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格心理学自考复习要点整理

合集下载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差异和人格特质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思维和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人格心理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的复习总结。

一、人格的定义与特征人格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在行为、思维和情感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模式。

它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等特征。

整体性意味着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稳定性体现在人格特质在一定时间内相对保持不变,但也并非完全固定,会受到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改变。

独特性则使每个人都与他人有所不同,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点。

社会性反映了人格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受到文化、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塑造。

二、人格的结构1、气质气质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部分,包括神经活动的类型和强度等方面。

常见的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但容易冲动;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善于交际;粘液质的人稳重踏实但反应较慢;抑郁质的人敏感细腻但较为内向。

2、性格性格是个体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它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

比如,积极乐观或消极悲观是态度特征的表现;坚强勇敢或懦弱胆小体现了意志特征;情绪稳定或喜怒无常反映了情绪特征;善于思考或盲目冲动则显示了理智特征。

3、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感受;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对自己行为和思想的调控。

三、人格的发展1、遗传与环境人格的形成既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

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则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例如,某些基因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和性格外向性,但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也在塑造着个体的人格。

2、家庭环境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首要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28660 人格心理学自学大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自考资料]

28660 人格心理学自学大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自考资料]

28660 人格心理学自学大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自考资料]第一章绪论1、识记:当心理学词典中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特有的特质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

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1 人格的整体性2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3人格的独特性4人格的社会性和生物性中国古代的人格思想和现代的人格研究概况:分为四种:1 阴阳五行的气质类型个性说2习与性成个性说3性品德个性说4 物情不齐个性说。

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后,人格心理学得到发展。

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两部人格结构模型,一个是潜意识系统,一个是前意识系统(包括意识)后来改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气质理论及当前动态:“四液”说即今天的,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人格形成理论:人格的社会起源理论。

活动一人格理论。

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

高级活动类型学说、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

人格研究的各种方法:1人性论,人格结构理论,气质理论,2、领会:各种人格定义的优点与不足;书本4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的含义:1 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2人格具有稳定性,还具有或塑性3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格4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遗传与环境、先天与后天的关系问题。

人格的三秒主要含义:1,最广义的人格概念的外延比个性大2广义的人格与个性同义3狭义的人格不包手智力各理论的主要观点:人性论:向善,向恶,不为,各个理论和学说的主要观点:各种方法的过程及优缺点:22第二章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1、识记:(1)人格动力:认为人的一切精神活动都是心理能的作用。

他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从大自然中获取能量,又为某种目的而消耗能量。

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生的本能在于追求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

包括饥、渴、性等本能。

死的本能体现为恨和破坏的力量。

表现为自杀等动机,破坏等动机。

(2)人格结构: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弗认为人格中有两大系统:一个是潜意识系统,另一个是前意识系统包括意识。

《现代人格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现代人格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现代人格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现代人格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编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标的要求现代人格心理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基本必修课程。

人格心理学是从整体上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门心理学基础学科,其主要内容是人格研究的基本问题、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人格特质论、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人本主义人格理论、认知学派人格理论、人格的发展以及人格评估等几个方面。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使攻读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自学者认识到人格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中的性质、意义、地位和作用;学习和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重点把握各种理论流派的核心理论观点和相关的实证研究进展;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掌握人格评估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人格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Ⅱ.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人格的定义、特征和含义,了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概况,以及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人格的概念(一)人格的多种定义人格的总和式定义、整合式定义、层次性定义、适应性定义、区别性定义以及当代大百科全书、心理学词典和主要教科书中的人格定义。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的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

(三)人格的三种主要含义最广义的、广义的和狭义的人格含义。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一)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人性论、人格类型、理想人格、人格评估、中国古代的人格学说和现代中国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二)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人性论、人格结构理论、气质理论和当前动态。

(三)前苏联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人格形成理论、人格结构、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第三节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二)实践意义三、考核知识点(一)人格的定义(二)人格的基本特征(三)人格的主要含义(四)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五)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六)前苏联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四、考核要求(一)人格的定义1、识记:当代心理学词典中人格的定义2、领会:各种人格定义的优点与不足(二)人格的基本特征1、识记: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2、领会: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的含义(三)人格的主要含义1、领会:人格的三种主要含义(四)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1、识记:中国古代的人格思想和现代的人格研究概况(五)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1、识记:人格结构理论、气质理论及当前动态2、领会:各理论的主要观点(六)前苏联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1、识记:人格形成理论、高级活动类型学说2、领会:各个理论和学说的主要观点第二章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精神分析学派的各个人格理论,识记各个理论的基本概念,领会各个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了解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和新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人格心理学复习总结资料.doc

人格心理学复习总结资料.doc

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1 •现代心理学诞生标志,人格概念,基本特征(深入记住)1)现代人格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37年,(美国)奥尔波特:《人格:心理学的解释》、默瑞:《人格探究》2)人格的概念: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基本特征:(一)整体性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一个现实的个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而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人格的整体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二)稳定性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稳定性不排斥可塑性(三)独特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不排除人与人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共同性(四)社会性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不排除人格的自然性2•人格心理学定义,任务意义和研究对象。

1)定义: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2)研究对象:1人格2研究人的行为,探讨人性,个体差异3)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任务:1人格心理现象2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找出人格心理现象背后的原因与规律4使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意义1基础理论方而:建立人格理论来系统和连贯地回答有关人格的基本理论问题。

2实践应用方面: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人格测量,咨询与治疗的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为各种社会实践服务(如:学校教育实践因材施教;在健康实践方面对心理问题,人格障碍进行咨询和矫正;在人事管理方面,评价,选拔和使用人才。

3•欧洲近代精神病学的历史(深入了解)(P23)1)人格心理学的产生「源头:人性直接的理论与方法上的来源: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一、心理测量学(西方科学史上最早发现心里个别差异问题的不是心理学家,而是天文学家。

)代表人物:高尔顿、卡特尔、比纳、费希纳二、欧洲近代临床精神病学代表人物:皮奈尔、沙可、魏斯麦、弗洛伊德法国著名学者皮奈尔首先肯定精神界常吋一种疾病,有其自然的病因,主张应该对精神病患者给予治疗。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心理学导论《第十章 人格》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心理学导论《第十章 人格》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十章人格知识点汇总1)人格:就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行为倾向性及与之相联系的身心组织特征。

2)影响人格形成于发展的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3)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特征。

4)气质类型:是指表现为心理特征的神经系统基本特征的典型结合。

5)构成气质类型的神经系统基本特征的指标:感受性、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兴奋性、外倾性与内倾性。

6)气质的作用: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影响活动效率;气质影响职业活动;气质与学校教育有密切关系。

7)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1、强而不平衡2、强的、均衡的、灵活的3、强的、均衡的、惰性的4、弱型的。

8)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9)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水平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10)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一个人在情绪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

11)气质与性格的区别: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慢,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大;第三,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有。

12)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结构中包括两种特质:共同特质、个别特质。

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3)卡特尔把特质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指一组看来是乎聚在一起的特征后或行为,这些特征虽有关联,但并不源于共同的原因。

根源特质:是内在因素,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也是独立的人格维度。

14)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有一种前意识。

15)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把人生划分为四个阶段: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他把人的态度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类型。

16)阿德勒的人格理论:追求优越、自卑与补偿、生活风格、社会兴趣。

他认为,追求优越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

现代人格心理学资料(应考)

现代人格心理学资料(应考)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第二章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第一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人格发展人格发展也是争议最大的主题之一。

弗洛伊德十分重视个体早期经验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0至5、6岁,人格基本模式大致形成,保持终生几乎无大的变化,因此追根溯源就是其童年生活中找原因。

在他看来,人格发展就是指性心理发展,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人格随着性的发展而发展,人格的发展阶段受性的因素支配。

他是泛性论者,性涵义很广泛,除了生殖活动外,还包括直接或间接引起机体快感的一切活动,如接吻、触摸等等。

力比多是一种贮存在本我里的心理能,尤其是性本能的能,驱使人们去寻求快感。

它要达到成熟,真正行使生殖职能,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

在每个阶段,力比多集中投射的身体部位是机体获得快感的重要区域,称为“性感区”。

按性感区可以将人格发展分为下列五个阶段:(一)口唇期0-18个月儿童以口、唇、舌为主要性敏感区,如果这一区域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可能形成一种紧张和不信任的人格特征,过度满足形成一种依赖和纠缠别人。

(二)肛门期18-36个月以肛门为敏感区。

这个时期的关键是便溺规矩训练,如果训练过严,儿童在情绪上受到威胁,感到恐惧,会影响其人格发展,可能会表现出冷酷无情、暴躁、好破坏等人格特征。

(三)性器期3-6岁最重要的心理性欲阶段,以外生殖器为主要敏感区。

在这个时期,有性别之分,并对自己的性器官感兴趣。

一方面模仿父母中的同性别者,另一方面又以父母中的异性为“性恋”对象。

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如果顺利解决,对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使儿童获得男性或女性的行为风格,而且可以把父母亲的道德观念、社会态度内化为儿童自己的东西,使之形成超我。

(四)潜伏期6岁-12岁解决好双情结之后,儿童进入潜伏期。

其力比多冲突处于暂时的潜伏状态,性感处于低潮,性兴趣被其他兴趣,如知识学习、文体活动等所取代,人格中的自我和超我部分获得较大发展,表现为男女儿童之间关系疏远,几乎不发生任何联系,活动时男女分组。

人格心理学考试笔记(心理咨询师考试)

人格心理学考试笔记(心理咨询师考试)

心理咨询师考试-人格心理学笔记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什么是人格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第三节新精神分析流派第四节特质理论流派第五节生物学流派第六节人本主义流派第七节人格认知流派第八节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第一节什么是人格人格: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个体形成的典型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的特征。

有结构、动力、特征的系统。

显示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典型性、差异性和统合性。

人格的特性:独特性:一个人典型的行为和特征——典型性&差异性稳定性: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形成的稳定性&表达的稳定性 统合性:人格的组织功能、匹配功能和健康功能。

——多元&匹配&统合功能性:生活轨迹、生活方式、命运——外显&环境&自我约束人格理论的流派我是谁!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眼中的人格:人格特征、人格结构、人格动力等一、人格结构二、人格动力三、人格发展四、人格成因五、人格适应一、人格结构意识的三层次理论:潜意识——深藏内心的、无法直接触及的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前,能够进入意识层面的 意识——心理最表层,能够清楚觉知到的三我结构:本我——享受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二、人格动力心理能量:人的心理过程需要能量(心理能量)驱动才能不断的进行下去。

✓等量原则、平衡原则生本能与死本能✓生本能:指向生长,具有积极、建设性的作用。

(变得更好)✓死本能:将死亡的欲望转向其他客体而非自身的攻击性驱力。

(杀戮暴力消亡等)对立统一,互相整合,互相替代。

三、人格发展四、人格成因●童年经历●父母教养方式●出生顺序老大:过度关注,容易有各种问题老二:对优越感的强烈追求老三:过分保护,表现杰出五、人格适应防御机制——自我保护自身的方式:压抑——职场中受委屈,依然笑脸相迎否认——你怎么了?没事!反向形成——越喜欢,越欺负投射——爱屋及乌合理化——多谢前任不娶之恩,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退行——我不要,就不要嘛!(动不动咬手指头)转移——踢猫效应(a受了委屈,骂b,b不开心看到猫过来踢它)升华——情绪低落,创意无限(经历挫折写了很多诗歌文学等)补偿-扬长避短解释:✧压抑:是指将意识中的令人不安的事物从意识层面移除,这是最基本和使用最频繁的一种防御机制,用于保护自己免于危险。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汇总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汇总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汇总一、人格理论1.经典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森田的人格心理学理论2.社会认知理论-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科尔伯格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亨利·塞勒的自由人格理论3.五大人格特质理论-高尔德伯格的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Eysenck的维度模式-麦克雷,科斯塔和麦克萨尔的五大人格特质理论(NEO-PI-R)4.生物学人格理论-麦克尔蒙特和加兹瓦特的生物学人格模型-氧化还原理论-易感性理论二、人格发展1.心里动力学理论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内心的冲突和解决-心理防御机制的形成2.社会认知理论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变化-受人与环境的影响程度3.遗传与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孪生研究和收养研究的结果-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4.人格发展的阶段-弗洛伊德的精神发展理论- 导入进阶的理论 (Piaget)-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埃里克森)三、人格评估方法1.自陈式问卷-心理症状自评量表-人格特质量表2.项目性测验-涂色法和图形识别测验-评估人格特质和动态过程的投射法3.行为观察-自然环境中的观察-实验室环境中的观察4.临床面试-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四、性格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比较1.性格与人格的概念区别2.性格理论与人格理论的异同点3.人格心理学与性格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比五、人格与心理问题1.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人格心理学在心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3.人格心理学与艺术、教育、领导力等领域的应用以上只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复习提纲,通过系统学习、深入研究这些内容,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人格心理学的核心知识,提高对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人格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自学考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格的概念一、人格的多种定义1、总和式定义认为,人格是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

人格是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

例如,沃伦认为人格包括个人品性的各个方面,如气质、德行、智慧、技能等;普林斯认为人格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总和,包括与生俱来的属性以及由经验获得的属性和倾向。

这种定义有助于确定人格的外延,探讨人格应该包括的特性,对后来的人格特质理论有一定启发作用。

但是,这种定义是肤浅的和常识性的,因为人格并不是许多特质简单的总和,而是各种特质有机的整合;它主次不分,只是罗列各种特质,有可能扩大人格概念的外延。

2、整合式定义,这种定义强调人格各种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

人格的各种属性只是构成整个人格的元素,人格由这些元素组成。

3、层次性定义,这种定义是把人格的各种属性(特征)看作是有组织的,并按一定层次结构排列,使人格特征层次分明,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自我(实际上是指人格)分为四个内在统一的层次:第一层是物质自我,包括人的身体、财产和朋友等;第二层是社会自我,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第三层是精神自我,它的功能是把不同层次的自我统一起来,尽可能排除人格各部分之间的不协调;第四层是纯粹自我(纯我)即对自我进行反省的自我,也就是自我的自我。

4、适应性定义,这种定义的提出是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把人格看作是个体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独特适应方式。

例如,肯卜夫把人格定义为人在对环境进行独特的适应中所具有的那些习惯系统的综合。

这种定义着眼于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格的适应功能,这是有意义的。

但是,它把人格局限于适应(甚至局限于社会适应)是不全面的。

人不仅能适应环境,并且能改造环境。

这种定义着重于人格的功能,没有指出人格的内在特性和本质。

5、区别性定义,这种定义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

例如,斯科恩认为人格是习惯、倾向和情操有组织的系统,起作用的整体或同一体,而那些习惯、倾向和情操是区别一群人中任何一个成员不同于其他成员的特征。

人格具有独特性,但与个别差异不等同。

郑雪认为,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一)人格的整体性: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

人格不是指单一的人格特质,也不是指许多孤立的人格特质的堆积,而是指个人身心方面许多特质的有机整合(二)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形象地说明了人格的稳定性。

(三)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格。

(四)人格的社会性与生物性:。

墨子则重视环境的作用,用染丝作为例子来说明人性因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人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三、人格的三种主要含义。

(一)最广义的人格概念的外延比个性大(二)人格不包括智力:(三)人格与个性同义,包括智力。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一般认为,1 9 3 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和1 9 3 8年美国心理学家默瑞的《人格研究》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一、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一)人性论中国古代关于人性论大致有几种说法:1、性善论。

孟子和董仲舒等人认为,人的本性天生有一定的“善端”,可以发展为善性。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端(端即起点)与本能相似,是与生俱来的。

2、性恶论。

荀子等人认为,人的本性天生就是恶的。

他指出:“人之性恶,其善伪也。

” 3、性无善无不善论。

告子等人认为,本性没有什么善良,也没有什么不善良,人性是中性的。

4、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

世硕、宓子贱等人认为,本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它不善良。

这与告子等人的观点相近,倾向于把人性看成中性的。

5、有性善有性不善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有些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有些人的本性是不善良的。

6、善恶混论。

扬雄等人认为,人性中既有善性,又有恶性,是善与恶二者的混合。

(二)人格类型《黄帝内经》是战国秦汉间一部以医学为主的科学百科全书,包括灵枢、素问两部分。

《黄帝内经》认为,气质有先天的和后天的。

其中的《灵枢通天篇》通篇都是气质理论。

它根据人体阴阳之气的比例,将人分为五种类型: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和阴阳和平之人.(三)理想人格(四)人格评估理想人格是人格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时的刘劭提出“八观” “五视” 、,来评估人的人格特征。

(五)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四种人格学说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人格学说共分四种:“阴阳五行” 气质类型个性说。

“习与性成”个性说。

(1)(2)(3)性品德个性说。

“物情不齐”个性说。

(4)二、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一)人性论苏格拉底开创了西方人本善的传统。

他认为人的心灵先天就有,从本性上讲是善的,但本性上的善不是自发表现的,要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引导,才能变成现实的善。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灵魂,它是神创造的,不死的,并且先于万物和人的肉体。

灵魂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

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灵魂不朽论,认为一个人由灵魂和肉体两部分组成。

其中,灵魂是“形式” ,肉体是“质料” ,形式决定质料。

他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灵魂。

灵魂中有理性与非理性两个部分。

理性即智慧、理智,非理性即情感和欲望。

理性应该控制非理性,这样人才具有德性。

他将灵魂比作“蜡板” ,认为人的本性应该是中性的,无所谓性善或性恶,只是由于后天在蜡板上的刻印不同,才有了善、恶之分。

(二)人格结构理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模型2、勒温的人格结构理论他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结构模型。

勒温强调动机作用,把物理学中的场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心理学,倾向于在整个物理和社会关系中研究人类的行为。

3、人格的分层理论霍夫曼认为,人格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可以由下而上分为欲求、心灵和精神三个层次。

罗特哈克认为,人格结构可分为自我、人层和深部人格三个层次。

莱尔施认为,人格可以分为内部情感基础和上部构造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

(三)气质理论气质是广泛起作用的人格倾向,而不是具体的人格特质。

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气质学说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四种气质类型,即流行于今天的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罗马医生盖伦把“四液” 简化成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2、冯特的气质学说:以感情反应的强度和变化的快慢为基础,把气质划分为下列四种类型:(1)感情反应强而变化快的为胆汁质;(2)感情反应弱而变化快的为多血质;(3)感情反应强而变化慢的为抑郁质;(4)感情反应弱而变化慢的为粘液质。

3.气质的体形说①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奇默把人的体格分成三种:(1)肌肉发达的强壮型、(2)高而瘦的瘦长型(3)矮而胖的矮胖型②美国谢尔顿把分为三种:(1)内胚叶型-柔软、丰满、肥胖;(2)中胚叶型-肌肉骨骼发达、坚实,体态呈长方形;(3)外胚叶型-高大、细瘦、体质虚弱。

4、气质的血型说日本学者能见正比等人指出,血型的真正含义指人体的体质和气质类型。

日本学者古川竹二根据血型把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类:A型、B型、0型、AB型5.气质的激素说伯曼等人用激素来解释气质,认为气质特点是由内分泌活动决定的。

把人划分为六类:(1)甲状腺型。

(2)脑垂体型。

(3)肾上腺型。

(4)副甲状腺型。

(5)胸腺型。

(6)性腺型。

6.活动特性的气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巴斯和普洛明1975 年出版了《人格发展的一种气质理论》反应活动的四种特3性(活动性、 情绪性、 交际性和冲动性) 为指标, 划分出四种气质类型: ( 1)活动型、 ( 2) 情绪型、 (3)交际 型( 4)冲动型 7、托马斯和切斯研究 行动缓慢型。

8、巴斯和普洛 明的研究 活动性和( 3)交际性。

三、苏联和俄罗斯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一)人格形成 理论 1.万事通的社会起源理论 2.活动人格理论 3.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 巴斯和普洛明最彼得罗夫斯基在1 9 7 0年前后提出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

他认为,对人格发展起主导作 用的不是活动,而 是活动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格发展要经历适应、个性化和整 合三个阶段。

(二)人格结构理论 1.希尔巴科夫的人格结构观 :提出了人格的四个系统: (1)第一个系统是感觉—知觉组织动力系统。

( 2)第二 个系统包括知识、技能、智力、 气质和态度几种比较稳定的心理构成物。

(3)第三个系统包括能力、性格、独 立性和倾 向性。

( 4)第四个系统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包括集体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 爱劳动等。

2.波果斯洛夫斯基的人格结构观:他认为人格包括四种成分:( 1)人格倾向 性,包括兴趣、爱好、志向、理想、 信念和世界观体系。

( 2)能力系统,是保证人活动 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

(3)性格系统, 性格是复杂的构成物, 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生活。

( 4) 自我调节系统, 以自我意识为核心, 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机制。

(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 四) 气质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较为直接和密切,是气质的主要 生理基础。

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和抑制两个过 程。

这两种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神经活动过程的平衡性;神经活动的灵活性。

神经活 独特组合,形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强而不平衡(兴奋型) 活(活泼型) ;强、平衡而不灵活(安静型) ;弱(抑制型) 。

兴奋型相当于胆汁质, 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 安静型相当于粘液质,抑郁质相当于抑郁质。

人格心理学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研究人格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证据,学 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 界观的建立。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加强对人的心理活动整体的认识,有助于克服心理学中“只见 树木,不见森林”的形而上学倾向,克服心理学中的机能主义和元素主义的影 响,人格心 理学在心理科学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普通心理 学的内 容,有助于普通心理学的丰富和发展, 建立日益完备的体系。

遗传、 环境和人的积 极性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因素。

4二、实践意义 1.在教育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

2.在管理方面, 学习人格心理学有 助于合理使用人才,知人善任。

3.在职业选择方面, 学习 人格心理学有助于选择与自己和格类型相符合的工作,激发起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在文艺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抓住人物的人格特征,形象地塑造出典 型人物,将一 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读者或观众面前。

5.人格心理学与医学关系十分密切。

6.随 着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要日益增加,在我国各医疗单位和大学开展了 心理咨询工作,建立了许 多心理咨询门诊部和心理咨询工作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