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化学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4-燃烧和灭火(含答案)

考点24 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13.(2018·广西北部湾)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A.方便添加木柴 B.升高木柴的着火点C.增大氧气的浓度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11.(2018·云南昆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检查B.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C.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答案】A(2018·江苏扬州)8、2018年2月1日起扬州市主城区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下列为“禁止放鞭炮”标志的是()【答案】B19.(2018·甘肃兰州)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温度高于 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C.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19.C(2018·贵州贵阳)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以下认识不正确的是()A.安全常识B.健康常识C.厨房中的化学D.家庭小实验【答案】A11. (2018•陕西)“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答案】D2、(2018·山东滨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护好绿水青山,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森林着火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B.我国地域面积广阔,林木可以随意砍伐C.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随手丢弃河道中D.随身携带打火机进入泰山旅游景区【答案】A9.(2018•湖南益阳)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发现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B.公共场所做到人离电断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D.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答案】A(2018•湖南岳阳)10.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A.B. C.D.【答案】B9.(2018·江苏南京)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 A2.(2018·江苏南京)今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答案】D(2018•湖北宜昌)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答案】 A4.(2018·四川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站严禁烟火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答案】A(2018·四川巴中)24.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中考化学复习--燃烧和灭火

中考化学复习—燃烧和灭火中考化学易错辨析: 中考化学易错辨析: 燃烧和灭火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 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是否缺一不可,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解决。
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解决。
设计实验时要注意: 设计实验时要注意: 1.首先进行猜想 1.首先进行猜想—— 首先进行猜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 可燃物、氧气、 氧气、温度 达到着火点。
达到着火点。
2.在验证每一个条件时 2.在验证每一个条件时, 在验证每一个条件时,注意确定好实验的变量, 注意确定好实验的变量,控制好无关变量, 控制好无关变量,如要 探究温度的影响, 探究温度的影响,则所选可燃物的种类、 则所选可燃物的种类、质量、 质量、形状、 形状、氧气的含量等需相同, 氧气的含量等需相同, 然后通过对比在温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燃烧现象的不同, 然后通过对比在温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燃烧现象的不同,从而确定 温度对燃烧的影响。
温度对燃烧的影响。
3.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 3.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 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实验探究中往往是两种方法 实验探究中往往是两种方法 结合使用, 结合使用,在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 在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运用对比法分析实验现象, 运用对比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得出实验结论。
4.实验的方式 4.实验的方式 (1)分项实验 (1)分项实验: 分项实验:可以把三个条件分设成三个实验, 可以把三个条件分设成三个实验,一个实验检验一个条件。
一个实验检验一个条件。
(2)综合实验 (2)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几个条件同时检验, 几个条件同时检验,互为对比。
互为对比。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Page 1 of 7中考化学复习—燃烧和灭火易错点一、 “着火点” 易错点一、 着火点”和“温度” 温度”理解出错 例 1.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
中考化学核心考点辅导燃烧和灭火-word文档资料

2018年中考化学核心考点辅导燃烧和灭火
为方便广大考生复习,查字典化学网整理了2018年中考化学核心考点辅导:燃烧和灭火,希望能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
趣味导读
你见过多少种不同颜色的灭火器呢?在地铁车厢内的灭火器是蓝色的,然而商场内的灭火器却是红色或黑色的,这些颜色不同的灭火器用不同物料制成的,用来扑灭不同的物品引起的火灾。
灭火器颜色红色黑色米色绿色蓝色
制成
物料水二氧化碳化学泡沫卤化烃干粉
扑灭
火灾扑灭木和纸引起的火扑灭易燃液体或电引起的火扑灭易燃液体引起的火扑灭易燃液体或电引起的火扑灭任何火种
不适用不适用于易燃液体或电引起的火不适用于金属燃烧引起的火不适用于电引起的火卤代烃是有毒的,而且会破坏臭氧层
我们使用灭火器前必须想清楚,否则灭火不成,反而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例如,赛车比赛的紧急救援车上同样有蓝色和米色灭火器,用作汽车失事时所引起的火警,因为这些火
是燃烧车内汽油所产生的。
假如用红色灭火器灭火,由于燃油不溶解于水,火势便会随水扩散开去。
因此,蓝色和米色的灭火器比红色的灭火器更为适合。
至于地铁和小公共汽车,由于火警很可能是电或燃油所导致的,所以那些不导电和不带水分的蓝色和绿色灭火器就更适合。
切记,灭火时,不要帮倒忙呦!
本文由查字典化学网为您提供的2018年中考化学核心考点辅导:燃烧和灭火供广大考生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频道推荐。
中考化学考点燃烧与灭火

中考化学考点燃烧与灭火 【一】中考命题趋势燃烧、灭火、燃料与现代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所占分值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命题趋向有:(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及防火措施,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依据课本知识进行迁移,考查对某些防火、防爆措施等安全知识的理解程度;(3)各种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甲烷、酒精、氢气)的使用前景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等。
(4)低碳生活。
【二】基本考点考点1、燃烧的定义与条件(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助燃物(主要指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必须与助燃物(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我们所见到的燃烧一般都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事实上,燃烧还可以在其他一些气体环境中进行。
例如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因此,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都叫燃烧。
考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假设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由燃烧的条件可推论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灭火方法①将未燃烧的可燃物搬离火灾现场,就是清除可燃物;②用沙土灭火,就是使可燃物隔绝空气;③用水灭火,就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常见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根据不同的火灾,采用不同的灭火器。
考点3、爆炸及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的定义(化学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然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等。
《燃烧和灭火》知识总结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1.①红磷不燃烧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③水中白磷不燃烧2.白磷燃烧①热水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燃烧时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热水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且白磷又与空气接触,所以白磷燃烧。
③虽然温度能够达到着火点,但缺少氧气,故不能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着火点;②与氧气接触。
1.燃烧的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注: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等等。
)2.燃烧的条件一般的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做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而灭火只要消除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灭火的原理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灭火的方法(1)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2)降低周围的温度。
联想发散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灭火时喷出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粘附在可燃物上,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用压缩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来灭火。
除扑灭一般可燃物外,还可扑灭油、气引起的火灾。
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将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中考化学核心考点:燃烧与灭火

中考化学核心考点:燃烧与灭火中考化学核心考点介绍燃烧与灭火。
生活中,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遭遇火灾,一旦遇到火灾,不管是在家里,依旧在学校、商场。
中考化学核心考点: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反应物现象本质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注意: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着火点是不可改变的。
二、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将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1、灭火的三种原理,任何一种均可灭火。
2、教材P130页上活动与探究(灭火器原理):其中小试管内为浓盐酸,吸滤瓶内为浓Na2CO3溶液,两者不能调。
反应方程式为: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3、常见灭火器:①干粉灭火器:用于扑灭一样失火及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
②二氧化碳灭火器。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周密仪器着火。
③水基型灭火器:用于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引起的火灾及棉布、木材等的失火。
练习:向燃着的木炭上浇少量水,火苗比原先更高,而泼一大盆水,火苗熄灭,什么缘故?答:因为少量水与木炭反应产生了可燃性气体H2和CO,因此火苗更高;而泼一大盆水时,则把温度降到了木炭的着火点以下,同时,产生的水蒸气隔绝了空气,因此熄灭。
练习:着火的森林中,砍出隔离带的目的:隔离可燃物。
练习:用水灭火的原理: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的条件: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
爆炸的缘故:集合大量的热,使气体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2、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标有“严禁烟火”的目的:防止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发生爆炸。
3、爆炸有物理爆炸(如气球爆炸、锅炉爆炸)和化学爆炸(如瓦斯爆炸)之分。
这确实是我们为大伙儿预备的中考化学核心考点的内容,期望符合大伙儿的实际需要。
2018学年度初三化学上《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归纳及典例导析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2.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条件的探究:(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思考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而达不到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
(3)由上述实验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
【要点诠释】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
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着火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对于固体物质,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着火点就越低,如炭粉的着火点比炭块的更低。
2.空气或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助燃剂的作用(支持燃烧),而不具有可燃性,但空气或氧气并不是唯一的助燃剂。
3.有些物质虽然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的燃烧,如:铁丝在空气中只能达到红热状态,在纯氧中可以剧烈的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要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要使燃烧不会发生或不再燃烧(即灭火),只要破坏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就能达到目的。
中考化学考点透析第20讲-燃烧及灭火、化学及能源复习课件

D.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第20讲 燃烧与灭火、化学与 能源
7.【2014年广东省广州市】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C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 塑料瓶变瘪 NaCl溶液,旋紧瓶盖,振荡
CO2能与NaCl反应
B 50℃时,将17gKCl固体加入50g蒸馏水中, 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 20℃时,KCl的溶解度
பைடு நூலகம்
结束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混有空气等。
第20讲 燃烧与灭火、化学与
四、化学能源
能源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1)煤(主要含__碳___元素)燃烧产生“S02、N02、粉尘”等污染物,其中能产生酸雨的 是 S02 、、 N02 . (2)石油(主要含_碳__、 、 _氢__元素),经过 蒸馏 分离后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是_物__理__ 变化。汽油经汽车燃烧后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 、未能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 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 ②___遇__到__明_火________________。
第20讲 燃烧与灭火、化学与
能源
(3)右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 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__H_2 _。 (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化学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