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快与慢基础知识点
初中物理快与慢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快与慢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基础科学,其中“快与慢”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概念。
这部分知识点主要涉及速度、加速度、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相对速度等概念。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移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移动,但速度大小或方向随时间变化。
#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速度的变化率。
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我们就说物体具有加速度。
加速度的单位也是米每秒平方(m/s²)。
1. 匀加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以恒定的加速度变化,这种运动的轨迹通常是直线。
2. 非匀加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不是恒定的,速度变化的速率随时间变化。
# 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的运动。
在匀速运动中,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
匀速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容易预测和计算。
#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是指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变速运动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
在变速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
# 相对速度相对速度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速度。
例如,两辆车在公路上行驶,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等于它们速度的差值。
相对速度的概念在处理多物体运动问题时非常重要。
# 运动图象在初中物理中,通常使用速度-时间图(v-t图)和路程-时间图(s-t 图)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1. v-t图:在v-t图中,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
匀速运动在v-t图中表现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而变速运动则表现为斜率不同的直线。
2. s-t图:在s-t图中,纵轴表示路程,横轴表示时间。
匀速运动在s-t图中表现为斜率为恒定速度的直线,变速运动则表现为曲线。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的笔记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的笔记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观众比较百米运动员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裁判比较百米运动员的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和200米赛跑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2、机械运动分类:
(一)匀速直线运动:
⑴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⑵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或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⑶速度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⑷公式:v=s/t
⑸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较大。
换算:1m/s=3、6km/h;1km/h =(1/3、6)m/s。
人步行速度约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m。
小资料:人步行速度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20km/h;高速铁路速度300km/h;
城市公路上的小汽车速度40km/h;高速路小汽车速度120km/h;光和无线电速度3×108m/s。
(二)变速运动:
⑴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⑵描述变速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总路程比总时间。
公式:v平均=s总/t总
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doc

运动的快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以看出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长,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大,乙的速度小。
),横坐标表示时间(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加速运动),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也是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是本章的重要知识点。
在涉及到机械运动的中考题中,有关速度、平均速度的考题出现得更多,所以理解、会应用速度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有关计算,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有时也以简单计算题形式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所占分值一般在2-3分之间。
运动的快慢主要知识点有:速度、平均速度和运动图像。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要熟悉速度公式,各物理量的所表示的含义、单位以及速度的物理意义。
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一定要和物体运动的路程或时间相对应,计算平均速度也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运动图像:运动图像有路程图像和速度图像两类,分别表示的是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运动图像在中考题中出现的概率很大,也是考查考生通过图像分析物体运动规律以及运动类型的最直观、最便捷的方式。
所以,学会读懂运动图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中切不可忽视。
4.中考题型分析运动的快慢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选择题出现更多,分值在2分~3分之间。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运动快慢(速度)的理解,有的需要进行监督计算;填空题以计算为主。
在解答此类考题时,一定要注意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并要注意速度单位的统一。
5.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速度与运动图像◆典例一:(2017•雅安)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作匀速直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的(选填“静止” 或“运动”);当时间t= s 时,两车相距8m。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节快与慢课件新版沪科版ppt

二、速度
1.定义: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
所用时间的比值叫速度。
2. 公式: v=s/t s:路程——m t:时间—— s v:速度—— m/s
3.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4. 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m/s km/h
1m/s=3.6km/h
10m/s= 15m/s=
km/h 72km/h= km/h 108km/h=
110公里。 它的长距离奔跑 时速仅为60公里 左右。它们最快 的速度只能维持 一分钟,接着便得 花上二十分钟时 间喘息、恢复。
冲刺速度最快的 鸟,游隼,一种 猎鹰,创造了每 小时355千米的 空中俯冲纪录。
刹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
例.某次测试中,顺哥开着汽车在山路行 驶了500s,共行驶了4000m,则顺哥开车 的速度是多少? 8m/s
2.平均速度:v =s总/t总
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 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例.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第1s内通过 5m,第2s内通过20m,第3s内通过20m,第4s内 通过5m。则此汽车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是 _1_2_._5__m/s,中间 2s内的平均速度是 20 ______m/s,全部时间内的平均12速.5度是 ______m/s
例.黄老师以3m/s的速度向前行走,则 她走20min通过的路程为多少m? 3600m
若她以这样的速度走回家,共3000m, 需要多少时间? 1000s
例.小顺从家到学校通常需步行10min,则 小顺家到学校的路程最接近于( B)
A.5m C.50m
B.500m D.5000m
例:甲乙两辆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间 之比是4:3,路程之比是6:5。则两辆车 运动速度之比是( D)
快与慢物理知识点

《快与慢物理知识点》在物理的奇妙世界里,快与慢可是很有趣的事儿哦。
先说说速度吧,速度那就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家伙。
就像汽车在公路上跑,有的车跑得风驰电掣,速度数值就大;有的车慢悠悠地晃悠,速度就小。
要是一辆车一小时能跑一百公里,那它的速度就是100 千米每小时,这速度快得能让你快速到达目的地,感受风在耳边呼啸而过的快感。
加速度呢,这也是跟快与慢紧密相连的知识点。
想象一下,火箭发射的时候,刚开始它是静止的,然后“嗖”地一下就冲上天了。
它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从零变得很大很大,这个速度变化快慢的量就是加速度。
一个物体如果加速度大,那它就能快速地改变自己的运动速度,从慢腾腾变得飞快,就像超级英雄突然爆发力量加速冲向坏蛋一样刺激。
还有匀速直线运动哦,这时候物体运动得可规律了,快慢始终不变,一直沿着直线往前跑。
就像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平稳行驶,它的速度不增不减,安安稳稳地把旅客送到各个地方。
这种运动状态让人感觉很踏实,不像那些变速运动,一会儿快一会儿慢,让人心里没底。
再讲讲相对速度吧。
你在火车上走,你相对于火车的速度可能比较慢,但是相对于地面来说,你的速度就是火车的速度加上你在火车上走的速度。
这就好比你在一个移动的平台上运动,和在静止地面上运动,看起来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就像小鱼在快速流动的河水里游,它相对于河水可能游得不快,可相对于岸边的石头,它的速度可就快多了,因为河水在带着它快速奔跑呀。
在生活中,物理的快与慢也到处都是。
比如我们跑步,想加速就得用力蹬地,增加加速度,这样才能从慢跑到快跑。
而刹车的时候呢,就是要让车有个反向的加速度,让它的速度慢慢降下来,不然就会撞车啦,那可就糟糕透顶。
风扇转得快,风就大,转得慢,风就小,这也和速度有关哦。
物理里的快与慢知识点就像一把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我们理解运动世界的大门。
它让我们知道物体怎么动得快,怎么动得慢,还让我们能预测和控制物体的运动。
无论是高科技的航天飞机,还是我们身边的小玩具车,都离不开这些快与慢的物理奥秘。
沪科版八上物理快与慢

4.一只羚羊急速奔跑时1min可达1.2km,羚羊的速度 是多少km/h?一只老虎飞速奔跑时100s可达2500m, 老虎的速度是多少m/s?老虎以这样的速度能否追上 羚羊?
已知: s1 = 1.2km, t1 = 1 min = 1/60 h;
S2 = 2500 m, t2 = 100 s 求:v1 , v2 解:v1 = s1/t1 =1.2km÷1/60h =72k(m/h)
第三节 快与慢
学习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 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科学地判断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 线运动。
情景导入
自学互研
知识板块一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 1.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公式: v s t
7.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是 _速__度__的__大__小__和__方__向__均__不__变___;变速直线运动是指 __速__度__的__大__小__改__变__,__方__向__不__变___。变速直线运动是 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
8.一辆汽车正在做直线运动,运动路程和时间如 图所示,则此车( A ) A.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 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 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3.单位: 基本单位 m/s 或 m ·s-1 读作 米每秒
常用单位 km/h 或 km ·h-1 读作 千米每小时
1 km
1m/s=
1000 1
h
=3.6km/h
9.如图所示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 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_变__速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照片上A 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 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1_._9__m/s。
初中物理快与慢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快与慢知识点总结概念解释快与慢是物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物理学中,速度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了解快与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变化过程。
快与慢的知识点一、速度和加速度1.1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通常用V表示,其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即V=Δs/Δt。
速度有大小和方向,可以是正值、零值或负值。
1.2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通常用a表示,其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即a=Δv/Δt。
加速度为正表示速度增加,为负表示速度减小,为零表示速度恒定不变。
二、快与慢的运动2.1 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距离相等,速度保持不变时,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用速度-时间图象来表示,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匀速直线运动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2.2 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距离不等,速度不断变化时,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用速度-时间图象来表示,图象是一条斜线。
变速直线运动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曲线的。
2.3 自由落体运动当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下,在重力场中的垂直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是随着时间不断增大的,加速度取地球重力加速度值g=9.8m/s^2。
三、相关实验3.1 测量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使用测量时间和距离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通常使用计时器和测量仪器进行实验,根据公式V=Δs/Δt计算出速度的数值。
3.2 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使用自由落体实验装置,可以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通过测量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和高度,根据公式a=2h/t^2计算出加速度的数值。
四、常见问题与解答4.1 为什么加速度可以是负值?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减小,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减慢而非增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二章第三节 快与慢课件

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需要多长时
间才能听到距你 1km 处产生的雷声?已知:v=340m/s
s=1km=1000m。求:t
s 1000m
2.94s
解: t
v 340m/s
答:需要大约2.94s才能听到相距1km处产生的雷声。
2.3 快与慢
小活动:
生活中我们想知道一个玩具小车的运动速度应该如何去
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我们可用平均速度粗略描述
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
2.3 快与慢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
3.说明: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2.3 快与慢
下列图像中能反应“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v
v
s
A
匀速
s
t
t
B
150m
200m
300m
15s
15s
15s
V1 = 10m/s
V2 = 13.3m/s
V3 = 20m/s
2.3 快与慢
由计算可知,天鹅在这三段路程中的速度是变化的。因
此,这只天鹅所做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若一个物体
做变速线运动,将其运动的一段路程以及通过这段路程
所用的时间代入速度公式,计算出来的速度就是该物体
2.3 快与慢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
Start!
2.3 快与慢
1.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判断乌龟胜利的依据是什么?
2.百米短跑中以什么为标准来确定冠军的?
2.3 快与慢
学习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快与慢基础知识点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的长短,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②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2.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3.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一个物理量。
速度大说明物体运动快,速度小说明物体运动慢。
4速度公式:v=s/t v:速度 s:路程 t:时间
还可变型为:s= vt或t=s/v
5.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米/秒”,读作“米每秒”用符号“”或”“m.s-1”表示。
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6. 1m/s的物理意义是物体每秒通过1m的路程。
7. 1m/s=3.6km/h 所以m/s,km/h是小单位,从m/s换算为km/h 要乘以3.6;从km/h换算为m/s要除以3.6 。
8.做物理计算题的要求:①解题格式:写出“已知、求、解、答”。
②写已知条件时,速度、路程、时间这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要么均用基本单位(m/s、m、s),或者均用常用单位(km /h、km、h)。
③解题过程中,要写明公式,并带单位计算。
9.根据物体运动轨迹是否是直线可以把物体的机械运动分为曲线运
动和直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我们可以根据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否变化把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0.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1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12. 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通过各段路程时的速度一般不相等。
13.我们可用平均速度粗略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
其公为v=s总/t总。
14.人步行约1.2m/s;骑自行车约5m/s ;高速公路上的小车约28m/s;客机约250m/s;真空中光速 3×108m/s。
15. 匀速直线运动的两种图像表示:
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