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人的精神境界
青年马克思人生境界

青年马克思人生境界
《青年马克思的人生境界》
马克思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根植于理论与政治的价值观与思想,也是一种对社会关系和经济
格局的认知和认识。
无论究竟怎样定义,马克思的人生境界,都清楚地表明了他对自由、
公正、正义的追求和追求。
马克思认为,正确的人生境界应当是具有自主性、平等性、正义性和自由性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人生境界,使得人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潜能,改变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社会主义不
平等的问题。
马克思说:“在此之前,重要的是要让人们理解自由、平等、正义的人生境界,使人们满足于自己,而不是将自己接受为主流(而是包容和接纳)”所以只有拥有独立、自由、公正和正义的人生境界,才能给个人认知、信仰和价值观以能量和生机,唤醒
其认识自己。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尤其他的体现就是他对自由、公正与正义的追求和理想。
他尊重个体
行为的理论,代表了一种以自我实现感为中心的生活体验。
他以此作为人们应该拥有的正
确的人生境界的基础,认为任何人都有权利去追求不同于普遍性价值观的个性富足和精神
充实。
马克思给了我们一种关于真正自由、平等、正义的人生境界的期望。
在这样的人生境界中,每个人都可以实现和发挥自己潜能,获得自由、平等、正义而有利可图的发展,充分体现
个人价值。
在此,每一个青年都可以迈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境界,为自己贡献出自己的一份
力量,希望能将理念付诸行动,实践出马克思终身追求的人生境界。
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而全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深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思想追求,更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从理论指导、实践应用以及思想影响三个方面来谈学习马克思主义对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指导学习马克思主义对提高个人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副科学的眼镜,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理解社会现象。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类社会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立足点,指引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高个人素质。
二、实践应用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仅要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我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增强实际工作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不能停留在思想上,而是要将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的进步。
只有通过实践应用,我们才能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思想影响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个人的思想影响具有深远意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主体地位。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将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具备正确的思想导向,有利于增强个人的自律能力和创造力。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影响潜移默化,使个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应用和思想影响,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将其作为一种习惯和信仰,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于个人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应用和思想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类社会的规律和趋势,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阶级斗争的科学理论,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全面发展,同时,通过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的解放。
本文将从哲学、经济、政治、文化四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指导。
一、哲学视角在哲学上,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类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之上。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制度的进步。
只有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人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
同时,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的精神发展,主张培养人的才能和素质。
这包括提供全面的教育,使人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在人的思想觉悟提高的基础上,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解放。
二、经济视角在经济领域,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经济基础的改善和财富的公平分配。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有制经济,通过消除私有制和剥削关系,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只有当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时,人们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和解放。
同时,马克思主义主张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劳动变得更加轻松高效,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精神和文化上的发展。
经济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政治视角在政治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民主的政治制度和人权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现人民对国家和社会的民主管理和监督。
只有在人们能够平等参与政治决策的基础上,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解放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公正和权利平等。
它对于人的解放的理念,主张消除剥削、打破阶级差距和社会不平等。
只有通过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和平等的社会秩序,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机会。
四、文化视角在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尊重人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与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与境界值此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承办,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协办的第十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18年4月21日至22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黑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的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学者共计200余人与会。
本届论坛围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与境界进行了多维研讨,旨在通过回顾、反思人类社会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史,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合理前瞻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和指引当代社会实践,深度透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使命。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意蕴及其当代价值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标志。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仅仅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品格在于深度地“介入”现实问题并以“改变”世界为宗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积极融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从“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的转换与交融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检视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意蕴及其当代价值有助于在新时代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视域。
1.重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旨趣。
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理论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理论视角。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张曙光梳理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实践观,指出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对历史上的实践观的批判性继承,并对马克思的实践观进行了深度透析。
浅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性与时代新人精神境界的提高

个人层面,需塑造个人品格。时代新人作为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有生力量,需要炼就符合 社会发展要求的个人品格,在此基础上提升精神境 界。“人的 本 质 不 是 单 个 人 所 固 有 的 抽 象 物,在 其 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② 个人无时 无刻不与社会相联系,并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一部分。 个人与社会交往需要以个人实践为中介方能实现, 个人品格规约着个人实践,同时,个人实践塑造着个 人品格。时代新人应有之精神境界源自个人实践, 并在社会交往中给予个人实践以反馈而得到不断确 证。一方面,个人精神境界之层次取决于个人实践; 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不断对个人精神境界提出顺应 时代之趋的要求。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矛盾, 但并非不可调和。时代新人肩负重担,需要积极躬 行践履,在个人实践中体悟其应有之精神境界。
新疆社科论坛 2019年第 2期 TribuneofSocialSciencesinXinjiang NO.2,2019
》政治法律
浅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性与时代新人精神境界的提高
邹 玉
摘 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性之价值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熠熠生 辉。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性价值,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并提升时代新人精神境 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助力,就在于其实践性为时代新人精神 境界的提高提供了路径选择,回答的是时代新人精神境界“从哪来”的问题;其科学性为时代新人精神境界的提高提 供了价值指向,回答的是时代新人精神境界“到哪去”的问题;其批判性为时代新人精神境界的提高提供了根本遵 循,回答的是时代新人精神境界的“核心”问题。
(一)躬行践履:在实践中体悟时代新人应有之 精神境界
青年马克思的四个人生境界

青年马克思的四个人生境界青年马克思在他详细探讨“社会发展历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四个人生区域时,把它们归纳为四个人生境界。
第一个人生境界就是“精神独立”。
也即,能够独立思考,不受他人摆布和影响,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和价值观,并且能够有条理地表达和捍卫自己的想法。
为此,青年马克思建议青年们应该引导自己的思想向上发展,从而获得这样的“精神独立”实现自由。
把自己生活得更有智慧,做出更适应客观社会存在本质要求的判断,还有研究社会学习更多知识,等等。
第二个人生境界是“物质自立”。
意思是,要有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现实任务的实力。
此外,还需要植根于社会的实际生活,有真实的实践基础和条件。
青年马克思建议,要想实现“物质自立”,就要把自己的作用和任务扩大到社会的范围,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发挥到极致,以及保持自己身体的健康,都有利于追求“物质自立”。
第三个人生境界是“情操自立”,意思是我们必须学会审视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受外界的影响和负面情绪的影响,而且能够保持自己的情操的完整统一性,使之持续向上。
青年马克思建议,要想实现“情操自立”,可以采取积极心态,尽量多思考,尝试去体会别人的思想,而不只是体会自己的意见,放弃私欲,行善积德,拒绝贪婪,尊重人格等做法,都有利于追求“情操自立”。
最后,第四个人生境界就是“无尽正义”。
这也是马克思社会进步观的核心,也是他最强调的一点,即,追求比自身更加伟大的目标,不断向这个伟大的目标前进,不求回报,以此服务于更大的社会公共利益,实现不竭的正义。
因此,在这方面,青年马克思希望青年们多做善事,不要私欲膨胀,学会慷慨大方,理解社会,热心公益等。
马克思对于人的阐述

马克思对于人的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追求是全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对人的深刻理解,使人的解放具有丰富的内容。
马克思超越了传统哲学,在对人的理解问题上,也实现了从抽象的、一般的人到现实的、具体的人的转变。
梳理马克思对人的理解,可以选取如下四条论断。
01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1845年的春天,马克思写下了一句传世名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要注意的是,马克思并不是要给人的本质下一个定义,而是指出了理解人的本质的思路和方法。
相比于抽象讨论人的本质,马克思更愿意讨论现实社会中的人的存在状态。
应该从人的本质出发讨论人,还是从现实生活出发讨论人,这是马克思青年时期颇为纠结的问题。
直到1845年,马克思确立了面向社会历史的新哲学,这个问题才豁然开朗。
理解这个命题,就不能把人理解为具有先验不变的本质,而要看到人实际上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无论是从生物层面强调人的欲望和冲动,还是从意识层面强调人的理性,都容易把一种永恒不变的本质加诸人。
但是,所谓人的本质,并不是历史发展的起点,而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的。
把人理解为抽象的个体,与现代市民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以物理学中“原子”的方式理解个人,对应着商品经济的普遍化。
而从社会关系中理解人,则意味着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只有改变世界、改变社会关系,才能丰富人的本质,推动人的发展。
02 人既是剧中人也是剧作者马克思强调从社会关系中去理解人,并进一步具体化地提出了“现实的个人”。
“现实的个人”是有生命的个人,这些个人有肉体组织,离不开与其他自然的关系。
但人与其他动物是不一样的,区别就在于人们以自己的生产劳动为中介与自然界发生关系,而不是像其他动物那样直接活在自然状态之中。
“现实的个人”也是处于交往关系中的人。
这种交往体现在家族关系的构建上,进行人类自身的繁衍,也体现在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上,以及民族和民族的关系上,并最终构成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
马克思关于精神的论述

马克思关于精神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唯物论”,即所有的精神现象都是由物质世界所决定和形成的。
在其哲学体系中,人的精神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结构密不可分的。
马克思最早的一篇著作《日报》中就写道:“不是人类的意识决定了其存在,相反,是他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他们的意识。
”在这句话中,马克思表达了社会实践对人类精神的影响。
他认为,人类的社会存在是人类的精神存在的规定和前提。
具体地说,社会关系对人的意识、信仰、文化、风俗等精神领域都会产生影响。
另外,马克思还提出了“劳动”这一概念。
在他看来,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驱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人类通过劳动获得物质财富,同时也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
因此,人类的精神活动也应当与劳动、生产密不可分。
马克思主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新人类,这个“新人类”不但指的是无阶级的人类社会,更是指一个全新的人类生存状态,一种在此之前所没有的综合统一的人类境界。
这个“新人类”不是单纯的对自然界的认识,更不是对资本主义及其垂死扭曲模式的否定。
而是基于人类自身发展的全面认识,是包括科学技术、文化修养、职业教育、创造性思维、社会伦理、人性思考等等在内的诸多方面综合的、高度发展的人类文明。
只有在这个全新的人类生存状态中,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类自由、平等、共同富裕。
总之,马克思认为人的精神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产物,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反映,而与之相对应的,人的思想、信仰、文化等精神内容又反过来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是以人的实践和物质生活为基础的,这也为科学理解精神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思想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 分)1. 动物只是生存,而人则是生活。
( )
正确
错误
得分:5
正确答案:正确
(5.0 分)2.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 )
正确
错误
得分:5
正确答案:正确
(5.0 分)3. 面对同一个世界,不同精神世界的人看到的都是相同的。
( ) 正确
错误
得分:5
正确答案:错误
(5.0 分)4. 我们每个人都是被抛入命运中的。
( )
正确
错误
得分:5
正确答案:正确
(5.0 分)5.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 )
正确
错误
得分:5
正确答案:错误
(5.0 分)6. 人活在当下,也活在未来。
( )
正确
错误
得分:5
正确答案:正确
(5.0 分)7. 当代中国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我革命和完善。
( ) 正确
错误
得分:5
正确答案:错误
(5.0 分)8. 真正的哲学,是练习死亡。
( )
正确
错误
得分:5
正确答案:正确
单选
(共6题,共30.0分)
得分:25.0
(5.0 分)1. “存在先于本质”这句话是谁的经典名言?()
A.萨特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康德
得分:5
正确答案:A
(5.0 分)2.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实践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得分:5
正确答案:A
(5.0 分)3. ()是指经过精心计算、长期准备的一种利己行为。
A.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B.精致的利他主义者
C.金钱至上的利己主义者
D.功利主义者
得分:5
正确答案:A
(5.0 分)4.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塑造了一个()。
A.现实世界
B.理想世界
C.意义世界
D.虚幻世界
得分:0
正确答案:C
(5.0 分)5. 19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圣西门
B.傅立叶
C.欧文
D.托马斯
得分:5
正确答案:D
(5.0 分)6. “我们需要的越少,我们越近似神。
”这句话是谁的经典名言?()A.萨特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康德
得分:5
正确答案:B
多选
(共5题,共30.0分)
得分:18.0
(6.0 分)1. 下列关于自由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具有独立的人格,自己分析和选择
B.把握遵循客观规律
C.与自己的责任联系在一起
D.遵循普遍的原则
得分:6
正确答案:ABCD
(6.0 分)2. 冯友兰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把人生境界分为哪几个层次?()A.自然境界
B.功利境界
C.道德境界
D.天地境界
得分:6
正确答案:ABCD
(6.0 分)3.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A.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共产主义学说
C.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D.未来的人的科学
得分:0
正确答案:ABC
(6.0 分)4. 根据授课内容,信仰是()。
A.人们构筑自己生活世界的一种方式
B.一种精神激励的力量
C.一种对人的行为的引领力量
D.对人的行为的一种约束力量
得分:6
正确答案:ABCD
(6.0 分)5. 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A.勤奋执着的学习态度,批判的革命精神
B.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深厚的阶级感情
C.坚强的意志、坚定的追求
D.注重现实、亲自参加革命运动
得分:0
正确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