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生物与环境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会考专题《生物与环境》测试题练习

初中生物会考专题《生物与环境》测试题练习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1、(2020济南莱芜)如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图二表示该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草原生态系统中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光、温度、空气、水分、鼠、兔等因素统称为。

(2)图一中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

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3)生长在该草原上的蘑菇,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其体内储存的能量(选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4)图一中共有条食物链,鹰占第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一个营养级)。

2、(2019莱芜)27.(8分)自然界因动物的存在而更加活泼有趣,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统计了某生态系统中四种动物一生中的平均活动时间(用百分比表示),如表所示,请回答:休息进食与其它物种关系其他活动物种甲20%55%吃种子15%追逐物种乙10%10%物种乙20%45%吃种子25%被物种甲追逐物种丙75%15%吃物种甲10%物种丁70%20%吃物种丙10%(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物种甲、乙、丙、丁属于,它们参与构成条食物链,处于食物链最末端的是物种。

(2)在该生态系统中,直接影响物种甲数量的生物因素包括;同时,物种甲也直接影响着这些生物的数量,这表明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3)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形式进入该生态系统;能量最初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方式是。

A.通过降水B.通过植物吸收无机盐C.通过植物的生长D.通过死亡的动物腐烂3、(2019•济南)如图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及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B代表生态系统的哪种组成成分?。

(2)图一中的箭头表,请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

(3)图二中能量流动的源头Y是;图中的X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4)第一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方框逐级减小代表能量在流动过程中。

该生态系统中,若第一营养级消耗100千焦能量,则第三营养级最多可获得千焦能量。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课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课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
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小麦的生长又有什么影响呢?
这些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四、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
竞争
合作
寄生
四、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概念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生物关系。意义 完成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维持群落中物种数量的相对平衡。
捕食关系
狮子捕食斑马
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其他植物的生长是否也受阳光、温度、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
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为什么要给农作物施肥?这说明农作物还受到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说明农作物的生长还受到土壤中的无机盐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是不是也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呢?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
皮下脂肪层很厚,具有保温作用。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阳光
土壤
七星瓢虫
麦蚜
老鼠

蚯蚓
杂草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二、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你能把这些生态因素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土壤、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阳光、温度、水、土壤对小麦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C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一、回归教材1.名词解释(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选择性必修2 P9)环境容纳量: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3)(选择性必修2 P22)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4)(选择性必修2 P23)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5)(选择性必修2 P24)原始合作(互惠):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6)(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竞争: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7)(选择性必修2 P27)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教材黑体字(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选择性必修2 P9)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

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S”形增长。

(3)(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4)(选择性必修2 P38)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5)(选择性必修2 P64)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

(6)(选择性必修2 P7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教材结论性语句(1)(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

种群研究的核心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

(2)(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科学生物部分思维导图

科学生物部分思维导图

专题一科学探究
专题二生物的结构层次
专题三、生物与环境
1
2
3
茎根发育
结构
功能
芽的结构
芽的发育
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
形成层年轮
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运输有机物
结构
功能
根尖以上部位
根尖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有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伸长最快的地方,也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水分和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
1
2
3、
4
5、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外界环境
1
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专题八生物的多样性Array
1、生物的分类
2
3
专题九生物技术
专题十健康的生活
流行感冒、肝炎、肺结核、结膜炎等。

专题03 生物与环境 2023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03 生物与环境 2023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

思维导图梳理 建立知识体系
PAPT 3&4 考点分析 链接中标内容要求
3.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1.1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1.2 生态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链接中考
(3)若乙图表示蟋蟀所在的最短食物链中四种生物在某一时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则 B对应的生物是___中__国__小__鲵____。 (4)中国小鲵的生存环境中,如果青蛙的数量急剧增加,中国小鲵的数量会如何变化? 请加以分析:__青__蛙__与__中__国__小__鲵__之__间__是__竞__争__关__系__,青__蛙__数__量__增__加__,_中__国__小__鲵__的__数__量__将__ _减__少___。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 生产者
植物
作用 能通过 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
生物 部分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动物 细菌、真菌 光、水等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 以植物为食。
将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 物,供给植物重新吸
能够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必要的物质和 能量。
考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现象
民以食为天;动物捕食 鲸喷水柱 落叶;动物排汗、排尿、呼气 含羞草叶片受触碰收拢;葵花向太阳 种子萌发;开花结果;动物产卵;蘑菇生长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龙生龙,凤生凤等

初中生物超全概念图

初中生物超全概念图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验证人呼吸的气体 中含有较多的C02
L►肺静脉
上下腔
静脉
外 界 气 体
02―►
C02
呼吸道
O2
C02
肺泡 里的 毛细 血管
肺泡与血 液的气体「 交换
肺与外界 环境的气 体交换
1F
气体的扩 散作用
呼吸运动
呼吸系统
包括
包括




包括



肺与气体交


换功能想适



应的特点
探究活动
受精
珠被
受精卵
受精极核
发育
种皮
胚 胚乳
种子
果实
果皮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运输有机物
光昭
氧化碳+水—叶—r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概念
意义
概念
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形成层
H-年轮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
蒸腾作用V
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运输有机物
以上表达式包含了光合作 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实 际也包含了概念和意义


结 构
力匕匕 号厶冃


毛细
血管
三者的概念、结构 特点,功能特点。
观察小鱼尾鳍
内血液流动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结构K
双子叶植物种子
生 物 圈 中 的 绿 色 植 物
种子
果实

单子叶植物种子
花梗 花托 花萼 花瓣 雄蕊
结构

中考生物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复习题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中考生物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复习题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三生物与环境课标细解读考点全突破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我们判断的依据是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主要有有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可细分为荒漠、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可进一步划分为沙漠、盐碱、土荒漠生态系统等。

2.生态因素区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生物因素指生物彼此之间的关系3.“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光对生物的影响;“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因素对非生物环境影响。

三、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

其中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养活生物;稳定大气成分,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能够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帮助传播花粉、种子,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各种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有机物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起点是绿色植物,单方向流动,且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10%-20%传给下一环节,形成金字塔,这属于能量流动的特点。

物质在生物界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是物质循环的特点。

自我调节能力。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外来物种入侵。

名师精解析【例1】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

2020广东中考高分突破-生物--第3部分 专题3 生物与环境

2020广东中考高分突破-生物--第3部分 专题3 生物与环境
返回
生物 冲刺提分练3 生态系统的各部分组成和作用以及类型 10.(2019咸阳)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返回
生物
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B.②→③→④构成一条食物链 C.③、④是消费者,④体内毒素富集最多 D.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A
第三部分 二轮复习,专题特训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目录导航
01 专 题 导 图 02 专 题 冲 刺
生物
专题导图
返回
生物
专题冲刺 冲刺提分练 1 生物的特征
1.(2019 贵阳)在 2019 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小 i
机器人可以实现解答观众的法律问题,帮助完成老年证办理
等工作,但小 i 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因为“小 i”不具有
返回
生物
冲刺提分练5 生物圈 2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生物圈仅由植物和动物组成 D.地球上的生物生活所需的环境
返回
生物 2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 的唯一家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组成的 B.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物种类的多少有关 C.生物圈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只有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中 的物质循环
返回
生物 8.下面的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数量(n)随时间(t)推 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种间关系依次 是( )
返回
生物
A.竞争、共生、捕食 B.共生、竞争、捕食 C.共生、捕食、竞争 D.捕食、竞争、共生 【答案】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 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 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4、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 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 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 C.人和猪 D.草和兔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所指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 )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互利互惠
16.有甲、乙、丙三种动物,甲和乙均以丙为食,甲又以乙为食。 甲和乙的关系可能 ( D) A.竞争 B.捕食 C.竞争和合作 D.竞争和捕食
9.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我)调节能力较小的是( )C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北极冰川 D.淡水生态系统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B.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 生活方式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不会遭到 破坏 D.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该实验的变量是 塑料浸出液的浓度 。 (2)若B、C中萌发的种子数量明显比A中 少 (填"多”或“少”),
说明塑料浸出液抑制种子的萌发。如果三个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未 萌发,你认为缺少的环境条件可能是 适宜的温度
(3)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随地乱扔塑料袋、塑料瓶的 危害。(答出两点即可)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3.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考点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是有限的
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 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动物——消费者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 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A.水分 B.光 C.无机盐
D.空气
12.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D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
13.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制约的主要因
素是( B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14、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 )
26.下列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C ) A.在沙地上种植植物以改良土壤 B.地衣能使岩石不断风化 C.水稻适宜种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D.蚯蚓能使土壤变得比较疏松
27.下列现象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B)
A.到了秋天,树木纷纷落叶
B.种植植物,能防风固沙
C.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D.枯叶蝶的外形像枯叶
作物吸收养分 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另外,塑料袋、塑料瓶所含有的增塑
剂和添加剂等有害物质 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K发 育…… 为了探究“塑料瓶所含的增塑剂和添加剂等仃告物质对生物的影响”,某同学 设计了 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1:用剪碎的塑料瓶制备塑料浸出液。 步骤2:取三个相同的培养IIIL,编号为A、B、C,分别在底部垫上儿层吸水纸,并 分 别放入20粒大小和活力相同的小麦种子。 步骤3:每天定时向三组小麦种子喷洒相等且适量的液体:A喷洒清水,B喷洒 浓度 为10%的塑料浸出液,C喷洒浓度为30%的塑料浸出液。 步骤4:观察小麦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举例: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蚯蚓 松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4、“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的影响”实验。 (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的地 方? 阴暗潮湿 。
(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 影响吗 ? 作出的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4.下列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 A)
A.小麦 田鼠 猫头鹰 B.阳光 植物 兔狼
C.蝉 螳螂 黄雀 D.鸟 昆虫 草
5.下列属于食物链的是( D )
A.狐 鼠 草 B.兔 草 食草昆虫
C.阳光 草 鼠 猫头鹰D.草 食草昆虫 食虫鸟猫头鹰
6.下列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 )
A.狐吃兔子,兔子吃草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水质 河水 蒸馅水
水量 500mL 5OOmL
A.变量不单一 B.水量过多
水温
蛙卵
23℃
30个
10℃
30个
孵出的蝌蚪 28只 9只
C.水温太髙 D.水中没有水草
11.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则长出的
叶片是绿色的;若栽培在遮光条件下,则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
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生态因素是( B )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 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 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 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B )
A.河边上的一簇簇美丽的月季 B.远山上一望无际的茂密森林
C.鱼缸内一群艳丽的锦鲤
20. 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使每片叶都可接受到阳光照射。
这种现象可说明 ( C) A.环境能适应生物 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21.长期的进化使生物以多种方式适应缺水环境。下列哪项不是生
物与缺水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D )
A.仙人掌的叶片进化为刺 B.松树的根发达,叶片针形
4、下列各项中,生物种类及数量最多的地区有可能是( D )
A.终年积雪的极地
B.干燥的沙漠地带
C.又深又黑的洞穴里
D.温暖湿润的地方
5、海洋中的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 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 B) A.氧气 B.阳光 C.营养物质 D.生存空间
6.最不容易捕捉到鼠妇的环境是(D ) A.草坪的石头堆里 B.庭院的菊花盆下 C.墙角的草丛中 D.学校的篮球场上
7.近年来,云南省在大棚种植蔬菜和花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
效益。大棚种植技 术主要解决的影响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B)
A.水 B.温度 C.空气
D.光照
8.大理苍山植被分布为山脚落叶阔叶林、山腰华山松林和山顶冷杉 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B ) A.阳光 B.温度 C.水 D. 土壤
(3)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光外其它条件都 保持相同,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不同的环境,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其中实验组是: 明亮组,对照组是:阴暗组 。
(4)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减少实验误差,实验中还要设置重 复组,最后取平均值或求和。 (5)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6)不能用一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实验后把鼠妇放回大 自然。(思考: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的影响)
D.坝上一排排挺拔的白杨树
2.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包括的组成成分是( D)
A.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阳光、空气、水
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3.“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B )
A.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C.竹节虫像竹枝 D.三七在密林下比在阳光下生长得好
25.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D) 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放,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 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3)如果还想继续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捡的变量是
(4)实验结朿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鼠妇?
土壤的潮
放回大自然中
湿度(水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一些马路边、公园里、河水中常会见到废塑料袋和塑料瓶的踪影,它们破坏 城市 的景观、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废塑料制品在土壊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考试说明38页
Hale Waihona Puke 3.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考点包括: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实验(探究影响鼠妇或黄粉 虫分布的环境因素)
一、重要概念及其关键词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和寄生。例: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 竞争关系。
C.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D.北极熊的体色是白色
22.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D )
A.鱼的身体呈梭形
B.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
C.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蝗虫体色为绿色
D.缺乏肥力,植株长得瘦弱矮小
23.盲鳗终日不见阳光,其可能退化的是( C )
A.触觉
B.味觉
C.视觉
D.听觉
24.下列各项中,主要属于适应温度条件变化的是( A ) A.候鸟的迁徙 B.窗台上的植物弯向窗外生长
组数 明亮处(只) 黑暗姓(只)
一组 2 8
二组 3
7
三组 3 7
四组
五组 六组
13
2
97
8
七组 12 98
八组
((12))该统班计同 并学计探算究全的班问的题平是均值,你光得对出鼠的结妇论的是分光布对有鼠影妇响的吗生?活? 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