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物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时间教学基本要求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时间教学基本要求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时间教学基本要求说实话,听到这个词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有点懵,觉得好像进入了什么深奥的学术领域,其实呢,没那么复杂。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看看这个“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到底是个啥,学起来都需要啥,又怎么才能不在这个过程中“翻车”。
简单来说,这个课程安排的目标就是让你成为教育领域的“大拿”,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还得有足够的实践经验。
你以为读个书就完事了?可不是!还得在时间上做到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每一天的“黄金时间”。
大家知道,想要在全日制教育硕士里混得风生水起,首先要有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
说白了,读研究生就是一场时间和精力的持久战。
你不可能每天都过得像在度假村里一样,悠哉悠哉的。
学业、研究、实践、实习,哪一块都不允许你懈怠。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你的时间得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动力。
也就是说,每一刻的学习时间,甚至连你喝水的时间,都得用得合乎“规定”。
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自己每天的时间表满得像个“火车站”,可是你不这么做,怎么能突破自我,站在学术的高峰上呢?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外的项目,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是你“毕业”的敲门砖。
所以,课堂上的学习是基础,实践是加分项,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别忘了,除了掌握学术理论外,能“上阵杀敌”才是硬道理。
你没听错,教育硕士研究生不仅要在理论上打得漂亮,关键是要在实践上也不输阵。
你想啊,如果你只是理论知识扎得死死的,万一真到一线的教学岗位上,遇到实际问题,根本不知道怎么下手,那不是“白读”了?要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要发愁了,哎呀,时间怎么那么紧呢!别急,咱们不是没办法打破这道“时间屏障”。
要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找到平衡,自己摸索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想要取得最好的效果,不一定要耗费过多时间,而是要靠精力的合理调配和思维的敏捷反应。
在这个全日制硕士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的角色也是不可忽视的。
你可能会发现,老师不仅是“上课讲道理”的那一位,他还是你在学术领域里的“指路明灯”。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
1.引言
为了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物理学研究人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报告了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2.学科背景
3.培养目标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具有较高的物
理学理论和实验技能的专业人才,能够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培养具
有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
4.培养内容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培养内容包括:基础课程学习、专业课
程学习、教育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
其中,基础课程学习包括物理学基础、数学基础和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专业课程学习包括物理学高级课程、教育
学课程和实验技术等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实习和教学设计等;科
研训练主要包括科研论文写作和参与科研项目等。
5.培养手段和方法
6.培养评价和质量保证
7.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培养方案,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研究生将能够全
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为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积极
贡献。
希望本方案能够为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和指导。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风严谨、踏实勤奋、积极进取,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数理推演能力,具备实验研究的设计和操作技能,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使用一门外语,有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动态的能力;初步具有独立从事和物理学科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学科专业1. 理论物理(070201)2. 原子和分子物理(070203)3. 等离子体物理(070204)4. 凝聚态物理(070205)5. 光学(070207)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可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允许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期一般不超过1年。
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本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表)五、培养方式依据本学科理论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光学等专业特点,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环节由学院隶属的各研究所统筹安排,按导师及指导小组制定的具体培养计划执行。
基础理论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取得学分;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相接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或考查)取得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科研实践要求研究生除参加研究小组、研究所乃至学院例行的学术讨论会外,还要求每个研究生在不同场合至少分别各作一次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以及课题进展报告等,并提交书面科研实践报告,经导师或指导小组认可合格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教学实践由学院统一安排研究生各做一学期的助教工作,并取得相应学分。
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研究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测试或考查中宜采用书面测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和发挥研究生的创造能力,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参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内容的确定、实验过程的实际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2019辽宁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试科目+参考书+招生人数+就业情况+难度分析全攻略

040 文学院 Tel:洪 飏(主管院长)85992032
王庭发(教学秘书)85992035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00 全日制 10 非全日制
051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历史系
拟招 生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92
一、辽宁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总体来说,辽宁师大的教育硕士考研难度不大,院校招生量较大,考试题目难度不高。据统计, 录取的人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其专业课认真复习后,及格很容易。 据从辽宁师大内部统计数据得知,每年教育硕士考研的考生中 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 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 背景。其次,教育硕士考研考试科目里,333 教育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 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师范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 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 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辽宁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怎么样? 辽宁师大教育硕士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就业渠道广阔,就业机会多。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 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硕士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 就业方向 全国高校、高职、中职、高专、中专里做教师、行政、辅导员;教育科学研究所、研 究室里做研究人员;编辑部、报社、期刊社、杂志社做编辑;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人事考试 院做工作人员或研究人员;中小学里做管理人员或教师;公司里做项目工作;培训机构做相关培训 等。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手册学院:专业(方向):年级:姓名:学号:实践单位:实践时间: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印制目录1.吉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3)2.实践教学计划表 (6)3.课堂教学听课记录表 (7)4.实践教学教案 (21)5.多媒体教学课件文本摘要 (31)6.实习生班主任工作评定表 (35)7.实践期间重要日志 (41)8.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45)9.教育实习工作总结 (49)10.吉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鉴定表 (52)吉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管理办法为提高我校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突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增强其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意识。
根据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教育发[2011]05号)和《吉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的基本要求,我校规定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为期6个月实践教学任务。
为使实践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特制订本办法。
一、实践教学目的实践教学是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增长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要途径。
学生通过在校期间校内导师的指导和培训,在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教育引导下,进一步了解了基础教育的实际,更新教育理念,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为将来从事教师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在此期间学校将派出指导教师到学生所在实践基地进行检查,听取所在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和学校的意见、现场听课、与学生座谈。
充分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督促学生写好实习日记和实习总结。
三、实践教学时间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前1周为实践教学准备周。
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实践基地、实习分组、课程准备、导师指导培训、召开动员会议等。
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物理学(代码:0702 )二级学科:凝聚态物理(代码:070205 )理论物理(代码:070201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及它们的各种实际应用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
物理学是基础学科也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是与产业联系最密切的理学学科。
物理学科是广州大学最早建立重点学科之一,属广州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96年获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已经培养了50多名硕士,许多人已成为重要学术和技术骨干。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科已经形成了若干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受限小量子系统、磁性与强关联多电子系统的理论研究。
凝聚态物理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半导体纳米结构中的电子性质研究、信息光电子研究方向、信息功能材料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科的研究特色是与国际该领域的研究接轨,所有的成果都将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绝大部分论文被《SCI》所收录,有相当部分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
近年来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计划项目20多项。
2000年3月以来获省部级奖励6项,其中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5年以来本学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本学科除取得一些科学成果外,还取得了一些社会效益。
学科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50多人,毕业生全部就业,且有多名毕业生在山西大学、安徽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211工程学校及新加坡科技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有些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发表在“Phys. Rev. B”,“J. Appl. Phys.”,“J. Phys.: Condens. Matter”,“Eur. Phys. J”等国际权威刊物上,毕业生中有多人分别考上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博士研究生,8人被评为“南粤优秀研究生”。
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

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
学
一、概述
学科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培养方案旨在为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精准学科教学,从而实现其学术能力的有效提升。
本培养方案围绕学科教学的内容、目标、资源配置和评价制度等方面,对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全面梳理。
二、培养目标
学科教学的培养目标包括:
1、培养学生对教育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以及具备良好的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等;
3、培养学生具备研究型学习思维及能力,以及积极参与到教育研究中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习得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开展完整的教育课题、发表文章和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教育学科知识:从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及发展趋势,到
各个学科的重要理论及实践运用,学科涵盖系统性地学习教育学基本理论,熟悉教育学基础知识;
2、英语能力:培养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具备英语应用能力,通过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训练,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名单(全日制研究生)

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名单(全日制研究生)(2017年6月19日,共1001人)金融硕士金融蔡宜青陈嘉伦陈康济陈曲陈曦陈晓倩程珂程欣戴耀华戴仲仪甘鹏高正扬龚宇驰何芳洪敏杰贾楠蒋莹诗康宁乐梦楠李丹青李静李明康李倩玉李晴阳李瑞李淑一李婉悦廖鑫林坚博刘方圆刘晓丽刘昳陆佳慧马晓栋马玉栋裴鹤钱鹏戎邱新颖任婕邵天沈元挺石蒙佳史松豪孙君孙玮佟孙钰汪洁璐汪卓立王翀王东方王迦勒王凯王琪王强王炜王兆琛魏畅魏子豪吴文成吴一驰肖捷谢忆许岩薛桢容晏麟杨天怡姚璐彦袁川东张臣煜张国英张流芳张敏张文倩张潇予张晓航张逸张玉锦章艺航赵梦肖赵辛郑雯周庆玲周衍峰朱盼盼(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应用统计硕士应用统计陈嘉玮陈凯玲程晞遥褚群丁天送方成方柔月龚航俊郭明明胡含曌胡济恩胡金明蒋莉李丹李梦珂李旻瀚李蕊楼文姝路亭玉吕洋强蔚田雅兰万芳娇王钱超荣王翔王潇苓吴锴锴吴妩姚云俞亚娣张东张强张媛张震赵颖邹苗苗(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国际商务硕士国际商务陈麒范璐丹葛婉玲胡嘉珊胡伟伟孙欢欢汪宜轩王佳岚王嫔楠游楠楠(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保险硕士保险陈鹏丁越马育校王晓娇王宇王玉吴晔鲜许沁余洁袁寒怡(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社会工作硕士社会工作曾欣高艺多郭宏和莎莎胡清泉黄泽炀李艳红李艺佳刘熙媛马宁马亚蕊伞文枰沈韵琳屠梦笑王桐雨吴珺许秀娴薛媛媛张红琳赵灵琳邹媛媛(社会发展学院)教育硕士教育管理ALPHONZI RACHEL MYERS BRENELL RHEA FERGUSON CRAIG KHALEEK LENNOX WELSH DAIDOM JOSIAS ELIJAH JAHSON CHEELO ELIZABETH TASILA MUMA TEMBO EZEKIEL BULAMBU ATETWE HENRY KULUN AJA VON IGNACENIZEYIMANA INDRA MORJORIE SCOTT KIRUMI JOHN LAURENT ELOISE PEREZ TORRALBA LISA S. V. JACOBS MANDERVILLE LOWLAND MAFASA SAKALA MAFA JUSTICE LETSOELA MONICA DEL CARMEN SATURNO BARAHONA RAJ KUMAR GOPAUL SHAUNA JAZEL BERTRAND SHIRLENE LA VONNE BELL GEORGE SIMONE ALICIA WILLS SUNILDUTH MOHITRAM TEWODROS FEREDE TESSEMA THEEN MEEN THON J. DHIEU THON W ATSON JUNIOR QUALOE (国际教师教育中心)学科教学(思政)郑志鹏(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陶意(政治学系)学科教学(语文)陈丽樊梦春黄冰倩黄思敏彭晓露赵紫娴(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语文)陈婷婷陈瑜刁海燕杜佳靖付晓贺颖弘刘畅吕敏汪琼王静王璐王子尧徐前坤袁红张婧琳张琪琪赵彩玲赵淳智钟亚妮朱丽佳邹静娴(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科教学(数学)董倩贾高翔沈峥铃施嘉华王静虞航周丹朱依哲(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数学)卞新园陈琦邓奖范艳芳方元沁付孟颖胡云洋金莹李金秋李静李敏李婉萍司恺萍宋寒晨苏展田慧蓉王晓冉徐美玲许洁东杨珍珠殷冬冬殷燕张红张伍欣张宜新张圆赵小龙郑伟(数学系)学科教学(物理)艾合麦提·穆合塔尔蔡际阳陈建萍范岩峰冯思宇韩晓宇何宇阳胡晓洲黄少峰江盛丽李朋飞李全振林一宁罗亚明阮梦婷王晶吴莎席小丫谢李囝张毅赵传冉郑荣炜(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科教学(化学)曹彬彬陈荣静冯尚智古丽波斯旦·图尔荪胡中宇华英利金伟巨梅李皓媛李焕焕李舒萌李爽刘明慧刘燕霞马凯如孜尼亚孜·巴拉提王凯文丽吴梦楠夏卫超于梦郑水波仲燕琴周平朱丁玲(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学科教学(生物)李永胜马秀萍潘亚卉童斐王凤王一舟徐丽琼朱国芸邹园园(生命科学学院)学科教学(英语)阿依奴尔·包拉提汗高山顾思翼韩文静胡诗梦金梦吕娜唐文静谢涵金应丹婷张艳丽赵琦周利芳朱娟(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英语)敖峰霞曾雯欣陈瑾涵陈萍萍陈蕴洁官冬阳韩欣黄红季维凡蒋慧李娇娇李莉刘畅刘世磊罗晓东马祎晴秦湘萌沈洁佟丽丽汪艺王敏伍佩徐嘉丽杨柳柳杨韵展张楠仲伟雪周琼(外语学院)学科教学(历史)白梅陈丽娜高墨黄婷柳云霞申超吴嘉俊叶希蓓张璞(历史学系)学科教学(地理)陈世伍程晓蕾刘馨橘饶雯雯沈怡婷宋书成苏柯晔王倩王小倩许新叶薛娟杨洋早然木·那四张璐张子江郑炜祝丹丹(地理科学学院)学科教学(音乐)傅沺沺姜琳林依依申方徐梦(音乐学系)学科教学(体育)冯君林光生刘瑞吕宏伟王伟吴霞张善猛朱湘萍庄鸿彬庄晓丹(体育与健康学院)学科教学(美术)杜思雯焦斌兰家悦王智新巫乃超武辰洋(美术学系)现代教育技术李进吴小菲(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现代教育技术陈玉洁洪承耀彭飞燕屈志栋王晓媛徐明杨朝波(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心理健康教育陈英杰方海羽符宜静刘云青木其尔孙璐王静王志辉温静熊燕徐赟张慧贤赵颖梅周小滋朱培国(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科学与技术教育陈欢顾晓莉康欣宇寇经英林丽贞刘柏慧刘莹卢倩谭建英王丽娜王倩倩杨梦霞俞炯张雨婷张珍(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陈梦雪陈梦源程梦馨丁莉莉丁喆骏杜一禾冯鲸丹高人佳郝春丽洪欣瑜胡瑞颖胡央波丽丽刘思雨马骏乔慧珺孙虹钰王番番王羿严雅琴严亦舒姚远叶露俞梦捷张萌张淑平赵芳赵丽赵雪岑周冰雪周静文朱丽安(学前教育学系)特殊教育陈嘉欣丁乐匡新帅李京哲李文星刘松芸王星杨海珍杨婉滢张梦娟赵萍赵星(特殊教育学系)体育硕士体育教学曹晓东陈美媛程金霞程路萍郭曙光贾欢欢李春光连防刘超刘斯吉刘素红马永强欧阳伟史得丽苏银伟王纪良王建军徐永奕张亚菲张钊赵华朱迪朱鹏军(体育与健康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NURMATOV A AIZADA PELEEV A ELLA PERELOMA TETIANA 蔡丽虹陈氏清翠(TRAN THI THANH THUY)陈雪清程雪敏(SUET MUN. THIAN)戴榕杜颖范一舟冯倩如郭凯琼郭晓艳韩煜胡冰倩胡茜胡旭朗花坂美里(HANASAKA MISATO)黄越金新(KIM SAEROM)李冲李嘉乐李平平李知睿(LEE JEEYE) 刘洋欧敏娜王丹王琪王卓君蔚美娇杨湫晗杨歆尹华秋(SU SU KYI)张玉杰张豫赵强强(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应用心理硕士应用心理鲍成琳曾燕柴佳男陈琳戴明磊董梦丹范家卉房贻冉冯橙付亚男高慧治高韶晗葛佳瑞洪司棋贾旭影蒋书雨金子玉景梦欣李安琪李晨李格格李冠雄李梦娜柳青陆恺翔浦晓婕荣彩佘逸涵施晴宋辉宋佳桐孙季一孙言慈覃舒唐萍滕瑛王彬王佳琰王娇王凯丽王磊王雯雯王香草王香玉王霄薇王艺魏娇娇伍清雪武兆会夏宁宁夏婷婷肖彦莹徐林徐舒婷徐同薛程宇应晓默袁综综张佩媛张倩张倩张泉英张小梅赵惠颖郑小雪周碧珍周普强周月莹(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翻译硕士英语笔译曹涵陈晶洁陈志翰董佳莉董雪雁高怡梦桂茜茜郭沣仪黄蕾籍嘉颖金艳李琳李懿蒙李莹林佳榕刘冰心刘辰骆丹毛梦云欧阳佚妍涂玉然王晶王镜涵王曼王敏王煜王樾吴蕾谢宇菲徐雨婷许多杨晴晴姚云尹羚羚袁晓含张可赵东播郑杉珊邹梦芸(外语学院)英语口译李会丽李颖刘俊陆丹旸陆怡菲瞿笑丹王雅楠吴敏姚佳怡姚颖黎俞梦婷周家华周维周晓群朱凌霄(外语学院)新闻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鲍坤子曹璐曹笑笑查锦玲查伟诚邓为依杜梦楠龚媛媛黄晓金天纬孔静匡萧李歌谣李微楠李瑶璐刘秀秀牟文迪曲佳琦沈杰群施弦婷王国静王亭亭王亚君吴迪吴雅娴吴正楠武乾艺项来婷肖敏谢享邑谢小云叶超袁朝丹张嘉瑜张青张帅赵引周创左倩(传播学院)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程汝娇(通信工程系)集成电路工程蒋立飞邵雪峰(电子工程系)计算机技术吕凡(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计算机技术李松桓谢翔杨志同(计算中心)环境工程汪飞(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陈侃陈侃单静刁源董丽雅房媛付蓉辜期鸿韩毅何婷胡顺光胡文君金官雄金晓曦李旌李俊哲李启发李天琪李怡然李媛媛梁扬林清锋刘高刘秀丽钱昱施美香石俊娟史普震王伟王文娟王梓淇吴陈君吴光毅吴会勇谢若飞余文田袁仕强原瑗张超张奎亭张鹏张腾张忆洁赵刚国赵彧周潇丰周洋宗澄(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公共管理硕士公共管理陈剑陈丽莉陈晓芸戴鹏鸷樊金波高德煜桂寅郝亚威贺新星胡江黄鸣海靳小妮李章远刘艳陆志国齐佳丽沈佳沈洁施吉浩施文水淼宋玥宋昀孙营营王鹿吴栋楠徐存曦徐青青杨文展杨晓励余彦张唐俊赵佳伟周菲周易楠(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图书情报硕士图书情报鲍小春步坤曹俐曹阳陈瑶丁婷婷杜子薇范午攸方侠辉高冬鸣郭莹韩宏克何淑婕胡爱金叶李娇娇李敏敏陆心怡马松岳钮乐潘伟佳齐雪妮阮静怡宋文璐孙璐孙亚薇王倪青王瑜谢凡许晓晓杨春鹏臧秋枫张慧婷张曼曼张梦莹赵玉峰郑鹿鸣周易朱佳惠朱梦佳(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艺术硕士音乐白阳蔡筱瑾常虹程阳高千惠宫愿愿胡怡然胡忠禄黄帅蒋格格李佳李娅琼李悦源李卓凝刘希曦吕周秦南希阮呈祺沈莹羽宋蕾孙英博田彤丹王晓弟吴骜然吴婷武潇薛菲颜婷叶佳雯张晶伟张益钟亮周子亚(音乐学系)广播电视车晴晴陈玲冯晓雯甘芳利宫昆郭双连韩佳希胡天骄黄丹华黄璐瑶姜文焯李晓萌刘启盟刘思雨卢乐乐马丹马跃龙邱春艳邵波然孙思媛王宁吴健徐增伟郑雅心仲召婷朱佳伟朱敏(传播学院)美术曹蕾陈文璐陈砚秋仇淑晗戴策董丽董雪晴候丽萍黄茹倩蒋圣楠乐嘉怡刘卉子刘晓曼卢智慧孟祥玲孟瑶邱瑾任竞施雅文孙渟婷万雅慧王满王颖洁王子百禾伍婷婷夏洁谢郑光杨慧杨萌张春兰张启帆张瑞张守华赵冠程赵梦婷周根珍周宇凡(美术学系)美术蔡玮恒曹雯陈丹萍陈会敏陈名陈昱羲陈紫薇段慧强甘冲冲高斌顾文俊侯蒙蒙姜子闻李大旺李默李兴旺李昭慧李贞刘媛陆传福吕倩任舒森宋佳孙莉莉汤易璇王晓和王亚楠姚然张磊朱辛培(艺术研究所)艺术设计陈诚(ANTONIO CHENG CHEN)陈亚晶从前嫚鄂丽廷顾沛彦何嘉黄伟晶黄雪君季智贾敏蒋逸忞李美妍李鑫李雪菲李颖刘靖坤刘倩刘宇凌陆赟梅恒孟冉倪韵婷庞辉彭庆辉任希晶石静雯隋彦谭佳佳佟瑞云王珺王晓雨魏嘉谢睿薛文君杨锐易凌盈于群原常珊赵嘉琪赵新杰赵媛媛周赤晨周未庄檬(设计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学(物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
专业代码:045105
一、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中学物理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物理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
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4学分)
1.英语(4学分)
2.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
3.教育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
2.物理教学设计与实施(2学分)
3.物理实验设计与研究(2学分)
4.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
5.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1.物理学习心理学(2学分)
2.普通物理专题(2学分)
3.物理学发展史(2学分)
4.基础物理教学研究(2学分)
5.物理学前沿专题(2学分)
6.基础教育改革研究(2学分)
7.中外教育简史(2学分)
8.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
9.物理教育前沿专题(1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校内实训(2学分):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物理课例分析等。
校外实践(6学分):包括教育见习(1学分)、教育实习(4学分)、教育研习(1学分)等。
五、培养方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六、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践教学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有完整的管理与评价制度,有序组织实施。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学年,其中校外集中实践不少于1学期。
教育见习安排在第一学期,由学院组织;校内实训安排在第二学期第15-18周;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安排在第三学期,由学校统一组织。
有充足的实践实训设施和稳定的校外
实践基地,能切实保障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七、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专业领域和方向相一致,来源于中学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学位论文开题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第12周左右。
开题完成后,结合实践过程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二)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等。
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三)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学物理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四)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八、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
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附:学科教学(物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学科教学(物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注:第二学期的课程上课起止周为1-13周,第14周进行考试或考查;第15-18周由学院安排校内实训。
第二学期2学分的课程每周安排3节,1学分的课每周安排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