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浪淘沙》六首全文
《浪淘沙》原文及鉴赏

《浪淘沙》原文及鉴赏《浪淘沙》原文及鉴赏浪淘沙刘禹锡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刘禹锡诗鉴赏“浪淘沙”是唐代民间歌曲之一,后来变成了词牌名称。
刘禹锡被贬夔州期间,学习民歌体,写了《浪淘沙九首》,内容多是写蜀地的淘金劳动。
它与《竹枝词》等诗,在诗人集中归在乐府类。
这里选的是第六首。
诗的开头两句“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描绘了一群妇女淘金劳动的情景:清晨,雾气笼罩大江,不一会,太阳出来了,雾散天开,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澄澈江水中的小洲。
这时,三五成群的淘金妇女结伴而来,她们捋起衣袖,赤着双脚,挤满在“江隈”,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江隈”,江边弯曲的地方。
江中金沙,往往夹杂在泥沙当中,江岸弯曲处水流缓慢,容易沉积,所以淘金的`妇女便挤满在那些地方。
一个“满”字,写出了淘金妇女众多。
后两句即景抒情。
诗人看到淘金妇女这种艰苦的淘金场景,不禁感叹起来:“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原来美人头上的首饰和王侯手中的印玺所用的金子都是这些淘金妇女辛辛苦苦地从“沙中浪底”淘洗出来的。
这里诗人只是就事喟叹,并没有生发议论,然而从这两句喟叹中,不难看出诗人的态度,他对那些在“沙中浪底”的淘金妇女表示了关切和同情,对那些不劳而获、养尊处优、生活奢华的富贵者予以鄙视讽刺。
诗的结论很清楚:富贵人家男女所享用的以表明自己权势的物件,都是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来的。
题材很广,反映劳动人民疾苦之作也不少,但所写的多是男子的劳动,写妇女的极少。
此诗写淘金妇女的艰苦劳动,在题材上当属少见。
此诗内容较丰富深刻,但用语简约。
头两句寥寥十四字,就描绘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淘金妇女江中淘沙拣金的画面,表现出了她们劳动的艰辛。
后两句就事直书,并不议论,而议论自见。
笔墨不多,却言简意明。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原文译文赏析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原文|译文|赏析唐朝诞生了很多有名气的诗人,本诗的作者刘禹锡就是其一。
这首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家有必要细细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诗句赏析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原文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
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古诗赏析《浪淘沙》本为六朝民歌的题目,唐代成为教坊乐曲。
刘禹锡据此创作的《浪淘沙》组诗,单篇为七言绝句。
一“日斜”和“晚霞”———从盛世不再到才人移位。
《浪淘沙九首》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这首诗中用了多个意象。
首先是“桥”。
其次是“春日”,春日高照犹如沐浴浩荡的皇恩。
“日斜”则意味着恩惠渐少。
美如玉的琼砂沉入水底,有才能的人没有被任用。
平地突起的狂风恰似刘禹锡顺利的政治生涯突遭贬谪的厄运。
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鹦鹉舟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四、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两首诗词:
背诵、默写、说体会。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二、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课件出示《书湖阴先生壁》。
5.课文配套图片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
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注释
17、古诗二首——浪 淘 沙课件

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拓展提升
2
0
2
3
六 年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班钟声(
)客船。
浪 淘
级 语
(来、去、到、见)
沙
文
上
册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动、皱、翻、起)
心灵感悟
2
0
2
3 六
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 浪
年
淘
级 语
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
沙
文 上
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
六
浪
年
淘
级 语
九曲黄河万里沙,
沙
文
上
册
浪淘风簸自天涯。
2 0
浪淘沙(其一)
2
3 六
唐 刘禹锡
浪
年
淘
级
沙
语 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
上
册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概括主题
2
0
2
3
六
浪
年
淘
级 语
这首诗赞颂黄河的气势宏大,
沙
文
上 册
抒发了诗 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
1
在《浪淘沙(其一)》中,诗人通过描绘黄河的雄伟景象,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感。
六 年
诗中描绘了黄河波涛汹涌、泥沙滚滚的场景,但在诗人的眼中,这些泥沙却是“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 淘
级
”,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沙
课 语
文
后 上
册
小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古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还领悟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 特殊情感和自豪感。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古诗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历史价值。
白居易古诗浪淘沙原文翻译赏析

白居易古诗浪淘沙原文翻译赏析白居易古诗浪淘沙原文翻译赏析“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这是白居易为妇女呐喊不平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对封建时代下层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关注。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译文我问这江潮和海水,哪里像郎君的深情和女子的心意。
男女互相埋怨的时候认为对方不如潮水守时有信,互相思念的时候才发觉海并不算深。
注释①妾:古时女子的谦称。
②恨:埋怨,不满的情绪。
《说文》恨,怨也。
赏析在这首原调《浪淘沙》小词中,他又通过对一位思妇复杂微妙的内心矛盾的描绘,真实地表现了妇女对爱情的忠贞和悲惨的境遇。
发端二句,劈空发问:“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以水喻情,此为古诗所常见。
在人们看来,汹涌澎湃而来去倏忽的潮水,与负心汉那狂热似火却须臾即逝的短暂之情多么相似;而那浩瀚永恒的大海,则正如痴情女那缠绵忠贞的爱的胸怀。
可是,诗人笔下这位女子对此却不以为然,予以否定。
在她眼中,江潮海水哪能与郎情己意相比呢?此言与众不同,一反常理,而反问句式更强调其意。
一下紧扣人心,感到新颖奇特,不知何故:是水长情短,还是情深于水?急于得知答案。
这样就为下文的'申说发挥作好有力的铺垫。
紧承此意,转句即申说其由。
“相恨不如潮有信”,以君、潮相比。
潮水已是变化不定的了,但潮涨潮落,毕竟还有其定时,而君之离去,渺无归期,可见君不如潮,对比之下,更衬出君之薄情,令人相恨。
同时,诗人在此化用了李益《江南曲》诗意:“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从而暗示出这是一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不幸女子,这种情况在中唐时极为常见。
当时官府重商弃农,盐商和珠宝大贾成为一个特殊阶层,“姓名不在县籍中”,“不属州县属天子”,他们牟取暴利,生活豪奢,玩弄妇女,喜新厌旧,自然谈不上什么爱情专一。
“商人重利轻离别”、“日日逐利西复东”,故商人妇便更要常受“来去江口守空船”之苦。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16-20课)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16-20课)部编教材更加注重基础的掌握与积累,如果人教版要求孩子学写8个字,那么部编教材会要求学写16个字;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人教部编版语文六班级上册课文(16-20课),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人教部编版语文六班级上册课文(16-20课)16.《盼》课文原文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
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我立即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
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
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我的雨衣一直安宁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宁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还用问,这是起了风。
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
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
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可是......还差半小时呀。
”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那就休息一下。
”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
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浪淘沙翻译

浪淘沙翻译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宝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去,如今似的必须飞往上高空的银河,恳请你带我扶摇直上,汇聚至银河中回去,一同至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⑴浪淘沙:唐教坊歌名。
创于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做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夹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源自天边。
李白存有一首诗中说道:“黄河之水天上去”。
古人指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连(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创作背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
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
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
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
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赏析《浪淘沙九首》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这首诗中用了多个意象。
首先是“桥”。
其次是“春日”,春日高照犹如沐浴浩荡的皇恩。
“日斜”则意味着恩惠渐少。
美如玉的琼砂沉入水底,有才能的人没有被任用。
平地突起的狂风恰似刘禹锡顺利的政治生涯突遭贬谪的厄运。
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鹦鹉舟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白居易经典励志诗句《浪淘沙》

白居易经典励志诗句《浪淘沙》此诗是一组诗,一共有六首,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欢迎大家参考赏析~!浪淘沙原文: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谁道小郎抛小妇,船头一去没回期。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
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浪淘沙名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诗意: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作者资料: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浪淘沙》六首全文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祖籍山西太原。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他的诗文流传极为广泛,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现存诗有2800多首,为唐代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
有《白氏长庆集》。
【词牌名】浪淘沙,唐教坊曲。
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28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乐章集》名《浪淘沙令》。
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韵,第三段两仄韵,定用入声韵(唐宋人词,凡同一曲调,原用平声韵者,如改仄韵,例用入声,原用入声韵者,亦改作平韵)。
《清真集》入“商调”,韵味转密,句豆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韵,第二、三段各五仄韵,并叶入声韵。
白居易《浪淘沙》
其一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交山海一时平。
其二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其三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其四
借问江湖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其五
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谁道小郎抛小妇,船头一去没回期。
其六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生还有几家。
却到帝乡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