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颐和园教学设计范例15篇颐和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生字。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背诵第7自然段。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以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1、体会连段成篇的方法.2、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课时安排:2 课时第1 课时教学目标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生字。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体会同为游记但《记》与《颐和园》的写作顺序不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学生在颐和园中照的照片,说一说你们去过颐和园中的'哪些景点。

新授(一)学习生字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本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两个同学互相读这些生字,要求读准字音2.生字从课文中走了出来,出示会认的生字,你们认识吗?找同学读全班齐读回忆课文中所组的词语全班齐读词语3.出示会写的生字分成小组利用部首查字法,把这些生字注上拼音小组内读这些生字,把字音读正确读课文中的词语4.记住生字字形自己看生字,找到易写错的地方同学互相交流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漂亮自己练写生字全班进行交流5.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了,能把课文读得更加熟练吗?自己练习朗读课文请同学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6.课文中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还不理解,画下来查阅汉语词典,掌握词语的意思请同学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说一说他们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1.自己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什么?把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批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订正再读全文,思考《记》与《颐和园》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小组内交流,请同学发言。

2.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认为能够解决的同学之间相互解决最后提出解决不了的三、巩固朗读课文作业1.读课文2.写生字词语作业收集有关的资料课后小结:帮助学生比较了《记》与《颐和园》的写法的不同,并且进行了分段,还给学生补充了一篇按照游览顺序记叙《颐和园》的例文,学生更是对写作的顺序一目了然。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3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3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8【情景说明】《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

《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法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教材中配有三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寺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查找更多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对颐和园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学文过程中适时展示收集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领略美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

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

播放CAI课件:《世界遗产名录》一书,翻开扉页,上面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文化景观”。

今天,我们再去领略我国另一处景观——颐和园的风光。

板书课题:颐和园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颐和园的有关资料。

《颐和园》教学设计(通用19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通用19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颐和园》教学设计(通用19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颐和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颐和园》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隐隐约约、堤岸、雕刻、姿态不一”等词语。

2、重点学习昆明湖的片段,初步学习课文写景文章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了解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句段。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

2、通过关键字词,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颐和园风光片3分钟;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片子里播放的是哪里的风光吗?板书:颐和园师:是的,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就是----颐和园;她,闻名世界,享誉中外,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她就是---颐和园。

(学生有感情读题,注意“颐”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在人们心目中,颐和园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颐和园,去领略皇家园林的魅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87页,自学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2、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3、反馈。

(1)认读生字新词。

大殿长廊堤岸雕刻画舫横槛栽满葱郁掩映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2)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这10篇《颐和园》教学设计是来自于作者的颐和园教学设计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颐和园》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全文交代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和建造年代,用随步移景的方法,介绍颐和园中的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点: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教程:一、初读感受美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二、细读课文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较喜欢的景点是哪里?(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3)朗读的指导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四、积累迁移(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颐和园年代、面积自然人文景观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颐和园》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语文A版教材)第三单元较后一课。

在现行同期语文教材中,它同时被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和苏版语文教材编为五年级选读文。

所以我觉得本文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理解水准均存在较大距离,教学中将会有较大难度。

于是,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三个课时:一课时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学完一自然段;第二课时,重点探究长廊的“三绝”;第三课时,重点探究长廊的画。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8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8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8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3自然段,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和课文的优美语言。

3、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仿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练习有感情读文,从语言文字中想象,体会颐和园的美景。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生手机有关颐和园的资料教学过程:一、看图,引出课题,导入新课1、出示颐和园风景的图片,问:你知道这是哪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板书课题,注意“颐”字里面是个扁扁的口。

是的,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神奇的建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颐和园,去领略那里的风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行读,重点提醒“堤、耸、舫”三字的读音。

(开火车读)3、这些词语你理解了哪个?4、指名读文,想: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美)课文中有两处直接点明颐和园很美,在哪儿呢?(提示文章总分总的写法)5、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交流资料,了解历史1、课文的第一句话点明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那么,你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交流资料)2、课件出示图片,师小结。

3、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领略美景这么美的地方,我们赶快去瞧一瞧吧!1、了解游览顺序① 默读2-4自然段,划出表现游览顺序的句子。

② 指名说作者的游览顺序。

(板书)2、领略长廊之美① 自由读文,同桌说说你感觉到长廊有什么特点?是从书中的哪些句子中知道的?长一眼望不到头(颜色美、形状美)七百多米长273间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说明长廊的长?读句子美画(内容多、题材多样)花(品种多、数量多)② 那么,文中的佛香阁和排云殿景色如何?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自学,写批注。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全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想: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方式连段成篇的,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2—6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几处景点,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找出各景物的特点,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两处景物,当一名导游,把自己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在介绍当中积累词语。

教学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全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媒体使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复备课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都去过颐和园吧?说说那个景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2、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检查:全班交流:(1)生字:颐:颐和园休养,保养。

炉:鼎炉取暖、做饭或冶炼用的设备。

烛:烛光蜡烛,用线绳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

封:封建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臣属。

豁:豁然开朗开通,敞亮。

峦:重峦叠翠连着的山。

佛:佛香阁梵语“佛陀”的简称……典:古典引:标准,法则。

综:综观总合。

宏:宏伟广大。

罕:罕见稀少。

(2)区别多音字,形近字。

A、注音:处理()颐和园()缭绕()俯瞰()综观()谐趣园()摇曳()蒙上()B、读词语,结合课文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选择自己喜欢的记下来。

变化无穷千姿百态数不胜数山泉绿竹栩栩如生美不胜收豁然开朗小桥流水碧波荡漾柳暗花明重峦叠翠湖光山色C、解决词义: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而为开阔光亮。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集锦(8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集锦(8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集锦(8篇)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句段,朗读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及绘画艺术的精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幻灯片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教者出示图片,激情导入课题。

2、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课题3、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探究新知。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知道学生朗读。

(自豪、骄傲的语气)3、提示这段是一个总起段。

4、学生快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

5、出示图片,学习建筑艺术。

6、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三绝”7、颐和园的长廊除了以上三绝的特点外,还有一个什么特点?理解中轴线。

8、认识过渡句9、小组合作学习6—8自然段,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

10、学生反馈汇报。

11、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思维拓展。

1、思考:颐和园的长廊是那么奇特,长廊上的画师那么精美,此时此刻,你想到谁?你想对他说点什么?2、写作金钥匙。

四、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学生预习比较充分,课堂上我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了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的视频,学生被颐和园的美景所深深吸引,此时我让学生边读边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和自豪感。

课后,我让学生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再一次修改写游览街心公园的习作,大部分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利写,突出了重点,进步很大。

学习完这一课,我感到学习写作方法很重要,但是恰当地适时地给学生创设运用的机会更为关键。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2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023年《颐和园》教案15篇

2023年《颐和园》教案15篇

2023年《颐和园》教案15篇《颐和园》教案1【学习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读词语纠正错误。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__结构和课文内容。

(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思考:为什么要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二)从句子入手,掌握__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中3—9段段首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这几句话加上__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这就是__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

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领略颐和园这个皇家园林的独特之美。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皇家园林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出示课文三、四段文字,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2.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一幅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颐和园、长廊、画舫、远眺、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点特点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生自由说)。

师:看来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不少。

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许多景点都举世闻名。

其中有29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播放图片。

师:大家看这几处,这是咱们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这是我们山东的泰山,这是江西的庐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安徽的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北京的长城,这是颐和园。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颐和园,来领略这座皇家园林的风采,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重点讲解“颐”字书写。

写颐这个字的时候,注意它的笔画顺序,横,竖,下面是个口字,竖折,右边是个页,最后一笔是点。

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通过孩子感兴趣的图片,将孩子带入到情景。

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体会结构美。

1、认读生字词。

师:课下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那这些生字你会读吗,谁来读。

找生读。

课件出示词语。

第一组:长廊宫殿耸立雕(平舌音耸读的很准确)
第二组:远眺堤岸画舫
师:这些词语中,你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

出示图片画舫,大家看这幅图,像这种装饰华丽,专供游览的船就叫画舫。

借助图片也是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第三组:佛香阁横槛
师:谁来读读下面两个词语,佛和槛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都是多音字)你还知道这两个字其他的读音吗,各组一个词。

出示图片横槛,
像这种嵌在柱子上的木板,上面多有图画就叫做横槛。

第四组:神清气爽隐隐约约金碧辉煌姿态不一
师;课文中还有4个四字词语,一起读。

2、指导写殿字。

师:这是本课要求我会写的字,仔细观察这个字,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一看结构二看位置三看关键笔画)笔画比较多,写的时候要紧凑一些,伸出右手,一起来写一写。

横横折竖撇,竖要写的稍微长一些,横写在横中线上方一点,点写的小一些靠上一些,这是笔画的避让,撇写到点的下方,这是笔画的穿插。

最后一笔捺写的要舒展。

3、生练习书写。

师指导写字姿势,生写完后互相评价。

4、师过渡;生字词大家都掌握的非常好,那通过预习课文,课文
主要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主要描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板书
5、师: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游览顺序呢?
师相机出示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经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又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你发现了吗,这些句子都在每个自然段的什么位置(第一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不仅介绍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而且将各个景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写的更清楚了)
出示颐和园平面图。

师: 大家看,这是作者的游程图,谁来当小
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游览顺序。

设计理念;在认读词语方面,通过归类教给孩子理解词语的方法,初读课文,了解文章脉络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1、师过渡:下面让我们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随着作者的游览
脚步,一起走进第一站:长廊。

齐读。

师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长廊特点的词句,并在旁边简短的写下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好,我们交流一下,你画出的是哪个句子。

A相机出示句子“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师:从这句中,你读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长)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一眼望不到头、七百多米、273)这里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列数字)列数字有什么好处(是啊,用数字说话更有说服力,通过具体的数字让我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长廊的长),谁能够读出长廊的长?找生读,男女生赛读。

师:接着交流,谁还画了哪些词句,体会到长廊的什么特点。

B相机出示句子“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师:在这句中,最让你震撼的是什么(五彩、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几千幅都不一样,每一幅都不一样。

出示横槛上的画。

师;大家看,这就是横槛上五彩的画,有的画着,
有的画着,还有的画着。

欣赏了这丰富多彩的画,你有什么想说的(又美丽又多)怪不得有人这样形容长廊,廊长锁诸景,画美呈异姿。

来,一起读,把你的赞美之情读出来
师:还从哪里体会到了美
C相机出示句子: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使人神清气爽”
师:站在长廊里,一抬头就看见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的画,长廊外,有一年四季开不尽的花,徐徐的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你有什么感觉(舒服、凉爽、舒畅、心旷神怡)你的这种感觉就是课文中的一个词。

对,神清气爽,让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

师小结过渡: 通过读课文,我们了解了长廊的特点,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是世界之最也是颐和园一道优美的风景,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如何学习这一部分的呢?
2、学法指导:找--画--品--读
师:首先找出描写长廊的句子,然后画出关键词,接着品悟它的特点,最后读出自己的感受。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万寿山和昆明湖部分吧。

3、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的三-五自然段,选出你最喜欢的景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你画出的句子。

你读出了佛香阁、排云殿的什么特点,你从那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生:耸立(雄伟壮观、高)金碧辉煌(美)你可真会抓关键词,那课文又是如何描写的昆明湖的呢,你体会到什么
生:又静又绿。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出示段落: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那你还能找出那个词能够体现昆明湖的静。

这个滑能换成划船的划吗?“滑”字更加衬托了湖水的静。

这就是作者用词的精妙。

出示句子:昆明胡静的···昆明湖绿的·····
师:大家再来看这一句,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打比方)那你能不能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昆明湖上的垂柳和十七孔桥吗
师过渡:作者把昆明湖写的那么美,乾隆皇帝曾经也为它作过一首诗: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双月属昆明(吟诵)大家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将昆明湖的美写出来的呢,出示第四段。

抓住了几个描写方位的词语,作者在介绍景物的时候,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在写一处景物的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作者就是运用这种写法移步换景,将颐和园的美呈现在我们眼前。

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再加上图片和情景的创设以及文中写法的指导,能够让孩子更好的理解。

布置作业:课下大家
1、学习颐和园的写法,来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人民公园或南池公园、太白湖景区
2、摘抄文中优美的词语,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设计理念: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文中的写法写身边的一处景物,锻炼习作能力。

七、板书设计:
22 颐和园
移长廊
步佛香阁抓特点
换排云殿按顺序
景昆明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