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五步法
诗歌鉴赏五步法——优秀实用

5、体裁 、
2007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 2007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 的体裁: 的体裁: 唐诗6套, 唐诗6 宋诗7 宋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套, 宋词3 宋词3套, 元曲1 元曲1套, 明诗1 明诗1套, 清诗1套, 清诗1 清词1 清词1套, 诗经1 诗经1套。
三步: 三步:审题
提示语 提问语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 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更短亭。 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注:该诗于大历初年,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时作。 该诗于大历初年,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时作。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 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 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第四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方法 试以第二第四联为例, 与艺术效果。 与艺术效果。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②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苏 轼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 从词中的“咨嗟” 休对” 且将” 语看, 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 请简要分析。 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请从“ 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高考复习
诗歌鉴赏五步法
五步表述 四步分析 三步审题 二步判断 一步阅读
诗歌鉴赏五步法绝对实用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5、描写了落叶纷纷、荒村萧条旳秋天文特有忽旳然凄见凉景到象朋。友作者 与了“作同者病不人得”志相,遇报,国更无添门一,份无凄法凉实之现感自来,己访这旳么远而旳大产环理生境想,,旳烘以意托景出抒 情,抒发了一种郁闷,古路与君相遇,外更惊有一喜种作“了同是铺天垫涯,沦
落人”旳感触。
创设了意境。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该诗于大历初年,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时作。
如:“一片影”与“万重云”; “等 等不词 手饮“ 孤 庸语 法”鸣孤 雁及旳“雁 旳噪反利不衬用” 执突啄出与 着”“ 和了野 勇孤诗志雁鸭 气人旳”以旳不高坠 远野高更青 追远鸭突云 求旳追出之 。平求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 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 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⑩ 约南(寓宋 柳言秦后诗)期…陆姜…游夔辛悲文弃哀天疾痛爱祥苦国爱国低
三步:审题
提醒语
题干
提问语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难过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 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尤其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 “空”字在表情达意上旳作用.
(2)有关这首词体现旳内容,有人以为是 “游子思归乡”,有人以为是“思妇盼归人 ”,也有人两者兼有.你旳看法怎样?请简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 两字是全诗旳关键。诗中“折柳”旳 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
说? 为何?(2023年)
古诗鉴赏8:五步法(总体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折柳”两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2002年)
四步:分析
1、象
2、语言
3、表达技巧
4、思想内容
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意象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 无论在叙事性作品还是抒情 语言特点 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 方式: 对比、衬托(正衬、反 性作品,都不能把作者和主 含蓄、幽默、风趣、直 寂寞、伤感、痛苦、孤独、烦 衬)、烘托、象征、对照、铺垫、 人公等同起来,就叙事性作 闷、悲叹、恬淡、闲适、欢乐、 露、平实、典雅、通俗、 总起、白描、虚写与实写、直说 品而言,作者、叙述者、主 喜悦、留念、仰慕、激愤、坚 与用典、点面结合、情景交融、 自然、清新、雄浑、优 人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意 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寓情于景、 守节操、忧国忧民 ;内容:思乡 美、质朴、华丽、准确 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细节描写、欲扬先抑、前后照应、 思亲、热爱大自然、怀才不遇、 传神、言简意丰、叠词、 铺陈渲染等。比喻、夸张、对仗、 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 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官府厌恶 押韵、音韵和谐等。 反复等。抒情、议论、叙述、描 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
战争、关心民间疾苦等。 写等。 寻味的艺术境界。
一、古诗词的外在: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正面、侧面、反面)抒情(直间、间接) 议论 记叙、描写顺序:远——近 大——小 高——低 俯——仰 虚——实 动——静 人——国 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常见于律诗的中间两联) 夸张、反复、复沓、顶真、互文、设问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想象、联想、 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 结合;白描;渲染,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抒哀情;卒章显 志;欲扬先抑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 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 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乐景 乐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融情入景、托物言志、 咏史抒怀、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下面从以下五个角度简析鉴赏古代诗歌的一般方法。
一、正面描写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解说】正面描写晚秋落叶纷飞,江水滔滔东流的雄阔壮美之景。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解说】正面描写了山村幽雅宁静的田园生活氛围。
二、侧面描写(衬托)(间接)1.衬托分映衬和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2、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
如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答案是D项: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三、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1.《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正面描写是:天姥连天向天横【解说】直接说天目山很高,直插云霄,侧面描写是: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解说】天姥山的高度超过了五岳和赤城。
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也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五岳、赤城、天台都从侧面衬托天目山的高大。
2、动静结合《归园田居》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用狗的吠叫声衬托巷子里的宁静,用鸡的鸣叫声衬托环境的幽静,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安逸、宁静,不似官场生活的喧嚣、嘈杂,表达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抓住田园生活的特点,自然环境的特点,按照从近到远、从低到高的顺序,对诗人生活的环境进行描写。
诗词赏析的五步骤

阅读诗词不只是读读而已,要想掌握诗词知识,提高诗词赏析能力,可通过读、议、品、背、练五个环节进行。
一、读,就是阅读。
可通过默读、朗读、个人读、集体读等形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二、议,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1、议题意或题旨。
诗有题目,可通过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词有词牌,看词牌就知道这首词的大概了。
2、议作者或背景。
读诗词要知道作者的字、号以及作者的生平、风格和贡献。
同时还要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或词的有关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感情。
3、议题材、体裁。
题材就是诗词的内容,它包括诗词中的人、事、景、物;体裁就是诗词的分类,读诗词就要弄清它是诗还是词?是古诗还是新诗?是律诗(八句)还是绝句(四句)?是山水诗、送别诗还是征战诗?若是词,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4、议意境、语言。
意境就是诗词中的景与情。
哪些写景,写了什么景?哪些抒情,抒发了什么情?如何情景交融?诗词的语言,要求精炼和谐。
用字用词精雕细刻,还要音韵美、色彩美和节奏美。
5、议名句佳作。
好的诗句,在选词用句上出奇制胜,一字传神,或景极活现,读后让人流连忘返,万古不磨。
三、品艺术表现。
诗词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古人用赋、比、兴来概括《诗经》的表现方法,后来的研究也出现了白描、对比、夸张、比喻、比拟、借代、用典、象征、衬托、通感等。
阅读诗词,研究它的表现方法,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即揭示诗词比兴的寄托意义。
四、背诵名句佳作。
阅读诗词尤其要熟背或默写名句、名篇。
这一点在每次语文考试中不少于6分。
http://www.五、做练习或仿写诗词。
学完一篇诗词,就要及时完成课后练习或有关教辅资料,同时还要仿照有关诗词,练习写诗或写歌词。
这样才能学好诗词并烂熟于心。
古诗歌鉴赏五步法

古诗词鉴赏专题(一)古诗词鉴赏五步法:【第一步】明确所给诗词属于哪一类型。
唐诗宋词,以抒情诗词居多;宋代、清代的诗以哲理诗居多。
抒情诗可分借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几类。
(1)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何景抒何情;(2)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是以古喻今,还是以古讽今;(3)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言何志。
【第二步】找主旨。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把握诗词怎么抒情、言志。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诗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寓理(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化虚为实、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用典等。
常见的试题类型有:一、“诗眼”型【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题目解读】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
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1)表明观点。
鉴赏诗歌的五步法

鉴赏诗歌的五步法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总结:做诗歌鉴赏题时,先从大致浏览读题开始,然后带着问题读诗文,最后归纳诗人的思想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五步法课件

这里的叹息正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处于极度的矛盾
之中,思归却又不能满足,因此他只好“休对故人思
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来自我安慰和解脱,于是用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一
切,珍惜年华,借诗酒来自娱,以摆脱苦闷的心情。
2. 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
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
4、“表达”意识 诗歌鉴赏这道题,全国卷全是表达题,北京卷一道选择 题一道表达题。作为表达题,语言的准确、简洁、明晰、 流畅是十分重要的。“准确”是说要把话说准,表达语言 要恰如其分,不能“过”,也不能“不及”;“简洁”是 说不要啰里啰唆、拖泥带水;“明晰”是要求把意思说清 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流畅”则是要求连贯通 顺,不能疙里疙瘩。作为表达题,语言的好坏肯定会影响 到考生的得分的。 5、“比较”意识 学会比较鉴赏是非常重要的。面对两首或几首诗歌时, 要能看出相同中有不同,也要看出不同之中也有相同。如 果是比较两首“托物言志”诗的异同,有可能两首诗“托 物”相同,而“言志”不同;也可能“言志”相同,“托 物”不同。如果能根据题目要求准确辨析这同与不同,就
13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这首诗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试结合作品内容简 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首联写出了山村荒凉、 夕阳惨淡、黄叶飘飞的景象。这一 萧索落寞的环境描写(反衬)为下 文突然见到朋友来访而产生的意外 惊喜作了铺垫,创设了意境。
( 能力层级E 5分)
22
诗歌鉴赏“意识”八谈
1、“积累”意识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一道最需要文化积淀和知识储备才能够答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五步法
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浩如烟海。
特别是诗歌创作高峰的唐代,优秀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它以其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如何才能领悟到它们的美呢?这需要掌握一些鉴赏方法。
2008年《考试说明》将“古诗阅读鉴赏”放到了第Ⅱ卷,并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关于鉴赏评价,《高考说明》提出了两点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由此可知是通过两条思路进行了考查:
语言——形象——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语言——表达技巧
据此介绍鉴赏诗歌的五步法:
第一步:品味语言、推敲词句。
古诗语言存在着大量的省略现象,这需要根据上下语境,借助联想、想象填补出省略的内容、从而获得确切的理解。
其次,古代诗歌在音律、对偶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使得诗句常常以倒装的形式出现,产生一种错位的美,不了解这一点,会理解错位。
另外,古代诗歌善于用典、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不了解典故的由来和故事的背景,很难准确理解诗意。
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卧薪尝胆十年终于得胜回来。
战士衣着华丽,兴高采烈;宫女如花似玉,满面春色。
正确理解的前提要知道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战士还家尽锦衣”和“宫女如花满春殿”之间的省略也在明了故事的基础上,顺利地添加。
第二步:注意意象,把握形象。
古典诗词的形象,一是诗人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另外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
鉴赏具体作品的
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后两句意象: 春潮雨野渡舟自横。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表现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鉴赏这首诗,首先要了解“折柳”的意象。
知道它是一种乐府曲调,也叫“折杨柳”,多写伤怀离别之情。
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中的“柳”皆有此意。
古人善于借助景物表达主观感情,如“望月”遥寄思乡,“竹、菊、梅、兰”赞誉高洁品性的君子,“燕子分飞”寓意夫妻分手,“杜鹃”啼血渲染环境凄凉,“禅鸣”表明品性高洁,“鸿雁”表明书信来往。
……
第三步:整体把握、领悟意境
诗歌的思想、情感,常常都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
所谓“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所谓“境”是作者笔下的外部世界。
二者的和谐统一,构成“意境”。
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
那么,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重对意境的把握。
意境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触景生情、缘情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元曲以凝练的语言将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让人想到:在这惹人愁绪的时节,面对令人伤怀的景致,只有凄凉的西风与羸弱的老马与这个游子相伴,悲凉之情油然而生!全曲寥寥数笔,借助词语的意蕴和意象,通过联想想象,境界全出。
具体而言: 意境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情感类别(哀怨、欢快、离愁别恨…悲凉…),为此情感的
载体(杨柳、菊花、圆月、落叶古道)。
第四步:发现作者观点,触摸诗人灵魂。
“诗言志”,作者的思想、观点也就是诗歌的主题,是通过景或者物来表现的,表现了什么思想,用什么方式表现的,这些景物有什么典型特征。
这些都需要仔细揣摩。
这些思想往往与诗人所处的时代有关,也就是具备时代性;或与诗人的经历有关,把自己人生的感悟通过文字表现出来,也就是具备现实性。
或表现高洁的情怀,或借古讽今。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此诗暴露杨贵妃贪食荔枝的腐化生活。
诗人仅选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杜牧此诗的讽喻意义不言自明。
第五步:使用专用术语,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
(1)结构特点:线索、顺序、过渡、照应等;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比、排比等;
(4)表现手法:抑扬、点面、虚实、动静的结合、借古讽今、对比映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和烘托等。
(5)抒情方式又指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
(6)描写又指(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另外还有细描、白描、细节描写等。
熟练地掌握这些专用名词,在鉴赏诗歌时,能用语精练而准确,评价到位。
评价技巧不是架空分析,而要结合诗句具体而谈。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
照”是静景,“清泉流”是动景,两句动静结合,描画出一幅恬静优美的月夜画。
五步法是按照思考的习惯步骤逐步进行,无论是语言类题目,还是形象类和思想内容类、表达技巧类题目,均可以信手答来。
最基本的答题模式:这首诗运用什么技巧,通过哪些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或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旨趣或胸怀)?(且记:鉴赏诗歌必须联系诗句,只能谈对本首诗的理解,不能架空分析鉴赏)。
参考资料:《高考A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