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阅读句子赏析用
记叙文阅读专题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常见考试题型: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知识点: 一、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二、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的表达效果的答题思路:
这个句子运用了……描写方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 表达了……(感情)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渲染了……气氛; ②烘托人物……心情; ③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④交代了……季节……时令。
曾经做过的涉及到这个题型的狼救海子爷这一 细节,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老雪狼不走,也不松口,只一个姿势,低着头, 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做阅读题
《老柿树 》的第(2)题。 时间:10分钟
订正答案 《老柿树 》的第(2)题。
2. ⑴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 写),写出老柿树受冷落的现 状,含蓄的表达出“我”对乡 村萧条景象的感慨。
20、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 动形象地写出来老雪狼救海子爷时拼尽全力、 不顾一切的样子,表达了老雪狼报答海子爷的 决心。
做阅读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的第(2)题。 时间:10分钟
订正答案: 《想起那年读书时》的第(2)题。
通过“抱”“飞奔”“写”“看”等 一连串动词,运用了对我的动作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 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之句子赏析》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之句子赏析》专题复习考点之句子赏析点拨角度考点解说常见考题点拨内容在记叙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题目,只要找准角度,就可顺利攻下难关。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2.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
1.赏析句子修辞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点;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印象鲜明;反语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答题格式: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④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凸起了……的特性。
2.赏析人物描写、细节描写从人物描写、细节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人物描写作用:对人物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心理/感情,深化了××的主题。
细节描写作用:详细描写××,凸起表现了人物的××特性/心理/豪情,深化了××的主题。
3.赏析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环境描写作用:①渲染××气氛;②衬托××心情;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打破方法向日葵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1那天,约好在她上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邻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
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稀少的小公园。
天很冷,刺骨的寒风夺命也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
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六种方法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六种方法1、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2:“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3:“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句子批注赏析+

记叙文阅读——句子批注赏析句子批注赏析方法:1.修辞手法【比喻】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拟人】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反复】赏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了……,(强烈)表达了……情感。
【排比】赏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写出了……,(强烈)表达了……情感。
【反问】赏析: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写出了/强调了……,(强烈)表达了……情感。
【夸张】赏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启发读者联想,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2.字词赏析①明确字词含义/修辞/手法/词性/感情色彩……②结合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写出了……)③体会情感(表达了……)3.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语动心神外)①这个词/句是……描写②生动传神/具体/形象地写出了……③表现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侧面描写①这个词/句是侧面描写②激发人的想象力/对正面描写进行补充,写出了……③表达了……(有利于表现……性格)小狐狸买手套新美南吉寒冷的冬天从北方来到了狐狸母子居住的森林。
小狐狸跑出去玩儿了。
它在丝棉似的柔软的雪地上兜着圈子,溅起的雪粉像水花似地飞散,映出一道小小的彩虹。
过了一会儿,小狐狸回到洞中,对妈妈说:“妈妈,手冷,手发麻了。
”它把两只冻得发紫的湿手,伸到妈妈面前。
狐狸妈妈一边呵呵地往小狐狸手上呵气,一边用自己暖和的手,轻轻握着小狐狸的手,说:“马上就会暖和起来。
妈妈给暖暖,很快就会暖和的。
”狐狸妈妈心里想:可爱的小宝宝,要是手上生了个冻疮就可怜了。
等天黑以后,去镇上给小宝宝买双合适的毛线手套吧。
黑乎乎的夜幕降临了,把原野和森林笼罩起来,但雪太白了,无论夜幕怎样包,仍然露出雪光来。
狐狸母子俩从洞里走出来。
小狐狸钻在妈妈的肚子下面,一边走着,一边眨着滴溜圆的眼睛,好奇地看看这,看看那。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赏析句子 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六赏析句子模板揭秘1.理解句子的含义。
(1)抓关键词法。
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文意,抓住隐含解题信息的关键词,理解其语境义、比喻义、反义(语)、言外之意等,将这个词所要表示的本来意思在句中表达出来。
(2)借助修辞法。
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寻找本体,把生动、形象的说法还原为平易朴实的说法。
(3)返本法。
开头、结尾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根据语境,结合文章主旨、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
2.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句子在开头的作用:①开篇点题;②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③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2)句子在中间的作用:①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3)句子在结尾的作用:①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④点明中心,升华情感;⑤引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⑥如果句子本身是修辞,就要从修辞的角度回答;⑦如果句子本身是特殊句式,就要从句式的特点回答。
小试牛刀:叶圣陶评价《孔乙己》一文时说:“小说中最妙的文字是‘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最妙的文字”妙在何处。
(苏州市中考题)答:从结构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既写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更巧妙地揭示了人情的冷漠和3.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
(1)从修辞角度赏析。
常见修辞及特点:比喻(生动形象);拟人(形象生动);夸张(突出特点);排比(增强气势);对偶(整齐凝练);反复(突出强调);设问(引起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景/物……的特点/特征,表达了……的情感。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内容+中心。
(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
专题04 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2022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讲精练(上海专用)

句子在阅读中的作用知识梳理一、某句话结构上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点明题意;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全文。
2、文中: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提示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引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独立成段,使文章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升华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二、语句在表情达意(内容上)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三、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提问方式:1、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某个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表达效果)。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文中某个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XXX的手法+对具体内容的解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X+表达了...3、某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作用?4、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答题角度:除了从修辞与描写的角度回答,还可以从句子中找典型的或特殊的修饰词。
修饰词角度答题格式:词语的语境意+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四、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五.一段话或一句话的作用内容:思路上包括修辞手法、何种描写、人物内心或品质、文章主旨,甚至是叙述顺序比如插叙的作用结构:例题精讲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大年初一两局棋胡延楣(1)大年初一,窗外的冬雨没完没了,白茫茫的一片。
前天武汉封城,这时候要静下心来做事,有点为难。
今日唯有围棋可助下棋人逆长江之流,西赴黄鹤楼。
(2)我打开弈城围棋网,问:“有武汉的吗?”一秒钟,出来了两个名字。
【阅读专项】专题03 赏析关键词句表达效果(试题) 六年级语文 部编版_学生版

专题03 赏析关键词句表达效果【典型例题(一)】①当万紫千红的春天到来的时候,柳绿桃红,春光明媚。
然而,每当这时,却很少有人想到那山坡上、大路旁的小草。
②小草虽然微小,但是有着坚强的性格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寒冬刚过,小草便发出了嫩芽。
无论是高山,还是草原,到处都可以看到小草的身影。
它不怕狂风暴雨,不怕电闪雷击,不怕野火烧身,哪里有春风,哪里就有小草。
我爱那漫山遍野的绿茵茵的小草。
③小草一生,绿化大地,默默无闻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给人类带来了生命,带来了幸福。
它将一生献给了大地,但是它从来没有什么要求,怎么能不叫人敬念呢?就像那些为社会默默奉献的人,他们奉献着自己的一生,为了把社会变得更好而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着。
我要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我更要歌颂具有像小草一样无私奉献的品格的人。
想一想:把末尾一段中加点的“更”字去掉好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模板赏析词语表达效果①“xx”词有…的意思,写出了…的情景,表达了…的思想感情;②“xx”词写出了...(结合文章内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③“xx”词运用了…手法,表现/揭示/突出了事物/人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典型例题(二)】大海①我爱海,爱海的博大,爱海的广阔,爱海的深沉,爱海的瑰丽。
海是那么的可爱、可亲、可敬。
②4岁时我去了烟台,第一次看到大海,当时感觉“海真大真蓝啊”。
10岁时,我又在大连见到了他,那时我还在幻想着和龙王一起玩耍。
中学时,在普吉岛我终于能够钻进他宽广的怀抱。
我与他有了更亲密的关系,我爱他爱到日思夜想。
今年夏天,我又故地重游看了烟台美丽的大海,又见到了久别的他。
专题阅读——句子赏析(师版)

专题阅读——句子赏析【教学目标】考点:分析句子表达的意思,赏析品味句子【教学过程】一、检查与测试二、考点突破考点:记叙文——句子赏析【知识梳理】“品味语言”无非是弄明白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词语和表现手法,有怎样的美感。
赏析句子时,应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紧扣上下文内容和文章的思想情感来品味语言。
此外,句子赏析常见的考点仍然是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1、看修辞手法的运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修辞的使用。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对偶、反问、设问。
(长沙市中考常考题型,需重点注意)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
(一)比喻俗称“打比方”,用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被比的事物叫“本体”,作比的事物叫“喻体”,把二者连接起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叫“比喻词”。
喻体和本体必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且必须具有相似点。
比喻力求贴切,通俗、新颖。
1、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似、好似、好比、仿佛、像……一样、像……似的、宛如……一般等。
如: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2、暗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常用比喻词有“是、成为、变成、当作”等。
如:①社会是一座大课堂。
②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③他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如: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
(二)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甚至会说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阅读——句子赏析【教学目标】考点:分析句子表达的意思,赏析品味句子【教学过程】一、检查与测试二、考点突破考点:记叙文——句子赏析【知识梳理】“品味语言”无非是弄明白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词语和表现手法,有怎样的美感。
赏析句子时,应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紧扣上下文内容和文章的思想情感来品味语言。
此外,句子赏析常见的考点仍然是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1、看修辞手法的运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修辞的使用。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对偶、反问、设问。
(长沙市中考常考题型,需重点注意)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
(一)比喻俗称“打比方”,用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被比的事物叫“本体”,作比的事物叫“喻体”,把二者连接起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叫“比喻词”。
喻体和本体必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且必须具有相似点。
比喻力求贴切,通俗、新颖。
1、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似、好似、好比、仿佛、像……一样、像……似的、宛如……一般等。
如: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2、暗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常用比喻词有“是、成为、变成、当作”等。
如:①社会是一座大课堂。
②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③他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如: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
(二)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甚至会说话。
如:那千千万万朵鲜花,仿佛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2、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这一事物当作另一事物来写。
如:①你骄傲自满,尾巴翘上天了。
(三)夸张: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有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如:1、他外号叫张科学,种的西瓜,一百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四)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成串排列表达相似或相关的意思。
可分为句子成分排比、句子排比和段落排比。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五)设问: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如: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
(六)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问而不答,答案就在问句之中;肯定形式表示否定,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如:1、我难道说得没有道理吗?2、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七)引用:在说话或行文中,引入现成的语言材料(包括诗文、成语、故事、谚语等)来提高表达效果。
如:1、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2、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的地方。
(八)对偶: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成对排列。
对偶分正对、反对、流水对三种。
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相补充、相衬托。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常考题型】1、选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简略说说这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请品味、赏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3、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配套例题】阅读理解①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②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为了寻找你,我爬上了高高的山岭,穿过了长长的石洞。
袅袅烟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
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
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
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③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
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公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
然而我却想攀着古藤下去,下列深深的谷底去。
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④啊,我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⑤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⑥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
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1、请赏析下面的句子“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森林比作绿色的海和坚固的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表达了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注:看感情与整篇感情相同才写上,若不同,就写作用,如:更突出......)2、看表达方式,常考的是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的作用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环境描写作用自然环境: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心理)、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常考题型】1、选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结合全文简略说说这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请品味、赏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3、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配套例题】“矮胖老师依然不说一句话,但却渐渐收起了笑容,用黑板刷轻轻敲击着讲台上的课桌,待全班同学安静下来,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王几何》)答: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矮胖王老师憨厚的特点,反映了王老师教学方法独特、教学技艺精湛,表达作者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方法归纳】赏析句子要从修辞入手,看句子或词语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结合对应的修辞手法理解体会句子的妙处。
如果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看是否运用了某种描写方法,结合对应的描写方法理解句子的妙处。
(注:如果是动作描写,把动词抄写下来)如果两种都没有,可以选择表达效果明显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修辞词)等来赏析该词语对句子表达的作用,还可以直接从情感的表达或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直接分析。
要注意的是,句子赏析必须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甚至牵扯到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答题格式:句子赏析:三步法:(1)修辞手法/描写方法(2)句子简析(3)情感例如: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拟人:把什么人格化)和....描写方法,写出了对象的...特点,表达了/突出了...情感。
【答题模式】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对偶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②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课内: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答案:1.“低唱”、“弹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欢快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童年生活的喜爱之情。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钻”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那一股挤劲,表达出春天来临时的生机勃勃,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期盼之情。
课外:天外财富(2014年长沙中考题)⑴雨,从天外飘来。
⑵我打着一把伞,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路边树下站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正淋着雨水。
⑶“快进来!”我扬了一下伞,向她喊道。
⑷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伞下,用小手拉着我的胳膊,缓缓地与我同行。
⑸“你是往前走吗?”我问她。
“嗯,哪儿都行”她随口而答。
⑹“去做什么?”“找一个人,不,不找了,已经找到了。
”女孩声音满含欣慰。
⑺“他在哪儿?”“就是你。
”她扬头告诉我。
⑻“找我吗?”我笑笑,觉得小姑娘很有意思。
⑼“我得了一笔财富,”她说,“可我不想要,我要把它送给雨天给我打伞的人。
”⑽“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我试探着问。
⑾“是的,所以我要把这笔财富给你。
”她把手伸进了口袋。
⑿我不觉得欣喜,只觉得有意思,于是便信口问:“真是天外飞来的财富!你要给我多少?一块钱还是两块钱?”“不,是十万!”⒀“十万?你带在身上?”⒁“对,带在身上。
”女孩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大钱。
递到我手里。
这是一张画满谁猜得硬纸片,上面写着十万元。
这是小姑娘自己做的“钞票”。
⒂我大笑起来:“哈哈,这是天外财富!谢谢你,我收下了。
”我把“大钱”装进了口袋。
⒃“你失望了吧?——可你没让我失望。
”女孩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兴奋。
⒄“我读到一篇小说——一个女孩得到一笔财富,她要找一个在雨天让她共伞的人,把钱给他。
第二天,她就去了。
”⒅“找到了吗?”“第二天没下雨。
”⒆“后来呢?”“后来下雨了,但没人理她。
她在树下站了一天,只有那棵树为她遮雨,后来她哭着把钱塞进树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