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七知识整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1. 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考古学法- 田野调查法2. 古代朝代和历史事件-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 汉朝- 三国时期-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3. 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华夏民族的形成- 中国地理的主要特点- 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中原文化的发展4. 考古学在古代历史研究中的意义- 考古学的基本内容- 考古学在古代历史研究中的意义5.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 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法家思想6. 中国古代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 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的法家思想- 汉朝的儒家思想-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7. 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 隋朝的政治制度- 唐朝的政治制度- 的传入和发展8. 中国古代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特点和文化成就-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 元朝的统治机构和对外征服- 明朝的中央集权和文化成就-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统治9.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古代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秦始皇、汉武帝、孔子、孙中山等著名人物10.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 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 宋朝的科技进步-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各个朝代和历史事件、地理特点和民族形成、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注意:以上内容总结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教材和老师的要求进行调整。

*。

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知识体系

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知识体系

2012级历史单元知识框架图及易错易混知识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易错易混知识1.对“冷战”的理解不到位【点析】(1)“冷战”含义: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为首的东西两大阵营之间除直接军事对抗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

当然在“冷战”期间并不代表世界上没有爆发战争,局部地区爆发的“热战”同样是冷战局面下的体现。

(2)“冷战”主要表现为美苏对峙,全方位的对抗。

在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经济上,美国提出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互会进行对抗;军事上美国成立北约政治军事组织,苏联成立华约组织。

杜鲁门主要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形成;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局面的结束。

(3)“冷战”下的国际关系表现为美苏对峙、美苏争霸等,在欧洲德国的分裂,在亚洲朝鲜半岛分裂;在美洲出现了古巴导弹危机。

同时在局部地区出现“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

(4)“冷战”的影响: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它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但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冷战”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互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典例】二战后,美国发动的“冷战”深刻影响了世界。

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冷战”格局有关的是()①1948~1949年柏林封锁和空运②1950~1953年朝鲜战争③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④1991年苏联解体A.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误区剖析]本题易错选C,主要是受冷战是不诉诸于战争的含义影响,认为朝鲜战争不是冷战的产物。

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是美苏不诉诸于武力,从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全面对抗,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局面才结束。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本专题要紧说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时期:夏商周阶段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进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明白中央集权制度进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①背景: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夏商周阶段) (1)分封制③要紧封国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⑤妨碍:①含义:(2)宗法制②特点:③妨碍:(1)前提:秦的统一。

(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①皇帝制:特点、地位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古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秦朝至清朝) (2)地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进展趋势)①秦:中央:御史医生;地点:监御史;②两汉:中央:御史医生;地点:设刺史(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④宋:提点刑狱司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①世官制:含义(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进展、特征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完整word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

(完整word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三民主政治的扩展课标分析●课标要求:”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法兰西与德意志是欧洲大陆的两个重要国家,随着这两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别讲述了法国与德国代议制的确立,两部分是并列关系。

具体的内容安排则是分别从两部宪法的背景、内容和评价三大方面讲述的。

最后,教材通过英、美、法和德四国代议制的确立概况,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进行了总结。

●学情分析由于法兰西、德意志代议制确立过程是艰难曲折的,特别是法国大革命过程中,政权更迭频繁。

所以学习中学生容易感到头绪烦多,应注意理清线索,搭建知识框架。

最后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总结,应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能力有待培养。

●教学建议1.教法:启发引导法2.学法:(1)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基本内容。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3.比较两部宪法出台的背景,内容,找出异同点,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参照,认识法国、德国法治化的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分析材料。

2.通过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结合法德两国在当时的国内形势、阶级力量的对比以及当时欧洲的民主思潮等多方面因素去探寻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历史渊源,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学习过程由简单记忆到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法兰西共和历程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学习法国人民为进步事业勇于斗争的精神。

2.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并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的民主实践中去,正确积极地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

高一历史上第七单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上第七单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上第七单元知识点这里我们将对高一历史课程中的第七单元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讨论。

该单元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史中的两个重要时期: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和这些时期的重要事件。

一、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该时期从公元前475年持续到公元前221年。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诸多国家并存、相互争斗的时期。

在学习战国时期的知识点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的兴起与衰亡: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七大强国,包括秦、齐、楚、燕、赵、魏、韩。

这些国家在战国时期相互争斗,最终秦国崛起,统一了中国。

2. 政治思想的变革: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政治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他们提出了各自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社会制度的变迁: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诸侯国的割据使得封建君主集权制度面临挑战。

这一时期也是农民起义活动频繁的时期,如陈胜吴广起义等。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战国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

秦汉时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来学习: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始于公元前221年,终于公元前207年。

秦朝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等。

2.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始于公元前202年,终于公元220年。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如文景之治、五经之学等。

三、思考与总结通过学习以上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的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及这些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此外,我们还可以思考以下问题:1. 如何评价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2. 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有何影响?3. 秦朝和汉朝的异同点有哪些?总结起来,通过对高一历史上第七单元知识点的系统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和这些时期的重要事件。

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1. 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时代- 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 旧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演化- 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2. 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演化- 农业革命和定居生活的兴起- 城市文明的诞生3. 文明的诞生和发展- 早期文明的特征和地理分布- 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1. 夏、商、周的兴衰- 夏朝的建立和特征- 商朝的建立和特征- 周朝的建立和特征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 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革3. 秦统一六国和秦汉文化的兴盛- 秦朝的兴起和统一六国- 秦汉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秦汉文化的影响和传承第三单元:封建社会的开展和繁盛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魏晋时期的政治变革-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变革2. 隋唐时期的政治统一和繁荣- 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 唐朝的兴盛和繁荣- 隋唐时期的文化和科技3. 宋朝的政治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 宋朝的政治变革和特点- 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 宋朝的文化和科技成就第四单元:欧洲封建社会的兴起和繁荣1.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文化2. 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文明的崛起- 封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城市文明的兴起和特征- 城市与农村的关系3.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特点-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对欧洲的影响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1. 儒家思想的兴起和影响- 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2. 道家思想的兴起和影响- 道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 佛教思想的传入和影响- 佛教思想的传入和发展- 佛教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佛教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第六单元:欧洲文化的变革与扩展1.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特点- 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和观念- 文艺复兴运动的艺术和学术成就-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及其扩展2. 科学革命的发展和影响- 科学革命的背景和进展- 科学革命的重要成就和发现- 科学革命对欧洲文化的影响3. 新航路的开拓和殖民地的建立- 新航路的开拓和发现- 殖民地的建立和殖民地经济- 欧洲的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第七单元:古代的繁荣与变革1.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繁盛- 罗马帝国的建立和统一- 罗马帝国的繁荣和边界的扩张-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分裂2.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 古希腊的文化艺术成就- 古希腊的哲学和科学贡献3. 波斯和印度的繁荣与变革- 波斯帝国的建立和繁荣- 印度的古代王国和繁荣- 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和宗教以上是____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总结内容包括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封建社会的开展和繁盛、欧洲封建社会的兴起和繁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欧洲文化的变革与扩展、古代的繁荣与变革等。

必修一专题七复习

必修一专题七复习

疑难突破 一、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 18世纪英国内阁制与中国明代内阁制的 世纪英国内阁制与中国明代内阁制 二、18世纪英国内阁制与中国明代内阁制的不同
明朝内阁制 产生 背景 产生 方式 权力 大小 虽是国家中枢机构, 虽是国家中枢机构,但内 阁的职责是只备顾问而无 阁的职责是只备顾问而无 决策权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它的设置突出体现的是皇 它的设置突出体现的是皇 权的进一步加强 西方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 西方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 力并对议会负责 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行政机 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 关,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 的发展 西方内阁制
内阁权力膨胀,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 内阁权力膨胀, ①几乎垄断立法提案权 ②控制部分立法权 表现: ●表现: ③篡夺议会的财政权 ④加强对议会下院的控制
疑难突破 一、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 政权组织形式和内在关系: 组织形式和内在关系 1、政权组织形式和内在关系:
疑难突破 一、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 政权组织形式和内在关系: 组织形式和内在关系 1、政权组织形式和内在关系: 作用: 2、作用: 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权力互相制约与平衡有利于科学决策。 (2)权力互相制约与平衡有利于科学决策。 (3)不同政党和阶层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自己的政 治主张,参与国家管理。 治主张,参与国家管理。很多问题通过议会各党派的 协商和妥协来解决, 协商和妥协来解决,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 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君主立宪制代表了历史发展趋势, (4)君主立宪制代表了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的一 大进步,为其它国家树立榜样,提供借鉴。 大进步,为其它国家树立榜样,提供借鉴。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七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七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专题七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17、18世纪开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含义:公民通过选举组成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利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2、特点:制造一部宪法(宪政)设立议会(国家权利机关)实行选举政党政治国家权力机构实行制约与平衡。

3、形成的条件(19世纪70年代确立)(开始形成:17、18世纪)(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发展资本主义(3)思想基础:启蒙思想4、形成的途径:通过革命和改革,推翻专制主义(前提)→制定宪法(立法)等一系列法律,设立议会,把国家最高立法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5、基本形式:(1)君主立宪制(2)民主共和制※政治文明多样性的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最基本)不同,国情不同,历史传统不同。

6、历史作用:(1)局限性: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民主,范围狭小,一开始并不成熟(2)积极性:①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传播到亚洲及其他地区。

③对现代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有借鉴性。

1、特点: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选举权扩大;内阁权力膨胀;资产阶级力量和封建力量斗争长期性和曲折性的结果;既是民主制,又是君主制、贵族制。

2、确立(利用宗教)(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结束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专制主义目的: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统治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过程:处死查理一世克伦威尔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1688)(2)《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案颁布(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①内容:限制王权(国王拥有一定的行政权、王位继承权),扩大议会权力(议会掌握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军事权)②作用: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之外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国王处于宪法和法律约束中(本质特征))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初步确立(3)责任内阁制(对议会负责)议会>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①内阁的形成(前身:枢密院):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②1721年开始形成,18世纪中叶形成并完善③作用:促进英国民主化进程,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议会取得行政权,国王成为虚君“统而不治”,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完全确立国王:最高权力的象征3、发展(与两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背景: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要求(工业革命使工业资本逐渐占据统治地位,但由于选区划分,议席分配的不公平,工业资产阶级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群众斗争高涨;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大陆革命浪潮的冲击(1)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而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限制(财产);扩大了资产阶级内部民主范围(亚当·斯密:自由主义)(2)19世纪70年代开始,内阁权力膨胀,凌驾于议会之上,被称为议会的“第三院”(议会:上院(贵族),下院(平民))原因: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对外扩张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提高行政效率,争夺霸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专题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一课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课程标准】(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江苏08考试说明】(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的制定、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知识梳理】(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①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②标志: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军权。

随着议会的不断立法,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君主立宪制的发展①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责任制内阁的产生程序: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下院议员;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责任制政府”。

②1832年的议会改革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

作用:新兴工业城市代表席位大增,贵族保守势力受到削弱。

这样,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的地位,这为日后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

(3)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①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②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最高立法机关。

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内阁首相掌握行政权与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疑难解惑】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作用:(1)英国君主立宪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使其政治斗争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4)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提供了一种模式,不少国家后来都采用了这一模式。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123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3.18世纪中英两国政治体制的差别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中国皇帝是独断专权,政治体制是封建君主专制。

第二课时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江苏08考试说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知识梳理】(一)1787年宪法:1、背景:A、1776~1781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

独立初期的美国是邦联制国家,中央政府软弱无能。

B、联邦主义者和其它社会上层,迫切要求强化资产阶级的权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美国。

2、制订:1787年,北美各州代表在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一部联邦宪法。

3、内容:①阐明了制定联邦宪法的目的和宗旨。

②对联邦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加以说明和规定。

③对其它立法事项进行了规定。

④特别提到州和联邦政府的关系。

⑤规定了修正案的制定和生效等问题。

4、评价:积极意义:(1)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在美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保障了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确立了联邦制,既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又防止了中央权力过于集中;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又保留了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局限性:(1)没有反映人民的权益,经过几年斗争后作为修正案才补充了人民权利进宪法。

(2)它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3)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4)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1、中央:联邦政府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

立法权:国会产生:参议员由各州议会产生,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

国会的权力:①立法权、②征税权、③调整贸易权、④征兵及调动民兵权、⑤宣战权、⑥总统任命的官员、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必须得到参议院的批准方可生效。

⑦众议院还有对总统的弹劾权。

行政权:总统产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

总统的权力:①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

②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③总统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

④战时行使独裁大权。

⑤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司法权:联邦法院产生: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

他们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联邦法院的权力:①联邦法院对于在美国宪法、联邦法律及条约范围内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②联邦法院逐渐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③对行政、立法行为审查是否“违宪”权。

①总统与国会之间: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2/3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②总统和最高法院:总统任命联邦法官;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③国会和最高法院: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须经参议院确认;最高法院可宣布国会通过的法律不合宪法。

2、地方: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各州政府对本州的政治、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三)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相同点:(1)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体,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国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2)都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的。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3)司法独立。

成因:英国有浓厚的封建传统,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向封建势力妥协。

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民众普遍厌恶欧洲的专制统治,并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第三课时法国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课程标准】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江苏08考试说明】法国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知识梳理】(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2、行政权归总统,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宪法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2、宪法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①授予皇帝巨大权力,有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权力;②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是内阁首脑,拥有绝对权力;③设立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联邦议会(相当于上议院):权力巨大,议长为帝国宰相,议员由君主任命;负责法律的审批。

帝国议会(相当于下议院):权力较小,具有立法权,但任何法案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无行政监督权。

【疑难解惑】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作用(1)基本特征:①实行普选制。

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②实现人权自由的原则。

议会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③政党政治比较突出。

它将竞争机制引进了政治生活。

④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来制约君主或总统滥用行政权力,从而通过立法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2)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它是对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和取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

它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调节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

【特别提醒】从古代希腊罗马到近代欧美,西方先哲们从未停止过对政府形式以及政府原理的探索,这一探索的过程同时也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西方政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相对于封建制度所显现出的民主性,对资本主义发展有推动作用。

5、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两者都是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由选举产生,代表民意来行使国家权力,是公民与国家间的政治纽带。

(2)区别:具体表现为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