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合集下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如大型基础、大坝、桥梁墩台等。

由于其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升快等特点,如果施工不当,极易产生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制定严格的施工标准至关重要。

一、原材料选择1、水泥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

这样可以减少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

2、骨料粗骨料宜选用连续级配、粒径较大的石子,如 5-315mm 连续级配的碎石。

细骨料宜选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在 23-30 之间。

骨料的含泥量应严格控制,粗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 1%,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3%。

3、掺和料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和料的掺入可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同时还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耐久性。

掺和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4、外加剂为了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裂要求,通常需要掺入适量的外加剂,如缓凝剂、减水剂、膨胀剂等。

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进行选择,并通过试验验证。

二、配合比设计1、强度等级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并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2、坍落度坍落度应根据施工方式和结构特点确定,一般宜为 120-180mm。

3、水胶比水胶比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确定,一般不宜大于 05。

4、配合比优化应通过试验优化配合比,在满足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三、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1、搅拌搅拌设备应具备良好的计量和搅拌性能,确保原材料的计量准确和搅拌均匀。

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类型和混凝土的坍落度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少于 90s。

2、运输运输设备应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离析、漏浆和坍落度损失过大等现象。

运输时间应根据运输距离和路况合理确定,当运输时间较长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添加缓凝剂等。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体积大于约30m3的混凝土,它在工程施工中扮演着至关重
要的角色。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性,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的施工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就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首先,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且必须由专业技术人
员进行设计和审核。

在调整配合比时,应充分考虑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融性、耐久性等性能指标,以确保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其次,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筑过程,也有一系列的标准要求。

在搅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避免因水灰比过大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或收缩裂缝的产生。

在运输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并严格控制运输时间,以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凝结。

在浇筑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振捣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此外,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也至关重要。

在养护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的
配合比和施工环境进行合理的养护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应注意避免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避免因养护不当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和强度降低。

总的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标准涉及到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方方面面。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标准要求,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引起足够的重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包括以下要求:
选用质量稳定、活性较高、需水量低、流变性能好的中低热硅酸盐水泥,烧失量≤5.0%;三氧化硫≤3.5%,氧化镁≤5.0%,氯离子≤0.06%;安定性,沸煮法合格;抗压强度:28d强度≥42.5MPa,3d ≥17.0MPa;抗折强度:28d≥6.5MPa,3d≥3.5MPa;初凝时间≥45min,终凝时间<10h,各项指标均需符合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

在实际的施工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工程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是什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是什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是什么范本一:正文:本文档旨在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标准,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指在建筑施工中,对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

以下是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一些标准和要求的详细内容。

1. 施工前准备1.1 地基处理:在施工前,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确保其平整、坚实,并满足设计要求。

1.2 模板制作:根据设计图纸,制作符合要求的模板,并对模板进行检查和验收。

1.3 钢筋加工:根据设计要求,对钢筋进行加工和预埋。

1.4 设备准备:准备好混凝土搅拌机、输送设备、振捣器等施工所需设备。

2. 混凝土搅拌和浇注2.1 材料准备:准备好水泥、砂子、石子等混凝土原材料,并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和验收。

2.2 搅拌比例: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搅拌比例。

2.3 搅拌过程:将原材料放入混凝土搅拌机中进行搅拌,直至搅拌均匀。

2.4 浇注过程:用输送设备将混凝土从搅拌机中输送至模板中进行浇注。

3. 养护3.1 温度控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需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防止过快干燥导致开裂。

3.2 湿度控制:保持施工现场的湿度,防止混凝土过早失去水分。

3.3 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确定养护时间,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4. 检测和验收4.1 强度测试:对浇注后的混凝土进行强度测试,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4.2 外观检查: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检查,确保其光滑、平整、无明显缺陷。

结尾: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地基处理:指对施工现场的地基进行加固和处理的过程,以满足建筑物安全和稳定的要求。

2. 模板制作:指根据设计图纸,制作用于浇注混凝土的模板。

3. 钢筋加工:指对钢筋进行加工、弯曲和预埋的过程,以提供混凝土结构所需的强度和韧性。

范本二:正文:本文档旨在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标准,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指在建筑施工中,对于高体积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标准[详]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标准[详]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一.基本规定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除应满足设计规范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⑴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宜为C25~C40并可采用混凝土60d 或90d的强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评定及工程验收的依据;⑵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配筋除应满足结构强度和构造要求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配置控制温度和收缩的构造钢筋;⑶大体积混凝土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⑷设计中宜采取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约束的技术措施;⑸设计中宜根据工程情况提出温度场和应变的相关测试要求。

3、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并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

4、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⑴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摄氏度;⑵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摄氏度;⑶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 2.0摄氏度/d ;⑷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摄氏度。

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各项施工前准备工作,并与当地气象台、站联系,掌握近期气象情况。

必要时,应增添相应的技术措施,在冬期施工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标准。

二.原材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⑴一般规定1.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工程设计所规定的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要求。

1.2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除应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外,尚应根据预拌混凝土供应运输距离、运输设备、供应能力、材料批次、环境温度等调整预拌混凝土的有关参数。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标准一、前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现代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技术之一,尤其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高层建筑以及大型设备基础等领域中应用广泛。

由于其体积大、施工难度高、影响因素复杂,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严谨的施工标准至关重要。

本施工标准旨在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供详细的指导,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及效率。

二、施工准备1. 设计审查(1)审查设计文件,明确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技术指标、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

(2)审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保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要求。

2. 施工方案编制(1)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进度计划等。

(2)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3. 施工材料准备(1)选用合格的混凝土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外加剂等。

(2)采购合格的模板、钢筋、预埋件等辅助材料。

4. 施工设备准备(1)选用适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搅拌设备、输送设备、浇筑设备等。

(2)检查设备性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施工人员培训(1)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三、施工过程1. 浇筑前准备(1)对模板、钢筋、预埋件等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对施工缝进行处理,确保施工缝的清洁、平整。

(3)对混凝土输送管道进行检查,确保管道畅通、无泄漏。

2. 混凝土搅拌(1)按照设计配合比准确配料,确保混凝土质量。

(2)搅拌均匀,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3)控制搅拌时间,避免混凝土离析。

3. 混凝土输送(1)选择合适的输送设备,确保混凝土输送距离和速度。

(2)控制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避免混凝土分层。

(3)对输送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管道畅通。

4. 混凝土浇筑(1)按照施工方案确定的顺序进行浇筑,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2)采用分层浇筑法,每层厚度控制在30~50cm。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目录1大体积混凝土定义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种类及措施2.1裂缝产生原因2.2裂缝种类2.3防止裂缝措施2.3.1控制混凝土浇捣温度的措施2.3.1.1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的计算方法2.3.1.2改善混凝土配比2.3.1.3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2.3.1.4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2.3.1.5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2.3.2延缓混凝土降温速率2.3.3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3大体积混凝土浇捣3.1确定混凝土浇筑流程原则3.2混凝土浇筑前的施工准备3.3混凝土输送及泵送要求3.4混凝土的浇捣要求3.5混凝土二次振捣要求3.6混凝土表面收头要求3.7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3.8混凝土试块制作要求4混凝土测温点的布置5参考文献1.大体积混凝土定义所谓大体积混凝土,我国尚无严格规定,一般值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最小边尺寸在1米以上的结构。

美国混凝土学会(ACI)有过规定:“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采取措施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

因为结构平面尺寸过大,基础约束强,基础的温度应力愈大,易产生裂缝。

我国的混凝土设计规范中规定了允许设置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种类及措施2.1裂缝产生原因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从施工角度主要是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产生温度裂缝,是其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是混凝土由于存在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应力和应变,另一方面是结构物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阻止这种应变,使其不能自由变形,而产生温度应力。

一旦混凝土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即出现裂缝。

产生温度裂缝的原因如下: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

混凝土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当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越大,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越不利。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性。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可是建筑工程中的重头戏。

为啥这么说?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如果施工不当,那可就麻烦大了,裂缝、变形,啥问题都可能出现,这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1 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就像盖房子要打好地基一样,大体积混凝土要是没做好,整个工程的质量就没了保障。

一旦出现裂缝,那雨水、潮气啥的都能往里钻,时间长了,钢筋生锈,混凝土强度下降,这房子还能住人吗?1.2 对工程安全的影响。

别以为只是质量问题,安全也受影响!混凝土要是承受不住压力,发生坍塌,那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所以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容不得半点马虎。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

2.1 原材料的选择。

2.2 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就像做菜的配方,得恰到好处。

水灰比、砂率都得算清楚,既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又要尽量减少水化热,这可需要技术和经验。

2.3 施工工艺。

施工的时候,那得讲究方法。

浇筑得分层分段,振捣要密实,不能有漏振的地方。

养护更是关键,就像照顾刚出生的婴儿,得精心呵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裂缝问题。

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

一旦出现裂缝,就得赶紧想办法补救。

小裂缝可以表面封闭,大裂缝就得灌浆处理。

3.2 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大,容易产生温度裂缝。

这就得做好温控,埋冷却水管、覆盖保温材料,办法多得是,就看你会不会用。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个技术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来操作,这样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工程,让老百姓住得安心,用得放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目录1大体积混凝土定义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种类及措施2.1裂缝产生原因2.2裂缝种类2.3防止裂缝措施2.3.1控制混凝土浇捣温度的措施2.3.1.1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的计算方法2.3.1.2改善混凝土配比2.3.1.3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2.3.1.4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2.3.1.5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2.3.2延缓混凝土降温速率2.3.3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3大体积混凝土浇捣3.1确定混凝土浇筑流程原则3.2混凝土浇筑前的施工准备3.3混凝土输送及泵送要求3.4混凝土的浇捣要求3.5混凝土二次振捣要求3.6混凝土表面收头要求3.7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3.8混凝土试块制作要求4混凝土测温点的布置5参考文献1.大体积混凝土定义所谓大体积混凝土,我国尚无严格规定,一般值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最小边尺寸在1米以上的结构。

美国混凝土学会(ACI)有过规定:“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采取措施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

因为结构平面尺寸过大,基础约束强,基础的温度应力愈大,易产生裂缝。

我国的混凝土设计规范中规定了允许设置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种类及措施2.1裂缝产生原因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从施工角度主要是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产生温度裂缝,是其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是混凝土由于存在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应力和应变,另一方面是结构物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阻止这种应变,使其不能自由变形,而产生温度应力。

一旦混凝土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即出现裂缝。

产生温度裂缝的原因如下: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

混凝土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当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越大,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越不利。

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约束条件的影响。

外部约束应力是占主导地位。

减弱约束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重要手段。

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

混凝土内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的体积收缩。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如受到约束,则产生温度应力。

2.2裂缝种类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大致可分为两种:1)表面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产生大量水化热,使得混凝土温度上升,但混凝土由于内外散热条件不同,使得中心温度高,表面温度低,造成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外部产生拉应力。

当这个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会产生裂缝。

2)贯穿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内部温度逐渐降低时,由于降温变形加上混凝土内多余的水份蒸发引起的混凝土体积收缩,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时产生拉应力。

当应力大于混凝土此时的抗拉强度时产生贯穿裂缝。

2.3防止裂缝措施为了控制裂缝的开展,应着重从控制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改善约束程度和设计构造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

这些措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必须结合实际,全面考虑、合理采用,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2.3.1控制混凝土浇捣温度的措施2.3.1.1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的计算方法自约束裂缝控制计算:现浇大体积混凝土时,由于水化热的作用,中心温度高,与外界接触的表面温度低,当混凝土表面受外界气温影响急剧冷收缩时,外部混凝土质点与混凝土内部各质点之间相互约束,使表面产生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到自约束产生压应力。

σt= 1×E(t)×α×ΔT13×(1-ν)σc=2×E(t)×α×ΔT13×(1-ν)E(t)=Ec×(1-e-0.09t)式中:σt、σc──分别为混凝土的拉应力和压应力(N/mm2);E(t)──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α──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1/℃)ΔT1──混凝土截面中心与表面之间的温差(℃)ν──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5-0.20。

Ec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由上式计算的t如果小于该龄期内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值,则不会出现表面裂缝,否则则有可能出现裂缝,同时由上式知采取措施控制温差△T1就有可有效的控制表面裂缝的出现。

大体积混凝一般允许温差宜控制在20℃-25℃范围内。

浇筑前裂缝控制计算: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根据施工似采取的施工方法,裂缝控制方法,裂缝控制技术措施和已知施工条件,先计算混凝土的最大水泥水化热温升值,收缩变形值,收缩当量温差和弹性模量,然后通过计算,估量混凝土浇筑后可能产生的最大收缩应力。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或结构(厚度大于1m)贯穿性或深进的裂缝,主要是由于平均降温差和收缩差引起过大的温度收缩应力而造成的。

混凝土因外约束引起的温度(包括收缩)应力(二维时),一般用约束系数法来计算约束应力,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σ=-E(t)×α×ΔT×S(t)×R(1-νc)ΔT=T0+(2/3)×T(t)+Ty(t)-ThE(t)=Ec×(1-e-0.09t)Ft(t)=0.8×ft×(lgt)2/3式中:σ──混凝土的温度(包括收缩)应力(N/mm2);E(t)──混凝土从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弹性模量(N/mm2),一般取平均值;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10-5;ΔT──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差(℃)绝对值,如为降温取负值;当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长期裸露在室外,且未回填土时,△T值按混凝土水化热最高温升值(包括浇筑入模温度)与当月平均最低温度之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为负值,则表示降温;T0──混凝土的浇筑入模温度(℃);T(t)──浇筑完一段时间t,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Ty(t)──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Th──混凝土浇筑完后达到的稳定时的温度,一般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取当年平均气温(℃);S(t)──考虑徐变影响的松弛系数,一般取0.3-0.5;R──混凝土的外约束系数,当为岩石地基时,R=1;当为可滑动垫层时,R=0,一般土地基取0.25-0.50;νc──混凝土的泊松比Ec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Ft(t)------不同龄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Ft-------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浇筑后裂缝控制计算: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根据实测温度值和绘制的温度升降曲线,分别计算各降温阶段产生的混凝土温度收缩应力,将其累计成为总拉应力。

弹性地基基础上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或结构各降温阶段综合最大温度收缩拉应力,按下式计算:降温时,混凝土的抗裂安全度应满足下式要求:nσ(t)= α×[1- 1/(cosh×β×L/2)]×ΣEi(t)×ΔTi(t)×Si(t)(1-υ) n=i降温时,混凝土的抗裂安全度应满足下式要求:K= ft/σ(t)≥1.15式中σ(t)──各龄期混凝土基础所承受的温度应力(N/mm2);α──混凝土线膨胀系数,取1.0×10-5;υ──混凝土泊松比,当为双向受力时,取0.15;Ei(t)──各龄期综合温差的弹性模量(N/mm2);(按浇筑前裂缝控制公式三计算)Ti(t)──各龄期综合温差(℃);均以负值代入;Si(t)──各龄期混凝土松弛系数;cosh──双曲余弦函数;约束状态影响系数,按下式计算:β=Cx/(H×E(t))1/2H──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式结构的厚度(mm);Cx──地基水平阻力系数(地基水平剪切刚度)(N/mm2);L──基础或结构底板长度(mm);K──抗裂安全度,取1.15;ft──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保温法温度控制计算:(一)保温法温度控制计算混凝土采取保温养护,是在春秋气温情况下,为了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延缓收缩和散热时间(即使后期缓慢地降温),使混凝土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获得必要的强度来抵抗温度应力,同时降低变形变化的速度(即使缓慢的收缩),充分发挥材料的徐变松弛特性,有效的削减约束应力,使小于该龄期抗拉强度,防止内外温差过大并超过允许界限(一般是20~25℃),已导致开始温度裂缝,而采取在混凝土裸露表面适当的覆盖材料。

保温材料所需厚度计算公式:δi= 0.5×h×λi×(Tb-Ta)λ×(Tmax-Tb)式中δi----保温材料所需厚度(m);h----结构厚度(m);λi----结构材料导热系数(W/m.K);λ----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取2.3W/m.k;Tmax---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Tb---混凝土表面温度(℃);Ta---空气平均温度(℃);K---透风系数%(二)蓄水法温度控制计算蓄水法进行温度控制系在混凝土终凝后,在结构表面蓄以一定高度的水,由于水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效果,因而可在一定时间内,控制混凝土表面与内部中心温度之间的差值在20℃以内,使混凝土在预定的时间内具有一定的抗裂强度,从面达到抗裂控目的。

(1) 混凝土表面所需的热阻系数计算公式:R= X×M×(Tmax-Tb)×K(700T0+.28TcQ(t))(2)蓄水深度计算公式:hw=R×λw式中R----混凝土表面的热阻系数(k/W);X----混凝土维持到预定温度的延续时间(h);M----混凝土结构物表面系数(1/m);Tmax---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Tb---混凝土表面温度(℃);K----透风系数,取K=1.30;700----混凝土的热容量,即比热与密度之乘积(kJ/m3.K);T0---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开始养护时的温度(℃);T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Q(t)---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水泥的水化热(kJ/kg);λw---水导热系数,取0.58W/m.k。

底板或长墙的伸缩缝间距计算:伸缩缝间距计算公式:Lmax=1.5(H×Et/Cx)1/2×arch×(|at|/(|at|-εp))εp=0.5×ft×(1+ρ/d)×10-9式中:Lmax----板或墙允许最大伸缩缝间距(m);H----板厚或墙高计算厚度或高度(m);(当实际厚度或高度H≤0.2L时,取H即实际厚度或实际高度;当H>0.2L时,取0.2L)L----底板或长墙的的全长(m);Et----底板或长墙的混凝土龄期内的弹性模量(N/mm2) ;(见浇筑前裂缝控制计算公式三)Cx----反映地基对结构约束程度的地基水平阻力系数(N/mm3);(查表)T----结构相对地基的综合温差,包括水化热温差,气温差和收缩当量温差(℃);εp----混凝土的极限变形值;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10-5;ρ―钢筋配筋率;d――钢筋直径;结构位移值计算计算书:结构位移值计算公式:U= αT ×SinH×(β×X)βCosH(β×L/2)β=(Cx/H×Et)1/3式中U----地下结构任意一点的位移(mm);x----任意一点的距离(mm);Cx----反映地基对结构约束程度的地基水平阻力系数(N/mm3);H----板厚或墙高计算厚度或高度(m);L----底板或长墙的的全长(m);Et----底板或长墙的混凝土龄期内的弹性模量(N/mm2);(见浇筑前裂缝控制计算公式三)2.3.1.2改善混凝土配比混凝土升温的热源是水泥水化热,选用中低标号的水泥品种,可减少水化热,使混凝土减少升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