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书笔记精选_心得体会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精选5篇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精选5篇看完《水浒传》后我为这些英勇的战士感到悲伤,我们大家不要学那些打打杀杀,我们应该学学《水浒传》里英雄的勇敢,坚强和诚实。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篇一】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这个假期,我读完了施耐庵所著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帮好汉聚义梁山泊,之后又受到朝廷的招安,大破辽兵,可是却落得被奸人陷害的悲惨下场。
读完之后,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忠,义。
“忠”其实并不难,就是忠于自己的国家,好好对待自己身边家人和朋友。
梁山泊每一个人都能够忠于自己的兄弟,绝对不会有背叛之事发生。
而“义”呢?它虽然只要3笔就可以写出,但是绝对不是“忠”那样轻易做到的。
义,可以说是正义。
做一个真个正义的人几乎不可能,每个人都有阴暗面。
但是如果将义字理解为兄弟之间的信义呢?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不论是坐第一把交椅的宋江,还是排名最后的段景住,亦或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他们都能讲究兄弟之间的信义,能够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这也正是梁山泊虽然只是农民起义军,却在于官军的战斗中无往不利,最后又大破辽兵的原因。
一个人,在信义上能够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正义事业上,甘愿奉献,为了正义舍生取义,不怕牺牲,那么他才能真正地做到“义”。
而这份“义”,中华历屡见不鲜。
邱少云为了不暴露战友而被熊熊烈火烧死;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舍生堵枪口……无数的英雄好汉为“义”献身,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份中华名族的大义之道是神圣的。
我们可以不相信神,却不能不相信这神圣的“义”。
现在,我们青少年所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知识去捍卫和延续我们民族神圣的“义”。
【篇二】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水浒传读后感300字左右。
读完全书,给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感悟及收获(精选27篇)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感悟及收获(精选27篇)水浒传的读书心得感悟及收获篇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往今来,许多能人异士书写了本本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文章,《水浒传》便是其中一本。
《水浒传》主要讲述了一百零八个好汉的英勇事迹,这一百零八好汉以宋江为领袖,一起参加了农民起义的队伍,至此,开始了那可歌可泣的起义事件。
在《水浒传》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花和尚鲁智深和豹子头林冲,这两人,为人豪爽,都异常重情重义。
先说说鲁智深。
鲁智深原名鲁达,因打死号称镇关西的屠夫郑屠,逃走当了和尚,最后,在浙江坐化。
我认为鲁智深是个莽夫,极有气力,他能够拔出一棵垂杨柳。
在第九十九回中,他悟透佛理,在寺庙中圆寂。
鲁智深一生不拘小节,不愿为官,受到管束,他这种淡泊名利的性格让我为之赞叹!说完了鲁智深,再来谈谈林冲。
林冲乃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胆识过人,有勇有谋,在宋江起义时,帮了宋江不少忙。
林冲的武功非常人所能比得,在第九回中,洪教头屡屡冒犯林冲,林冲却宽宏大度,并不与其计较,当被洪教头逼得不得不与他比试枪棒本领时,他方才一棒打败洪教头,由此,更可见他的勇武。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个个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有的智谋过人,有的胆识过人,还有的武功过人。
总之,这一百零八好汉都各有各的通天本事。
读《水浒传》,领略水浒英雄情!水浒传的读书心得感悟及收获篇2小时候,我就听别人讲过这本书,从那时开始,书中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情节,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场面,一个个行侠仗义的英雄形象,便即刻在了我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映象。
而现在,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时,它带给我的震撼绝不亚于此前。
《水浒传》是明朝施耐庵的作品,他妙笔生花地写下了108个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的性格特点描绘的淋漓尽致,让我打心底里儿无比敬佩。
其中,性格被刻画的最鲜明的,极富正义感的也有几个代表人物,例如宋江、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人,他们都是勇敢、机智、正义的化身。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鲁智深了,因为自从看了他“拳打镇关西”的事迹,我就被他深深的吸引了,所以,这个情节,我也钟爱有家。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精选15篇)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精选1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11、钟楼倒塌,殿宇崩摧。
山门尽长苍苔,经阁都生碧藓。
释迦佛芦芽穿膝,浑如在雪岭之时;观世音荆棘缠身,却似守香山之日。
诸天坏损,怀中鸟雀营巢;帝释欹斜,口内蜘蛛结网。
没头罗汉,这法身也受灾殃;折臂金刚,有神通如何施展。
香积厨中藏兔穴,龙华台上印狐踪。
2、智深、史进来到村中酒店内,一面吃酒,一面叫酒保买些肉来,借些米来,打火做饭。
两个吃酒,诉说路上许多事务。
吃了酒饭,智深便问史进道:“你今投那里去?”史进道:“我如今只得再回少华山去,投奔朱武等三人,入了伙,且过几时,却再理会。
”智深见说了道:“兄弟也是。
”便打开包裹,取些金银,与了史进。
二人拴了包裹,拿了器械,还了酒钱。
二人出得店门,离了村镇,又行不过五七里,到一个三岔路口。
智深道:“兄弟须要分手,洒家投东京去,你休相送。
你打华州,须从这条路去,他日却得相会。
若有个便人,可通个信息来往。
”史进拜辞了智深,各自分了路,史进去了。
3、智深、史进把这丘小乙、崔道成两个尸首都缚了,撺在涧里。
两个再打入寺里来,香积厨下那几个老和尚,因见智深输了去,怕崔道成、丘小乙来杀他,已自都吊死了。
智深、史进直走入方丈后角门内看时,那个掳来的妇人投井而死。
直寻到里面八九间小屋,打将入去,并无一人。
只见包裹已拿在彼,未曾打开。
鲁智深见有了包裹,依原背了。
再寻到里面,只见床上三四包衣服,史进打开,都是衣裳,包了些金银,拣好的包了一包袱,背在身上。
寻到厨房,见有酒有肉,两个都吃饱了。
灶前缚了两个火把,拨开火炉,火上点着,焰腾腾的先烧着后面小屋,烧到门前;再缚几个火把,直来佛殿下后檐,点着烧起来。
凑巧风紧,刮刮杂杂地火起,竟天价烧起来。
水浒传读后感笔记摘抄10篇

水浒传读后感笔记摘抄10篇水浒传读后感笔记摘抄【篇1】《水浒传》一书讲述了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名梁山好汉从梁山泊聚义,而最终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义”这个字我们可以理解为正义、道义,这一个字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
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汉为了国家奋不顾身,为兄弟,为朋友出生入死,为百姓除暴安良,这些都是“义”的表现。
书中一百零八名好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黑旋风李逵。
虽然他生性鲁莽,性格暴躁,经常因为小事与他人发生激烈的冲突,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很好地体现出一个字——“义”。
他的这种大义,令人佩服,让人感动。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能碰到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但这并不能说明生活中就不需要“义”了。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小义”无处不在。
在生活中,对亲人朋友关心,讲义气,这是义;对素不相识的人伸以援手,给予关心和照顾,即使是一个微笑,一句关怀,一份体贴,这也是义……朋友们,不要吝啬你的“义”,多行“义”,这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只会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
所以,我们要向梁山好汉学习,多多去体会“义”,践行“义”。
水浒传读后感笔记摘抄【篇2】我喜欢的另一个梁山英雄就是黑旋风李逵,这是一个既可敬又可爱而结局又十分可悲的人物。
他孤身“江州劫法场”,营救因在浔阳楼醉题反诗而被抓处斩的宋江;他不信鬼神,为劝说公孙胜出山,竟然敢斧劈公孙胜的师傅,一位亦人亦神的罗真人;宋江每次出兵作战,他都充当步兵先锋,冲锋陷阵;他对宋江敬重有加,却在听说宋江强抢民女时,不顾宋江的老大身份,敢于当面和宋江理个明白。
当一心指望朝廷招安的宋江好不容易迎来了钦差光顾梁山时,他敢于“扯诏谤钦差”,公然宣称:“大宋皇帝姓宋,我哥哥也姓宋,他做的皇帝,我哥哥也做的。
”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李逵还非常的可爱。
他生性粗鲁,常常干出一些令人谛笑皆非的事。
例如,为了宋江能吃到鲜鱼,竟不惜和一群渔夫发生争斗,被“浪里白条”张顺诓到长江戏弄,被水淹的两眼发白;看到别的头领都纷纷接自己的家眷上梁山享福,想到自己年迈的瞎眼老母,十分难受,为了对老母尽孝,他不顾官府到处悬赏捉拿的危险,返回故乡要把老母接上梁山享福。
《水浒传》读书笔记以及心得(精选16篇)

《水浒传》读书笔记以及心得(精选16篇)《水浒传》以及心得篇1我在这个暑假里,我怀着一种刚毅坚强的心情去读《水浒传》。
《水浒传》这篇著作主要讲了太尉高俅原本是个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无恶不作。
他的干独生子高衙内横行霸道,为了霸占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的漂亮妻子,他诬蔑林冲带刀进八军机重地白虎堂图谋不轨,把林冲发配充军,还想在野猪林半路把他杀死,幸亏花和尚鲁智深仗义相救。
又有打虎英雄武松、宋江等众多好汉,共108人,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逼在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
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贪的,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我觉得鲁智深给我的印象最深。
他是忠与义的化身,他寄托了施耐庵对于侠义的热烈歌颂。
金氏父女正是由于素不相识的鲁提辖而逃出镇关西的魔掌。
林冲正是由于萍水相逢的花和尚才在野猪林幸免遇难。
这一切,都是鲁智深的忠义表现。
忠与义在《水浒》中,是作者所竭力唱颂的,更是贯穿这一百二十回章节的无形骨架。
但忠义,在现代社会中似乎已成为了古董。
它能够直接产生效益的一面,被人们保留着,而它的忠诚与义气、人们长久相处肝胆相照的一面,却被丢弃了。
而此时的忠义,已成为信誓旦旦的一句空话,不经世道的人天真的想法。
又有谁想过,它是友谊的最高境界,是古人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特有的一种高贵品质。
它既是精神,又是品德,更是古人为人处事的标范。
但现在呢,似乎已烟消云散了。
在发达的今天,商品经济狂潮的冲击下,诚实、信用在人们心中已摇摇欲坠,大家尔虞我诈,得到的是大把钞票,而丢失的却是我们民族思想的精髓。
人们拥有了一切可拥有的物质,却将真情挚感、中国人做人的原则锁入内心深处,何时才打开呢?在一百零八个好汉中,每一个都是一个不同的哲理人生,他们昭示我们无限思考。
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它永远都在闪耀着精神世界的光辉。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精选25篇)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精选25篇)水浒传的篇1原本对《水浒传》是一点兴趣也没有的。
毕竟我是个女生,自然是喜欢脂香粉气、柔和诗意的《红楼梦》多一些,认为成天打打杀杀的《水浒传》很没劲。
可是,当我翻开扉页时,深沉的文字间萦绕的古老质朴之气已将我彻底征服。
一个个粗壮的铁血汉子,他们重情重义,直率坦诚,不拘小节。
如果说《红楼梦》是萦绕在耳边的一支琴曲,婉转悠长,余音袅袅,那么《水浒传》就是回荡在脑海里的鼓声,大气磅礴,震人心魄。
并非不爱红楼,只是被梁山好汉的激情所感染,也想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摈弃胭脂华服,到烽火弥漫的战场上去厮杀一番。
除了热血澎湃,《水浒传》细腻的笔触也让我印象深刻。
古白话是有些生僻难懂的,然而却更有味道,将人物形象勾勒得充实丰满。
一百零八位好汉,多数性格鲜明,即使有个别性格类似的英雄,作者也会将他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出来,让人过目不忘。
像鲁智深和李逵,两人虽都是直爽鲁莽的好汉,但鲁智深粗中有细,仗义疏财,李逵直来直往,率真耿直,甚至滥杀无辜。
反面角色的刻画也很不错。
而我认为,《水浒传》中最大的反面角色就是宋江。
因为宋江他厚颜无耻、背信弃义、虚伪、狡诈,就是一个红果果(赤裸裸)的卑鄙小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宋江一心想招安,想过安生日子,结果让那么多人给他陪葬!既然他本就不想为寇,上什么梁山?既然他看不清朝廷腐败、大局形势,当什么首领?最后竟怕李逵替他报仇,坏了“忠义”,骗李逵也喝了毒酒!这就是为了名声、面子而不惜杀了兄弟的宋江!一介懦夫!而且每次俘获敌方将领时,他都要“慌忙解开绳子”,怒叱手下,扶起将领,作势要退位让贤。
人家脸皮可没他那么厚,自然是受宠若惊、羞愧不已,最终临阵倒戈,助他里应外合,取得胜利。
偏偏这招他还屡试不爽,真可恨!现在想到宋江这种行为我还有些咬牙切齿,但不得不佩服作者确实把宋江刻画得很生动,使宋江的伪善嘴脸深入我心。
话又说回来,宋江之所以如此,只因他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长期处于封建阶级统治下的古人,难免如此。
读水浒传阅读心得体会分享(精选20篇)

读水浒传阅读心得体会分享(精选20篇)读水浒传阅读分享篇1在这个多姿多彩的暑假里,书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东西。
我们在暑假里,总要读几本书来陶冶情操。
这不,我今天就初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这本书围绕着“官逼民反”这一线索,表现了一群不堪欺压的好汉们聚义梁山,直至招安失败的全过程。
从这部经典的农民起义小说中,我被梁山好汉的正义凛然和他们情同手足的义气所深深感动。
《水浒传》中塑造了多位形象鲜明的好汉。
比如一身正气、视死如归的鲁智深、李逵;待人诚恳、正气凛然的宋江、卢俊义;勇猛异常、武功高强的关胜、董平等。
他们豪爽无比、气度非凡,几乎无人能与之匹敌。
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花和尚鲁智深,他急中生智,粗中有细。
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就在这大祸临头之际,他一面说:“你诈死,洒家慢慢和你理会。
”一面大踏步地走了。
假如是我,我一定会傻站在原地,哑口无言地等待。
我还喜欢智多星吴用,他聪明过人,足智多谋;不仅智取过生辰纲,还巧使过连环计。
梁山一百零八将每一位都很了不起,他们的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
读了《水浒传》,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
一部《水浒传》显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一部《水浒传》展示英雄气慨——侠肝义胆;一部《水浒传》现出英雄本色——同甘共苦。
一部《水浒传》写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读水浒传阅读心得体会分享篇2在梁山泊中有一位我非常喜欢的英雄,他就是“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本名鲁达,原是一名军官,因打抱不平而失手伤人性命,为避吃官司,被迫出家作了和尚,他师傅给他起了个法名为“智深”。
我喜欢他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当他倾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的血泪控诉后,就非常同情关心他们,既赠送银两,又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
而对恶霸郑屠则十分痛恨,在惩罚他时失手三拳将其打死。
鲁智深与金家父女素不相识,与郑屠也无个人恩怨,他的作为充分表现了他爱憎分明的立场,见义勇为的高贵品质和对受压迫者扶危济困,对压迫者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读书笔记水浒传感悟(精品9篇)

读书笔记水浒传感悟(精品9篇)读书笔记水浒传感悟篇1很早就听说《水浒传》非常好看,张老师也觉得适宜我们初一学生课外阅读,我便央求妈妈买。
正好妈妈的一位朋友家有,便送给了我。
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总算把《水浒》的上册啃完了。
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作者在描写两方交战时的高超技巧。
就拿杨志和索超在大名府的那场比武来说吧。
不谈两人的盔甲武器,也不谈双方打斗的场面,单是两人的马,作者就写得活灵活现。
索超的马“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
”而杨志的马“骏分火焰,尾摆朝霞,浑身乱扫胭脂,两耳对攒红叶。
”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虽然在这里只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在描写杨志的马时却用了四种不同的物来比喻马全身不同的红,使人觉得可信、真实,足可见作者技巧的巧妙。
除了看,当然也要思考,我思来想去,就是一个问题不大清楚,那就是何为好汉?一个人的好与坏是由法律、真理来判断的,那书中所谓的好汉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那是兄弟情深,也就算了。
可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在张都监家看马的也被他莫名奇妙地杀了。
这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连面都没见几回,有什么理由杀他?就因为他帮张都监看马?武松见孔亮喝酒吃鸡,自己只有熟菜,便打跑他,自己霸占了,这也能称作好汉?想着想着,倒也想出了几分道理。
以前,人们把“义”看得特别重,史进不就看在朱武和杨春重义气上,放了陈达吗?如今,做事都得依法律,如果也学他们一样,反而会害了别人。
因此,时代变了,人的观念变了,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万万不可把它当成教科书。
读书笔记水浒传感悟篇2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写,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这本书的故事有由发生在北宋末期的宋江起义为原型,生动的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结束。
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的英雄。
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名大众对统治者的反抗斗争……本书刻画了英勇无畏的一百零八为梁山好汉,三十六天罡和七二地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浒传读书笔记精选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水浒传读书笔记精选,感谢您的阅读!水浒传读书笔记精选《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浒传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参考!水浒传读书笔记一《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
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
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
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
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
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
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
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
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第一点,也是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是书中那一百单八将。
人物虽称不上个个性格鲜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浪里白条张顺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坚石刻技术拔群,还有入云龙公孙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法,哪一个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说《水浒传》里108将是勉强凑齐的,就是为了凑传说中的108星。
我也不否认这点,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写多少,那么不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丢失了一百单八将从天而降的意义,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极品。
第二点就是《水浒传》中对剧情的刻画描述。
《水浒传》从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到一百单八将聚一堂,从宋江大破连环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间事情的繁琐,人物的众多,令人望而生畏。
可施耐庵却用自己优秀的文笔将如此长的故事娓娓道来却丝毫没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环套一环,使读者不由得继续往下看,仿佛自己到了真实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让人叹服。
第三点我要说的是《水浒传》对于历史的记述。
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这样一个类似于"科幻神话"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编,哪有什么真的历史。
的确《水浒传》是神话故事,可他对当时民不聊生,奸臣当道,外敌入侵,军队战斗力下降的社会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进行了剖析。
你们想,如果人民生活舒适,那么怎么会有100多好汉奋勇起义如果忠臣当道,那么为什么高逑会当宰相如果国家太平,那么金朝来干吗如果军队丰足,那么何必招安呢在我看来,水浒传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说,更是一本反映当时社会的历史书。
水浒传读书笔记二近来,我读完了《水浒传》这本书。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时代的小说家。
可以说这本书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水浒传》这本书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巨著。
书中着重描写了我国北宋末年,奸佞当道、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
概括了当时不同人们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从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
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文中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紧张精彩的事件。
如:忠厚纯朴的林冲、疾恶如仇的吴淞、才思敏捷的吴用……武松报杀兄之仇,鲁智深反恶霸,林冲手凌辱……这些人,这些事,生动的演义出了一场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水浒传》中有四个人物的性格是十分典型的。
一是鲁智深。
文中以调侃口吻畅写三拳之下,开肉铺的郑屠,又开了油酱铺、彩帛铺,最终还做水陆道场"超生"自己。
读罢之后,人们无不拍手称快,为作者为英雄鲁达热情赞颂的强烈爱憎所感染。
他慷慨大方,重义轻财。
比如他请史进,赠金老。
一听说金老父女的苦情,把自己身边带来的五两银子全放在桌上,还向史进、李忠借钱来帮助他逃生。
当李忠不爽利只摸出来二两银子时,便将这银子丢还了他。
他嫉恶如仇,见义勇为。
这一点可算梁山泊英雄的共同特点。
鲁达拳打镇关西这一段充分说明这一点。
他性急如火,又心细如发。
如他听到金老父女哭诉之后,不能忍受,马上就要去打死郑屠。
但从他救助金氏父女脱身的安排,又是非常细心、周到的。
从这里也反映出他焦急、暴躁的缺点,如在酒楼听到隔壁哭声,"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 他勇而有谋,胆大心细。
他救金父女,不顾风险;戏耍郑屠,不畏强暴;出逃避祸,颇有机智。
这些都写得很生动。
鲁达粗中带细,与李逵粗而兼蛮、武松粗而兼狠是不同的。
种种性格结合,使他成为了全书中性格最完美的人物。
由鲁智深想到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人需要帮助。
虽然不需要人们像鲁智深一样拼命,但是,生活往往连一些像给老年人让座、扶盲人过马路类似这样的小事都会有人不愿去做。
所以,我觉得鲁智深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是李逵。
比起鲁智深,李逵明显地带有全书人物的通性,就是粗。
而且粗得彻底,粗得完全。
但也就是这个特点,使他富于反抗精神,敢打敢拼,而且不顾一切。
这就是使我觉得李逵莽得十分可爱。
还有李逵的爱母情深和义气精神,又令我好生敬佩。
三是林冲。
林冲的性格与李逵有明显的不同。
林冲有明显的退让情绪。
高衙内数次要霸占其妻,他也只是忍气让过。
不是经过"风雪山神庙"一战,被迫上梁山,林冲也只会安安定定地在服役。
因此,林冲就成了悲剧色彩最浓人物。
最后便是全书主要人物的头领的宋江。
梁山泊起义的潮起潮落,差不多都取决于宋江的决定。
宋江本着对别人的忠诚,令其他人对他也十分敬佩,推举他为首领,这给他作出的"受招安"决定可以打下基础。
但他却一心只为朝廷效命,不知朝廷对梁山泊英雄好汉的仇恨,致使梁山起义悲剧收场。
他的革命与妥协的两面性,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也使宋江成为了仅次于朝廷奸人后最令人讨厌的人。
《水浒传》揭露了人民与统治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展现出了贫苦农民被迫聚义梁山,拿起武器,进行战斗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和悲剧性,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使我联想到"平民暴动逐厉王"这个历史故事,也使我清楚的认识到蕴藏在民众中间的那股巨大的力量。
开明的唐朝皇帝李世民说的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水能托船,也能把船掀翻,只有对别人像对自己一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敬重你。
水浒传读书笔记三"各无异心,生死相托,替天行道,保国安民,若有存心不仁者,天地不容,神灵灭顶。
"——《水浒传》"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元末明初,世事黑暗,病态张狂。
这乱世之中一举人因替穷苦之人辩冤纠枉辞官起义,却因领头人居功自傲,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愤然浪迹江湖,与世隔绝。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怀着满腔的热忱与悲愤,施耐庵遇到了同样处境的知己罗贯中,开始了水浒传的创作。
高俅,一个臭名昭着的泼皮无赖,在故事一开始就占用很多笔墨描写他如何因会踢毽子取悦人做了堂堂太尉;相反一个有万夫不当之勇能指挥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林冲,却因比武赢了高俅举家逃亡遭追杀。
越是这不公的社会地位竞争描写,越激发了读者的同情与情绪波动,让人不禁捏了一把汗,此后一群英雄曹盖等人使用智多星吴用的计谋,让身为押司的宋江也落草为寇,群起反之,这"官逼民反"的写作思想变渐渐的透露了出来;"怒杀阎婆"、"景阳冈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火烧祝家庄"、"大破连环马"、、、这一群群个性鲜明,有血有肉,重义疏财的梁山好汉们,渐渐在社会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招贤纳士,劫富济贫,攻打贪官,且所到之处军规严谨,接济百姓,在民间传为佳话。
可能你会惊叹,这不过是从民间搜集来的故事性强的小说罢了,凭什么跻身中国四大名着?这可不是空有虚名啊,你看他描写水功了得的浪里白条:"那人把竹篙一点,双脚一蹬,那条船便像箭似的划向江心,两只脚把船只一晃,便船底朝天,两人全落入水中。
","点","箭似的","一晃",写出了张顺的灵活敏捷。
相反,你再看陆地上称霸的"黑旋风":李逵大怒,脱下布衫,双手一架,早抢了五六条竹篙在手,好像扭葱一般扭断了。
"这"扭葱一般",让施耐庵传神的文字功底深入人心。
当然我读这作品也常会有疑议:如文中"妖术"一次在吴用口中频繁出现;如"武松打虎"那一章脍炙人口的故事,那吊颈白额大虎当时又饥又渴,跃起必高人数米,武松是怎样在醉酒的情况下抓住它头上的皮毛把它硬摁下去呢?我也知道武松的勇猛好战,但这段佳话在人民口中可渐渐成了神话。
事实上施耐庵是在愁家,愁国,愁天下的烦躁下能写出如此传神,把各种故事、人物个性融合地天衣无缝,在当时的文化水平来说已能鹤立鸡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