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青铜时代——夏商周汇编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史第二章 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史第二章 青铜时代

❖ 三代的青铜冶炼及铸造完全由官府控制,其技艺已达到相当 高的水平。成文于战国的《周礼·考工记》,对商周以降的 青铜冶炼技术作出概括:
❖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 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 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 商代文明是中国古代早期文明的典型。但殷墟文化 显然已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成熟的文明形态,在其之 前必有肇始。中国古代文明的初现,至少不晚于公 元前20世纪,约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
中华文明是多元的
❖ 夏朝不是中国境内跨入文明门槛的唯一中心。 ❖ 两种文明发生的一元论(又称单境论)。
❖ 现代考古学揭示出,中国境内的人种、文字、葬俗 葬式、彩陶和青铜等方面都独具系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递明确, “中国文明西来说” 已不攻自破。
❖ 夏代镶嵌绿松石腰牌。二里 头文化是同时期中国最发达 的青铜文化,文明的各个要 素已经具备。此类铜牌饰共 出土3件,均作长圆形,中 间作成一面略凸的镂孔,两 侧各附两个半环钮,以不同 的绿松石片镶嵌排列成精巧 的兽面纹。
2.城市的初现
❖ 宫殿基址、陵墓、居住及手工业 遗址等则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 因素。早于殷墟的商代城址有偃 师尸乡沟、郑州、湖北盘龙城等 处。再向前追溯,在公元前3000 年至前2000年的黄河、长江流域 及其他地区,都发现有用夯土或 石头筑成的城邑遗址,已具城市 雏形,如龙山文化的登封王城岗、 淮阳平粮台、章丘城子崖、寿光 边线王等遗址。
❖ 从《诗经》和《史记》的相关记载可知,西周文王建都于丰,武王建都 于镐,后者又称宗周。武王克商后,又在东方洛阳营建都城,此即成周。 目前关于丰、镐的具体所在,考古发掘中尚无确指,但是在今天陕西沣 河东、西两岸约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连续发现了系列的西周遗址,出 土有墓葬、车马坑、水井、手工作坊和大量陶器、铜器。沣东普渡村一 座西周墓中出土的青铜盉上,有铭文“穆王在下国居”的字样。

夏商西周的青铜文明总结归纳

夏商西周的青铜文明总结归纳

夏商西周的青铜文明总结归纳一知识导引(一)表解知识点1.国家的产生2.夏商西周的青铜文明3.社会的变革4.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剖析重难点1.国家的“产生”和“形成”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传说夏启之前,尧舜禹时代,社会的公共管理机构已经有了一定发展。

夏朝建立虽然被认为是国家产生的标志,但它的机构十分简陋。

到了商代,有了一定进步,但仍然不能说是完备的。

周代实行分封制,虽然又前进了一步,但国家体制中仍存在着浓厚的血缘色彩,与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还有很大差距。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以后,国家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已经具备,可以说中国的国家制度已经完全形成了。

2.夏、商、西周的几个重要人物①夏桀:夏朝最后一个国王,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

最后失去民心,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打败,夏朝灭亡。

②商汤:商朝的开国国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

他任用有才干的伊尹,要求大臣勤恳办事,“有功于民”。

他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使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③商纣:商朝最后一个国王,也是个有名的暴君,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他施用炮烙之刑,镇压人民。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向商纣进攻,双方在牧野大战。

结果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④周文王:姬昌,周国国君,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国力逐步强大起来,为周国灭商打下了基础。

⑤周武王:姬发,周文王的儿子,继承文王遗愿,决心乘商朝政治混乱,伐纣灭商。

他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于公元前1046年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叫做西周。

3.西周的分封制西周最重要的制度是分封制。

周天子为了巩固统治,把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诸侯在自己的封土内,又将土地和平民、奴隶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所得土地和平民、奴隶分赐给士大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义务。

艺术史论文 浅析夏商周三代青铜器制作的变化特征

艺术史论文 浅析夏商周三代青铜器制作的变化特征

浅析夏商周三代青铜器制作的变化特征众所周知,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都经历了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夏商周时期创造了独步世界的青铜文化,考古学上将这段时间成为“青铜时代”。

而我将在这篇文章结合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特征,从青铜器的品种和用途、制作工艺、艺术特征等方面论述这一时期青铜器制作的变化及各自特征。

一、品种和用途夏代青铜制品主要是为数不多的礼器、武器和工具,相对商周来说种类和数量较少,但在青铜礼器的出现在铸造史上已是一个重大的飞跃。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有爵、斝、戈、钺、铃,以及兽面纹牌饰等。

另外,相传禹在位时,收集全国的青铜,铸鼎九只,象征九州,号称九鼎——这也被视为王权的标志。

下左图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夏代青铜礼器,爵。

到了商代,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青铜器品种已是相当丰富。

商人尊神,敬鬼,信巫,淫祀。

祭祀活动频繁并且隆重。

因此在商代,出现了大量青铜礼器,分为食器,酒器,乐器和兵器。

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

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

上右图为著名的司母戊方鼎。

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

此鼎高133厘米、宽78厘米,重875千克。

它以超重,超大,超强的体量感,表现出雄伟庄严之美,从而成为最高统治者证权与神权合一的象征。

周代青铜器与商有联系也有区别。

西周注重礼教,统治者实行将政治权利、土地和奴隶讽刺诸侯的分封制度,于是青铜礼器不只用来祭祀,还用来维护和体现这种等级制度。

而到了春秋战国,“尊神重鬼”观念日益淡薄,各自为政的诸侯越来越追求“钟鸣鼎食”的享乐生活,青铜器中的生活用器逐渐增多。

二、制作工艺青铜器铸造铸造要经过采矿、冶炼、浇铸、成型等工序。

其技术要比制陶复杂的多,从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夏代青铜制品的器类很少,主要以小件的器具和兵器为主。

夏代早期的青铜器形制主要受之前同时期的各类陶器的影响,型制朴拙,充满着浓厚的原始气息。

而商周时,随着社会进步和造型艺术的提高,则到了青铜器铸造工艺的辉煌时期,陶制块范铸造的方式得以被使用。

2中华历史五千年之青铜时代 (1)

2中华历史五千年之青铜时代 (1)

二、青铜时代人类文明的第一个阶段是伟大的青铜时代,这是一个史诗性的时代。

部落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使人类产生了最早的国家。

青铜时代的标志,是青铜的使用。

青铜,是铜、铅、锡的合金,它的冶炼需要较高的技术,这标志人类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的青铜时代,就是历史上的奴隶时代,相当于古人所说的“三代”时期,即中国最早的三个王朝,夏、商、周。

青铜时代,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

中国文明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正是治水英雄禹的儿子启建立的。

由于禹的功劳,他的家族声名显赫,为以后的禹传子,“家天下”奠定了基础。

于是,启成了夏的第一代国王,国家诞生了。

中国天子的位子从此一直传到了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

中国进入了有阶级社会,黄河中游的夏族,率先进入文明时代。

夏族的族姓后来成了汉民族的代称——“中夏”,就是指中原,可以泛指中国。

然后夏实在太遥远了,一千多年以后的诗人屈原,就在他的诗歌《天问》中提出疑问。

近代的许多学者也都怀疑夏的存在。

1958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的发现,终于为我们证实了夏的存在。

二里头遗址中夏朝的都城和宫殿结构复杂、规模宏大。

宫殿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里头最重要的发现,是青铜器和青铜作坊。

其中的一个铜爵,是用四块以上的范合起来做成,过程相当复杂。

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载物候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夏代已经积累起来的“观天察候”的知识。

它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候和相应的农作,正式被称作“夏历”。

夏朝维持了500年,传说那时东方有穷氏的部落首领后羿曾一度夺取了夏的政权,后羿的妻子,就是有名的嫦娥。

到夏朝末年,先是伊、洛二水的枯竭,其次是国王桀凶残无道,最终使夏朝灭亡的,是在东方崛起的商族。

经“鸣条之战”,夏彻底完结了。

商,本比夏要落后,后来受到了夏文化的影响,也迅速进入了奴隶社会的文明阶段。

到了商汤任首领的时候,商族已经战胜周围的各部族,成了夏的劲敌。

第二章:青铜时代

第二章:青铜时代

中国文明的多源性
可以看出,文明因素的孕育、出现和 发展,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基本 上是同时的。尤其是长江流域,其文化发 达程度令人惊叹,完全堪与同一时期的黄 河流域相媲美。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文明的 起源是多源的,并不存在一个中心。只是 在龙山时代过后,中原独树一帜,在二里 头文化中,文明才终于出现。
二、夏商周断代工程
•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中国的一项文化 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 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 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 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 合攻关的系统工程。该工程作为“九 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1996年5 月16日正式启动,到2000年9月15日 通过国家验收。
(2)商人尊神(信仰上帝神、祖先 神、自然神。)
• 日常生活中,事无巨细,都要问神占卜, 把鬼神看作是支配自然和社会的绝对神秘 力量,无条件地加以服从。
(3)周人尊礼 (轻天重民)
周人在不动摇天命的前提下,强调人事的重 要性,提出了“顺天应人”【既顺应天意,也注 重人的力量】的思想。人们开始认为,单靠虔诚 地祭天崇祖是无济于事的,关键还在于统治政策 是否“宜民宜人”。作为统治者,除要“敬天”, 又要“保民”。强调人伦关系。制定“五礼”以 维护社会秩序,即吉礼(祭祀天神、地神、人鬼, 祈求吉祥)、凶礼(吊慰家国忧患的礼仪活 动 )、宾礼(接待宾客之礼 )、军礼(军队征 战、操练之礼 )、嘉礼(和合人际,联络感情 之礼 )。
青铜器的主要种类
• 饪食器:如鼎【器具】、鬲【li饮具】、甗【yan器具】、簋 【gui祭祀器具】、盨【xu器皿】、簠【fu器皿】、敦【dui 器具】、俎【zu祭祀器具】、豆【器具】等。司母戊大方鼎 重875公斤,为青铜礼器【各种礼仪活动的器具】的代表。 • 酒器和水器:如爵【酒具】、斝【jia酒具】、瓢【piao酒 具】、觯[zhi酒具】、卣【you酒具】、尊【酒具】、盉 【he温酒器具】、盘、匜【yi舀水器具】、壶、鉴【大型盛 水器】、缶【fou盛水器】等。 • 兵器:如戈、矛、钺、刀、戚【像斧子】、戟、镞、剑、盾、 胄等。 • 生产工具:如耒【lei类似木叉】、耜【si锹】、锄、铲、斧、 刀、钻、凿、锥、锯、挫等。 • 乐器:如钟、铙、钲【军中打击乐器】、镈【bo大钟】、 錞于【乐器】、鼓等。湖北随州出土的青铜编钟65件,重达 5000斤,为世界乐器史上的奇观。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青铜器与甲骨文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青铜器与甲骨文

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
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
,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
,由此,他展开了专门的研究。后来
,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
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
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
的甲骨,所以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
甲 骨文记 事
”。
A、甲骨文形成背景 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时代
5.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今天的汉字起源于 (
) A.甲骨文 C.小篆
B.金文 D.隶书
答案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 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故选A。
6. 如图甲骨文“人”字是采用了哪 种造字方法 ( ) A.假借 B.形声 C.会意 D.象形
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
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 因为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迷信鬼神
2、在商代能够进行占卜的是什么人?
王室贵族
3、他们遇到什么事会去占卜?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大盂鼎
答案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迄今 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故选A。
3.之所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是因为甲骨文是 ( ) A.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商代文字 C.字母文字的起源 D.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青铜方斝[jiǎ]
青铜角
青铜提梁卣[yǒu]
商朝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1、种类繁多;

夏商周青铜器造型及纹饰变化

夏商周青铜器造型及纹饰变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对夏商周青铜器造型纹饰的影响一、人类艺术的启蒙早期人类社会,动物对人具有神奇力量,而人则是被动的。

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使人们期盼神力的庇护,甚至把自己想象成某种猛兽,刻画半人半兽的形制、纹饰。

用青铜器上更为狞厉怪异的纹饰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

这时青铜器纹饰饕餮面常常构成全部纹饰的中心,令人望而生畏。

狰狞恐怖的纹饰是对命运的恐怖心理在器物装饰上的投射,对异族是恐怖的化身,对自己氏族则是战胜恐惧的符号。

我国的青铜时代开始于夏代。

夏代青铜器以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夏代文明,出土的青铜器主要有礼器中的酒器爵、斝、角、盉,饪食器鼎,兵器中的戈、钺、镞,乐器中的铃,以及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和残存的圈足器等,从而奠定了中国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要形制的造型格局。

夏代青铜制品的器类很少,主要以小件的工具和兵器为主。

夏代早期的青铜器形制主要受同时期的各类陶器的影响,充满着浓厚的原始初创气息,仅就青铜爵而言,大体上有两种造型,一类是原始型的,样式基本上是模仿陶爵,它的外形和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手制陶爵有着相似的特征,细腰、平底、短足,呈荷叶状的边口部和流从口部的延伸不甚规整,外观颇像用手捏成的陶器。

另一类造型是比较精致型的,器壁匀薄流狭长而线条优美精细,虽然同是细腰平底,显然是在陶范上事先作过细致修整的,三足细长而微呈曲线形。

这种从原始型到精致型的变化体现了从早期到晚期夏代青铜器造型由简单向复杂多样,由粗放向精致演变的审美历程,为商代青铜器物新颖造型的设计开创了先河。

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一般没有纹饰,但有些爵的杯体正面有一排或两排圆钉状纹饰,一些器物上也出现了简朴的云纹、弦纹和网纹。

除此以外,值得重视的就是镶嵌绿松石的牌饰了,牌上的兽面纹除两眼之外,其他部分都是抽象而不写实的。

它也是目前已知的青铜器上最早的兽面纹。

虽然二里头文化青铜礼器上没有见到动物形纹饰,但是二里头出土的青铜戈内部已经有变形的动物纹饰,因此不能排除此时青铜礼器上出现动物纹的可能。

青铜时代夏、商、周美术

青铜时代夏、商、周美术

青铜时代夏、商、周美术一、概述(一)农业与手工业分工,私有制出现,国家机器奴隶制阶级社会产生。

(二)周武王灭商纣王,建立周朝,他自称天子,周朝制度是实行分封制、世袭制、等级制。

即周天子子继承。

天子的庶子分封为诸侯,诸侯也由诸侯的嫡长子继承。

他们形成一种宗法体系,掌握着政治,经济《齐语》:“士之子恒为土,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

”这种位次尊卑的等级制度,服饰、器物、宫室、车马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可僭越,否则严惩。

这种森严的国家制度(等周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以极大影响。

(三)夏商周时期的美术:最具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是青铜器艺术,它是我国古代美术继彩艺之后又一辉煌成就,因此,这一时期又称“青铜时代”,青铜文明在三代的突出功能在于制造与政治权力“左传”解释这种文明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三代青铜的考古收获相对集中在祭祀礼器及军事兵器上二、青铜艺术青铜指用天然红铜加入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青铜器造型多仿自陶器。

(一)青铜器制作:分炼矿,制范,熔铸,装饰等几个过程。

《荀子》“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载说明青铜制作的条件,其中“制范”是一个重要方面。

有陶范法,蜡模法二种方法:①陶范法:先用泥土塑模,再将泥模烘干,用过滤过的细泥制成泥片,附在胎外面,使呈器形并显外范。

外范中心还要制一个内范,内外范的空间距离,就是器壁的厚度,加固泥范后浇注铜液便成器形。

②蜡模法:又称失蜡法,以蜡制成模型,内外用泥填充和包紧后,灌注铜液,有蜡处即为器形。

此种极为精细或镂空的造型和装饰。

(二)青铜器的品种:据其用途分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除实用还作仪仗、陪葬品。

(1)烹饪器:即蒸煮器,鼎、甗、鬲①鼎:煮肉器,多圆体,三足,双耳,亦有方体四足者如司母戌鼎,它不仅是实用生活用品,还是的象征,传说禹制九鼎以象九州:天子用九鼎,诸候(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至一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 1.玄鸟生商——商族的兴起 • 【玄鸟生商】商族是从有娀(读“Sōng”)氏分出
来的一个宗族而发展起来的。契封于商,赐姓子 氏,“商”是这个宗族的居住地,因而成为宗族 的名称,号称商族,子是这个宗族成员共同的姓 。
娀 Sōng 古国名 [Song state]。即有娀氏,在今山西 运城一带。如:娀简(娀妃,即简狄。旧传为有娀氏之女,帝 喾之妃,殷始祖契之母)
• 【夏桀亡国】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叫夏桀,又名癸。 著名的暴君,荒淫无度,暴虐无道。据《竹书纪 年》中记载,夏桀“筑寝宫,饰瑶台,作琼室, 立玉门”。不仅如此,他还造酒池糟堤取乐。
• 《诗经》中记载:“时日竭丧,予及汝皆亡”。
二、夏王朝的发展和衰亡
• 夏桀:名癸,履癸,夏朝第17 代君主。
• 传说中的著名暴君,淫无度, 暴虐无道 。
二、夏王朝的发展和衰亡
• 【少康中兴】太康在失国后,弟弟仲康带领一部 分族人在斟寻建立了一个小朝廷,这个小朝廷到 了仲康的儿子相时,取得了不小的发展。这一切引 起了寒浞的注意,寒浞(zhuó)派人杀了相,相 的妻子缗(mín)已身怀有孕,从墙洞里逃脱才 得以幸免。她后来逃到娘家“虞”这个地方,生 下了儿子,因希望他能像爷爷仲康一样有所作为, 所以,取名少康。
一、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商汤革命



一、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 3.盘庚迁殷
• 在盘庚之前,殷商又有五次迁移: • A、仲丁自亳迁于隞( áo)或嚣(河南荥阳)。 • B、河亶(dǎn)甲自嚣迁于相(河南内黄)。 • C、祖乙迁于邢(一作耿,又作庇,有说为河南
温县东,有说为河北邢台)。 • D、南庚自邢迁于奄(山东曲阜)。 • E、盘庚自奄迁殷(河南安阳)。
• 屡迁的原因(有两种主要说法) • A、躲避水患;B、王位争夺
一、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诗 经 》 :
都 城 遗 址 底
极 。 ”
“ 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邑 翼
部 的 排 水





最早的城市——商都亳
二、商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 1.农业是主要的生产事业
• 生产工具:以石、骨、蚌等材料器为多,以耒耜为主。 • 产品种类:有稻,谷禾(小米)、黍(大黄米)、粟(小
——
一、夏王朝的建立
夏 朝 的 建 立 者 启
夏朝,是由治水英雄禹的儿子 启建立的。禹年老的时候,准 备效法尧舜,将王位禅让给伯 益,但此时禹的儿子已经掌握 了很大实权,杀了伯益,继承 了禹的位置,成了夏的第一代 国王。
伯 益
一、夏王朝的建立
一、夏王朝的建立
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 夏代年表(公元前2070——前1600年):
青铜时代——夏商周
第一节 夏代奴隶社会的确立
(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一、夏王朝的建立
• 【禹传子家天下】
• 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这种“家天下”的 世袭制一直延续了四千年之久,直到1912年2月 12日,宣统皇帝下诏退位,王位世袭制才算终结。
• 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的建 立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 《竹书纪年》中记载: “筑 寝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 门”。
• 夏桀自比为太阳,认为自己 可以和太阳一样,永世长存。 《诗经》中有一句话,叫“时 日竭丧,予及汝皆亡”,就是 老百姓诅咒他的话。
• 公元前1600年,商汤起兵, 传说中历时五百年的夏王朝宣 告灭亡。
夏桀的奢靡生活
二、夏王朝的发展和衰亡
启→ 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 泄→不降→扃(jiōng )→孔甲→皋→发→ 癸
二、夏王朝的发展和衰亡
• 从启开始,夏国家建立起来了。但夏的政权并不 是很稳固。《墨子》称夏启晚年,生活日益腐化。 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后, 其子太康继位。
• 【太康失国】太康昏庸无道,沉湎于田猎,不恤 民事,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 四夷背叛。东夷族有酋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 部矛盾重重,趁着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 乘机带领族人攻入夏都,掌握了夏的政权,并把 太康驱逐出国,太康在流亡中死去,最终他的弟 弟仲康即位。这就是“太康失国”。
•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学术界终于得到基本共识,即在 文献中夏人集中活动的豫西、晋南地区发现的二里头文化 以及“东下冯类型”和“陶寺类型”,可以确定为属于夏 王朝时期的的文化。有关夏文化的探索仍在继续深化之中。 但由于二里头文化没有发现文字,目前还不能完全断定这 种文化就是夏文化。
第二节 商代奴隶社会的发展 (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夏桀宠妃 妹喜
三、夏文化的探索
• 根据文献记载,夏朝的中心区域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 南部一带;它存在的时间大约是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 16世纪。据此推断,在上述地区和纪年之内发现的考古文 化,就有可能是夏朝遗留下来的。
• 从1958年开始,考古学界即在豫西一带展开了夏文化的 探索工作,发现了偃师二里头文化,其分布范围在夏朝的 中心区域,年代也在夏朝的纪年之内,文化内涵亦与夏代 奴隶社会的情况相符合。
黄米)、麦(大麦)等。 • 数量增多:统治阶级嗜酒成风(酒池肉林),反映了粮食
生产较为丰盛。
• 2.青铜器工艺高度发展
• 青铜是铜、锡、铅三种金属按比例炼成的合金,这种合金 浇铸的工艺水平要求相当高。
• 纹饰:饕餮(tao tie.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 特点就是能吃)、夔、蝉、云雷纹等。
二、商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方座簋(guǐ)—盛食器
饕餮纹
二、商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司 母 戊 大 方
朝 青 铜 礼 器

——
四 羊 方 尊
二、商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 3.甲骨文是商代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
一、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 2.成汤灭夏——商朝的建立
• 商汤(唐、成唐、成汤),发展势力,为夏的忌 讳,囚于夏台,放出后,任用有莘氏媵臣伊尹、 车正奚仲后裔仲虺(读“huǐ”,)为相,聚集人 才,实施灭夏策略。
• 当商汤率领大军进攻夏朝时,失去人心的夏朝立 刻土崩瓦解。经鸣条一战,统治了五百多年的夏 朝彻底完结了。商朝取代夏朝成为新的中原王朝, 它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西南部为统治中 心,起初以亳为都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