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植物的叶

合集下载

《讲植物叶子》教案(上课修改版)

《讲植物叶子》教案(上课修改版)

《讲植物叶子》教案(上课修改版)讲植物叶子教案(上课修改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植物叶子的结构、功能及多样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时间安排本教案计划为一节课,预计时长为45分钟。

教学内容1. 植物叶子的基本结构- 叶片:形状和大小的变化- 叶柄: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 叶脉:叶片中的血管系统2. 植物叶子的功能- 光合作用:通过叶子中的叶绿素进行阳光能量的吸收和转化- 呼吸作用:通过叶子中的气孔进行气体交换3. 植物叶子的多样性- 不同种类植物的叶子形状和大小- 不同植物叶子的颜色和纹理教学方法1. 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植物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纹理,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2. 群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叶子进行观察和描述,然后与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3. 展示和说明:使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种类植物的叶子,并解释其结构、功能和多样性。

4.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加深对植物叶子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资源- 不同种类植物的叶子样本-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 PPT或白板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植物叶子的理解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介绍他们选择的植物叶子的结构、功能和多样性。

- 给学生发放简单的选择题测试,测试他们对植物叶子的基本知识。

注意事项- 确保教室环境适合观察和讨论。

- 在进行群组活动时,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有机会进行展示和分享。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问答环节,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参考资料- 学生教材或参考书籍中与植物叶子相关的章节。

- 植物叶子的图片和资料。

以上是《讲植物叶子教案(上课修改版)》的文档,请参考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使用。

祝您的教学顺利!。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问答题答案-讲义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问答题答案-讲义
答:我配制的是运动员饮料。 用到的材料有:糖60份、柠檬酸2份、 香精1份、盐1份、纯净水200份。
第7课、水里有什么?
1、什么叫水的净化? 答: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 2、想办法去掉水里的杂质。 答:沉淀、过滤、消毒。 3、海水淡化的方法。 答: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和冷
3、植物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 叶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茎的作用 是输送水分。花、果实、种子的作用是进行 繁殖。
第11课、植物的叶
1、植物的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这告诉我们什么?
答:这说明叶子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 素。
2、什么叫光合作用?
答: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 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 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 作用。
3、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
3、设计对比实验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答:把两份同பைடு நூலகம்多的白糖分别放入两个水量 相同的水杯中,一个用小棒搅拌,另一个不 搅拌。结果搅拌的杯子中,白糖很快溶解了
4、人们在哪些方面应用了溶解?请举例说明
答:洗衣服时,把洗衣粉放入水中进行溶解。 做糖水时,把糖放入水中进行溶解。
第6课 、做一杯饮料
1、请你配制一种饮料。把饮料名称和配制比 例写在下面。
答: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 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第12课、植物的茎
1、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 部分的?
答:是通过植物的茎来输送水分的。
2、对植物实施环割有哪些好处?
答:防止从根部吸收的养分再回到根部。 如果实施环割,会使大部分养分留在 枝干部,这样做有利于果实、枝叶的 成长。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白桦》课文仿写小练笔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白桦》课文仿写小练笔

第11课《白桦》课文仿写小练笔①仙人掌②芦荟在我的阳台,在我的阳台上,有一棵仙人掌,有一棵芦荟,仿佛涂上绿漆,仿佛披上绿装,披了一身铠甲。

佩了两把利刃。

火辣辣的太阳,绿莹莹的叶片,热腾腾的空气,尖尖的小刺扎手,根根小刺直且尖,层层叶片重叠,火热的夏天日如年。

晶莹的叶肉如玉。

在恐怖的高温里,在灿烂的霞光中屹立着这课仙人掌,站立着这棵芦荟,在炎炎的烈日里,在明亮的日头里,闪着绿色的光芒。

闪着晶亮的露珠。

仙人掌的四周围着,芦荟四周游动着垂头丧气的花朵儿,红的黑的小金鱼,它们向翠绿的英雄,它向清澈平静的鱼缸投来羡慕的目光。

又投下一抹浓浓的绿。

第11课《白桦》课文仿写小练笔③银杏春回大地,枝头嫩芽萌发,翠绿小扇随风摆动,身躯却巨人般高大挺拔。

秋日,白果团团簇拥。

秋雨后,片片金黄的落叶,纷纷飘落,大地如同黄色的绸缎。

银杏啊!你有独特的外表,你有顽强的生命力,你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

我赞美你,我喜爱你。

④竹林在我的屋后,有一片竹林,仿佛涂上了绿漆,披上了绿袍。

粗粗的竹杆,绿绣的叶边潇洒极了,节节竹杆连接在一起,层层的叶片如蝴蝶在狂欢。

密密麻麻的竹子,像一片绿色的森林,粗细不同的竹子,像幅绿色的油画。

生机勃勃的竹林,不论秋冬严寒,它们苍翠依旧,它们挺拔依旧。

第11课《白桦》课文仿写小练笔⑤柳树在我们家的门前,有一颗柳树,仿佛披上了一件绿衣,在空中飞舞.跟头发似的枝头,胡须儿顺畅,像仙女的银发,随风飘落。

在朦胧的静谧中,耸立着这颗柳树,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耀眼的光芒。

柳树四周徜徉着归巢的鸟儿,它站在亭亭玉立的树枝上,增添了一处美景。

⑥梅花在寒冷的冬天,百花凋零,唯有梅花在风雪中散发着淡淡的芳香。

花瓣_上落满白雪,她不畏惧,她深深地知道,这寒冷的冬天过后便是那温暖的春天。

春来,大地复苏,梅花却不与百花儿争宠。

在来年的冬天,还会看见梅花在风雪中那不惧风霜的模样。

叶片的结构课程设计

叶片的结构课程设计

叶片的结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掌握叶片的组成和特点,了解叶片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1.了解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等。

2.掌握叶片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3.了解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4.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结构。

5.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叶片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课“叶片的结构”为主,主要内容包括:1.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组成,叶片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2.叶片的功能: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3.第一课时:介绍叶片的基本结构,观察叶片结构。

4.第二课时:讲解叶片的功能,进行实验探究。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讨论法:分组讨论叶片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3.实验法:观察叶片结构,进行叶片功能实验。

4.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叶片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参考书:相关叶片结构与功能的参考资料。

3.多媒体资料:叶片结构与功能的图片、视频等。

4.实验设备:显微镜、叶片标本、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实验报告:针对实验部分,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江西中考生物总复习——第11课时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江西中考生物总复习——第11课时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例5 [2020·北京通州初三期末] 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
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
个不同的是
(A)
A.农田及时松土
B.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D.小麦种子晒干入仓
考点四 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1.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例7 [2020·南充] 下列生产生活中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分析正确的

( C)
A.农田里及时排涝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根的的呼吸作用
B.农业生产中,种植密度越大作物产量越高
C.将粮食晒干贮藏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
D.为提高空气质量,应尽量在卧室内多放置盆栽植物
例8 [2020·绵阳] 图甲、乙表示绿色植物细胞中两种生理过程,M、N表示物
例3 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反应物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 B.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C.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无关
例4 [2020·自贡改编] 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一生物不同细胞呼吸作用强弱一定相同 B.细胞中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呼吸作用的反应原料 C.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贮藏水果时应该保持干燥,提高氧气浓度
例6 [2020·遂宁]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C ) A.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储存能量到有机物中 B.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释放有机物中的能量 C.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白天仅由光合作用供能,夜晚仅由呼吸作用供能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植物的根茎叶》教案

《植物的根茎叶》教案

科学领域《植物的根、茎、叶——苹果树长大了》授课教师:崔云巧活动名称:科学领域《植物的根、茎、叶》活动时间:2017年11月10日活动内容:观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了解其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的作用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事物,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观察认识实物,让幼儿能掌握植物各个部分的作用。

3.提高幼儿的科学兴趣及探究能力。

活动准备:PPT课件、植物的实物、一组植物的卡片,一组手工操作贴片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哪些事物属于“植物”?幼儿回答,教师给予肯定。

那我们“人”属于植物吗?桌子属于植物吗?幼儿回答2.图片导入:请小朋友们欣赏植物图片,看看你认识它们吗?3.引出问题:通过观察图片,请小朋友们说说,植物有哪些部分组成?小朋友回答,教师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

(二)活动部分:一、通过结构图,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二、分别细化讲解(1)植物的根分为:直根系、须根系两类(出示实物观察)。

植物的根具有吸收贮藏养分和水分的作用,以及固着植株的作用。

(2)植物的茎:形态一般呈管状(观察图片)。

茎能把根吸收的水分养分运送到植物的叶、花、果实和种子里。

(3)植物的叶子:形态各不相同(观察图片)。

植物的叶子在阳光的作用下,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养料。

三、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平时吃的蔬菜是植物吗?你们知道这些都是植物的哪个部分呢?四、实验1:请小朋友们拿出一组植物图片,观察并思考平时吃的是植物的哪个部分?思考并讨论。

教师总结。

(土豆属于块状茎,莲藕属于根状茎)(萝卜属于根,人参属于根)2:观察图片,说说它们又是植物的哪个部分?教师总结。

(芹菜吃的是茎和叶,白菜吃的是茎和叶,葱吃的是茎和叶)五、实验1:请小朋友们拿出一组植物粘贴卡片,进行动手操作,将植物的各个部分粘贴到正确的位置,并且说一说,植物各个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小朋友回答,教师总结。

(三)活动结束部分:1.活动延伸——观察图片,认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11《植物的叶(二)-》PPT课件

11《植物的叶(二)-》PPT课件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
12
到了1782年,瑞士科学家谢尼伯发现 浸入水中的叶片,在光照条件下能产生 助燃的气体“氧气”。
经过多位科学家的多年研究发现,植物生长 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是叶绿体提供的。每一 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加工厂”, 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 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 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 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
.
10
讨论 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对养 分的索取不是来自外界的供给,而是只 能与它自身有关。
.
11
海尔蒙特当时还不知道光合作用到底是 怎么一回事,这为后人留下了一个问号。直 到18世纪。
•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在钟 罩里放入绿色植物和老鼠,在光照条件 下,老鼠能正常生活;没有光照的条件 下,老鼠很快就死亡。
.
7
演示实验
• 1.把一片绿叶放入小烧杯中,再加入95%的酒精到 淹没叶片为止。
• 2.把小烧杯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倒入热 水。
•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到上面, 点燃酒精灯加热。
.
8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 小烧杯中的无色酒精变成了绿色。 • 绿色的叶片变成了黄白色。
.
13
水+二氧化碳
叶 光绿体ຫໍສະໝຸດ 植物所需养料+氧气
.
14
一起阅读一下
全世界的生物呼吸和燃烧消耗的氧气平 均为每秒10000吨/秒,而我们生活的大 气层中,氧气只占21%,按照现有的消耗 速度只能维持3000年,可是,许多年过去 了,而大气中的氧含量并没有减少,这是 为什么呢?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还比较有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内容,包括《动物感知环境》《太阳和月亮》《植物的生活》《生活中的工具》四个单元。

教材注重通过观察、实验、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知道太阳和月亮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对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了解常见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 科学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

学会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寻找答案。

3. 科学态度对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能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培养合作意识,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初步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常见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认识太阳和月亮的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使他们能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措施1.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2.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植物的叶(二)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的叶中含有叶绿素,叶有蒸腾作用。

2.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叶中含有叶绿素的实验;能按照教材提示的方式进行实验活动。

3.了解叶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人与动物的意义。

4.经历对问题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正确的分析科学家实验过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具学具】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大烧杯、小烧瓶、石棉网、三脚架、酒精、新鲜的绿叶、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激趣: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你们想看看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
2.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1:植物的叶大都是绿色的。

预设2:为什么有这么多形状?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了解赫尔孟德实验
(1)提问:一个人从小长大需要吃很多东西,那么,一棵种子从发芽到长成一棵高大的植物也需要养料吗 ? 它需要的养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
(2)讨论、汇报。

(3)讲述:大多数同学认为植物主要的养料是从土壤里来的。

人们在很长的时间里也曾经是这样认识的。

这种认识对吗 ?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在1642年,比利时的科学家赫尔孟德曾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我们称为“赫尔孟德蒙实验”。

(出示课件)
(4)阅读并思考:赫尔孟德想通过实验证明什么 ? 实验中,他为什么要把柳树种在盆里 ? 为什么只浇雨水 ? 实验结果怎样 ?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
(5)讨论、交流、汇报。

(6)小结:赫尔孟德实验告诉我们,植物长身体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不是从土壤里得到的。

那么,这些养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 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绿叶制造的。

2.指导学生了解绿叶的光合作用
(1) 认识叶片中含有叶绿素。

叶的内部构造(出示课件)。

教师讲述:如果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就会发现叶中有很多的绿色颗粒,这种颗粒叫叶绿体,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一般是绿色的。

引导提问: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测呢?
(3)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4)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交流实验方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实验时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
1、注意安全,别烧着、烫着。

2、小组长做好分工,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3、把一片绿叶放入小烧杯中,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4、把小烧杯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

5、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5)分组实验:将绿叶放在酒精中煮。

观察:绿叶和酒精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
思考:实验说明了什么 ?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与结论。

(小烧杯中无色酒精变成绿色)
师生小结:植物的绿叶都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叶失去了叶绿素就不再是绿色的了。

2.了解叶的光合作用。

引导提问:叶绿体是植物制造养料的场所。

那么它是怎样制造养料呢 ?
(课件出示)
3.教师讲述:绿叶中的每一个叶绿体就是一个小小的“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供植物生长.同时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就叫做叶的光合作用。

师板书:叶的光合作用。

(课件出示资料卡)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1) 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外。

还有什么作用呢 ? 让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

①人与动物都吃些什么 ?
②人与动物都要呼吸,吸进什么气 ? 呼出什么气 ?
③人和动物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 人呼吸要的氧气又是从哪里来的 ?
假如没有绿色植物,人和动物会怎样 ? (课件出示)
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
(2) 小结:世界上只有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 ( 食物 ),动物和人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绿色植物制造的食物生活。

同时,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的含量才能保持平衡.供人和动物呼吸所用。

可见,人和动物得以生存,离不开植物,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应保护绿色植物,保护大自然。

2.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叶的光合作用。

3.提问:
①什么是叶的光合作用 ?
⑧所有的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 为什么 ?
②假如自然界只有动物而没有植物,动物能生存吗 ? 为什么 ?
4.学生回答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填一填,我能行。

(课件出示)
(1)叶绿体内含有(),所以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

(2)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由()提供的。

(3)每一个()都是一个绿色加工厂。

2.聪明小法官,请你判对错。

(1)在阳光照射下,叶绿体可以产生氧气。

( ) (2)叶绿体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供植物生长.同时放出氧气。

()(3)叶的光合作用不能给人类提供帮助。

()
3.你能设计几个实验证实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试试看。

【板书设计】
11 、植物的叶(二)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课堂上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探究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伊始课件出示一些绿叶图片,问学生有什么发现?据学生回答引出问题:植物的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这告诉了我们什么?从而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上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牢牢记住抓住问题开展探究。

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

2、使用建议。

(1)没有多媒体的学校可以直接看课本相关插图。

(2)可以根据课题需要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证实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