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提纲(河南)
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大纲、调查区编码、记录卡、记录表、成果报告编写大纲

(资料性)设计书编写大纲概况项目名称、起止时间、工作区范围。
矿业权登记情况,矿业权分布情况对土地利用(尤其是农用地)的影响分析,三区三线分布情况、自然地理概况等。
区域地质背景分析重点阐述与土地质量相关的要素特征。
结合土地质量调查涉及的要素分别进行关联分析,包括地质背景、生态环境背景、区域地球化学背景、成土母质及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等。
以往工作研究程度与综合评述重点为与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相关的以往工作。
包括土壤(土地)调查、养分调查与环境监测、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等,以及与本次评价内容有关的成果及存在问题等。
野外踏勘、需求调研情况及评述。
目标任务与主要内容目标任务主要内容为实现调查目标,结合下达的任务部署开展的具体调查、评价工作。
包括该项工作的目的、技术方法、主要调查评价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并阐述成果应用转化的主要方向及工作设想。
工作部署技术路线项目工作的总体技术思路、技术路线和调查评价流程等,附技术路线图。
工作部署工作部署原则、总体工作部署、年度工作部署及工作进度安排等。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采用的技术规范、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方法技术与评价方法技术、异常查证及特色土地资源评价、优质特色农产品产地调查、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及图件编制、数据库构建等方面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主要实物工作量经费预算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组织管理及人员安排项目的组织管理方式、组织结构,承担单位能力,项目负责人简历、项目组成员列表等。
质量管理与安全措施项目三级质量管理制度、具体管理措施,野外、室内工作的安全和劳动保障措施,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预期成果项目总体成果、评价报告、图件和数据库、成果简本等。
主要附图、附表区域地质矿产图、工作部署图、工作布置图、土壤类型图、土壤母质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和各类调查表格等。
(资料性)调查区编码1 :50 OOO县(市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区编码表(资料性)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采样记录卡及填写说明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采样记录卡(□县口市口(□镇口乡口街道)村年月日天气(资料性)土壤垂向地球化学剖面野外记录卡及填写说明土壤垂向地球化学剖面野外记录卡编录说明样点背景a)行政区划:记录到村,县市区级、乡镇街道级在对应的“口”中打b)剖面编号:由调查区编码、剖面代码及编号构成。
dzt 0097-19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1∶2.5万~1∶5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97—1994*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Standard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对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规定。
内容包括设计书的编写、遥感图象的应用、工程地质测绘、物探、勘探与长期观测、野外测试与室内试验、特殊岩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要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调查要求、资料综合整理。
本规范适用于已进行l∶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5万水文地质普查的地区。
对城市、矿山、工业建设基地、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时使用。
2 引用标准ZBD14001—89(DZ/T0095—94) 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万~1∶100万) ZBD14002—89(DZ/T0096—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l∶20万)3 总则3.1 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是一项区域性、综合性、基础性的地质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3.1.1 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综合利用、工农业布局、环境保护和整治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3.1.2 为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和可行性论证提供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
3.1.3 为深入开展各类工程建设更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勘察和专门性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性地质依据。
3.2 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的基本任务是:3.2.1 查明地貌特征,研究地貌形态类型、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时代,评价地貌对工程建设的影。
* 原专业标准ZBD14003-89改为行业标准DZ/T0097-19943.2.2 查明各类岩、土体的岩性特征、成因类型和地质时代,进行工程地质分类,评价其工程地质特征。
3.2.3 查明褶皱、断裂(裂隙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特征和时代,评价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及格式

附件三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是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开展项目工作的依据。
为保证地质调查项目目标任务的完成,规范设计的编写,特制定本要求。
一、设计编写总体要求(一)适用范围本要求适用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和其他国家财政调查专项。
(二)设计分类1.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按专业类别分为:(1)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2)1:50000区域地质调查(3)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物化探异常查证(4)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5)矿产资源普查评价(6)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评价(7)生态环境地质调查(8)地下水资源勘查(9)地质灾害调查评价(10)区域重力调查(11)矿产地球物理勘查(12)航空物探测量(13)区域地球化学勘查(14)矿产地球化学勘查(15)遥感地质调查(16)航空遥感(摄影)(17)地质调查方法技术研究(18)地质调查专项研究(科研类项目)2.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按工作阶段(性质)分为:(1)新开项目总体设计(2)续作项目年度工作方案3.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按项目层次分为:(1)计划项目设计(2)工作项目设计(三)工作程序设计编写的工作程序包括:明确任务、资料收集、现场踏勘、设计编写、设计初审等。
1.明确任务项目实施单位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任务书》、项目承担单位根据计划项目实施单位下发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任务书》,认真研究项目的目标任务,落实设计编写的具体方案,并做好设计编写的相关准备工作。
2.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设计编写前要系统收集工作区内已有的相关地质工作成果与资料。
并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编写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
3.设计文字及图件编制设计编写时,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应根据地质调查项目任务书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及时组织设计编写,按时保质完成设计及附图、表的编制。
4.设计初审设计初稿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应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进行初审。
XXX省XXX市城市地质调查总体设计

(A卷技术部分)XXX省XXX市城市地质调查总体设计提交单位:XX省地质矿产勘查局XXX地质队提交时间:2011年12月30日XXX省XXX市城市地质调查总体设计(A卷技术部分)下达任务单位:XXX省国土资源厅、XXX省财政厅任务书文号:XXX国土资[2009]259号提交单位:XX省地质矿产勘查局XXX地质队队长:总工程师:项目负责:编写人:审查人:提交日期:目录第一章绪言第一节项目概况一、任务来源二、任务书编号及项目编码三、项目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四、项目设计体系五、主要技术依据六、工作起止时间及成果提交时间第二节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条件一、地理位置二、社会经济概况三、城市总体规划基本情况第三节以往工作程度一、区域地质、水工环地质工作情况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二章区域地质环境背景第一节区域地质环境背景一、气象水文二、地形地貌三、地层岩性四、地质构造五、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六、水文地质七、工程地质八、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第二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现状一、地质灾害二、环境地质间题三、地质灾害防治现状第三章工作部署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一、总体工作思路二、技术路线三、部署原则第二节总体工作部署一、基础地质调查二、工程地质调查三、水文地质调查四、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五、环境地质、地质灾害调查六、地质资源调查七、遥感解译八、物探工程九、钻探工程十、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第三节年度安排一、年度安排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量二、当年(2009年)工作安排第四节专题研究工作一、XXX市岩溶充水矿山岩溶塌陷综合防治研究二、XXX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和容量研究三、XXX市应急地下水源地潜力评价第四章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第一节资料收集与整理第二节遥感解译一、遥感解译内容二、工作程序第三节城市地质调查调查一、基础地质调查二、工程地质调查三、水文地质调查四、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五、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调查六、城市地质资源开饭利用调查第四节地球物理勘探一、重磁编图二、浅层地震三、高密度电法四、电阻率测深法第五节钻探一、钻孔深度要求二、钻孔孔径要求三、其它要求第六节山地工程第七节样品采集与测试一、基本要求二、测试内容三、样品采集和测试四、建筑材料样品采集和测试第八节地质环境评价一、地下水环境评价二、土壤污染评价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四、特殊类土评价五、垃圾处置场适宜性评价六、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效应评价七、地下水资源评价第九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一、总体目标二、技术路线三、MapGIS与ArcGIS空间数据存储四、海量空间数据库管理五、元数据管理六、WEB服务技术七、系统安全设计第五章实物工作量第六章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第一节组织管理一、管理机构设置二、项目实施机构的设置第二节保障措施一、质量管理二、保障措施三、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第七章经费预算第一节经费预算与依据第二节经费来源与管理第八章预期成果第一节预期成果一、文字报告二、附图三、附件四、附表五、专题调查评价报告第二节提交成果报告时间附件目录1、附图目录1、XXX市城市总体规划图2、XXX市基岩地质图(1:50000)3、XXX市水文地质略图(1:50000)4、XXX市工程地质略图(l:50000)5、XXX市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1:50000)6、XXX市地质研究程度图(l:50000)7、XXX市城市地质调查工程布置图(1:50000)。
1比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指标、设计书编写提纲及格式、工作报告编写要

1比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指标、设计书编写提纲及格式、工作报告编写要201附录A:成果指标成果指标(资料性附录)1 找矿靶区找矿靶区分类见表下表找矿靶区分类表分类要素类型A 类B 类C 类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构造、地层、岩浆活动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图像解释结果表明区域成矿条件有利。
区域构造、地层、岩浆活动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图像解释结果表明区域成矿条件较有利。
区域构造、地层、岩浆活动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图像解释结果表明区域成矿条件较有利。
靶区成矿地质条件与已知矿床找矿预测模型吻合程度高,含矿建造、控矿构造等基本清楚。
与已知矿床找矿预测模型吻合程度较高,含矿建造、控矿构造等比较清楚。
含矿建造、控矿构造等不甚清楚。
矿产情况有已知矿产地;预测资量达中型及以上规模。
有已知矿(化)点;预测资量达中型及以上规模。
预测资量达中型及以上规模。
蚀变特征反映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作用强烈、规模较大、分带明显。
虽反映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作用强烈,但规模较小,分带欠佳。
蚀变较弱。
地球物理场、局部异常推断、解释通过与同类型已知矿床的区域地球物理场和局部异常特征对比,矿致异常的可能性大。
通过与同类型已知矿床的区域地球物理场和局部异常特征对比,矿致异常的可能性较大,但具有多解性。
对地球物理资料推断解释依据不足。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异常的强度和规模大,元素组合特征与已知矿床异常相似,初步证明为矿致异常,且异常出现在成矿有利部位。
异常具有一定强度和规模,元素组合特征与已知矿床有可比性,但规模较小或可认为属新类型矿床。
异常与已知矿床难以类比,元素组合单一,强度一般。
遥感图像及异常特征遥感异常或蚀变异常信息与已知同类型矿床具有可比性。
有遥感异常或蚀变异常信息,与已知矿床的可比性较差。
遥感异常不明显。
部署建议结合技术经济可行性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成果,可优先部署普查工作。
结合技术经济可行性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成果,可开展进一步预查工作。
地质调查专项研究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乙类)2012-3-14

(十八)地质调查专项研究项目设计编写要求地质调查专项要体现科技创新,提交高质量的一流产品。
强调调查、科研、教学相结合,各个环节必须保证工作质量。
项目设计首先要遵守与其相关的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环境地质调查、数字信息、技术方法等领域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附:地质调查专项研究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第一章前言1.项目概况:项目来源及任务下达单位,名称,编号,起止时间,协作单位及分工。
2.目的任务:研究目的,拟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求(仪器、设备应包括技术经济指标,要求量化),预期成果水平,对于找矿勘查效益的意义,社会、经济效益。
3.研究区范围:地理位置,坐标,地质构造单元划分,附工作区位置图。
第二章研究现状(新开项目)、2011年度工作进展(续作项目)1.国外研究概况及进展国外研究最新进展,动态及发展趋势;国内本学科研究现状,最新资料。
2.研究区以往工作程度(地质调查类)工作历史沿革,主要成果和观点。
对以往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物化遥资料的掌握、分析,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
资料可利用程度(附工作程度图)。
第三章研究区地质背景(地质调查类)研究区地质背景及矿产资源概况。
第四章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科学理论根据,采用的方法,工艺,技术措施,工作手段,技术路线,质量要求和技术指标。
第五章研究内容及工作部署研究内容、课题分解、子课题研究内容、工作阶段划分、年度进度等。
第六章实物工作量为完成目标任务设计实物工作量(附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第七章预期成果图件、报告、文章、样机或中试产品等。
第八章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1.项目负责人姓名、年龄、技术职称、所学专业、已取得主要成果(重点是与所承担项目相关的成果)。
2.项目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称、所学专业、项目中分工。
3.协作单位分工及协作关系。
第九章经费预算见“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写要求”,包括编制说明和设计预算表。
第十章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1.保障任务完成,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
城市地质规划方案范本

城市地质规划方案范本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那厚厚的规划方案上,我泡了杯咖啡,打开电脑,开始了一场关于城市地质规划的思维之旅。
一、项目背景这座城市,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等。
为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团队肩负起了地质规划的重任。
二、规划目标1.确保城市地质环境安全,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2.合理利用地质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3.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打造宜居环境。
三、规划内容1.地质灾害防治(1)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2)对重点区域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如削坡减载、抗滑桩、排水等措施。
(3)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
2.地质资源利用(1)合理规划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防止地下水位下降。
(3)开展地质遗迹保护,挖掘地质旅游潜力。
3.城市地质环境监测(1)建立城市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实时掌握地质环境变化。
(2)开展地质环境监测技术研究,提高监测精度。
(3)加强监测数据共享,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四、实施步骤1.开展地质环境调查,摸清城市地质环境状况。
2.编制地质规划方案,明确规划目标、内容、措施等。
3.组织专家评审,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报批规划方案,争取政策支持。
5.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实施规划措施。
6.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实时掌握地质环境变化。
7.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公众地质环境保护意识。
五、预期效果1.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保障城市地质环境安全。
2.合理利用地质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3.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打造宜居环境。
4.增强城市地质环境监测能力,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
我们团队将全力以赴,发挥专业优势,为这座城市地质规划献计献策。
详查地质报告编写提纲(新)

报告编写提纲A.1 绪论A.1.1 勘查目的和任务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A.1.2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欧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A.1.3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
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
A.1.4 以往工作评述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物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
如属属已开采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石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A1.5 本次工作情况说明工作的讫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前景。
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不必列出本表)。
A.2 区域地质以1:50000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1:50000比例尺未做地区,可用1:200000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的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包括任务来源,任务书编号及项目编码,项目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工作起止时间,主要工作量及成果提交时间等。
第二节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坐标范围或图幅及其编号、社会经济概况(交通位置图)。
第三节以往工作程度,包括以往区域地质、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和与本次调査有关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现场踏勘工作情况及评述(工作研究程度图)。
第四节城市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源地开发、地热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土地利用、垃圾处置利用、污水资源处理利用、建筑材料开发、城市建筑布局)。
第二章地质环境背景
第一节区域地质环境背景(简述),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
第二节区域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现状(简述),包括种类、分布、数量、规模与造成的危害及防治现状等。
第三节调查区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气象要素图、水文要素特征图、地形地貌图、地质构造图、水文地质图、岩土体类型图等)。
第四节调査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现状,包括利类、分布、数量、规模与造成的危害及防治现状等,明确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隐患(地质灾害现状图)。
第三章工作部署
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包括总体工作思路、技术路线和部署原则。
第二节总体工作部署,调査区的确定,不同层次和各类地区的细化工作部署,分阶段或分年度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三节专题研究工作方案(结合项目区实际安排1~2个专题)。
第四节年度安排,包括年度安排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量。
当年工作安排要详细具体,根据工作类别、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如地下水枯水期、丰水期统调必须安排在每年5月份、10月份)。
第四章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第一节工作技术依据(标准、规范)。
第二节论述所采用的工作方法与各自的技术要求。
第三节论述地质环境评价的方法与要求。
第五章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分年度各类实物工作量。
第六章组织管理、安全管理与保障措施
第一节组织管理措施、安全管理措施。
要求成立项目协调领导机构,主动与当地政府联系,取得指导、配合,阶段性工作应与当地汇报,听取意见和建议;
应当明确外协工作单位和主要参加人员,如各类样品测试、物探、换热试验等技术工作。
第二节质量保障措施
第七章预期成果
第一节文字报告,包括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及附图、附表。
第二节提交成果报告时间。
第八章经费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