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业的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引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步,到开展独立自主的产业化探索,再到现代化工业体系逐步建立,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介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1. 1840年至1911年:经历西方列强的侵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摧残。
在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几乎被摧毁,大量的产业被外国资本控制。
中国成为了一个被西方列强掠夺资源的半殖民地国家。
然而,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抵制和反抗的措施。
例如,洋务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步。
清朝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工业发展,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工业技术的引进和发展。
2. 1911年至1949年:探索独立自主的产业化道路辛亥革命后,民国时期的中国开始探索独立自主的产业化道路。
虽然经济发展仍然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但中国民族工业逐渐崭露头角。
在这一时期,中国成立了许多国营工业企业,推动了一些重要的工业项目。
例如,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基地,如大庆油田和武汉钢铁厂。
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国内各种因素的干扰,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步伐仍然相对缓慢。
尽管有一定的起步和进展,但整体上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3. 1949年至1978年: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工业化的重要性,并制定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计划和政策。
在这一时期,中国着力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工和基础设施建设。
大规模的工业化计划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例如“第三个五年计划”和“大跃进”运动。
中国成立了许多重要的国营工业企业,如中国一汽和中国第五机械工业公司等。
尽管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中国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实现了飞速发展。
中国逐渐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如军工、航天和核能等。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一、前言
近代以来,我国的工业发展经历了一段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
从早期民族工业开始萌芽,到逐步发展壮大,再到如今的繁荣兴盛,每一个阶段都是民族工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页。
二、民族工业萌芽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的民族工业处于萌芽阶段。
那时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手工业和小作坊生产,产品大多为农具、日用品等。
工艺简单,产量有限,市场主要局限在本地。
三、民族工业初级发展期
进入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渗透和殖民地的侵略,我国的民族工业开始逐渐发展壮大。
一些私人企业开始崭露头角,涌现出一批新型工业企业。
这一阶段的民族工业主要以纺织、轻工等为主,生产技术和规模相对提升。
四、民族工业繁荣期
20世纪中叶至末期,我国的民族工业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逐渐崭露头角,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这一阶段的民族工业以电子、机械制造等为主,不断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五、民族工业现代化阶段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民族工业进入了现代化发展的阶段。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民族工业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
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推动了民族工业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六、结语
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繁荣再到现代化的历程,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无数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
未来,我们有信心继续推动民族工业蓬勃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始于一百多年前,即从19世纪晚期开始。
当时,英国、法国等外国势力促使中国成为商业港口,中国迎来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开端。
随着西方工业的发展,中国的工业便日益增强。
在18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在中国开展,使中国工业发展得到了加快。
英、法、德等外国势力在中国建立了工厂,把他们的工业技术引入中国,从而促进了中国工业发展。
1860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工厂天津纺织厂成立。
在此之后,香港、上海、南京等地的近代工厂不断兴起,中国近代工业道路正式展开。
进入20世纪,中国的近代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1949年,中国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正式启动。
在中共的政策指导下,中国的工业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将一百多年来凝结下来的落后状态彻底摆脱。
1950年,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三大工程”,“新四大工程”,“电子两弹”等重大工程,中国的工业发展迎来了新的高潮。
1958年,国家实行大跃进政策,全国工业生产激增,实现了“三年空前的繁荣”。
进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采取了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信等行业投资增加,科学研究和技术更新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企业
致力于工业革命,从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工业已经从过去的落后状态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实现了从“起步”到“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发展之路”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一、近代中国工业的起步(晚清时期)1. 洋务运动(19世纪60 - 90年代)- 背景-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国内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不断,外部列强侵略加剧。
- 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官员认识到西方技术的先进,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 主要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例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兵工厂)、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1866年,主要制造轮船等军事装备)等。
这些军事工业采用机器生产,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
-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为了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又创办了一系列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1872年,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开平煤矿(1878年,为军事工业提供燃料),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1890年,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湖北织布局(1892年)等。
民用工业的创办,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建立近代海军。
洋务派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加强了中国的海防力量。
-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如京师同文馆(1862年,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主要培养外语人才)等,还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如詹天佑等就是留美幼童中的杰出代表。
2.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背景-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结构,使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另一方面,外商企业的利润刺激了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 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阅读《民国初年
民族工业分布图》,
谈谈当时民族工业发
展的特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
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短暂且曲折。 ⑵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 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 是比较落后的。 ⑶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⑷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像上海、武汉 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 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给
中国历史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政治 变化,也在很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 的社会生活。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给 我们的启示
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帝国主义 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 民族独立,才能实现近代化。 ⑵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不竭动力。 ⑶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发 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无产 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到来和中共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张謇
创办企业的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 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中国廉价的原料和 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口号: 实业救国。
大生纱厂、博物苑 创办的事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进一步发 结局: 展,大战后收不抵支,负载累累, 最后被吞并。
对张謇的评价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
(短暂的春天)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 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 济的侵略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卷土重来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一战后到解放前 1918-1949
民族工业凋 谢、萎缩
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近代工业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代表的纺织业革命期。
在这个时期,机器生产开始逐渐代替手工生产,机械化生产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还带动了煤炭、铁矿等原材料的开采与加工,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第二阶段: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这个时期,石油、电力和化学工业开始崛起,蒸汽机、内燃机、电气化设备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使得工业化的范围不断扩大。
第三阶段: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以日本、韩国和中国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这个时期,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开始引领工业化进程,互联网、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总的来说,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重要特点是:科技创新驱动、生产方式不断升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国际贸易不断加强。
中国近代史论文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精选】

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关键词]工业化;资本积累;工业发展;民族工业[摘要]近代中国工业化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近代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近代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缓慢成长,期间经过了近代工业的产生,民族工业的发展以及工业上短暂的春天等重要过程,本文也会按阶段展开表述另外,中国近代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因素的阻碍。
近代工业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一、近代工业的产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中国近代工业之始。
这时期的外资工业主要是为外商对华贸易服务的。
从1843~1894年,外国在华一共设立了191个工业企业,其中116个属于船舶修造业和丝茶等出口商品加工工业。
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据估计到1894年止约近2000万元,而投放到船舶修造和出口加工两项的便达15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75%。
其余75家工厂分别属于印刷、食品加工、水、电、煤气、火柴、服皂、制药、造纸、木材、玻璃、水泥等行业,共拥有资本约500万元,大多规模狭小。
外国在华创办工业后20余年,清政府开始创建用机器生产的工业。
从1861~1894年,清政府一共经营了21家军用工厂(包括一家船厂),所费资金从低估算在5000万两左右。
其中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和湖北枪炮厂,规模较大,设备比较齐全,是中国近代工业创建时期的大型工厂。
军用工业是非商品生产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不甚密切,但它促进了19世纪70年代民用工业的兴起。
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由中国人自办的工业企业大抵有船舶机器修造厂27家,机器缫丝厂约113家,机器绵纺织厂8家,其他轻工业工厂47家,共约195家。
其中多数规模很小,资本额不详,有不少甚至在筹建期中或投产后不久便告歇业。
设备比较完备的企业大多为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如上海机器织布局、武昌织布官局和兰州织呢局(见彩图)等。
商办工厂如陈启源经营的继昌隆丝偈为华南缫丝业的发展起了引导作用;商办船舶修造厂大多是从原来手工作坊基础上添置一二部车床发展起来的,而到80年代逐步发展到修理和制造缫丝车和轧花机。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界大 战期 间中 国面 粉出
口增
长表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一战前后企业数目的比较
项目 棉纺厂数目 纱锭数目 缫丝厂数目 面粉厂数目
一战前 22个 70余万枚 170多家 40多家
一战后 64个 222余万枚 430多家 120多家
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斗争彼起此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 动,作用尤大。“抵制外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 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要求。
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好景并不长。1920~1922年各盐垦公司连续遭灾, 使主要投资者大生纱厂负债愈重。加之军阀连年混战,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压迫转剧,因而民生凋敝,百业衰退,到 1923年,连一向盈利的大生纱厂也转为亏损。为了争取企业的生存, 张謇一再呼吁取消不平等条约,要求国际税法平等,停止内战,实现 国内和平。但这全是幻想。1923年,张謇不得不把大生一厂向银行 押款还债。1925年7月,大生一、二两厂已负债一千余万元。同年, 上海、金城等四家银行组织银行团到南通清查账目,正式接管大生各 厂及欠大生款项的各公司。
——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 万锭之约。……果如所计……十年之后我国棉业 岂复有伸展之余地?
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什么?
有爱国之心。希望通过兴办实业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 的经济侵略。
有不惧世俗的勇气,在“士、农、工、商”等级森严 的社会里,身为状元和翰林院修撰的张謇能“舍本逐 末”,确实有常人所不具备的勇气。
二、列举题 9.结合所学,列举你知道的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出现的著名实业家。 (不少于4人) 张謇、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范旭东、张之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工业的发展
Your Subtitle Goes Here
第一节
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外国在华经营的近代工业 近代工业的界定:采用动力和机器进行生产,并 雇用三十人以上工人的工厂。(1929年《工厂法》规 定) 中国近代工业的出现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船舶修造业:外国资本最早在华经营的近代工业 (1845年英商在广州开办柯拜船坞),其后陆续设立的 外商船厂较大的有香港黄埔船坞公司、上海的祥生船 厂和耶松船厂等
2。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1861年安庆军械所 曾国藩 1862年上海洋炮局 1863年苏州洋炮局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6年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1865年金陵制造局 李鸿章 1867年天津机器局 崇厚 1890年湖北枪炮厂 张之洞
李鸿章
江南造船厂
安庆军械所旧址
上海洋炮局组织创立者--英国人马格里
交通运输企业:设立于1861年的美国旗昌轮船公司、 1873年的英国太古轮船公司、1881年的英国怡和轮船 公司,是三家最著名的轮船公司。 主要集中在市政建设投资方面: ①添土。沙面原是珠江江滩,英租界当局历时两年,耗 资30余万元,才建成一个人工岛。 ②修路。19世纪50年代,上海英租界开始修当时属于高 标准的碎石马路,到1930年上海公共租界内及周边地 区共开辟马路约200条。 ③兴办公用事业。上海公共租界总是得风气之先,1865 年建成中国第一个煤气公司——上海自来火公司; 1882年建成中国第一个发电厂——上海电光公司; 1883年建成中国第一个自来水公司。
轮船招商局(现上海浦发银行所在地)
轮船招商局(现上海浦发银行所在地)
洋务派民用工业的特点:
(1)洋务派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三种形式。甲午战争前所办企业,除去那些实际未办成 的以外,其中官办企业有台湾基隆煤矿、兰州机器织呢 局、北洋官铁路局、台湾铁路、湖北汉阳铁厂及所属煤 铁矿等;至于官商合办,虽有企业试行,但终不成。所 以总的看来,官督商办企业数量较多,轮船招商局、直 隶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总局、贵州青 溪铁矿、漠河金矿、云南铜矿、中国铁路公司等都实行 官督商办,可以说,官督商办是洋务派民用企业的主要 形式。 (2)官督商办企业资金问题上的另一特点是向外商 借款较多,据统计,甲午战争前轮船招商局、中国铁路 公司、开平矿务局等向外商借款达500余万两,比官府 垫借款还多。
在天津,全市第一个自来水厂于1899年在英租界建 成,全市第一家发电厂于1902年在法租界建成。 其它还有兴建水闸、修筑码头、疏浚河道、架设桥 梁、开辟公园、设置公交车辆、建设学校和医院、组 织消防与治安力量等。
1860s:茶叶加工 汉口、九江、福州 到1895年前,外国在华工厂已有100多家,工业投资额达 到1424.5万美元。 1894年中国工业资本估计(吴承明) 单位:万元
二。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工业
1.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强兵--富国
洋务运动是 19世纪 60 ~ 90年代,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 化教育等多方的活动。洋务运动在引进新式生产方式等方面开国 内风气之先,因而许多史学家便以其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起点
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平远号(亚洲第一个全钢舰)
天津机器局
天津机器局
金陵制造局
金陵制造局-2磅后膛炮
金陵制造局-加提林轮回机关枪
金陵制造局-格林炮及其炮弹
北洋海军主要军舰
1874年(同治十二年)清廷筹办海防,先于北洋创设水 师。1875年(光绪元年)李鸿章奉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订 购军舰,派遣学生赴英法学海军,设立营务处,办水师学 堂。1881年起在旅顺、威海卫建军港。1885年设海军衙 门。1888年制定《北洋海军章程》,编成北洋舰队,共有 舰船22艘,总排水量4.1万吨,炮250余门。淮军将领丁 汝昌为提督,驻威海卫,聘请洋员担任教习、驾驶、机务、 炮务等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舰艇达42 艘。
合计 外国资本 本国资本
制造业
矿业
4461
598.6
2791.4
0
1669.6
598.6
交通运输业
合计
3893
8952
2642.1
5433.5
1250.9
3519.1
列强在华设厂对中国的影响: (1)为中国引入了新的生产方式,先进的生产技术、管 理方式等 (2)培养了一批精通业务的经营管理人才,买办积累的 大量资本成为中国商办企业的重要来源 (3)产生了第一代产业工人
蚊炮船-英国造
扬威、超勇-英国阿姆斯特朗造
致远--北洋最快的军舰。英国造
经远、来远--德国造装甲巡洋舰
济远--德国造
定远、镇远--德国造、亚洲第一巨舰
3。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沙船业衰落 漕粮北运
洋务派民用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表(1872—1894年) 开办年 单位名称 创办人 经营形式 经费(银元) 1872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官督商办 2780000 1876 台湾基隆煤矿 沈葆桢 官办 195804 1877 科 李鸿章、唐廷枢 官督商办 2055944 1878 兰州机器织呢局 左宗棠 官办 1390000 1879 上海机器织布局 李鸿章 官督商办 1418203 1880 上海电报总局 李鸿章 官督商办 2247352 1881 承德平泉铜矿 李鸿章 官督商办 333600 1886 贵州青溪铁矿 潘露兄弟 官督商办 417000 1887 中国铁路公司 李鸿章 官督商办 1868855 1889 黑龙江漠河金矿 李鸿章、荣镗 官督商办 278000 1890 湖北汉阳铁厂 张之洞 官办 5560000 1890 湖北大冶铁矿 张之洞 官办 (注) 1890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官办 1342700 1890 北洋官铁路局 李鸿章 官办 2446400 1894 湖北纺纱局 张之洞 官办 834000 1894 湖北缫丝局 张之洞 官商合办 1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