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天气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2024年气象学的实习报告例文

2024年气象学的实习报告例文

2024年气象学的实习报告例文____年气象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____年,我在某国家气象中心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气象学实习。

通过此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气象学的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际气象观测和预报工作。

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了气象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同时也了解了现代气象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二、实习目标1. 掌握基本的气象观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2. 学习运用气象模型进行天气预报;3. 深入了解气象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三、实习内容1. 气象观测技术和数据处理通过参与气象观测工作,我学习了常用的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

我参与了气象站的日常观测工作,并负责录入观测数据。

随后,我学习了气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掌握了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大气数据进行分析的基本技能。

2. 气象预报技术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气象模型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方式。

通过参与气象预报小组的工作,我了解了气象模型的数据输入和运行流程。

我还学习了常用的数值天气预报方法,包括均衡预报和动力预报等。

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还参与了一次实际气象预报的工作,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实际应用。

3. 气象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气象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知识。

包括对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等现代气象观测装置的了解。

我参与了气象仪器的校准工作,学习了仪器校准的方法和要点。

我还了解了常见的仪器故障排除方法,并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仪器维护工作。

四、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对气象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掌握了常用的气象观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并能够独立进行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工作。

2. 我学习了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参与了一次实际的气象预报工作。

通过实践,我进一步巩固了气象预报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了预报准确率。

3. 我学习了现代气象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知识,包括校准方法和仪器故障排除。

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我能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操作,提高了仪器使用的效率和准确性。

天气诊断实习报告

天气诊断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于2021年暑假期间,在XX气象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天气诊断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天气诊断的基本方法,掌握气象观测数据的处理技巧,提高对天气现象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内容(1)气象观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天气图的分析与应用(3)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发布(4)天气诊断方法的学习与实践2. 实习过程(1)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认真学习了气象学基础知识,包括大气物理、天气学、气候学等,为实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2)实习阶段实习期间,我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 气象观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通过气象观测设备,收集实时气象数据,并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② 天气图的分析与应用:学习分析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雷达图等,了解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

③ 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发布:根据收集到的气象数据和天气图分析,制作短期天气预报,并参与发布。

④ 天气诊断方法的学习与实践:学习各种天气诊断方法,如热力学诊断、动力诊断、数值模拟等,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3)实习总结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各项工作,与同事们交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几点体会:① 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至关重要,是天气预报的基础。

② 天气图分析是天气预报的关键环节,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③ 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发布需要团队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④ 天气诊断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实习成果与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气象观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

2. 能够分析天气图,了解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

3. 学会了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发布流程。

4. 提高了天气诊断能力,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天气分析。

数值天气实习报告

数值天气实习报告

数值天气实习报告数值天气预测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天气预报方法,通过对气象数据的数值模拟和计算,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本报告将对我在数值天气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进行总结和阐述。

一、实习背景和目的作为一名气象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天气预报在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然而,传统的经验预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数值天气预测作为一种科学、精确的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我选择了数值天气实习项目,以深入了解和掌握数值天气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气象数据收集:我通过气象局官方网站和其他相关渠道,收集了大量的气象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风速、湿度等。

这些数据为数值模拟提供了基础。

2. 数值模拟方法学习:我学习了气象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数值模拟方法,包括大气运动方程、湿度方程、压力方程等。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数值模拟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3. 数值预测模型构建: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根据所学的气象原理和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数值预测模型。

该模型可以根据输入的气象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4. 模型参数优化:为了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我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

通过多次试验和对比,我找到了较为合适的参数设置。

5. 预测结果分析:通过对预测结果的分析,我了解了数值天气预测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可能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因素,如模型初始条件、地形地貌等。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颇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实习,我对数值天气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培养了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收集和处理气象数据,如何构建和优化数值预测模型,这些实践经验将对我的未来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3.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导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使我更加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数值天气预报实习报告

数值天气预报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值天气预报已成为我国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数值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于2021年暑假期间参加了某气象台的数值天气预报实习。

本次实习为期一个月,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流程。

二、实习内容1. 数值天气预报基本原理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

数值天气预报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大气运动,通过求解大气运动方程组来预测未来天气状况的方法。

其主要过程包括:收集观测数据、建立大气运动方程组、数值求解、结果分析等。

2. 气象数据收集与处理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气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

气象数据主要包括地面观测数据、卫星遥感数据、雷达数据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如质量控制、插值、同化等,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3. 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常用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如有限差分法、谱方法、有限体积法等。

这些模型通过将大气运动方程离散化,求解出大气运动的状态,进而预测未来天气。

4. 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数值天气预报的业务流程。

主要包括:收集观测数据、建立预报方案、进行模式运行、结果分析、预报产品制作等。

5.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与应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种类及其应用。

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预报,以及降水、风力、雾霾等灾害性天气预警。

三、实习成果1. 掌握了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习,我对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气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数值天气预报的整个业务流程,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拓宽了知识面实习期间,我了解了气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4.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数值天气预报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实习报告(气象)

实习报告(气象)

实习报告(气象)
我在气象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我对气象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气象仪器进行气温、湿度、风速等数据的测量,并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工作,我对气象数据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些数据对于预测天气变化和气候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数据收集和分析,我还参与了气象预报的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气象数据和气象图表进行天气预报,包括对气象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向公众发布天气预警信息。

这些工作需要对气象知识有着扎实的掌握和对天气变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我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一些气象观测和调查工作,比如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调查和研究。

通过这些工作,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意识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为气象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气象局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

《数值天气预报》实习指导

《数值天气预报》实习指导

《数值天气预报》实习指导I:准地转正压模式实习说明一、实习目的通过准地转正压模式的实习,掌握制作数值天气预报的一般方法和主要步骤;同时提高数值计算、编制程序和实际上机操作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根据准地转正压模式的原理,设计一个准地转正压模式,以1973年4月29日08时东北、华北地区500hPa等压面位势高度场作为初始场,采用固定的侧边界条件,应用该模式制作未来24小时有限区域500hPa位势高度场的预报,并绘制模式输出结果,对数值预报结果进行分析。

三、实习资料及说明资料说明:天气底图采用兰勃脱等角圆锥投影图,地图投影坐标系中x轴与90E经线平行,y轴与x轴垂直,建立均匀网格(网格距d=300公里),共有M×N个网格点,其中M=20,为x方向的格点数,N=16,为y方向的格点数。

网格系左下角的格点相对于北极点的坐标为(I n d,J n d),其中I n=-4,J n=25。

地图投影放大系数(无量纲)附表一附表二各网格点的柯氏参数(10-4秒-1)四、准地转正压模式的设计1、准地转正压模式主要原理准地转正压模式的出发点是准地转涡度方程,即:其中:为相对涡度,为旋转风,为常值科氏参数,为流函数。

将准地转涡度方程应用到无辐散层上,则方程简化为:采用准地转近似的散度方程:,其中为重力位势,z 为位势高度。

则可以将旋转风(无辐散风)和相对涡度分别表示为:;将涡度方程中的旋转风和相对涡度分别用以上计算的地转风和地转风涡度()∂ζ∂ζ∂ω∂ψt V f f p p +•∇+-= 0ζψ=∇2Vψf ψ()∂ζ∂ζψt V f p +•∇+=0f ∇=∇22ψΦΦ=gz V f k V g ψ=⨯∇Φ≈1ζζ=∇≈12f gΦV ψζ V g来代替,即:最终,可以得到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预报方程):,由于方程只含有一个变量,即位势高度z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来作无辐散层(通常取为500hPa )上位势高度场的预报。

(实习报告)气象站统计实习报告范文

(实习报告)气象站统计实习报告范文

(实习报告)气象站统计实习报告范文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气象站。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30日。

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概况。

在气象站的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气象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收集气象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量、风向风速等信息,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

同时,我还参与了气象预报的制作工作,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和气象图表,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趋势。

二、实习收获。

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气象数据统计和分析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我更加熟练地掌握了气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提高了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利用气象数据进行天气预报,通过分析气象图表和气象模型,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提高了我的预测能力。

三、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

气象数据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对国家的农业、交通、航空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气象预报更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习期间,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气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他们需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

这让我更加珍惜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更加坚定了我今后从事气象工作的决心。

四、实习建议。

在实习期间,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气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也需要不断提高,需要更加深入地学习气象知识和预报技能。

希望实习单位能够加强对实习生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实习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五、结语。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气象知识和技能,还深刻地感受到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

我将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将来从事气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实习单位对我的培训和指导,也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实习期间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希望能有机会再次回到气象站实习,为气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值天气预报使用实习报告

数值天气预报使用实习报告

数值天气预报使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气象专业的学生,我深知数值天气预报在气象业务中的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我参加了本次数值天气预报使用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首先对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进行了复习,包括大气物理、大气动力学、数值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还学习了实习所需的相关软件和工具,如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型、GRIDASY软件等。

2. 实习内容实习共分为四个部分:数值天气预报原理学习、数值天气预报软件操作、实际案例分析、实习总结与交流。

(1)数值天气预报原理学习通过阅读教材、论文和在线资料,我深入了解了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主要包括:气象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大气数值模型的构建、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设定、数值求解及预报结果的释用等。

(2)数值天气预报软件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使用WRF模型进行数值天气预报。

具体操作包括:下载和安装WRF模型、建立模拟区域、配置气象参数、设置初始和边界条件、运行模型、后处理及分析预报结果等。

(3)实际案例分析以某次台风为例,我利用WRF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台风路径、强度、降水等方面的变化特征。

通过与实况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数值预报的准确性。

同时,我还分析了数值预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预报误差、数值模拟的局限性等。

(4)实习总结与交流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总结了本次实习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并与导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大家共同探讨了数值天气预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WRF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能够独立完成实际案例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x.,jy F S ( F F F F 4 F ) F i, j i 1, j i 1, j i , j 1 i , j 1 i, j 4
ui , j ui0, j ui , j u
0 i, j
mi , j g zi0, j fi, j y mi , j g zi0, j fi, j x
(3)数值实验: 1)只做正平滑和做正逆平滑的对比试验;
图三: 该图为只做正平滑下 1973 年 4 月 30 日 08 时(北京时)85E°-151.5E°, 32.5N-70N° (大致我国东北、华北地区)500 百帕等压面位势高度场和风场的预报场,等值线为位势高 度场,单位(gpm) ,风矢杆一长杆 10m/s,短杆 5m/s。 图三和图二对比发现, 极值中心减弱——鄂霍次克海和西西伯利亚地区的低压场均减弱, 之间的脊减弱。大风速区,如外兴安岭以东地区,减少。这与正平滑对长波的削弱有关。 2)地转风子程序中不同差分格式的数值试验;
图二:该图为 1973 年 4 月 30 日 08 时(北京时)85E°-151.5E°,32.5N-70N°(大致我 国东北、华北地区)500 百帕等压面位势高度场和风场的预报场,等值线为位势高度场,单 位(gpm) ,风矢杆一长杆 10m/s,短杆 5m/s。 图一可以看出在鄂霍次克海和西西伯利亚地区有两个低压场。在渤海至外兴安岭地区 有一个较强的脊,和北部的脊构成鞍型场。而图二中鄂霍次克海的低压东移并减弱,西西伯 利亚地区低压西退减弱,两个脊也发生减弱。日本海地区的系统移速较快发生,使东移的外 兴安岭地区的脊发生断裂,构成阶梯状,使外兴安岭以东地区风速减小。
(2)数值试验: 1)只做正平滑和做正逆平滑的对比试验; 2)地转风子程序中不同差分格式的数值试验; 3)是否做边界平滑的数值试验; 4)是否做时间平滑的数值试验。 实习方法:
实习程序: (1)地转风初值子程序 c computing geostrophic winds c 请同学编写地转风初值的子程序! ! !应用书中(4.134)式,要求:能用中央差的地方一 定要用中央差! subroutine cgw(ua,va,za,rm,f,d,m,n) dimension ua(m,n),va(m,n),za(m,n),rm(m,n),f(m,n) g=9.8 C 边界内中央差 do i=2,m-1 va(i,:)=rm(i,:)*g/f(i,:)*(za(i+1,:)-za(i-1,:))/(2*d) C va(i,:)=rm(i,:)*g/f(i,:)*(za(i+1,:)-za(i,:))/d enddo do i=2,n-1 ua(:,i)=-rm(:,i)*g/f(:,i)*(za(:,i+1)-za(:,i-1))/(2*d) C ua(:,i)=-rm(:,i)*g/f(:,i)*(za(:,i+1)-za(:,i))/d enddo C 边界上前差或后差 va(1,:)=rm(1,:)*g/f(1,:)*(za(2,:)-za(1,:))/d va(m,:)=rm(m,:)*g/f(m,:)*(za(m,:)-za(m-1,:))/d ua(:,1)=-rm(:,1)*g/f(:,1)*(za(:,2)-za(:,1))/d ua(:,n)=-rm(:,n)*g/f(:,n)*(za(:,n)-za(:,n-1))/d return end (2)五点平滑子程序 c space smoothing for internal points 区域内 5 点平滑(正逆平滑) c 请同学编写区域内 5 点平滑(正逆平滑)的子程序! ! !应用书中(4.126)式 c 注:此程序必须设计成开关形式,保证既可选做正逆平滑,又可选做正平滑 执行正平滑,l=2 为执行正逆平滑. subroutine ssip(a,w,s,m,n, l) dimension a(m,n),w(m,n) C 对于所有的 l 均做正平滑 w(2:m-1,2:n-1)=a(2:m-1,2:n-1)+s/4*(a(3:m,2:n-1)+a(1:m-2,2:n-1) &+a(2:m-1,3:n)+a(2:m-1,1:n-2)-4.0*a(2:m-1,2:n-1)) a(2:m-1,2:n-1)=w(2:m-1,2:n-1) C 对于 l=2 再做逆平滑 if(l==2)then w(2:m-1,2:n-1)=a(2:m-1,2:n-1)-s/4*(a(3:m,2:n-1)+a(1:m-2,2:n-1) &+a(2:m-1,3:n)+a(2:m-1,1:n-2)-4.0*a(2:m-1,2:n-1)) a(2:m-1,2:n-1)=w(2:m-1,2:n-1) endif return end
时间平滑(3.59) 逆平滑(8.15) 地转风差值方式(24.70) 边界平滑(30.88)
由此可见,就 24 小时的正压原始方程模式预报而言,边界平滑和地转风差值方式很重 要;相对的,时间平滑并没有太大的重要性。
初始位势高度场 zi , j
0
计算
mi , j 和 fi , j
计算初始风场 ui , j 和 vi , j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实验(实习)名称
正压原始方程模式实习
实验(实习)报告
日期 2014/10/17 得分 指导教师
系大气科学专业大气科学(长望实验)年级大三班次 2 姓名 容逸能 学号 20121338024
实习目的 : 通过正压原始方程模式的实习, 加深理解该章所学的基本内容; 掌握当今制作数值天气 预报的一般方法和主要步骤;并在数值计算、编制程序和上机操作等方面得到进一步训练。 实习要求: 以 1973 年 4 月 29 日 08 时(北京时)我国东北、华北地区 500 百帕等压面位势高度场及 地转风场作为初值, 采用固定的水平侧边界条件, 应用正压原始方程二次守恒平流格式的模 式,制作未来 24 小时有限区域 500 百帕位势高度场和风场的预报,并写一份实习报告。 实习资料: 资料: 1973 年 4 月 29 日 8 时 500 百帕高度场资料,资料范围为(85E°-151.5E°, 32.5N-70N°)。 网格距为 3.50×2.50,纬向格点数为 20,经向格点数为 16;资料 为 DAT 十进制格式,资料从南到北、自西向东排列。 实习任务: (1)补全 mbpm1.for 中的五点平滑子程序、地转风初值子程序 公式如下:
图六:该图为不做时间平滑下 1973 年 4 月 30 日 08 时(北京时)85E°-151.5E°, 32.5N-70N°(大致我国东北、华北地区)500 百帕等压面位势高度场和风场的预报场,等 值线为位势高度场,单位(gpm) ,风矢杆一长杆 10m/s,短杆 5m/s。
图五和图二对比发现, 极值中心与图二相比略微减弱——鄂霍次克海和西西伯利亚地区 的低压场均减弱,之间的脊填塞。大风速区,如外兴安岭以东地区,基本一致。整体形势与 图二基本一致。表明不做时间平滑对于 34 小时环流形式预报影响不大。 实验小结: (1)利用 1973 年 4 月 29 日 08 时(北京时)我国东北、华北地区 500 百帕等压面位势高 度场资料,使用原始正压方程模式,作 24 小时的形势预报。可以看出在 500 百帕等压面上 鄂霍次克海的低压东移并减弱,西西伯利亚地区低压西退减弱,两个脊也发生减弱。特别在 日本海地区的系统移速较快发生,使东移的外兴安岭地区的脊发生断裂,构成阶梯状,使外 兴安岭以东地区风速减小。说明影响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天气系统正在减弱,有利于迎来 晴好天气。 (2)对几个数值实验而言,去除逆平滑会减弱长波的槽脊变化;地转风仅采取前差格 式会由于精度较低,误差会大于中央差,产生快波解;去除边界平滑由于不适应问题,同样 会产生很大的快波解;去除时间平滑相较而言因为积分时间较短,因此影响不大,在此例中 略微减弱长波的槽脊。 就标准差而说, 四个数值实验对正压原始方程模式的影响的大小是 (单 位: gpm ) :
0
0
计算预报要素的变化倾向
Ei. j 、 Gi. j 和 H i. j
用欧拉后差格式积分 1 小时
边界 9 点平滑
用中央差格式积分 11 小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边界 9 点平滑
否 是否算完 6 小时 是否算完 12 小时 是 空 间 平 滑

是 时 间 平 滑
否 是否算完 24 小时 是


l=1 为只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1)初始场
图一:该图为 1973 年 4 月 29 日 08 时(北京时)85E°-151.5E°,32.5N-70N°(大致我 国东北、华北地区)500 百帕等压面位势高度场,等值线为位势高度场,单位(gpm) (2)24 小时我国东北、华北地区 500 百帕位势高度场和风场的预报
图四: 该图为计算地转风时全部采用前差格式下 1973 年 4 月 30 日 08 时(北京时)85E° -151.5E°,32.5N-70N°(大致我国东北、华北地区)500 百帕等压面位势高度场和风场的 预报场,等值线为位势高度场,单位(gpm) ,风矢杆一长杆 10m/s,短杆 5m/s。
图四和图二对比发现, 极值中心加强——鄂霍次克海和西西伯利亚地区的低压场均加强, 之间的脊发展。大风速区,如外兴安岭以东地区,增加,同时高度场还出现一些波状极值。 这是由于前差精度只有一阶,会导致其误差会大于中央差,产生快波解。 3)是否做边界平滑的数值试验;
图五:该图为不做边界平滑下 1973 年 4 月 30 日 08 时(北京时)85E°-151.5E°, 32.5N-70N°(大致我国东北、华北地区)500 百帕等压面位势高度场和风场的预报场,等 值线为位势高度场,单位(gpm) ,风矢杆一长杆 10m/s,短杆 5m/s。 图五和图二对比发现, 极值中心大大加强——鄂霍次克海和西西伯利亚地区的低压场均 加强,之间的脊发展。大风速区,如外兴安岭以东地区,显著增加,同时高度场还出现很多 波状极值。这是由于不做边界平滑,会产生很大的快波解,影响预报效果。 4)是否做时间平滑的数值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