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与跨文化国际交流(doc 14页)

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与跨文化国际交流(doc 14页)
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与跨文化国际交流(doc 14页)

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与跨文化国际交流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Dr Xu Jie

一、导言

什么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内容非常广泛: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服饰,饮食,建筑,工艺,文学,艺术,道德,风俗,宗教,礼仪,法律,以及亲属关系,娱乐方式,婚姻形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等

狭义文化仅指其中意识形态方面非物质的内容。集中体现为对四种主要关系的诠释:

(1)天人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2)人群关系-个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

(3)人己关系-自己与他人关系

(4)人的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的关系-人神关系

我们主要从通俗实用的角度进行阐述。

“西方文化”近现代以欧美文化为代表,古代则以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代表。

“东方文化”近现代以中国文化为代表,古代则是以华夏文明为代表。此外还有相近和相关的印度文化,日本文化和东南亚文化。

东西方文化相互自成体系,相互自圆其说,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不能站在一种文化的立场批判另外一种文化。面对西方文化,我们反对盲目地全盘接受和盲目的一概排斥,而是鼓励有选择地吸收利用。让其中优质元素跟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互相激荡,互相融合,以形成更高级的文明。

二、价值观

价值观包括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体系。

西方价值观的基本前提:人都是个体的、自私的,每个人都权力追求最大幸福,都有破坏别人的幸福时就要付出代价的心理准备。

西方价值观念的核心是“个人主义”

3 / 14

“个人主义”有着丰富的内容(并不全然是负面的,本身没有贬义):

自主抉择: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自己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自我发展,自行决定为到达这个目的采取什么办法,并且认为,靠个人奋斗取得的成功必定会在社会上得到尊重。

自力更生:自己对自己的一切负责,不依赖父母和他人,依赖他人是无能的表现,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接受施舍,那有损自己的尊严。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信仰,劳动,利益,观点,时间。你自己独立,也尊重别人的独立。

尊重隐私:无论关系远近,都要尊重别人的隐私权,这已经渗透到各个层面。学校,工作单位。

讲究平等

东方价值观念的核心是以家庭为基点的“集体主义”。

两种文化中“自私”的概念有所不同。西方的“自”基本就是一个人,而东方的“自”是一家子。

三、幸福观

幸福是主观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预期与实现的函数。幸福有其客观基础,但是本质上是主观的。

中国传统的幸福观最早有“春秋”之前的《尚书。洪范》的系统论述。

五种幸福:

1. 长寿

2. 富足

3. 健康平安

4. 爱好美德

5. 善终正寝

六种不幸:

1. 不得好死

5 / 14

2. 多病

3. 多忧愁

4. 贫穷

5. 样貌丑恶

6. 意志薄弱

现代中国人的幸福观既带有中国传统的底子,又在外来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下有了新的内容。

四、婚姻家庭观

7 / 14

西方家庭小型化。家庭的核心是夫妻一代加未成年的孩子。父母对孩子是有限责任公司,孩子相应的也没有强烈的反哺意识。

美国是世界上离婚率最高的国家。统计表明,1978年初次结婚的夫妻中离婚告终的占38%,离婚的人中有75%再婚,而这些再婚者中又有44%离婚。这种“结婚-离婚-再结婚”现象可以一个人身上重复多次。“不爱你了”可以而且经常成为离婚的唯一理由。

附录:网上文选

男人择偶心态重美貌不重年龄

https://www.360docs.net/doc/4d3125981.html, 大洋网

大洋网讯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年龄较大但仍具风韵的女性,其对男

性的吸引力,比一些青春但不美丽的女子更加优胜。这次研究的结果,使人质疑到进化论其中的一个理论,指男性“以量取质”可能有误。

研究由英国白金汉郡的查尔顿斯大学进行,研究人员将一位被认为狻具姿色的36岁女子照片,以及另外八名样貌并不出众,但年龄由二十至四十五岁的女性照片,同时交由三组男士过目,以作实验。

结果显示,无论研究人员指出该名“靓女”已达36岁,或者欺骗他们已达41甚至46岁,但三组的男士并没有理会她的年纪,反而只根据相中人的美貌,选择她为自己的长期伴侣。

一名研究人员表示,一般人均认为男士在年龄与美貌之间,都会选择一些二十岁左右的女性作为伴侣,不过,事实却未必尽然,他们在找寻长期伴侣时,以吸引力作为优先条件,他解释说,男性以貌取人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的本能认为,漂亮的女性较能生育一些优质产品。

五、礼仪及民俗文化

9 / 14

六、委婉与禁忌

七、礼貌、称赞及其文化差别

11 / 14

八、美国-两本书统治的国家

硬皮的法律;软皮的圣经,相互补充

九、生活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美国华人

处境

心态

母国情怀

成功与困惑

十、中国、美国、新加坡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体制由精英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

由应试教育向能力教育的转变

13 / 14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各国的饮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一)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国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中国的饮食文化令人拍案叫绝,赏心悦目。 中国的传统饮食有四大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了没有”,可见饮食文化的地位。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惜别和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中国的饮食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3.重味:中国的饮食最注重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孙中山先生讲“辩味不精,则烹调之述不妙”,将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4.重理: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中国的饮食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二)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

西式餐饮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生,如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如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无甜不餐,无餐不甜。此外西式餐饮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此外西餐还有以下显著特点: 1.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根据人体对各种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调。 2.选料精细,用料广泛。西餐烹饪在选料时十分精细、考究,而且选料十分广泛。如美国菜常用水果制作菜肴或饭点,咸里带甜;意大利菜则会将各类面食制作成菜肴:各种面片、面条、面花都能制成美味的席上佳肴。 3.讲究调味,调味品种多。西餐烹调的调味品大多不同于中餐,如酸奶油、桂叶、柠檬等都是常用的调味品。 4.注重色泽。在色泽的搭配上则讲究对比、明快,因而色泽鲜艳,能刺激食欲。 5.工艺严谨,烹调方法多样。西餐十分注重工艺流程,讲究科学化、程序化,工序严谨。西餐的烹调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烩、烤、焖、焗、炸、熏、铁扒等十几种,其中铁扒、烤、焗最具特色。 6.器皿讲究。烹调的炊具与餐具均有不同于中餐的特点。特别是餐具,除瓷制品外,水晶、玻璃及各类金属制餐具占很大比重。 二、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 (一)就坐形式的差异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英文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c h i n e s e a n d w e s t e r n c u l t u r e With the rapidly challging word,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have found it increasingly necessary to minimize the rate of misunderstanding due to miscommunication in their contacts with another. In the oast most human beings were born, lived, and died within a limited geoographical area, never encountering people of other cultural backgrounds. It might be said tha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been most effective in creating the borderless word, the global community. As our world shrinks and its inhabitants become interdependent, people from remot cultures increasingly come into contact on a daily basis. It is no longer hard to find situations in which membes of ince isolared groups of people. Now these people may live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or right next door to each other. So all the people are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understand this world. So when the east meet wes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ome problems are listed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the way of eating. All huaman beings have certain basic needs. Our fundamental needs for things that keep us alive. This is the physioligical need. All individuals must eat in order to survive. But what people eat, when they eat, and the manners in which they eat are all patterned by culture. No society views everything in its environment that is edible and might provide nurishment as food. Americans eat oysters but not snail. The French eat snails but not locusts. The Jews eat fish but not pork. The Hindus eat pork but not beef. The Russiand eat beef but not snake. We all have ideas about what kinds of food are good to eat. We also have ideas about what kinds of food are bad to eat. As a result, people from one culture often think the food that people from another culture eat are disgusting or nauseating. Dislike is not the only reason why some culture will not eat a certain food. In some clture, certain foods are taboo. Sometimes the food taboos may be so strong thrat just the thought of eating forbidden foods can cause an indivdual to feel ill. We can also find culture difference in way of bring up children treating the early, greeting each other, saying and spending money before other people do in everyday, but in som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people do not agree with us. We chinese may enjoy something that is not usually consider as edible by the English-speaking people. Generally we perfer to have thing hot and much emphasis on the taste. We eat from one plate when we are eating with others, and we like to seat one by one, and in the shape of a round. On the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英文)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英文)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With the rapidly challging word,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have found it increasingly necessary to minimize the rate of misunderstanding due to miscommunication in their contacts with another. In the oast most human beings were born, lived, and died within a limited geoographical area, never encountering people of other cultural backgrounds. It might be said tha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been most effective in creating the borderless word, the global community. As our world shrinks and its inhabitants become interdependent, people from remot cultures increasingly come into contact on a daily basis. It is no longer hard to find situations in which membes of ince isolared groups of people. Now these people may live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or right next door to each other. So all the people are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understand this world. So when the east meet wes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ome problems are

论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论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1000字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在几千年来生存斗争中不断创造的果实,也是人类不断摆脱自然控制走向成熟和自由的标志。一种文化的形成与一定的地理环境、气候以及生态环境等自然条件相联系,同时也与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首先要对它们寻根溯源。 众所周知,由于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植根于不同的自然基础,这种地理差异所产生的文化效应各不相同。中国文化起源于中华大地。中华大地地域辽阔,腹地纵深,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宜于渔猎、畜牧、农耕等各种生存和生产方式。黄河与长江这横贯中华大地的两条河是中华文化的两大起源地。西方文化的自然地理条件与中华大地有着巨大的差异,其最根本的别在于海陆关系的变化。如果说华夏文明植根于大陆,那么西方文明则诞生于海洋,因此,整个欧洲距海都较近,全洲海洋性气候十分显著。 每个民族都有构成本民族精神凝聚力的文化传统。一般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有着迥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如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进取精神、强调只有真实的才是美好的,这种价值取向使得西方文化不断处于永恒的冲动和超越之中;与此相反,在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构成中,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德”观念的体现),反对人的独立意志和锐意进取,培养人的群体意识、顺从诚敬意识等,此种价值取向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一开始就具有很大的惰性,它所寻觅的是一种中庸的、调和的途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价值判断总是与事实判断相脱节,而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相联,契合为一,就是说,美的东西总是与善的东西相联为一体,只有善良的,才是美好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判断组合形式,导致中西方思想文化中非常不同的内容形式和思维方式:一方是对自然本体的追求,一方是对社会人生的探讨;一方是纯知识体系的建构,一方是道德规范原则的叠加;一方是理论性思想的突破,一方是直观性思维的构想。两种不同类型的民族文化特征十分明显。通过这种简单的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倾向。 在原始时代,东西方国家都产生过奴隶制社会,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专制政权,古希腊建立了一个松散的城邦制政权。早期国家的建立都经历了极其惨烈的战争过程,但战争的主要目的却不尽相同。战争中,有的政治意味浓一些,有的更重视经济意味,经济意味在达到目的后便告一段落,而政治意味却不同,因为是出于某种观念。早期西方战争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掠夺”;而中国却是为了“大一统”。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 较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姓名:陈家梅 院系:教育与音乐学院 班级:艺术管理

摘要中西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电影的比较分析,可以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文化中西电影差异 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电影中的宗教差异 基督教是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公元4世纪时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教派,中世纪时期欧洲大部分人都成为了基督教徒,同时,基督教也在中东、北非和印度部分地区成为了少数教派。紧接着地理大发现之后,经过传教士的不断传播和殖民扩张,基督教传至美洲、澳洲,而后遍布世界各地。因此,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成型有着重大影响作用。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公元1世纪开始从古印度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国,并得到了皇室的重视,许多佛经被引入中国,许多印度高僧来华讲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佛教又衍发出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大多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或其它一些哲学思想,渐渐地中国佛教摒弃了那些不适合中国社会的规则与条例,融入了一些新的教义,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并带有自己的特色。佛教对中国人的思想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美学、政治、文学、哲学和医药等方面,当然也影响着我们的电影。 1 基督教对西方电影的影响 基督教三大教义分别是三位一体、原罪与救赎。三位一体就是圣父、圣子与圣灵是上帝的三个不同表现。原罪是人类堕落的结果,人类始祖偷吃禁果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原罪的起因,只有上帝的恩赐可以解救堕落的人类。救赎就是上帝和其他一些更高的力量,通过赐予人类永恒的生命或来生,来拯救人类精神上的死亡与终身诅咒。基督教认为人类需要从现状中解脱出来,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人类要完全得到救赎是不可能的。救赎在基督教中是一个核心教义,意思是只要人们心中有上帝,也终将被上帝所救。 救赎的理念代表着基督教的思想。这种思想无疑也影响着西方电影,不仅反映在宗教电影中,如《约翰福音》、《马太福音》、《最后的诱惑》等,也反映在其它一些电影当中,如《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在信仰缺失的年代里有关救赎的故事,救赎的是信仰,被救赎是希望。救赎是一场战斗,希望对绝望,自由对监禁。这也是人类尊严与人性的斗争。安迪救赎了他的狱友,因为他坚定的信仰是对邪恶与绝望最好的武器。不同于其它的宗教电影,《肖》中的救世主不是上帝,而是希望,被救赎的是自由。在安迪入狱之前,肖申克监狱的条件非常恶劣,犯人毫无人权可言。典狱长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基督,把犯人当作廉价劳动力。安迪入狱之后,这位不满现状的银行家虽无力改变,但他的出现至少给犯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生命之光。至于安迪,他就是现代版的耶稣。他的受难也就验证了“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强者拯救自己,伟人拯救他人。安迪给其他狱友带来希望,也拯救了他们。 2 佛教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论东西方文化及建筑差异

论东西方文化及建筑差异 班级:建筑学124班姓名:宋歌学号:211203336 众所周知,东西方具有众多不可回避的差异,其中,文化的积累和沉淀造成了其中大部分。本次我们将对文化和其影响下的东西方差异进行论述。 关于文化差异 文化以其独特和宏大的特点,吸引了各种各样的目光。可以这么说,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至今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的定义。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而建筑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和历史存在,以建筑反映文化也可以进行一定的参考。 有一位新浪博主,在标题为《再谈中外文化及其它》的文章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他在文章中写道:

中国文化(代表东方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包容性,内敛性,内省性,适应性,或者说它谦冲平和之类的,觉得还没有到位。中国文化应该是一种智慧型文化,智慧当然就涵盖所有的特性,但又没有特性,所谓大道无形,应变能力强,应变起来游刃有余而且自然而然,遇弱显得厚道宽容,遇强则亦强,而且它的强大没有限度,随外力而变。这种文化关心人的内心和灵魂,含蓄,内省,不温不火,过程结果兼顾而偏重过程,管长远。而美国的文化(代表西方文化)---如果说他有文化的话---西方的文化是一种扩张型文化,关注感官,…今朝有9今朝醉?,最大限度的使用现实力量,不留余地,崩紧神经,它的强大相对是一个定值,遇弱则强遇强则弱,注重结果,所谓…实力说话?,管眼前,不计长远。 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习俗也产生了很多笑话。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点就是这些都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历程,这些东西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来自外部的强加或内部的叛离,都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也相互交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们共同来维护各种文化的发展,维护国家的安定,东西方的文化互相促进,互相学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 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文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差异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FENG Jian-min XU Li-hong Department of Foundational Education, 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5713 Abstract: Culture is a social phenomenon, is a product which people have been creating for a long time. And it is a historical phenomenon, social and historical sediment. Accurately speaking, culture is history, geography, traditional customs, life style, literature and art, criterion of conduct, mode of thinking, value concept of a country or a nation.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uch as differences in integrity and individuality;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onversation; differences in value concept and moral criteria; differences in social relation; differences in social ceremony; differences in social customs and so on.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Key words: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western culture; difference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由此可见,文化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 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则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

浅析中西文化之异同 【摘要】当今社会,文化生产力已成为综合国力主要构成。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巨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因此,进行文化对比分析,从而取长补短、推动本族文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比了中西文化,找出中西文化差异,包括思维模式的差异、道德观念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并浅析其成因。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差异、原因 文化是个宽泛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影响着经济政治,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西经济政治差异,而中西文化差异一直是制约中国与西方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对中西文化差异知之甚少或缺乏必要了解,在交际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造成误解或陷入尴尬境地。文化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探究这个复杂系统的中西差异并找出其内因,减少杜绝文化冲突显得非常必要。 1、思维模式的差异 形象的来说,中国人的思维是螺旋状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型的。在语

中西文化禁忌对比

中西文化禁忌对比 Definition ●文化禁忌是指在某个民族或宗教传统文化里禁忌的一些事物,行动或言 语。 来源:灵物崇拜。十八世纪英国航海家库克来到南太平洋的汤加群岛,发现那里有许多奇特的现象,例如,某些东西只允许特定的头等人物(神、僧侣、国王、酋长)使用,而不允许一般人沾边;或只允许作特定的用途,而不准用于一般的目的;或不许某一社会集团(例如妇女)的人使用等等。那里的居民称这种禁忌为taboo 直译为“塔布” 塔布。后来“塔布”这个词进入了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领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禁忌)的专用名称而被广泛运用。“塔布”现象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另一方面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因此,所谓“语言塔布”,实质上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语言当作神灵一样来崇拜(即语言拜物教),二是在某些场合对一些特定语言的禁用或代用(即委婉语词或鄙视语词的运用)。 语言禁忌 语言禁忌是语言灵物崇拜的结果。语言本来是劳动创造并与劳动生产一起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但是在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不理解的环境里,语言往往和某些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或者同某些自然力给人类的福祸联系起来。这样,语言就被赋予了一种它本身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超人的力量。语言成了祸福的根源。谁要是得罪这个根源,谁就会得到加倍的惩罚;反之,谁要是讨好这个根源,谁就会得到庇护和保佑。这就自然而然地导致了语言的禁忌和灵物崇拜 汉语中的禁忌 ●谐音式禁忌 ●用反义语来替换不吉的词语,谓“讨口彩” ●用比喻来代替不吉的词语 英语语言中的禁忌 一般认为包括下列两大类: ●疾病(disease) ●死亡(death) 死亡禁忌 ●“死”是各民族最忌讳的字眼,因此在语言交际中人们总是回避它,尽量用 委婉语代之。英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非常丰富,如“pass away, go to the heaven, go to sleep, go to see the God, depart, be in heaven with God”等等。英汉不同的禁忌话题 1)年老。 ●在中国,“老”字常带敬意,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因此汉语中有“老师”、 “老同志”、“老大爷”“老师傅”等。 ●西方人费尽心机地借用其他词项来委婉地表示“old”这一概念,如 a seasoned man(历练者),the advanced in age(年长者),the mature(成熟者),elder hospital (老人团),retirement home(敬老院),private hospital (老人院),nursing home(养老院),golden age club(老年俱乐部)。2)称谓 ●古代汉语中尤其忌讳晚辈的名字与长辈的相同,或者有谐音字、同音字

从文字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文字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作者:日期:

从文字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 2法学21 赵瑞导读语 文字像是一个精灵,深深贯穿在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文字不仅用笔记下了历史中的点滴。同时,在文字里,我们可以解读,在使用这一文字民族的文化,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解读他们的传统,读懂他们的哲学和思考方式。 从目前世界发展的现状来看,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文化上分为东西方两个不同的领域。汉语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与西方文化的代表英语有着从形式上到表象上完全不同的区别,这也是东西方政治文化人文上的区别。让我们用文字来解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点滴。 一、认识汉语 目前根据语言学家的分类,世界的语言体系九个语系即: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乌拉尔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汉语言和文字是汉藏语系的代表。汉语与其他语系唯一表象上的区别在于汉语没有字母的概念。 世界上十三亿人每天都在使用的文字,我们共同的语言汉字。中国的汉字起源于上古时代的象形文字,经过5000余年的发展,形成的非常严谨和复杂的文字体系。中国的文字和语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区别于西方的字母文字和语言体系,可以说独树一帜。从分析中国的文字和语言与西方文字语言的对比,可以了解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独特方面。

二、从文字解析中西文化差异 (一)从汉语的字词分析中国的严谨性 汉语的基本单元是字,由象形文发展而来的字。汉语的字有着极其严谨的归类和属性。汉字其实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单独意义的单体字。如子,言,先等等,也就是不是由偏旁部首组成的,这些字对于汉字起到最基础的表达作用,是汉字里的“字母”。汉字的偏旁部首完全是由这些基础字演化而来。汉字由部首将其严格的进行归类。这样构成的字,无论从意义上还是发音上都被严谨的归纳。中国的文化十分重视书面的严谨,而对于发音则采用古老的身教方式。 汉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字就是词,字又组成词。例如桌字。表明了桌子的概念。在这个词的规范下,衍生出课桌,饭桌等词,从这个属性来看,汉语言是十分注重归属严谨的。在中国社会中,人并不是单独的人,人在社会上要有强烈的归属属性。这在西方也是存在的,但是中国人较西方人更加强调这种归属。同时,汉字的词性也没有明显的标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里的老字,分别表明了动词,名词的成分,从字面上无法判别,只能从句子的意义上判别。这也是汉语区别于英语的重要部分。西方对字的属性归纳则完全不同。西方对于每一个事物都要有其单独的标识。对于新生的事物或物品以及现象,则一般再造一个词来补充。而中国文字则可以根据其归属用现有的字来重新组合。 从汉语和英语对字词的不同方式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字和词方面是严谨而有逻辑性的,英语则是开放性的。中国人处事严谨,凡事都要有根有据,都要有所归属,都要在现有的事物里找到解释。西方人则更重视开拓,不拘泥于旧的事物的影

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探究

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探究 小组成员:杨蕊如 1440610126 王梦媛 1440610127 秦雅真 1440610128 刘光琴 1440610125 摘要:人类传统的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当今社会,文化生产力已成为综合国力主要构成。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巨大影响。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通过进行文化对比分析,从而取长补短、推动本族文化发展。本文对比了中西文化,找出中西文化差异,包括思维模式的差异、道德观念的差异、价值取向观念的差异、社会关系结构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并浅析其成因。 关键字:文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差异;原因 正文: 文化,就词的释意来说,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影响着经济政治,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西经济政治差异,而中西文化差异一直是制约中国与西方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对中西文化差异知之甚少或缺乏必要了解,在交际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造成误解或陷入尴尬境地。文化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探究这个复杂系统的中西差异并找出其内因,减少杜绝文化冲突显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教案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研究》教学方案 主讲人姓名陈娇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当前大学生由于受基础教育的影响,对中西文化了解非常少,即使对于身处于其中的中国文化也只是甚少,导致无法看清诸多问题,混淆了中西教育世界,也无法有效吸取西方文明并有机融入自己的文化,当前,中国文化处在了危机状态,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对中西文化做一个全面了解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其它教育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日后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全面素质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2.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以中西方之间的三个不同方面作为范本,从中引发出许多现实问题,从饮食文化文化、宗教差异以及建筑差异三个角度,对中西差异进行对比,并在古今历史变迁中为学生了解一些对现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问题,并引导学生将其与其它课程结合在一起,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及要求:目的是使学生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对重要中西文化中的差异做到理解,并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逐渐形成一种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不同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要求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来龙去脉。 知道:知道相关作品在历史发展中的价值。 理解:理解作品的逻辑起点、逻辑结构和思维方式等。 熟悉: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相关作品的核心思想。 学会:要求学生在熟悉的基础上,学会阅读经典的基本技巧,并运用相关理论综合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比较

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成绩__________ 《中西文化比较概论》 课程论文 题目中西方文化差异之比较与融合 姓名黄有发 学号 1108404030 专业年级 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4年 05月 10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前言 (2) 二、文化概念的界定 (2) 三、中西方文化之差异 (5) (一)在思维方式上差异 (5) (二)在本体论上差异 (7) (三)在宇宙观上差异 (8) 四、和谐文化——中西方文化之融合 (9) (一)将“用心”与“动脑”相结合 (10) (二)将“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相融合 (11) (三)将“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相融合 (12) 五、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附录 (16)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比较与融合 摘要 在当今社会,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与研究已经成为文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中西方文化各自特点与相互之间的联系的正确把握,对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前进道路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从中西方文化的三个典型差异,即思维方式、本体论、宇宙观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各自特色,寻求中西方文化的相通融合路径,从而加强对两种文化更深层次的认识。 关键词 中西;文化;差异;融合

一、前言 自?西学东渐?以来,学者们关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和研究就一直进行着,思考的角度不断翻新,相关的著作也日益丰富。改革开放之后,中西方的交流日益频繁密切,文化比较更成为思想界的热点。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的各自特点入手,透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寻求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点。 二、文化概念的界定 在研究之前,我们需要界定一个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何谓文化,以及人为什么需要文化? ?文化?是一个外延和内涵都非常丰富的概念。在我国,文化一词最初来源于《易经》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成?,它的意思是按照人文进行教化。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以对付会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即文化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以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无论任何定义,文化的内涵必须体现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分;二是人的主体性。?文化?是人的自我确立、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方式、过程与状态,是人的自我肯定。?文化?具有动词的性质:?文?者,纹也,其本质在于改变事物本身的自然;?化?者,变化之谓也。因此?文化?就是人化,它是人摆脱质朴的本然状态或野蛮状态,不断开化,走向文明的方式与过程,也是人不断地摆脱动物世界,使人成为人的方式与过程。其生长的元点与发展的特殊方向的最深刻的根源便存在于人类由野蛮社会向文明社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一)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一) 作者:于连水赵志明许丽红 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文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差异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由此可见,文化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shouldgotoseea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一位美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不断地给他夹菜很不安,事后他抱怨说“主人把我当猪一样看待。”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arefat(你胖了)”或“youaresothin(你又瘦了)”,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二、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 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YourEnglishisverygood(你的英文很好),”“No,no,myEnglishisverypoor(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doneaverygood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No,Idon'tthinkso.It'stheresultofjointefforts (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得结果).”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2.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1)自己为自己负责。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3)正由于以上两点,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With the rapidly challging word,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have found it increasingly necessary to minimize the rate of misunderstanding due to miscommunication in their contacts with another. In the oast most human beings were born, lived, and died within a limited geoographical area, never encountering people of other cultural backgrounds. It might be said tha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been most effective in creating the borderless word, the global community. As our world shrinks and its inhabitants become interdependent, people from remot cultures increasingly come into contact on a daily basis. It is no longer hard to find situations in which membes of ince isolared groups of people. Now these people may live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or right next door to each other. So all the people are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understand this world. So when the east meet wes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ome problems are listed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the way of eating. All huaman beings have certain basic needs. Our fundamental needs for things that keep us alive. This is the physioligical need. All individuals must eat in order to survive. But what people eat, when they eat, and the manners in which they eat are all patterned by culture. No society views everything in its environment that is edible and might provide nurishment as food. Americans eat oysters but not snail. The French eat snails but not locusts. The Jews eat fish but not pork. The Hindus eat pork but not beef. The Russiand eat beef but not snake. We all have ideas about what kinds of food are good to eat. We also have ideas about what kinds of food are bad to eat. As a result, people from one culture often think the food that people from another culture eat are disgusting or nauseating. Dislike is not the only reason why some culture will not eat a certain food. In some clture, certain foods are taboo. Sometimes the food taboos may be so strong thrat just the thought of eating forbidden foods can cause an indivdual to feel ill. We can also find culture difference in way of bring up children treating the early, greeting each other, saying and spending money before other people do in everyday, but in som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people do not agree with us. We chinese may enjoy something that is not usually consider as edible by the English-speaking people. Generally we perfer to have thing hot and much emphasis on the taste. We eat from one plate when we are eating with others, and we like to seat one by one, and in the shape of a round. On the opposite, some English-speaking contries, most of the people like to seat in two rows, two people face to face. The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