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人物简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美术界人物潘天寿

美术界人物潘天寿

· 《记写雁荡山花》,画的是雁荡山中的一个不知名的角落,这 样的景致似乎那个山区都可以找到。潘先生从小生长在浙江省 宁海县的农村,在小时割草放牛时,是会见到这种景色的。若 没有少年时代的那种生活,他到了雁荡山中也许未必能从一块 巨石和一些杂生在山岩间的野花中见到宇宙之广大,生物之茂 盛,因此也不能从闲静幽寂的野趣中感觉到繁荣喧欢的意境。 可以说,《记写雁荡山花》是画家数十年生活经历的集中的抒 情写照。画上爬在岩石上的两只青蛙很为别致,它们的出现增 加了画面的动感和生气。前面那一只还似乎若有所思呢,它们 身体的青灰色的色彩与设色绚丽的山花形成对照,真实地表现 了荒野山景中的大自然的有声有色的戏剧。画上处处有景有 情。《记写雁荡山花》作于1963年春,与同年作的《小龙湫下 一角》一样,画上题识中有“玉兰开候”字样,说明两幅画都 是该年初春画的。另一幅《雁荡山花》一画上完全没有画岩 石,只画有几种山花和野草,基本上是用双勾画花,好像是京 剧清唱,虽无复杂引人的剧情,却更能显示出唱功的高妙。花 草枝叶的疏密聚散,花草形象的穿插揖让,用笔的刚劲秀丽,
画作赏析:
此幅《露气》,采用“先造险,后破险”之法,体现了 画家“僻怪险绝中而有至情”的创作思想。画面右边, 荷叶与莲茎构成头重脚轻之险奇,求其不平衡,得灵动 又得气势;其下绘一块塘边怪石,貌似突兀,又有“秤 砣压千斤”之妙。而左幅之荷叶,虽处低势,却以茁壮 之姿和磅礴气概,将画面牢牢“镇住”;再在上端补以 题款、钤印,于不平衡中求平衡。荷塘中的几处水草、 浮萍,或勾勒,或点染,信手拈来,生机灵动,别致而 不落恒蹊。潘公不仅注重画内主、客配合,有虚实,有 疏密,有高低上下,有纵横曲折,而且尤为注意画面之 四边四角。此图右上角那枝独领风骚的荷花,右下角那 枚萍叶状的圆形闲章,以及左下角似断似续的半边塘 岸,皆与画外气势承接,自得气趣于画外。

初中美术 画家潘天寿的教案

初中美术 画家潘天寿的教案

初中美术画家潘天寿的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2)了解这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3)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3)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三位大师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绘画作品和作品相关的信息资料。

(可制成读书卡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教师:课件依次展示三幅美术作品:1、《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2、《群马》作者是谁?3、《朱荷》作者是谁?学生活动:讨论后举手回答。

二、新授部分:学生任务:要求学生上讲台来介绍这三位大师的作品,看谁1介绍的又清晰又好!1、《清明上河图》作者介绍作者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著名画家,宋徽宗时宫廷画家。

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2、《群马》徐悲鸿作者介绍: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3、《朱荷》潘天寿作者介绍: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

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

教师活动:1、课堂说说三位美术家作品各自的艺术特色是什么?2、艺术界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大师?其他名家:齐白石:虾李可染:牛郑板桥:竹黄胄(zhou) :驴娄师白:小鸭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构图的作用PPT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构图的作用PPTPPT优质课件
主题,令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加强烈。 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
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 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凝聚的整体感。
马蒂斯《舞蹈》
圆形构图实例
6、垂直线构图
从参天大树、高耸的柱子等笔直形象中,可以 对垂直线形成严肃、庄严、寂静的感觉。能增强威 严感和崇高感。垂直线构图特点:严肃、宁静,垂 直形体在画面中的分量要比同样大小的歪斜形体得 分量重,垂直形体使画面的动感减少。
韦 尔 申
《 吉 祥 蒙 古
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
第二,从大官做到小官。文章开篇同样是简单介绍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天赋、文学素养、性情、举荐或举功名情况、最初任职情
况、和家庭情况等。文章的中间部分写传主直言纳谏,性格刚正无私,忠心耿直,被小人谗言,皇帝不知情被贬或被疏远,但传主仍
继续保持高洁的品格,为皇帝、为国家、百姓做事,后来皇帝知道了,可能又启用了,但传主也老了,不久去世了,皇帝给他封个谥
挡住主体物底部,缺乏错落有致的形式美,造型美感受到破坏。
画面左右不均匀,缺乏稳定感。
台角处于画面正中间,容易产生心 理压迫感。
左右摆设平均,缺乏节奏感。
同一组静物被分离成两组,画面 过于松散。
构图要领
1、主次分明: 2、对比明快: 3、前后层次: 4、疏密关系:
小结 (1)意义: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对

桑莲居|潘天寿:“造险”与“破险”(附:谈艺录)

桑莲居|潘天寿:“造险”与“破险”(附:谈艺录)

桑莲居|潘天寿:“造险”与“破险”(附:谈艺录)潘天寿(1897-1971年),原名天授,字⼤颐,号阿寿、雷婆头峰寿者。

浙江宁海⼈。

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偶作⼈物,兼⼯书法,尤擅指墨。

画风沉雄奇险,苍古⾼华。

其画⼤⽓磅礴,具有慑⼈的⼒量感和强烈的现代意识,与吴昌硕、齐⽩⽯、黄宾虹并称为⼆⼗世纪“中国画四⼤家”。

潘天寿历任国⽴艺专教授、校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代表等职,⼀⽣著述丰富,对艺术思想、美术教育、画史画论、诗书篆刻等均有深⼊研究,并建⽴了⼀套完整的迄今影响最⼤的中国画教学体系,被称为现代中国画教育的奠基⼈。

“造险”与“破险”——潘天寿国画的艺术表现⽂/ 吴茀之去冬我写过⼀篇潘天寿画集的序⾔,较全⾯地探索了潘⽼的国画特点和成就,感到其中最突出的⼀点是他善于运⽤“造险”与“破险”的构图⼿法。

其实这⼿法不仅是⽤于构图上,还深深地贯串到作画的各个组成部分。

潘笔的画所以能雄浑、奇特、磅礴、壮阔、富有独创性,给⼈以新鲜、惊异、振奋、向上的感受,都和他的“造险”与“破险”的艺术表现有着因果的关系。

晋代顾恺之早就提出“迁想妙得”的创作原理,分明作画要善于设想,意在笔先,意⾼则⾼,意奇则奇,思路不凡者,其画亦不凡(当然技巧要跟得上思想)。

潘⽼尝谓:学习要谦虚,作画要“⾃负”,要⼤胆,要憋着⽓抓住重点,从⼤处、⾼处、新奇处涉想。

所贵取法乎上,⽽不是墨守成规,师古⾃缚。

描绘⾃然,也要动中取势,变中见奇。

平莫如⽔,遇危⽯则银花四溅,重莫如⼭,绕⽩云⽽通体皆灵。

他最反对琐琐屑屑平平板板的作品,认为“⽂似看⼭不喜平”,作画也当这样;诗有别才别理,⽂有抑扬顿挫,画家也要有奇思别想和出神⼊化的艺术⼿腕。

潘天寿《江洲夜泊图轴》1954年作基于这样的创作思想。

潘⽼乃相应地追求⼀种不平凡的艺术表现,我把它归纳为,“造险”“破险”四字诀。

常见他在巨幅的⽅纸上,先⼤胆地写出⼀块见⽅的磐⽯,⼏乎填满了画⾯,这种以⽅合⽅的构图法,显得板实。

学术之心记西安美术学院藏潘天寿画作并所感PPT课件

学术之心记西安美术学院藏潘天寿画作并所感PPT课件

3. 《荷塘雨睛图》 :经营布陈,达于极致
1964,西安美术学院藏
• 这幅《晴霞图》(约1961-1962,潘天寿纪念馆)构图 与西安美院所藏画作有异,然而题诗相同,是同一阶段的 作品。

这也展示了潘天寿创作构思和风格上的丰富多样与统
露气图(1958,中 国美术馆)
露气图(1959)
1959年又创作了一幅 《露气》,“说明他 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 的艺术家,从未满足 已经取得的成就,这 也是他崇尚学术理想 的必然结果。”
《喜报丰收》作于1958年7月全国农业战 线大放“卫星”之时,为“大跃进”时 期以艺术服务政治的主题性作品。
类似的作品还有《踊跃争缴公粮》 ( 1950 ) 、 《 丰 收 图 》 ( 1952 ) 等,这些略早一点的画作均系场景 写照的人物画,故非潘先生所擅长, 为当时文艺风气所逼而不得已为之。
国色天香图(“1959年初秋作此日课”)
像这幅同样以牡丹为母题的花鸟画大作, 在艺术经营上更具研究性,表达时代精 神更为含蓄和个体化。
2.《喜报丰收》:个性与创造力
• 潘天寿囿于时代氛围但却创造性地努力, 典型地体现在这幅《喜报丰收》图。
• 《喜报丰收》也运用了 《岁朝》类似的物象组合 的比拟手法,画中仰头欢 叫的报喜之鸟(亦出现在 《国寿无疆》一画中)与 那束细细勾画的丰实稻穗 构成了丰收喜庆的气氛。
• 四幅中,唯《雄视图》一幅未 署年款,按购藏经过来看,大 略作于1963-1964年间。(《全 集》中将此画列于1961年作品 之间)。
3、作品所属艺术家创作时期
• 潘公凯先生说:“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前五年, 是先生创作最丰盛的时期”,其时潘天寿先生境遇 较明丽,“除教学工作和一些社会活动以外,天天 作画”, “艺术风格更为强烈鲜明”,是潘天寿先

关于潘天寿的介绍

关于潘天寿的介绍

关于潘天寿的介绍潘天寿(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

浙江宁海人。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

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

1928年到国立艺术院任国画主任教授。

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

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

他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

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影响全国。

他的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

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

他曾任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

著述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

他是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

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

落笔大胆,点染细心。

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

画面灵动,引人入胜。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

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

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

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

如他的《小龙湫一角》特别是把画面主体小龙湫压到边角的构图,含蓄地让观者先看灵岩的磅礴山势,烂漫的山花然后再去欣赏那支龙湫水,这种方法,正与那些使画面“一览无余”形成对照,不仅显示了画家出奇制胜的构图才能,也表述了画家对平凡事物的内在感情。

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

潘天寿一一艺术与人生(三)

潘天寿一一艺术与人生(三)

潘天寿⼀⼀艺术与⼈⽣(三)编者按没有实践,理论就⽆从产⽣;没有理论,实践只能是盲⽬的。

在画坛独树⼀帜的潘天寿,意境和笔墨都很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的创作,其出众的成就与他⼀向尊重前⼈的理论很有关系。

倘若只知道⼀些前⼈的画论⽽没有⾟勤的以⾄艰苦的劳动,当然不可能成为堪称⼤艺术家的画家。

潘天寿不光是⼀位⼤画家,同时也是⼀位出众的理论家,其理论是辩证法的。

今茹昱斋官⽅微信平台以“艺术搬运⼯”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以期传播!潘天寿《秃头僧图》 1932年⽣宣纸设⾊ 94.8cm×172cm奴⾪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掠夺剥剥之社会也。

掠夺剥削者,⽆处不千⽅百计以满⾜其占有欲,其对物质之⾷粮也如此,其对精神之⾷粮也亦然,以致共有之绘画,为掠夺剥削者所霸有矣。

然《易》⽈:“剥极则复。

”今⽇之社会,⽆掠夺剥削之社会也,绘画,亦应由掠夺剥削者之⼿中,回复归于⼈民。

⼀⼀《听天阁画谈随笔》⼈⽣须有艺术。

然有⼈⽣⽽后有艺术,故最艺术之艺术,亦为⼈⽣。

⼀⼀论画残稿艺术家应从事艺术运动,使艺术到民间去。

⼀⼀论画残稿潘天寿《⼩憩图》 1954年⾰命的最终⽬标,是为全民造幸福;全民的幸福,就是将全民的物质⽣活与⽂化⽣活,提到合理想的最⾼点。

⼀⼀1955年在⽂艺思想讨论会上的发⾔提纲绘画家,将宇宙间⼀切可歌颂、可欢欣、可悲泣的形象、明暗、⾊彩以及⽣活中的⼀切动态描写在画⾯上⽽成为绘画艺术品,以供全世界的⼈民⼤众欣赏,使全世界⼈民⼤众精神愉快,⾝⼼健康,得到思想上的⿎励,向理想的社会更进⼀步的创获与成就。

据以上的⽬标任务,绘画艺术原是为⼈类的社会,归根到底也是为全体⼈民的每个⼈服务。

⼀⼀1957年《谈谈“中国画不科学”的问题》潘天寿《浅绛⼭⽔图轴》 1945年⽣宣纸设⾊ 107.9cm×109cm艺术是⼈的精神产品,反过来⼜提⾼⼈的精神境界。

从事艺术是教育别⼈,也是⼀种⾃我教育。

因此艺术品应该健康、进步、符合时代潮流。

中国名画家及其作品欣赏ppt课件

中国名画家及其作品欣赏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0
下面我们以中国画为主向大家介绍我 国20世纪的部分名家名作(以画家出生 先后为序)。
完整版ppt课件
11
吴昌硕
• 吴昌硕(1842-1927)近代出 杰出书画家。浙江安吉人。曾经 做过清末的安东(今江苏涟水县) 知县。是我国著名画家,书法家、 篆刻家。中国近现代重要画派海 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完整版ppt课件
54
潘天寿
《小龙漱下一角》
完整版ppt课件
55
关山月 “岭南画派”
原名关泽霈。广东省阳江市人。1933年毕业 于广州市立师范。是岭南派第二代杰出画家,著 名美术教育家。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写 梅著称。
完整版ppt课件
56
关山月的国画成就
• 一重视写生,眼界开阔,感触新鲜,它饱含生 活气息、时代风貌和画家情怀,立意不凡,因 此显得格调高雅。
27
四虾
完整版ppt课件
28
完整版ppt课件
五 虾 29
八十三画虾
完整版ppt课件
30
高龄虾 完整版ppt课件
31
虾族完大整版家ppt课庭件
32
虾鱼完、整版虾ppt课鸟件
33
虾荷
完整版ppt课件
34
虾蟹
完整版ppt课件
35
齐白石先生之所以能够从一个雕花木 匠、民间艺人逐渐成长为一位驰誉国内 外的大名鼎鼎的绘画艺术大师,获得如 此巨大的成功,这里并没有什么神秘之 处,也没有任何玄机和窍门,完全是靠 他自己的信念和意志,靠他自己一生勤 勉辛劳、艰苦奋斗出来的。
中国名画家与作品欣赏
完整版ppt课件
1
国画的分类
分按
为表 山 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默默看着潘天寿的每一幅花鸟画,一旁 的潘天寿紧张得额头冒汗。吴翁看毕,双 目一亮,以少有的赞扬语气说:“你画得 好,落笔不凡,格调不低,有自己的面目 。阿寿,你要好好努力。”吴昌硕亲热地 称他“阿寿”,从此潘天谨改名“潘天寿 ”,画画也多用“阿寿”、“寿者”题签 。
人 物 轶 事
悲惨结局
• 1966年,6月初,"文化大革命"爆发,被关进牛 棚监禁达三年之久。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浙江宁海 县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 育家。原名天授,字大颐,号 阿寿,早年自署懒道人、心阿 兰若主持,晚年自署东越颐者 、颐翁、雷婆头峰寿者等。
• 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 ,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 哥、蔬果及松、梅等。
• 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其墨 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 ,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 面灵动 ,引人入胜。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 1967年初,被带到嵊县参加批斗大会。 • 1968 浙江美院"打潘战役"达到以高潮。 • 1969年初,被押往家乡宁海县等地游斗。 • 1970年8月,因得不到及时、认真的治疗,出现
严重血尿。 • 1971年5月,在听了向他宣读的"定案结论"后,
愤慨疲备至极,再度送往医院抢救。 • 1971年9月5日,天明前,潘天寿与世长辞。
著名作品
记 写 雁 荡 山 1957年 花
在潘天寿的作品中,所画的都是常见的题材,但这些 最平凡的东西,经他的点化,便具有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这幅《记写雁荡山花》便是一个突出的例证。他从深入雁 荡山写生得来的这些山花幽草的细微题材,被他化为气势 磅礴的巨制。为了使这些山花幽草表现得更鲜明突出,他 采用双勾重彩画法,与大笔浓墨的写意岩石,取得粗细、 刚柔、黑白、青红的强烈对比,并巧妙地使之达到对立统 一,产生丰富的变化和动人的艺术效果,同时创造了花卉 与山水结合的独特形式。
梅 月 图
1966年
《梅月图》是他晚年指画的杰作。画中古梅掀天拔地,右盘 左旋,忽然高耸,有"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之势。古梅虽然饱历 风霜雨雪,却锻炼成铁石般的气质,充满倔强、旺盛的生命力。 此画可以说是对崇高晚节的赞歌,也是画家刚毅不阿的品格的表 现。
潘天寿对吴昌硕仰慕已久,一天,由友人
陪同,登门拜访。见吴翁一点没有大画家 的架子,潘天寿打消顾虑,从包袱里取出 自己的画作,毕恭毕敬地说:“学生自学 绘画,水平不高,请先生指点。”吴昌硕 时年八十,画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潘 天 寿 中 学
潘 天 寿 广 场
潘 天 寿 纪 念 馆
莫此笼絷狭 ,
心如天地宽 。
是非在罗织 ,
自古有沉冤

结束语
当你尽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