNI)以本国货币计算,为便于经济体之间的
❖ 包括“人口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 标、生活质量指标、教育水平指标、创新能力指标、 信息化程度指标、生态化程度指标”。
❖ 世界各国被分为发达组、较发达组和不发达组,每 一组又被细分成若干等级。
PTP课件
一、世界经济贸易区域集团化的涵义
❖ 由若干个国家组成的区域性集团。 ❖ 这些国家在地理上是邻近的,在经济发展上是相似的
❖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为: 北三洲和南三洲: ❖亚洲、欧洲、北美洲; ❖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 三大洋又把陆地分为三对: 美洲对、亚澳对、欧非对。
❖ 陆地偏重在北半球。
PTP课件
❖ 根据是否适于人类大规模定居,自然地理大结构 把地表分为两大类地区: 自然障区和非障区。
PTP课件
❖ 第一级,第一组(有出海口的) ❖ 西方国家的工业区 3个。 ①北美洲东部工业区 ❖ 美国经济地理的横轴和纵轴,加拿大圣劳伦斯河谷。 ②日本工业带 ❖ 九州—鹿岛。 ③西北欧工业区 ❖ 西欧大陆(德、法); ❖ 英国(英格兰地区)。
PTP课件
第二级,第二组: ❖ 前苏联的内陆工业区 3个。 ①中央工业区(俄罗斯) ❖ 莫斯科为中心。库尔斯克铁矿。钢铁工业、机械工业。 ②乌拉尔工业区(俄罗斯) ❖ 二战发展起来的。乌拉尔油田。石油工业、钢铁工业、
PTP课件
❖ 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是国民总收入用世界银行图表集法 换算为美元除以年中人口数。
❖ 国民总收入(GNI)是指所有居民生产者创造的增加值的总 和,加上未统计在估计产值中的任何产品税(减去补贴), 再加上境外原始收入的净收益(雇员薪酬和财产收入)。
❖ 国民总收入(GNI)以本国货币计算,为便于经济体之间的
❖ 包括“人口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 标、生活质量指标、教育水平指标、创新能力指标、 信息化程度指标、生态化程度指标”。
❖ 世界各国被分为发达组、较发达组和不发达组,每 一组又被细分成若干等级。
PTP课件
一、世界经济贸易区域集团化的涵义
❖ 由若干个国家组成的区域性集团。 ❖ 这些国家在地理上是邻近的,在经济发展上是相似的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地理(最新精美PPT版本)

地理大发现的重要意义: (1)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内
容,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分布 (2)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和世界商品市场的产生
授课重点: 国际贸易中心形成的时间与条件
板书要点:
一、产业革命推动区域贸易中心向
全球发展(16世纪60年代—19世 纪70年代)
第二章 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理际贸易
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地关系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基本 理论
板书要点: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是现
代地理学的核心。学习国际贸易地理,
是从人地之间的商品流、服务流为
纽带,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商务活 动的相互作用与发展及变化的规律 人类的经济、贸易及社会活动必须 尊重自然、理解自然、顺应自然, 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存、 共繁荣。 (结合案例一理解人地关系论)
授课重点: 本章是总论部分的重要章节,其内
容是学习后面分论各章必须掌握的 基础知识。地理环境是包括自然、 人文、经济相互作用的统一的复合 系统,与国际贸易有密切关系。
1.自然环境(这里仅指与人类经济贸易
活动有关的主要因素) 自然条件与资源是一国经济贸易活动 的基础。 2.人文环境对国际贸易有重要深远的 影响(人口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历 史因素等)
(地区)贸易环境特征、国际
贸易地理格局新特点以及国际 物流运输方式等课题。
授课重点:
着重了解
一、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
象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主要研 究内容
第一节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 对象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研究世 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包括 国家集团和经贸组织)之间商 务活动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 特征及地域分工演变规律的学
第三章 国际贸易中心区 《国际贸易地理》PPT课件

获取更多财富 欧亚贸易路径不 畅 航海技术成熟
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影响
首先,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彼此隔绝、独立发 展的状态,扩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
其次,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使欧洲获得了 发展资本主义的大量物质财富与劳动力。
再次,新旧大陆之间商品、劳务等相互流通,促进了农 作物品种的相互流动
(二) 政策条件
1.鼓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开放市场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亚太各国和地区纷纷认识到对外贸易 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对外贸易战略, 由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逐渐转移。
2.积极推进区域、次区域合作,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
通过开展区域性或次区域性经济合作,能加快各国产业结构的优 化调整,形成各国的竞争优势,有助于产业转移并带动与之相关 的资金、技术的转移,促进区域、次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钢技术。
◎电和发电机的应用,导致了新能源的使用;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大大促进了交通运输
业的发展和新型工业部门的产生。
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1、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新能源的出现以及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产业部门的分化进一步加快,出现了许 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化工、汽车、飞机等。世界工业产品的产量在187 0 年至1890 年期间翻了一番。
第三章 国际贸易中心区 的形成和转移
第一节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
原始 社会
对外贸易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 但是这种交换只是简单的物物交 换,交换的商品类别以及地域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只能说属于贸 易的雏形
原始 社会
人们主要是通过船舶进行水路运输,因此,形成 了四大文明古国
原始 社会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用于交换的商品范围与数量不断扩 大,真正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影响
首先,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彼此隔绝、独立发 展的状态,扩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
其次,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使欧洲获得了 发展资本主义的大量物质财富与劳动力。
再次,新旧大陆之间商品、劳务等相互流通,促进了农 作物品种的相互流动
(二) 政策条件
1.鼓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开放市场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亚太各国和地区纷纷认识到对外贸易 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对外贸易战略, 由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逐渐转移。
2.积极推进区域、次区域合作,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
通过开展区域性或次区域性经济合作,能加快各国产业结构的优 化调整,形成各国的竞争优势,有助于产业转移并带动与之相关 的资金、技术的转移,促进区域、次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钢技术。
◎电和发电机的应用,导致了新能源的使用;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大大促进了交通运输
业的发展和新型工业部门的产生。
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1、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新能源的出现以及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产业部门的分化进一步加快,出现了许 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化工、汽车、飞机等。世界工业产品的产量在187 0 年至1890 年期间翻了一番。
第三章 国际贸易中心区 的形成和转移
第一节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
原始 社会
对外贸易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 但是这种交换只是简单的物物交 换,交换的商品类别以及地域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只能说属于贸 易的雏形
原始 社会
人们主要是通过船舶进行水路运输,因此,形成 了四大文明古国
原始 社会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用于交换的商品范围与数量不断扩 大,真正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地理 南北美洲64页PPT文档

农业
• 农业发达,效率高和规模大,专业化和机械化 程度高,为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 农产品依赖出口 小麦年出口量仅次于美、澳,世界第三 谷物、乳肉产品、水产品等大量出口
交通运输业
• 地域辽阔、运量大,海陆空运输发达 • 内河水运---沟通内陆腹地与大西洋:五大湖经
圣劳伦斯河到大西洋
三、主 要 外贸港 口
※主要农产品: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
交通运输业
• 海陆空运输高度发达,拥有世界最完整的运输网络 • 水运:内河航运发达,以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水系运输最繁忙;
一、概 况
1.地理位置与领土组成 50个州 + 1个哥伦比亚特区
联邦领地:波多黎各、北马里亚纳 海外领地:关岛、萨摩亚群岛、维尔京群岛等
2.人口和居民 • 200?年人口达3亿,为人口净移入国家,种族构成复杂:
白人占75%,拉美裔占12.5%,黑人占12.3%,亚裔占 3.6%,华人约243万,占0.9%
地理范围:美国南部国线以北的美洲 人口密度较小,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具备巨大的 经济发展潜力
第一节 加拿大
加拿大
• 北美洲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 • 资源丰富的“枫叶国” • 居民 • 经济发展特征—后起的资本
主义移民国家 • 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 • 对外贸易/中加贸易
一、概 况
• 领土面积世界第2,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
1.1采矿与能源工业---能源总产量世界第一
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力、核能,等 ※仅次于中国、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产煤国,为世界煤炭
出口大国 ※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除了本身大量生产,
还从中东和拉美大量进口
※世界核能最发达的国家Fra bibliotek1.2 冶金工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世界钢铁贸易从国家和地区来分析,进出口贸 易的分布特点:
❖ 1、贸易量最大的是欧盟,但贸易主要发生在成员国之间; ❖ 2、实际对外出口量最多的是俄罗斯、日本;
❖ 3、进口量最大的是亚洲和北美,其中美、中是重要的进口国。
(二)、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尤其是发达国家, 如美国,一方面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大搞跨国 投资(并购)
❖ 一、生产发展历程(19世纪初起步)
1、战前产量有限,生产相对集中;战后产量迅 速增长,生产走向多元化。
❖战前
产量:1900年3000多万吨 1937年1.1亿吨。 分布:主要集中在美、日、德、英、法、苏
❖战后
产量: (表3),年均增长率 (表4). 分布:由集中走向分散(表5)。
2、钢铁生产的重心由欧美向亚洲转移
服装:从棉、毛、丝、麻
化纤、混纺等多种面料
2、生产与贸易的空间分布由集中走向分散;
时间
生产贸易区
规模
18C60S19C70S前
集中在以英国为中心的西欧 英国:1850-1870年,煤
地区,英国是世界工业制成 产量从4980万吨 1.1亿吨;
品最大的生产国与贸易国, 生铁产量从230万吨 600
英国的煤、铁、棉花的消费
3、制成品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已远远超过 初级产品;
制成品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
%
年份 1937 项目
初级产 63.30 品
制成品 36.70
1953 49.70 50.30
1970 1987 1995 1997 2001 44.60 31.40 29.80 21.00 25.00 55.40 68.60 70.20 79.00 75.00
一是能耗大。每生产一吨钢所用的矿石、煤炭、电力等资源远远高
于发达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随着这些年钢铁业发展, 一些地方大炼钢铁,单位钢材消耗资源量在递增。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低附加值的长型钢材占了60%以上,而汽车、
机床、家电等行业所需的高档钢材要大量进口。究其深层次的原因 则在于钢铁企业规模太小,达不到规模经济所要求的产量水平,也 不具备创新能力。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4、跨国公司在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与贸易中占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世界22家大的跨国汽车公司的汽车产 量占世界的97%;
❖美国IBM、惠普、英特尔等电脑公司产品占世界计算 机市场的75%;
❖全球机器人市场日本占50%。
5、二战后,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剧;
❖ 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钢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到上世纪五十年 代,产量位居世界第二;
❖ 亚洲的中、韩、印;拉美的巴西、阿根廷,钢铁生产能力迅速增 强。
3、钢铁工业的区位从传统的靠近煤、铁等原料产区,开 始向沿海港口和大的消费区转移
❖ 二、世界钢铁的贸易
据世界经合组织(OECD)统计,2004年世界钢铁贸易量达到 历史新高2.63亿吨。占全球全年钢铁消费量的28%。其中, 经合组织国家的钢铁净出口量大幅下降,跌幅超过60%。另 一个主要变化是中国钢铁进口量显著下降,降幅为24%,而 与此同时,中国钢铁出口量却翻了一番,超过1700万吨。
第八章
工业制成品贸易地理
话题
❖ 谈谈全球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的影响。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工业制成品生产与贸易概况 ❖ 第二节 世界钢铁生产与贸易 ❖ 第三节 汽车生产与贸易 ❖ 第四节 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与贸易
第一节 工业制成品生产与贸易概况
❖ 一、制成品的概念及种类
1、“制成品”的来源
❖1950年联合国出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
❖出现世界产品
6、在地区分布上不平衡。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平衡
地区分布上不平衡(表8-2)
发展中国家间也不平衡
❖ 四、世界工业产品的生产地 带
世界工业制成品的生产由集 中走向分散,但仍表现相对 集中,集中在北纬30-50度之 间,呈东西延伸的、不连续 的带状分布。
工业带 美加工业带
发展历程及规 模
把货物分为10大类,0-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5-8类 为制成品。
❖ 二、制成品分类
1、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力、资金和资源的多少、技 术的先进程度来划分
劳动密集型产品
资金或资源密集型产品
技术密集型产品
2、从使用的领域进行划分
生产资料制成品 消费资料制成品
3、从最终的加工程度划分
整机
成套设备
零部件
4、从生产加工的行业划分
❖钢铁及冶金产品、化工产品、机械产品、运输设备产 品、电子产品、纺织品等
5、按《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 三、工业制成品生产和贸易发展的特点
1、种类越来越多;
船舶:传统的客轮、散货船
油轮、冷藏船、木材船等
通讯设备:有线电话、电报设备
无线通讯设备、卫星定位、卫星导航等
西欧工业带
中东工业带
亚太工业带
第二节 世界钢铁生产与贸易❖ 钢铁工业是最重要的基础来自业,是其他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有了钢铁,就使得中国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成为可能。同时, 钢铁工业的发展也有赖于煤炭工业、采掘工业、冶金工业、 动力、运输等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钢铁工业与其他工业的 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许多国家都把发展钢铁工业放在十分重 要的地位,并把这种发展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互相协调 起来,保持正常的比例关系。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
❖ 钢铁行业是近年来中国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之一
2005年颁布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导规范钢铁产业发展。 2006年国家更是频频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概括来说,主要包括淘汰
落后产能、规范外资并购及调整出口税收等三方面,这些政策措施 的颁布实施对中国钢铁行业具有深远影响。
❖ 钢铁业的产量已经连续9年居世界之首,但这绝不表示中国 是钢铁强国。产量的辉煌掩盖不了钢铁业的内在危机,其危 机的要害表现在两个问题上:
万吨;钢22万吨。
量占世界1/2.
19C70S-“二战” 由欧洲分散到北美地区,美
结束
逐步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最大
的工业制成品生产国
1900年,美国钢铁产量 1035万吨。
二战后
扩散到亚太地区
1998年,中国已是世界第 一大钢铁、棉纱、水泥、服 装、鞋类、玩具的生产国; 家电、棉布第二;船舶、合
成橡胶、轮船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