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鉴赏解析
西方美术鉴赏

西方美术鉴赏西方美术鉴赏是一门独特而深奥的艺术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欣赏西方文化中的艺术作品。
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索西方美术鉴赏的重要概念、流派和技巧,以便您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西方美术鉴赏的一些关键概念。
其中之一是艺术品的形式和内容。
形式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物质特性,如颜色、线条、纹理和形状等。
内容则是指作品所描绘的主题、情感和意义。
理解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索艺术家的意图和创作动机。
在西方美术鉴赏中,我们还需要熟悉一些重要的艺术流派。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艺术家们追求达芬奇和拉斐尔等大师的完美理想。
巴洛克时期则注重表现力和戏剧性,艺术家们将宗教和神话主题融入到作品中。
印象派则通过对光线、颜色和纹理的捕捉来展现瞬间的感觉和氛围。
了解不同流派的风格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
此外,西方美术鉴赏还需要借助一些关键技巧。
其中之一是观察力。
我们需要仔细观察作品的细节、颜色和构图等元素,以发现艺术家隐藏的细微之处。
通过观察,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并揭示其独特之处。
另外,了解艺术家的背景和时代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并将其放入更广阔的背景中进行评价。
在西方美术鉴赏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批评眼光。
这需要深入研究艺术史、艺术理论以及相关的评论和研究。
通过学习和探索,我们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并在欣赏时提供有深度、全面且有指导性的评论。
最后,西方美术鉴赏并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巧的运用,更是一种享受和体验艺术之美的心灵旅程。
在欣赏作品时,我们需要抛开先入之见,用开放的心态去感受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情感共鸣。
只有在这种欣赏的方式下,我们才能深入骨髓地理解和欣赏西方美术作品的真正价值。
综上所述,西方美术鉴赏是一门令人着迷的学科,它要求我们理解形式与内容、熟悉各个流派、运用观察力和培养判断力。
外国美术赏析(绘画)

SZM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蒙娜丽莎,原名丽莎· 焦孔多,双子座,1479年6月15日出生在佛 罗伦萨一个贵族家庭里,但是她的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没落 了,到了小丽莎这代,已经没什么影响力了。她家有套别墅,看 着还挺不错吧,但有一次竟然因为房子坏了出不起维修的钱,一 家人只好搬家,小丽莎就在这样一个落魄贵族家庭中长大了。 后来,丽莎与一个做丝绸买卖的商人结婚了,这个人叫弗朗西斯 科。结婚后的丽莎很快便怀孕了,她老公弗朗西斯科当然是瞬间 喜大普奔啊,再加上丽莎又是个秀外慧中的女子,弗朗西斯科感 觉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男人。于是他决定找个有名的画家,留 下他妻子此刻美丽的模样。在佛罗伦萨这样一个艺术之都,画家 比比皆是。 弗朗西斯科曾让达芬奇的老爸帮忙解决过一些法律纠纷,就这样, 他找到了达芬奇。也是很凑巧,常年在外的达芬奇,那个时候正 好要回到这个他年轻时所生活过的城市,就顺便接了这一单。
SZM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绘画
自画像 1623
彼得· 保罗· 鲁本斯
SZM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绘画
《夜巡》 伦勃朗
SZM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绘画
《月亮与狩猎女神》 伦勃朗
SZM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绘画
《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伦勃朗
SZM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绘画
《宫娥》 委拉斯盖兹
SZM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绘画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绘画
纸牌作弊老手, 1594年卡拉瓦乔
SZM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绘画
圣马太蒙召,1599年1600年,画布油 画,322x340厘米,罗马, 圣路易吉· 迪· 弗朗西斯 教堂肯塔瑞里礼拜堂。 从窗口方向射入画面的 光束表达了在眨眼之间, 圣马太的归依与命运的 转变就发生了,不需要 飞翔的天使、层叠的云 彩或其他什么东西。 卡拉瓦乔
西方美术鉴赏尔雅答案

西方美术鉴赏尔雅答案西方美术鉴赏尔雅答案一、介绍艺术家和作品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作品:《蒙娜丽莎》(Mona Lisa)《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的创作年代大约在1503年至1506年之间。
作品以油画技法呈现,画面中的女性形象面带微笑,目光柔和而神秘。
这幅作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作品之一,也是达·芬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二、作品分析1.形式分析《蒙娜丽莎》的画面构图采用了三角形的形式。
画面中的女性形象坐在一块石头上,背景是一片山水。
画面中的主体被放置在画面的中央,形成了一个稳定而和谐的整体。
达·芬奇运用了透视法和光影效果,使画面呈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
2.内容分析《蒙娜丽莎》的主题是一个神秘的女性形象。
这位女性面带微笑,目光温柔而深邃,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她身上穿着一件宽松的黑色衣服,头上戴着一顶黑色帽子。
她的姿态优雅,手臂轻轻交叠在一起。
整个画面流露出一种宁静和内敛的氛围。
3.风格分析《蒙娜丽莎》展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
达·芬奇善于运用透视和光影效果,使画面呈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
他的细腻的笔触和精准的细节描绘,使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
达·芬奇还通过女性形象的微笑和目光,传递出一种内心的柔和和深情。
4.历史背景分析《蒙娜丽莎》创作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是欧洲艺术的黄金时代。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追求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创作理念,他们关注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达·芬奇作为这个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体现了这种追求和关注。
三、艺术家意图分析列奥纳多·达·芬奇通过《蒙娜丽莎》这幅作品表达了他对人类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的关注。
画中的女性形象面带微笑,目光温柔而神秘,给人一种内敛而柔和的感觉。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我深信,只有高度的文化建设,才能造成现代强盛的民族和国家,对美和艺术的理解,是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美育”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多接触艺术,包括了解一些艺术史,经验证明:人们对于美的鉴赏和理解力,是要靠学习才能获得的————是知识之所赐。
西方艺术往往让人觉得驳杂繁芜,高深莫测,让人不明就里,不知所措。
对西方数千年艺术发展概况的解读,体验到西方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领略到西方艺术典雅精致的风格和浓浓的人文情怀,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深入艺术的现场,感悟艺术之趣、历史之真,知性之美。
从这本书中,学有所获,常有所思,偶有所悟,其乐融融。
西方美术发展的精神基点,始于与自身的认识上。
“美术”一词,在西方指非功利主义的礼堂艺术,或主要指为纯审美而创作出的有形艺术。
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特殊方式。
纵观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状态,由于不同的民族历史传统和相异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使之呈现出丰富而又相对复杂的艺术景观。
西方美术的真正起点在希腊。
尽览西方美术发展的线索,有过三次高峰时期。
第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第二次,文艺复兴时期;第三次,19世纪。
对于文艺复兴,在我学这门课以前的记忆里,留下足迹的仅仅是文学作品,远远不知道美术作品的丰富、无限和逼真。
到此刻才了解到艺术的无垠天地。
历史的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世纪是基督教统治西方的一千年,人们的思想,生活都受到基督教义的全面渗透和压抑。
这个时期的人们缺乏创造力,缺乏自主思想,只为了上天国而活着,而文艺复兴唤醒了西方人的创造力。
文艺复兴为世界文化史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恩格斯说:“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
”就文艺复兴在发展文化艺术方面所具有的意义而言,只有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繁荣时代可以和它相提并论。
文艺复兴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无与伦比的不朽的珍品。
而近代先进的艺术文化,是在文艺复兴艺术文化的基础上诞生,成长起来的。
西方美术作品鉴赏

一、古希腊美术(1)特点:写实美与理想美的完美结合(2)代表作品:《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希腊)(大理石雕刻,高202厘米,约作于公元前150年,巴黎卢浮宫藏)古希腊雕刻的美名,莫过于这座《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这一作品因为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中的米洛斯岛而得名。
它是用两块大理石合雕而成的,接缝处在裸露的躯干与衣服的交界处。
端庄的身体,丰腴的肌肤,典雅的脸庞,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转的站势,这一切构成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姿态。
尽管雕像的双臂残缺,但由于年代久远,人们欣赏的心理已产生积淀,断臂反而诱发出人们美好的想象,从而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味,使人们愈加觉得它非同凡响。
从艺术风格上看,它融合了希腊雕刻中的崇高与优美的两种风格。
它那阔大而简洁的手法,使人联想起菲狄亚斯在帕特农神庙上创造的庄严崇高的雕刻;它那端庄优美的身姿和容貌,又使人联想起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优美而抒情的女性人体雕刻。
无怪乎19世纪法国的雕塑大师罗丹要称这一雕像为“古代的神品”。
这座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雕像,造型匀称和谐,体态婀娜自然.仪态万方而又庄重典雅,集中体现出女性美丽和青春永恒的魅力,由于其外在形体美和内在精神美的高度和谐统一而具有不朽的审美价值.《掷铁饼者》米隆历史背景公元前449年到公元前334年是希腊雕塑艺术的全盛时期,艺术史上称为“古典时期”,大量优秀的雕塑作品出自这个时期,《掷铁饼者》就是现存流传最广的艺术杰作之一,也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
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雕塑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虽然原作已经失传,但我们仍能从复制品中感受到那生命力爆发的强烈震撼,也是我们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艺术价值《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标题从艺术鉴赏的角度谈一谈令你印象深刻的西方艺术绘画作品

标题从艺术鉴赏的角度谈一谈令你印象深刻的西方艺术绘画作品篇一:当谈到西方艺术绘画作品时,我们往往会想到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或是巴洛克和浪漫主义时期的大师,如伯努瓦、伦勃朗、鲁本斯等。
这些作品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以及深刻的思想和表达力。
然而,对于我来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西方艺术绘画作品则是17世纪意大利艺术家弗朗切斯科·德尔·吉奥孔多的作品《最后的晚餐》。
这幅画作描绘了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在最后的晚餐上的场景,是西方艺术史上最著名的一幅绘画之一。
这幅画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所呈现的光影和色彩。
在画面的中央,耶稣坐在桌子的首席,他的脸朝向观众,展现了他的精神领袖地位。
他的周围是十二个门徒,每个门徒的表情和姿态都不同,但他们都被耶稣的表情和光芒所笼罩。
画面的右侧是一幅黑暗的背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灯光构成了一个神秘的图案。
在画面的左侧,也是一幅黑暗的背景,但不同于右侧的图案,它是一个由许多线条组成的抽象图案。
这些不同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比,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复杂的光影和色彩变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这幅画作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耶稣的表情和光芒,象征着他对人类的爱和拯救,以及他即将降临天堂的命运。
而门徒的表情和姿态,则反映了他们在耶稣的指导下,对信仰和生命的追求和探索。
整个画面的构图和透视技巧也非常精湛,表现了艺术家对透视和构图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最后的晚餐》是一幅伟大的艺术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对光影和色彩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人类信仰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它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绘画,更是一幅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的艺术珍品。
篇二:正文:西方艺术绘画作品是西方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技巧和主题的多样性使其成为艺术鉴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看,一幅好的西方艺术绘画作品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主题和情节的完整性:一幅好的西方艺术绘画作品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情节,并且能够充分表达其主题或情节。
国外艺术作品鉴赏

国外艺术作品鉴赏
鉴赏国外艺术作品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乐趣的任务,它要求我们深入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和主题含义。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对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的《向日葵》进行鉴赏。
《向日葵》是梵高在1888年创作的,目前收藏于英国伦敦的英国国家美术馆。
这幅画是梵高在法国南部阿尔勒创作的系列作品之一,该地区的阳光和鲜艳的颜色对梵高的画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艺术风格上看,梵高使用粗犷、浓烈的油画笔触,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对色彩的运用非常独特,例如在《向日葵》中,他用黄色和橙色的丰富层次,表现出向日葵饱满的生命力。
在主题上,《向日葵》不仅是一幅静物画,更是梵高对生活、自然和艺术的热情赞歌。
通过画中的向日葵,梵高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同时,这幅画也反映出梵高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他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挑战了传统的绘画规范和审美观念。
除了艺术风格和主题,鉴赏国外艺术作品时还需要考虑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
例如,在19世纪的欧洲,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人们对传
统价值观的怀疑和对新事物的渴望日益增强。
在这个背景下,梵高等后印象派画家开始尝试表现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他们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内心的焦虑和追求。
综上所述,鉴赏国外艺术作品需要我们综合考虑作品的艺术风格、主题含义、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这些宝贵的艺术作品。
西方绘画艺术鉴赏

《伊·巴·耶特男爵 夫人》油画 [奥地利] 克里姆特(1862—1918 年)
《吻》克里姆特
《蓝衣妇女》油画 [法] 马蒂斯
《蓝衣妇女》是野兽派风 格的重要作品。
《我和我的村庄》油画 [法]夏加尔 (1887—1985年)
此画是一幅极富想像力且具有梦幻特点 的绘画作品。
日出·印象 莫奈 法
1872年,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 “印象,日出”。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 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
《青蛙塘》油画 [法] 莫奈
《水果篮》油画 [意] 卡拉瓦乔
《有黑莓蛋糕的静物》油静物》油画 [荷]威廉·卡尔夫
《四个水瓶的静物》油画 [西]弗朗西斯柯·苏巴朗
《铜水器》油画 [法] 夏尔丹
三、西方现代绘画鉴赏
这里所说的西方现代绘画,不仅仅是一个时间 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它是与西方传统写 实绘画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绘画。这种绘画往 往被称为现代主义(或称“现代派”)绘画。它 的主要特征是反对西方传统的写实美术,强调 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对艺术形式的探索。 因此,它的流派层出不穷,其中影响比较大的 有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 主义和抽象派等。
《埃克河边的磨坊》油画 [荷] 雷斯达尔
《密德哈尼斯林荫道》油画 [荷] 霍贝玛
《遇难船》油画 [英] 透纳
《干草车》油画 [英]康斯坦布尔
《孟特芳丹的回忆》油画 [法] 柯罗
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法国印象派的风景画 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准确地描绘画家对客观 对象的光色关系的视觉感受,以色彩丰富、 色调清新明快见长,是欧洲绘画在运用色彩 上的一次重要革新。这一画派最重要的代表 人物是终生致力于描绘风景的莫奈(1840— 192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主义绘画鉴赏西方美术鉴赏期末论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系(部):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目录摘要 (2)前言 (3) (4)1.2起源 (5) (7)第二章.代表作鉴赏 (9) (9)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
本论文首先会介绍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及其起源与发展;其次将会通过印象派艺术大师的巨制来展现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法国光色彩风格自然界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
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
他们不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
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第一章:印象主义绘画简介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
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
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
1.1特点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
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
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1.2起源在西方绘画在发展历程中,画家总是将当时的科学成就引进艺术创造之中。
由于光学和色彩学研究成果问世,后来又经查理士·亨利把光和色彩直接与美学相结合,运用到艺术法则上,这使追求创新的画家们深受影响和启发,他们尝试着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新的色彩关系分析,并把这种自然科学的法则和他们的艺术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创作。
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光的照射作用,才显现出它的物象;而一切物象又是不同色彩的结合,太阳光是由七种原色组合而成。
如果离开了光和色彩便没有这个世界。
他们还认为:画家要认识这个世界,主要是从“光”和“色彩”的观点上去认识,“光”和“色彩”既然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也是画家认识世界的中心,所以画家的任务也就在于如何去表现光和色彩的效果。
“光”为“色”之母,有光才有色,世界上任何具体的物象和事件只是传达光和色彩的媒介罢了,它本身的意义是次要的!这种艺术观念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从而支配他们的创作活动。
由于他们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画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将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停留在感觉阶段,停止在“瞬间”的印象上,这就导致创作中竭力描绘事物的瞬间印象,表现感觉的现象,从而否定事物的本质和内容。
在他们看来世界万物在阳光下一律是平等的。
雷诺阿曾说过:“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
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
”这种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光”。
只重艺术的形式,忽视乃至否定艺术的内容。
如支持印象主义的左拉所说:“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
”所以我们在印象派的画中所看到的是充满阳光的色块组合,充满空气感。
总的说来印象派创作只重感觉,忽视思想本质,以瞬间现象取代之;以习作代替创作;以素材代替题材;以偶然代替必然;以次要代替主要的。
既然是凭感觉,那必然是主观的,所以印象派所描绘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
这标志着与传统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决裂。
所以说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
不可否认印象派画家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他们倡导走出画室,面对自然进行写生,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出现不寻常的新鲜生动的感觉,揭示了大自然的丰富灿烂景象,这是对艺术创造的一大贡献。
他们的艺术是属于现实主义范畴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
他们的艺术创造是具有革新和进步意义的。
由于官方学院派的压制,这批年轻画家探索创新的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龙展出,于是他们共同于1863年举办了“落选沙龙画展”,遭到学院派古典主义的猛烈攻击。
年轻画家们没有灰心,又埋头奋斗10年,于1874年在巴黎的闹市区举办了震惊画坛的“无名艺术家、油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展览。
在这次画展中展出莫奈的一幅风景画,题名《印象·日出》。
有位叫勒罗瓦的作家发表了一篇小品文评论这次展览,题为“一次印象主义的展览”。
“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1876年举办第二次展览,有20位画家参加,这次展览干脆打出了“印象主义画展”的旗号,从此印象派登上了法国画坛,扩及欧洲,影响世界。
1.3发展1874年3月25日,C.莫奈、P.-A.雷诺阿、C.毕沙罗、A.西斯莱、E.德加、P.塞尚、B.莫里索等一群年轻的法国画家,在巴黎举办了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展览会,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的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嘲讽此展览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会”,遂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
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
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
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
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印象主义画家先后举办了8次展览,前两次均受到当时舆论界的猛烈抨击,以后逐渐成为具有很大影响的美术流派,并扩大到其他艺术领域。
印象主义绘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得到E.马奈的支持与鼓舞。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第二章.代表作鉴赏1.1印象派(1)《日出·印象》——莫奈克劳德·莫奈,1840年生于法国巴黎。
该画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印象派绘画的产生。
迅速成为一个风靡全球,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画派。
它强调自然界的光和色,把光与色的变化作为绘画主流。
莫奈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外光技法进行绘画的印象派大师。
该画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
它表现了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2)《酒馆女招待》——马奈马奈(1832年至1883年)擅画巴黎生活。
他的作品取材于巴黎的生活,主要是画那些在阳台上、公园里、赛马场、游船上的人们。
他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肖像画家。
在印象派初期,他表现了一个画派领袖的才干,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师。
代表作品有《奥林匹亚》、《草地上的午餐》、《吹短笛的男孩》等。
该画中明亮、鲜艳的色调,特别是酒馆女招待充满光感的色彩,自然地反映了人物复杂而微妙的性格和心理。
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1.2新印象主义《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修拉在这幅作品中,修拉采取小心翼翼的点彩画法,把各种经过仔细分析处理的原色小圆点,经过一年的时间点满在画布上。
作品描绘的是巴黎附近奥尼埃的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下午,游人们在树林间休闲的情景。
前景一大块暗绿色表示阴影,中间黄色调子的亮部,表现午后的强烈阳光。
阳光透过树林投在草地上的阴影,被强调得界限分明。
人物服饰的色彩与树林、草地互为呼应,给人以地毯式的装饰特点。
由于点彩,使人和物都显得影影绰绰,朦胧模糊。
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8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
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
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1.3后印象派(1)《静物:苹果与橘子》—塞尚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
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
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
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2)《向日葵》—梵高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梵高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
梵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3)《塔希提妇女》—高更这幅画是后印象主义另一位画家高更的作品。
画家以饱满而浓烈的色彩、宽大而又果断的笔触、稚拙而又粗矿的线条,将两位土著妇女平实而又厚重的表现出来。
画面给人一种浓郁的土著生活气息,充满浑朴天真,神秘而久远的原始感。
高更的作品具有主观化的自然情境。
后印象主义画派,注重如何在绘画中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不在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产生的真实感觉,而是具有更为主观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观念。
这种观念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